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方言中的儿化
河北方言中与儿化有关的问题
河北 大 学 学 报 ( 学社 会 科 学版 ) 哲
Jo r a f He e Unv ri Ph lsph d Soi lS in e u n l bi iest o y( io o yan ca ce c )
V_ .3 0 o Z 5 N .4 Aug.20 0 , 1
作者简介 : 高兵 (9 8 ) 女 , 1 6一 , 河北 清 河人 , 北 经 贸 大 学人 文 学 院 副教 授 , 究 方 向为 现 代 汉 语 、 言 学 。 河 研 语 中 图 分 类 号 : 7 . H1 2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5 6 7 ( oO o 一 O3 一 O 10 — 38 2 1 )4 O 4 8 收 稿 日期 :O 9 1一 1 20— o 6
第 3 卷 ( 第 1 4期 ) 5 总 5
河 北 方言 中 与儿化 有 关 的问题
高 兵 吴 继 章 ,
(. 北经贸大学 人文学院 , 北 石家庄 1河 河 0 0 6 ;. 北 师范 大 学 文 学 院 , 北 石 家 庄 50 12 河 河 0O9 ) 5 0 1
摘
要 :儿 系列 字 ” 儿 化 ” 河 北 方 言 中 具有 较 为 明显 的 内部 差 异 和 独 特 研 究 意 义 的 内容 之 一 。 介 绍 并 分 析 了河 北 方 “ 和“ 是
引 言
教材 , 唐 健 雄 、 晖 ( 0 4 [ , 安 祥 、 如 王 2 0 )1 钉 。 刘 张 华 ( 9 0 [181 , 郸 市 语 言 文 字 工 作 委 员 会 1 9 )11 -5 邯 34 9 (0 4 n] 船; 2 0) 4 ¨ 五是 研 究 生 学 位 论 文 , 据 我 们 根 掌握 的情 况 , 年来 以河 北 方 言 “ 化 ” 描 写研 近 儿 为 究 内容或 涉及 河北 方 言“ 儿化 ” 内容 的学 位 论 文 已 有 2 0篇 以上 ,如 2 0 0 3年河 北 大学 刘 丽 辉 硕 士 学 位论 文《 山方 言 词 尾 “ 唐 儿” 的读 音 研 究 》 2 0 , 0 6年 河北 师 范大 学 高 彩英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州 方 言 词 定 尾 “ 的读音 研究 》 2 0 儿” ,0 7年 山东 大 学李 巧 兰博 士 学 位论文 《 河北 方言 中的“ X一儿” 式研 究 》 2 0 形 ,0 8 年 山东大 学 李 旭 博 士学 位 论 文《 北 省 的调 查 描 写 往 往 是 以几 十 年 而 为 一个 周 期 , 使 发 展 演 变 过 程 中 一 些 有 价 值 的 致 现 象无 法记 录下来 ; 的描 写 不 一 定 准 确 ; 北方 有 河
沧州方言词缀研究
沧州方言词缀研究
沧州方言是河北省的一种地方语言。
它是一种汉语,对普通话有着很大的差异。
沧州
方言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在语法中,一个常见的特点是采用不同的词缀来
改变词汇的意义和语法。
下面我们将研究沧州方言中常见的词缀。
1. 前缀“儿”
在沧州方言中,“儿”是一个常见的前缀。
它在语法上用来表示名词的另一种概念或
状态。
例如,“头”是“头儿”表示“身体的头部”,“耳”是“耳儿”表示“耳朵”,“雨”是“雨儿”表示“下雨的状态”。
“家子”是一个沧州方言常用的后缀。
它通常表达的意思是“家里的”,例如“孩家子”表示“孩子家里的”,“娘家子”表示“母亲家里的”。
这个后缀也可以用来表示
亲戚关系,例如“表家子”表示“表兄弟姐妹家里的”。
“拉”是沧州方言中常用的后缀。
它通常用在名词后面,表示一个可以加在其他词中
的名词。
例如,“蛤蟆拉”表示“蛤蟆的声音”,“老虎拉”表示“老虎的样子”。
这个
后缀也可以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状态,例如“跳拉”表示“跳的状态”。
“坷”是沧州方言中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后缀。
例如,“喊坷”表示“哭喊着”;“吃坷”表示“吃完后的饱胀感”;“倒坷”表示“向后翻滚的状态”。
“着”是沧州方言中最常用的后缀之一。
它可以用在名词或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经历。
例如,“那次玩儿沙子简直累着我了”表示“那次玩沙子很累我了”;“上气不接着气”表示“上气喘不过来”。
河北方言
河北方言的“涉外”现象方言都是有地域性的,但是地域可能是不连续的,打个比方说,石家庄周边某些村子,由于受山西外来户迁徙的影响,说话就有很浓厚的山西味道,那个管妈叫“nia”就是只有“老西儿”才说的地道山西土话。
这时候,不知情的人们往往会说,其实石家庄话就是山西话——这就有点以偏概全了。
