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考核成绩表(选课名单)

合集下载

最新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202020学年第一学期公共课课表英语政治公选课.doc

最新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202020学年第一学期公共课课表英语政治公选课.doc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共课课程表(2011年9月13日——2011年12月26日)培养单位(研究生部)年级:2011级人数:2624本表自2011年9月13日起实行课程类别:公共学位课课程名称:政治理论周学时:3学分:32011年7月12日修订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公共课课程表(2012年2月20日——2012年6月26日)培养单位(研究生部)年级:2011级人数:2624人本表自2012年2月20日起实行课程类别:公共学位课课程名称:政治理论周学时:3学分:3研究生部培养办公室2011-7-12修订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共课课程表(2011年9月13日——2011年12月26日)培养单位(研究生部)年级:2011级人数:本表自2011年9月13日起实行课程类别:学位课课程名称:第一外国语(综合英语)周学时:3学分:分研究生部培养办公室2011-7-4修订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共课课程表(2011年9月13日——2011年12月26日)培养单位(研究生部)年级:2011级人数:本表自2011年9月13日起实行课程类别:学位课课程名称:第一外国语(英语听说、写作)周学时:2研究生部培养办公室2011-9-1修订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共课课程表(2011年9月13日——2011年12月26日)培养单位(研究生部)年级:2011级人数:本表自2011年9月13日起实行课程类别:学位课课程名称:一外日语周学时:5 学分:5研究生部培养办公室2011年7月4日制表培养单位(研究生部)年级:2011级(一外英语免修免考生)本表自2011年9月13日起实行课程类别:指定选修课课程名称:高级口语、高级翻译研究生部培养办公室2011年9月1日制表培养单位(研究生部)年级:2011级理工类研究生本表自2011年9月13日起实行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课程名称:1、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60学时)2学分2、Matlab语言与应用(45学时)2学分3、矩阵论(60学时)2学分研究生部培养办公室2011年8月26日修订如您需正常编辑使用,请删除此行,文档可编辑,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删除,感谢。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地质学专业名称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地质学专业名称

西南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地质学
专业名称第四纪地质学
专业代码070905
西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06年7月2日
修订日期:年月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三、课程设置(包括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
注1、平台课即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1-2门,按一级学科范围设置
2、每个二级学科设专业课2-3门,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须在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4、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增设“教育科学通论”、“现代教育技术”为必修课,免除“学术活动”、“社
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二项必修环节
5、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免除“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第一外国语”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增
设“中国概况”为必修课。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六、需阅读的主要文献。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课程表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课程表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课程表
(2018年9月17日——2019年1月4日)
学分:第一外国语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学分开课学期: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说明:第一外语(英语)免修免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博士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成绩在62分以上(含62分);硕士阶段为英语专业并通过专业英语8级考试,现攻读非英语专业的更高学位;入学之前三年内通过国家大学英语6级考试,成绩优秀或550分以上;入学之前三年内WSK成绩100分以上,或雅思成绩6分以上,或GRE成绩(旧)2000分(新)1300分以上,或TOFEL成绩(旧)550分(新)100分以上者,可申请免修免考第一外国语英语。

凡需免修免考的研究生必修办理免修免考手续,于9月27日前在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8088/pyxx/login.aspx)里提交免修免考申请并打印该申请表一份或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交导师和培养单位签字审核。

所在培养单位教学秘书统一收齐免修免考材料后于28日前交研究生公共课教务秘书处办理免修免考手续(外国语学院郭老师:68250136)。

未在信息系统中提交申请或提交申请后未经审核同意者,一律按“不免”处理。

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规定

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规定

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规定目录一、考核方式 (1)二、组织形式 (2)三、试卷评阅 (2)四、成绩管理 (3)五、违纪处理 (4)研究生期末考试标准答案 (5)研究生期末考试试卷 (6)研究生缓考申请审批表 (9)研究生课程考试考场记录表 (11)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水平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为了进一步规范我校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工作,特制订本规定。

一、考核方式第一条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考试课程成绩应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听课、完成作业以及课堂讨论情况和平时测验成绩)组成,具体比例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决定。

考查课程成绩可根据学生平时听课、完成实验、作业、口试结果等综合评定。

二、组织形式第二条研究生公共必修课的考试由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统一组织,其它课程考试由各院(系、部)自行组织。

各院(系、部)应将考试时间、地点、方式等信息至少提前一周输入“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

第三条考试前,任课教师应登录“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打印本门课程的选课学生名单,核对拟参加考试的学生名单。

如果参加考试的学生不在选课名单中,则不允许其参加考试;已选课程但缺勤超过三分之一的研究生,不允许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成绩按零分记载。

研究生选课后可试听三次,确定是否选课,开课三次后未办理正式退课手续而无故不参加考试,按旷考处理。

第四条监考教师应严格执行《研究生考试工作管理规定》,及时将考场记录报送至各院(系、部)办公室,由各院(系、部)办公室汇总后,在学期末统一送交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

