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共情

合集下载

与孩子共情,与家长共勉读后感

与孩子共情,与家长共勉读后感

与孩子共情,与家长共勉读后感读后感一嗨,朋友们!最近读了《与孩子共情,与家长共勉》这本书,真的是感触良多呀!一开始,书里说的那些孩子的小心思,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

那种渴望被理解,又不知道怎么表达的感觉,真的太熟悉啦。

这让我明白,孩子的世界其实很简单,他们要的不过是一份真正的关心和理解。

再说家长这部分,我发现我们做家长的有时候真的太着急了。

总是想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想法走,却忘了问问他们自己的想法。

就好像我们在前面拼命拉着绳子,孩子在后面累得气喘吁吁。

书里提到的那些和孩子沟通的方法,真的特别实用。

比如要耐心倾听,不要打断他们说话。

以前我总是没耐心,孩子还没说完我就开始发表意见,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

还有啊,我们得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有时候他们犯错,可能在我们眼里是调皮捣蛋,但对他们来说,只是在探索世界呢。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和孩子相处是一门大学问。

我们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这不仅是对孩子好,对我们自己也是一种成长呢!读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和你们聊聊我读《与孩子共情,与家长共勉》的感受哈。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停地在心里点头,感觉好多内容都说进我心坎里去了。

你看哈,孩子有时候闹脾气,咱们可能第一反应就是生气,觉得他们不听话。

但这本书提醒我,孩子闹脾气也许是因为他们心里有委屈,说不出来。

咱们得先冷静下来,试着去感受他们的感受。

还有哦,家长们总是对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期望,可咱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呢?说不定他们只想开开心心地玩,而我们却给他们报了一堆兴趣班。

书里还讲了很多和孩子沟通的小技巧,比如给孩子一个拥抱,比说一堆大道理有用多啦。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他们。

我觉得呀,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要把孩子当成朋友一样对待,尊重他们的想法和选择。

咱们和孩子一起进步,一起变得更好,这多棒呀!反正我是下定决心,以后要多花时间陪孩子,好好听他们说话,和他们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

正面管教:家长学会共情,引导孩子情绪管理

正面管教:家长学会共情,引导孩子情绪管理

家长学会共情,引导孩子情绪管理请家长们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和孩子进行交谈呢?站着,向下俯视着孩子,这可能是大多数人采用的一种交谈视角。

而今天我想说的是一个新的视角,这需要我们蹲下来,让我们的眼睛跟孩子的眼睛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个“蹲”的动作,这与之前的“站”有着很大的区别。

大家可以自行体验几次,就能更好地感受到其中的差异。

从“站”变“蹲”只是第一步,我们还需要再转个身,顺着孩子的目光,去看孩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转身”的意义是让我们与孩子肩并肩,尽量地与孩子的目光保持一致,去看向孩子的世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怎么了,需要什么帮助,该如何向他提供帮助。

其实,这个视角的转换就是共情。

共情,就是感同身受。

可以说,只有跟孩子共情了,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孩子管理情绪,战胜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

当共情后,大人就能看到并理解孩子的世界,就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把他遇到的情况说给他听。

这样,孩子便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控自己的生活,也能自主、自信、有勇气地去做事情。

共情到情绪管理的生理机制从共情到情绪管理,大脑起着重要作用。

大脑的作用机制,是神经的连接。

通过共情的互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连接起左右脑以及上下脑,这样大脑的各部分就可以协调工作,孩子也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

人类的大脑有不同的部分,不同的部分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从横向看,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

左脑负责理性,右脑负责情感;从纵向看,大脑分为上层脑和下层脑。

下层脑负责生物性的部分,如恐惧情绪、愤怒的情绪等,上层脑负责三思而后行的理智部分。

左右脑中间有一个叫“胼胝体”的神经束,可以把左右脑联结起来。

只要中间胼胝体把左右脑连接起来,我们的理性和情感就结合起来了。

上层脑和下层脑的连接通道联结后,情绪就被管理起来了。

孩子从一出生,右脑的情绪功能就开始发挥作用,而左脑的理性功能大约在3岁后才开始起作用。

因此,在3岁前,孩子都是靠情绪来表达的。

共情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共情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共情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篇一共情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来自父母的情感支持。

共情,作为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对他人的情感体验进行深入理解和共鸣。

这种能力的运用,在家庭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共情:建立亲子关系的桥梁增进亲子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共情能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从而提供更为贴心的关爱。

当父母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的感受时,他们更容易与孩子建立起紧密的沟通桥梁。

这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大大降低亲子间的误解和冲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培养积极的情感依恋通过共情,父母能更好地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从而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积极情感依恋。

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时,他们更容易对父母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积极的情感依恋将对孩子的一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共情:促进孩子社会适应的基石引导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当父母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的感受时,他们更容易引导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这种积极的自我认知将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更有勇气和毅力。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合作精神通过共情,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学会理解和关注他人的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合作精神。

