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合集下载

《管理思想史》读书报告

《管理思想史》读书报告

《管理思想史》读书报告管理学从诞生至今不过区区百年,但是他却是至今为止影响人类社会生活最深刻的学科之一。

涌现了许多绚丽斑斓的思想和众多风流倜傥的人物,它们的名字至今耳熟能详。

雷恩通过历史的透视镜,让我们了解到了那一段为人了解却不为人熟知的历史。

通过《管理思想史》这本书,他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政治层面、科技层面综合考虑,确定了管理思想发展的文化背景,并以此为标准,把管理思想史分为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当前时代四大部分。

雷恩认为工业化之前甚至是工业革命时期(具体地19九世纪70年代之前)人们对管理的理解与实践还处在初始阶段:管理本身不管是理论还是现实实践还没有被凸现出来,它和其它实践和理论还处于融合状态——处于它们的遮蔽之下,当我们必须要界定所谓的管理“事件”时,其实质是(类似用“从后思索法”)用现代管理学中的术语来反观到没有成熟形态的管理活动或事件上。

基于此,雷恩认为早期的管理思想还处于(被动)管理时期,“在这些非工业化的情境下,没有或几乎没有必要创立一种正式的管理思想体系”。

只有随着工业革命,随着大规模工业组织陆续建立,才出现了探索管理问题的紧迫感,“工业革命创造了工厂体制,带来了管理问题”。

当然,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只能算作萌芽,“当时(指美国工业革命时——引者加)很少有人能够理解管理者这种工作,绝大部分注意力强调的是技术或财务能力,而几乎不强调管理本身”。

以高度自觉的方式,讨论、实践(实验并运用到企业中的)管理是从19世纪末的大西洋两岸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开始的,管理学的20世纪属于美国。

结合对历史的理解,雷恩将重点也就放在了科学管理时代和“社会人”时代。

科学管理时代是由工程师泰罗等人开创的。

对此,管理学界早有定论,雷恩的贡献,是对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群体进行了富有新意的总结。

他引用著名记者、评论人和大众媒体对泰罗的评价,以这种方式说明泰罗的人品与性格。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精品5篇)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精品5篇)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精品5篇)阅读完《管理思想史》后,我对管理学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以工业革命为起点,讲述了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直至现代的管理理论与实践。

作者从多个角度对管理思想进行了剖析,让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和理解管理的本质和价值。

管理思想的演变与管理实践的进步息息相关。

从早期的泰罗制到现代的精益生产,从韦伯的组织理论到社会生态视角下的组织设计,管理思想的发展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我深深地被这些思想家的智慧所震撼,也更加明白了他们在管理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几个重要的管理思想史上的里程碑。

首先是泰罗的“科学管理”,它强调了科学、理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对后来的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韦伯的“官僚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使组织结构清晰、职责明确。

最后是社会生态视角下的组织设计,它强调了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使我们对组织设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清晰地梳理了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同时也深入剖析了重要管理思想的内涵和影响。

然而,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某些历史事件的描述可能不够详细,使得读者难以全面了解其背景和影响。

但是,这并不影响它作为一本关于管理思想史的重要参考书。

总的来说,《管理思想史》是一本很好的读物,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管理思想史的机会,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视角。

我强烈推荐给对管理学感兴趣的读者。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篇2在阅读《管理思想史》之后,我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以时间为轴,梳理了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到现代的复杂管理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管理思想发展的全景图。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管理思想的演变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变革紧密相连。

例如,工业革命的到来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使得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得以产生和发展。

同样,信息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管理理论的演变,如流程再造理论、敏捷管理、大数据管理等。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管理思想史》一书。

在这之前,我对于管理学知识了解甚少,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受到了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厚重感和积淀感。

作为一名公共管理学新生,我觉得我非常有必要把管理学学好。

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许多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获益匪浅。

在这之前,我对于管理学的认识非常浅薄,只是简单的认为,管理学就是把事情和人管好就可以了,对于其它方面的事情,例如:计划与决策、领导与控制以及管理学的思想演变历史等等都没有非常清晰的了解。

当我细细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受到虽然管理这一学位建立的时间较短,管理学学科成立也就百余年,但是我却从这本书中体会到管理这门学问的源远流长与包罗万象,感受到管理学百家争鸣与斑斓多彩的思想。

这本书中的来说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以及现代四个部分。

下面我就针对这四个部分分别梳理一下内容。

第一部分,也就是早期管理思想。

这一部分覆盖了在时间和脉络上跨度相当大的管理思想的发展,它以美国科学管理的诞生为界。

简要介绍了组织中管理的角色,然后考察早期管理思想的若干例子并阐明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是如何为工业革命做好准备的。

第二章介绍了工业化之前的管理。

在这章中,我最感兴趣的当属远东管理思想的介绍。

这个部分中提到了中国古代的孙子的兵法管理思想以及孔子对于早期管理的贡献。

接着介绍了工业革命。

这是第一部分的重点。

工业革命预示着一个文明的新时代的到来。

文化重生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创造了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

随后的技术改进使得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大规模结合成为可能,并且引导工厂体质代替了家庭包工制。

接着介绍了早期工厂中的管理先驱以及工业增长和系统管理。

总之,本书的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科学管理时代之前的管理思想,并揭开了科学管理时代的序幕。

第二部分,就是科学管理时代。

在这一部分中,科学管理正式正式出现,这一部分介绍了三位伟大的管理学奠基人,管理学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和发展,接下来我就几点做出综述。

