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感染谱:指宿主感染病原体后,轻重程度不同的感染表现形式;2、生物富集:污染物经生物体吸收后可在其体内蓄积,并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富集,使得生物体内该污染物的含量明显高于环境中该物质的含量,并在生物体内逐级提高的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3、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并比较两组人群过去是否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因素及暴露的强度,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和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与研究的疾病有无关联或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4、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5、推荐的营养素摄入量RNI: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可以满足某一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的摄入水平;6、适宜摄入量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7、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8、疫源地消毒:为了杀灭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属防疫措施;9、矽肺: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的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10、混杂偏倚:由于混杂因素的存在,且这些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不均,则会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和疾病的真实联系;11、相对危险度:是反映暴露与发病关联强度的指标,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简称RR;12、短期波动:疾病在一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短期波动的含义与爆发相近,只是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13、盲法:在从事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受研究对象和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设计、资料收集或分析阶段容易出现,为避免这种偏倚在设计时可采用盲法,使研究者或研究对象不明确干预措施的分配,研究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分为、双盲、三盲;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5、患病率:又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某特定人群中患某病者所占的比例;16、发病率: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17、职业病:职业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职业人群在生产劳动等职业活动中由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特定疾病统称为职业病,即医学上广义的职业病;凡由政府主管部门用法令的形式明文规定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即立法意义上的狭义职业病;18、人工主动免疫:是将免疫原性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自行产生特异性免疫;二、简答题1、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答: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学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子、可疑致病因子或因素所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2第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时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对传染病的二级预防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3第三级预防,也称临床预防,着眼于康复,力求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对患者及时有效的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后遗症,防止伤残;2、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答:1升高的因素是:病程延长、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新病例增加、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2降低的因素是:病死率高、病程短、新病例减少、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3、铁在食物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影响铁吸收的因素有哪些答:铁在食物中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即血色素铁和非血色素铁,前者存在于动物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它能以卟啉铁的形式直接被肠粘膜吸收,不受膳食因素影响,吸收率较高;后者以FeOH3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它必须先从络合物中分离再被还原为二价铁才能被吸收;影响铁吸收的因素:1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植酸盐、草酸盐;2体内缺乏胃酸或服用抗酸药可影响铁吸收;3铁的吸收与体内铁的需要量和贮存量有关,一般贮存量多时其吸收率低,反之,贮存量低或需要量增加时则吸收率增高;4、简述队列研究的原理;举例说明答:基本原理: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E 与非暴露组Ē,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以分析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5、简述矽肺的诊断原则与方法;答:诊断原则:主要以接触粉尘的职业史为前提,技术质量合格的X线后前位胸片改变为依据,结合现场劳动条件资料,参考临床症状、体征等,连续观察,综合分析,按国家尘肺X线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治疗方法: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脱离粉尘作业,以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合并症的发生,ɪ、ɪɪ期矽肺有一定疗效;6、简述职业病的诊断依据;答:1职业史包括患者的工种和工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症状出现时间及工种人群的发病情况等2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调查与评价工作场所的调查了解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有害因素种类及其强度等3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了解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必要时进行实验室辅助检查;7、列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至少五种答: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高血脂、酗酒;三、问答与案例分析题1、疾病,基因,营养素之间的关系;答:营养素、基因、疾病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5种模型进行描述:①模型A:基因型决定了某种营养素是危险因素,然后该种营养素才导致疾病;②模型B:营养素可直接导致疾病,基因型不直接导致疾病,但可在营养素导致疾病过程中起促进或加重作用;③模型C:基因型可直接导致疾病,营养素不直接导致疾病,但可在基因型导致疾病过程中起促进或加重作用;④模型D:营养素与基因型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疾病,而且二者均是导致疾病危险性升高所必需的;⑤模型E:营养素和基因型均可单独影响疾病的危险性,若二者同时存在,可明显增加疾病危险性胆固醇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所有哺乳动物都需要胆固醇进行生物膜和某些激素生物合成;因此,应适量摄入胆固醇,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而过量摄入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和脑卒中;人体内的胆固醇,来源于食物摄入和体内合成;机体可以通过负反馈机制调节胆固醇摄入和代谢的几个关键基因,调节胆固醇的来源;LDL受体在细胞摄取胆固醇时起关键作用;HMG-CoA还原酶和HMG-CoA合成酶是胆固醇的从开始生物合成的关键控制点;当细胞内胆固醇水平低时,参与胆固醇生物合成和摄取这些基因被激活;反之,当细胞内胆固醇充足时,这些基因表达被抑制;胆固醇对上述3个基因表达调控水平包括转录和转录后2个水平;胆固醇对LDL受体基因、HMG-CoA合成酶基因调控机制:LDL受体基因、HMG-CoA还原酶基因和HMG-CoA合成酶基因在启动子区均有相同固醇调节序列,即5’CACCC/GCAC,该序列称为固醇调节或反应元件-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1, SRE-1;转录因子可与SRE-1结合并调节基因转录活性;而转录因子又受固醇类化合物修饰、调节;2、诊断实验与筛检实验;灵敏度即真阳性率,为诊断试验阳性的患者占患者总数比例,理想的应为100%;特异度即真阴性率,为诊断试验阴性非患者占无病总人数的比例,理想的应为100%;假阴性率为实际患病,经诊断试验判断为无病的百分率,即诊断试验判断为阴性的患者占患者总数的比例,又称漏诊率统计学上称β错误,理想的应是0%;假阴性率为实际患病,经诊断试验判断为无病的百分率,即诊断试验判断为阴性的非患者占全部无病者的比例,临床上称为误诊率统计学上称为α错误,理想的应是0%;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100%为正确指数,亦称约登指数Youdon’s Index,理想的应为100%;其值愈大愈好;但应注意,正确指数大时,并未告知是灵敏度高还是特异度高,因此,它不能代替上述四项指标;3、阐述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答:温室效应:由于人为活动使大气中某些能吸收红外线等长波辐射的气体浓度增加,直接影响地表热量向大气中发散,而使地球表面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生物媒介传染病、暑热相关疾病等增加;洪水、干旱及森林火灾发生的次数增加;地球两极冰冠及冰川雪山融化,海平面升高臭氧层破坏:氟利昂CFCs、N2O、NO、CCl4、CH4等危害:人类皮肤病和白内障等发病率增加;动植物杀伤作用,危及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使人工高分子或天然高分子材料加速老化;全球气候变暖酸雨:pH值小于的降水;起因SO2,NOx危害:酸化土壤,危害植物;刺激呼吸道,腐蚀作用;4、比较流行病学中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异同;答:相同点:①都是前瞻性研究;②都可以用来检验假设,但前者检验效力要高于后者;③研究过程中都要设立对照;异同点:①前者是实验性研究,后者是观察性研究;②前者研究中有干预措施,后者无;③前者研究对象的分组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随机抽样的,不能随机分组;5、中国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答: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9如饮酒应限量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6、阐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答:1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用于追踪感染源,寻找与确定感染途径2确定接触者的留验,验疫和医学观察期限3确定免疫接种时间4评价预防措施效果5潜伏期长短还可以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7、详述针对传染病的防治措施;答:一管理传染源1.对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实施管理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积极治疗患者;传染病疫情报告力求迅速;卫生防疫人员,医疗保健人员,对疫情不得隐瞒;对病原携带者进行管理与必要的治疗;特别是对食品制作供销人员,炊事员,保育员作定期带菌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和调换工作; 对传染病接触者,须进行医学观察、留观、集体检疫,必要时进行免疫法或药物预防;2.对感染动物的管理与处理对动物传染源,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家畜,应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并加以消毒,无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发动群众予以捕杀;二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肠道传染病作好床边隔离,吐泻物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作好水源及粪便管理;呼吸道传染病,应使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空气消毒,个人戴口罩;虫媒传染病,应有防虫设备,并采用药物杀虫、防虫、驱虫;三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抵抗力,有重点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对易感者进行疫苗、菌苗、类毒素的接种,紧急需要时,注射抗毒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高效免疫球蛋白;8、结合自学专业特点,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和统计学方法设计一个课题;不少于三百字。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梳理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梳理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梳理一、预防医学:研究各种因素对人类的影响,同时研究住宿条件,劳动条件,合理利用有利因素,消除不利因素,以提高人群健康为目的的学科。