这种能力将有助于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取得更好的成就。

四、共情:提升孩子心理韧性的动力增强孩子的心理韧性当父母能够理解并支持孩子的情感需求时,他们更容易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

这种心理韧性将帮助孩子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更有韧性和应对能力。

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通过共情,父母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这种关注和理解将有效降低孩子心理问题的发生概率,为他们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五、结论:让共情成为家庭教育的灵魂在家庭教育中,共情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心态。

父母要学会放下成人的固有观念,设身处地去体验孩子的情感世界。

学会与孩子建立共情

学会与孩子建立共情

学会与孩子建立共情共情,即理解并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与孩子建立共情,家长或者教育者可以更好地听取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成长。

本文将探讨学会与孩子建立共情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用的方法。

一、共情的重要性与孩子建立共情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共情可以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

通过共情,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支持和指导。

其次,共情能够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感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自信地迎接新的挑战。

最后,共情还能够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当孩子感到父母理解自己的情感时,他们更容易学会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爆发。

二、与孩子建立共情的方法1. 倾听并尊重要与孩子建立共情,首先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并且给予尊重。

无论是他们的喜悦还是痛苦,都需要我们认真倾听,并且肯定他们的感受。

通过倾听并尊重孩子的情感,我们可以建立起一种信任感,使孩子更愿意与我们分享他们的内心世界。

2. 关注非语言信号除了倾听孩子的言语表达,我们还要关注他们的非语言信号。

有时候孩子可能不愿意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通过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我们也可以捕捉到他们的情绪状态。

通过对孩子的非语言信号的敏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

3. 提问引导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开放性提问来引导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

例如,“你今天过得怎么样?”、“有什么让你开心的事情?”等。

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孩子的思考,同时也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空间。

4. 给予情感支持当孩子遇到挫折、烦恼或者悲伤时,我们可以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

用温暖的语言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陪伴和关怀。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感到被理解和接纳,从而更容易与我们建立共情。

5. 教育情商情商教育是帮助孩子提高情绪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情感,并且培养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我们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与自己以及他人建立共情。

读懂孩子 共情教育

读懂孩子 共情教育

读懂孩子共情教育
读懂孩子,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具备的能力。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的陪伴和指导,而家长也需要通过共情教育,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

共情教育,是指家长通过理解孩子的情感和需求,与孩子建立起互信、互动和共情的关系,从而帮助孩子成长。

共情教育的核心是“以孩子为中心”,即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帮助孩子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实现共情教育呢?首先,家长需要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渠道。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做事、共同玩耍、共同学习等方式,增进与孩子的互动和了解。

其次,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和需求,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家长可以通过倾听孩子的心声、观察孩子的行为和表情等方式,了解孩子的情感状态和需求。

最后,家长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发展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共情教育的实践,需要家长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

首先,家长需要具备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能够理性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不将负面情绪转嫁给孩子。

其次,家长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态度,能够接受孩子的个性和特点,不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

最后,家长需要具备积极的行动力和耐心,能够与孩子一起成长,不断探索和尝试。

共情教育是一种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需要家长与孩子建立起互信、互动和共情的关系,从而帮助孩子成长。

家长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实现共情教育的目标。

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够读懂孩子,用共情教育的方式,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学会与孩子共情对话

学会与孩子共情对话

学会与孩子共情对话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效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与孩子进行共情对话可以增强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技巧和方法,帮助家长学会与孩子进行共情对话。

1. 倾听和理解共情对话的首要原则是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当孩子向你倾诉或抱怨时,不要急于打断或给予解决方案。

相反,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体验,并通过非言语性的肢体语言,如点头、微笑或眼神交流,向孩子传递你的理解和关心。

2. 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交流在与孩子进行共情对话时,要使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和词汇。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抽象的概念,让孩子能够轻松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要注意表达方式的积极性,用鼓励和支持的语气与孩子交流,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3. 关注非言语的表达孩子可能不擅长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而是通过行为和身体语言来传达信息。

家长应该敏锐地捕捉到这些非言语的表达,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回应。

比如,当孩子不愿意说话或沉默寡言时,可以适当采用一些游戏或绘画等方式来促进孩子打开心扉。

4. 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意见共情对话的目的在于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意见,而不是试图让孩子接受你的观点。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家长应该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受,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即使你不完全同意孩子的看法,也要尽量理解并给予肯定。

5. 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为了促进与孩子的共情对话,家长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

这包括保持耐心和专注、避免打断或批评,以及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全感。

此外,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对话,避免在孩子情绪不稳定或分心的时候进行沟通。

6. 给予孩子积极面对问题的策略共情对话不仅是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感受,还包括帮助孩子积极面对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家长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同时鼓励他们尝试并从失败中学习。

