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复习学习与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上册所有语文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所有语文知识点一、文言文阅读
1. 掌握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3. 理解古代文学作品背后的想法和精神
4. 熟悉古代文言语法和词汇用法
二、现代文阅读
1. 阅读理解现代文学作品
2. 理解现代文化和历史
3. 掌握现代汉语表达方式和技巧
4. 熟悉各类现代文体和文体特征
三、语法基础
1. 词性与词义
2. 句法结构与句型分析
3. 语法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补语等
4. 重点介词、连词和助词的用法
四、修辞语言
1. 了解修辞语言和修辞手法
2. 掌握简单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
3. 理解修辞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效果
五、写作技巧
1. 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2. 熟悉常见的作文体裁和写作题材
3. 培养写作思维、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4. 学习论述和说明方法,帮助提高写作能力
六、文化常识
1. 熟悉中国文化、历史和传统
2. 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和做人原则
3. 了解文化多样性和交际方式
4. 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差异
七、信息素养
1. 学会获取并评价不同来源的信息
2. 熟悉期刊、图书和网络搜索的使用方法
3. 学习正确的引用和参考文献格式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学术诚信。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全册)第一单元:我与名著1.1 课程导言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能够了解名著的基本知识,欣赏名著中的经典片段,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1.2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
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重点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1.3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
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重点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
1.4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
主要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重点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1.5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
主要讲述了宋江、武松、林冲等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梁山,反抗腐败政府的故事。
重点人物:宋江、武松、林冲。
第二单元:人物描写一组2.1 课程导言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能够理解人物描写的目的和方法,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2.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篇散文。
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
2.3 《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的人》是海伦·凯勒的一篇自传体文章。
讲述了作者如何在老师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演讲家。
2.4 《我的老师》《我的老师》是魏巍的一篇散文。
描述了作者在战争年代遇到的一位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的老师。
2.5 《散步》《散步》是莫怀戚的一篇小说。
通过讲述一位母亲带着智障儿子散步的故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家庭的温暖。
第三单元:散文诗两篇3.1 课程导言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能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学会欣赏散文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3.2 《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一篇散文诗。
描述了一个孩子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捉迷藏的故事,展现了母子和亲密无间的感情。
2024七上语文知识点归纳
2024七上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一、字音字形。
1. 易错字音。
- 确凿(záo):不能误读为“zuó”。
- 菜畦(qí):“畦”字容易读错。
- 倜傥(tì tǎng):这两个字的读音要准确掌握。
- 蝉蜕(tuì):注意“蜕”字的读音。
- 攒(cuán)成:与“zǎn”的读音区分开。
2. 易错字形。
- “竦峙”:“竦”字不要写成“耸”,“峙”不要写成“侍”。
- “诀别”:“诀”不能写成“决”,“诀别”强调的是分别时不易再见的话别。
- “云霄”:“霄”与“宵”区分,“霄”指天空,“宵”指夜晚。
二、词语理解。
1. 重点词语解释。
-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 不求甚解: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 词语辨析。
- “静谧”与“安静”- “静谧”更强调环境的寂静、平和,有书面语色彩,如“静谧的夜晚”。
- “安静”使用范围更广,可以形容环境,也可以形容人的状态,如“教室很安静”。
- “莅临”与“来临”- “莅临”是书面语,多用于贵宾,有尊敬的意味,如“欢迎领导莅临指导”。
- “来临”比较口语化,使用较为普通,如“春天来临”。
三、文学常识。
1. 古代作家。
2. 现代作家。
四、文言文知识。
1. 重点实词。
- 内集:家庭聚会。
- 儿女:子侄辈。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期行:相约同行。
-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
2. 重点虚词。
- 之。
- 下车引之(代词,代指元方)。
-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中的字)。
