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言论_综合整理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纸言论整理版

关键词:意景、反观、丹田、生、配、洞天、精气神、举形

总纲:1、反观丹田,先天一颠,精气神住,举形有玄。

2、一道一天地,一壶一洞天,一丹本无边。

中华文化的本原就是一种意景文化,来源于我们的祖先,文字的创立同样是如此。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不能从字面理解。古人的思想是一种意景,而不是告诉你文字的东西。看道家经书,如果只看文字是不会成功的。那如何深入进去把表面的文字转化成更深层的东西?中华文化的深蕴就在这里,给出意景,让你可以达到不同的层次。什么是写意呢?就是描绘一种图像,一种自然的图像。不过古人把这样的图像进行了写意,与人的结合,与自然的结合。让你通过图像反映自己的图像,领悟道的奥妙。只有意景文化才能做到这点,文字的表达是做不到的。

比如凝神入气穴。如果从字面理解,你达不到什么,也就是一般的气功而已。离道亦远。而背后的写意才是告诉你真道。凝神入气穴表达的是一种意景。没有明白这个景,就不可能真正明白其意。什么景呢?去思想,在自然界中找到对应,就明白了。

“技”“艺”“道”,三种境界。文字理解只能达到“技”,思想的理解能达到“艺”,与自然的融合能达到“道”。

入静同样“技”“艺”“道”,三种境界。入静只是其表。不明其意,只能心静,有内景出现。要想升华,就要从“技”到“艺”的转变,就要明其理。

修炼的法门都以静入手,然而道理在哪里呢?为什么入静才能修真?曰静者,曰恍惚者,只得其形,而未得其意。都没有道出道理根本所在。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想明白了,就知道为什么要入静。

为什么要说千江水?人一出生,就在被催眠。生你的父母、教育的师长、这个世俗都在催眠你。天下人皆儒性。用儒家的思想考虑道,哪里知道道是什么。就像《庄子》于丹讲的都是胡扯,因为她是儒的思想。《老子》易中天也是胡说八道,因为他不知道道是什么。以儒的观点看,这些一点边都不贴。世上本无道家,世人自扰之。世间只有儒家,在世就是在儒,何来有道。满脑袋儒家世俗,给你们讲道,你们也认为错。道不迷人人自迷,就是这个道理。

人心如水,碧波荡漾。

心性是悟道的第一步,不是断缘,不是出世,而是让你观。修道的第一步,不管什么方法,都是讲观。心做如是观,碧波荡漾何来观。

“观”。能观者,自知真假。反观者,并非眼看。眼看,只能看眼中的世界的性命之理,只能悟眼中之道,而并非真道。心做如是观。五蕴藉空处,阴阳在其间。而反,在于你的心性。悟性不同,层次不同。一层一理,反回其根。观深一层,悟一层性命之理。

性命二字,不是靠修的,要参透其理,不懂其理,毫无结果。所谓性命者,万物运化之根源,大道依此运行,天地依此演化。何为性命之理?何为万物之道?都在一个生,克之间。道化阴阳在此理,五行变化在此理,八卦相生在此理。天地万物一切之运化皆在此理。一念成空,万物有无。不悟性命之理,便不懂得天地运行的法则。悟道者,即悟性命之理也。得道者,乃长生不老,依天行道者。

观天察地,领悟道之运行。悟得道之道,方能修成道。空修炼是没用的,打坐打一辈子也是到头来一场空。悟自然之理才是正道。至于方法,不悟丹田理是练不了的,练了也没用。丹经中虽不少处有修炼之真谛,然修道之人多不明其意,误作它传。原因很简单。修炼之道来自于自然之道,自然之道不明,谈何修炼。

其实什么东西,真明白的时候不需要向别人问答案,如果你问你就没有明白,没有经过的思索的过程不会真懂得。答案在哪里?就在身边。重要的是能不能把看到的经文跟生活结合起来。道理如果说出来,任何人都觉得是天经地义,但是重要的是门径。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有一天你懂得了可以在石壁上凿出洞当房子住的时候,你发现想怎么砸都行,没有具体方法的限制。可是一个动物不懂得。就算它再努力,也只能在外面风吹雨淋。你告诉动物去砸洞也没用,只有明白的人才会去。

想要入门之法,入门之法就在自己身上。没有人知道你的入手在哪里。任何人的入手只有自己知道。自己不开悟,没人能让你悟。神仙也帮不了你入手。每个人的入手都是自己的,每个人都不一样,同门也好,同法也好,你的永远是特别的。没人知道你的门在哪里,只有自己才能打开。

那么何谓“丹田”?丹田不是物,更不是天地,而是大道容存的思想。更有“虚无之中有真道,天地之间有灵根。若问真丹是何物,空空亦无空空处。”是深一层告诉你丹田之理。丹田并非一个穴一个物,而是一个理念一个思想。大道的容存、修炼的次序都在于“丹田”二字,而入手之道在于一个“反”字。“反”同“丹田”乃众法背后的含义。反观丹田,自有性命之理。丹者性也,田者命也。性命之理在于丹田容存,自可观其奥妙。观深一层,悟一层性命之理。层层丹田,层层造化之妙。

