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
溶液的酸碱度说课稿
![溶液的酸碱度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a872acac1c708a1284a44fb.png)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说课稿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0日 点击数: 1034 次 字体:小大《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说课稿所街乡中心学校 黄星星一、说课内容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二、教学理念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生疑和释疑的地方。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安排在常见酸和碱,以及酸碱中和反应这些知识点之后,是对溶液酸碱性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pH ”的学习既承接了前面所涉及的与指示剂反应的知识,又是对该知识的进行了延伸,即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也就是酸碱度。
通过对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并认识酸碱度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目标《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酸碱性强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和教材的设计思路,结合本校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涵义,了解pH 的变化与酸碱度的关系。
(重点)2.初步形成测定溶液pH 的实验技能。
(重、难点)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溶液酸碱度的广泛应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
五、学情分析在学完酸和碱的性质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鉴别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溶液酸碱度还没有认识。
而物质的酸碱度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着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六、教学思路在本节的教学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观。
溶液的酸碱性1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溶液的酸碱性1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ec324a8cf84b9d529ea7aba.png)
本节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溶液的相关知识,知道溶液的某些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而溶液的酸碱性也是溶液的特性之一,在之前的教学中也有涉及。例如: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氨水遇到无色酚酞试液,试液会变红。学生有相应的知识片段,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合理猜想是顺利进行实验探究的关键。本节内容是溶液酸碱性的定性、定量检测,贴近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化学的方法和技能,他们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未知问题。但如何通过实验探究,依据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成为本节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引导学生以溶液酸碱性的定性、定量检测为中心,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角度浅谈收获
浅谈收获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重难点的把握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知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测当地水样的酸碱性,并展开调查分析原因
课后调查
让学生深入社会,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第七章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
滴指示剂后溶液颜色变化
【模块四】
结合图片,展示资料卡
1、人体中重要体液的PH范围
2、几种作物最适宜的PH范围
小组讨论
思考分析
数据对比,更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展示三种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食盐水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检测,并贴上标签
设计方案
动手实践
创设问题情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酸
碱
性
PH
变化规律
石蕊
酚酞
加水前
加水后
食醋
盐酸
肥皂水
氢氧化钠
食盐水
蔗糖水
教学目标
说课稿酸碱性
![说课稿酸碱性](https://img.taocdn.com/s3/m/e0f777af52ea551811a6878f.png)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给我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老师给我的课堂设计提出宝贵的意见。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具准备、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及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本章以几种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酸、碱、盐的性质与反应为主线,并根据性质引出应用。
本节课安排在第一节在本册内容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一是第七章刚学过溶液,学生对溶液有了一定的了解,而题目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对溶液的进一步学习,感觉上不陌生;二是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已有一些直接经验,且实验简单现象鲜明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对酸、碱、盐的大致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说学情分析对于有酸味的物质(白醋、柠檬汁、西红柿等)和有滑腻感的物质(熟石灰、肥皂、洗衣粉等)学生并不陌生,但这些物质为什么有的有酸味,而有的有滑腻感?怎样用化学方法识别它们?这些问题虽然学生以前没有认真思考过,但却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学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化学学习情境,让他们去观察、去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探索出规律来,在“做科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设置1、知识与能力:(1)知道常见的两种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并熟记其遇酸碱的变色情况。
(2)学会利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pH以及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pH试纸的使用方法,训练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并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波义耳发现指示剂的事迹让学生树立勇于发现、勇于质疑、勇于探索的思想,培养他们观察、思考、探索化学问题的兴趣。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2fbcb5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66.png)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第一个方面)一、教材分析(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第八单元《常见的酸碱盐》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溶液的酸碱性》”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知识点是酸碱指示剂、pH与溶液的酸碱性、pH试纸,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物质溶解的量、溶液浓稀的表示,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一定的基础,后面我们还要学习常见的酸和碱、酸和碱的反应,可见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我制定的三维目标如下,首先)(1)、知识与技能(要求)1)掌握石蕊和酚酞两种指示剂。
