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酸碱度说课稿

合集下载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说课稿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说课稿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溶液的组成、酸和碱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也为后续学习盐的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在教材中,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用酸碱指示剂、pH 试纸等方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同时,让学生了解溶液酸碱性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应用,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酸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

但是,对于溶液酸碱性的精确测定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还比较陌生。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操作。

基于以上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能正确使用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了解 pH 试纸的使用方法,能测定溶液的 pH 值,并能根据pH 值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3)知道溶液酸碱性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pH 试纸的使用方法和溶液 pH 值的测定。

2、教学难点(1)根据溶液的 pH 值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

历实验探究 过程,初步
角度,认识溶 学会运用间
液呈酸碱性及 接观察的方
强弱程度不同 法收集证据。
的原因。
LOGO
1
教材分析
2
实验目标
3
实验内容
4
实验方法
5
教学过程
6
反思与评价
1 探究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变色。
2 学会用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
学会测定溶液的PH。
LOGO
1
教材分析
实验
方法 1
教学 过程
1
成果展示
2
目标引领
3
实验探究
4
实验展示
5
归纳提升
6
达标检测
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解决问题: 1.pH试纸能否直接放入待测液中? 2.pH试纸能否用水润湿?如果用水湿润了,测的的PH值有什么影响? 3、 3.将一定质量分数的酸性或碱性溶液加水稀释,则溶液的PH随所加水的 体积(V)变化关系是:
溶液的颜色 植物色素的名称
紫卷心菜汁
白醋
食盐水
肥皂水
碱面溶液
月季花汁
胡萝卜汁
设计目的:上课学生首先展示他们的课下的探究成果,即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对比实验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本节的知识要点,达成本节课的教 学目标
教学 过程
1
成果展示
2 目标引领
达标检测
达成目标 (13分钟)
师生归纳 解决难点
六课 环堂 节实

(10分钟)
动手实验 探究新知 (10分钟)
教学 过程
1
成果展示
2
目标引领

说课稿酸碱性

说课稿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给我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老师给我的课堂设计提出宝贵的意见。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具准备、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及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本章以几种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酸、碱、盐的性质与反应为主线,并根据性质引出应用。

本节课安排在第一节在本册内容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一是第七章刚学过溶液,学生对溶液有了一定的了解,而题目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对溶液的进一步学习,感觉上不陌生;二是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已有一些直接经验,且实验简单现象鲜明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对酸、碱、盐的大致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说学情分析对于有酸味的物质(白醋、柠檬汁、西红柿等)和有滑腻感的物质(熟石灰、肥皂、洗衣粉等)学生并不陌生,但这些物质为什么有的有酸味,而有的有滑腻感?怎样用化学方法识别它们?这些问题虽然学生以前没有认真思考过,但却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学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化学学习情境,让他们去观察、去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探索出规律来,在“做科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设置1、知识与能力:(1)知道常见的两种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并熟记其遇酸碱的变色情况。

(2)学会利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pH以及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pH试纸的使用方法,训练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并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波义耳发现指示剂的事迹让学生树立勇于发现、勇于质疑、勇于探索的思想,培养他们观察、思考、探索化学问题的兴趣。

溶液酸碱性说课讲稿

溶液酸碱性说课讲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钟凌,我说课的题目是:溶液的酸碱性。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及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第四章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及其PH》。

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以PH判断溶液酸碱性的知识,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酸碱度表示方法以及溶液PH的认识,提高化学分析的能力及加深了把化学的知识联系到生活和医学上认识。

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认知目标:学会通过PH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能力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获取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用溶液酸碱度的观点来解释一些简单的医学现象,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

初步建立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及医药学中的理念。

3、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通过PH判断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学会用溶液酸碱度的观点来解释一些简单的医学现象及生活问题。

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酸碱度的认识,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碱的方法及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和碱性的原因,提高化学分析能力及加深了把化学的知识联系到生活和医学上的认识。

二、教法分析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采用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与分析归纳法相结合,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有关知识,突出本课的重点,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微观想象能力,突破难点。

《83溶液的酸碱度——PH值》的说课稿

《83溶液的酸碱度——PH值》的说课稿

《8.3溶液的酸碱度——PH值》的说课稿一、教材的分析和处理8.3溶液的酸碱度——PH值,这节课是学习了8.1碱,8.2酸后的一个小节,该节内容既是对酸碱溶液酸性碱性性质的一个简单回顾,又是为学习8.4盐一节的一个重要铺垫,同时该节课还有一些重要意图,那就是让学生通过PH值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学习以加强学生对化学这一门学科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认识,更是让学生加强对环保及生命的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PH值及测定,PH值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是学生对酸性、碱性、中性的一个认识,同时也是对酸与酸性,碱与碱性的一个区别,学生容易混淆。