- 而。
-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全册)
1. 诗词鉴赏
- 研究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分类、格律等。
- 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包括理解诗词的意境、把握诗词的基本情感等。
2. 文学常识
- 研究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的基本常识。
- 了解一些经典作品的作者、内容和风格。
- 探索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理解文学的作用和意义。
3. 语言运用
- 研究语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
- 提升词汇量,掌握一些常用表达方式。
- 练书写规范,避免常见的语言错误。
4. 阅读理解
- 培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 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如提炼主题、归纳总结等。
- 理解文本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意义。
5. 写作能力
- 研究基本的写作技巧,如写作结构、修辞手法等。
- 提升写作的表达能力,练写作不同类型的文章。
- 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为写作提供素材和灵感。
6. 思维发展
- 培养思考的惯和能力。
- 研究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如分析、评价等。
- 发展逻辑思维,培养清晰的表达和推理能力。
7. 文化传承
-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如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与修养等。
- 研究古代文人的名言警句,理解其哲理和智慧。
-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的概述,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学习语文。
祝学习顺利!。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一、重点字词。
1. 易错字音:- 酝酿(yùn niàng)- 黄晕(yùn)- 窠巢(kēcháo)- 抖擞(sǒu)- 贮蓄(zhù xù)- 棱镜(léng jìng)- 粗犷(guǎng)- 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lín)- 吝啬(lìn sè)- 淅淅沥沥(xī xīlì lì)2. 易错字形:- 瘫痪憔悴诀别分歧匿笑菡萏攲斜荫蔽。
- 确凿轻捷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
- 渊博倜傥绅士搓捻绽开惭愧恍然大悟。
- 人声鼎沸截然不同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混为一谈。
- 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疲倦不堪油然而生恍然大悟。
二、重点文学常识。
三、重点古诗词。
- 重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主旨: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 重点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主旨:借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
- 重点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主旨:描绘了江南早春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 重点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主旨:通过描绘深秋晚景,烘托出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四、文言文重点。
- 重点实词:内集、儿女、文义、俄而、骤、欣然、差可拟、未若、期行、舍去、乃至、尊君在不、相委而去、家君、引、顾。
- 重点虚词:而、之。
- 重点句子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 文言句式:- 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以下就是咱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必背知识点,准备好跟我一起“畅游知识海洋”啦!一、古诗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描绘了大海的壮阔景象,表现了曹操的雄心壮志。
记住那些生动的写景句子,感受大海的魅力。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把自己的忧愁寄托给明月,陪伴王昌龄到远方,多浪漫的想象啊!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里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可是名句,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幅凄凉的秋景图,把游子的思乡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些景物可都要记清楚哟!二、文言文这里面有好多孔子的智慧语录,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要理解意思,还得记住它们所传达的道理。
三、现代文重点一些修辞手法得搞明白,像比喻啦,能让句子更生动;拟人呢,让事物像人一样有情感动作;排比能增强气势。
还有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搞清楚这些,读记叙文就不迷糊啦。
怎么样,这些知识点是不是还挺有趣的?加油背,语文成绩一定能棒棒哒!。
初一语文上册复习资料汇总(一)2024
初一语文上册复习资料汇总(一)引言概述:初一语文上册复习资料汇总旨在对初一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全面复习和总结。
本文将以五个大点为主线,分别为《古代诗词赏析》、《现代小说阅读》、《语文常识知识点梳理》、《写作技巧指导》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详细介绍每个大点下的相关知识点,并给出相应的小点内容。
