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作用和地位

合集下载

媒介 岗位理解

媒介 岗位理解

媒介岗位理解媒介岗位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岗位之一,它扮演着连接广告主和受众的重要角色。

媒介团队的工作涉及到广告策划、媒体选取、投放监测等多个方面,需要全面了解广告市场和媒体渠道,以达到最佳的广告效果。

本文将深入探讨媒介岗位的职责、技能要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 岗位职责媒介岗位的职责主要包括广告策划、媒体选择和购买、投放监测与效果分析等。

首先,媒介人员需要根据广告主的需求和市场研究,制定广告媒体策略,确定广告的投放渠道和时机。

其次,媒介人员需要对媒体进行评估和选取,了解各个媒体的受众特征、覆盖率和广告投放成本等数据,以便为广告主提供最佳的媒体选择建议。

最后,媒介人员要负责广告的投放监测和效果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向广告主展示广告的曝光量、点击率和转化率等数据,评估广告的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2. 技能要求媒介岗位需要具备多项技能来完成工作任务。

首先,媒介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市场研究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准确把握目标受众的特征和需求,为广告媒体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媒介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与广告主、媒体代理商、制作团队等多方进行沟通合作,确保广告的顺利投放和有效实施。

另外,媒介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意能力和策划能力,能够为广告主提供创新的媒体选择和策略建议,提高广告的曝光和反馈效果。

此外,熟练运用媒体投放和监测工具,对数字营销和新媒体广告有一定的了解也是必备的技能。

3.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介岗位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媒体渠道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媒介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灵活运用各种新媒体渠道来推广广告,提升广告效果。

其次,数据分析和营销技术的不断深入,媒介人员需要具备更强的数据分析和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提升广告投放的精准性和效果。

另外,跨界合作和整合营销的趋势也对媒介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介人员需要能够与营销、创意等相关岗位进行有效的协同合作,实现品牌整合传播的目标。

校园媒介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校园媒介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网、 微博 、 广播 站 、 电视 台 ; 校各类 社 团组 织 自办 学
涵 与构 成 , 学界 说法 很 多 , “ 层 说 ” 即大 学 文 有 三 ( 化 包含 物质 文 化 、 度 文化 、 神文 化这 3个相 互 制 精 渗透 、 相互 影 响 的结 构 层 次 ) “ 、 四体 说 ” 即大 学 (
第 6卷
第 3期






Vo . No 3 16 . M. d 201 v 2
21 0 2年 5月
Ju n l f Hih r d c t n o ra o g e E u ai Ma a e n o n g me t
校 园媒 介 在 大 学 文 化 建 设 中的地 位 和作 用
作用 。

同的。理念也好 , 精神也好 , 都需要借助校 园媒介
传播 , 而传播就 需要对信息进 行有效 的选 择 、 整 理, 这就不是简单 的记录问题 , 还需要有水准 , 有
立 场 , 提炼 , 升华 , 有 有 因此 , 园媒介 在 大学 文 化 校
的形 成 和发 扬 中 的地 位是 显 而易 见 的 。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体系 、 制度文化体系 、 行为文化
体 系、 精神 文 化 体 系 ) “ 因素 说 ” 即 大 学 文 化 、六 ( 包 括 环境 文化 、 术文 化 、 学 科技 文 化 、 艺术 文化 、 阵 地 文 化 、 络 文 化 6个 因 素 ) 等 。不 管 哪 种 说 网 等 法 , 大 学文 化更 多地 作 为一 种 理 念 和精 神 是 共 将
刊 、 歌等 , 校 它们 既 是显 性 的 , 是 隐形 的 , 又 它们 既 包 含 了所 象 征 的 大 学 精 神 , 是 具 体 的 、 质 又 物