二、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三、健康要求:1、具有完整的体魄2、用现代仪器检测无病3、良好的心理状态4、较高的工作效率5、较强的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三、健康资源:1和平2社会经济环境3食物和住所4稳定的生态环境5可持续的物质资源。

四、健康的决定因素:1社会经济环境: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与社会支持;2环境因素:生活、生产、社会;3个人因素:个人素质,遗传素质,社会地位,经济条件,行为习惯;4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基本治法,基本定期检查,定期疾病的预防,合理膳食,适当的机能修复。

五、医学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科技水平条件下,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和看法。

5个时期:1神本主义2自然哲学模式3机械论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社会生态学模式6现代医学模式: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六、两次卫生工作方针:1、1952—1957,“四大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卫生工作与群众互动相结合。

2、1987—1997,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利用现代科技和技术,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联系和区别:1联系:均主张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第二次是第一次的补充完善。

2区别:第二次结合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缺医少药的国情而提出的,强调以农村为主。

七、疾病的三级预防:一级:又叫病因预防,包括针对健康个体/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分药物预防和社会预防。

二级:临床前期预防,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级:临床预防,防止病情恶化,尽量减少并发症,做到伤而不残,残而不死,提高生存质量。

八、健康和疾病的连续带:机体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机体疾病和健康发生。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预防医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探索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方法和策略的学科。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复习预防医学知识,我整理了以下资料,包括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疾病的分类、预防医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等。