正文:一、古代诗词赏析1. 诗词概述a. 诗与词的特点和区别b. 诗词的构成要素c. 诗词的韵律和格律2. 古代名家及其作品欣赏a. 杜甫的代表作品及赏析b. 白居易的代表作品及赏析c. 苏轼的代表作品及赏析3. 古文诗体的鉴赏a. 唐宋诗词的特点和风格b. 古文诗词与现代诗词的联系和区别c. 优秀古代诗词赏析技巧与方法二、现代小说阅读1. 小说概述a. 小说的定义和特点b. 小说的分类及流派c. 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手法2. 现代小说家及其作品欣赏a. 鲁迅的代表作品及赏析b. 余华的代表作品及赏析c. 莫言的代表作品及赏析3. 小说阅读技巧指导a. 故事情节的分析和解读b. 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品评c. 主题思想的把握和分析三、语文常识知识点梳理1. 词语运用与拼写a. 词语的词义辨析与用法归纳b. 常见词语的错误拼写及纠正2. 语法知识点梳理a. 词性与词类的判断b. 语法成分的识别与应用3. 句子理解与表达a. 句子成分及句子类型的辨析b. 句子的主谓一致与倒装结构4. 段落与篇章的组织a. 段落的组成和段首句的写作技巧b. 篇章的写作结构和过渡词的运用四、写作技巧指导1. 作文常见题材分析a. 记叙文的表达技巧和要点b. 说明文的写作结构和特点c. 议论文的论点提出和论证方法2. 写作技巧的训练方法a. 提高写作语言的特色性和准确性b. 突破写作框架的创新性和想象力c. 加强写作过程的规范性和规划性五、文言文阅读与理解1.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a. 文言文的特点和用途b. 文言文字词的解析和翻译c. 文言文句式的分析和理解2. 文言文名篇梳理a. 《论语》的文言文版本阅读和理解b. 《史记》的文言文版本阅读和理解c. 《红楼梦》的文言文版本阅读和理解3. 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a. 文言文句子的解读和分析b. 文言文篇章的理解和掌握c. 优秀文言文作品的赏析与欣赏总结:本文对初一语文上册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全面复习和总结,包括古代诗词赏析、现代小说阅读、语文常识知识点梳理、写作技巧指导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初中中考文言文总结七年级上册一、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v.今义:日期n.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3.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顾客2.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3.通假字1)尊君在不.:同“否”4.常考实词/虚词*序号重点字翻译例句1 舍舍弃太丘舍去2 去离开3 乃才去后乃至4 委舍弃相委而去5 顾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5.判断句1)非人哉(“非”为表判断动词)6.省略句1)去后(客)乃至2)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7.写作手法1)陈太丘与友期行:反衬8.主旨情感1)咏雪: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2)陈太丘与友期行: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二、《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知识要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知识要点
1. 诗歌鉴赏
- 四要素:内容、语言、格律、意境
- 诗歌形式:诗、词、曲
2. 散文鉴赏
- 分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描写文
- 文体特点:白话文、自由度高
3. 文言文阅读
- 特点:古代文化的宝库、语言较为复杂
- 阅读方法:朗读理解、理解句意和段意
4. 古代诗文欣赏
- 名家作品:李白、杜甫、白居易
- 名篇赏析:《登鹳雀楼》、《春望词》、《静夜思》
5. 新闻阅读与写作
- 新闻要素: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简洁性
- 写作要点:标题醒目、内容全面、语言简练
6. 常用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
- 排比:使用并列句构成并列表达
- 夸张:夸大事物的程度或程度
- 比拟: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
7. 作文要点
- 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 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 内容:主题鲜明、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8. 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特点:音韵工整、意境深远
- 词牌介绍:《关雎》、《清平调》、《满江红》
9. 古文阅读
- 段落常用句式:主谓宾、主系表、状中结构
- 句子成分分析:主语、谓语、宾语、定、状
10. 语言规范
- 常见语病: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表达不清楚
- 语言规范要求:准确、规范、连贯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知识要点的简要概述,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初一上册语文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初一上册语文重点知识复习资料初一上册语文重点知识复习资料汇总1第一单元语文知识:⑴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近体诗、散曲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⑵修辞方法:比喻、比拟⑶词性:名词⑷表现手法:联想与想象⑸*开头的结构作用[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关键词句以及精彩语句的赏析与理解、人称的变换(《雨的四季》)⑹朗读的方法:重音与停连重点词语:【春】朗润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酝酿宛转黄晕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枝招展嗡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呼朋引伴(划线词语在教材中有书下注解)[书下注解中“重音、停连”这两个词语来自课后题题干]【济南的冬天】响晴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雨的四季】花苞静谧高邈莅临造访吝啬淅淅沥沥咄咄逼人蝉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屋檐凄冷化妆淅沥干湿草垛绿茵茵【古代诗歌四首】临碣石澹澹竦峙星汉幸甚至哉杨花子规龙标五溪夜郎客路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归雁洛阳边昏鸦断肠天涯(重点在理解含义、掌握字形)需要背诵的篇目:春;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后四篇古诗词为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写作:⑴概念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
⑵方法的指导: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做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要善于观察、积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有趣、有意义、印象深刻。