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今天咱们就来一起聊聊“河北方言涉外”这个话题。
秦皇岛话=东北话?总有人说,秦皇岛方言就是东北普通话,这不能说不对,只能说不全面。
在秦皇岛的海港区,人们说话确实有点东北味,但这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东北人到秦皇岛定居是关系的。
可是你要是仔细听的话,两者是有点不一样的,下边就简单挑几点说说。
首先秦皇岛说话没那么多的子,相反却喜欢挂儿化音。
打个比方说,东北人说膝盖,都叫“圪拉拜子”,而秦皇岛这边,大多数都说“圪了拜儿”;再比如东北喜欢说“脑袋瓜子”,而秦皇岛都是说“脑袋瓜儿”等等。
所以要是一个秦皇岛人和一个东北人聊天的话,也许就会出现以下的对话:A:我家那倒霉孩子忒淘气,前几天把圪拉拜子磕吐露皮(就是磕破了)了。
B:是啊,那可得小心着点,磕坏溜圪了拜儿可不四闹着玩儿的。
A:唉,也不知道他那脑袋瓜子天天想啥呢,天天就知道玩。
B:你家孩子脑袋瓜儿聪明,一下就能赶上,放心吧。
可能在对话的过程,腔调上大体一致,但是如大家看到的那样,爱用儿话的肯定是秦皇岛人,说话尾音比较“清澈”的肯定是秦皇岛人。
除了这点外,秦皇岛方言不像东北方言的地方还体现在一些独特的词汇上。
比如秦皇岛人开玩笑说的“我半拉眼角夹不上你”,我一个东北盘锦的朋友就听不懂,他甚至以为我眼睛出什么毛病了,看不见他了。
孰不知这其实就是“我看不起你”的意思。
这话要是一本正经地说,那就是纯鄙视,带有侮辱人的意味;但在朋友之间,也是经常开玩笑的一个说法,并不带有人身攻击色彩。
类似的词还有“脑心(恶心)”、“紧遛(赶紧)”等,而这些独特的词汇,则带有很浓厚的冀东方言意味,并不是东北话。
河北方言儿化音变中的声韵双变现象
河北方言儿化音变中的声韵双变现象李巧兰【摘要】在河北方言中产生声韵双变现象的儿化音变,主要分布在卷舌儿化变音和边音儿化变音系统中.如果将介音视独立于声韵的时长单位,就会发现:无论是声母后伴有增音现象的儿化变韵,还是声母和韵母都发生变化的儿化变韵,它们都应视为声韵双变现象,并且它是儿化变音系统语音发展的必然阶段.无论是在卷舌儿化变音系统中,还是在边音儿化变音系统中,声母后伴有增音现象的儿化变韵和介音后伴有增音现象的儿化变韵实际上处于同一个儿化变音的阶段,而声母和韵母同时发生变化的儿化变韵则处于稍晚一个阶段,是伴有增音现象的儿化音变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期刊名称】《石家庄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20)004【总页数】6页(P97-102)【关键词】河北方言;儿化音变;声韵双变;成因【作者】李巧兰【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文学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1在河北方言中,无论是边音儿化音变系统,还是卷舌儿化音变系统,都有一种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韵母卷舌化的同时,还出现了声母或介音后增音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声母和韵母同时发生变化的现象。
如果我们将这种现象放在儿化音变的系统中去考察,会发现其实它是儿化音变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都是儿音节特征不断前移而引发前字音节各位置上的种种变化。
儿音节引发前字音节的变化,在河北方言里主要有三种情况:(1)单纯变韵式音变;(2)变韵的同时,部分音节出现增音性变化,主要是介音后出现增音现象,少数方言是声母后出现增音;(3)变韵的同时,部分音节声母发生变化。
其中(2)中声母后出现增音的情况和(3)中变韵同时声母发生变化的情况,我们称之为声韵双变现象。
(2)中介音后产生增音的情况,我们不把它视为声韵双变现象。
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这里牵涉到介音的归属问题。
前人关于介音的地位曾有过相当多的论述。
“端木三(Duanmu1990,2000)主张介音属声。
沧州方言
沧州方言夜儿了个——昨天名词今儿个——今天明儿个——明天头晌活——上午晌活头——中午过晌活——下午黑巴前儿喽——傍晚哄哄(黑下)——晚上见天——每天天每——每天粘粥——玉米粥茶汤(TENG)——面粉粥了火——糖油饼老虎——油饼裹鸡蛋干地——指馒头、包子等主食。
如蒸干地稀地——指汤类。
如喝稀地不鲁——把馒头切成小块,然后炒着吃。
仁果——花生就吃的——菜。
如炒点就吃的,就是炒些菜社虎溜子——壁虎米羊——蚂蚁家巧儿——麻雀麻愣——蜻蜓区蟮(区磨蟮)——蚯蚓记刘猴儿——蝉猴、知了猴或蝉龟二拇夹子——一种昆虫,有2个大钳子瞎了碰——金龟子蚂子——蚂蚱乖乖——蝈蝈长虫(“长”字要拉长音,“虫“这里一般读从)——蛇燕巴虎子:——蝙蝠将擦子——台阶半子——单开的门半门子——门。