如果采取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因我校学生相对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都比较差,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很低,效率就将大打折扣。

当然此举也不符合二期课改的要求。

因而一定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涉及一些有层次,有探究意义,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些感性认识,能带着兴趣去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研究所学内容,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

本节的难点是PH值,要解决这个难点,就是让学生测多种物质的溶液、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的PH值,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学生可自然而然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

本节课的实验除开始的5个实验是教师做的,其余都由学生做,此举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测溶液的PH值,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实验的分析、调整等。

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还会多引发学生思考问题,会加强对PH值含义及学习意义的理解,同时通过学习,实验能力,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及知识的应用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由对酸雨的探究而引入,从酸雨是由什么物质引起的什么样的雨水才是酸雨。

对于酸雨学生是有一些认识的,但知之不详,学生对已知但又不是很清楚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因而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然PH值<5.6的雨水可称为酸雨,学生是陌生的、好奇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马上抛一个问题让学生解决,你如何知道讲台上5瓶不同浓度溶液的酸性强弱(浓度未知)?可能学生会想到一些方法,如分别取相同量的5种酸各加5粒锌,或分别加入2、3滴石蕊等,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尝试,然后老师提供一种测PH值的方法,让学生记录PH值,然后比较几种方法的便捷。

第十单元:《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

第十单元:《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掌握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电离理论,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pH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c(H+) 、c(O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难点:有关pH的简单计算。

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为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教材首先指出常温下即便是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然是一个常数,由此进一步说明c(H+)和c(OH-)的相对大小是决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根本原因。

在具体分析了溶液的酸碱性和c(H+)、c(OH-)的关系之后,结合实际说明了引入pH的必要性,这也为后面讨论pH的范围埋下了伏笔。

在给出了pH的表达式之后,教材随即介绍了pH的简单计算,并在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最后强调了pH的应用范围。

从教材编排的看,整节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成为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整体。

教材还安排了“资料”和“阅读”,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还应注意的是,根据新的国家标准,教材将“pH值”改称为“pH”。

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准,不可读错。

教法建议讨论溶液的酸碱性时,应先让学生分析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分析水中加入酸或碱后c(H+)和c(OH-)的变化。

再根据Kw= K·c(H2O) ,说明对于稀溶液而言,c(H2O)也可看作常数。

因此,只要温度一定,无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在Kw 都为常数,或者说c(H+) 和c(OH-)的乘积都是定值。

进而得出水溶液的酸碱性是由c(H+)和c(OH-)的相对大小所决定的结论,并具体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pH的教学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打开文本图片集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溶液的酸碱性》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化学教材第7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分成: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溶液酸碱性的强弱、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三部分。

溶液的酸碱性是溶液的一个特性,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对其化学反应及应用有重大的影响,如:溶液与生命活动、植物生长就有很密切的关系。

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介绍了用酸碱指示剂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并可用pH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2、学情分析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已有一些直接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可以大胆地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和总结。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pH与溶液的酸碱度的关系,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酸碱指示剂发现的研究,能够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4、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对于溶液酸碱性的认识及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5、教学用具教师准备:点滴板、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pH试纸、待测液(稀盐酸、纯碱溶液、石灰水、氨水)学生准备:白醋、酸果汁、肥皂水、食盐水、糖水、土壤溶液,自制的酸碱指示剂,查阅有关生活中酸味物质的资料。

二、说教法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学生演示实验,观察,思考,总结,应用。

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以怀疑和挑剔的心态去观察实验现象,体验实验的过程,积极的思考和分析,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

通过小故事引 入用pH表示 溶液酸碱度。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并且
科学是为生产
生活服务的。
也帮助学生理 解记忆pH的 表示范围
在后面溶液酸 碱性测定的内 容中交流问题 中,学生能很 快的说出不用 pH试纸测定 所有的溶液原 因之一是浓度 问题,
第十一页,课件共17页
3、学习溶液酸碱性与pH (25 ℃ )
初中化学,已经了介绍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的但并不准确,容易造成 思维固化,造成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
第四页,课件共17页
三、教学目标
据新课标评价建议及教要求,结合本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特点,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弄清溶液酸碱性与溶 液中c(H+)、 c(OH-) ,pH关系 ,掌握常


