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 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a9135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8.png)
六年级科学上册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内常见的生物种类,培养对生物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校园生物的种类及特点2. 生物分类的方法及原则3. 观察和记录生物的方法4.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5. 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步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校园内常见生物的识别、分类及观察方法。
2.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的原则及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校园生物资源调查表、生物分类卡片、观察记录表。
2. 学生准备:观察日记本、画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内的生物,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2. 校园生物观察: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校园生物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生物种类和特点。
3. 生物分类: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生物进行分类,讲解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4. 生物探究:分组进行生物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5. 分享与交流: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探究成果,总结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观察和探究过程中的收获。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校园生物的识别和分类能力。
2. 评价学生对生物观察方法的掌握。
3. 评价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4. 评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生物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邀请生物专家进行校园讲座,增加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生物摄影比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审美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全面,能否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4. 反思教学拓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拓展和能力培养。
小学科学《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
![小学科学《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ebebbd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2.png)
小学科学《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搜索校园中的生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定义和特征,分析校园中可能存在的生物种类,教授观察和记录生物的方法。
第二章:教学准备2.1 教师准备制作生物介绍PPT,准备生物标本或图片,制定校园生物搜索路线。
2.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准备记录生物的笔记本和画笔。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PPT介绍生物的定义和特征,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3.2 课堂讲解讲解校园中可能存在的生物种类,教授观察和记录生物的方法。
3.3 实践搜索分组进行校园生物搜索,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观察和记录生物。
3.4 成果分享每组展示搜索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搜索能力和观察记录进行评价。
4.2 同伴评价其他同学对学生的搜索成果进行评价。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搜索能力、观察记录和环保意识进行评价。
第五章:同步练习5.1 选择题A. 需要营养B. 能进行呼吸C.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D.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 蝴蝶B. 小草C. 树木D. 自行车5.2 简答题1. 请简述生物的基本特征。
2. 你在校园生物搜索活动中发现了哪些生物?请列举至少三种。
小学科学《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活动名称:校园生物知识竞赛6.2 活动目的:通过竞赛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6.3 活动准备:制作竞赛题目,准备奖品。
6.4 活动过程:6.4.1 分组进行竞赛,每组选出一个队长负责回答问题。
6.4.2 教师提问,各组队长轮流回答。
6.4.3 回答正确的小组获得积分,积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6.5 活动评价: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小学科学教案:教科版六下《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教科版六下《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67e24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12.png)
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材简析】《校园生物大搜索》是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1课。
本课主要指向课程标准里的“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这个学段目标。
校园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本课以调查校园中的生物为主体活动,学习研究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体会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
本课首先明确调查任务——调查校园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任务制订详细的调查方案,并设计出调查记录表;最后按照小组数量划分校园的调查区域,每个小组负责调查一个区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观察生物之间的联系,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生物进行重点调查,将调查结果记录在记录表内。
【学情分析】经过5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从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生命需求、行为方式、繁殖方式、生命过程等多个层面感受到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
但对于生物的多样性,学生的认识还是模糊的、零散的。
校园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也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环境,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借助熟悉环境从物种多样性描述着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这个角度理解生物的多样性比较直观,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引导学生在校园里探索生物的多样性,在实际调查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珍爱生命的科学态度。
以小见大,由校园推及其他,感悟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意识到校园环境与生存的生物相互影响。
科学思维:参照科学家的调查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分区域调查研究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根据调查记录校园生物的种类及分布情况,并通过交流、概括出校园生物的多样性。
探究实践:能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运用分区域调查的方法研究校园生物的多样性,并根据调查记录校园生物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态度责任:调查前表现出对调查校园生物多样性的浓厚兴趣,调查时能够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调查过程中够珍爱生命,尊重事实,并乐于分享自己的调查【教学重难点】重点: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意识到校园环境与生存的生物相互影响。
2024《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
![2024《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759d6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2.png)
《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校园内常见的生物种类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生物特征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激发探索自然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校园生物,记录生物特征。
2.教学难点: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理解生物的适应性。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笔记本、录音笔、照相机、望远镜。
2.教学材料:校园生物分布图、生物特征表。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知识,如生物分类、生物特征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有哪些生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第二环节:校园生物大搜索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一名组长。
2.教师发放校园生物分布图,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寻找并记录校园内的生物。
3.学生在寻找生物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生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征。
4.每组学生将记录的生物特征整理成表格,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第三环节:生物特征分析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各自记录的生物特征。
2.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如生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等。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生物能够在校园内生存?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1.各小组将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
2.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五环节:课后拓展1.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附近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特征。