⑶写作的作用:能训练人的思维。
⑷写作的要求:内容充实、文从字顺第二单元语文知识:⑴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莫怀戚《散步》、《散文诗二首(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母亲》)》、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⑵词义和语境⑶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语言的品味、关键语句的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对称句子的作用、重点词语:【秋天的怀念】憔悴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散步】信服分歧取决一霎两全粼粼各得其所【散文诗二首】匿笑花瑞菡萏敧斜蒂梗沐浴祷告姊妹亭亭徘徊遮蔽心绪流转荫蔽【〈世说新语〉二则】内集儿女文义俄而骤何所似差可拟未若因风期行日中舍去乃尊君在不相委而去家君引顾(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写作:⑴记事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反复学习、训练;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⑵记事的要求: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来龙去脉,按顺序有条理地写;⑶记事的目的:传达情感、分享经验;⑷如何记事:写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说发自内心的话⑸模仿课文写法综合性学习:⑴如何交友?⑵展示自我(自我介绍)的方法⑶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第三单元语文知识: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林海音《窃读记》、《论语十二章》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⑵词性:动词⑶词语的感情色彩⑷默读的方法与要求,过渡段的作用⑸出自《论语》的成语含义及用法重点词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确凿长吟轻捷拥肿(臃肿)攒敛人迹罕至无从消释宿儒人声鼎沸拗盔甲绅士窜觅跪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质朴博学渊博倜傥淋漓【再塑生命的人】不求甚解混为一谈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捡感慨搓捻绽开争执惭愧悔恨激荡奥秘拼凑企盼截然不同疲倦不堪小心翼翼恍然大悟油然而生【窃读记】汗涔涔尴尬众目睽睽煞有介事贪婪饥肠辘辘惯技贪懒踉踉跄跄惨淡蹭抵达难堪俯视狼狈原谅枉然弹簧自卑畅销诅咒威风凛凛废寝忘食【《论语》十二章】子时习不亦说乎愠君子吾日三省为人谋忠信传十有五立惑天命耳顺从心所欲逾矩温故而知新罔殆回箪堪之者好乐饭疏食,饮水肱于如浮云焉善者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军夺匹夫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写作:如何写好一个人:首先要细心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展开具体描写,要抓住人物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把人放在事件中来写(与人交往,个性化语言、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名着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与各篇特典,以及读经典的作用与意义。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全)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全)一、语文1. 字词学习(1)生字词: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包括字音、字形、字义。
(2)多音字:识别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并能正确拼读和运用。
(3)形近字:区分课文中出现的形近字,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词语解释(1)成语: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成语,理解其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2)俗语: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俗语,理解其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3)词语辨析:学会对课文中出现的词语进行辨析,理解其差异并能正确运用。
3. 句子学习(1)句式: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2)修辞手法:识别课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能分析其作用。
(3)句子衔接:学会分析课文中句子的衔接关系,理解段落结构的组织方式。
二、数学1. 数的概念(1)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理解这些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算。
(2)数的性质:掌握数的奇偶性、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等性质。
2. 数的运算(1)四则运算:熟练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运算。
(2)混合运算:学会解决包含多种运算符号的数学问题。
(3)估算:掌握估算的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3. 几何图形(1)点、线、面:理解这些基本几何元素的概念。
(2)平面图形: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性质。
(3)立体图形:了解圆柱、圆锥、球等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三、英语1. 字母与音标(1)字母:掌握26个英文字母的书写和发音。
(2)音标:学习国际音标,掌握音标与字母的对应关系。
2. 词汇学习(1)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掌握这些词性的基本用法和变化。
(2)短语:学会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常用短语。
3. 句子学习(1)简单句:掌握英语简单句的基本结构,如主语+谓语、主语+谓语+宾语等。
(2)时态:学习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基本时态。
(3)疑问句:学会构成和回答英语疑问句。