管理思想史心得体会

管理思想史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管理思想史心得体会篇一:学习管理思想史的心得体会学习管理思想史心得体会——11c7班张勇二零一一年,进入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学习mbA课程,非常有幸认识了《管理思想史》任课老师——赵守飞教授,在赵教授的带领下,学习了兵家管理思想、儒家管理思想、道家管理思想、法家管理思想等、赵教授完全没有生搬硬套地照做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尽量多举例,多提问,以来丰富课本的空洞和繁琐。

每每讲课,他总是繁简得当、浅显易懂、深奥抽象、让我受益匪浅!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9世纪末,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管理理论才真正出现。

管理理论是对管理思想的提炼与概括,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

有先进的、完善的管理思想,才能仔细的规划、组织,要不然这一辈子将碌碌无为;大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小至一个企业,一个家庭,再者到每一个人都处在管理学的范围之内并受其影响。

管理思想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管理活动的思考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

它是人们对管理实践中种种社会关系及其矛盾活动自觉的和系统的反映。

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

管理学的产生,使管理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管理思想史正是以不同社会阶段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其发展规律。

从学科的角度来说,管理思想史是研究和揭示人类管理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既包括管理实践,又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以及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辩正关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管理思想演变的相互关系等。

管理思想史不但对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意义,同时也是我们吸收国外管理科学成果的有效途径,学习管理思想史更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

在学习过程中,我很欣赏赵老师所谈到的“无为而治”,我是从事政府机关行政管理工作的,“无为而治”的观点给了我很深的思考价值和启发。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第一篇: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郭咸纲教授所著《西方管理思想史》是一部对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中的经典著作。

全书共分六篇,从早期的管理思想开始,经过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一直到当代管理思想,对西方管理思想从产生、发展到繁荣的整个过程做了一个科学的梳理和分析。

书中也提到了管理理论发展的线索和研究方法,并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前景和领域作了分析与展望。

学了几年的管理,越来越发现管理学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自从有了人类,有了人类组织,管理便出现了。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管理的实践一直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是直到近代,也就是一百多年前,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才出现,管理学才作为一门学科正式产生。

当然,这是有着其显著的社会经济背景,如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现代公司制度在美国的确立,企业的规模、数量不断扩大等等。

西方管理理论自产生以后,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经济组织的的演变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也就是说,经济组织的演变为管理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而管理研究的进展又为新型组织的巩固提供了支持和保证。

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管理思想和理论演进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由于企业或行政等组织的经营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从实践中得出管理理论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甚至繁杂性。

所以在管理理论中没有那一个理论一手遮天、独霸天下,它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甚至一度出现管理学的“丛林”现象。

管理学的理论流派多彩纷呈,理论也各不相同。

管理学从产生到现在有代表性的理论不下几十种,在加上一些不入主流的,就更是不胜枚举了。

导致对管理作一概念上的界定都无法产生一致的定义。

比如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等等,但我仍然比较推崇孔茨的定义:管理就是在正式的组织化群体中通过别人做事情的艺术,也是创造一种环境使这种组织化的群体里的人们以个体或协作的方式实现群体目标的艺术,同时也是排除绩效障碍的艺术以及在有效地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保证最优效率的艺术。

管理思想史论文

管理思想史论文

管理思想史学习心得这个学期,选修了一门管理思想史,使我更详细的了解到西方管理思想的整个演变过程。

虽然我在大一的时候学过管理学原理,而且我本人就是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但是通过本学期老师的生动讲解,我仍然或得了新的学习体会与心得,下面我就简单讲一下我本学期通过学习本门课的新的认识……首先,通过学习《管理思想史》了解到西方管理思想的起源、发展、延伸,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所以我想,在管理上,中西方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使管理更加有效,通过交流,最后能达到共识,实现双赢的结果。

其次,再谈谈西方管理思想,最有代表行的是苏美尔人的管理思想、古埃及人的管理思想、古巴比伦人的管理思想、西伯来人的管理思想、古希腊人的管理思想、古罗马人的管理思想。

早起的管理对象是国家、军队、部落、教会和家庭,也有对小规模、初级的经济活动的管理,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为:1.法律成为国家管理的主要工具。

苏美尔人建立了最早的法律体系,汉莫拉比法典现在看来大体上是苏美尔法典的修订本,这部法典是几乎所有闪族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加勒比人和西伯来人的法律基础。

2.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权是早期国家管理的基本特征。

古埃及人建立起以法老为最高统治者的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权。

法老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拥有对埃及国家财产的全部支配权,法老政权制定了土地制度、税收制度、档案制度,把权力和财富集中在自己手上。

古罗马人建立并实行的一种连续授权的组织制度。

3.利用宗教来控制人和管理国家。

西伯来人很善于利用宗教来控制人和管理国家。

大卫统治时期,为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将耶和华神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以西节为首的犹太祭祀宣扬耶和华是宇宙的唯一真神,是犹太人的“救世主”,他将帮助犹太人复国,建立一个祭祀宗教权力与贵族政治权力的统一的神权政体国家。

4.在工程和军事管理方面表现出高超的组织管理能力。

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精心计划、组织和控制,安排和解决食物、住房。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通过阅读管理思想史,产生了一些思考与感想,对其中感触较深的几点在下文中将详细叙述。

一,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这一理论将权威的基础由个人转向了法理,使得个人与权力相分离,使决策更加科学可靠,有效避免少数人拍脑袋而做出错误决策而影响组织的长远发展。

这一制度清晰地规定了职位的职权与责任,使组织的运转更少的因为人的因素而出现偏差。

韦伯的官僚制体现了理性与科学的精神,对于人们的世界观也有很好的塑造作用。

前几天看到了报纸上关于高层公务员下海的报道,其中有位前高官说,当公务员只有一个评价标准就是领导。

也许当法治社会真正实现,更多的是制度更少的是人来评价人的工作水准时,公务员们才不会为了迎合领导而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而这一切依靠的是理性规范的官僚制度的确立,与官本位的淡化甚至消失。