mol/L
mol/L
比较
H●Cl
NaCl NaOH
酸性 中性 碱性
0.01
10-7
10-12 10-7
10-12 0.01
c(H+)>c(OH¯) c(H+)=c(OH¯)
c(H+) ﹤c(OH¯)
学生能熟练计算出 c(H+)、 c(OH-)的大小
, 通过对典型例
题的计算,分析 数据,学生直观 的感受溶液酸碱性
c(OH-)分别是多少?
通过提问的
方法,帮助学 生回忆相关知 识。建立由已 知到未知联系
学生积极回
答问题,热情 度高,增强了 学习信心,通 过课堂实践, 学生更快的完 成了第一部分 的学习
第九页,课件共17页
2、探究溶液酸碱性与c(H+)、c(OH¯)的关系,结合数据证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的酸碱度说课稿————————————————————————————————作者: ————————————————————————————————日期:ﻩ《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说课稿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0日点击数: 1034 次字体:小大《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说课稿所街乡中心学校黄星星一、说课内容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二、教学理念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生疑和释疑的地方。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安排在常见酸和碱,以及酸碱中和反应这些知识点之后,是对溶液酸碱性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pH ”的学习既承接了前面所涉及的与指示剂反应的知识,又是对该知识的进行了延伸,即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也就是酸碱度。

通过对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并认识酸碱度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目标《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酸碱性强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和教材的设计思路,结合本校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涵义,了解pH 的变化与酸碱度的关系。

(重点)2.初步形成测定溶液pH 的实验技能。

(重、难点)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溶液酸碱度的广泛应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

五、学情分析在学完酸和碱的性质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鉴别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溶液酸碱度还没有认识。

而物质的酸碱度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着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六、教学思路在本节的教学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观。

因此,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针对教学目标逐个突破。

基本教学模式是: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学生自学——→动手实验、合作探究(针对性练习)——→学生展示——→学生提异议——→教师纠错(根据情况可以省略)——→学生小结——→当堂检测七.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导入本节课的导入是学生动手实验导入:桌面上有4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蒸馏水、澄清石灰水、白醋、稀释后的白醋,你们能用化学方法区分吗?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纠正学生操作,此时特别注意要取样实验。

设计意图:学生前几节课已经掌握了酸碱指示剂的相关知识,能够通过酸碱指示剂鉴别出蒸馏水和澄清石灰水,但是白醋和稀释的白醋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无法区分。

使学生产生疑问,萌发求知欲,形成强烈的探究动机。

(二)学生主动,发现新知1.学生带着疑问,对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自主阅读,解决困惑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1-62页,解决第一个学习目标: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涵义、pH的变化范围与酸碱度的关系,并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梳理。

(见导学案)设计意图:课改要求学生能自主学习,该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新知识,启发学习兴趣。

2.课堂练习,强化记忆①一些食物的近似PH 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葡萄3.5~4.5B.柠檬2.2~2.4C.鸡蛋清7.6 ~8.0D.牛奶6.3~6.6②某种能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片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镁,在其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变化的情况是()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展示,其余学生提出异议,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利用学生提异议讲清解题思路的方式,教者就能很清楚的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还能锻炼学生表达新知识的能力,这一点对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尤其欠缺的一点。

(三)探究活动,拓展思维1.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2页实验10-9,解决第二个学习目标:知道如何正确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并完成导学案相应部分。

设计意图:看似简单的pH试纸的使用,却是学生们容易出错的地方,所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两个环节,首先补全学案上操作步骤,形成基本的印象;然后就是动手的探究活动):2.探究活动,初步体验①引导学生每四人一组合作对不同浓度(两种)的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进行测定,并记录数据。

对所得结果讨论交流,并得出溶液的酸碱度与浓度的关系。

教者巡视,下到组指导学生实验,纠正错误操作。

学生实验后,教者请一个小组展示他们测量的数据和结论,其他组别与之对比看是否有异议!有异议的当堂提出讨论或者同学指出不合理之处并纠正,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和解释情况适当的点拨。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PH 试纸的实验技能。

通过一系列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对实验数据和事实的分析能力,还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练习:设计意图:针对学生操作时的易错点,设置了当堂练习,巩固新知。

1、使用pH试纸时,能不能直接将pH试纸浸入到待测液中?为什么?2、测量溶液pH时,能不能将pH试纸湿润?为什么?湿润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3、小红用广泛pH试纸测量白醋的pH=3.5,他的测量结果对吗?为什么? 4、现在你能区分白醋和稀释后的白醋了吗?(导入实验中学生的疑问)处理方法:学生合作完成,代表展示,其余组提出异议,说明理由。

