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人生目标调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故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故事--目标对人生影响故事一: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大学毕业生。
结果是这样的: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的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的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故事二: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还有一个故事,同样说明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对我们人生成功的重要意义: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可是在肯·莱文1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
肯·莱文作为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
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其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要转到这个地方来。
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的真伪,他做了一次实验,从比塞尔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如何?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上两匹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化设备,只拄一根木棍在后面。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数百英里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一块绿洲出现在眼前。
穿越玉米地
《穿越玉米地》的故事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他们即将开始穿越人生的“玉米地”。
毕业时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迈出校门之前,哈佛大学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接下来的25年,他们穿越自己的“玉米地”。
25年之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结果如下:3%的人在25年的时间里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不断实现人生的短期目标,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多数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没有什么特殊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没有人生目标,生活得很不如意,(励志一生)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25年的时间,他们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其实原因很简单: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在穿越人生的“玉米地”时有着清晰的目标,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为何要穿越它。
这就是目标的魅力,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慌乱的,杂乱无章的。
没有目标的人就像无头的苍蝇,不断地碰头,不断地尝试,也不断地放弃,不断地失败,人生就在这种蹉跎中荒芜了。
荒芜的人生,是令人遗憾的,令人扼腕叹息的。
有梦想的人,要坚决拒绝没有目标的人生,坚决拒绝这种忙乱。
人生目标,其实就是人这一辈子最想要的是什么。
这个目标是人一生要实现的,不会因为外界现实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人生目标是高考最大最安全的动力即将高考了,为什么总是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什么总有孩子不肯学习而是把时间浪费在上网打游戏上,懒懒散散糊涂过人生?为什么总有孩子每天日子过得悠闲自在,(励志一生)仿佛高考和自己无关?而还有的孩子成绩很好,为了高考这一目标不顾一切,却在考场上因紧张和焦虑而发挥失常。
哈弗大学目标对人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哈弗大学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
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
在临出校门前,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穿越玉米地。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结果又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启示:
中国有句老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有目标和没有目标、目标清晰和目标模糊,是否有长远目标,会直接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正如爱默生所说的:“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目标去向时,这个世界是会给他让路的。
”
想成为有清晰、长期奋斗目标的人吗?想成为3%的人吗?现在开始设计你的奋斗目标吧!。
第十二章 职业生涯规划与求职择业
为什么要做职业生涯规划
案例: 哈佛大学人生目标调查
哈佛大学曾经进行 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 影响的跟踪调查。他 们在一群智力、年龄 、学历、环境等客观 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 人中调查发现:
为什么要做职业生涯规划
案例: 哈佛大学人生目标调查
• (1)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25年来几乎不 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始终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地 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届的顶尖成功人 士.
2、不知道生活方向的人:这类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 变得对生活没有方向感。有可能从未有过追求的目标,只 是过一天算一天。
3.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却无行动力的人:这类人一般对 自己很失望。他总借口没去做应该做而且很重要的事情。 他们缺乏动力,缺乏主动性,也不会在该拒绝的时候说 “不”。他们最终无法实现自我,因为愿望与现实的差距
论题2: 你适合做什么?
测试:职业能力倾向测试 (霍兰德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可网上测试)
论题3: 设计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论题3:设计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步骤:
1、自我评价 2、确立目标 3、环境评价 4、职业定位 5、实施策略 6、评估与反馈
论题3:设计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展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两份)
• (2)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那些短期目标不 断被达成,生活状态步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 缺的专业人士。
• (3)60%的人目标模糊。25年来几乎都生活在社会 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工作与生活,但几乎没有什 么特别的成绩。