(以及)2)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pH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以及)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以及)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3,(第三部分)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具的准备(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制定如下)(1)教学重点:掌握石蕊和酚酞两种指示剂。
(2)教学难点: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pH的关系.4,(第四部分)学生情况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化学思维,虽然本节课的内容针对整本教材来说不是最困难的,但是他们对于课程内容整体把握以及对于实验的观察描述,判断总结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要注重加强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二个方面)二、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情境引入法、实验探究法以及问题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溶液酸碱性说课稿
![溶液酸碱性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a6cc7b22cc58bd63186bd78.png)
《溶液酸碱性》说课稿大庆让区喇嘛甸中学张若丽一、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校的初四、五班的学生,此班学生总体情况思维较活跃,班级纪律好,操作能力、协作能力较强,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1、酸的通性、碱的通性、2、酸碱指示剂3、复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的判断4、熟悉了常见盐的性质这些都是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内容有关,学生对酸碱强弱程度有一定的认识,可通过对身边常物P H的检测归纳,学习有关P H的有关知识。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使用的是广东教育出版九年级下修订版,本节课在第八章第三节。
是对酸碱溶液的拓展和廷伸,对更深层理解酸碱盐溶液的性质及应用起着关建的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P 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会用P 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性知道P H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了解酸雨的知识过程和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对P H的注意,利用所学知识理解中和反应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P H的测定实验,体会P H试纸的设计美,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现象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P H与溶液的酸碱性难点:改变溶液P H的方法三、教法和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实验、小组评价等教学情境,配以点拨、讨论、归纳、实验、展示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分析:组织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在活泼互动的气氛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互帮助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乐趣,增长能力。
四教学用具:P H试纸玻璃片玻璃棒各种待测物质等五、教学过程(一)流程设计:。
溶液酸碱性说课讲稿
![溶液酸碱性说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2f73181414791711cc791766.png)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钟凌,我说课的题目是:溶液的酸碱性。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及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第四章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及其PH》。
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以PH判断溶液酸碱性的知识,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酸碱度表示方法以及溶液PH的认识,提高化学分析的能力及加深了把化学的知识联系到生活和医学上认识。
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认知目标:学会通过PH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能力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获取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用溶液酸碱度的观点来解释一些简单的医学现象,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
初步建立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及医药学中的理念。
3、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通过PH判断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学会用溶液酸碱度的观点来解释一些简单的医学现象及生活问题。
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酸碱度的认识,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碱的方法及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和碱性的原因,提高化学分析能力及加深了把化学的知识联系到生活和医学上的认识。
二、教法分析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采用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与分析归纳法相结合,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有关知识,突出本课的重点,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微观想象能力,突破难点。
第十单元:《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
![第十单元:《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974b28e6bec0975f465e257.png)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掌握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电离理论,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pH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c(H+) 、c(O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难点:有关pH的简单计算。
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为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教材首先指出常温下即便是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然是一个常数,由此进一步说明c(H+)和c(OH-)的相对大小是决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根本原因。
在具体分析了溶液的酸碱性和c(H+)、c(OH-)的关系之后,结合实际说明了引入pH的必要性,这也为后面讨论pH的范围埋下了伏笔。
在给出了pH的表达式之后,教材随即介绍了pH的简单计算,并在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最后强调了pH的应用范围。
从教材编排的看,整节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成为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整体。
教材还安排了“资料”和“阅读”,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还应注意的是,根据新的国家标准,教材将“pH值”改称为“pH”。
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准,不可读错。
教法建议讨论溶液的酸碱性时,应先让学生分析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分析水中加入酸或碱后c(H+)和c(OH-)的变化。