三、试卷评阅第五条评卷教师要严格执行评分标准,坚持公正、准确的原则。

第六条成绩评定一般采用百分制,满60分为及格。

课程考核的总成绩应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如平时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应规定一定的比例,平时成绩要有依据。

第七条考试成绩要符合研究生学习实际,体现科学规律。

第八条评卷一律使用书写红色文字的钢笔或圆珠笔。

记分使用阿拉伯数字,可记正分,也可记负分。

(西南大学)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4月12日成绩导出表 Microsoft Excel 工作表

(西南大学)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4月12日成绩导出表 Microsoft Excel 工作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王平 宋维权 任薇嬛 肖府贤 黄平 陈芮 潘耘 李兴芝 王庆军 姚本兰 程冰雪 罗勇 邹兰平 朱家江 唐珲 杨旭 蔡丹 王克江 王星秀 彭启文 周欢 范礼琼 金兰 吴爱群 何丹 张启聪 郑丽 钱清芝 徐进勇 范美艳 李健刚 朱龙凤 喻成刚 王莉 王仕强 邓海彬 李欣 曾霖 冯思磊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8 18 18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1.8985E+10 金沙县第二中学 混金沙初中数学1班 2 1.8787E+10 金沙县安底镇幼儿园 金沙信息技术3班 14 1.3596E+10 金沙县第一中学 金沙信息技术3班 21 1.3699E+10 金沙县民族中学 混金沙初中美术1班 4 1.3766E+10 金沙县高坪乡初级中学 混金沙初中数学1班 27 1.4786E+10 金沙县高坪乡初级中学 混金沙初中数学1班 4 1.3209E+10 金沙县马路乡初级中学 混金沙初中数学1班 14 1.8985E+10 金沙县马路乡初级中学 混金沙初中数学1班 5 1.5885E+10 金沙县清池镇初级中学 混金沙初中数学1班 22 1.5909E+10 金沙县马路乡初级中学 混金沙初中数学1班 20 1.5118E+10 金沙县安底中学 混金沙初中数学1班 5 1.3985E+10 金沙县马路乡初级中学 混金沙初中物理1班 35 1.3986E+10 金沙县安底中学 混金沙初中物理1班 1 1.5085E+10 金沙县源村镇初级中学 混金沙初中物理1班 13 1.8786E+10 金沙县第二中学 混金沙初中音乐1班 12 1.8786E+10 金沙县民族中学 混金沙初中音乐1班 9 1.5903E+10 金沙县第二中学 混金沙初中音乐1班 4 1.5286E+10 金沙县安底中学 混金沙初中英语1班 85 1.5086E+10 金沙县桂花乡初级中学 混金沙初中语文1班 51 1.3596E+10 金沙县大田乡初级中学 混金沙初中语文1班 22 1.3596E+10 金沙县新化乡大竹学校 混金沙小学科学1班 3 1.5202E+10 金沙县柳塘镇杨柳小学 混金沙小学美术1班 4 1.3699E+10 金沙县新化乡大竹学校 混金沙小学美术1班 19 1.3765E+10 金沙县大水学校 混金沙小学数学1班 17 1.3985E+10 金沙县高坪乡教育管理中心 混金沙小学数学1班 13 1.3638E+10 金沙县高坪乡农民小学 混金沙小学数学1班 18 1.8985E+10 金沙县马路乡保安小学 混金沙小学数学2班 15 1.8198E+10 金沙县西洛街道洋海小学 混金沙小学音乐1班 18 1.5285E+10 金沙县特殊教育学校 混金沙小学音乐1班 17 1.8798E+10 金沙县大水学校 混金沙小学音乐1班 3 1.5117E+10 金沙县新化乡大竹学校 混金沙小学音乐1班 22 1.3886E+10 金沙县高坪乡农民小学 混金沙小学语文1班 15 1.8231E+10 金沙县安洛乡文琴小学 混金沙小学语文1班 10 1.5069E+10 金沙县清池小学 混金沙小学语文1班 10 1.3986E+10 金沙县马路乡教育管理中心 混金沙小学语文1班 4 1.5985E+10 金沙县清池小学 混金沙小学语文1班 7 1.5186E+10 金沙县高坪乡农民小学 混金沙小学语文1班 15 1.5885E+10 金沙县马路乡契默小学 混金沙小学语文2班 13 1.3985E+10 金沙县清池镇初级中学 金沙信息技术1班 4 1.3629E+10 金沙县高坪乡幼儿园 金沙信息技术1班 1 1.8231E+10 金沙县高坪乡幼儿园 金沙信息技术1班 5 1.8231E+10 金沙县幼儿园 金沙信息技术1班 13 1.5186E+10 金沙县高坪乡幼儿园 金沙信息技术1班 19 1.8984E+10 金沙县幼儿园 金沙信息技术1班 7 1.5286E+10 金沙县幼儿园 金沙信息技术1班 6 1.8231E+10 金沙县高坪乡幼儿园 金沙信息技术1班 7 1.8749E+10 金沙县幼儿园 金沙信息技术1班 9