如:把半门子关上就是把门关上究地——地面钢碑——钢笔。
类似的还有铅碑等胰子——肥皂爷爷地(爷地)——太阳底下袿子——单上衣电把子——手电筒锒不凿子——锤子(较小的)铁木锨——铁锨土卡啦——土块毛窖子(毛子)——厕所垫蓝纸(zi)——复写纸业了盖——额头各乐败——膝盖姜不辣——学名还真不知道洋四子——西红柿棒扬子——玉米心攮子——带尖的利器,如刀子蒜豪——蒜薹梆子——玉米手字头——手指头转机联——向日葵臊阴天儿——阴天打刮拉——打响雷赶不轴子——擀面杖大哥们儿[da!哥们](注:重音在前)对成年男性的称呼,没有贬义,但也没有“你老”、“大白(叔叔)”的尊意洋沟——指农村浇地时挖的小水渠洋沟眼子——指院子里为了出水而在强根处留的孔道当院子——院子洋火——火柴铁驴——大自行车,一般指的是买零件自己拼凑成的自行车电驴子——指摩托车大喇叭——指村上的有线广播钢崩子(钢墩)——指硬币类的人民币毛票儿——指纸质的角币炊书——刷锅工具气炉子——指液化气灶齐眉穗儿——刘海儿连襟儿(连腿儿)——两个亲姐妹的两个丈夫之间的关系叫连襟儿或者连腿儿腚蛋子——屁股斜斜——哈喇子浮皮——头皮屑划檩子——玻璃擦的不干净形容词诚好了——特别好活尊撒——说别人张的很漂亮私囊——指馒头有异味,不能吃了齁死人——菜做的咸了活顺四——张的难看各色——另类傻得意——自鸣得意缩和乐——指人窝囊、没能力二虎——指人很愣,做事欠考虑欠妥当,同类的还有二虎把蛋吊猴——多指孩子不听话讨嫌——多手多脚背静——地方偏僻、清静次毛——人不好,让人不满意的不赖待——不错牙碜——指吃的东西里面有沙子等异物寒碜——丢人、难看熊(音song2):指败了、认输。
沧州方言词缀研究
沧州方言词缀研究沧州方言是河北省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沧州市及其周边地区。
它与其他汉语方言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一项独特的特点就是词缀的使用。
本文将对沧州方言中常见的词缀进行研究。
沧州方言中的词缀可以分为前缀、后缀和中缀三种形式。
它们分别在词语的前、后和中间位置起到不同的语法和意义作用。
首先是前缀。
沧州方言中常见的前缀有“儿(r)”、“爷(ye)”、“娃(wa)”等。
“儿唧(r ji)”表示小孩子哭闹,“爷呀(ye ya)”表示惊讶,“娃哟(wa yo)”表示调皮捣蛋。
这些前缀常用来表示说话者与说话对象之间的关系或者表示说话者的感情色彩。
接下来是后缀。
沧州方言中常见的后缀有“子(zi)”、“头(tou)”、“妞(niu)”等。
“人家子(ren jia zi)”表示别人,“小头(xiao tou)”表示小孩子,“大妞(da niu)”表示年轻女子。
这些后缀常用来表示名词化,即将一个词语转变为一个名词。
最后是中缀。
沧州方言中常见的中缀有“得(de)”、“地(di)”、“啊(a)”等。
“慢慢地行(man man di xing)”表示慢慢地走,“好得很(hao de hen)”表示非常好,“高啊高(gao a gao)”表示很高。
这些中缀常用来表示程度或者语气的加强。
除了以上常见的词缀外,沧州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词缀,例如“的(de)”用来表示所有格,“啦(la)”用来表示动作的完成或者请求等。
沧州方言中的词缀起到了丰富词汇、表达情感、加强语气等多种作用。
通过研究和了解这些词缀的语法和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沧州方言。
这也为研究其他方言的词缀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普通话常用儿化词表
常用儿化词总表【A】挨个儿挨门儿矮凳儿暗处儿暗号儿暗花儿熬头儿【B】八成儿八字儿疤瘌眼儿拔火罐儿拔尖儿白案儿白班儿白干儿白卷儿白面儿百叶儿摆谱儿摆设儿败家子儿班底儿板擦儿半边儿半道儿半点儿半截儿半路儿帮忙儿绑票儿傍晚儿包干儿宝贝儿饱嗝儿北边儿背面儿背气儿背心儿背影儿贝壳儿被单儿被窝儿本家儿本色儿奔头儿鼻梁儿笔调儿笔架儿笔尖儿笔套儿边框儿变法儿便门儿便条儿标签儿别名儿鬓角儿冰棍儿病根儿病号儿不大离儿不得劲儿不对茬儿不是味儿布头儿【C】擦黑儿猜谜儿彩号儿菜单儿菜花儿菜子儿蚕子儿藏猫儿草底儿草帽儿茶馆儿茶花儿茶几儿茶盘儿茶座儿差不离儿差点儿岔道儿长短儿长袍儿敞口儿唱本儿唱高调儿唱片儿抄道儿趁早儿成个儿秤杆儿吃喝儿吃劲儿尺码儿虫眼儿抽筋儿抽空儿抽签儿筹码儿出活儿出门儿出名儿出数儿橱柜儿雏儿窗洞儿窗花儿窗口儿窗帘儿窗台儿床单儿吹风儿槌儿春卷儿春联儿戳儿瓷瓦儿词儿葱花儿从头儿从小儿凑热闹儿凑数儿粗活儿醋劲儿搓板儿【D】搭伴儿答茬儿搭脚儿打蹦儿打盹儿打嗝儿打滚儿打晃儿打价儿打愣儿打鸣儿打谱儿打挺儿打眼儿打杂儿打转儿大褂儿大伙儿大婶儿带劲儿带儿单调儿单个儿单间儿蛋黄儿当面儿当票儿刀把儿刀背儿刀片儿刀刃儿道口儿倒影儿得劲儿灯泡儿底儿底稿儿底座儿地方儿地面儿地盘儿地皮儿地摊儿踮脚儿点儿点头儿垫圈儿电影儿调号儿调门儿掉包儿钓竿儿碟儿丁点儿顶牛儿顶事儿顶针儿定弦