这样的做法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共情的步骤

家长共情的步骤

家长共情的步骤
一、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遇到挫折或困扰时,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要否定或批评孩子的感受。

尊重孩子的情绪是建立共情的基础,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理解和关心。

二、倾听和观察孩子的表达
家长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同时,观察孩子的非语言行为,比如表情、动作等,从中获取更多信息。

倾听和观察是建立共情的重要手段,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

三、用“我”的表达方式回应孩子
在回应孩子时,家长可以使用“我”的表达方式,比如“我理解你的感受”、“我感到担心”等。

这种表达方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长与他们站在同一立场上,增强共情的传递效果。

四、避免过度保护或过度指责
在共情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保护或过度指责孩子。

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失去成长的机会,而过度指责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在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同时,家长也要引导孩子积极面对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五、持续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
建立共情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家长需要持续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心和支持时,他们会更愿意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形成更加亲密的关系。

家长共情的步骤包括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情绪、倾听和观察孩子的表达、用“我”的表达方式回应孩子、避免过度保护或过度指责以及持续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

通过这些步骤,家长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避免在共情过程中出现过度保护或过度指责的情况,引导孩子积极面对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家长如何与孩子共情的案例

家长如何与孩子共情的案例

家长如何与孩子共情的案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和引路人。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起互相信任和理解的基础非常重要。

共情是一种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也是一种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从案例出发,介绍家长如何与孩子共情的方法和技巧。

案例一:小明不愿去学校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最近不愿意去学校。

他总是抱怨学校无聊,老师讲课没意思,同学关系也不好。

父母发现这个问题后,试图用责备和惩罚来解决问题,但是小明的情绪变得更加消极。

一天,小明在家里跟父母发生了争吵,他哭了起来。

这时,父亲决定放下手机,拉着小明坐下来,认真听他说话。

父亲问:“小明,你为什么不喜欢去学校呢?是因为学校太无聊了吗?”小明说:“是啊,老师讲课太枯燥了,我觉得没意思。

”父亲说:“那你认为老师应该怎么样才能让你感兴趣呢?”小明说:“我觉得老师应该多讲些有趣的故事,或者引导我们思考一些问题。

”父亲说:“我明白了,你想要更有趣的学习方式。

那我们一起想想怎么样才能让你更喜欢学习吧。

”通过这样的对话,父亲不仅让小明得到了倾诉,也了解了他的真实想法。

父亲没有批评或指责小明,而是积极地帮助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沟通方式让小明觉得被理解和尊重,他的情绪也得到了释放。

案例二:小红遇到困难小红是一名小学生,最近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

她不太会做数学题,感到很沮丧。

父母看到她的情绪低落,试图给她讲解题目,但是小红还是不理解。

一天,妈妈决定采用共情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她说:“小红,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我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我可以告诉你一些我当时是怎么克服这个困难的方法,你觉得怎么样?”小红点了点头,妈妈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

她说:“当我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我会先把题目慢慢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哪里。

如果还是不行,我就会去请教老师或者同学。

”小红听了妈妈的话后,觉得自己有了一些新的思路。

她开始尝试着自己思考问题,也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了一些方法。

培养共情能力改善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

培养共情能力改善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

培养共情能力改善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核心的关系之一,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许多家庭面临着亲子关系疏远的问题。

培养共情能力成为改善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探讨共情能力的概念,以及一些可行的方法用于培养共情能力以改善亲子关系。

第一部分:共情能力的概念和重要性共情能力是指能够理解并与他人分享情感的能力。

它突出了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亲子关系,共情能力对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与理解非常重要。

具有良好的共情能力的父母能够更好地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系,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第二部分:培养共情能力的方法1. 倾听和表达情感父母应该积极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展示出关心和尊重。

同时,父母也应该教导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习惯。

通过倾听和表达情感,父母和孩子之间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进一步培养共情能力。

2. 创造共同体验通过共同的活动和体验,父母和孩子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可以一起参观博物馆、公园,或者一起做饭、种植花草等。

这样的共同体验可以帮助双方更好地理解对方,并促进情感的交流与分享。

3. 鼓励角色扮演和情感表达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想象自己置身于他人的处境中。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并培养共情能力。

同时,父母也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让他们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

4. 设立情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设立专门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情感教育。

可以在晚餐时分享一天中的喜怒哀乐,或者在睡前阅读故事时讨论故事中的情感和人物的行为。

这样的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培养共情能力。

5. 借助媒体资源家长可以借助适当的媒体资源来帮助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带有情感主题的电影或书籍进行共同观看和阅读,然后与孩子一起讨论其中的情感体验和教训。

培养亲子共情能力的方法

培养亲子共情能力的方法

培养亲子共情能力的方法亲子共情是指亲子关系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知、理解和共鸣能力。

它不仅有助于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结,还能够促进孩子的情绪管理和社交发展。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亲子交流方式的改变,亲子共情能力逐渐被忽视。