2.家长协助学生完成观察任务,并签字确认。
3.学生将观察结果交给教师,教师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生物的过程,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了合作、交流、分析问题,提高了综合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课后拓展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校园生物的观察记录。
2.学生对生物特征的分析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1《校园生物大搜索》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1《校园生物大搜索》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b7048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4.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1《校园生物大搜索》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校园生物大搜索》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校园内的生物种类和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校园生物的调查方法、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环境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调查能力,对身边的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物的特征和生活环境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环保意识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道生物的特征和生活环境,能运用观察和调查的方法了解校园内的生物。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以及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身边的生物。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的特征和生活环境2.观察和调查方法的运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校园生物调查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生物的特征。
3.调查法:学生进行校园生物调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调查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校园生物调查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等记录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校园内常见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生物的特征和生活环境,为学生进行调查活动做好准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校园生物调查,记录观察到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分享调查成果,讨论生物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教师总结,强调观察和调查的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学生结合调查结果,思考如何保护校园内的生物和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生物的特征和生活环境,以及观察和调查的方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26b51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c.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一. 教材分析《校园生物大搜索》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搜索校园中的生物,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生物的意识。
教材通过提供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善于观察,好奇心强,乐于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但同时,他们对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3.增强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生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校园中的生物,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通过搜索校园中的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物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准备校园地图,引导学生搜索校园中的生物。
3.准备记录工具,如笔记本和画笔,用于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生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例如,展示一些植物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并尝试将它们分类。
2.呈现(10分钟)呈现校园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校园中的生物分布。
同时,提醒学生观察生物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要伤害到生物。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按照校园地图搜索校园中的生物。
要求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生物,并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到教室,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生物和分类结果。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生物,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同时,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一些保护生物的措施,如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物等。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5cc64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a.png)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一. 教材分析《校园生物大搜索》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校园内的生物种类和特点,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校园生物的调查方法、生物的特征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调查能力,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进行调查时,可能会存在方法不当、观察不仔细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校园内的生物种类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提高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校园内的生物种类和特点,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提高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调查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对校园内的生物进行调查。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调查结果,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校园生物调查表,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调查。
2.准备相关资料,了解校园内的生物种类和特点。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校园内有哪些生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校园内常见的生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生活环境,了解生物的生活习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校园生物调查表,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生物的名称、特点、生活环境等。
在调查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如有序观察、记录等。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共同总结校园内的生物种类和特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1117c4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a.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4.1校园生物大搜索》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校园中的生物,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调查方法的学习,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以及校园生物的观察和记录等内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如何进行科学调查和记录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观察和调查,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生物多样性和调查方法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学会使用调查方法,进行校园生物的观察和记录。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层次。
2.调查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调查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掌握调查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校园中的生物资料,包括图片和视频等。
2.准备调查表格和记录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校园中的生物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校园中的生物,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好奇心。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层次,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校园生物的调查,使用调查表格和记录工具,对校园中的生物进行观察和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讨论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调查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调查报告,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小学科学《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
![小学科学《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e65ec4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c.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2.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9•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一般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