儿动画片儿兜儿斗嘴儿豆花儿豆角儿豆芽儿逗乐儿逗笑儿独院儿对过儿对号儿对口儿对劲儿对联儿对门儿对面儿对味儿对眼儿多半儿多会儿朵儿【E】摁钉儿摁扣儿耳垂儿耳朵眼儿耳根儿【F】发火儿翻白眼儿翻本儿反面儿饭馆儿饭盒儿饭碗儿房檐儿肥肠儿费劲儿坟头儿粉末儿粉皮儿粉条儿封口儿风车儿风儿缝儿【G】旮旯儿盖戳儿盖儿赶早儿干劲儿干活儿高调儿高招儿稿儿个儿个头儿各行儿各样儿跟班儿跟前儿工夫儿工头儿勾芡儿钩针儿够本儿够劲儿够数儿够味儿瓜子儿挂名儿乖乖儿拐棍儿拐角儿拐弯儿管儿管事儿罐儿光板儿光杆儿光棍儿鬼脸儿蝈蝈儿锅贴儿过门儿【H】哈哈儿行当儿好好儿好天儿好玩儿好性儿好样儿号码儿号儿河沿儿合股儿合伙儿合身儿盒儿黑道儿红人儿猴儿后边儿后跟儿后门儿胡同儿花边儿花卷儿花瓶儿花儿花纹儿花样儿花园儿花招儿滑竿儿话茬儿画稿儿还价儿环儿慌神儿黄花儿回话儿回信儿魂儿豁口儿火锅儿火候儿火炉儿火苗儿火星儿【J】鸡杂儿急性儿记事儿家底儿夹缝儿夹心儿加油儿价码儿假条儿肩膀儿箭头儿讲稿儿讲价儿讲究儿胶卷儿胶水儿脚尖儿较真儿叫好儿叫座儿接班儿接头儿揭底儿揭短儿解闷儿解手儿借条儿紧身儿劲头儿镜框儿酒令儿酒窝儿就手儿卷儿诀窍儿绝招儿【K】开春儿开花儿开火儿开窍儿开头儿坎肩儿靠边儿磕碰儿科班儿科教片儿壳儿可口儿吭气儿吭声儿空手儿空地儿空格儿空心儿抠门儿口袋儿口风儿口哨儿口味儿口信儿口罩儿扣儿苦头儿裤衩儿裤兜儿裤脚儿裤腿儿挎包儿块儿快板儿快手儿筐儿葵花子儿开小差儿抠字眼儿【L】拉呱儿拉链儿拉锁儿腊八诳腊肠儿来回儿来劲儿来头儿篮儿滥调儿捞本儿老伴儿老本儿老底儿老根儿老话儿老脸儿老人儿老样儿泪花儿泪人儿泪珠儿累活儿冷门儿冷盘儿愣神儿离谱儿里边儿理儿力气活儿连襟儿脸蛋儿凉粉儿凉气儿两截儿两口儿两头儿亮光儿亮儿聊天儿裂缝儿裂口儿零花儿零活儿零碎儿零头儿领儿领头儿溜边儿刘海儿留后路儿柳条儿遛弯儿篓儿露面儿露馅儿露相儿炉门儿路口儿轮儿罗锅儿落脚儿落款儿落音儿【M】麻花儿麻绳儿麻线儿马竿儿马褂儿买好儿卖劲儿满分儿满座儿慢性儿忙活儿毛驴儿毛衫儿冒火儿冒尖儿冒牌儿帽儿帽檐儿没词儿没地儿没法儿没劲儿没门儿没谱儿没趣儿没事儿没头儿没样儿没影儿煤球儿媒婆儿美人儿美术片儿谜儿门洞儿门房儿门槛儿门口儿门帘儿猛劲儿米粒儿蜜枣儿猕猴儿面条儿面团儿苗儿瞄准儿明情理儿明儿名词儿名单儿名片儿摸黑儿模特儿末了儿墨盒儿墨水儿墨汁儿模样儿木头人儿【N】哪会儿哪儿哪样儿纳闷儿奶名儿奶皮儿奶嘴儿南边儿南面儿脑瓜儿脑门儿闹病儿闹气儿泥人儿拟稿儿年根儿年头儿念珠儿鸟儿牛劲儿纽扣儿农活儿努嘴儿挪窝儿【O】藕节儿【P】拍儿牌号儿牌儿派头儿盘儿旁边儿胖墩儿刨根儿跑堂儿跑腿儿配对儿配件儿配角儿喷嘴儿盆景儿皮猴儿皮夹儿偏方儿偏旁儿偏心眼儿皮儿片儿票友儿拼盘儿瓶塞儿平手儿评分儿坡儿破烂儿铺盖卷儿蒲墩儿蒲扇儿谱儿【Q】漆皮儿旗袍儿棋子儿起劲儿起名儿起头儿起眼儿气球儿汽水儿签儿千层底儿前边儿前脚儿前面儿前儿前身儿钱串儿钱票儿枪杆儿枪眼儿枪子儿腔儿墙根儿墙头儿抢先儿桥洞儿瞧头儿悄没声儿巧劲儿俏皮话儿亲嘴儿轻活儿球儿蛐蛐儿取乐儿曲儿圈儿缺口儿缺嘴儿【R】瓤儿让座儿绕道儿绕口令儿绕圈儿绕弯儿绕远儿热门儿热闹儿热天儿热心肠儿人家儿人头儿人味儿人样儿人影儿人缘儿日记本儿日月儿绒花儿戎球儿肉包儿肉片儿肉脯儿肉丝儿褥单儿入门儿入味儿【S】撒欢儿撒娇儿撒酒风儿撒手儿塞儿三弦儿嗓门儿沙果儿沙瓤儿砂轮儿傻劲儿色儿山根儿闪身儿扇面儿上班儿上辈儿上边儿上火儿上劲儿上款儿上联儿上面儿上身儿上座儿捎脚儿哨儿伸腿儿身板儿身量儿身子骨儿神儿婶儿实心儿石子儿使劲儿市面儿事儿事由儿是味儿收口儿收条儿手边儿手戳儿手绢儿手套儿手头儿手腕儿手心儿手印儿书本儿书签儿书桌儿熟道儿熟人儿树梢儿树阴儿数码儿耍心眼儿双料儿双响儿双眼皮儿水饺儿水牛儿水印儿顺便儿顺道儿顺脚儿顺口儿顺路儿顺手儿顺嘴儿说话儿说情儿说头儿说闲话儿撕票儿丝儿死胡同儿死心眼儿死信儿四边儿四合院儿松劲儿松紧带儿松仁儿松子儿送信儿俗话儿酸枣儿蒜瓣儿蒜黄儿蒜泥儿算盘儿算数儿随大溜儿随群儿碎步儿岁数儿孙女儿榫儿锁链儿【T】台阶儿抬价儿摊儿痰盂儿谈天儿糖葫芦儿趟儿挑儿桃仁儿讨好儿套间儿套儿蹄筋儿提成儿提花儿替班儿替身儿天边儿天窗儿天儿天天儿甜头儿挑刺儿条儿跳高儿跳绳儿跳远儿贴身儿帖儿听信儿同伴儿铜子儿筒儿偷空儿偷偷儿头儿头头儿图钉儿土豆儿土方儿腿儿脱身儿托儿【W】娃儿袜套儿袜筒儿外边儿外号儿外间儿外面儿外套儿弯儿玩儿玩意儿围脖儿腕儿外甥女儿围嘴儿卫生球儿味儿纹路儿窝儿物件儿【X】西边儿稀罕儿媳妇儿戏班儿戏本儿戏词儿戏法儿细活儿虾仁儿下边儿下联儿下巴颏儿弦儿下手儿闲话儿闲空儿闲篇儿闲气儿显形儿现成儿线头儿下半天儿馅儿香肠儿香瓜儿香火儿香水儿箱底儿响动儿相片儿像样儿消食儿小白菜儿信儿小半儿小辈儿小辫儿小不点儿小菜儿小抄儿小车儿小丑儿小葱儿小调儿小工儿小褂儿小孩儿小脚儿小锣儿小帽儿小米儿小名儿小跑儿小钱儿小曲儿小人儿小嗓儿小舌儿小市儿小说儿小偷儿小性儿小灶儿笑话儿笑脸儿笑窝儿楔儿歇腿儿邪道儿邪门儿斜纹儿斜眼儿鞋帮儿蟹黄儿心肝儿心坎儿心路儿心窝儿心眼儿信皮儿橡皮筋儿杏儿杏仁儿胸脯儿袖口袖儿袖筒儿绣花儿旋涡儿【Y】鸭子儿牙口儿牙签儿牙刷儿芽儿雅座儿压根儿烟卷儿烟头儿烟嘴儿言声儿沿儿眼角儿眼镜儿眼皮儿眼圈儿眼儿眼神儿眼窝儿羊倌儿腰板儿腰花儿咬舌儿咬字儿药方儿药面儿药片儿药水儿药丸儿药味儿要价儿爷们儿页码儿衣料儿一半儿一边儿一道儿一点