西南大学毕业成绩考核标准及绩点计算方法

西南大学毕业成绩考核标准及绩点计算方法

西南大学毕业成绩考核标准及绩点计算方法一、课程考核(一)学生必须参加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考核,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合格,即获得该课程相应的学分。

考核成绩和学分应同时记载,并归入学生档案。

(二)学生成绩的记载采取百分制或A、B、C、D、E(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进行记载。

(三)课程首次考试成绩不及格,可以参加一次补考。

其中,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不组织补考。

如补考不及格,必修课程必须重修,选修课程可重选重修,也可改选其他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应跟班重修。

每门课程重修次数以相关文件规定为准。

(四)补考课程成绩合格后记为60分或D(及格),改选课程和重修课程以实际考核成绩记载。

二、学分与绩点(一)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原则上每18个学时计1个学分,其中体育课每36学时记1个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原则上每周计1个学分。

学分的最小计量单位为0.5。

学生通过参加科研活动、学科竞赛和各类社会文化科技实践活动等取得相应成绩者,可获得一定的创新实践学分,也可按学校规定替代相应的课程学分。

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参见《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

(二)采用绩点评估方法评估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程度和能力,以平均学分绩点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方法如下:1.考核成绩与绩点数的对应关系百分制考核与绩点数的对应关系如下:百分制 99-100 96-98 93-95 90-92 87-89 84-86 81-83 78-80 绩点数 5.0 4.8 4.6 4.3 4.0 3.6 3.3 3.0 (续)百分制75-77 72-74 69-71 67-68 65-66 63-64 61-62 60 <60绩点数 2.6 2.3 2.0 1.8 1.6 1.4 1.2 1.0 五级制考核与百分制成绩的对应关系:2.学分绩点、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将某一课程的学分乘以该课程考核后所得的绩点,即为该课程的学分绩点。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共课课程表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共课课程表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共课课程表
(2013年9月16日——2013年12月27日)
培养单位(研究生院)年级:2013级人数:本表自2013年9月16日起实行
课程类别:学位课课程名称:第一外国语(综合英语)周学时:3学分:3分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研室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2013年8月30日修订
西南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共课课程表
(2013年9月16日——2013年12月27日)
培养单位(研究生院)年级:2013级人数:本表自2013年9月16日起实行
课程类别:学位课课程名称:一外日语周学时:5学分:博士2分,硕士3分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研室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2013年8月30日修订。

(最新)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公共课课表(英语、政治、公选课)

(最新)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公共课课表(英语、政治、公选课)

(最新)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公共课课表(英语、政治、公选课)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共课课程表(2011年9月13日——2011年12月26日)培养单位(研究生部) 年级:2011级 人数:2624 本表自2011年9月13日起实行课程类别:公共学位课 课程名称:政治理论 周学时:3 学分:3分班及 教室 午 别 一 二 三 四 五上 午 一二三 1班 吴文华 (1-12周) 孙道进(13-18周) 2班 熊洁(1-12周) 杨玉辉(13-18周) 13班 张国镛 (1-12周) 龚美德(13-18周) 8-0206 8-0207 8-0209 3班 王敏 (1-12周) 米小蓉(13-18周) 11班 潘妮妮(1-12周) 龚美德(13-18周) 12班 康棣宣(1-12周) 孙道进(13-18周)8-0206 8-0209 8-0210 5班 陈跃 (1-12周) 亢犁 (13-18周) 16班 张国镛(1-12周) 米小蓉(13-18周) 17班 熊洁 (1-12周) 孙道进(13-18周)8-0206 8-0207 8-0209 6班 李强 (1-12周) 杨玉辉(13-18周) 22班 康棣宣(1-12周) 孙道进(13-18周) 23班 文红梅(1-12周) 米小蓉(13-18周) QZ 3班 龚美德 QZ 5班 张玉霞8-0207 8-0212 8-0209 8-0210 8-0211 14班 文红梅(1-12周) 邱德胜(13-18周)15班 王敏 (1-12周) 米小蓉(13-18周)QZ 1班 康棣宣 QZ 2班 李强 QZ 4A 班 亢犁 QZ 4B 班8-0212 8-0208 8-0210 8-0209 8-0211 荣昌校区星期节次四〝〞〝〞〝〞〝〞〝〞〝〞〝〞〝〞〝〞〝〞五〝〞〝〞〝〞〝〞〝〞〝〞〝〞〝〞〝〞〝〞下午一8班吴文华(1-12周)杨玉辉(13-18周)7班李国安(1-12周)龚美德(13-18周)QZ 6班李应志等8-02098-02078-02069班王敏(1-12周)邱德胜(13-18周)19班张玉霞(1-12周)杨玉辉(13-18周)18班潘妮妮(1-12周)米小蓉(13-18周)8-02098-02078-021020班王文余(1-12周)邱德胜(13-18周)QZ 7班张玉霞21班熊洁(1-12周)杨玉辉(13-18周)8-02078-02098-021010班潘妮妮(1-12周)孙道进(13-18周)QZ8班康棣宣QZ9班亢犁8-02118-01048-0109二〝〞〝〞〝〞〝〞〝〞〝〞〝〞〝〞三〝〞〝〞〝〞〝〞〝〞〝〞〝〞〝〞晚一二三任课教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必修):陈跃、李强、张国镛、亢犁、吴文华、李国安、王敏、熊洁、张玉霞、文红梅、潘妮妮、康棣宣自然辩证法概论(指定选修):亢犁、杨玉辉、米小蓉、孙道进、邱德胜说明:政治课已作课程改革,实行小班化教学,部分学院在第二学期行课,请注意课表上方标注的行课时间。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免修、免考申请表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免修、免考申请表
2、符合以下条件的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免考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成绩记为“合格”,获得相应学分:
在“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学习的硕士生。
3、凡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成绩符合条件的,由研究生院培养办根据招生成绩直接审核;凡符合其它条件的,须提交证明材料复印件,并提供原件经审核后即退回。
博士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成绩在被录取的学生中排名在前20%的同学,硕士研究生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65分以上;本科或硕士阶段为英语专业并通过专业英语8级考试,现攻读非英语专业的更高学位;入学之前三年内通过国家大学英语6级考试,成绩优秀或550分以上;入学之前三年内WSK成绩100分以上,或雅思成绩6分以上,或GRE成绩(旧)2000分(新)1300分以上,或TOFEL成绩(旧)550分(新)100分以上。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免修、免考申请表
姓名
学号
年级
院所中心
专业
课程名称
申请种类(划∨)
免修免考