公正而有效率的社会必然是法治而非人治的社会,公正而有效率的公司也必然是法治的公司。

人治为主的公司可能在创业初期获得较快发展,当然前提是拥有一个英明的领导人。

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人治的公司越来越不适应公司发展的节奏,一个大公司很可能因为领导人的错误决策而实力受损,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方法是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决策制度,与公司运营规则,使得公司走在制度治理的轨道上。

个人权威的变态加强很可能影响公司的决策与正常运行。

零售巨头国美前老总黄光裕就是一个典型,黄过于重视个人的权威,在公司内部拥有绝对地位。

在他和高管开会时,高管们几乎不敢当着他的面提出问题,而是在会后几个高管私下里交流,揣摩领导的意图,最后作出决策,高管们晋升的途径不是通过业绩,而是通过取得黄的好感。

这些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科学决策,制约了国美的进一步发展。

拥有完善的组织结构与制度规范对于组织的日常运行至关重要。

日本政坛频繁更迭,然而他们的社会生活并没有一团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官僚体系有一大部分人不随着首相的变更而变更,很大程度上依靠制度办事,并不随着首相的意见而随便更改工作。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管理思想的演进周杨静指导教师:王达政管理思想的发展演进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大的阶段,分别是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现代管理阶段以及当代管理阶段。

而在此之前西方的管理思想有一个相当长的孕育和萌芽期。

一、古典管理理论的诞生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使工厂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主要经营形式,推动了劳动分工的发展和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以及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方式的变化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使人们对管理工作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这是西方管理思想的孕育的时代背景,在这个时代,出现了斯图亚特,亚当斯密,欧文,萨伊以及马歇尔这些代表人物。

斯图亚特提出劳动分工和计件工资,亚当斯密被誉为“古典经济学之父”,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们主要是为了谋求利益而从事经济活动,但社会中每个人的利益又总受他人利益的制约,必须兼顾他人的利益,由此产生了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社会利益以个人利益为基础。

还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以及强调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性。

欧文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他认为工厂是由员工组成的,把他们有效组织起来,相互合作,就能产生最大效果,他曾进行过大力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为职工提供较多福利设施等试验。

萨伊则承认管理是一个独立的要素,马歇尔强调管理中的计划职能。

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还未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尚未形成专门的科学,只能称为“经验管理阶段”。

19世界末至20世纪30年代则是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产生的背景有科学技术发展但管理落后,工人缺乏训练,操作不规范,动作随意性大,管理人员不懂科学管理,凭经验办事,所以许多生产潜力得不到发挥,改善管理将能使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以及出现卖方市场。

而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则是泰罗,法约尔以及韦伯。

泰罗在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理论》,提出了通过对工作方法的科学研究来提高工人劳动效率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在该书中提出的理论奠定来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泰罗因此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管理思想发展演变的宏观图景来源:《管理学家》杂志社作者:闻华要了解任何一门学科,进行学术史的梳理都是必要的。

即便是物理学,也需要知道从伽利略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的大致状况。

但是,学术史的尴尬在于,当你掌握了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后,就不再需要从头梳理它的发展史。

对学术史的兴趣,往往是外行比内行更大。

除了部分以学术史为主干内容的人文学科外,凡是狭义科学的学科,随着专业研究的深化,学术史的意义会衰减。

所以,学术史的研究不仅对于非学术的大众来说是小众,而且在相关学科的学术圈内也从来都是小众,往往还会遭到主流的白眼。

有一则笑话说得好:失恋者去写爱情诗,不从事劳动者歌颂劳工伟大,如果你在某一学科站不住脚,那就去研究这个学科的历史吧。

然而,学术史不等于思想史,尽管二者密不可分。

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学术史的梳理不见得是必要的,思想却是必须要有的。

否则,所谓学者,不过是匠人而已。

对思想而言,你可以跳过学术史的繁琐考据,却无法跳过前辈的睿智洞察;你可以不去进行乏味的学术编年,却无法逃脱前辈的识见启迪。

当你为一个学术上的新发现沾沾自喜时,可能就有个先哲在尘封已久的书籍中暗暗发笑。

说到底,学术也不能避开路径依赖,也有沉没成本在左右着你的前进方向。

但是,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专业方向的限制,使学者不可能自己去做这种思想史的深度探究。

尤其是在专业分化如此严重、学科全貌如此难以把握的当代,学者对众多学科分支做横向扫描尚且来不及,更谈不上对学科演变做纵向发掘。

被层层历史累积掩盖起来的前人思想,往往在现实中遭到冷遇。

但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尚背后,不时会闪现出前人的思想火花。

因此,高质量的学科思想史研究,实乃学科发展的必须。

管理思想史学者雷恩,在这一领域给人们展示出了他的价值。

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他绘出了一幅管理思想发展演变的宏观图景。

在《管理思想的演变》(第5版起改名为《管理思想史》)一书中,他以时代变迁为经,以学派思想为纬,编织出了这一学科的发展演变概貌。

《管理思想史》学习心得 用至善理念对冲企业文化中的佛系心态

《管理思想史》学习心得 用至善理念对冲企业文化中的佛系心态

《管理思想史》学习心得用至善理念对冲企业文化中的佛系心态《管理思想史》学习心得--用至善理念对冲企业文化中的佛系心态2018C5班甄红日前,通过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的深入学习,结合笔者所在公司的企业文化,简要谈谈王阳明哲学思想对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的正面引导和对冲错误思想的作用,不足之处尚请批评指导。