儿一会儿一块儿一溜烟儿一溜儿一气儿一身儿一手儿一顺儿一下儿一些儿一早儿一阵儿一总儿音儿因由儿阴凉儿阴影儿瘾头儿印花儿印儿应声儿营生儿迎面儿影片儿影儿应景儿硬面儿硬手儿油饼儿油花儿油门儿油皮儿邮包儿邮戳儿有点儿有门儿有趣儿有数儿右边儿榆钱儿鱼虫儿鱼漂儿雨点儿原封儿原主儿圆圈儿院儿约会儿约数儿月份儿月牙儿【Z】咂嘴儿杂牌儿杂耍儿杂院儿脏字儿枣儿早早儿渣儿栅栏儿宅门儿沾边儿掌勺儿掌灶儿长相儿账本儿账房儿找茬儿罩儿照面儿照片儿照样儿这会儿这儿这样儿针鼻儿针箍儿针眼儿枕席儿阵儿整个儿正座儿汁儿支着儿枝儿直溜儿直心眼儿侄儿侄女儿纸钱儿指名儿指望儿指印儿中间儿盅儿钟点儿种花儿重活儿轴儿皱纹儿珠儿猪倌儿竹竿儿主角儿主心骨儿住家儿抓阄儿爪尖儿爪儿转角儿转脸儿转弯儿装相儿坠儿准儿桌面儿滋味儿滋芽儿字面儿字儿字帖儿字眼儿走板儿走道儿走调儿走神儿走味儿走样儿嘴儿昨儿作料儿左边儿坐垫儿坐儿座位儿做伴儿做活儿做声儿。
河北方言中的儿化增音现象及其分布情况
河北方言中的儿化增音现象及其分布情况李巧兰【摘要】The phenomenon of adding sound in er-hua exists in 32 cunties in Hebei dialect. There are two types: double consant’s type and similar two-syllable’s type, which each type is 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syllable and the pronuciation of adding sound is different.%河北方言中儿化增音现象主要分布在晋语区和冀鲁官话区的32个县市,它有两种类型:复辅音声母型和类似双音节型。
从增音涉及到的音节来看,复辅音声母型增音涉及到的一般是开口呼、合口呼韵母音节,而类似双音节型增音一般是限于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音节。
所增加的音也有两类:闪音或边音。
其中增加闪音的,音值上又有舌尖前闪音[諶]和舌尖后闪音[鬩]的区别。
【期刊名称】《保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河北方言;儿化;增音现象;音变;拼合关系【作者】李巧兰【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1所谓儿化“增音”现象①对这种现象,国内外有“增音说”、“节律说”、“认可说”等不同的理论解释,我们姑且不论它的成因,统称之为增音现象。
,是指当某音节加“儿”形成儿化音节后,读音中有时会出现增音情况,即在声母或者介音后增加闪音或边音,从而使儿化后的音节形成复辅音声母型或者是类似双音节型的读音形式。
这样的“儿化”增音现象,主要见于北方方言区,如在山东阳谷方言[1]、高密方言[2]、金乡方言[3],山西平定方言[4],河南辉县方言[5]和河北方言中都有此类现象。
儿化韵的发音规律
儿化韵的发音规律
普通话里除了e和er外,其余的韵母都可以儿化。
儿化韵的发音规律如下:
1、韵母或尾音是ɑo e êu的,原韵母不变,只加卷舌动作。
如:
a [a→ar]打杂儿哪儿
o [o-or]坡儿碎末儿
ao [au→aur]口哨儿掌勺儿
u [u→ur]爆肚儿水珠儿
e [γ→γr]打嗝儿挨个儿
ie [i&603;r]锅贴儿台阶儿
2.韵母为i、ü的,儿化后在原韵母之后加上er。
如:
i [i&601;r]小鸡儿玩意儿
u [y&601;r]毛驴儿小曲儿
3、韵尾为i、n的,儿化后丢掉韵尾加卷舌动作。
有的要改变或增加韵腹e。
如:
ai [ar]小孩儿盘菜儿
an [ar]包干儿快板儿
uen [u&601;r]棍儿
in [i&601;r]够劲儿送信儿
un [y&601;r]裙儿合群儿
4、主要元音是- i(前)、-i(后)的韵母,儿化时主要元音变为[&601;]并卷舌。
如:-i(前)[&601;r]台词儿枪子儿
-i (后)[&601;r]树枝儿果汁儿
5、ng韵尾的韵母在儿化时丢失韵尾后,韵腹变成鼻化元音,同时加卷舌动作。
如:ang[a&771;r]药方儿鞋帮儿
eng [&601;&771;r]板凳儿灯儿
ing [i&601;&771;r]瓶儿钉儿
ong [&361;r]胡同儿空儿。
神奇的“儿化”
好书恰似那春天的甘露 , 悄悄滋润着我{ 门的心 田。 安 省芜湖市天门小掌五( ) 月岿然 3班
} ● 0 { ● 々 ● ● ● ” t
乙:噢 ?还有这 个本事 ?
甲: 当然 了!泡 、盖 、画 ,都是动词 ,但加 上儿化后 就
儿化 — — 头 儿 。
乙 : 头 儿 ,那 就 是 领 导 了。
甲:悟性很 高。后 门,房子都有后 门。加 上儿化— —后
门儿 。
乙: 不准走后 门儿 !太有 意思啦 !哎 , 还有 吗?再说几个。
甲:信 ,就是 邮件 ,信 儿 ,就是 消息 了;款 ,指 的是钱 , 款 儿,就是有钱 的人 ;光棍 ,就是地痞 流氓 ,光棍 儿 ,那就
乒乓球 儿、两片儿 药。
。
甲:儿化一般 带有 小的色彩 .比如 :小孩儿 、小鸡儿 、