再根据Kw= K·c(H2O) ,说明对于稀溶液而言,c(H2O)也可看作常数。
因此,只要温度一定,无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在Kw 都为常数,或者说c(H+) 和c(OH-)的乘积都是定值。
进而得出水溶液的酸碱性是由c(H+)和c(OH-)的相对大小所决定的结论,并具体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pH的教学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5616640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1.png)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打开文本图片集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溶液的酸碱性》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化学教材第7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分成: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溶液酸碱性的强弱、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三部分。
溶液的酸碱性是溶液的一个特性,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对其化学反应及应用有重大的影响,如:溶液与生命活动、植物生长就有很密切的关系。
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介绍了用酸碱指示剂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并可用pH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2、学情分析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已有一些直接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可以大胆地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和总结。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pH与溶液的酸碱度的关系,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酸碱指示剂发现的研究,能够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4、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对于溶液酸碱性的认识及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5、教学用具教师准备:点滴板、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pH试纸、待测液(稀盐酸、纯碱溶液、石灰水、氨水)学生准备:白醋、酸果汁、肥皂水、食盐水、糖水、土壤溶液,自制的酸碱指示剂,查阅有关生活中酸味物质的资料。
二、说教法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学生演示实验,观察,思考,总结,应用。
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以怀疑和挑剔的心态去观察实验现象,体验实验的过程,积极的思考和分析,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cbac7bdbe1e650e53ea99b3.png)
通过小故事引 入用pH表示 溶液酸碱度。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并且
科学是为生产
生活服务的。
也帮助学生理 解记忆pH的 表示范围
在后面溶液酸 碱性测定的内 容中交流问题 中,学生能很 快的说出不用 pH试纸测定 所有的溶液原 因之一是浓度 问题,
第十一页,课件共17页
3、学习溶液酸碱性与pH (25 ℃ )
初中化学,已经了介绍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的但并不准确,容易造成 思维固化,造成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
第四页,课件共17页
三、教学目标
据新课标评价建议及教要求,结合本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特点,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弄清溶液酸碱性与溶 液中c(H+)、 c(OH-) ,pH关系 ,掌握常
液
性
mol/L
mol/L
比较
H●Cl
NaCl NaOH
酸性 中性 碱性
0.01
10-7
10-12 10-7
10-12 0.01
c(H+)>c(OH¯) c(H+)=c(OH¯)
c(H+) ﹤c(OH¯)
学生能熟练计算出 c(H+)、 c(OH-)的大小
, 通过对典型例
题的计算,分析 数据,学生直观 的感受溶液酸碱性
c(OH-)分别是多少?
通过提问的
方法,帮助学 生回忆相关知 识。建立由已 知到未知联系
学生积极回
答问题,热情 度高,增强了 学习信心,通 过课堂实践, 学生更快的完 成了第一部分 的学习
第九页,课件共17页
2、探究溶液酸碱性与c(H+)、c(OH¯)的关系,结合数据证明
市级优质课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
![市级优质课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83d28a5e87101f69f31951e.png)
说课稿课题:说课教师:单位:授课年级:说课时间:年月日星期《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下面我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第十单元酸和碱之后的综合内容,本节内容是对酸碱知识的复习与应用,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内容较为简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前面各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也有了一些与酸碱化合物有关的重要的无机化合物的初步知识,但学生很难把这些学过的酸碱进行全理的定位,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酸碱的概念。
了解一些常见溶液的PH值,正确理解和把握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从而充分的理解酸,碱,同时树立保护环境的理念。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等方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力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等方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自己测定溶液的PH值。
四、说教法分析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采用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相结合,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等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等方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突出本课的重点,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探究认识指示剂,突破难点。
这样多种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也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全册化学2.3溶液的的酸碱性 说课稿-word文档
![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全册化学2.3溶液的的酸碱性 说课稿-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5fba3ef195f312b3069a524.png)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的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两种粒子为知识主线,一是突出了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和变化;二是为了发展化学基本观念,包括微粒观、变化观和分类观等。
即用微观构成和变化的观念认识酸和碱的组成和性质。
本节课安排在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后,这样的安排能让学生认识到酸和碱的各种通性都可以作为我们判断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的依据,只是使用酸碱指示剂是其中最为简捷的方法。
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强弱的检验方法是今后开展实验探究学习化学必备的基本实验能力。
其中还渗透了科学方法教育: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从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到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还渗透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方法。