四、历史1. 中国历史(1)史前时代:了解中国历史的起源,包括元谋人、北京人等古人类的出现。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 字词积累。
- 易错字音。
- 确凿(záo):不能误读为“zuó”。
- 菜畦(qí):“畦”字容易写错。
- 倜傥(tì tǎng):注意两个字的读音和写法。
- 易错字形。
- “云霄”的“霄”不能写成“宵”,“霄”指天空,“宵”指夜晚。
- “分歧”的“歧”不要写成“岐”。
- 多音字。
- 行:háng(银行)、xíng(行走)。
- 好:hǎo(好人)、hào(爱好)。
2. 词语理解与运用。
- 应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如“静谧”(安静)、“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等。
- 能够辨析近义词,如“奥秘”与“秘密”,“奥秘”侧重于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秘密”侧重于不公开、隐蔽的事情。
二、语法知识。
1. 词性。
- 实词: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如“学生”“书本”)、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等,如“跑”“看”)、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如“美丽”“高大”)、数词(表示数目,如“一”“二”)、量词(表示单位,如“个”“只”)、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我”“他”“这”)。
- 虚词: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等,如“很”“都”)、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如“在”“从”)、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如“和”“但是”)、助词(起辅助作用,如“的”“地”“得”)、叹词(表示感叹、呼唤等,如“啊”“哦”)、拟声词(模拟声音,如“汪汪”“喵喵”)。
2. 句子成分。
- 主语:句子陈述的对象,一般由名词、代词等充当,如“我是学生”中的“我”。
- 谓语:陈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如“他跑了”中的“跑”。
- 宾语: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由名词、代词等充当,如“我看书”中的“书”。
- 定语:用来修饰名词,一般由形容词、名词等充当,如“美丽的花朵”中的“美丽”。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超全整理)
七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第1课《春》(一)文学常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
(二)文章主题: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结构:1、盼春:①段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
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2、绘春:②段——⑦段②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
)③段春草图。
④段春花图。
⑤段春风图。
⑥段春雨图。
⑦段迎春图。
{描写具体,绘春}3、⑧段赞春:新(新生)、美(美丽)、力(活力)(四)多个角度多种手法描绘景物。
春草图——颜色,质地,长势,侧面烘托(人在草地上的活动)春花图——颜色,味道,虚实(虚:联想到春华秋实)、动静、高低春风图——触觉,味道,听觉(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这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
)春雨图——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
近景写春雨的滋润,用远景烘托春雨之夜的静谧。
其中“静默”:运用拟人的修辞,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着力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
迎春图——侧面烘托3.课文结尾的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不能颠倒。
从刚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
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地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五、知识延伸有关“春”的诗句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初一语文上册重点知识归纳可复印
初一语文上册重点知识归纳一、词语知识1. 词语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 词语辨析:同音词、近义词等的使用。
3. 词语构成:词根、前缀、后缀等的组合。
4. 词语应用:运用词语进行造句、修辞、修辞手法等。
二、语法知识1.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成分的分析与运用。
2. 句子结构: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的构成及转换。
3. 时态语态:过去、现在、将来时态的使用及被动语态的变换。
4. 语法应用:在写作、修辞、阅读理解中的应用技巧。
三、阅读理解1. 文本理解:对课文、故事、文章的深层理解和分析。
2. 阅读技巧:如何快速找到关键信息、主题、中心思想等。
3. 故事鉴赏: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与理解。
四、写作技巧1. 作文类型: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的写作技巧。
2. 逻辑表达:逻辑思维与文字表达的结合。
3. 写作规范:书写规范、标点符号的使用等。
五、成语歇后语1. 成语故事:成语的典故、来源及使用方法。
2. 歇后语解析:歇后语的意义和应用。
六、词语拼音1. 拼音规则:声母、韵母、声调的规则及变化。
2. 汉字拼音:正音字的拼音学习和运用。
初一语文上册的重点知识包括词语知识、语法知识、阅读理解、写作技巧、成语歇后语和词语拼音等内容。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提高语文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一语文上册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其中包含了词语知识、语法知识、阅读理解、写作技巧、成语歇后语和词语拼音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下面将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些知识点,并以其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文知识。