申请人:
年月日




导师签字:
年 月 日




院(所中心)
教学秘书签字:
年 月 日
单位公章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修免考第一外国语英语课程,成绩记为“合格”,获得相应学分,但须至少选修一门英语课程: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农林经济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农林经济

附件3: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名称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代码120301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填表日期:2013年6月12日修订日期:2013年6月26日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三、课程设置(包括主文献研读、学术活动等必修环节)注:1.平台课是指涵盖本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或相近二级学科群共有的基础性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

2.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应在专业必修课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七、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不够可另附页)西南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点专业主文献目录一、专著教材类(一)基础类1.经济学入门类(1)曼昆《经济学原理》(第5版)北京大学出版社梁小民教授翻译(2)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16版商务印书馆萧深教授翻译(3)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卡尔·E·沃尔升《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黄险峰张帆译2.中级经济学类(1)黎诣远李明志《微观经济分析》(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周惠中《微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3)H.范里安著,费方域等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4)R.S.平狄克、D.L.鲁宾菲尔德著《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计量经济学方法类(1)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上、下)林少宫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中国人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3)黄益平宋立刚《应用数量经济学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二)专业类(1)《改造传统农业》,(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梁小民译,1987[1964],商务出版社 (Schultz, T. W. 1964.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农民经济组织》,(俄)恰亚诺夫著,萧正洪译,1996,中央编译出版社(3)《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美)詹姆斯.C.斯科特著,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4)《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日)速水佑次郎、(美)弗农•拉坦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5)《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美)盖尔•约翰逊著,2004,商务印书馆(6)《以自由看待发展》,(美)阿马蒂亚·森著,200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Sen, Amartya. 1999. Development as Freedom. New York: Anchor Books.)(7)《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速水佑次郎、弗农·拉坦(中文版)(郭熙保、张进铭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发展经济学—从富裕到贫困》,速水佑次郎(李周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农业经济论》,速水佑次郎,中国农业出版社(10)《农业与经济发展》,加塔克,英格森特著,华夏出版社1987.6(11)《发展经济学》(第四版),(美)吉利斯,波金斯,罗默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2)《农业经济学前沿问题》,科尔曼,中国税务出版社(13)《发展微观经济学》,普兰纳布·巴德汉、克利斯托弗·尤迪,北京大学出版社(14)《农民经济学—农民家庭农业和农业发展》(第二版),弗兰克·艾利思著(胡景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5)《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D·盖尔·约翰逊著(林毅夫、赵耀辉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16)《农业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度量》,亚尔·蒙德拉克著(国风、方军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17)《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奥利弗·E·威廉姆森著(段毅才、王伟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18)《B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莱斯特·布朗,东方出版社,2003(19)《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美) 诺思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年版(20)《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美)塞缪尔·亨廷顿等,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21)《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乔纳森·特纳,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22)《国家竞争优势》,(美)迈克尔·波特著,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23)《发展中经济的农村金融》,J•D•冯匹斯克,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24)《农民经济学—农民家庭农业和农业发展》(第二版),弗兰克·艾利思著(胡景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25)《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美)黄宗智著,中华书局1986年版(26)《长江三角洲小农经济与乡村发展》,(美)黄宗智著,中华书局2000年版(27)《江村经济》,费孝通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28)《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林毅夫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三联出版社1993年版(29)《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林毅夫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0)《迈向21世纪的中国粮食经济》,黄季焜、罗泽尔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版(31)《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温铁军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32)《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林毅夫、蔡昉、李周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三联出版社(33)《<管理科学季刊>最佳论文集》,徐淑英、张维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4)《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科研的需求和供给分析》,林毅夫、沈明高、周皓,中国农业出版社(35)《中国农业科技投资经济》,黄季焜、胡瑞法、张林秀和Scott Rozelle ,中国农业出版社(36)《现代制度经济学》(上、下)(天则文库),盛洪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37)《中国经济》,蔡昉、林毅夫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38)《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国家科技委员会,中国农业出版社(39)《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背景资料》,国家科技委员会,中国农业出版社(40)《中国农业科学技术50年》,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中国农业出版社(41)《21世纪农业科技展望》,卢良恕,山东科技出版社(42)《农业总论》,胡跃高,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43)《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梁家勉主编,农业出版社(44)《世界农业科技现状与趋势》,邓楠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45)《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郭文韬曹隆恭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二、期刊类(一)中文期刊类(1)经济研究(2)管理世界(3)经济学(季刊)(4)中国农村经济(5)中国农村观察(6)农业经济问题(7)农业技术经济(8)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9)经济科学(10)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8年起改为英文出版: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见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Emerald数据库))(二)英文期刊类(1)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Agricultural Economics(3)China Economic Review(4)Economic Development & Cultural Change(5)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6)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7)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8)Research Policy(9)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Technovation(11)The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三、期刊论文类(一)中文期刊论文(1)陈宗胜、黎德福,“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中国及东亚奇迹’再解释”,《经济研究》2004年第11期(2)李功奎、钟甫宁,“农地细碎化、劳动力利用与农民收入—基于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4(3)林毅夫、董先安、殷韦,“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论文No.C2002017,2002年)(4)向国成、韩绍凤,“农户兼业化:基于分工的视角”,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8期,pp.4-9 (5)向国成、韩绍凤,“分工与农业组织化演进:基于间接定价理论模型的分析”,《经济学(季刊)》,2007年№1(6)都阳,“影子工资率对农户劳动供给水平的影响—对贫困地区农户劳动力配置的经验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5(7)谭淑豪、Nico Heerink、曲福田,“土地细碎化对中国东南部水稻小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12(8)许庆、田士超、邵挺、汪学军,“土地细碎化与农民收入: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07年№6(9)陈锡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6年第2期(10)张德远、吴方卫,“国外农业科研领域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合作”,《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1期(11)冯开文,“家庭责任制与农民收入—一个经济制度变迁的回顾”,《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4年第2期(12)汪三贵、刘晓展,“信息不完备条件下贫困农民接受新技术行为分析”,《农业技术经济》1996年№12(13)周立群,曹利群,“依靠组织创新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学习与探索》2001年第4期(14)李大胜、李琴,“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07年№3(15)赵芝俊、张社梅,“近20年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变动趋势”,《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3(16)郭剑雄,“农业技术进步类型的一个扩展及其意义”,《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3期(17)刘进宝、刘洪,“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弱相关性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9(18)赵洪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率演进的研究”,《财经研究》2004年第12期(19)尹茂生,“私人部门农业科研投资的国际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3期(20)辛贤,“公共农业研发投资与私人农业研发投资的互补关系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5(21)刘晓昀、辛贤,“国外私人农业R&D 投资及对我国农业科研机构转制的政策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7(22)毛学峰、辛贤,“贫困形成机制—分工理论视角的经济学解释”,《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2期(23)高启杰,“中国农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其相关制度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2(24)国鲁来,“农业技术创新诱致的组织制度创新—农民专业协会在农业公共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5(25)袁开智、赵芝俊、张社梅,“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回顾与评析”,《技术经济》2008年第2期(26)赵芝俊、袁开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分解:1985—2005”,《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3期(27)黄振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与中国农业发展—1985—2005年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率的实证与比较”,《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第3期(28)黄季焜、胡瑞法“农业科技投资体制与模式:现状及国际比较”,《管理世界》2000年第3期(29)胡瑞法、黄季焜、卡尔·普雷、斯高特·罗赛尔“中国农业科研体制与政策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管理世界》1996年第3期(30)陈和午,“农户模型的发展与应用:文献综述”,《农业技术经济》2004年№3(31)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小农户真的更加具有效率吗?来自湖北省的经验证据”,《经济学(季刊)》2009年10月,pp.95-124(32)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1999-2003年)——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来自湖北省农户的微观证据”,《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 24卷 8期(33)李谷成冯中朝占绍文,“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基于湖北省农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统计研究》2008年25卷第1期(34)陈开军; 贺彩银; 张永丽,“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技术进步——基于拉—费模型的理论机制与西部地区八个样本村的微观证据”,《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第01期(35)陈玉萍; 张嘉强; 吴海涛; 丁士军,“资源贫瘠地区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04期(36)陈玉萍; 吴海涛; Sushil Pandey; 陶大云;“技术采用对农户间收入分配的影响:来自滇西南山区的证据”,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07期(37)贺振华,“农户兼业的一个分析框架”,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第1期,pp.2-9(38)钱忠好,“非农就业是否必然导致农地流转——基于家庭内部分工的理论分析及其对中国农户兼业化的解释”,《中国农村经济》2008年第11期,pp.13-21(39)王美艳,“农民工还能返回农业吗?