当前,在一些企业文化中,有着需要我们提高警醒、及时加以引导的不良心态,其中以“佛系”心态为代表。

所谓“佛系”,是个网络流行词,大体是指看淡一切、与世无争,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甚至是逆来顺受、能忍自安的处世哲学。

不少人从“佛系”二字引申,联系日常工作生活、待人处事的种种,便有了“佛系青年”“佛系员工”“佛系买家”“佛系点赞”“佛系恋爱”的对号入座。

在日常生活中“佛系心态”一下,这无可厚非,尤其面对一些无关原则、不坏底线的小事,少一点锱铢必较、针锋相对,多一些大肚能容、一笑置之,不失为豁达。

但如果在一个企业里,人人追捧“佛系心态”,在企业管理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产品质量上马马虎虎,在产品研发上不精益求精,在开拓市场上不奋力竞争、知难而上,对企业的发展会有着消极影响。

我们知道,价值观直接决定着人的判断标准和行为模式,比如在文革时期,‘宁要社会主义的贫穷,不要资本主义的富裕’,就是一种价值观,在当时这种价值标准下,大多数人就会穷得理所当然,穷得洋洋得意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的‘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也是一种价值观,当这种价值观成为主流后,人们就争先恐后的去脱贫致富了,这就是价值观的威力,让我们假设,一个推行“佛系心态”的企业,一群无欲无求的员工,秉持着共同贫困的价值观,花费最少的资源,以一种极度简单的方式生活,这样的企业是不是能够得到发展、获得市场机会、拥有核心竞争力呢?我们可以想象,当人们都秉持着“佛系心达”这样的价值观时,企业发展目标将永无实现之时。

如何扭转员工这种“佛系心态”到正常轨道上来呢?在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思课程中,通过老师的精彩讲解,和自己对王阳明心学的理解和认识,笔者认为引入王阳明“至善”理念可以起到很好的对冲作用。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管理思想史》是著名管理学家Edward C. Baines Jr.在1976年出版的著作,书中专注研究了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以及衍生出来的观点、理论以及实践,还对当今管理思想进行了总结与讨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了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比如从古希腊开始的表现主义管理、通过业务管理和治理理论、到20世纪进入技术和人性化管理思想。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管理思想的发展就夹杂着不同的精神和情感,变化多端,从而可以看出,管理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同时,作者指出,因为每个时代的面貌都不同,管理思想也必须随时改变,响应发展的情况,不能只停留在一种特定的思想中。

比如,机器时代的流水产线需求特定的管理方式,而当前的信息时代则要求管理者有更为弹性和自动化的管理思想去迎接新的机遇。

这也告诫我们,不能只局限于一种思想,而要能够随时改变,相应新环境甚至新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从而拥抱新的技术、形势和复杂的社会变革。

最后,在书中,作者总结当今管理思想,指出,管理者应该拥抱新技术、充分实现灵活性。

所以,古今中外的管理思想中都有共性:尊重实践、勇于创新。

我们今天拥有的历史大脉络,可以视作一定的借鉴,使我们能够学到经验,知道应在面临不同的现实问题时,该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理性处理好稳定与变革之间的关系,管理方式亦如此。

综上所述,我在阅读《管理思想史》时,有诸多收获,对管理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既然它的发展从来都不断变化,以实践为主,则我们作其拥护者,应勇于探索、创新,大胆试错,以fit the times, happen the ages的姿态,不断掌握适应变化的最新技术与知识,尽心尽力,推动管理思想的可持续发展和完善。

管理思想史丹尼尔读后感

管理思想史丹尼尔读后感

管理思想史丹尼尔读后感在阅读了丹尼尔的相关管理思想著作后,我深受启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管理领域的深邃道路,让我对管理这一复杂而又关键的领域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丹尼尔的管理思想体系丰富而多元,涵盖了众多层面和维度。

他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管理实践和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整合。

这使我清晰地看到了管理思想的演进脉络,从早期的朴素管理观念到现代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模式,每一个阶段都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在书中,丹尼尔着重强调了管理与社会环境的紧密关联。

他指出,管理并非孤立存在的活动,而是深深扎根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土壤之中。

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发展阶段,会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例如,在工业革命时期,大规模生产的需求推动了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强调通过标准化、分工和效率提升来实现生产的优化。

而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人才管理成为了核心议题,注重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管理者,必须敏锐地洞察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丹尼尔还深入探讨了管理中的人性因素。

他认为,人是管理活动中最为关键的因素,理解人的需求、动机和行为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

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将人视为生产工具,忽视了人的情感和精神需求。

然而,现代管理理念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满意度、工作生活平衡和个人发展。

这让我反思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是否真正关心了员工的内心世界,是否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支持。

只有当员工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此外,丹尼尔对于管理中的领导力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有卓越的决策能力和战略眼光,更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建设能力。

领导者需要以身作则,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愿景,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领导者还应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勇于面对挑战和变革,引领组织不断前行。

