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方言的子尾和儿化
山东临沂方言中“子”的用法分析

山东临沂方言中“子”的用法分析摘要:临沂方言中的“子”不仅表达了真实的意思,而且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词缀形式。
临沂方言的词缀“子”在音节和组合结构上具有多样性。
词缀“子”可以与不同词类的词根组合形成xx字。
临沂方言中的后缀“子”已经从X开头的指人逐渐发展为指某种动物、植物、工具或事物等。
形成了不同于普通话词语的典型特征。
临沂方言的后缀“子”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语义演变过程,这是语音机制、认知机制和语法规则类比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子”;临沂方言;语法临沂市位于中国普通话方言的东南部。
“就整个官话方言而言,临沂话处于胶辽官话和中原官话的交界处。
就山东方言区划而言,临猗方言横跨东西两个区域,位于东潍坊和西山东的过渡地带”[1](P2)。
临沂方言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区域的方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吸收了数百条河流,独具特色。
它有自己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区别于临沂以外地区的独特特点,学术研究价值很高。
临沂方言中的“子”不仅表达了真实的意思,而且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词缀形式。
1.临沂方言中的词根“子”王力老师曾指出,六种“儿子”不能视为结局:一是“儿子”的“儿子”;二是“子”作为尊称,如“夫子”、“君子”;三是指动物和昆虫的新生,如“无”和“紫龙”。
四指鸟蛋,如“鸡”和“鸡”;五是指从事某一行业的人,如“船”和“渔夫”;六指圆小东西[2](P223)。
根据本次调查,临沂方言中的“子”字也有真正的意义,不是作为后缀,而是作为词根。
(一)指男性后代“子”是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
它的字形就像婴儿时期的婴儿,有头、有身、有臂,如两脚并拢的样子。
所以“子”的本义是“宝宝”,既可以指男孩,也可以指女孩。
随着宗法社会的建立,男性逐渐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产生了男女不平等的观念。
后来人们提到“子”的时候,往往把女儿排除在外,所以“子”逐渐演变为男性后代的专属指代。
临沂方言中的“子”字也指男性后代。
论临沂方言后缀的构词规律与特点

论临沂方言后缀的构词规律与特点摘要:山东临沂方言含有丰富的词缀,其中后缀数量居多。
临沂方言后缀的构词能力很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上表示附加含义。
临沂方言后缀的使用要受到不同条件的制约,后缀内外部与词根的组合都带有不平衡性。
在语音上,临沂方言后缀呈现出轻音化的趋势,更加符合人们交际的需要。
通过对临沂方言后缀的举例分析,可以归纳出临沂方言后缀构词的基本规律与特点。
关键词:词缀临沂方言后缀构词规律构词特点词缀是表示词附加意义的词素,用来附着在词根上构成附加式合成词,它是本义虚化且有类化作用的定位语素,位于词根前的叫前缀,位于词根后的叫后缀。
临沂方言中的后缀比较丰富,同一个后缀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后表示词的意义或某种语法作用,这体现出临沂方言后缀成词的能产性和规律性。
本文将通过对临沂方言后缀的举例分析,探讨临沂方言后缀构词的基本规律与特点。
一、临沂方言后缀构词的基本规律临沂方言中的后缀比较丰富,同一个后缀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后面,表示相同或不同的感情色彩。
(一)名词后缀临沂方言中常见的名词后缀有“头、子”等,多读轻声,主要用于口语交际。
1.后缀“头”“头”作名词后缀,在临沂方言中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后面,使名词意义明确化,非名词词性名词化,因此它被定性为名词标识。