一、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预防医学是指通过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保护和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三个层次的预防,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环境改善等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是指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是指通过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减轻疾病的后遗症和残疾。

二、疾病的分类疾病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病因分类,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环境性疾病和社会性疾病等。

按照发病机制分类,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等。

按照疾病的流行特点分类,可以分为流行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等。

三、预防医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预防医学的主要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优先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进行干预,全面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系统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建立健全的预防医学体系,包括疾病监测、健康教育、疫苗接种、健康检查和健康管理等。

优先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优先实施。

综合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与其他学科和部门进行合作,共同开展预防工作。

预防医学的主要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疫苗接种、健康检查和健康管理等。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和改善健康环境,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疫苗接种是指通过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免疫力,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健康检查是指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早期发现疾病的存在和发展趋势,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健康管理是指通过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随访和健康干预,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服务,促进人群的健康发展。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复习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复习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复习预防医学是指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科学和实践,它包括公共卫生、临床预防医学、家庭、社区和个人预防医学等。

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预防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针对预防医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目前已经有许多种疫苗被广泛应用于疾病防治,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

接种疫苗可以大大降低患病风险,避免疫苗可预防的疾病的传播,同时还可以保护未接种疫苗的人群。

2.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在生活中促进健康和防止疾病的传播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宣传健康信息,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培养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尤其是在学校中应该加强对健康知识的教育,同时还要针对不同阶段的人群,分别进行相应的健康宣传和教育。

3. 饮食与营养饮食与营养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关于饮食与营养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合理膳食,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适量摄取蛋白质和脂肪,限制糖、盐和酒精的摄入量,多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此外,在不同的人群和情况下,饮食和营养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根据个体情况做出合理的饮食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4. 运动与锻炼适量的运动和锻炼有助于强身健体,改善身体状态和降低患病风险。

例如,每天进行适当的锻炼和运动有助于强化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此外,还可以帮助减轻心理压力和改善心情。

然而,在进行锻炼和运动时,要根据个人身体条件,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不要过度运动或者运动过程中出现疼痛或其他异常反应。

5. 家庭和环境卫生生活环境和家庭卫生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家庭和环境卫生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洗手、消毒、通风等,适时清洁房间和家具,注意食物的安全与卫生,杜绝害虫和害兽的滋生,减少垃圾的产生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同时还可以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精)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精)

1. 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在人 群中的分布 规律以及制订防制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综 合性学科。

2.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的、各个组成部分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动态 系统,它不断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转移,使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 者和分解者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的输入、输出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 ,称 为生态平衡。

3. 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 吞食,彼此形成的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物质的迁 移转化,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4. 生物富集作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实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5.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产生一定量的废弃物,当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的数量或 浓度超过了环 境自净作用,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人体的健康,成为环境污染。

6. 细菌总数:水质参数之一,单位体积水中的37度24h 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 落数总量。

7. 总大肠菌群:指那些能在37C, 24小时和48小时后使乳糖发酵产酸,产气的 革兰阴性无芽抱杆菌。

8.耗氧量:代表水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的总量,为评价有机污 :是指食物中可为人体提供能量、参与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 的化学物质。

染物的主要化 学指标之一9.营养素 生理调节功能10.必需脂肪酸(EFA :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11.食物热效应(TEF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食物在消化吸收、转运代谢和储存过程中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热量。

这种因摄食而引起的能量额外消耗称为食物热效应12.食物的营养价值:是指某种事物所含营养素和和能量能满足人体营养需求的程度,主要取决于食物营养素的种类、数量和比例、以及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程度。

(完整word版)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完整word版)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卫生(绪论、第一—二章、第六章)考点1、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2、三级预防措施是什么(懂得区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认真看课本举的例子)第一次公共卫生革命: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公共卫生措施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以干预个人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促进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以生态学模型为指导的综合干预措施,来延长人群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级预防:防止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促进健康第二级预防:防止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保护健康第三级预防:防止病残及康复,提高生存率,恢复健康3、环境因素的种类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和社会因素。

4、环境污染源的种类?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性污染、其他污染5、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6、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种类?急性危害作用、慢性危害作用:非特异性危害作用、慢性疾患、持续性积蓄危害7、环境污染的特殊危害?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发作用、免疫毒性作用8、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特征?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9、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影响因素(污染物因素、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机体因素)?污染物的理化性质: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进入机体的机会以及在体内的生物运转和生物转化过程均具影响,它决定其对健康危害的程度、性质与部位。

污染物的化学结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物进入人体体内的量或人体暴露的浓度或强度。

作用剂量与健康危害程度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评价方法:1)剂量—效应法;)2)剂量—反应关系;3)污染物的作用时间机体因素:常见影响污染物健康危害的机体因素有:健康状况、生理状况、遗传因素、营养条件。

10、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间接危害)?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 2)慢性炎症 3)变态反应4)非特异性疾病多发间接危害: 1)温室效应2)形成酸雨3)破环平流层的臭氧层1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特点:A、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绝大多数病例的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b、病例的分布于供水范围一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c、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事件,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