教者根据情况稍作强调和补充说明,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四)回归生活,形成感知学习化学知识要与生活生产联系,学生阅读第63页图10-19,以及pH与人体健康、环境、农业等几个方面的关系,解决第三个学习目标: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简单,易懂,教者可适当补充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补充说明资料:1、pH 与人体健康人体体液的pH是7.35~7.45时正常;人体体液的pH <7.35时,处于亚健康状况;人体体液的pH =6.9时,变成植物人;人体体液的pH 是6.85~6.45时死亡。

补充教材第64页资料卡片:人体一些液体与排泄物的正常pH范围2、pH 与内衣(洗衣粉都是强碱性的,PH值超过12,内衣忌用,容易残留,刺激皮肤;而洗衣液PH值偏中性,配方要温和些。

)3、pH 与酸雨(酸雨危害的图片)4、pH 与土壤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其初步形成关注社会、关注人体健康、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

这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得到了体现。

(五)感悟深化,收获成果让学生谈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和感悟?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小结,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说出心中的困惑,拓展了思维,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课后继续探索,实现知识的延伸。

(六)当堂检测,反馈学情1、鲜肉是日常主要的食品之一,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

据资料,pH与鱼肉的新鲜度的关系为:新鲜肉pH为5.8~6.2;次鲜肉6.3~6.6;变质肉6.7以上。

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强弱的变化为( )A.变弱 B.变强C.不变 D.无法确定2、下列溶液中pH=4的是()A.使石蕊变红的溶液 B.使石蕊变蓝的溶液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D.不能使石蕊变色的溶液3、小亮同学自制了一种黄色的花汁作指示剂,将花汁加入到不同的试剂中,观察的现象如下表:试剂稀盐酸食醋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蒸馏水草木灰水颜色红红绿黄黄绿小亮又用花汁测知家中花盆土壤显酸性,你认为可加入上表中的来改良花盆里的土壤。

A.食醋B.食盐水 C.氢氧化钠溶液D.草木灰水4、当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性时,不可使用的试剂或试纸是()A.石蕊溶液 B.酚酞溶液 C.pH试纸 D.铁粉5、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色,此时溶液显性,pH7;然后向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振荡,至溶液刚刚褪成无色时,溶液显性,pH 7;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溶液显性,pH 。

设计意图:习题有易有难,题量适中,能在5-8分钟内完成当堂练习,教者公布答案,通过举手的方式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七)课后反馈,巩固新知给小组长一些pH试纸,强调不能随意乱丢,注意使用方法。

1、让学生测一测身边常见物质的pH 。

如:唾液、食醋、牛奶、果汁、肥皂水,洗发水和护发素等等。

设计意图:这个探究活动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探究学习中。

八、本课教学设计对我的启示我认为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但是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也是师生相互教育的过程,更是教师自我教育反省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从事教育事业。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导学案一、温故知新桌面上有4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蒸馏水、澄清石灰水、白醋、稀释后的白醋,你们能用化学方法区分吗?现在开始尝试利用实验桌上的药品动手试试!你的疑问是:二、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涵义,了解PH 的变化范围与酸碱度的关系。

2.初步形成测定溶液PH的实验技能。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自学教材p61-62,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涵义、PH的变化范围与酸碱度的关系,完成下面的空。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呈酸性、中性、碱性,可以用来初略的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2、溶液的酸碱度是定量表示溶液酸碱性的程度,常用表示。

①、pH的范围通常是之间。

②、pH < 7,溶液呈性; pH 越小,酸性越pH = 7,溶液呈性pH>7,溶液呈性; pH越大,碱性越练习:1、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葡萄3.5~4.5 B.柠檬 2.2~2.4C.鸡蛋清7.6 ~8.0D.牛奶6.3~6.62、某种能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片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镁,在其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变化的情况是四、自学教材p62实验10-9,知道如何正确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1、测定溶液的pH最简单的方法:使用。

测定方法:在或上放一小片,用蘸取待测液滴到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比较,即得出待测液的pH。

2.动手实验:测定桌面上六瓶溶液的pH,他们分别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将测定数据填在下表中:溶液浓度pH 酸碱性强弱稀盐酸很稀稀氢氧化钠溶液很稀稀分析溶液浓度与酸碱度,你的结论是:练习:1、使用pH试纸时,能不能直接将pH试纸浸入到待测液中?为什么?2、测量溶液pH时,能不能将pH试纸湿润?为什么?湿润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3、小红用广泛pH试纸测量白醋的pH=3.5,他的测量结果对吗?为什么?4、现在你能区分白醋和稀释后的白醋了吗?五、学生阅读P63图10-19,以及酸碱度对人体健康、环境、农业等几个方面的关系,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