本文将探讨一些培养亲子共情能力的方法。

1. 倾听和表达情感有效的沟通是培养亲子共情的基础。

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空间。

无论是分享开心的事情还是倾诉烦恼,父母都应该耐心倾听,理解孩子的感受。

同时,父母也要教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鼓励他们用言语、绘画或写作等途径表达内心的感受。

2. 创设情感连接的时刻亲子共情需要得到时间和关注。

家庭中的日常活动可以成为创设情感连接的时刻。

例如,一起做饭、共同观赏家庭影片、做家务等都是增进亲子共情的机会。

这些共同的经历可以增进彼此的情感了解,促进良好的互动和沟通。

3. 培养情绪认知和管理能力情绪是亲子共情的核心内容。

父母可以通过教育孩子情绪的认知和管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说出他们的情绪,并倾听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

此外,通过好的榜样,父母可以教导孩子积极表达情感、灵活应对挫折和适当释放负面情绪。

4. 创造情感性亲子活动创造情感性亲子活动有助于深化亲子共情。

例如,一起阅读有情感内涵的绘本,讨论书中的情节和人物感受;一起看电影,分享观影心得;或者一起做手工艺品,用创作表达内心的情感。

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互动,还提供了情感交流的机会,加强了彼此的情感连结。

5. 鼓励积极肯定和理解在培养亲子共情的过程中,父母应该积极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就,并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应理解他们的感受,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积极肯定和理解,父母能够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共鸣。

总结:培养亲子共情能力对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

通过倾听和表达情感、创设情感连接的时刻、培养情绪认知和管理能力、创造情感性亲子活动以及鼓励积极肯定和理解,父母可以有效地提升亲子共情能力。

家长如何做好共情教育

家长如何做好共情教育

家长如何做好共情教育
共情教育不仅是孩子需要学的能力,很多家长其实也缺少了这种共情能力。

共情并不是一件坏事,拥有共情能力反而可以获得更好的人缘,让家庭和睦。

1、少问“为什么”
对小孩子来说,他的感受只是感受,只是情绪的正常反应,未必能回答上来“为什么”。

在情绪还未被疏导之前,你所问的为什么只会给孩子带去压力。

相反,给了孩子共情后,一般孩子会主动开口跟你说点什么。

2、学会换位思考
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的行为寻找合理性,最大限度地理解孩子。

3、表达尊重
尊重是一种重要的育儿态度。

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及能力,而不是凭自己的感情用事;要接纳孩子的信念和所做出的选择或决定,而不是评论或者试图替其做决定;要从更是善意、更正向的方向去理解孩子的观点及行为,而不是简单采取排斥的态度。

4、积极回应而未必是事事认同
共情的主要目的是能感受和了解孩子的想法,尤其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了解他,愿意认真倾听他,而不是事事都要赞同、满足孩子的所有想法,要定规矩。

5、学会倾听
不仅指听取孩子口语表达的内容,还包括观察孩子非语言的行为,如
动作、表情、声音、语音语调。

父母倾听时,要适当的言语和肢体反应,用点头、微笑、应答等表示听了,并且听懂了。

一个孩子如果拥有好的品德,情商也会特别高,在社会上也会更加顺风顺水。

家长学会共情,也能以身作则的教会孩子共情。

与孩子共情沟通说话技巧 -回复

与孩子共情沟通说话技巧 -回复

与孩子共情沟通说话技巧-回复【与孩子共情沟通说话技巧】在与孩子沟通时,我们常常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想法、感受和需求,以建立更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共情沟通技巧,通过真实倾听和关注,与孩子建立起心理共鸣,从而更有效地与他们沟通。

本文将从准备、倾听、表达和解决问题四个方面,分享与孩子共情沟通的技巧,帮助家长建立亲密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准备: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在与孩子进行共情沟通时,首先需要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

年幼的孩子可能能够清晰表达他们的需求和感受,而青少年可能更愿意通过一些暗示或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

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年龄特点,倾听他们的语言和行为背后所传递的信息,并学会用对应的方式与他们沟通。

二、倾听:真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共情沟通的核心是真诚地倾听孩子,并对他们的感受和需求给予关注。

在沟通时,家长可以采用以下技巧:1. 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找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除掉干扰因素,让孩子感到自己能够被真正关注。

2. 用眼神表达关注:与孩子沟通时,要保持眼神接触,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真诚关注。

3. 使用开放式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鼓励孩子展开对话,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4. 不打断和评判:在整个对话过程中,要避免打断孩子的发言,也不要评判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表达。

5. 静心倾听:在孩子说话的过程中,要保持专注,不仅听到他们说的内容,更要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

三、表达: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与孩子共情沟通中,家长也需要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便与孩子建立更好的沟通连接。

以下是一些表达技巧:1. 使用肯定性语言: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可以使用肯定性语言,肯定孩子的想法和意见。

