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小学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

【论文摘要】经过二十多年的德育实践,具有现代意义的德育评价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广大德育理论工作者对学校德育评价、班级德育评价、学生个体品德评价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为整体建构学校德育体系,推进学校德育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进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成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德育工作改革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德育理论研究得以正常开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德育实践,具有现代意义的德育评价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广大德育理论工作者对学校德育评价、班级德育评价、学生个体品德评价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为整体建构学校德育体系,推进学校德育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进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成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1、更新德育观念

传统的德育观念认为,学校德育应培养“好孩子”,“好孩子”的标准应是老实、听话、驯服、有秩序、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和活动。这种德育观念与机械文明所要求的标准化、同步化、刻板化相适应,其目的是造就流水线工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生产方式逐渐呈现知识化、无形化、网络化、分散化和协调化的特征。因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特征,“好孩子”的要求应是:自主、独立、

民主、竞争、合作利他、善于自我设计。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在教育过程中, 做到以人为本, 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把握学生的正当需求, 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贯彻“三贴近”的育人原则:就是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交往实际。

2、设计系统有序的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保证。面对社会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趋向,必须对德育内容进行改革,要把握时代脉搏,结合学生实际,提出有时代气息、反映时代要求的德育内容。目前中小学德育内容主要有:文明礼貌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科技道德教育、环境道德教育、经济伦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而这些方面,应随着学生年龄的不同和时代的变化而赋予不同的内涵。

第一,德育教育要针对中小学生年龄特征,循序渐进,分步推进。

在小学,要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为重点,抓好养成教育;在中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纪律观念以及中学生行为规范为重点,开展公民教育,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小学、中学的德育内容,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实践证明,千篇一律、没有重点和突破点的德育是失败的。

第二,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

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开成了一系列优秀的伦理道德,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抱负,“天下为公,先忧后乐”

的集体情怀,“刚健有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仁爱孝悌,谦和好礼”的人伦原理,“见利思义,先义后利”的价值取向,“诚实守信,勤俭廉正”的道德品质,“修身养性,慎独律己”的修养态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这些品质都已成为宝贵的道德精华,理应成为当今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三,与时俱进,新时期的德育内容。

道德作为上层建筑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始终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随着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变革而不断产生新的内容。当前,针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要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积极开展“信仰、信念、信心、信任”的“四信”教育。

同时,要认真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加强民主意识的从小培养。对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和措施,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宣传市场经济的平等观念、法制观念、诚信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报酬观念、理财观念,摒弃小农经济时代等级森严、重义轻利、中庸优闲、绝对平均等思想,正确对待金钱、利益、物质享受,坚决抵制腐败堕落、投机取巧、享乐至上、金钱万能的思想。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从小树立学生的科技意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网络意识。对当前普遍存在的“网吧”现象,要引导学生合理地提取、使用网络信息,吸收英特网上的营养;正确认识“虚拟社区”的局限性,引导学生远离色情网站,拒绝精神垃圾,培养学生诚信、合作的网络道德,遵守网络秩序。根据当今文化发展多元化的实际,要弘扬中国传统文

化,正确认识影视作品、社会书刊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对歌星、影星、球星有正确的认识,不要盲目崇拜,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3、探索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与方法

德育低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育方法与途径呆板,存在形式主义和成人化倾向。其深层原因是现行德育方法在方法论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不适应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要求。

第一,构建现代德育方法论。

当前,德育方法论是一种以整体与社会秩序为价值取向的方法论,认为学校德育过程的本质就是教育者把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者,受教育者形成这种品德的过程。这种观点往往局限于向学生传授一套固定的品德规范。在社会稳定期这种方法论的效果不错。但是,在社会转型期就显得有些苍白。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价值体系受到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 其内部各范畴之间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发生更新和逆转, 而一时又没谋求到适应时代的、为大多数承认的、相对稳定而又内部协调的价值体系。仍然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 强调德育是培养接受或继承既定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的个体,而作为道德主体的人的作用却被忽略了。在这种德育方法论的指导下的德育方法, 其功能更多地被定位在实现维护整体利益及社会秩序上。因此教育者只用单一的一种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价值观去影响受教育者, 把某种道德规范的掌握等同于德育全部。所以, 所采用的如说服、榜样、训练、奖励、与惩罚等方法, 基本上就是在这种单一道规范体系的传授层面上进行操作, 使得这些方法具有灌输的味道。所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