通过实地考察、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10•调查的基本过程:明确调查任务、制订调查方案和进行•实地调查。
11.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要对■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一是统计一个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目,二是统计单位面积我们的调查活动方案内生物的种类数目。
调查目的:校园中的生物多相4调查地点:花坛调查时间:现在开始到下次上课前,调查用具:放大镜、照相机、生物分类的图书资料、记录本、笔等,调查方法:1. 观基花坛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统计它们的数量,记下它们的名称。
2. 把不认识的动植物画下来或拍照片。
3. 从脚印、类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躲藏起来的动物和曾经来过的动物,将它们记录下来成果形式:在校园平面分布图上标注出观察到的动植物Q.二、判断题1.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地球。
J2.生态环境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共同组成。
(V3.病毒对生物只有害处,没有益处。
(X)解析:利用灭活的病毒研制疫苗可以预防疾病。
4.在校园生物调查活动中,可以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藏起来的动物。
(V5.在校园生物调查活动中,可随意采摘植物和任意捕捉小动物。
(X)6.如果校园中的生物较少,可以到周围公园或田间开展调查活动。
(V)7.现在环境好了,自然界里的小鸟太多了,我们捕捉几只没关系。
(X三、选择题1.关于生物对人类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狼群会袭击羊群,影响人类畜牧业发展,应该大量捕杀狼B.有些细菌能够使人类生病,有些细菌也可以被人食用C.森林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在开发森林资源时一定要合理2.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需要(C)A.统计这个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目B.统计这个区域单位面积内生物的种类数目C.以上都需要3.关于调查校园中的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在调查活动开始前应该明确调查的目的B.在调查中,遇见不认识的小动物应该带回教室仔细研究C.在调查中要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生物的特点4.在调查校园中的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中,不需要用到的工具是(CA.放大镜B.照相机C.剪刀5.如果我们想要观察蚯蚓生存环境的特点,我们应该去(B)。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ed258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07.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校园生物大搜索》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校园生物的观察和研究,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材包括校园生物观察记录表、校园生物图片、生物基本特征介绍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通过校园生物的观察和研究,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校园生物,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研究校园生物,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校园生物,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3.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六. 教学准备1.校园生物观察记录表2.校园生物图片3.生物基本特征介绍资料4.笔记本、画笔等记录工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校园里见过哪些生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校园生物大搜索》。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校园生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生物的名字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生物的生活习性、生长环境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校园生物观察,填写校园生物观察记录表。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分享观察结果,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d9b07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17.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校园生物大搜索》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校园中的生物,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能力,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部分学生对生物的分类和保护意识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了解校园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活环境。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3.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和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了解校园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活环境。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以及保护生物和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生物,了解其特点和习性。
2.法:让学生对校园中的生物进行,收集相关信息。
3.分类法:让学生对观察和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4.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结果,培养合作意识。
5.讲授法:教师对生物的保护和环境的重要性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校园中的生物种类和分布,准备相关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带好观察和的工具,如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校园中有哪些生物吗?它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校园中的生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生活环境,了解生物的适应能力。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校园中的生物种类、数量和生活环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校园中的生物和环境?学生提出保护措施,如爱护植物、节约用水等。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1ded5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14.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校园生物大搜索》是一节探究性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校园内的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校园生物的分类、特点和生存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身边的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生物分类、特点和生存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还不够系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补充和完善。
此外,学生对校园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校园生物的分类、特点和生存环境,掌握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研究生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校园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校园生物的分类、特点和生存环境。
2.难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校园生物搜索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和研究生物。
2.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校园内各种生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表,用于学生观察和记录校园生物。
3.准备展示用的黑板、白板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校园内生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内的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分组进行校园生物搜索,了解校园生物的分类、特点和生存环境。
2.呈现(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校园生物搜索,观察和记录校园内的生物。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记录。
3.操练(10分钟)学生将观察到的生物分类,并简要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教科版科学六上《校园生物大搜索》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校园生物大搜索》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a5462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c.png)
教科版科学六上《校园生物大搜索》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校园生物大搜索》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通过本文,学生将了解到校园内常见的生物种类及其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保护生物的意识。
本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环境和生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校园内生物的种类和特点了解不全面,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加深他们对校园生物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校园内常见的生物种类及其生活习性,学会观察和描述生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收集校园内生物的相关信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生物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校园环境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校园内常见的生物种类及其生活习性。