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

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
经济收益主要来自两个方 面:一,是广告收益,二,是信息产品的销售收益(主要 体现为报纸的发行量或广播电视的收视率) • (二)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 • 一是言论活动,二是报道活动。 • (三)公共性与公益性 • 依据:1.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 和提供者,在满足社会的普遍信息需要方面起着一种公共 服务的作用;2.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对社会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 响力涉及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3.大众传媒是 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如广播电视使用的电波频率 )的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 会和公共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这种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力基础:大众传 媒拥有最大限度的采访权、言论权、编辑权和刊载权,并 拥有广泛的舆论监督的权力。另一方面,公益性和公共性 也对大众传媒产生重要的制约,它要求传媒的活动必须符 合社会公共利益。
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 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中主要的信息提供者。 • (一)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 • “把关人”(gatekeeper)这个概念,最早是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 卢因提出的。 怀特的新闻选择“把关”模式
第二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有限入选优先得到传播
• 特点:1.地位稳固 • 2.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 组织结构。 • 3.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着和使用 者。 • 大众传媒的上述三个特点,使得它们比其他类型的传 播者地位更优越、力量更强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大众 传媒也是传播特权的拥有者,它们所拥有的传播能力和权 力都远远超过了作为个人的社会成员或其他一般社会群体 。

媒介文化现象总结

媒介文化现象总结

媒介文化现象总结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媒的普及化,媒介文化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媒介文化是指通过各种媒介渠道传播的文化现象,包括电影、电视、音乐、广告、社交媒体等。

本文将就媒介文化现象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其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电影文化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文化形式,影响和塑造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一种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

通过电影,人们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历史和社会问题。

同时,电影也经常通过情节、角色的形象来渲染和传达特定的价值观和观点。

电视文化电视可以说是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带来了大量的新闻、娱乐和信息。

电视节目的多样性和普及性使得人们可以在家里随时获得多样化的内容。

然而,电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过度曝光的广告、低俗暴力的内容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音乐文化音乐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媒介文化形式,它可以带给人们快乐、抚慰情绪、表达情感。

音乐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不同地域和文化中的音乐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随着数字音乐的兴起,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和分享音乐。

然而,音乐的商业化和大众化也给音乐的原创性和艺术价值带来了一些挑战。

广告文化广告是商业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向人们传递产品和服务的信息。

广告作为一种媒介文化形式,不仅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然而,广告也面临着虚假宣传、过度商业化等问题,需要监管和规范。

社交媒体文化社交媒体的出现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传播方式。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和获取信息。

社交媒体也成为了一种表达个人观点和塑造个人形象的重要渠道。

然而,社交媒体也存在信息泛滥、虚假信息等问题,需要人们有良好的媒体素养和信息辨识能力。

结论媒介文化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电影、电视、音乐、广告和社交媒体等不同形式的媒介文化都对社会和个体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论媒介素养教育在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论媒介素养教育在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3 结束 语
本调查结果显示的研究生非正式学 习态度 、 意愿较好 , 非 正式 学 习已经成为主要 的学 习方式 ,虽然有时他们 并未意识 到。但是 支持非正式学 习的外部条件 、 外部资源相对来说 比较欠缺 , 比如说 , 缺乏非正式学 习的氛 围、支持非正式学习的设 备资源较少等 。另 外, 研究生相对 于本科生 , 所说 的专业知识更加专一和深入。 因此 ,
[ 1 ] B I S C H O F F . I n f o r m a l l e a ni r n g i n t h e w o r k p l a c e a n n o u n c e me n t E D B / O L ]

h t t p: / / www. 1 e a r n i n g — or g. c o m/ 9 8. 0 1 / 0 3 31 . h t ml 2 0 0 5—1 —2 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科技 进 步为媒 介 的发展 提供契 机 , 当人们 周转 于各 种媒介 之 间时 , 媒 介信 息 已经如 同 阳光 、 水、 空 气一样 成为 人们 生存 的 必需 品…。 与此 同时 , 媒介 素养逐 步成 为公 民 的重 要素养 之一 ,
1 媒 介素 养教 育解 析
随着媒 介信 息 的剧 增 , 媒 介素养 教育 逐渐融 人到从 幼儿 园 到 大学等不 同 阶段 的教 育乃至 成人教 育 中 , 而媒 介素养 的定 义 对 开展媒介 素养教 育具 有关键 的指 导作用 。迄今 为止 , 国内外
才培 养 结构 , 探 究媒 介素 养教 育在 教 育技 术人 才 培养 中的地位 与作 用 , 有利 于针 对教 育技 术人 才 开展 媒 介 素养教 育 ,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STEP1
STEP2
STEP3
经营目标
面对市场是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必须把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作为商品在商场上销售出去。
传媒的经济来源:广告收益(广告主的压力)和信息产品的销售收益(发行量、收视率等,受众的压力)。
大众传播的组织目标
②宣传目标
包括宣传某种思想、灌输某种意识形态、提倡某种信念、行使某种权力或社会影响力等。通过言论活动、报道活动及传播内容的选择和提供实现。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一、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目 录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媒介及讯息
媒介:人的延伸
意义
局限性
“热媒介”、 “冷媒介”
媒介及讯息
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这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三)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
定义:伴随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包括跨国卫星广播电视、多频道有线电视、电子出版物、互联网等。
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大大改善传统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互动性;
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提高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媒介资源丰富化→改变少数传播机构垄断资源的状况,为更多社会成员和群体成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基础条件;
信息传播全球化→把人类传播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使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受到更多变量的影响。简言之,新媒介技术正使人类的传播活动发生重大变革。
特点及其意义
“电子乌托邦”(Teletopia)思想