2. 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与孩子沟通时,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让孩子理解你的观点。

3. 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避免使用太过复杂的词汇和长篇大论,尽量使用简单直接的语言,让孩子容易理解。

读懂孩子 共情教育

读懂孩子 共情教育

读懂孩子共情教育读懂孩子共情教育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

然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需要学会读懂孩子,用共情的方式进行教育。

共情教育是一种以理解和关爱为基础的教育方式。

它强调家长和教育者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以此来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共情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要实现共情教育,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家长和教育者需要与孩子建立起互信、互动、互动的关系,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和尊重。

在与孩子交流时,我们需要用心倾听,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尽可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其次,共情教育需要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培养孩子情感能力和情感智慧的过程,它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在情感教育中,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最后,共情教育需要注重个性化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个性化教育不仅能够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更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总之,共情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情感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教育方式。

它能够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读懂孩子,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为孩子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在共情教育的指导下,孩子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责任感的人。

请简述亲子沟通中共情技巧运用的注意事项

请简述亲子沟通中共情技巧运用的注意事项

请简述亲子沟通中共情技巧运用的注意事项亲子沟通中共情技巧的运用能够帮助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更加良好的互动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以下是亲子沟通中共情技巧的注意事项:1.倾听: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当孩子和家长在交谈时,家长应全身心地专注于孩子的言语和情感表达,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尊重。

避免打断或中断孩子说话,要听完孩子的话再进行回应。

2.表达理解:当孩子表达他们的意见和感受时,家长应该用自己的话语重新表达孩子所说的内容,以确保自己正确理解了孩子的意思。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误解和纠纷,也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真正理解和关心。

3.积极肯定:家长应尽量积极地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就,而不是过于强调他们的错误和缺点。

通过鼓励和赞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共情表达:家长可以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通过表达共情,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再孤单,家长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困扰和挣扎。

共情也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的行为和情绪管理。

5.注重非语言沟通:除了言语表达,家长还应关注身体语言和表情上的细微变化。

非语言沟通在亲子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传达出更真实的情感和意图。

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传达爱、理解和支持。

6.设定明确的目标:在亲子沟通中,家长应该设定明确的目标,以便更好地引导和解决问题。

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双方更加明确自己的期望和需求,有利于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

7.尊重孩子的个人空间和时间: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隐私和独立性,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个性。

当孩子需要独处或者说“不”的时候,家长也要学会尊重他们的选择。

尊重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和独立性。

8.善于调节情绪:在亲子沟通中,情绪的调节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尽量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情绪爆发和冲突升级。

当自己或孩子情绪激动时,可以采取冷静下来的措施,例如深呼吸、散步等。

9.与孩子保持良好的身体接触:身体接触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和情感的交流。

家长如何与孩子共情的案例

家长如何与孩子共情的案例

家长如何与孩子共情的案例作为家长,我们经常会遇到孩子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有时候他们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哭大闹,有时候他们会因为一些不舒服而心情烦躁。

这时候,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其实,与孩子共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通过共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感受,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增强亲子关系。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家长如何与孩子共情。

案例一:小明的失落小明是一名小学生,他非常喜欢画画,每次画完一幅作品都会兴奋地拿给妈妈看。

有一天,小明拿着自己的画作找到妈妈,但妈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表扬他,而是说:“这幅画有点丑,再接再厉吧。

”小明听了之后非常失落,他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于是开始哭泣。

这时,妈妈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这个情况。

方式一:不理会孩子的情绪,让他自己哭一会儿就好了。

这种方式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会让孩子感到被忽视,进而影响亲子关系。

方式二:与孩子共情,理解他的感受。

妈妈可以先抱抱小明,安慰他不要难过,然后告诉他,妈妈并不是不喜欢他的画,只是希望他能够更加努力,画出更好的作品。

这样,小明就能够感受到妈妈的理解和支持,从而缓解自己的情绪。

案例二:小华的害怕小华是一名幼儿园小朋友,有一天晚上,她突然被噩梦惊醒,开始害怕起来。

她走到父母的卧室门口,敲了敲门,但是父母并没有醒来。

这时,小华感到更加害怕,开始哭泣起来。

这时,父母可以选择如下两种不同的方式。

方式一:不理会孩子的哭泣,让她自己去解决。

这种方式不仅会让孩子感到被忽视,还会让她觉得自己无助,从而加重害怕的情绪。

方式二:与孩子共情,让她感受到支持。

父母可以先安抚小华的情绪,然后告诉她,爸爸妈妈在身边,不会让她受到任何伤害。

如果小华需要的话,父母也可以陪她一起入睡,让她感受到安全和温暖。

案例三:小李的烦躁小李是一名初中生,他最近因为学习压力大,常常感到烦躁。

有一天,他在家里发脾气,大声喊叫,甚至砸了一些东西。

这时,父母可以选择如下两种不同的方式。

学会亲子共情演讲稿

学会亲子共情演讲稿

学会亲子共情演讲稿
居家隔离和学习得这段时间,很多家长都表现出了焦虑不安和烦躁的情绪,特别是线上学习开始后,更是让很多家“痛苦不堪”,盼望着早日开学,好解除当前的境况,有点“眼不见心不烦”的心态。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我觉得主要问题是出在家长身上,其实孩子只是表现出了真实的自己,作为家长,如何看待和调控自己才是最主要的。