一、词语知识在初一语文上册的课程中,词语知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学生需要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语的分类和辨析,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
还要学会词语的构成,包括词根、前缀、后缀的组合,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构造句子,进行修辞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词语理解与运用1. 词形变化:动词、名词、形容词的变化规律,如“吃”、“食物”、“美丽”的变化。
2. 同义词、反义词:如“高兴”、“快乐”为同义词,反义词则相反。
3. 成语、俗语、谚语:如“一马平川”、“自食其果”、“壮志凌云”。
4. 语法搭配:如“半夜”、“一片”、“猛然”。
二、句子结构与用法1.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2. 句子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3. 复合句:主从复合句、并列复合句等。
4. 句子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三、阅读理解1. 阅读技巧:分段阅读、关键词标记、逻辑推理等。
2. 文本结构:主题句、段落大意、篇章结构、线索归纳等。
3. 阅读理解题型:细节理解、推理判断、主旨概括等。
四、篇章写作1. 写作准备:选题、构思、素材收集。
2. 写作技巧:纵横捭阖、点明主题、生动形象、有层次结构等。
3. 写作评价:语言表达、逻辑严密、文采华丽、感情真挚等。
五、汉字书写1. 字形结构:横、竖、撇、捺、点的组合。
2. 字形变体:常用汉字的简化形式。
3. 汉字规范:书写规范、大小一致、横竖直准确等。
六、语音语调1. 认识声母和韵母:声母是在发音时先发出的辅音,韵母是声母之后的元音。
2. 了解声调: 声调做出的口型和音调变化。
3. 练习发音:模仿、操练和修改发音。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以及准确无误地书写汉字。
望大家能够仔细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发扬中华文化,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础知识1.字词字音字形掌握课本后的生字表和词语表中的字词,注意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
例如“确凿(záo)”的“凿”、“倜傥(tìtǎng)”的读音;“尴尬”的字形等。
多音字,如“差(chā、chà、chāi、cī)”“行(xíng、háng)”等,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读音。
词语理解与运用积累并理解常见的词语,包括成语。
如“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现多用来指学习或工作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掌握词语的搭配,如“提高效率”“改善生活”等动宾搭配;“明媚的阳光”“湛蓝的天空”等偏正搭配。
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辨析,例如“寂静”和“安静”(“寂静”程度比“安静”更深);“高大”与“矮小”等。
2.语法知识词性了解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词性。
例如“太阳”是名词,“跑”是动词,“美丽”是形容词等。
短语结构掌握并列短语(如“蓝天白云”)、偏正短语(如“伟大的祖国”)、动宾短语(如“热爱祖国”)、主谓短语(如“阳光灿烂”)、补充短语(如“跑得快”)等结构类型。
句子成分明确主语(句子陈述的对象)、谓语(陈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宾语(谓语动词的对象)、定语(修饰名词的成分)、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成分)、补语(补充说明谓语的成分)。
例如“(聪明的)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做(语文)作业”,“小明”是主语,“做”是谓语,“作业”是宾语,“聪明的”是定语,“在教室里”“认真地”是状语,“语文”也是定语。
病句类型与修改常见病句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例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使……”并用造成成分残缺,可删去“通过”或“使”)二、文言文知识1.实词虚词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如“之”(作代词、助词、动词等用法)、“而”(表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其”(作代词、语气词等)、“以”(作介词、连词等)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全册)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全册)一、课文知识点1. 课文作者:了不起的盖茨比2. 课文主题:探讨人生意义与追求3. 故事情节:富豪盖茨比一生的奋斗与追求4. 课文表达方式:写实叙事和夹叙夹议结构5. 课文语言特点:精确、生动、富有情感二、诗词知识点1. 五言绝句:唐诗、宋词等2. 七言绝句:唐诗、宋词等3. 诗词表达方式:押韵、对仗、形象比喻等修辞手法4. 诗词艺术特点:音韵美、意境深、情感细腻三、话题作文知识点1. 话题分类: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情感抒发等2. 写作要点:明确中心思想、逻辑清晰、语言生动、用词准确3. 写作结构:引子、承接、、结尾4. 写作技巧:对比、对话、描述、叙事等四、修辞手法知识点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2. 拟人:给非生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使其更加鲜明4. 排比:用相同的句式安排词语,增强表达的感染力5. 省略:在句子中省略一些不重要的部分五、古代文化知识点1. 汉字书写:横、竖、撇、捺、点等2. 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3. 中国古代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4. 中国古代文人:李白、杜甫、苏轼等六、阅读技巧知识点1. 快速阅读:抓住关键词,快速获取信息2. 细致阅读:仔细揣摩文章的细节,理解其中的意义3. 阅读理解题: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4. 阅读策略:预测、推测、归纳、总结七、写作规范知识点1. 语法:正确使用基本语法知识,如主谓一致、时态等2.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3. 篇章结构:合理安排段落,使文章层次清晰4. 书写规范:字迹清楚工整,规范书写符号以上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请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语文水平。
七年级上册必背和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必背和必考知识点本文将为七年级同学们介绍七年级上册必背和必考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做到知识点牢记于心,考试得心应手。