二、学习目标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下面几个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
2、通过分析讨论,从H+和OH-的角度,认识溶液酸碱性及强弱程度不同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从溶液酸碱性的识别到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进一步学习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3、通过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用间接方法收集证据。
4、通过阅读、交流,了解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发展化学的价值观等化学基本观念。
5、通过阅读多识一点: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学习科学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学习重点、难点:(课件展示)重点是溶液的酸碱性及检验方法。
难点是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五、教学过程导入:出示:橘子和山楂等酸味的水果,让学生谈谈对酸味及酸味强弱不同的认识,查找学生的认知起点展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0bd316977232f60dccca108.png)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沈超一、教材分析教材的作用和地位本章以几种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酸、碱、盐的性质与反应为主线,并根据性质引出应用,其间穿插复分解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学肥料及化学史等知识。
第一节主要介绍了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是溶液的一个特性,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对其化学反应有重大的影响,如溶液与生命活动、植物生长就有很密切的关系。
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目标⑴知识与技能: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亲历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让学生积极的交流讨论,能通过实验现象对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定性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定量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教法分析教学中可考虑到由学生学习过的一些酸碱性物质来引入,在对这些物质的酸碱性判断过程中,指导学生采用现察、实验、想象、类比等方法来解决难题。
教学中通过对指示剂发现的介绍,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指示剂,并引入自制指示剂的试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促进学生获取知识。
学法分析对于有酸味的物质和有滑腻感的物质学生并不陌生,但这些物质为什么有的有酸味,而有的有滑腻感?怎样用化学方法识别它们?这些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学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化学学习情境,让他们去观察、去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探索出规律来,在“做科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先展示一瓶白醋,接着再展示一块肥皂,让学生说出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答:白醋有酸味,肥皂有滑腻感。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说课稿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e20bf3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1.png)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酸和碱之后的实验活动7,本节内容是对酸碱知识的复习与应用,了解溶液酸碱性及酸碱度的测定的一节课。
目的是通过对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以及pH试纸的使用,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为之后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夯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生学会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及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疫情期间为更好的落实双减政策,减负增效,化学组布置了很多有趣的家庭小实验,其中包括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从生活中采集可作为指示剂的植物汁液,自制指示剂,并检测生活中常见的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效果很好,所以本节课的选用学生自制的指示剂,培养学生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及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虽然学生对于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中性溶液的区分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通过现象对某些问题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科学探究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所以本节课延续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对反应后的废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除了选择用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外,重点要引导学生从反应后废液中溶液的性质出发,选择适当的反应物,通过明显现象进行检验,从而总结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同时为答好中考35题做好铺垫。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方法,确定反应后溶液的成分难点:对反应后溶液的探究过程,总结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四.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以课程标准为中心,结合教材学情为基础制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碱盐溶液之间的相互反应,清楚反应后溶液中都有什么物质,并学会多种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熟练掌握自制的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以及掌握利用物质的性质验证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课件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4e279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e.png)
酸碱性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如化学反应、发酵等过程需要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以获得最佳 的生产效果。
酸碱性的基本原理与理论
酸碱反应原理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是酸碱反 应的基本原理。酸和碱的相对强弱决 定了反应的方向和产物。
酸碱滴定原理
通过滴定实验可以定量地测定溶液的 酸碱性。酸碱滴定过程中需要使用滴 定管、指示剂等设备,并严格控制滴 定条件。
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与阅读建议
01
阅读建议
03
02
做好阅读准备:提前了解材料中的生词和概 念,做好背景知识的储备。
注重细节:仔细阅读材料,注意实验步骤和 现象的描述,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04
做好笔记:将阅读中的重点内容记录下来, 有助于巩固记忆和复习。Leabharlann 语与致谢06结语与致谢
介绍溶液的酸碱性的定义和概念
酸碱性实验的误差来源与改进措施
总结词
了解误差来源有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采取改进措施能够优化实验效果。
详细描述
误差可能来源于试剂不纯、仪器误差、操作不当等多个因素。为减小误差,应使用高纯度的试剂,定期校准仪器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针对不同的误差来源,可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如使用更精确的仪器、增加平行 试验次数等。
学习资源推荐与使用方法
01 02 03 04
使用方法