• (4)27%的人没有目标。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 最底层,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 。
以上两类不能是书呆子,要适当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 4、毕业后自己创业。
目标的重要性-励志文章
目标的重要性-励志文章励志精选阅读一:人生目标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设立清晰的目标?设定目标,创造人生哈佛大学有一个十分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者,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我的人生目标。
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发奋,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精英、社会精英。
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
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个性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他们生活都过的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
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自我的一个选取。
你选取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天冷了关心的话)此刻你能够暂停阅读下方的文字,先花几分钟思考一下,扪心自问自我有没有目标?是否清晰?是多长时刻的目标?自我过去属于27%、60%、10%、3%中的哪一类人?此刻又属于哪一类?或者此刻决定将来要属于哪一类人?这天的生活状态不由这天所决定,它是咱们过去生活目标的结果;明天的生活状态不由未来决定,它将是咱们这天生活目标的结果。
目标是行动的导航灯。
没有目标,咱们就不会发奋,正因咱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发奋。
就像大海中的航船,如果不知道靠岸码头在哪里,加油又有什么用?没有目标,咱们几乎同时失去机遇、运气、别人的支援。
目标的威力
目标的威力(一)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者,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
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况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
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他们的生活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目标的威力(二)1952年7月4日清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
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位34岁的妇女跃入太平洋海水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去。
要是成功的话,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
这名妇女叫弗罗伦丝·查德威克。
在此之前,她是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妇女。
那天早晨,海水冻得她全身发麻。
雾很大,她连护送她的船都几乎看不到。
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看着。
有几次,鲨鱼靠近了她,被人开枪吓跑了。
她仍然在游着。
15个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冷,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
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
他们都告诉她离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
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
几十分钟后——从她出发算起是15个小时55分钟之后——人们把她拉上船。
又过了几个小时,她渐渐觉得暖和多了,这时却开始感到失败的打击。
目标与成功的关系(哈佛调查)
目标与成功的关系哈佛大学曾进行过这样一项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在智力、学历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
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着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其余3%的人有着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岁月,他们行进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在25年间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当然,也抱怨自己。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已经知道自己最想要做的是什么,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这个调查生动地说明了,明确生活目标对于人生成功的重要意义。
给想要成功的你,哈佛图书馆墙上的二十条训言: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9.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时间在流逝。
13.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14.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17.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人生目标的调查
就是美国哈佛大学在1970年曾经对当年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了一个人生目标的调查,而且对这个调查在25年后进行了跟踪,结果令人很惊讶。
当时调查的结果,没有目标的人有27%,这27%的人在1995年跟踪调查的时候,他们绝大多数处在社会的下层生活状态,很不如意,还抱怨社会、抱怨他人。
当时目标比较模糊的人有60%,这60%在25年之后都处在社会的中层,他们有比较安稳的生活和工作,但是没有突出的业绩。
另外还有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这10%的人在25年之后都处在中上层的阶层,他们能够不断地实现自己的短期目标,成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
只有3%的毕业生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而恰恰就这3%的人在25年之后绝大多数都在社会的上层。
他们都能够成为各个行业的领袖和精英。
对个人的人生发展来说,职业规划属于顶层设计范畴。
志愿填报属于底层操作环节,就是那几天,一个环节的事。
在这个顶层和底层之间,还有一个中间环节,我叫它“学业规划”。
第一个就是要制定职业规划,就是我这一辈子,等我退休的时候,我应该是什么状态,要想到这么远。
应该想这么远,就是我这一生最终发展到什么状态,人活一辈子,他实现什么目标,这是职业规划的目标。
然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应该做职业规划。
通过职业规划,然后要制定一个就业目标。
这个就业目标是首次就业目标。
李金鹤:第一次就业的目标,我准备到哪里就业,我有了职业规划,假设我要成为一个医学专家,那我首先就业目标应该是到医院去,首次目标应该跟它是相连的。
首次就业目标取决于职业规划目标在哪里。
确定了首次就业目标之后,我们应该确定学业目标。
学业目标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首次就业之前应该达到的学历学位,包括是哪个学校层次的学历学位。
假设我要成为医学专家,我首次就业目标定到北京协和医院的话,假设我定位到这儿,这是举例子,不见得那么具体,也可以到别的医院。
我特意看了一下北京协和医院的招聘条件,实习生很多专业要硕士,更多专业是本科和硕士以上。
职业生涯规划之目标
Spcific:具体的,明确的,不能含糊不清的。(现实中,很多人的目标没有被足够详细的定义)
Measurable:可以量化的,能度量的。
Achieveable: 可以达到的,避免优柔寡断和虎头蛇尾。(现实中,那些目标始终只是一个目标,而没有相应的行动)
Rewarding:目标需有一定意义,要有一定的价值。(目标定位不合理,或过于一种理想化或过于平常化)