我觉得作为家长,首先要为孩子创建和谐愉快得环境,使孩子生活在快乐中。

生活环境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孩子的病态心理和不良行为许多都是因为生活环境不良所致,例如父母关系紧张,亲人之间感情冷淡等都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其次是家长应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家长应时时处处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孩子。

再次是多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用心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

最后,要满足孩子的自主需要。

在生活中,我们要避免成为一个“控制型”的父母,我们应该要支持孩子自己做选择,自己做决定,从而鼓励孩子自主性的发展。

学会与孩子共情,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学会换位思考,而不是站在对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每个孩子都希望被父母理解,所以在与孩子交流时切忌以父母的角色来进行,我们要做一名倾听者,在他需要意见时,我们也是以朋友的角色去建议,切莫想去控制孩子,我们是倾听者的同时再去做一名引导者。

作为父母,我们是唯一没有经过培训取得资格证就上岗的“工作者”,教育孩子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应该在实践的同时要多学习,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父母。

学会与孩子“共情”

学会与孩子“共情”

学会与孩子“共情”作者:马海霞来源:《家长》2022年第05期“共情”不是纵容,是家长对孩子实施的一种“战术”,在这种“战术”下,孩子感觉到家长理解他,便会信任家长,只有产生了信任,家长的建议和观点才能被孩子接受。

王哥接到儿子大聪班主任的电话,说他儿子课间操时站在教学楼上,朝着楼下大声嚎:“打倒帝国主义!”正好校长从楼下走过,一眼瞥到了这个高个子男生,并将此事告知了班主任。

王哥立即对班主任表态,等熊孩子放学,一定狠狠教育他。

大聪放学后,王哥假装啥事也没发生,大聪吃完饭,王哥和大聪谈心,轻描淡写地告诉大聪,班主任今天找他的事情,只是陈述,并未发表自己观点。

大聪解释说,他最近感到学习压力非常大,就想发泄一下,谁知道校长正好路过,被抓个现行。

王哥听完大聪这番话,忍不住笑了,他对大聪说:“这个解压的方式不错呀,我也想学一下,这段时间,我工作不顺心,心情压抑,若是喊一下,或许能缓解很多。

”王哥约大聪周末去爬山,说爬到山顶,高声喊才過瘾,山谷有回声,还要和大聪比一下,谁的回声更久。

王哥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大聪的响应,周末一早,爷俩就出发了,这天阴天,还下着小雨,爬到山顶也没遇到一个人,偌大的山林就王哥爷俩,王哥敞开嗓子先喊:“最近有点烦,烦,烦……”大聪又喊:“压力大,睡眠不足,作业太多啦!”爷俩你一句我一句的喊话回荡山谷,小雨飘落在父子俩的脸上,谁都没有擦,王哥和大聪说:“咱俩一起喊,让狂风骤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喊完这句话,爷俩都笑了。

下山时,王哥对大聪说:“以后咱俩心烦了就到这里喊几嗓子,这里比你在学校喊强多了,学校是公共场合,突然有人大喊,既影响别人,又容易让老师或校领导听到,肯定得挨批。

”大聪连连赞同,他一路还跟老爸说了很多学校老师和领导的“坏话”,王哥对大聪表示了理解和同情,等大聪吐槽完了,他又一一帮儿子分析:“老师和校领导也是人,不是神,家长管一个孩子,有时都会气得想打人,老师管一个班,校领导管一个学校,肯定有心烦或话语重了的时候,但他们的出发点和家长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你们好。

解锁家园关系的共情与共育心得

解锁家园关系的共情与共育心得

解锁家园关系的共情与共育心得每个人都生活在家园关系中,也就是说,我们身处于大自然之中,而这一切又与大自然紧密相连、息息相通的。

因此,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要懂得共情,用共情来培养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也只有当你能做到和孩子融洽地相处时,才可谈得上教育好他。

我们都知道,近几年以来幼儿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她们不仅承受着工作本身带给她们的重担,还肩负着学校对其所赋予的重任,那便是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调整好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从而达到让家庭教育更加规范化的目标。

首先,老师应该主动去了解并适应现代社会背景下家长们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习惯。

对于这点,我认为自己首先做到了。

不管怎样,想要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必须得从自身开始改变,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比赛,在活动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将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真正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此外,坚持写博客或微信公众号,希望以文字来记录成长的足迹,分享教学经验等。