管理思想史学习心得

管理思想史学习心得
是否做过课堂作业
题目、参与者及自己扮演的角色:
体会:
是否读过相关的课外书
书名:
体会:
是否就不懂的问题提问?
问题及提问的方式(课堂或其他方式):
是否得到满意的答案:
其他:
第十一章 领导行为理论
读书心得
收获:权变管理理论认为没有所谓“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就像学习,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问题:
上课心得
是否就不懂的问题提问?
问题及提问的方式(课堂或其他方式):
是否得到满意的答案:
其他:
第十二章 现代管理理论综述
读书心得
收获:现代管理理论有对过去管理理论的改进与创新,比以前的管理理论更系统化。现代管理理论从泰勒的科学管理问世至今,经历了古典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和管理科学理论阶段。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标志着西方管理理论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孔茨为划分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学派做出了贡献。
体会:
是否就不懂的问题提问?
问题及提问的方式(课堂或其他方式):
是否得到满意的答案:
其他:
第九章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
读书心得
收获:行为科学假设职工是“社会人”,而古典管理理论假设人是“经济人”,行为科学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的因素。
问题:行为科学理论体系不严密
上课心得
收获:详细分析梅奥的霍桑试验,认识非正式组织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对人的行为提出了一些调动积极性的学说和方法对我有深刻影响。但是要把握住“度”,如果过于重视非正式组织而忽视正式组织会使企业没有纪律可言。
问题:
上课心得
收获:
问题:
是否做过课堂作业
题目、参与者及自己扮演的角色:
体会:
是否读过相关的课外书

【推荐下载】管理思想史读后感-精选word文档 (10页)

【推荐下载】管理思想史读后感-精选word文档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篇一: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管理思想史绪论一、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研究不断发展的管理实践管理实践是人们在社会组织中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实际管理活动。

(管理实践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组织性,具有明显的目的性,产生着广泛的影响、作用。

体现管理思想)2、研究管理思想的演进规律(管理思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管理活动的思维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

)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

管理思想史正是以不同社会阶段管理思想演进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其发展规律。

3、研究社会生产方式与管理思想的关系社会生产方式,是管理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联系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状况)管理思想是人们在总结、研究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地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管理思想史的学科发展(20世纪中后期出现学科)1、零散研究阶段(作为其他学科分支)2、专门研究阶段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出版,标志着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哈佛大学较早开设管理学课程)20世纪中叶美.克洛德.小乔治17972年出版《管理思想史》全面介绍了外国的管理思想,主要是西欧和美国的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美、丹尼尔、梅恩博士1979出版《管理细想的演变》详细介绍了管理思想演变的过程我国的李明新,孙耀军,郭先刚也有此类著作三、管理思想史的学科特点1、管理思想史是一门边缘学科管理思想史既是管理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2、管理思想史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突出的史学特点管理思想史展示的是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

3、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内容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四、学习管理细想史的意义1、学习管理思想史对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意义管理思想史所反应的内容最具一般性,对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意义。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读《管理思想史》有感学习管理学原理绝对不能仅仅关注现今的理论思想,而要了解管理学的发展演变过程,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更是如此认为。

今天的管理学之所以是现在的体系,究竟是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如此设置?它的科学性何在?……我认为,很多问题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探索前人的思想轨迹,我们可以吸取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丰富现在的管理理论,更好地实践。

早期管理思想一.管理的出现人与生俱来具有经济、社会、和政治的需要,并寻求通过有组织的活动来满足这些需求。

在个体寻求通过集体活动来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中,管理产生了。

在最早出现的组织中,有以下一些要素:(1)必须存在一个目标(2)人们必须受该目标或共同意愿的吸引,愿意参与进来(3)组织成员需要使用某些东西来进行工作或战斗(4)组织成员的各种活动必须是有组织的。

同时,人们发现,如果能让某个人专门负责带领整个群体朝向既定目标前进,效果会更好。

当人们通过合作来实现目标时,管理便会出现。

在管理的体系出现之前,很多人就已经对管理有了自己的认识,并将其付诸实践。

孙子早在公元前600年就将军队进行细分,建立官阶等级制度;考底利耶也在公元前就撰写了《政事论》,创建了印度的公共行政管理;埃及的古老术语维齐尔(vizier)代表督导,埃及人还发现了“十人管理原则”罗马的立法权与行政权相分离……许多现代思想的影子都能在早年间找到。

我对这些先进思想(至少对那个时代是如此)的出现感到高兴,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在早期的管理思想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反商业、反成就、和很大程度上反人性的文化价值观,在这个被束缚的时代,没有工业革命,更不可能有真正的管理思想体系。

而之后,三种力量为我们带来了工业化的新时代:挑战教会权威的新教伦理;维护个人权益的自由伦理;以及挑战重商主义的市场伦理。

这是一次文化重生,而且为对于理性的、正是的、系统的管理知识体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当一个新生事物出现时,它难免会遇到些困难和问题,管理体系也不例外。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最近,我根据老师的要求阅读了《管理思想史》一书,原本对管理知之甚少的我顿时享受到了管理的厚重感与积淀感。

虽然管理这一学位建立的时间很短,管理学学科成立也就百余年,但是我却从这本书中体会到管理这门学问的源远流长与包罗万象,感受到管理学百家争鸣与斑斓多彩的思想。

我作为一名在四年后能获得管理学学位的学生深感荣幸。

《管理思想史》全书以跨越千年,横贯中西的视角全面公正的审视了管理的历史,其中既有古今中外的风流人物,又有百花齐放的管理学说;既有丰富多彩的管理学派,又有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让我眼界大开,接下来就让我把心得娓娓道来。

先综合地谈谈我对管理以及管理思想史的体会。

德鲁克说:真正的管理涉及四个方面,哲学(智慧),知识(科学),艺术(技巧)和经验(实务)。

的确如此,大量令人称绝的管理实践都是上述方面的完美融合,无数优秀的管理者和管理学家都具有上述的素养,那些成功的管理思想亦是将这些方面尽情彰显。

管理思想史则通过研究不断发展的管理实践、不断演进并与社会生产方式相符的管理思想来体现智慧、科学、技巧和实务。

管理思想史是从管理的角度理解人类文明的窗口,以史为镜,可博古而后通今。

第一部分早期管理思想在全书开篇第一章中,作者丹尼尔·A·雷恩为管理思想史的研究确定了文化框架,并以经济、社会、政治、科技四个层面展开分析。

这四个方面是管理的文化环境。

在管理的文化环境影响下,管理者随着经济、社会、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科技知识的不断变化,去发展分配和利用资源的方法。