演化有次第,悟道有层次。其实万物只有一理。演化五行,一为方便,二为正道之路的里程碑。参阴阳,参五行,参万物。这些都是同一理,不同层次。而万物为虚,阴阳为根。道之运行,外显于万物。虽有外显,可是迷惑心性。迷心者,阴也,本原者,阳也。欲知阴阳,乃从万物入手。道生阴阳,这个层次在上,比五行要高很多。阴阳之理是什么呢?根源在相生。根源就是古之圣人论阴阳的原因。八卦在这方面表现得不好。而五行非常生动。观天察地随心处,靡靡蒙蒙一点光。若问阴阳造化理,五行显化是天梯。五行是个中间的位置,上可论道,下可演化万物。其理同于阴阳。其意和与道。五行之理,就是丹田。金生水,金为田,水为丹。天地之理,皆从此生。

性命本在身中悟,金木水火有情缘。

有如太极相抱理,有如日月两缠绵。

有如花蕊层层色,层层丹田层层验。

艳艳色相莫执恋,无为而为圣祖言。

无为本是潭中月,生之一字是根源。

仙道是什么,仙道贵生,只一个生字,才是仙家的根源。阴极阳生,阳极阴生,中国人喊了几千年。是个中国人就知道。可是道理呢?(谁定义的阴和阳呀?算是贴边了)

正因此,上古仙道不像今天一样只局限于内丹之道,其道也是一种比喻。上古之道讲究长生,从自然生活中,体会生命是什么,运用于自身,所以古仙都是长生者,而且方法各异。

看看后世的丹经,名词繁杂,过程复杂,神乎其神,可是却忘记了最根本的东西“生”字。不仅如此,对古之阴阳、五行的理解,基本完全扭曲。当年仙师教导之时,让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种地。我当年不解,数年之后恍悟,道在生活中,大道需要用心去思索生命的真谛,用心去理解大自然。

虽然后世丹经繁复,但也有精妙的地方。中国几乎每个年代都有高人。高人理解自然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每种理解方式的核心都是一样的。虽然比喻不同,方法不同,但描述的是同一个道。后世有的经文也是传承自上古,并非编造,只是加上了自己的理解方式,而这样的理解方式很容易引起误解。比如:铅投汞,配阴阳。这些话语比喻很多,然而难的不在比喻本身,而在比喻之后的表象。炼中讲阴阳,分离又交媾。就算悟到阴阳,若不得其配,功亏一篑。一个“配”字。误杀悬浮多少人。可以说后人对这个字的理解都是错的。

“悟到玄关见洞天,洞天本无阴阳颠,若问阴阳造化妙。阴阳得配而洞天。”那么何为“配”呢?我给大家提个思路。阴者,阳者,道之容存之间也。道产阴阳,然而道离不开阴阳。象这样的意境,经文里面很多,我只是提出一个。怎么去“配”,道理就在大家身边。阴阳好比两虎,一山不容二虎,否则只有死亡。

“玄关不是关,阴阳在其间,离了阴阳路,自有关口现。”所谓悟道玄关,就是找到洞天入口。

“太上虚无洞清天,洞天本无阴阳颠。无道无我无有无,玄之无玄曰洞天。”“空空亦无空空处,悟道空处有洞天。”

洞字之中藏玄机。修道之人,人人皆有洞天。所谓升天,就是进入洞天。天下人皆以为金丹为道,岂知道,金丹本是洞天。

丹经里面都在讲丹,可是没有田怎么可能有丹呢,丹从哪里来?没有田地能种出庄稼吗?一个星系要想形成,没有星云能形成恒星吗?没有房屋,你怎么住进去?没有容器,你怎么带着水走?其实最大的秘密不在丹,而在田。天上经常会下雨,可是你站在山上,永远也不会容下水。练精化气等等功法是能出效果,但练出来的东西放哪里呢?没有容存的地方。天上下完雨,地下肯定是潮湿了。你会感觉到有功效,但只是昙花一现,因为没有容丹之所。要想形成大海,就要有容纳大海的地方。“虚无之中有真道,天地之间有灵根。若问真丹是何物,空空亦无空空处。”大道需要用虚无宇宙来容纳,生命需要用天地来容纳,丹田之奥在此也。

纵观现在世上之修炼法门,都在讲炼,都在讲丹。没错是要练,但是次序弄错了。不是先练丹,而是要有田。丹经都讲采药。采药如同天上下雨,没有容器,雨放哪里?采完药放哪里?真正的修炼之法,炼丹是非常靠后的步聚。没有田者一切都是幻像,而并非真。就像一个人放到宇宙里面马上就会死去一样,离开了天地的孕养是不能活的。“丹壶者,丹田也,容丹之处,凝丹之所。”要想立命根,先寻容丹所。能悟“田”之道,阴阳两手中。悟得乾坤道,做起“田”中事。

逆水玄关金灿灿,五指山前结尘怨。参破求道阴阳理,五行玄关遥望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