二、改写后的文章预防医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中有很多名词需要解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名词及其解释:1.感染谱:指感染病原体后宿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症状。

2.生物富集:当污染物被生物体吸收后,在食物链中逐级富集,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含量高于环境中的含量。

3.病例对照研究:将患有某种疾病和未患有该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暴露程度,以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4.队列研究:将人群按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以判断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的关联。

5.推荐的营养素摄入量(RNI):是个体每日摄入某种营养素的目标值,可满足大多数人群的需要。

6.适宜摄入量(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7.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

8.疫源地消毒:消毒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和物品,以杀灭排出的病原体,属于防疫措施。

9.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的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10.混杂偏倚:由于混杂因素的存在,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不均时,会掩盖或夸大研究因素和疾病的真实联系。

11.相对危险度:是反映暴露与发病关联强度的指标,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

12.短期波动:是疾病在较大数量人群中,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13.盲法:在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为避免信息偏差,采用盲法,使研究者或研究对象不知道干预措施的分配,以提高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盲法分为单盲、双盲和三盲。

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事件,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都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章1preventivemedicine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2预防的高危策略(高危人群的预防策略)即针对疾病高风险个体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来降低其发病风险第八章1临床预防服务的对象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后者并不是说就医没有症状,而是就可能危机本人生命的疾病而言,就医者目前还没有出现明显症状。

2临床预防服务内容举例①健康咨询:劝阻戒烟健康饮食等②筛检:血脂异常的筛检高血压的筛检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筛检等③免疫接种:儿童计划免疫成人常规接种应急接种免疫血清制剂的应用④化学预防:孕妇补铁预防缺铁性贫血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等⑤预防性治疗:早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手术切除肠息肉预防大肠癌等3chemoprophylaxis化学预防对无症状者使用药物、营养素(包括矿物质)、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

4临床预防服务的原则①重视危险因素的收集②医患双方共同决策③注重连续性④以健康咨询为先导⑤合理选择健康筛检的内容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特点开展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服务5healthriskapprasial,HRA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危险度评估)是一种用于描述和评估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所导致的某一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而死亡的可能性的方法和工具。

步骤①收集患病率资料②收集个体危险因素资料③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④计算组合危险分数⑤计算存在患病风险第十一章1成人碳水化合物的AMDR为占每日总能量的50%〜65%2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①增强胃肠运动促进排便②增加饱腹感③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④改变肠道菌群3必须脂肪酸亚油酸(C18:2,n-6)和a-亚麻酸(C18:3,n-3)4矿物质的生理功能①构成人体组织,如骨骼牙齿中的钙磷镁。

②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控制水分,维持细胞内外液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兴奋性。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简答题及答案(预防医学复习题)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简答题及答案(预防医学复习题)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简答题及答案(预防医学复习题)一、简答题1. 简述预防医学的基本任务。

答案:预防医学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点:(1)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揭示病因和危险因素。

(2)制定预防策略和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3)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延长寿命。

(4)改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5)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

2. 简述健康促进的五项基本原则。

答案:健康促进的五项基本原则包括:(1)政策制定:制定有利于健康的政策,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2)创造支持性环境:改善生活环境,降低健康风险。

(3)强化社区行动:鼓励社区参与,共同解决健康问题。

(4)发展个人技能: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将预防保健作为卫生服务的核心。

3. 简述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

答案: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包括:(1)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3)易感者: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被感染的人群。

4. 简述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答案: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包括:(1)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

(2)提高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的卫生标准。

(3)加强食品检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食品。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5)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行为。

5. 简述职业病的预防措施。

答案:职业病的预防措施包括:(1)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改善劳动条件。

(2)加强个人防护,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3)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4)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识。

(5)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加强监管。

6. 简述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区别。

答案: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认知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能够适应社会生活;而心理卫生是指为了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预防医学复习要点

预防医学复习要点

预防医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预防医学概念:是研究外界各种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合理利用有利因素,排除不利因素以提高人群健康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2.预防医学特点:a针对人群或特定群体b注重微观与宏观的结合c注重基本预防,先投入后有效。

3.健康:○1定义:a完整的体魄b用现代仪器检测无病c良好的心理状态d较强的适应能力e较高的工作效率和○2资源:a和平b适当的经济资质c食物和住所d可持续利用的物质资源e稳定的生态环境○3决定因素:a适当的社会经济因素b环境因素c个人因素d卫生服务4.医学模式:○1概念: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科技水平下,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看法,它的核心是医学观。

○2经历:a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b自然哲学模式c生物医学模式d机械论医学模式e社会生态学模式f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5.三级预防:○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通过采取措施消除致病因素对机体危害的影响或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期通过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3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终止疾病的发展防止病情的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能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健康,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生命。

6.疾病谱与疾病的“冰山现象”○1虽然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自然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表现式。