六、理论联系实际(联系自我认知单元的学习)
制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目标 比如: 这学期要做两件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即便条件不允许也要创造条件 这一年当中,要通过那几件事情尝试超越自己性格中的一个缺点。 通过多长时间的学习,培养自己的某项技能。 尝试摈弃大家的看法,做一件和自己价值观相一致的事情。或者相反的事情,然后总结自己的感受。 这一星期,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总结自我感受。 这一天,主动和一个不爱说话的人进行交流,并且和她成为朋友。等等
二、问问你自己
大学生在小学、中学有明确的目标,大学就没有了。有位学生自嘲地说,小学时想当个科学家,中学想当个企业家,大学里想进入一流的外企当个职员,毕业时只想在大城市里有口饭吃就行了。 为什么? 不知:不知道人生应该制订目标; 不会:不会制订,没有学习过; 不必要:环境复杂多变,无效,没必要; 害怕:惧怕成功或失败。实现目标意味着放弃、付出和改变习惯; 模糊的目标:错误、笼统。自认为有目标,其实没有目标。
Time-bounded:有明确时间限制的。
制定目标的SMART方法:
制定目标的基本步骤:
把每个人生目标单独写在一张白纸的顶端。 在每个目标下面写上你要完成这个目标所需要但是目前你又没有的资源。这些东西可能是某种教育、职业生涯的改变、财务、新的技能等等。 在第2步所列出的每项中,写下你要完成每一步所需要的行动。这个可能是一个检查清单,这是你可以完成你的目标的所有确切的步骤。 检查你在第2步里面所写的时间框架,在每一张目标表上写下你所要完成目标的年份。对于那些没有确定年限的目标,考虑一下你想要在哪一年完成它并以此做为年限。
目标的威力(1)
目标的威力——哈佛大学调查研究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并能把目标写下来,经常对照检查。
25年的跟踪研究,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那些占3%的,25年来几乎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
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占10%的,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占60%的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他们的生活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目标对人生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苏州领众教育自2003创办至今,借鉴美国童子军模式和运作经验,在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创办了"全能少年"优秀民族品牌,致力于帮助中国青少年开发自我千里,增强团队意识,培养责任感,为社会做贡献,成就未来中国乃至世界的成功领袖。
在全能少年的领袖才能专业培训体系中,目标管理、人生规划是重要的训练内容,除了采用美国童子军青少年领袖专业DVD教材外,还特地邀请美国童子军青少年能力培训专家亲临现场指导,让学生学到真材实料,为自己的人生设立有意义的目标。
苏州某中学高三J同学,从六年级开始接触全能少年,连续4年参加《全能少年未来青少年领袖双语夏令营》,从一名普通的营员(Participant)到项目助理(ProgramLeader)到青年教官助理(AssistantSeniorPatrolLeader)到独立青少年教官(SeniorPatrolLeader)。
目标的威力
目标的威力有目标才会成功。
目标与人生到底有什么关系?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并能把目标写下来,经常对照检查。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的,25年来几乎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
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占10%的,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其中占60%的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他们的生活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在此我也想建议所有追求进步、希望成功的孩子们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1、我有没有目标?有多长时间的目标?2、我的目标清晰吗?有没有写下来?3、我是否经常检查自己的目标?4、我愿意成为27%、60%、10%、3%中的哪一类人?目标会让你实现人生价值。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周围可能有很多的目标吸引我们,让我们这也想做,那也想做,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最后一事无成。
如果有了明确的、坚定的目标,我们就会排除干扰。
当你一心执着于自己目标的时候,所有的障碍都会成为垫脚石,所有的困难都会主动让步。
目标能激发出无限潜能。
“我要做总统”,克林顿17岁时就确立了这一目标,并且持续不懈地为之奋斗,终于入主白宫。
我的人生101目标清单,四年实现70个目标
我的人生101目标清单,四年实现70个目标一项被传了太多次的实验1953年,哈佛大学做了一项关于目标对人生结果影响的调查。
当很多智力、学历、环境都差不多的学生们在走出校门之前,哈佛大学对他们做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其中: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3%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一直坚守同一方向努力,成为了社会精英,在社会各项发展上成为领军人物。
10%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的人,他们成为了社会上层,在短期目标不断达成的情况下,大多成为了行业专家,比如医生、律师等等。
60%目标模糊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生活安稳但平庸。
27%没有目标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的各种不如意与他们如影随形。
这告诉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目标对人的成功很重要。
可惜我知道这个道理太晚了。
从16岁到30岁,我上了14年高中。
我生活在一种没有目标的状态中,每天都在以消极的方式度过自己最宝贵的时光。
回想当时的每一天,几乎没有什么能让我有成就感。
直到快30岁的时候,我才终于意识到自己思想的开放,终于明白为什么过去的自己活得那么不开心,那么迷茫无助。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对未来完全没有规划。
一、拥有目标2012年4月,我开始到处寻找机会,寻找人生目标。
有一天,我碰巧看到梁凯恩,一个台湾的励志名人,通过列出101个目标,不断地行动和实践,神奇地改变了他的生活。
成功逆转梁凯恩的人生对我来说是一次人生机遇。
我毅然决定模仿他,体验一下一个101的进球是否真的有那么神奇。
凭着一往无前的精神,我花了两周时间写了整整101个目标。
完成的那一刻,我觉得充满了希望和力量,看到生活有了希望,一丝希望出现在我面前。
为什么是101个进球?写不了这么多怎么办?因为100个目标足够完美,所以101比100更完美。
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多想实现的事情,不如顺其自然,把自己内心的愿望写下来,不要给自己压力,也不要编造数字。
哈佛大学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哈佛大学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
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哈佛大学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
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经过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有一定规律: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他们大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有清晰但目标比较短期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成为各行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律师、医生、工程师、高级主管等;60%的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的那27%的没有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过得都不如意,常常失业,并且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他们的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