—来自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数据的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1pp.20-30(40)姚洋,“非农就业结构与土地租赁市场的发育”,《中国农村观察》1999年第2期,pp.16-21 (41)展进涛、陈超,“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基于全国农户微观数据的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3期pp.75-84(42)朱喜、史清华、盖庆恩,“要素配置扭曲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pp.86-98(二)英文期刊论文1. Antle, J.M., 1983, “Infrastructure and Aggregat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ternational Evide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31, No.3, pp.609—619.2.Benziger, V., 1996, “Urban Access and Rural Productivity Growth in Post-Mao China,” E 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44, No.3, pp.539—570.3. Byron, R. P., and E. Q. Manaloto,1990,“Returns to Education in China,”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Vol.38,pp.783—796.4.Chang, G. H., and G. J. Wen ,1997, “Communal Dining and the Chinese Famine of 1958~1961,”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 Vol.46, pp.1~34.5.Fan, S.,1991,“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 on Production Growth in Chinese Agricul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73, pp.266—275.6.Fan, Shenggen,Linxiu Zhang, and Xiaobo Zhang, 2004, “Reforms, Investment, and Poverty in Rural China,”Economic Development & Cultural Change, Vol.52 pp395-420.7.Fujiki, H., 1999, “The Structure of Rice Production in Japan and Taiw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47, pp.387-400.8.Fuller, F., D. Hayes, and D. Smith, 2000, “Reconciling Chinese Meat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Dat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49, pp.23-43. 9.Griliches, Z.,1964,“Research Expenditures, Education, and the Aggregat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unc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LIV, pp.961—974.10.Halbrendt, C., F. Tuan, C. Gempesaw, and D. Dolk-Etz, 1994, “Rural Chinese Food Consumption: The Case of Guangdong,”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76, pp.794-799.11.Harris, J. and M. P. Todaro, 1970, “Migration, Un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A Two-Sector analysi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X, pp.126~142.12.Hatton, T. J. and J. G. Williamson, 1992, “What Explains Wage Gaps between Farm and City? Exploring the Todaro Model with American Evidence, 1989~1941,”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40, pp.267~294.13.Hayami,Y.,1996,“The Peasant in Economic Moderniz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78,pp.1157—1167.14.Headley, J., 1968, “Estimating the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al Pesticide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 50, pp.13—23.15.Huang J., and S. Rozelle, 1995,“Environment Stress and Grain Yiel ds in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77, pp.853—864.16.Kikuchi, M. and Yujiro Hayami, 1999, “Technology, Market, and Community in Contract Choice: Rice harvesting in the Philippin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Vol. 47, pp.371-386.u, L. J., and P. A. Yotopoulos, 1971, “A Test for Relative Efficiency andApplication to Indian Agricultur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61,pp.94—109.18.Leibenstein, H.,1966, “Allocative Efficiency vs X-Efficiency,” Americ an Economic Review, Vol.LVI, pp.392—415.19.Liang, E.P.L., 1981, “Market Accessibility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Prewar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30, No.1, pp.77—105.20.Lin,J.Y., 1992,“Rural Reforms and Agricultural Gro wth in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82, pp.34—51.21.Pingali, P.L., 1997,“From Subsistence to Commercial Production Systems: the Transformation of Asian Agricul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79, pp.628—634.22.Riskin, Carl, 1994, “Chinese Rural Poverty: Marginalized or Dispersed?”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84, pp281-285.23.Sahota, G. S., 1968,“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 Indian Agricul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50, pp.584—605.24.Todaro,M.P., 1969, “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59, No.1, pp.138-48.25.Wiens, Thomas B., 1983, “Price Adjustment,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Agricultural Produc tiv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73, p319-325.26.Yotopoulos, P. A., and L. J. Lau, 1973, “A test for Relative Economic Efficiency: Some Further Resul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63, pp.214—223.27.Zai, Hengyun Ma, Jikun Huang, and Scott Roze lle, 2004, “Reassessing China's Livestock Statistics: An Analysis of Discrepancies and the Creation of New Data Ser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 Cultural Change, Vol.52, pp445-472.28.Zhang, B., and C. A. Carter, 1997,“Reforms, the Weather,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s Grain Sector,”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79, pp.1266—1277.29.Nigel Key; Elisabeth Sadoulet; Alain de Janvry. 2000. Transactions Costs andAgricultural Household Supply Response,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82)2: 245-259.30.O'Brien KJ. 2002. Collective action in the Chinese countryside, CHINA JOURNAL, 48: 139-154。