“头”作名词后缀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其一,名词词根+“头”。
这种情况与普通话中“头”作后缀的用法大体一致,一般没有明显的附加意义和感情色彩,读作轻声,如“木头、砖头、零头”等。
临沂方言中存在名词词根+“头”的贬义用法,主要用来指具有负面特性的人,含轻视义,如:(1)他年轻时肯定没干好事,不然现在怎么成了绝户头了。
例(1)“绝户头”指没有子女的人。
其二,非名词词根+“头”。
在临沂方言中,动词词根、形容词词根、量词词根、方位词词根等非名词词根后可加后缀“头”,使非名词词性名词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动词词根+“头”在动词词根+“头”的结构中,“头”一般读作轻声,常儿化,主要用于构成抽象名词,表示对事物的主观评价,其中肯定评价可以构成“有~头”结构,否定评价可以构成“没~头”结构,通过这两个结构可以表示说话者对进行词根动作必要性、价值性的主观评价,如:(2)这件事情还有什么谈头(儿)啊,早就结束了。
枣庄方言中词尾“子”的用法

枣庄方言中词尾“子”的用法作者:褚福侠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年第05期摘要:“子”是枣庄方言中常用的词尾。
本文从语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入手,全面分析了词尾“子”在枣庄方言名词、动词后的使用情况。
通过与相应的普通话词汇做初步比较,进一步探究了“子”尾词变化、消失的原因,提出了在方言与普通话迅速融合的今天,亟待进行方言词汇的搜集整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枣庄方言词尾“子”词尾“子”在枣庄方言中的使用频率要远远大于词尾“儿”。
从“子”和“儿”在构词时所表现的色彩义上看,“儿”有极为明显的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一些“儿”尾词和儿化词能体现出说话者的感情倾向。
“子”尾词相对来说则含蓄、粗犷得多,还因为词尾“子”是由小称虚化而来的,一些指物名词以“子”为后缀结尾,有大而化之、轻松随意的意味。
枣庄方言在日常交际中便倾向于使用“子”尾词,这也从词汇之一隅显示了枣庄人的性格特征及处事态度。
本文从“子”尾词的语义分类、语法功能及语法意义、与普通话的比较及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词尾“子”在枣庄方言中的存在状态,以期从中归纳出枣庄方言中词尾“子”的使用规律,探求“子”尾所体现的人文、社会特征。
一、“子”的语义归类枣庄方言中“子”尾词随处可见,主要体现在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名词上,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如“耩子(种麦子的农具)、粪扒子、插子(翻麦秸秆的农具)、席夹子、耪锄子、车橛子(排车轮子)、地头子、气管子(打气筒)”等。
(二)表示生活必需品的,如“蒜臼子、碓窝子、箢子、楂子、牙刷子、酒瓶子、洋车子、胰子、灯泡子、钱夹子、尺棒子、蝇拍子”等。
(三)表示衣着服饰的,如“头绳子、裤衩子、汗褟子、鞋带子、围脖子、绌腰带子(腰带)、手捏子、按扣子、顶子、卡子、耳坠子”等。
(四)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如“腮帮子、嘴头子、眼珠子、牙花子、黑雀子、鸡尕子、额喽头子、胳喽拜子、脚脖子、手指盖子”等。
史上最全的沂南方言大全,图文并茂~说一口地道的沂普就是这么简

史上最全的沂南⽅⾔⼤全,图⽂并茂~说⼀⼝地道的沂普就是这么简(⼀)沂南⽅⾔⼈体构造图
⼈体构造图正⾯
⼈体构造图背⾯
(⼆)沂南⽅⾔时间
(三)沂南门市部
(四)沂南动物园
在沂南傻⽠叫“朝巴”
在沂南烦躁叫“草鸡”
在沂南⾼兴叫“滋死了”在沂南嚣张叫“⽊张”
在沂南野草叫“拉拉央⼦”在沂南中央叫“当瓤rang”在沂南⼥⼈叫“识字般”在沂南讨厌叫“范误”
在沂南委屈叫“⽡古”
在沂南挑衅叫“你能咋地”
在沂南不搭理叫“不落落”
在沂南⽣病叫“不好受”
在沂南⼝渴叫“害卡了”
⽑⽑⾍叫“唰沐枷⼦”
在沂南热叫“叶试了”
在沂南伤害叫“踢蹬了”
在沂南炫耀叫“烧包”
在沂南看叫“萨末”
在沂南下⼩⾬叫“下物了⽑⼦”在沂南⽆奈叫“⽊副治了”
在沂南问候叫“你看剩么?