其次,老师们必须拥有一颗爱孩子、尊重孩子、宽容孩子的心。

作为一名新手老师,虽然已经努力了很久但仍未取得预期效果,这令我备感沮丧,这时候需要同伴的帮助,尤其是同班同学。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看到别人的优点后,应该虚心请教,而且要求教者与被求教者之间平等、真诚,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另外,在选择孩子做游戏时,也尽量挑选一些简单易懂、有趣味性的内容。

最后,老师应多进行家访活动。

定期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园的表现,征询家长们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发放学前班家长会邀请函,希望双方在良好的沟通氛围中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我认为老师的付出获得回报,当看到孩子们的成绩取得了较明显的进步时,一种莫名的欣慰油然而生,再苦再累都值了!同事小张告诉我,他们学校正举办各类型的家长讲座,并计划今后定期安排老师去走访。

其实,早在半年前我就申请过一次,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成功。

第二次,为了能吸收更多经验丰富的老师加入到其中,我们打算自己先试试水,听完老师的精彩演讲后深受启发,因此我想要尝试接下这个机会。

共情式沟通,让孩子情绪积极,乐学好学观后感

共情式沟通,让孩子情绪积极,乐学好学观后感

共情又称之为同理心,简单来说就是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并且做出相应的情绪反应的过程,它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能够识别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第二个是做出恰当的情绪反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善解人意,你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为什么闹别扭,去理解他的情绪,才能够做出孩子能接受的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缺方法的父母,在教大家共情之前,我先举个例子,如果某一天你下班回家之后,你发现老公愤怒的坐在客厅里面,孩子只待在房间里面不肯出来,你走进去孩子垂头丧气地对你说,爸爸总是强迫我做我不喜欢做的事情,我不做他就骂我,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回答?这里常见的回答就是你爸爸为什么要强迫你做这件事情,你不知道吗?你爸爸都是为你好,你应该理解他,你都不是小孩子了,你可以说服你爸爸。

这些就是典型的没有共情的回应,这些回应不仅不能够安抚孩子情绪,还会火上浇油,让孩子的情绪更加的激动,矛盾更激烈,因为第一种回应属于质问,你带着指责和批评。

如果从共情的角度你可以怎么回答呢?一般共情包括了三个部分,感受、理解和指导。

第一感受,你观察或者理解到了孩子情感和思维,比如说你爸爸总是强迫你做事,所以你感到愤怒和沮丧。

第二个理解你对造成孩子情绪的事件或者问题的本质的理解,比如说你的想法没有得到爸爸的尊重,希望爸爸能够尊重你的意愿。

第三,指导以给予孩子切实可行的行为指导,并听取孩子反馈。

比如说如果你想让你爸爸尊重你的意愿,其实你可以跟爸爸表达你的感受和想法的。

这样子的层层递进,让孩子的情绪被看到被接纳,然后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角度去帮助他一起来想办法,即便最后你的建议可能没有被孩子采用,但是此时此刻孩子感受也会更好一些,这样的共情能够让孩子正常的表达他的感受,释放他的情绪,长期培养下来,孩子就有了掌握自己情绪的能力,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情商,一举多得再给大家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不懂共情的家长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我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强迫孩子做出与情绪相反的一些行为,比如说孩子感到很难受,却被要求平静,孩子感觉到不舒服,却被要求道歉,孩子没有感激却被要求说谢谢,孩子感到生气却被要求理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共情。

具体可采取如下做法:第一,绝对不要批评孩子,也不能对着孩子唉声叹气,更不可当着外人的面埋怨孩子不争气。

第二,最好别跟孩子讲大道理。

高考生大都已成年,所谓大道理他们都懂,唠叨只会令他们心生厌烦。

第三,陪孩子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比如打游戏、踢球、旅游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放松情绪。

第四,短时间内不要提高考的事。

等孩子情绪稍稍平静之后,可试着与孩子共同商量下一步怎么走——是复读求学还是求职谋生?引导孩子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

第五,过度抑郁有可能引发自杀或攻击他人的倾向。

若发现孩子行为反常,如突然变得非常平静、还朋友钱、交代家人一些事情等,一定要提高警惕,必要时可求助心理专家。

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但要让孩子明白在高三每个阶段都要一直努力,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责怪孩子,在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可以到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找到恰当的方法,一起帮助孩子。

如可以帮助孩子积累成就感,只要是她能做到的,就表扬他,继续鼓励他。

到了高三,尤其是在下学期,孩子们就是打满气的气球,一碰就爆。

每次考试都会暴露出问题,这时家长应做孩子最好的依靠。

家长要告诉孩子相信自己,相信老师,帮助孩子将几次考试全部都罗列出来,发现问题的同时千方百计找优点。

家长们一定不能在这一段时间急躁,更不能表现出来,不要过多地去问孩子成绩的问题。

去年高考前,我采取了“报喜不报忧”的方法,努力让孩子进入良好的状态,让他能始终如一有个好心情,从而渡过“非常阶段”的难关,他用实际行动,最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自己喜欢的上海名牌大学。