○2我们将疾病所有的表现形式,即疾病从亚临床或先兆表现到临床表现和结局所呈现的所有表现形式称为疾病谱。

○3每一个病人在不同疾病阶段表现为疾病的一种形式○4所谓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冰山现象”是指在人群中,能发现的某种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典型患者仅占该病或健康问题所有表现形式的很少一部分,犹如海水中的冰山,大部分淹没在水面以下,但当水温升高时,就会大部分暴露出水面。

○5在正常情况下,人机体的异常部分仅占少部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就表现出疾病来。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预防医学知识点整理★一、绪论★1、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三大模块之一,是研究外界各种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合理利用有利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以提高人群健康为目的一门学科。

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相互渗透、相互利用,联系紧密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比较:前者针对群体,后者针对个体。

★2、健康的定义:WHO提出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5条标准:①健康必须具有完整的体魄②用现代仪器检测无病③有良好的心态④有较高的工作效率⑤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急能力★3、健康的资源:①和平②适当的经济资源③食物和住所④稳定的生态系统⑤可持续性资源的应用。

★4、健康决定因素:①社会经济因素②个体因素③环境因素④卫生服务★5、医学模式的定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科技水平条件下,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看法。

核心是医学观。

发展阶段: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③机械论医学模式④生物医学模式⑤社会生态学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的影响:①医学研究②临床治疗③临床康复④疾病预防★6、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临床工作者遇到的是一个个病人,但一个病人是个体,个体多了达到一定数量就是群体,多个病人或一类疾病,所有病人(或某些健康问题的健康人)构成的群体具有一些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称为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或称为健康问题的分布。

7、健康问题:是指个体所表现出的非健康状态,具体的说就是疾病、伤害、亚健康状态或健康缺陷等。

★8、疾病:是指个体表现出能够被患者个人感知或他人观察、测量到的异常状态,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功能不正常状态。

★9、疾病的特点:①临床性②个体性★10、健康疾病连续带:①对个体:就是一个人从健康——疾病——健康的过程。

②对群体:就是发病的低水平——发病的高水平——发病的低水平的过程。

WHO:从健康—疾病可以认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称其为健康疾病连续带(HDC)。

预防医学 期末考试重点

预防医学 期末考试重点

预防重点南昌大学医学院黄博一章绪论1,预防医学的定义2,健康概念3,三级预防定义第一篇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二章流行病学概论1,流行病学定义三章流行病学资料来源与疾病分布1,疾病的三间分布:时间,空间,人群2,疾病流行强度: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四章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抽样调查定义及抽样方法2,队列研究的类型3,四格表(计算题)4,实验性研究概念,基本特征,三大设计原则(随机,对照,盲法)5,对照组的处理方法五章,偏倚控制及病因推断1,鉴别各类偏倚类型2,病因类型:充分病因,必要病因,危险因素六章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1,诊断实验和筛检实验的区别七章公共卫生监测与疾病暴发调查1,公共卫生监测及定义第二篇临床预防服务九章健康管理和临床预防服务1,临床预防服务概念、意义及实施原则十章健康行为干预1,健康行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2,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倡导,促成,协调3,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4,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5A模式十一章控制烟草使用1,常用的戒烟药物:NRT类药物,盐酸安非他酮,伐尼克兰2,人群烟草控制的策略:1,监测烟草使用2,保护人们免遭烟草烟雾危害3,提供戒烟帮助4,警示烟草危害5,执行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禁令6,提高烟税十二章合理营养指导1,合理营养2,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十三章有氧运动(这绝对是名解)第三篇社区公共卫生十五章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1,传染病概念2,传染病发生的条件及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3,传染病报告中的甲类病种:鼠疫,霍乱4,预防接种的种类5,“四苗防六病”的内容: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分别预防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十七章环境卫生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2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估计是名词解释)3,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标准十八章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1,职业病的定义,种类及其特点2,职业病诊断原则:职业史,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危害评价,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3,职业病诊断需要具有诊断资格的医师3名或以上。

预防医学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以消除或控制危害人类健康的生物、物理、化学、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致病因素,使人群受致病因素的危害,并对人群进行卫生宣教,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第二级预防: /临床前期预防/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它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防止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群落的数量、结构及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相互适应、互相协调的状态。

温室效应:指地球表面大气中的CO2、CH4、N2O和CFCs等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温度增加的现象。

介水传染病:指机体通过饮用或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该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

推荐摄入量: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的人群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

微量元素:凡体内含量小于体重0.01%的矿物质。

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环境、生产过程或劳动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或劳动力的因素。

就业前健康检查:指对准备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员在上岗前进行的健康检查。

初级卫生保健PHC:是指最贴近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科学可靠而又能被居民广泛接受的技术和方法,通过个人和家庭和社会的充分参与而达到普及,其费用是国家政府和社区居民依靠自力更生和创新精神在各个发展阶段上有能力负担的卫生保健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病原携带者:没有任何临床表现但能排除病原体的人。