接下来,作者开始谈管理的基本要素,这是从管理的产生来入手的。

由于资源的普遍缺乏和自然界的敌对引起了人们都经济、社会和政治需求,为了满足需求,人们开始形成了经济、社会和政治组织。

而管理对于有组织的活动是至关重要的,管理是通过执行特定的职能活动,有效的获得、配置和利用人类的努力和物质的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并满足人类的需求。

在这些研究中,人是最基本的分析单位,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加入组织以进行群体活动,然后,组织也成为了管理的分析对象。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观《管理思想史》后感在周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观看到了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的《管理思想史》全套视频,使我从管理思想史的角度更加深入了解到了关于管理学这门课程的内涵。

在这套视频中将管理思想史编成了一系列的课程,每课时大约50分钟,相当于我们平时上一节课的时间,从这点看,这套视频比较适合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观看,大大充实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全套视频有15讲,分别为我们讲述了:一绪论;二国外早期管理思想;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四工业革命和管理思想的发展;五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六古典组织管理;七行为科学管理的产生;八现代管理理论综述;九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十当代管理环境与思想;十一当代管理思想史的发展趋势;十二管理思想史的学习总结;接下来就是对一些管理名著的评价。

以前我一直认为管理学就是管理中的唯一一门学科,管理思想史只是一个介绍管理思想演变的历史过程,将它作为一门学科不太合适。

但是现在我意识到管理思想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多么的重要,它的学科特点在于1、是一门边缘学科,既是管理科学的组成部门,又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2、在研究方法上有显著的史学特点,它所展示的是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3、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内容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毛泽东曾经说过:“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个任务。

”观看全套视频后,从总体上来说,该视频主要争对了国外管理思想史的发展并做了大量的介绍和评价,而对于中国的管理思想史并不是很突出,只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和最后对中外思想史的比较中又提到了中国的管理思想史。

所以我个人觉得这方面有待加强,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确实可以花大量时间研究别国的管理精华,但是要很好的加以利用就必须在了解自身的情况下去学习去借鉴,不然做的只是表面功夫无用功而已。

当然,在观看期间我也对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我国有诸子百家,以前我一直认为他们所宣扬的只是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但其实他们的言论和著作中早已透露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思想,诸如,老子宣扬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20XX年春,我非常有幸认识了《管理思想史》任课老师——王荣森教授。

王教授完全没有生搬硬套地照做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运用他那渊博的学识,结合政治、文化、经济、思潮进行深刻洞悉管理思想,诱发我们深入的思考。

每每讲课,纵横驰骋,繁简得当,浅显易懂,深奥抽象,以此丰富课本的空洞和繁琐,让我们受益匪浅!纵观管理思想,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管理活动的思考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

它是人们对管理实践中种种社会关系及其矛盾活动自觉的和系统的反映。

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

管理思想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其四十来年的发展历程中,学者一般把管理思想史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早期的管理思想阶段。

此阶段起始于18世纪中叶以前,这一阶段是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中世纪的管理思想,人们也习惯称之为前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第二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此阶段位于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跨度约为170年。

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的横空出世宣告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创立。

第三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此阶段跨度约为20年的。

其代表人物有梅奥和巴纳德等,其研究内容涉及人际关系学说、个体与团体行为研究、需求与激励理论等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丰富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阶段:现当代的管理思想阶段。

此阶段位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到现在大约50多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学术界又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信息技术革命之前为第一个阶段,划分为现代的管理思想;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至今为第二个阶段,划分为当代管理思想。

在西方古代管理思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是古埃及人的管理思想、古巴比伦人的管理思想、古希腊人的管理思想、古罗马人的管理思想。

早期的管理对象是国家、军队、部落、教会和家庭,也有对小规模、初级的经济活动的管理,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为:1.法律成为国家管理的重要工具。

《东西方管理思想史》学习心得

《东西方管理思想史》学习心得

《东西方管理思想史》学习心得第一篇:《东西方管理思想史》学习心得<<东西方管理思想史>>学习心得作为学习管理的学生,我觉得学习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至关重要。

学习管理思想史,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加深对各种管理思想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培养我们的管理思维。

博古通今,以史为鉴,读史使人明智,都说明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

东西方管理思想史,主要是各个时期的经济管理思想和社会管理思想。

囊括了中国从春秋战国到近代主要的管理思想,日本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西方从古希腊罗马到二十世纪各个时期主要的管理思想。

早期的重农轻商经济思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文明逐渐兴起,再到现代企业管理的理性化、科学化、人性化发展,都是相互联系,一脉相承的。

东方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以儒家的管理思想为代表。

儒家强调仁治,德治,进而产生了以人为本,中庸之道等管理观念,也是现代管理核心的管理思想。

从大处说,东方管理思想提倡的“以德为先”思想与“以德治国”方略内在统一;从小处看,东方文化倡导的“和为贵”、“人为为人”思想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家庭、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因而东方管理思想,比较强调的人性化、感情化、柔性化的管理。