过去开家长会,一直是妻子的“专利”,可儿子高三时有一次开家长会,妻子高兴而去,扫兴而归,因为她听老师说儿子成绩下降了。

其实,这只是一次小测验,但妻子却“如临大敌”,
一回家就不问清白地发火。

儿子难以接受,便顶撞起来,闹得双方不愉快好些日子。

结果,儿子到了学校还时不时地顶撞老师,关系就此紧张起来,功课也难以“发挥”正常了。

眼见娘儿俩“战争”越演越烈,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到儿子学业。

我于是自告奋勇地对妻子说,从今以后,我去开家长会吧。

妻子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知道,妻子一定在想我这个内向性格的人,能向老师打听到什么“内部情况”呢?她极力反对,我毫不气馁,说是给我一个机会试一试,她才无可奈何地说,好吧,就一次机会。

当我接受了这样的“工作”后,心想,在这个关键时刻,孩子是特别需要理解并给予“表扬”的。

我毫不犹豫地采取了“报喜不报忧”的方法。

一旦家长会上老师反映哪门课程成绩下降,我回家会说这门功课还行,老师关照还要继续努力云云。

哈哈,这一招真灵。

儿子信以为真,对这门课程的老师反而充满了感激,从而激发了他的热情和斗志,测验一次比一次灵光,成绩不断地提高。

特别当我知道儿子在学校里的排名不是太好后,尽管我内心也非常着急,但我依然报喜不报忧。

我并非“放任”儿子,而是郑重其事告诫儿子再努力,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层次,这是应该关照的!一旦儿子进步了几名,哪怕是进步了一名,我也会及时地给予表扬;如果有一次不成功,我会关照儿子不要气馁,胜利永远属于勤奋的人!胜利永远属于不气馁的人!正是我的宽容,使儿子以自己的行动努力拼搏,最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自己喜欢的上海名牌大学。

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始终关注营造全家人的好心情。

高考马上就要到来了,很多高三同学在准备高考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学大教育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家长怎么鼓励高考的孩子的方法总结。

希望家长好好阅读我们带来的知识整理。

即使心里再紧张,也要做出平常的样子,不要给家里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不要把高考相关的话题列为敏感话题,不敢提及或者话不离口,就像日常聊天一样即可,比如吃饭的时候随口就问问孩子这两天怎么样,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聊两句大概了解个孩子的状况就行,多跟孩子聊聊其他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
晚上孩子学习很晚,要适当提醒他注意休息,身体才是最重要的,给他准备好夜宵,他在学习的时候,你可以在旁边安静的看书陪他一会
在他烦躁或者抑郁的时候,要及时鼓励他安慰他,告诉他不要有心理负担,这是他人生的一次历练,必须要走的过程,失败了重新爬起来再走就是,成功了也只是说明他这次成功了,并不是说明他这一生就此失败或者成功
有时间一定要带孩子出去放松,全家一起看电影或者出去吃饭什么的,让孩子感觉他才是你们最在乎的而不是什么高考成绩,这样他也会为了你们更加努力奋斗,并且心里负担也会减轻一些。

第一,投其所好。

想要去很好的鼓励孩子,想要让自己的鼓励能够起到一个好的作用,那么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去投其所好,这是指的就是去了解孩子们喜欢
什么,比如一个孩子非常的喜欢某个歌星的专辑,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去鼓励孩子,告诉孩子如果他们能够在学习上取得什么样子的成绩那么就可以获得这个奖励,这样做能够很好的调动孩子们去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切勿以金钱鼓励。

这里提醒各位家长一点的就是在鼓励孩子们的时候一定不要去以金钱作为鼓励的手段,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鼓励行为,因为一方面这样做会让孩子们养成胡乱花钱的习惯,另一方面则是会让孩子们养成错误的金钱观,提醒各位家长在鼓励孩子们的时候,一定不要去以金钱作为鼓励孩子们的手段,这样做并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这一点是各位家长需要谨记的。

第三,语言奖励也可以。

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是一定要给与孩子们物质上面的奖励,往往我们能够真心实意的去夸奖我们的孩子,能够根据孩子们取得成绩去从内心夸奖孩子们,这也能够很好的激励孩子们,很多家长就是因为把语言奖励说的过于的随意了,所以才对孩子们没有一个好的效果。

对于孩子们来说,其实他们更重视的是来自父母的认同,很多孩子更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认可自己取得的成绩,能够把自己当做一个优秀的孩子去看待,当然了对于高中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则是希望父母能够把自己当做大人来看,这是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去认识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