计划免疫:根据人群免疫状况和疫情监测分析,按照规定程序,在特定人群中有计划的进行疾病疫苗的预防接种。

医源性疾病:指在诊断、治疗、及预防疾病等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各种言行措施不当或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不利于患者身心的一类疾病。

二.问答1.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是什么?答:急性毒作用、慢性毒作用、致癌作用、致畸作用、免疫毒作用。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预防医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为人们提供科学的指导,帮助他们保持健康、预防疾病。

在整理预防医学复习资料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1. 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预防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预防医学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2. 疾病的分类和预防策略-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卫生、疫苗接种、环境卫生等-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肿瘤的预防策略:包括早期筛查、健康生活方式等3. 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干预- 生活方式与健康:包括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睡眠质量等- 环境因素与健康: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等- 遗传因素与健康:包括家族史、基因突变等4. 健康教育和促进- 健康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健康促进的实践和效果评价5. 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疫情监测与控制- 疫苗接种与免疫规划以上是对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的一个简要概括。

在具体撰写文章时,可以根据每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举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此外,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图表和数据进行说明,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可以引用相关研究和文献,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最后,建议复习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做题、做案例分析,加深对预防医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祝你取得好成绩!。

预防医学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复习重点1.预防医学的“三大法宝”是(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和(环境医学)。

2.预防医学是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

3.我国卫生工作的总策略: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

4.一级预防:也称病因学预防,包括1)健康促进;2)健康保护。

5.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包括:筛检方法和检测技术。

6.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

7.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建立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基础上。

8.预防医学的目的是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

9.开展一级预防常采用(双向)策略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10.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

11.环境是由(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组成。

12.环境介质:是指空气,水,土壤和生物体。

13.人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最本质的联系是: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

14.生物圈的范围:海平面以下约12km厚度的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及海平面以上约10km高度的大气层。

15.人类的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16.按环境是否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可将环境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17.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包括四部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8.生态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命物质。

19.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ment):指天然形成,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但当原生环境的水或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异常时,则会出现的环境问题是地球化学性疾病。

20.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ment):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如温室效应。

21.全世界最普遍且有直接,间接或潜在危害的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4)生物多样性锐减。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 内部资料!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 内部资料!

第一篇、医学统计方法A、名解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性质相同的所有观察单位的集合。

2、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对总体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所组成的集合。

3、同质:所研究的事物在性质上相同,它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前提,理论上,除了处理因素外,影响研究指标的非处理因素相同。

(即被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相同)4、变异:在同质的基础上各观察单位或个体之间的差异。

5、参数:根据总体分布的特征计算的总体指标。

(总体的统计指标)6、统计量: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观察测量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产生的统计指标。

(样本的统计指标)7、概率:是一个取值于0和1之间的数,是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

P《0.05或P《0.01称为小概率事件。

8、抽样误差:随机抽样所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异。

(由抽样引起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差异)9、标准误:以样本均数的标准差作为衡量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

10、标准差:为了使观察值平均水平指标与变异程度指标有相同单位,将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作为反映变异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11、构成比: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

12、率:在一定条件下,某现象发生的实际例数与可能发生现象的总数之比,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数和强度。

常用百分率、千分率等表示。

13、相对比: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说明二者的相对比水平,常以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B、其他1、构成比、率、相对比应用要求2、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3、T检验(一个样本与总体、两个样本、配对)4、卡方检验(四格表)5、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6、95%、99%参考值范围及可信区间第二篇、流行病学的应用1、暴露:是流行病学常用术语,研究过程中所关心的任何因素都可以称为暴露。

例如研究对象具有的某种特征或行为,接触环境中的某种物质,处于某种状态,都可以叫做暴露。

2、混杂因素:亦称混杂因子或外来因素,是指与研究因素和研究疾病均有关,若在比较的人群组中分布不匀,可以歪曲(掩盖或夸大)因素与疾病之间真正联系的因素。

预防医学期末重点(医院管理)

预防医学期末重点(医院管理)

名词解释:1、一次性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化学性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其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二次污染物:有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的作用或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结果产生与原来污染物理化性质和危害不同的新污染物,往往毒性更大。

如无机汞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甲基汞化合物。

2、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原生环境中水或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居民通过长期饮水、摄食后导致体内的某些微量元素也相应的过多或过少,最终引起具有明显地区性的特异性疾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导致碘摄入不足而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出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氟中毒:是生活在高氟环境中的居民通过饮水、食物或空气等介质,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一种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3、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形成的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称为食物链。

通过它完成生物之间的物质的迁移转化和能量的流动。

生物富集作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

4、光化学烟雾:是二次污染物,主要是由汽车尾气排入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一种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混合烟雾。

其主要成分是臭氧。

5、剂量-效应关系: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它在机体内所产生的有害生物学效应增强。