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
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在社会的中上层。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而那些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在社会的最底层。
他们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PE-SMART
家庭生 1.每周进行一次家庭聚会(儿孙满堂)。 1.每周进行一次家庭聚会 儿孙满堂)。 每周进行一次家庭聚会( 活(2035 2035年 2035 2.每月有十天时间陪太太和家人 每月有十天时间陪太太和家人。 2.每月有十天时间陪太太和家人。 前)
人生蓝图表—— 人生蓝图表
中期目标(5年内) 中期目标( 年内)
事
业
(2012年7月) 2012年
1.推动公司年产值达到10个亿以上。 1.推动公司年产值达到10个亿以上。 推动公司年产值达到10个亿以上 2.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营销专家之一 2.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营销专家之一
1.定居上海,购买200平米以上的房子。 200平米以上的房子 定居上海,购买200平米以上的房子。 2.接父母到上海住在一起 接父母到上海住在一起。 家庭生活 2.接父母到上海住在一起。 2012年 (2012年7月) 3.帮助太太把她茶楼开起来。 3.帮助太太把她茶楼开起来 帮助太太把她茶楼开起来。 4.每周陪家人至少20个小时 每周陪家人至少20个小时。 4.每周陪家人至少20个小时。
做到 打√
完成日目标(百分比%):100% 100%
团队保障—将“SEC成长日志”制度 管理 1.培训引导 1.培训引导 2.制度推行 2.制度推行 • • 两会制度——晨会、夕会 两会制度——晨会、夕会 3每3对照制度 每人 对照目标 每天 对照过程 每件事 对照结果
团队保障—将“成长日志”制度 管理
目标制定的PE-SMART法则
• P: 用正面词语组成 (意之所在,能力随来) (Positively phrased) • E: 符合整体平衡 (Ecologically sound) • S: 清楚明确 (Specific) • M: 可以量度 (Measurable) • A: 自力可成 (Achievable) • R: 成功时有足够的满足感(有关联的) (Rewarding) (Realistic) • T: 有时间限期 (Time-frame set)
人生哲理故事及启示
人生哲理故事及启示人生哲理故事及启示通用9篇人生哲理故事及启示16、如此差异美国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
有一年他们对即将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一群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这群学生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
调查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27%的人,没有目标。
25年后,合佛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了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逸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特别的成绩,恢复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启示: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人生哲理故事及启示28、不要报酬的农夫获得的报酬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民。
一天他在田间劳作时,听到附近传来哭喊声。
他放下农具跑过去,发现是一个小孩掉到了粪坑里。
弗来明忙把这个小孩从死亡边缘救了起来。
第二天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门口,车上走下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个被救小孩的父亲。
绅士说:“我要报答你,是你救了我孩子的性命。
”农夫说:“我不愿意因此接受到什么报酬。
”就在这时候,农夫的儿子从茅屋里走过来,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说:“是。
”绅士说:“我们来一个协议。
让我带他走,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
假如他能像他父亲一样,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
后来,农夫的儿子从英国的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他就是盘尼西林(青霉素)的发明者。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了肺炎,是什么救活了他呢?是盘尼西林。
哈佛大学人生目标的调查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 踪调查。结果发现:
0d58b4b8 龙印战神 /read/1/1937/
作 文 标 准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结 书 写 主 旨
构
语
文 体
言
内
容
A、符合文体要求
阅读下列语段,体会议论文中标准主体段,应包括哪些功 能的句子?在空白处,依次填入:
A1准确
A2典型
观点句 它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 知识就是力量。 的精神智慧,往往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 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 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 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 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 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行 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 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 点评:喷泉的高度, 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 不会超过它的源头; 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 一个人的成就,不会 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事业平 超过他的目标。 平;剩下27 %的人,生活在社会底层,并且 常常在怨天尤人,抱怨这个 “不肯给他们机 会”的世界。 【思考】他们的人生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 别?
D结构 D1完整——记叙文,情节完整(一个中心事 件的),叙后有议(借助“议”使立意明 确)……议论文,首段点题,结尾扣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佛大学人生目标调查
(1)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来几乎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始终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届的顶尖成功人士。
(2)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
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步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
(3)60%的人目标模糊。
25年来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工作与生活,但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4)27%的人没有目标。
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