在沂南寒暄叫“你咋起”
在沂南河叫“河yai”
在沂南报复叫“揣他⼏厥”
在沂南烫⼈叫“⽅⾕夜”
在沂南发飙叫“我砸煞你”
在沂南慢叫“墨迹”
在沂南忙叫“捞不卓”
在沂南抠门叫“嘎固”
在沂南地板叫“挡们”
在沂南⾯做的粥叫“估着字”在沂南思考叫“神思”
在沂南热⽔瓶叫“喃壶”
在沂南可能叫“当不住”
在沂南蚰蜒叫“草鞋底”
在沂南动弹叫“故永”
在沂南别碰我叫“别乖我”
在沂南枯萎叫“焉有了”
在沂南修理⽅法叫“扎古扎古”在沂南讨厌叫“烦弃”
在沂南青蛙叫“崴⼦”
在沂南⼟⾖叫“地⾖⼦”。
山东莒南方言后缀浅析

山东莒南方言后缀浅析山东莒南方言有着丰富的后缀,如动词后缀“巴”“乎”“么”“打”,名词后缀“子”,形容词后缀“不拉唧的”“巴拉唧的”,副词后缀“价”“以”等,通过与普通话相对照,可以看出这些后缀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在构词方式、表达的特殊意义等方面,也具有突出的特色。
邵敬敏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中指出“词缀是词语结构体的附加成分,没有具体意义”。
由此可见,词缀是在附加式合成词中粘附于词根语素,本义虚化而有一定类化作用的定位语素。
词缀与词根语素结合,表示词的意义或某种语法作用。
位于词根语素前的叫前缀,位于词根语素后的叫后缀。
作为汉语形态构词的重要手段之一,词缀在汉语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曾不断产生和广泛使用。
方言中的词缀现象也是很丰富的。
对方言中的后缀研究,林文金的《莆田话的名词词尾“子”》开启了方言后缀研究的基本方法的先河。
之后,韩根东的《天津方言后缀试说》,刘金勤、周先龙《枣庄方言后缀“娃儿”“儿”的语言学特征考察》,明茂修《山东临沂(兰山)方言中的后缀[lə]》,昌梅香《现代汉语方言后缀研究》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方言的后缀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体来说,学者们对于方言词缀,尤其是山东方言词缀进行了不少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与汉语丰富的方言资源相比,关于方言词缀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目前还没有见到专门讨论山东莒南方言词后缀的论文。
本文拟就莒南方言词的后缀现象进行初步探讨。
莒南县属于山东省临沂市辖内,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鲁苏交界处,东与日照市相邻,南与江苏省连云港市接壤,西与临沂市河东区毗邻,北与日照市莒县相接。
作为临沂话中的莒南方言属于现代汉语的北方官话,隶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胶辽官话,就山东方言而言,莒南方言和东部沂水、沂南几个属于山东东区方言的东潍片。
莒南的方言词中,存在着丰富整齐的、类化作用明显强于普通话的后缀。
莒南方言有使用频率较高的名词后缀“子”和多种多样的动词后缀,如:“巴”“子”“么”“乎”“弄”等。
山东章丘方言中的“儿化”

山东章丘方言中的“儿化”“儿化”是小称的源头,但山东章丘方言中没有“儿化”,而是采用变韵的方式来表示儿化,一是ai尾,一是ei尾。
标签:章丘方言小称变韵章丘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是济南市的一个县级市,县城在济南东50公里处。
在中国语言地图集6上,章丘方言属于北方官话(冀鲁官话)沧惠片、章桓小片。
与普通话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如本地人所言:“章丘人厚嘴唇,不分人然肉热,日月星辰”,即r,l不分,也没有er韵母,儿化韵无卷舌动作等。
境内因地理位置所致,东部口音与淄博相似,西部与济南历城接近。
汉语方言中存在很多跟北京话儿化相类似的语言现象。
并用儿化来表示小称、爱称。
曹志耘先生在《南部吴语的小称》一文中说:“‘小称’的基本功能或初始功能是‘指小’,在‘指小’的过程中,自然衍生出表示喜爱、亲昵、戏谑等功能,有时‘指小’功能甚至已经不太明显了。
”(曹志耘,2001:33)在章丘方言的声母系统中是没有日母字的,日母字全部读成来母字。