乙:表示 大的不行吗 ?
甲:你试试 呀!大象、地球 、展 览馆 ,都够 大吧 ,加上
儿化 。
乙:大象儿、地球儿、展 览馆儿。
甲:还说呢 ,' i 吗 ? f ̄ l c
乙:别说 ,真 不像话 。哎 ,儿化还有别的作用吗 ? 甲:有啊 !儿化 能使动词 、形容词等名词化 。
是娶 不上媳妇 。 更有意 思的是 , 我们 经常吃的 面粉 又叫什 么?
乙 : 白 面哪 。
。
甲 :加 上 儿化 体 会 体 会 。
乙:白面儿、白面儿,啊 ,海洛 因哪 !
甲:对,变毒品了,能吃吗?你用白面儿蒸馒头吃一个
命 啊 !
变名 词 了。
乙: 真的吗?我试试。泡儿、 盖儿、画儿, 嘿, 真神奇!
甲:亮、弯、尖都是形 容词 ,你再试试 。 乙:亮儿 、弯儿、尖儿 ,儿化会 变魔术吧 ,怎 么都变成
河北省沧州市方言分析
河北省沧州市方言分析方言是语言的变体。
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民族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一、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民族共同语、标准语和一个人的母语方言之间,并不存在着势不两立、水火不融的关系。
究其原因,是因为标准语和母语都应该有它们各有不同的生存空间和使用范围,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比如,普通话是通用语言,是工作语言,是公务语言,是教学语言,是校园语言;而方言则是家庭语言,二者并不冲突。
我们在普及推广普通话,强调民族共同语的时候,并不意味着要取消方言;而是使公民在说方言的同时,学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从而在语言的社会应用中实现语言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
方言是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基础,比如中国数百种地方戏曲和说唱艺术形式都是以当地方言为依托的。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情结,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推广普及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
现在,我国已正式将包括语言在内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列入了中央财政预算文化保护项目,每年拿出相当数量的资金开展此项工作。
在中国,语言的多样性将会受到保护,多语言的和谐统一、规范发展将会得到持续的政策支持。
在一些城市里,很可能在一个家庭之内,老一代说的是方言;第二代在家里说方言,到外面说普通话;第三代就根本不会说或者说不好原来的“家乡话”。
尽管方言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但还是会长期存在的。
普通话是为全民族服务的,方言是为某一个地区的民众服务的,这种情况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在不需要用普通话的场合,没有必要排斥方言,事实上这样做也行不通。
在处理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上,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和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并在一定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另一方面,承认方言在一定场合具有其自身的使用价值。
儿化
朗读作品中的儿化词语:
1.韵母中最后一个元音是a.o.e.u.ie +卷舌
那儿nà 哪儿 银条儿 小草儿 一道儿 r
老头儿 小河儿hé r
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儿
缺点口儿 雪球儿 雪末儿 这儿 大个儿gè r 雏儿 树叶儿
2.韵尾i或n,去掉韵尾, +卷舌 女孩儿há 一会儿 ir 青草味儿wè 小嘴儿 ir 一块儿
慢慢儿 聊天儿 一点儿 打滚儿 小伙伴儿 一边儿 见面儿 山尖儿 围个圈儿 一份儿 一阵儿 墙根儿
3.韵母是i或 ü + ə+卷舌 小鱼儿 有趣儿 小鸡儿 玩意儿 4.zhi chi shi ri或zi ci si ----i变ər 食儿 树枝儿 没事儿 细丝儿 瓜子儿 5.韵尾是ng,去掉韵尾, 主要元音+卷舌,同时元音鼻化 赶趟儿 有空儿 起个名儿 影儿
河北晋语区方言的儿化读音研究