早期的东方管理思想,没有系统化,理论化的概括,只是很零散的提出。

思想家们的管理思想一直闪烁着智慧与人性的光芒。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进入古代文明的光辉时代,社会治理、生产力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管仲适应形势提出“四民分业定居论”,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的社会管理功能和集中化意义;范蠡作为中国第一代成功的商人,他提出的“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旱则知舟,水则知车,价格之道,农末俱利,务完物,天息币”可谓经典,掌握经济运行规律来经营生意,他的经济循环思想虽有诸多缺陷,但它指明了研究方向,具有先哲的眼光;《周易》主要体现了阴阳平衡的人本管理思想;诸子百家中,儒家讲重人本、崇道德、讲和谐、论中庸,可以说是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启蒙;墨家利己为原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道家主张无为无欲,崇尚小国寡民;兵家重视人的作用,善于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管理思想史》有感学习管理学原理绝对不能仅仅关注现今的理论思想,而要了解管理学的发展演变过程,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更是如此认为。

今天的管理学之所以是现在的体系,究竟是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如此设置?它的科学性何在?……我认为,很多问题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探索前人的思想轨迹,我们可以吸取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丰富现在的管理理论,更好地实践。

早期管理思想一.管理的出现人与生俱来具有经济、社会、和政治的需要,并寻求通过有组织的活动来满足这些需求。

在个体寻求通过集体活动来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中,管理产生了。

在最早出现的组织中,有以下一些要素:(1)必须存在一个目标(2)人们必须受该目标或共同意愿的吸引,愿意参与进来(3)组织成员需要使用某些东西来进行工作或战斗(4)组织成员的各种活动必须是有组织的。

同时,人们发现,如果能让某个人专门负责带领整个群体朝向既定目标前进,效果会更好。

当人们通过合作来实现目标时,管理便会出现。

在管理的体系出现之前,很多人就已经对管理有了自己的认识,并将其付诸实践。

孙子早在公元前600年就将军队进行细分,建立官阶等级制度;考底利耶也在公元前就撰写了《政事论》,创建了印度的公共行政管理;埃及的古老术语维齐尔(vizier)代表督导,埃及人还发现了“十人管理原则”;罗马的立法权与行政权相分离……许多现代思想的影子都能在早年间找到。

我对这些先进思想(至少对那个时代是如此)的出现感到高兴,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在早期的管理思想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反商业、反成就、和很大程度上反人性的文化价值观,在这个被束缚的时代,没有工业革命,更不可能有真正的管理思想体系。

而之后,三种力量为我们带来了工业化的新时代:挑战教会权威的新教伦理;维护个人权益的自由伦理;以及挑战重商主义的市场伦理。

这是一次文化重生,而且为对于理性的、正是的、系统的管理知识体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当一个新生事物出现时,它难免会遇到些困难和问题,管理体系也不例外。

比如,劳动力问题如何解决?对人员的招募、培训和激励简直太困难了;究竟该怎样寻找管理人才?毕竟没有太多人知道如何管理;组织结构相对扁平,人们对管理职能没有了解……太多的问题需要被解决。

然而工业革命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些福音: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童工数量在下降,女工获得了市场工资,等等。

这就是最初的管理,有它的问题,也有着对未来美好的展望。

我认为工业革命为我们带来的管理是成功的,因为问题总是无法避免的,我们需要的是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因为问题的存在就忽视了新事物带来的优势。

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在提高。

二.早期的管理在科学管理时代到来之前,早期的管理只是一些零碎的部分,但我们却能在这些思想中找到之后那些大家思想的影子,或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开端。

比如,早在泰勒之前,就有人意识到了主管并不需要既有技术能力又有管理能力,他们可以依靠专业技术人员;美国的制造系统有了统一的零件精确标准,有了劳动分工;麦卡伦制定了详细的组织细则和树状图;普尔提出了团队精神,以系统观来看待组织……在这个时期,人们关注到了(1)组织和方法的问题(2)人的问题(3)管理问题,即如何综合上述两个方面以实现既定目标。

下面的这个关系图可以总结出早期的管理思想脉络科学管理时代一.奠基人我始终认为这是管理思想演变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它是使管理从新生走向成熟的过渡期。

众多思想体系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它们或是从前人的经验中总结归纳产生,或是启发了后人为管理体系做出进一步的补充完善。

可以说,少了这一部分,管理思想的高楼大厦难以建成。

泰勒泰勒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技术层面,工时研究是泰勒制的基础。

他通过科学地研究工作中的动作和所用的时间,找出哪些动作可以被省略。

工时研究是确定一定时间内应该完成的工作,而不是完成某项工作实际花费的时间。

他提出了“一等工人”的概念,意识到了激励的重要性。

“职能工长”的意义更是不可小觑,它将总经理的权利授予具有专业知识的、等级较低的管理者,这样,我们不必花费很长的时间来培养一个全能的管理者,就可以实现监督。

他提出了四项原则(1)发展真正的科学(2)科学地选拔工人(3)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养(4)建立管理者和工人之间亲密友好的合作无论将这四条原则放在哪个时代,它们都具有重大意义。

管理应该是科学的,而不是仅凭管理者或员工个人意愿的,于是有了泰勒的工时研究。

至于科学地选拔和教育工人,这两条在当今企业中依然被沿袭。

工人是一个企业中的庞大部分,强化了他们的能力能够使组织更高效地运作。

谈到合作,这似乎是一个更具突破性的观点。

从前,雇主和雇员大多存在矛盾,他们认为各自的利益根本不一致。

而泰勒认为,雇主和雇员的利益是可以一起最大化的,他们需要合作,来共同完成这个目标。

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场心理革命。

泰勒提出的种种想法都是太多人所不敢想象的。

然而要想进步,我们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让自己的落后的、不成熟的想法得到更新,以寻求更好的发展。