相应地,也就没有儿化韵。
章丘方言表示小称的主要方法是变韵。
一、ai尾小称由于章丘方言中没有儿化韵,所以,在普通话中本是儿化韵的音节,在章丘方言中都需要去掉“儿”音来读。
此外,在an、ian、uan、üan之后,“儿”音去掉,其韵母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i?]、[u?]、[y?]。
因其全部是有an变成了ai (我们把[?]记作ai),故而将其称为ai型小称。
根据章丘方言的声母、韵母表,现列举一部分字词如下:这些词的语音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发生改变。
根据发音人的介绍,这些词在语音发生变化时都可以进行重叠,表达事物极其细小之意或者是表达说话人的喜爱之情。
按照其语音发生改变的前提条件的不同,笔者将其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词语本身表示细小、微小之意,语音发生变化没有条件限制。
如“尖、点、牙签”。
2.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对象来确定语音是否发生变化。
比如“吃饭(饭)”“泡面(面)”基本上在与小孩对话中使用的频率比较高,表达一种喜爱、宠溺之情。
沂水方言“子”尾的语法特征与语法作用

沂水方言“子”尾的语法特征与语法作用
解直委
【期刊名称】《临沂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35)004
【摘要】沂水方言的“子”尾可附着于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动词、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量词、数词、名词或量词的重叠式、动名组合、形名组合、名量组合之后,构成一个名词.部分附着于名词或动词后的“子“尾与其前面的名词或动词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继续附着于一些名词的后面构成一个名词;沂水方言的“子”尾可附着于量词或量词重叠式之后,构成一个量词.沂水方言的“子”尾具有成词、改变词性、表小、别义和指称五种语法作用.
【总页数】3页(P92-94)
【作者】解直委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4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
【相关文献】
1.陇南方言"儿"尾词和"子"尾词特征初探 [J], 王世全
2.沂水方言“子”尾的语法特征与语法作用 [J], 解直委;
3.衡阳方言子尾词的构成法和子尾的作用 [J], 李永明
4.云南合庆话中词尾头、儿、子的语法作用 [J], 彭国钧
5.谈谈云南合庆话中词尾头、儿、子的语法作用 [J], 彭国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沂方言词缀

山东临沂方言中的后缀“子”姓名:闫婷婷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年级:09级学号:2009020427摘要:“子“是临沂方言中乃至整个山东方言中出现频率最高,运用范围最广,构词能力最强的后缀。
同普通话相比较,主要表现在词汇的差异上,而且,“子”在临沂方言中还起到表现普通话儿化的作用,这也是其较为有特色之处。
关键词:临沂方言;“子”;后缀;儿化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因濒临沂河而得名,东、西、北分别与日照、枣庄、济宁、泰安、淄博和潍坊等市相邻,南与江苏省接壤。
现管辖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和苍山、费县、莒南、临沭、蒙阴、平邑、郯城、沂水、沂南,共3区9县,总面积17184平方公里,人口约1035万,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
临沂市有汉、回、藏等33个民族,但是在社会交际中普遍使用临沂当地的方言。
临沂方言处于胶辽官话与中原官话的交叉地带,具有中原官话的特点,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