西南大学物理学院

西南大学物理学院

西南大学物理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安排一、复试分数线1、课程教学论专业(04):总分302分,外语、政治单科45分,专业综合135分。

2、物理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专业)(07):总分298分,外语、政治单科43分,专业单科75分。

3、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08):总分293分,外语、政治单科45分,专业单科65分。

4、享受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少数民族考生(其民族以报名信息为准,不得更改)其初试成绩达到学校最低要求。

少数民族考生:总分不低于240分,单科不设限。

汉族考生:理学专业单科不低于30分,总分不低于305分。

其他门类专业单科不低于45分,总分335。

二、复试时间:2008年4月24日上午8:30——12:301.复试地点:物理学院三、复试成绩的组成复试成绩为各项考核成绩之和,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1)专业素质和能力(占复试总成绩的80%)(2)外语听力、口语测试(占复试总成绩的10%)(3)综合素质和能力(占复试总成绩的10%)四、复试科目040102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听力、口语)综合面试(本科阶段基础知识)专业笔试:《科技论文写作》、《普通物理》同等学历加试:《物理学史》《中学物理教材教法》070201理论物理:英语(听力、口语)综合面试(本科阶段基础知识)专业笔试:《热力学统计物理》同等学历加试笔试:《量子力学》、《数理方法》070205凝聚态物理:英语(听力、口语)综合面试(本科阶段基础知识)专业笔试:《近代物理实验方法》同等学历加试笔试:《量子力学》、《固体物理》070207光学:英语(听力、口语)综合面试(本科阶段基础知识)专业笔试:《光学》同等学历加试笔试:《电动力学》、《电磁学》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英语(听力、口语)综合面试(本科阶段基础知识)专业笔试:《信号与系统》同等学历加试笔试:《数字信号处理》、《电路》五、复试程序1.考生提前一天到物理学院办公室报到2.考生带上本人准考证、身份证(在职人员须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本科生须带学生证,入学报到时再检查毕业证,未取得本科学历者不予报到、注册,取消入学资格)、大学学习成绩表、《西南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考核单位及考生所在单位意见表》(附件六,一式两份,可从我校研招生网上下载,由考生单位填写(分别密封)及享受优惠政策考生所需的辅助材料。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8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表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8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表
张应良
A502
1-3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54)
王定祥
A502
1-3
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36)
段豫川
A502
1-3
实证会计理论与方法(36)
毕茜
A507
1-3


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54)
朱泽山
A502
1-3
发展金融理论(36)
谢家智/王定祥/胡士华/高云峰
A502
1-3
中外旅游区管理比较研究(36)
王连勇
A507
1-3
高级财务管理理论(36)
石声萍
A502
1-3
说明:1、课程后面括号内的数字为教学计划学时;
2、选修课程选课人数低于10人,该课程停开;
3、从第二周开始行课。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8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表
开课学期: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课程名称
任课
教师
教室
节次
课程名称
任课
教师
教室
节次
课程名称
任课
教师
教室
节次
课程名称
任课
教师
教室
节次
课程名称
任课
教师


节次


管理学理论及研究方法论(54)
王钊
A502
2-4
制度经济学(36)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度二学期公共课课程。。。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度二学期公共课课程。。。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公共课课程表
(2010年3月1日——2010年6月30日)
培养单位(研究生部)年级:2009级人数:本表自2010年3月1日起实行
课程类别:学位课课程名称:第一外国语(综合英语)周学时:3 学分:5分
研究生部培养办公室2010年1月7日制表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公共课课程表
(2010年3月1日——2010年6月30日)
培养单位(研究生部)年级:2009级人数:2302 本表自2010年3月1日起实行课程类别:学位课课程名称:第一外国语(英语听说、写作)周学时:2
研究生部培养办公室2010年1月7日制表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公共课课程表
(2010年3月1日——2010年6月30日)
培养单位(研究生部)年级:2009级人数:6 本表自2010年3月1日起实行课程类别:学位课课程名称:一外日语周学时:5 学分:5。