教材为主,其他资源为辅:以教材为主要学习资料,结合其他资源进 行拓展和深化。
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酸碱盐的性质后,通过实验手册进行实践操作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定期复习与自我检测:学习过程中不断回顾和复习所学内容,同时进 行自我检测,确保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04 溶液酸碱性的实际应用案例
工业生产中的酸碱性控制
《溶液的酸碱性》 说课稿
![《溶液的酸碱性》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95ef38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a.png)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溶液的酸碱性》。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溶液的酸碱性》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之后,对溶液性质的进一步深入探究。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对酸碱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盐的性质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溶液酸碱性的定性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以及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 pH 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并了解溶液酸碱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酸和碱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了酸和碱的一些常见性质。
但是对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以及 pH 的概念还比较陌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知识,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溶液酸碱性的定性判断方法,能用酸碱指示剂鉴别溶液的酸碱性。
(2)理解 pH 的概念,学会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3)了解溶液酸碱性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2)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及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2、教学难点(1)pH 的概念及 pH 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2)溶液酸碱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2年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
![2022年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ef5d099ddccda38366bafd5.png)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学地位:第八单元常见的酸碱盐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局部,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本节的教学中先学会定性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指示剂,再获知定量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的pH,为后面系统学习酸、碱化学通性打下根底,这样做既有利于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不会与学习酸、碱通性夹杂在一起,导致酸、碱化学相似性梳理凌乱,这正是把检验溶液酸碱性放在本章首节的原因。
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石蕊和酚酞两种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pH的关系,会使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了解常见物质的pH,知道pH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亲历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积极的讨论交流中,能通过实验现象对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的使用,体会实验的乐趣,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兴趣,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重难点:重点:酸碱指示剂与pH的检验方法难点: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二、教法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采用由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来引入,并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让学生产生联想和猜想,进而进行探究实验。
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促进学生获取知识。
三、学法分析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做好引导,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中自主完成探究实验。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是真的吗》:吹气可让紫甘蓝汁变色引导学生回忆二氧化碳与水反响的验证。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获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a649c29af1ffc4ffe47ac9a.png)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处理这节课的一些看法: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
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
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
在25℃时K w=c(H+)*c(OH-)。
学生了解在室温时,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稀溶液中,其c(OH-) 与c(H+) 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1×10-14。
使学生了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是没有OH- ,而是其中的c(H+)>c(OH-);在碱性溶液中,不是没有H+,而是其中的c(H+)<c(OH-);在中性溶液中,并不是没有H+和OH-,而是c(H+)=c(OH -)。
.使学生了解溶液中H+浓度与OH -浓度的关系,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评价建议及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本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特点,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水的离子积的运算,提高有关的计算能力,加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认识。
2、通过水的电离平衡分析,提高运用电离平衡基本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的电离平衡过程中H+ 、OH-关系的分析,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由水的电离体会自然界统一的和谐美以及“此消彼长”的动态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的离子积,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性说稿
![溶液的酸碱性说稿](https://img.taocdn.com/s3/m/ae1d6991e53a580216fcfe14.png)
8.1《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左向苗一、说教材: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这一章,较以前学过的知识要复杂,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看,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时普遍存在困难。
因此,作为本章的第一节课,科学恰当的引导,能使学生很快入门,先学会定性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指示剂,再获知定量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的PH,为后面系统学习酸、碱通性打下基础,这样做既有利于引发学生探究的浓厚兴趣,又不会与学习酸、碱通性夹杂在一起,导致酸、碱化学相似性梳理凌乱。