临沂方言中由“子”构成的派生词非常多,不仅有名词,还有量词、代词,明清时期还可以构成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见宋开玉的《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研究》),普通话中,“子”后缀多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一般地语法学界认为“子”是名词的形态标志。
同普通话相比,其主要表现在词汇的差异上。
一、“子”在构词上的使用㈠作名词后缀“子”后缀产生于中古时期,直到近代汉语时期,“子”后缀仍然存在,虽然在用法上有了新的变化,但是作为名词后缀被使用最普遍。
“子”可以放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用来指称人、物、人名,地名。
1、指人①与表示亲属称谓、社会称谓的名词性词根相结合,指称人。
如:临沂方言普通话临沂方言普通话大嫂子大嫂妗子舅妈侄女子侄女媳妇子媳妇“子”后缀放在此类名词后面时,多用于交际中表示较为亲近、熟悉的色彩义。
②指称具有某种身份或者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
如:临沂方言普通话临沂方言普通话厨子厨师婊子妓女稍子艄公贩子商贩③“子”后缀用于形容词(表示人的生理或者性格缺陷的形容词)后面,使形容词名词化,指称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南方言的子尾和儿化刘长锋(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江苏东海222345)摘要:“子”和“儿”是构词、构形能力最强的两个后缀,它们在构词或构形上,都比普通话能产、多产、复杂多样,在表达含义上与普通话有极大的不同。
两者之间各有适用范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关键词:后缀子尾儿化在现代汉语官话里,“子”和“儿”是构词、构形能力最强的两个后缀,本文分别将它们称为“子尾”和“儿化”。
子尾和儿化本身就是语法问题,但不仅仅是构词、构形的语法问题,还涉及到语音问题和语用问题,两者都是较为复杂的问题。
笔者以普通话为参照,根据自己对母语沂南方言的掌握情况,从形式上主要从语法、构词方面分别探讨沂南方言的子尾和儿化及其相互关系。
1 子尾沂南方言的子尾词,无论是成词面貌还是表意,都比普通话能产、多产、复杂;可用来指称事物,也可用来指称人;沂南方言中还有带子尾的动词(动词性短语)。
1.1 指称事物“子”加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根后面构成名词指称事物:1.1.1 沂南方言为“子”尾,普通话不带“子”尾,词形同于沂南方言“子”尾词的词根:墨斗子——墨斗手锛子——手锛腮帮子——腮帮旮旯子——旮旯泉子——泉土豆子——土豆墙角子——墙角藕瓜子——藕瓜手爪子——手爪纸箱子——纸箱电话线子——电话线望海楼子——望海楼曲家庄子——曲家庄土山子——土山回龙庙子——回龙庙朱家屋子——朱家屋罗家宅子——罗家宅1.1.2 沂南方言为“子”尾,普通话则是非“子”尾的完全不同的词形。
如:耳朵锅子——带耳小锅蛇虫捋子——蜥蜴黏黏转子——陀螺交叉子——马扎儿香油馃子——油条耳朵底子——中耳炎秋狗子——蟋蟀电棒子——手电筒牙花子——牙龈耳门子——鬓角裤茬子——短裤腚垂子——屁股裤脚子——裤腿耳巴子——巴掌耳刮子——耳光盐粒子——霰雪1.1.3沂南方言中有“子”尾和儿化两种形式,而普通话为儿化或普通形式。
如:馅子、馅儿——馅儿心眼子、心眼儿——心眼儿眼角子、眼角儿——眼角儿腚眼子、腚眼儿——肛门面条子、面条儿——面条儿墙角子、墙角儿——墙角小米子、小米儿——小米儿小猪子、小猪儿——小猪儿牛犊子、牛犊儿——牛犊儿地瓜秧子、地瓜秧儿——地瓜秧窟窿眼子、窟窿眼儿——窟窿画子、画儿——画儿1.1.4 沂南方言有“子”尾和儿化两种形式,普通话为普通形式,且与沂南方言的词根不同:蠘溜猴子、蠘溜猴儿——蝉幼虫小丫头子、小丫头儿——小姑娘裤衩子、裤衩儿——裤头下巴颏子、下巴颏儿——下颔齉褶子、齉折儿——皱纹坷垃头子、坷垃头儿——土块轱辘子、轱辘儿——车轮馉馇子、馉馇儿——面疙瘩1.1.5 沂南方言为“子”尾,普通话则为儿化或普通形式,有的与沂南方言的词根也不同:豆角子——豆角儿胸脯子——胸脯儿地豆子——土豆儿葱秧子——葱苗风扇翅子——扇叶儿玉黍面子——玉米面秫秸个子——秫秸捆孤墩子——土丘脚巴丫子——脚趾头干腿子——小腿手面子——手背耳门子——鬓角手指盖子——手指甲小肚子——小腹线绳子——细绳门销子——插销猪秧子——小猪儿鹞子——鹰压篮子——云雀糨子——糨糊1.1.6 个别沂南方言中的“子”尾词(有的也有儿化形式),普通话中没有相应的词语。