河北晋语区方言的儿化读音研究李巧兰【摘要】河北属晋语区方言的共涉及35个县市,这些方言的儿化读音从类型上看都属于化合型的读音,但从具体音值上看,有单纯韵母变化型、混合变化型、边音韵尾型三种类型.与河北境内的官话相比,这些县市的儿化读音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儿化韵数量较官话少,二是有些县市儿化韵的音值较特殊.究其原因,由于“儿”本身的读音差异和“儿”尾与“子”尾竞争导致的结果.【期刊名称】《石家庄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15)002【总页数】3页(P93-95)【关键词】河北方言;晋语;儿化;读音【作者】李巧兰【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1按照《中国语言地图集》[1]的分区,河北省的方言大部分属于官话方言,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属于晋语的方言,共涉及35个县市。
它们分别属于张呼片和邯新片,具体情况如下:张呼片包括张家口、张北、康保、沽源、尚义、阳原、怀安、万全、宣化、崇礼、怀来、涿鹿、赤城、灵寿、平山、鹿泉、元氏、赞皇等18个县市,邯新片包括邯郸市、邯郸县、涉县、武安、磁县、永年、沙河、肥乡、鸡泽、曲周(东里汀以西)、广平(城关以西)、成安、临漳、魏县(棘针寨以西)、临城(城关以西)、内丘(城关以西)、邢台县西部地区等17个县市。
为了全面了解河北省晋语区方言中“儿”与儿化读音的具体情况,笔者对上述35个县市的方言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时在每个县市至少选1个调查点,根据需要,有的县市增加了1-5个,最多的达到了6个,共选了50个调查点;调查发音人59位,为方便对比研究,将他们分成老中青三代,其中60岁以上的5人,30-60岁之间的11人,30岁以下的43人。
一、河北晋语区方言儿化的读音情况河北属于晋语的县市,在儿化读音上都属于化合型的读音。
按儿化后音值的不同区分,主要有单纯韵母变化型、混合变化型、边音韵尾型三种类型。
(一)单纯韵母变化型单纯韵母变化型是指在儿化时只有音节的韵母发生变化,而在晋语这些县市中此类型读音全部为卷舌元音化合型,即读卷舌元音的“儿”与前面音节产生化合。
儿化
儿化
刀把儿号码儿价码儿在哪儿话把儿找茬儿打杂儿戏法儿板擦儿名牌儿鞋带儿窗台儿壶盖儿小孩儿加塞儿快板儿腰板儿老伴儿蒜瓣儿脸盘儿脸蛋儿收摊儿笔杆儿门槛儿栅栏儿包干儿白干儿帮忙儿药方儿赶趟儿香肠儿瓜瓤儿掉价儿豆芽儿小辫儿照片儿扇面儿差点儿雨点儿聊天儿拉链儿牙签儿露馅儿心眼儿透亮儿花样儿看样儿油画儿脑瓜儿麻花儿笑话儿牙刷儿茶馆儿落款儿拐弯儿好玩儿大腕儿蛋黄儿打晃儿烟卷儿手绢儿包圆儿人缘儿绕远儿杂院儿刀背儿摸黑儿倍儿棒老本儿花盆儿嗓门儿串门儿哥们儿纳闷儿后跟儿粉末儿别针儿旦角儿一会儿这会儿多会儿耳垂儿墨水儿打盹儿冰棍儿光棍儿没准儿垫底儿肚脐儿玩意儿有劲儿花瓶儿图钉儿门铃儿眼镜儿蛋清儿蛐蛐儿小曲儿金鱼儿合群儿花裙儿瓜子儿挑刺儿墨汁儿记事儿没事儿模特儿逗乐儿唱歌儿挨个儿打嗝儿没谱儿媳妇儿泪珠儿有数儿梨核儿煤核儿果冻儿门洞儿胡同儿抽空儿酒盅儿红包儿灯泡儿小道儿手套儿跳高儿叫好儿符号儿口罩儿绝活儿口哨儿蜜枣儿火苗儿跑调儿面条儿小鸟儿豆角儿开窍儿衣兜儿年头儿老头儿小偷儿炕头儿纽扣儿线轴儿小丑儿高手儿加油儿顶牛儿蜗牛儿打球儿棉球儿蝈蝈儿火锅儿大伙儿饭桌儿邮戳儿小说儿被窝儿土坡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沧州方言中的儿化
摘要:儿化是北方方言最突出的方言特征之一。
它反映了北方人的社会心理和语言民俗,具有名词化、小称、爱称和蔑称等作用,表达了丰富的感情色彩。
沧州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种,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关键词:沧州方言儿化文化内涵
沧州位于河北省中部,其方言属于冀鲁官话的一种次方言,沧州方言和多数北方方言一样都有儿化现象。
儿化既是一种语音现象,也是一种词汇现象和修辞现象。
在北方方言中,儿化出现的频率高,涵盖的范围也很广,作用非常重要。
儿化是北方方言极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社会人文信息,应该进一步的发掘和整理,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和传承。
大多数学者认为,儿化是由儿尾演化而来的,是后缀“儿”化进了词根语素。
但是从现代汉语来看,儿尾和儿化是不同性质的,儿尾除了个别的有固定的构词之外,例如“花儿”,“孩儿”,一般都是做临时后缀,就在诗歌语体中表示爱称。
方言中确实有分离式儿化,以儿尾替代儿化的现象,沧州方言中一些当地的居民会把“梨”说成“梨儿”。
儿尾是一个单音节词双音化,与儿化不同。
沧州方言儿化的名词化范围很大,例如动词“走”可以说成“瞧他那两步走儿”,临时变为名词。