甘特对于甘特的贡献,我最想说的就是他的“甘特图”甘特图是用来进行计划和控制工作的,核心是展示通过何种操作来安排工作的程序和时间。

之所以对他的这一点贡献印象如此深刻,是因为前几天我就亲身体验了一次甘特图的优势。

就在学校今年十一月的一次培训会上,主讲人问我们是否知道甘特图,我发现在座的很少有人举手说知道。

那时候因为我读过了书中的这部分内容,对此还有些印象。

主讲人说,有一位应聘者就是应用了甘特图,使他的活动策划在所有应聘者的方案中脱颖而出。

在好几百行的图表中,我清楚的看到了策划者对每一项工作的详细分工,时间分配,就连备选方案如何运作都在里面有详细说明。

有了这样的图表,工作起来必然得心应手。

法约尔法约尔创造了第一个管理理论。

在他看来组织的成功更多的取决于管理能力,而不是取决于他们的技术能力。

权利等级越高,对管理能力的需求就越强烈。

他提出了十四项原则:1.劳动分工原则2、权力与责任原则3.纪律原则4.统一指挥原则5.统一领导原则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7.人员的报酬原则8.集中的原则9.等级制度原则10.秩序原则11.公平原则12.人员的稳定原则13.首创精神14.团队精神。

此外他还提出了管理的六项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其中最后一项又包括五大要素:计划、组织、命令、协调、控制。

法约尔的成名著作叫做《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在最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何取这个书名。

后来在读了《管理思想史》相关部分之后,我才知道,这是因为法约尔提出的理论不但能应用于工业管理领域,更能应用于其他领域,他提出的是一般管理理论。

在读《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时我发现,书中的语言并不晦涩,很容易理解,真的像法约尔所说的一样,管理理论是可以被学习、传授和实践的。

他的十四项原则和五大要素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虽然现代理论把命令和协调归为了领导),即使在今天依然适用。

但另一方面,我不得不承认他的理论也有一部分缺陷。

个人认为,他忽略了组织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而且一个下属只能接受唯一一个上级的命令也过于僵化。

这些缺陷都是需要后人做补充完善的。

韦伯韦伯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其核心是: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

他设法摆脱传统的和超凡的领导和组织,为权力建立一种法定基础,并且为人员选拔和活动的实施提供有序的安排。

他认为是新教伦理带来了资本主义精神,强调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官僚制度、和法律权威的发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他还认为官僚制度能够使任何大型组织更系统地行使职能。

官僚制度适应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需要;它为行政活动,为管理者行使权力提供了正式的规则,因而对提高行政效率,实现行政目标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随着官僚制度的发展,它也暴露出种种弊端,如滋生官僚主义、出现享有某种特权的阶层等,引起了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批评、关注。

管理和组织理论正是以这两种形式出现:法约尔的管理原则和管理要素,以及韦伯的理性化组织结构蓝图。

但在这一阶段,他们还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

随着组织在规模和复杂程度上的发展,人们对于组织理论开始了探索,他们才开始受到重视。

二.发展和成熟在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论基础之后,科学管理在很多方面继续发展,努力更加完善。

人的因素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需要为工人谋福利,重视人的因素,实行工业改良。

同时,人事管理更应该是一种系统化、专业化的科学管理。

我们应对工人给予更多的关注,使其更乐于工作,更有效率地工作,这使劳资双方都能获得更多利益。

工业心理学也在这个时期产生了。

通过心理研究,我们需要找出最合适的人,最合适的工作,以及最理想的效果。

我认为这是一大进步。

在今天,我们总是自己做一些性格测试、职业测试等等,各种心理测评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

在当初,对员工进行心理研究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

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我们要想更好地让不同类型的人从事工作,就需要进行研究,挖掘出每个人的特点,比如什么激励因素使他们满足,他们对什么感到厌烦,他们擅长什么等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更好地为工人分配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社会人的基础也于这个时期形成,人们逐渐意识到群体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当工人们有一种相互合作的概念时,更高效的生产率就会出现。

同时我们发现,更多的雇员参与到了决策当中。

随着工会发展的一起一落,劳资合作时期开始了,员工代表计划也付诸实践。

总之,在决策中雇员的声音多了起来。

我认为从这一阶段,走向社会人阶段,是一种必然。

工作不应该是机械的,参与到工作中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

他们需要被关注,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产生更多的工作动力。

同时,管理者应该听到他们的声音,他们是公司的一部分,公司的正常运作离不开他们。

将来自雇员的意见和管理层的意见相结合能更全面地分析问题,减少决策失误。

我们可以看到,当下社会越来越多地采用听证会制度,建立监察网站,召开代表大会等等,这都是重视人的因素的具体体现,尽管这不局限在企业里,而是更广泛地存在于社会之中,而这恰恰又说明了社会人是一种必然,是一个可以广泛适用的原则,而非特殊领域的特殊现象。

真正步入一般管理在科学管理刚刚出现时,它仅仅在工厂内部得以使用,但后来有很多人意识到,管理理论应该在教育业得以普及。

汤普森开始编撰管理学参考书目,奥尔福德提出了管理手册的概念,管理理论得以推广。

科学管理革命始于美国,并从美国扩展到了其他国家,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管理理论加以应用。

这是一大进步,但却并非是完全成功的。

不同国家在对其进行调整时难免会产生歪曲,制造商也往往只掌握方法和技巧,忽略了背后的哲学理念。

真正能很好运用管理理念的应该是如日本一样的国家,据我所知的日本公司,比如由山治武藤担任经理的钟渊棉纺公司始终坚信:员工的更好福利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是协调一致的,而非互相矛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