如:半门子/儿安在门框外侧的半截小门,一般高数在一米左右酒底子/儿酒杯或酒盅里未喝光的酒碗底子/儿留在碗里没吃干净的饭锅贴子贴在锅边上蒸熟的饼子酒茬子/儿瓶中未喝完的酒1.1.7 沂南方言和普通话同为“子”尾词,词根不同。
如:热疙瘩子——痱子小包子——饺子1.1.8. 沂南方言中有的单音节名词重叠后加上“子”构成“NN子”形式,表示细小之意或指称不好的事物,普通话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形式。
如:根根子——枝枝子——叶叶子——棒棒子——末末子——面面子——行行子——爪爪子——杠杠子——道道子——渣渣子——碴碴子——1.2指称人“子”加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根后面构成名词指称人。
“子”尾词指称人,一般有两种用法,一是具有特定的含义,用于背称,多具有贬义,用于面称时,多具有谐谑性质或詈语性质,这种用法多见于胶辽官话区(《山东方言研究》P228-229);另一种是普通的用法,无特殊含义。
第一种用法的词在沂南方言中大致有七类,第二种用法附在其后:1.2.1指称身体具有某种特征的人。
如:电线杆子身材高的人麻秆子高且细瘦的人卯蛋子矮小而肥胖的人左屁拉子左撇子瘦猴子1.2.2指称具有某种身体缺陷、疾病的人。
如:斜眼子眼睛斜视的人疤瘌眼子眼部有疤痕的人清汤罐子无生育能力的男人咬舌子口吃不清的人个眼子一个眼正常视物的人石姑子没有生育能力的女人结巴子说话口吃的人豁子豁嘴的人龟腰子驼背的人矬子矮小的人齁包子患有气管炎或哮喘病的人二尾子两性人疯子聋子瞎子瘸子秃子1.2.3 指称具有某种品行的人。
如:大老椅子偷懒的人勾子与贼或警察有勾结的人二冲/愣子做事莽撞的人犟眼子认死理的人夜猫子经常熬夜的人毛猴子狡猾奸诈的人臊货蛋子风骚的男人鬼渣子诡计多端的人二半吊子、二不溜子、半吊子办事不出力的人闲游子游手好闲的人1.2.4 指称特定行业、职业的人或以某种手段谋生的人。
如:宰把子/宰巴子、杀猪屠子屠夫厨子、伙夫蛋子厨师剃头匠子理发员兵油子老兵撮把子/撮巴子抢夺别人东西的人马路橛子交通警货郎鼗子货郎锢漏子锔匠打狗子打狗杀狗卖肉的人马子、西南马子土匪二道贩子、贩子1.2.5 指称具有特殊身份或身世的人。
如:光棍子、光杆子、单杆子单身汉头生子第一胎所生的孩子老书儒子老学究搭拉爪子为新人铺床的男人孤老头子老鳏夫姑姑子尼姑跟脚子、带羔子、带犊子妇女再嫁时所带的子女老生子晚年所生的孩子大肚子孕妇带肚子妇女改嫁时已怀孕、改嫁后出生的前夫之子女了生子最小的孩子半掩门子暗娼1.2.6 指称城里人、乡下人、外地人、当地人等。
如:街猾子、街油子、城猾子城里人,城郊人海包(māo)子海边人土包子穿着土气的人外来户子从外地迁来的人坐地户子当地人乡里瓜子乡下人山杠子山里人1.2.7跟某事或某物相关而且较突出的人。
如:药篓子、药罐子因身体不好而长期服药的人酒篓子特别能喝酒的人、嗜酒的人病秧子体格较弱、经常得病的人臭棋篓子棋艺不精的人放屁篓子放屁多的人酒黏子嗜酒且酒后话多的人学习尖子学习成绩突出的人菜饱肚子吃菜多的人1.2.8 第二种用法的词,多为中性词。
如:小荡子一群小孩子过路子路过此地的人武架子会武术的人旱鸭子不会游泳的人老头子老年男性老妈妈子老年妇女媳妇子、媳子妻子1.2.9子尾与数字组合构词指称人除上述用法之外,还有一种用“子”尾与数字构成词语来称呼人的叫法,一般用于长辈称呼晚辈,也可用于平辈年长者称呼年幼者,方法是在被称呼者的排行后加上“子”(排行居首者不在此列),从二排到六,分别称呼为:二子、三子、四子、五子、六子这种称呼法男女皆可适用,而以男性为主。
称呼男性还另有一套子尾词:大小子、二小子、三小子、四小子……称呼女性还另有一套子尾词:大妮子、二妮子、三妮子、四妮子……1.3量词带子尾沂南方言中很多量词要带子尾,也是作为中原官话的徐州方言所特有的重要特点。
如:一架子蘼豆(芸豆)一绺子豆角菜一挑子水一把子鸡蛋一荡子小孩儿一筐子杏一篦笆子小蒸包儿一盖顶子包子一兜子梨一网兜子衣裳一捆子豆子一瓶子醋1.4带“子”尾的动词性固定短语带“子”尾的动词性固定短语,从结构上来看,实际上就是动宾短语,只不过在使用时作为一个固定短语来使用,其中有的可以当作离合词来看待。