语文一、词语概念辨析1. 同音异义词:音相同,意义不同的词语。
如:明/鸣、穿/传。
2. 同义词反义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称为同义词,意义相反的词语称为反义词。
如:大/巨、深/浅。
3. 近义词:意义相近,但又有区别的词语。
如:看见/望见、聪明/智慧。
二、修辞手法1. 比喻:用美丽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事物。
2. 拟人:用人的特征描写非人的事物。
3. 夸张:对某一方面进行夸大描述。
三、对联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通常由两句对仗工整的诗句组成。
常见题材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国庆节等。
同学们记住每个节日的对联题材和一些经典的对联,可以在文化课考试中得到分值。
数学一、数与运算1. 自然数与非自然数:自然数就是从1开始的整数,包括0。
非自然数就是整数以外的数,包括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等。
2. 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特别是括号和去括号的运算,是数学中的基本操作。
二、图形与几何1. 点、线、面:几何学的基本元素。
2. 直线、射线、线段:直线是不间断的无限长度,射线是一端朝向无限的线段,线段是有限长度的线。
3. 平行线:两个不在同一平面内的直线当它们之间的夹角值为0°时,称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英语一、基本语法1. 时态:英语中共有12种时态,常用的有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2. 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冠词是一种表示名词和名词性词语前置词的一种词类,主要有定冠词和不定冠词两种。
二、基本词汇1. 人称代词:表示人称的代词,如I、you、he、she、it、we、they等。
2. 物主代词:表示所有格的代词,如my、your、his、her、its、our、their等。
三、基本句型1. 主谓结构: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简单句。
2. 主语+动词+宾语:由主语、动词和宾语构成的简单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学习初一语文上册古诗文鉴赏。
初一语文上册古诗文赏析:
一、闻王昌龄②左迁③龙标遥有此寄①
【唐】李白
杨花④落尽子规⑤啼,闻道龙标⑥过五溪⑦。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⑧君直到夜郎⑨西。
【注】“随君直到夜郎西”,有的地区将“君”写为“风”,即“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歌注释
①选自《李太白全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实生于中亚的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
唐代著名诗人,后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②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低,降职。
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
③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又称布谷鸟。
⑥龙标:今贵州隆里,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⑦五溪:指沅溪、武溪、酉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⑧随风:亦作“随君”。
⑨夜郎: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湖南沅陵县(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歌译文
杨花落尽,子规鸟儿不停地哀啼,听说你遭贬了,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沅溪、武溪、酉溪、巫溪、辰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初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
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
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
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
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
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
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
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
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
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
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
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
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
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如江苏常州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成侯邹忌为齐相》,湖北黄石卷《出师表》与《诸葛亮言家事》);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广西柳州卷《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如湖北潜江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与《虎丘记》);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如山东滨州卷《鱼我所欲也》与《晏子谏景公》,福建厦门卷用两段赏荷的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
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迁移。
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
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6.写法分析。
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
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