它表示进入机体的剂量与某个机体所呈现出的生物效应强度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指随着剂量增加,产生某种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体数增加,通常以出现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体占总测试个体数的百分数来表示,如发生率、反应率等。

6、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7、环境激素(EEDs):是指能够改变内分泌系统功能,从而对整个机体或其后代,或其群体引起健康效应的外源性物质或混合物。

预防医学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复习重点

1.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1促进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保健能力,增强体质,合理营养,饮用安全卫生的水和保持心理的健康;2预防疾病:研究社会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客观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3合理治疗:及早发现疾病,及时合理治疗,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促使早日好转,痊愈;4康复:病人的症状和特征已经出现,要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并发症和致残。

P172.医学模式的转变:1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

P223.疾病的三级预防:1第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2第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是疾病初期采取的预防措施;3第三级预防,亦称康复治疗,是对疾病进入后期阶段的预防措施。

P244.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1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2个人行为因素,指因自身行为而产生的健康危险因素;3人类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成熟老化和复合内因学说。

4卫生保健因素,卫生保健是与健康直接有关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预防保健,医疗保健和康复保健。

P425.心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措施:1按心脏病及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病情观察:对病人应密切观察其心率,心律,心电图,意识,瞳孔,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

对出现的症状要及时做出恰当的处理;3预防并发症: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心源性休克,肺部感染,水肿,褥疮以及便秘等。

指导病人的日常生活,用药及饮食;4饮食护理:正确指导病人的饮食及功能锻炼;5心理护理: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病情重,病程长,不易治愈,患者容易产生忧愁,焦虑,恐惧,抑郁,猜疑,不在乎等心理,可针对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6出院指导:对出院的病人,讲明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及预防措施,讲明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保管方法,教会病人及家属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等。

P526.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吸烟,酗酒,药物滥用,饮食不当,缺乏运动和不良性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医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感染谱:指宿主感染病原体后,轻重程度不同的感染表现形式。

2、生物富集:污染物经生物体吸收后可在其体内蓄积,并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富集,使得生物体内该污染物的含量明显高于环境中该物质的含量,并在生物体内逐级提高的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

3、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并比较两组人群过去是否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因素及暴露的强度,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和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与研究的疾病有无关联或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4、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5、推荐的营养素摄入量(RNI):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可以满足某一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的摄入水平。

6、适宜摄入量(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7、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8、疫源地消毒:为了杀灭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属防疫措施。

9、矽肺: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的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10、混杂偏倚:由于混杂因素的存在,且这些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不均,则会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和疾病的真实联系。

11、相对危险度:是反映暴露与发病关联强度的指标,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简称RR。

12、短期波动:疾病在一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短期波动的含义与爆发相近,只是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

13、盲法:在从事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受研究对象和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设计、资料收集或分析阶段容易出现信息偏倚,为避免这种偏倚在设计时可采用盲法,使研究者或研究对象不明确干预措施的分配,研究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分为单盲、双盲、三盲。

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5、患病率:又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某特定人群中患某病者所占的比例。

16、发病率: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17、职业病:职业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职业人群在生产劳动等职业活动中由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特定疾病统称为职业病,即医学上广义的职业病。

凡由政府主管部门用法令的形式明文规定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即立法意义上的狭义职业病。

18、人工主动免疫:是将免疫原性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自行产生特异性免疫。

二、简答题1、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

答: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学预防。

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子、可疑致病因子或因素所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2)第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时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对传染病的二级预防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

3)第三级预防,也称临床预防,着眼于康复,力求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对患者及时有效的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后遗症,防止伤残。

2、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

答:1)升高的因素是:病程延长、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新病例增加、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

2)降低的因素是:病死率高、病程短、新病例减少、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

3、铁在食物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影响铁吸收的因素有哪些?答:铁在食物中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即血色素铁和非血色素铁,前者存在于动物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它能以卟啉铁的形式直接被肠粘膜吸收,不受膳食因素影响,吸收率较高;后者以Fe(OH)3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它必须先从络合物中分离再被还原为二价铁才能被吸收。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1)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植酸盐、草酸盐;(2)体内缺乏胃酸或服用抗酸药可影响铁吸收;(3)铁的吸收与体内铁的需要量和贮存量有关,一般贮存量多时其吸收率低,反之,贮存量低或需要量增加时则吸收率增高。

4、简述队列研究的原理。

(举例说明)答:基本原理: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E)与非暴露组(Ē),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以分析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5、简述矽肺的诊断原则与方法。

答:诊断原则:主要以接触粉尘的职业史为前提,技术质量合格的X线后前位胸片改变为依据,结合现场劳动条件资料,参考临床症状、体征等,连续观察,综合分析,按国家尘肺X 线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治疗方法: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脱离粉尘作业,以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合并症的发生,ɪ、ɪɪ期矽肺有一定疗效。

6、简述职业病的诊断依据。

答:(1)职业史包括患者的工种和工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症状出现时间及工种人群的发病情况等(2)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调查与评价工作场所的调查了解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有害因素种类及其强度等(3)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了解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必要时进行实验室辅助检查。