2011年秋季研究生课表

2011年秋季研究生课表

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2011学年(本表自2011年8月29日开始实施)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博士研究生2011学年导师:李扬荣(学生:韩嗣雅程银银付颖)本表自()实施导师:朱朝生(学生:郭现云谢周艳李刚)本表自()实施导师:陈贵云、曹洪平(学生:高彦伟郭纪莲曾宇李丽)年级:方向/人数2010级:有限群/3人本表自(2011年8月29日)实施导师:王稳地王秀男本表自()实施导师:唐春雷吴行平(学生:安璐余胜龙刘磊谢启林唐悦)年级:方向/人数2010级:泛函分析/5人本表自(2011年8月29日)实施导师:张俊容(学生:吴祥标张璞)年级:方向/人数2010级:运筹学/2人本表自(2011年8月29日)实施导师:刘国新(学生:李际单燕翔)年级:方向/人数2010级:半群理论/2人本表自(2011年8月29日)实施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2011学年第1学期课程表导师:包小敏(学生:李世明刘花)本表自()实施导师:罗明(学生:熊川牛芳芳张杰马静)年级:方向/人数2010级:代数数论/4人本表自(2011年8月29日)实施导师:邓磊(学生:徐丹宁王莹)年级:方向/人数2010级:应用泛函分析/2人本表自(2011年8月29日)实施导师:彭作祥(学生:廖昕刘豹)本表自()实施导师:吴强(学生:周伟本表自()实施导师:谢成康(学生:赵爱亮王新稳许小清)年级:方向/人数2010级:控制论/3人本表自(2011年8月29日)实施导师:周家足(学生:李冉邓玲芳杨丹魏超秦超)年级:方向/人数2010级:积分几何/5人本表自(2011年8月29日)实施导师:杜文久(原坤孙胜亮)年级:方向/人数2010级:应用统计/2人本表自(2011年8月29日)实施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2011学学年1第学期课程表导师:王建军(学生:高斌斌李秋林)本表自()实施导师:陈守全(学生:黄建文刘姣姣)本表自()实施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2011学年第1学期课程表导师:宋乃庆刘静李忠如(学生:孟梦蒲海霞王艳辉毛龙辉朱小东刘富蕊)年级:方向/人数2010级:数学教育/6人本表自(2011年8月29日)实施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2011学年第1期课程表导师:宋乃庆刘静李忠如(学生:李欣莲陈朝东谭艳蒲秀琴朱婷婷肖霄梅俊雷朱丹霍新安周国蓉卢英)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2011学学年第1期课程表导师:李扬荣(赵慧君尹金艳)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2011学学年第1期课程表导师:朱朝生(刘太涛董胜楠)导师:刘国新(潘慧兰)王正攀(冷静)本表自(2011年9月13日)实施年级:方向/人数2011级:半群代数/2人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2011学学年第1期课程表导师:陈贵云曹洪平周伟吕恒(雪君霞吉晓娟禄鹏邵志博江维硕)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2011学学年第1期课程表导师:周家足姚纯青(方牛发王鹏富张瑞连童燕)年级:方向/人数:2011级:微分几何/4人本表自(2011年9月13日)实施导师:王稳地刘贤宁(姜翠翠付恩骏田妍妮李鸣明吴凡)年级:方向/人数2011级:生物数学/5人本表自(2011年9月13日)实施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2011学学年第1期课程表导师:邓磊(尹大平郝存旺江雪梅)年级:方向/人数2011级:非线性泛函分析/4人本表自(2011年9月13日)实施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2011学学年第1期课程表导师:唐春雷(雷春雨马超)吴行平(宋园园郭苗苗)商彦英(刘西洋杜艾岭)导师:彭作祥(傅华章毓波杨红艳)本表自(2011年9月13日)实施年级:方向/人数2011级:极值理论/3人导师:杜文久(李韶伟程心亮周娟)导师:罗明(周琰博郭凤明)导师:王建军(王文东)年级:方向/人数2011级:控制论/3人本表自(2011年9月13日)实施导师:张俊容(薛淑芳隋俊丽范凤妹)年级:方向/人数2011级:运筹学/2人本表自(2011年9月13日)实施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博士研究生2011学学年第1期课程表导师:唐春雷(叶一蔚蓝永艺)2011级:非线性泛函分析/2人本表自(2011年9月13日)实施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博士研究生2011学年第1期课程表导师:罗增儒宋乃庆黄翔(学生:蔡庆有宋运明朱亚丽别尔克)年级:方向/人数 2011级:数学教育课程论/4人本表自(2011年9月13日)实施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博士研究生2011学学年第1期课程表导师:陈贵云(陈彦恒)年级:方向/人数2011 级:2011级:有限群论/1人本表自(2011年9月13日)实施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博士研究生2011学年第1学期课程表导师:王稳地(张泽薇王小利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博士研究生2011学年第1学期课程表导师:周家足(朱保成)2011级:几何分析/1人本表自(2011年9月13日)日实施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博士研究生2011学年第2学期课程表导师:周家足(徐文学)2010级:几何分析/1人本表自(2011年8月29日)日实施导师:陈贵云(晏燕雄)年级:方向/人数2010 级:2010级:有限群论/1人本表自(2011年9月13日)实施导师:程新跃(邹洋杨)年级:方向/人数2010 级:2010级:有限群论/1人本表自(2011年9月13日)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