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充分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加强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会用石蕊和酚酞两种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PH的关系,会使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了解常见物质的PH,知道PH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酸碱指示剂与PH的检验方法。
四、教学难点:PH与溶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引入新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回归现实问题六、教学过程:导课:用生活中醋酸、水果有酸味物质导入,是酸性溶液,还听说纯碱和皮蛋这些物质有碱性,是碱性溶液,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质不能食用,我们又该怎样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呢?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旧知回顾:1、在学习5.3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们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发生什么变化?2、学习分子特性时,在学习分子的特性时,向浓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并将旧知识恰当和当前问题结合,引出两种指示剂,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讲解: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那么中性和碱性溶液使它变什么色呢?酚酞与碱性溶液会变红,那它遇到酸性和中性溶液呢?现在就让我们用常见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探究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的变色规律。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说课稿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b8bb360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6.png)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问题。
水的电离是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延伸和拓展,溶液的酸碱性则是水的电离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水溶液中的离子行为,为后续学习盐类的水解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等内容。
其中,水的电离平衡是理解溶液酸碱性的关键,水的离子积常数则是定量描述水的电离程度的重要物理量,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的关系则是将抽象的离子浓度转化为直观的数值,便于实际应用。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学生在必修 1 中已经初步了解了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的概念,在选修4 第一章和第二章中学习了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平衡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能力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但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学习兴趣学生对于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往往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溶液的酸碱性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可以通过联系实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水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及意义。
3、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的关系,能够进行 pH 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展示图片变绿的鸡蛋和紫薯小米粥,还能吃吗,怎样让这个
变绿的紫薯粥变回原来的紫色?
例1 我省苏北有些滩涂地区的土壤被称为“盐碱地”, 当地农民常用引进内河淡水浸泡再排水的方法改良土 壤。若以土壤pH为纵坐标,浸泡水次数m为横坐标, 下列能正确表示土壤pH变化的图像的是( )
pH 7 7 pH 7 7 pH 7 7 pH 7 7
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中自
主完成探究实验。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是真的吗》:吹气可让紫甘蓝汁变色
知识 回顾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验证
猜 想
紫色石蕊溶液遇到其它溶液会怎样
探究实验,拓展思维
活动一 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白醋 石蕊 酚酞 稀硫酸 氯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A
B
C
D
例2 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 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 实际的pH比较( )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无法比较
例3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正确操作是( ) A.把试纸浸在待测溶液中 B.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 D.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试纸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石蕊和酚酞两种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pH的关系,会使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 酸碱度。 3.了解常见物质的pH,知道pH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历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采用由生 活中的化学知识来引入,并引导学生回顾已有
知识,让学生产生联想和猜测,进而进行探究实
验。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科学探究 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促进学生获 取知识。
三、学法分析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在 教学中做好引导,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讨论与交流
提出问题
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1.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用什么方法区分?
2.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白醋和稀硫酸,用什么方法区分?
活动二
pH的检验
讨论与交流
得出结论
1.pH试纸能否直接放入待测液中。 2.pH试纸能否用水润湿。
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1.阅读225-226页内容了解pH与生命活动以及农作物适宜生长 的pH。
溶液的酸碱性
教材分析
1、教学地位: 第八单元常见的酸碱盐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本节的 教学中先学会定性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指示剂,再获知定量 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的pH,为后面系统学习酸、碱化学通 性打下基础,这样做既有利于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不会 与学习酸、碱通性夹杂在一起,导致酸、碱化学相似性梳 理凌乱,这正是把检验溶液酸碱性放在本章首节的原因。
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积极的讨论交流中,能通过实验现象 对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的使用,体会实验的乐趣,获得成功的愉悦, 激发学习的兴趣,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酸碱指示剂与pH的检验方法
难点: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