7、列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至少五种)答: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高血脂、酗酒。

三、问答与案例分析题1、疾病,基因,营养素之间的关系。

答:营养素、基因、疾病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5种模型进行描述:①模型A:基因型决定了某种营养素是危险因素,然后该种营养素才导致疾病;②模型B:营养素可直接导致疾病,基因型不直接导致疾病,但可在营养素导致疾病过程中起促进或加重作用;③模型C:基因型可直接导致疾病,营养素不直接导致疾病,但可在基因型导致疾病过程中起促进或加重作用;④模型D:营养素与基因型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疾病,而且二者均是导致疾病危险性升高所必需的;⑤模型E:营养素和基因型均可单独影响疾病的危险性,若二者同时存在,可明显增加疾病危险性胆固醇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所有哺乳动物都需要胆固醇进行生物膜和某些激素生物合成。

因此,应适量摄入胆固醇,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而过量摄入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和脑卒中。

人体内的胆固醇,来源于食物摄入和体内合成。

机体可以通过负反馈机制调节胆固醇摄入和代谢的几个关键基因,调节胆固醇的来源。

LDL受体在细胞摄取胆固醇时起关键作用;HMG-CoA还原酶和HMG-CoA合成酶是胆固醇的从开始生物合成的关键控制点。

当细胞内胆固醇水平低时,参与胆固醇生物合成和摄取这些基因被激活;反之,当细胞内胆固醇充足时,这些基因表达被抑制。

胆固醇对上述3个基因表达调控水平包括转录和转录后2个水平。

胆固醇对LDL受体基因、HMG-CoA合成酶基因调控机制:LDL受体基因、HMG-CoA还原酶基因和HMG-CoA合成酶基因在启动子区均有相同固醇调节序列,即(5’)CACC(C/G)CAC,该序列称为固醇调节或反应元件-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1, SRE-1)。

转录因子可与SRE-1结合并调节基因转录活性;而转录因子又受固醇类化合物修饰、调节。

2、诊断实验与筛检实验。

灵敏度即真阳性率,为诊断试验阳性的患者占患者总数比例,理想的应为100%。

特异度即真阴性率,为诊断试验阴性非患者占无病总人数的比例,理想的应为100%。

假阴性率为实际患病,经诊断试验判断为无病的百分率,即诊断试验判断为阴性的患者占患者总数的比例,又称漏诊率(统计学上称β错误),理想的应是0%。

假阴性率为实际患病,经诊断试验判断为无病的百分率,即诊断试验判断为阴性的非患者占全部无病者的比例,临床上称为误诊率(统计学上称为α错误),理想的应是0%。

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100%为正确指数,亦称约登指数(Youdon’s Index),理想的应为100%。

其值愈大愈好。

但应注意,正确指数大时,并未告知是灵敏度高还是特异度高,因此,它不能代替上述四项指标。

3、阐述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

答:温室效应:由于人为活动使大气中某些能吸收红外线等长波辐射的气体浓度增加,直接影响地表热量向大气中发散,而使地球表面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生物媒介传染病、暑热相关疾病等增加;洪水、干旱及森林火灾发生的次数增加;地球两极冰冠及冰川雪山融化,海平面升高)臭氧层破坏:氟利昂(CFCs)、N2O、NO、CCl4、CH4等危害:人类皮肤病和白内障等发病率增加;动植物杀伤作用,危及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使人工高分子或天然高分子材料加速老化;全球气候变暖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起因(SO2,NOx)危害:酸化土壤,危害植物;刺激呼吸道,腐蚀作用。

4、比较流行病学中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异同。

答:相同点:①都是前瞻性研究;②都可以用来检验假设,但前者检验效力要高于后者;③研究过程中都要设立对照;异同点:①前者是实验性研究,后者是观察性研究;②前者研究中有干预措施,后者无;③前者研究对象的分组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随机抽样的,不能随机分组。

5、中国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

答: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9)如饮酒应限量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6、阐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答:(1)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用于追踪感染源,寻找与确定感染途径(2)确定接触者的留验,验疫和医学观察期限(3)确定免疫接种时间(4)评价预防措施效果(5)潜伏期长短还可以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7、详述针对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答:(一)管理传染源1.对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实施管理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积极治疗患者。

传染病疫情报告力求迅速。

卫生防疫人员,医疗保健人员,对疫情不得隐瞒。

对病原携带者进行管理与必要的治疗。

特别是对食品制作供销人员,炊事员,保育员作定期带菌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和调换工作。

对传染病接触者,须进行医学观察、留观、集体检疫,必要时进行免疫法或药物预防。

2.对感染动物的管理与处理对动物传染源,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家畜,应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并加以消毒,无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发动群众予以捕杀。

(二)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

肠道传染病作好床边隔离,吐泻物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作好水源及粪便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