2.难点:学会观察和描述生物的特点,培养保护生物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校园生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生物,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校园内常见的生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生物,收集相关信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校园内常见的生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内的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文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校园内常见的生物种类及其生活习性。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观察和描述校园内的生物。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生物,进行观察和描述,然后向全班汇报。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1五篇范文
![《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1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1a587a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b.png)
《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1五篇范文第一篇:《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过程与方法●分区域调查,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
●选用适合的工具对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校园生物的美丽。
●体会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发展科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选用适合的工具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教学难点】知道我们的校园中大概生活着多少种植物和动物。
理解校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准备】分组准备:记录本,记录工具,观察工具,调查表为整个班级准备:校园常见生物的照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校园里有很多植物和动物,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和植物吗?用幻灯片放校园内常见植物和动物,让学生辨认和观察(意图:学生能说出名字的让学生说,如说不出名字,让学生观察动植物样子,告诉名称。
引发学生调查兴趣)2、:校园里还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我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让我们一起去调查二、设计调查方案1、师:如何去调查呢(意图:引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调查计划)2、学生分组制定调查计划,汇报,师点拨: A像科学家那样,将校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B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和曾经来过的动物;调查时不仅要记录地面看的见的动物和植物,还要搜索地下的动物,要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
将这些发现都及时记录下来。
C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D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生长和经常活动的地点。
E在调查时可能会出现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种生物,比如不同花色的蝴蝶;开黄、白、红不同颜色花的郁金香等,记录时可以都记录成蝴蝶或郁金香,也可分别记录某某样的蝴蝶;某某颜色的郁金香。
F要爱护动植物三、开展校园动植物调查活动将校园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区域作为调查的重点,开展调查活动,边调查边记录,尽量不要漏掉校园中的任一种动植物,鼓励学生认真记录,对认真调查的组给予加星评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2bb09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9.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一. 教材分析《校园生物大搜索》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调查和观察校园中的生物,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调查能力,对于身边的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进行调查和观察时,往往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调查。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对身边生物的认知水平。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调查的基本方法,观察和调查的能力。
2.难点:如何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调查,对观察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和调查来解决问题。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校园中的生物资料,包括图片和视频等。
2.准备调查表,用于学生进行观察和调查。
3.准备笔记本和彩色笔,用于学生记录和绘制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中的生物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和记录等,并解释为什么需要进行调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校园中的生物进行观察和调查。
学生需要使用调查表进行记录,并绘制生物的特征图。
4.巩固(10分钟)学生将观察和调查的结果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2.1校园生物大搜索》优质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2.1校园生物大搜索》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9781a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f.png)
《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观念1.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二、科学思维1.能有秩序地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和重点观察。
2.全面、客观地描述校园中生活着的生物状况。
三、探究实践1.能运用分区域调查的方法研究校园生物的多样性。
2.能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
3.能根据调查记录校园生物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四、态度责任1.表现出对调查校园生物多样性的浓厚兴趣。
2.能够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
3.在调查过程中能够珍爱生命,尊重事实。
4.意识到校园环境与生存的生物相互影响。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分区域调查的方法研究校园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放大镜、照相设备、小铲子、记录本、笔等观察记录材料。
教师准备:有关校园生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聚焦1.结合图片讲述:地球上生物种类繁多,有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中,地球上约有870万种物种(±130万),其中650万种物种在陆地上,220万种生活在水中2.聚焦主题:那我们的校园有多少种生物呢?要了解校园生物的种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接下来的两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校园生物的多样性”,这节课我们先来一次校园生物大搜索。
出示本节课的重难点,引领学生快速阅读。
探索(一)回顾我们知道的校园生物1.引导:我们校园有哪些生物?请同学们写一写在校园中曾经见到过的那些生物。
2.出示班级记录表,与学生一起记录学生知道的校园生物。
3.结合课件,出示校园中常见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校园中的生物,对一些不知名的生物可以重点引导学生认识。
(二)调查校园生物1.提问:校园中到底有哪些生物?怎样才能全面、客观地描述校园中生活着的生物状况呢?2.讲述:校园就是一个区域,要调查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科学家是怎么做的呢?一是统计一个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目,二是统计单位面积内生物的种类数目。
3.引导:现在我们也像科学家这样一起来调查校园生物的多样性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c73ba8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1f.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校园生物大搜索》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了解校园内的生物种类和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园生物的方法,二是校园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能力,对于身边的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系统地进行科学和观察,以及如何分析生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和观察方法,了解校园内的生物种类和生存环境。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生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和观察方法,了解校园内的生物种类和生存环境。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生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方法,了解校园内的生物种类和生存环境。
3.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材料。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校园内的生物,准备观察和的工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校园内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年级科学上册 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96756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e.png)
教案:六年级科学上册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教科版第一章:校园生物的认识1.1 学习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繁殖等。
学会观察和描述校园中的生物。
1.2 教学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介绍生物的生命活动、生长、繁殖等特征。
观察和描述:教授学生如何观察校园中的生物,并使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1.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通过展示校园中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校园中的生物,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观察练习:让学生在校园中进行观察,记录下他们看到的生物及其特征。
分享成果: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1.4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校园中的生物,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下节课分享。
第二章:植物的生长2.1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茎的生长等。
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2.2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介绍植物的种子发芽、茎的生长等过程。