如:砸/敲杠子敲诈摔脸子让人难堪赶鸭子(上架)逼人做事钻空子撒丫子跑溜沟子巴结把门子欺负外地人打摆子发疟疾拔橛子代人受过出门子出嫁抽份子撤股抽空子抽时间拿架子端架子使性子耍脾气撂挑子半途而废圆场子打圆场抹单子撤掉所有职务吊秧子狗交配打圈子母猪发情叫猫子母猫发情哨羔子兔子发情驾趟子跑凑份子趟子相互追逐过日子节俭抹帽子罢官抓面子争光、争气过红子定亲1.5连读多字读轻声的子尾词沂南方言中有一种连读变调的情况,就是一个词语的后两个字读轻声。
一些子尾词除了“子”读轻声之外,“子”前面的字也读轻声。
这种现象不只存在于子尾词之中,也存在于非子尾词之中。
这也是胶辽官话的特点。
如:半门子篦笆子逼法子骨模子武艺子鞭毛子豆角子独蒜子土鳖子对巴子打狗子跟脚子媳妇子大姑子供养子馉馇子豆沫子地屋子轱辘子孤墩子棒棒子碴碴子饳饳子方方子杠杠子姑姑子行行子鵊鵊子棵棵子面面子地老鼠飞地瓜风葫芦风老婆风嘎拉花馍馍老亲戚黏玉黍转老婆(陀螺)2儿化儿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P359)释为:“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就是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
”在“儿2”条中把“儿”释为名词后缀和少数动词的后缀。
以往的学者在讨论儿化的性质时,对后缀、词尾、儿缀、儿尾、儿化等相关术语的含义和相互关系有不同的理解,对“儿化”性质的界定不统一,始终未能达成共识;以往研究从单一标准对儿化进行界定者较多,多角度、全方位进行研究者较少,故而得出的结论很难全面、科学地反映汉语“儿化”这一复杂的语言现象。
笔者不对术语进行理论讨论,只就语言事实进行探讨,说法原则上采用“儿化”一说,个别地方使用“儿尾”、“儿缀”的说法。
儿化涉及到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各个层面,不只是单纯的语音现象,还是构词方式、称谓方式、表达感情的方式等。
拙文《沂南方言的儿化》主要从语音方面探讨了沂南方言的儿化现象,在此,主要从词汇、语法(兼顾语用)方面对沂南方言的儿化进行探讨。
《普通话的儿化》(林宝卿《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第4期)中说:“儿化词不仅北京有,北方基础方言里的其他方言里也有,所以北方人学起来困难不大,只是有些不该儿化的词也儿化了,这就不合规范,但在吴语、粤语、客语、闽语等方言区就没有,他们要掌握儿化词就感到困难。
”笔者以为,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一种语言现象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依据,有其存在的土壤、环境。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存在,方言作为特定地域的人们的交际工具而存在,操某种方言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选择并运用儿化,必有其合理性,有些词如果不儿化就不会存在,就不合理而且不合法。
所谓规范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不是几个所谓的专家、学者制定出来的。
本文不讨论沂南方言中儿化的规范性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只对儿化后缀的情况进行归类探讨。
沂南方言儿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出现的位置比较随意,既可以出现在单音节词之后,也可以出现在双音节词末音节之后或两个音节之后,还可以出现在多音节词的中间、首音节或末音节之后,一个词语里可以出现两个或多个儿化,儿化可以连续使用。
这一特点是普通话之所无,而为中原官话徐州方言之所有。
沂南方言可儿化的词类和短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象声词,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数量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