很多动词形容词是在词里儿化,例如“服软儿、找齐儿、撒欢儿、吃蹭儿”,其中的“软儿、齐儿、欢儿、蹭儿”单独成词都站不住脚,但作为语素也名词化了。
词性
和语素性质的转变必然引起意义的转变,儿化可以讲复杂的不易表达的意义以简单的形式变现出来,例如上面说到的“软儿”是指“软弱的态度或语言”,“蹭儿”是指“不花钱跟着别人吃的饭菜”。
沧州方言的儿化词,绝大多数都是儿化音节在词的末尾,只有极少数的在词的中间,例如“眼儿热、事儿妈,玩儿闹”。
这类词其实是可以看做“半截儿化词”由于儿化发音的卷舌动作较大,因此连续两个儿化音节的现象也不多见。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连续两个阴平儿化,一般都可以将前一个不儿化,例如“漂漂亮儿亮儿”也可以说成是“漂漂亮亮儿”。
儿化的这种词尾效应也使它成为词化标志,因此沧州方言在认定一个双音节或三音节组合成词的时候,也往往用儿化加以确认,例如“脸盆儿、书架儿。
里屋儿四合院儿”。
儿化的小称
儿化的表小,或者说小称作用是重要的表义功能。
带“小”儿化有两种情况,一是前面加“小”,后面必儿化,加“大”则不儿化,例如“小鸡儿”和“大鸡”一种是无论加不加“小”,后面都儿化,例如“小圈儿”“大圈儿”。
将儿化区分为带小儿化和自然儿化其实未必妥当,因为很多词本身就是带有“小”的,词义中有“小”,后面儿化是自然的,这正说明儿化有小称作用,才与“小”和谐一致。
至于有些词加了“大”后面也儿化,那是因为有些语素本身就已先行儿化,与规则不符。
儿化的小称作用形成了语言心理,便对沧州方言词汇中儿化词
的分布造成潜在的影响。
在方言里,儿化词虽然很多,但是在表示长辈的亲属称谓名词中却极为少见。
例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爷、大妈、舅舅、姑姑……”这体现了尊卑有序、长者为大的伦理观念。
特殊的只有“老家儿(家长)、姨儿、叔儿”等有限的几个,其原因可能与表爱因素有关。
晚辈中儿化就多起来了,像“侄儿、外甥女儿、孙女儿、重孙女儿”。
还有一种就是成人可以用“小+姓氏”称呼比自己年龄小且关系比较好的人,例如“小王儿,小张儿,小李儿”等。
儿化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风俗,它集中反映了北方人的幽默、诙谐的性格特征。
儿化的爱称和蔑称
儿化的爱称作用和小称是有关联的,年幼的人或小动物、小植物往往被人们喜爱怜惜,外型小巧的器物也常被人们欣赏把玩。
例如“小孩儿、小猫儿、京叭儿、金鱼儿、小草儿、小玩意儿、戒指儿”。
当心理形成定势,儿化便产生爱称作用,例如“鲜花儿、美人儿、帅哥儿、香饽饽儿、小曲儿、小吃儿、拼盘儿、豆汁儿、焦圈儿、糖瓜儿、马褂儿、坎肩儿、上身儿(上衣)”,这些儿化词或多或少表现出喜爱或亲切的色彩,若去除儿化,则爱意消失或减弱,韵味全无。
汉语人名的姓和名都有儿化现象。
上文说过的“小+ 姓”的儿化除了有小称作用外,很大程度上是表示喜爱亲热。
沧州方言人名用字的儿化,并非所有的人名用字都能够儿化。
男性人名常儿化的有:
宝儿、贵儿、福儿、禄儿、寿儿、顺儿、
山儿、林儿、全儿、平儿、庆儿、明儿、
女性人名常儿化的有:
珍儿、花儿、芬儿、英儿、珠儿、翠儿、兰儿、
平儿、凤儿、春儿、秀儿、明儿、玲儿、燕儿
儿化表情作用的复杂性,还不止是存在这种喜爱但又不够尊重的现象,在沧州方言的农村地区,儿化由小称转而变成轻蔑甚至鄙视的现象也确实存在。
例如:
光棍儿、浑球儿、傻冒儿、小流氓儿、讨厌鬼儿、败家子儿
刺儿头、败家子儿、开小差儿、病根儿、走后门儿、抠门儿
面对这种复杂现象,有人可能会质疑儿化本身的表情作用,认为这些词的感情色彩是词义内容决定的。
当然,任何词的词义内容都会直接决定词的感情色彩,但是儿化首先是能够和词义协调,并且在此基础上增添色彩,这就是它的作用了。
在上面所举的词例中,有些词如果去除了儿化,或者词本身也站不住,或者词义完全就不同了。
例如“混混儿、小菜碟儿、坏水儿”。
沧州方言儿化现象所包含的内容太丰富了,尽管我们运用了各种术语概念来说明,也无法概括儿化的全部作用。
儿化相对于没有儿化的词来说有标记形式,内涵也就更为复杂。
儿化据保守估算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它在北方方言中的遗留痕迹很多,是语言考古的重要线索。
儿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不可低估的,仍需大力发掘。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注释:
[1]周一民.北京话的轻音和语法化[j].北京社会科学,2005(3).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阎红生.从北京的人文背景中看北京话的发展[j].琼州大学学报,1999(3).
[4]江海燕.河北迁西方言儿化[j].徐州师大学报,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