观察和记录:教授学生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2.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思考如何观察和记录。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分享成果: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记录结果,并进行讨论。
2.4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校园中的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下节课分享。
第三章:动物的适应3.1 学习目标:了解动物的适应性,如保护色、伪装等。
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的适应特征。
3.2 教学内容:动物的适应性:介绍动物的保护色、伪装等适应特征。
观察和描述:教授学生如何观察和描述动物的适应特征。
3.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通过展示动物适应特征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适应性。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动物的适应特征,并思考如何观察和描述。
观察练习:让学生在校园中进行观察,记录下他们看到的动物及其适应特征。
分享成果: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2.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教科版)
![2.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df8f4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0.png)
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识别校园内的不同生物种类,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
解决办法:组织校园生物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辅以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系统地记录和分析观察到的生物信息。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生物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解决办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物知识,对观察到的生物现象进行交流和解释,教师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反馈。
5. 环保教育材料:准备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册或小册子,让学生在学习校园生物的同时,了解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6. 安全指导资料:提供校园生物观察的安全指南,包括如何正确观察、捕捉和释放生物,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确保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八、反思改进措施
特色与创新:
1. 结合校园实际,我们将生物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我们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校园生物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校园生物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态环境等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具有较好的认知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已有的生物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2024秋)科学六年级下册2.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
![教科版(2024秋)科学六年级下册2.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e9fb1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4.png)
-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观察和记录生物的技能。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校园生物大收藏”知识点。
(2)视频资源:《校园生物大搜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实验操作》等。
2. 拓展要求:
(1)阅读拓展: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自主阅读以上推荐的阅读材料,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学习观察和记录生物的技巧,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2)观看拓展: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观看以上推荐的视频资源,通过观察校园生物的实际案例,学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知识,了解科学实验的操作过程。
(8)请简述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9)请简述拓展学习和反思总结的重要性。
(10)请简述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
九.反思改进措施
(1)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生物的观察和记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 记录工具:放大镜、望远镜、相机
- 观察记录表:生物名称、形态特征、生存环境
3. 科学探究与实践
重点知识点:提出问题、假设、设题:关于校园生物的问题
- 假设:对问题的可能答案
- 设计实验:实验方法、实验步骤
- 分析结果:实验结果、结论
4.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重点知识点:合作意识、沟通技巧、解决问题。
5. 校园生物观察指南:准备一份校园生物观察指南,列出一些常见的校园生物和它们的特征,让学生在观察时有所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生物大搜索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以校园生物为研究对象,组织学生认识常见的校园动植物以及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目的是通过对校园生物种类的调查,感受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帮助学生初步构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调查活动强调分区域进行,及时记录,学生已经能清楚地区分植物和动物,让学生将校园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进行记录,旨在发展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研究事物或现象的意识。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教材通过图片展示了校园中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各校的不同情况展示不同的动植物。
通过展示引起学生对校园中常见植物和动物的关注,并回忆在三年级时观察生物的方法,为本节课的调查活动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
教材上的参考资料图片意在使学生知道生物学家也要进行调查活动,且也是对某一区域进行调查,从而引出学生对校园中生物的调查。
教材通过卡通人物的对话展示了活动应该注意的事项。
下面的记录表格提示学生要对调查结果及时记录,同时提示学生不要漏掉校园中的每一种动植物。
【学生分析】
经历了3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于生物多样性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但这样的认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是模糊的、凌乱的。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描述着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对于小学生来说,从这个角度理解生物多样性比较直观、具体,但是,学生对于生物种类和生物个体还是不能分清楚,因此,本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是六年级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在我们校园里面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过程与方法:
1.在校园内分区域调查,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
2.选用适合的工具对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校园生物的美丽。
2.体会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发展学习科学的乐趣。
【重难点】
重点:
经历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的过程。
难点:
知道我们的校园中大约生活着多少种植物和动物;理解校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器材准备】
教师:校园中常见的动植物图片、小铲、放大镜等。
学生:记录表、笔、小铲等。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1.在三年级上科学课的时候,我们就对校园中的大树和小草进行了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校园中的一些其他的动物和植物。
2.课件展示校园内常见的植物和动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辨认。
学生自由汇报,动植物名称和样子。
3.我们的校园里还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我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调查。
二、设计方案,调查准备
1.设计调查方案
小组讨论调查方案: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调查完校园生物?
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了解“区域调查法”)
这节课我们也来当一次生物学家,对我们校园中的动植物展开调查。
调查所需要的工具有哪些?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
(要观察到什么,需要使用什么工具?)
小铲---观察地下的小动物用
放大镜—观察细微生物
相机—对不知名的动植物进行拍摄
……
2.调查注意事项:
(1)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和曾经来过的动物;调查时不仅要记录地面看得见的动物和植物,还要搜索地下的动物,要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
将这些发现都如实详细及时地记录,根据踪迹来推测在此区域活动的动物时要注明推测。
(2)用描绘、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
(3)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居住和经常活动的地点。
(4)在调查时可能会出现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种生物,比如不同花色的蝴蝶,可以分别记录,但要记录下明显的不同特征。
(5)要保护好动植物。
3.记录表样稿,学习记录方法
三、校园动植物调查
活动方式:将校园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区域作为调查的重点,开展调查活动,边调查边记录,尽量不要漏掉校园中的任何一种动植物。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并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
四、统计分析
班级小组合作,统计发现的生物,为校园生物分布图的制作做好准备。
很多我们叫不出名的动植物,可以通过图书馆查阅生物图谱,百度识图等方式了解名称及生活环境。
四、拓展活动
课下请同学们调查自己家附近生物,并按本节课所学的记录方式进行记录。
【板书设计】
校园生物大搜索
【作业辅导】
1.课外如何查找相关资料、到哪里查找?
2.百度识图的使用方法。
3.校园平面图的绘制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