传播学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传播学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 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 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 优先得到传播;
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 “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 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麦克卢汉
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2)是加拿大的著名文学 批评家,也是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代宗师。麦克卢汉 的事业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40年代是他的成长 期,热衷于文学批评,其重要成果是《机械的新娘》 (1951);50年代是他的转化期,他接受了英尼斯的学 说,沉浸于文化人类学之中,并编辑了《探索》杂 志;60年代是他的成熟期,致力于传播研究,相继 出版了《谷登堡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 (1962)、 《人的延伸:媒介通论》(1964)①、《媒介即是讯息》 (1967,与昆廷·菲奥尔合著)和图画书籍《媒介是按 摩、是逆风》(1967)等书。 ·
麦克卢汉的这个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 类感觉中枢的影响,因此,在他的眼里,媒介 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 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这个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指导意义,但它不是 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 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返回
“热媒介”与“冷媒介”
返回
媒介即讯息
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 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媒介本身才是真 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 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 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 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 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 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返回
“容器人”的概念

大众传媒与文化传播

大众传媒与文化传播

大众传媒与文化传播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传播带来了便利和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众传媒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大众传媒的发展与作用大众传媒是指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形式传播的信息。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其作用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影响和塑造社会思潮和文化观念。

首先,大众传媒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资讯,从而满足人们的知识需求。

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大众传媒能够传播各类新闻、文化、娱乐、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并让人们了解到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重要事件和新技术的应用。

其次,大众传媒能够影响和塑造社会文化。

通过大众传媒的宣传和报道,人们能够接触到各种文化产品和文化现象,从而形成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同时,大众传媒也能够对文化产业进行推广和宣传,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和挑战尽管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其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大众传媒的媒介形式单一化。

尽管大众传媒包括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但是其传播的效果和模式却十分相似,这容易导致信息的同质化和传播思维的单一化。

其次,大众传媒对信息的过度包装和渲染也可能对文化传播产生负面影响。

在有些情况下,大众传媒可能会通过夸大事实、片面报道和煽动情绪的方式进行报道和宣传,这种现象往往会影响公众对于文化现象和事件的普遍认识和理解。

最后,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和碎片化也对文化传播带来了困难。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呈现的速度和方式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变,这使得文化传播难以产生持久和深入的影响。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策略为了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制定出更加切合当下的发展策略。

首先,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和改变,使得大众传媒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传播学第三章

传播学第三章

第三节 传播制度研究
• 传播制度: • 指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
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一定的社会制度对大众传播的控制体 现着与之相一致的传播制度。
“那种认为媒介是独立的力量,能够随意影响 和型造社会的老看法,过于简单而且已经 过时。所有的制度都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对 它们的媒介加以管制和控制。基本的原则 是,在任何社会对它的传播机构所施加的 控制都是从这个社会中产生出来并代表它 的信仰和价值观的。”
思想源泉:马列主义-斯大林理论,混合了黑格尔的 思想与19世纪俄国人的思想
主要目的: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和发展做贡 献,特别要服从政党的专政
媒介使用者:忠诚和正统的党员
媒介控制:政府采取政治手段来监督并控制经济命 脉
媒介禁忌:批评党的目标
媒介所有权:公有
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国有并被严格控制,媒介 只作为国家工具而存在
– 2、接近性——议题和事件距离受众有多近?
– 3、重要性——议题和事件对本地受众来说有多重 要?
– 4、人情味——议题和事件能激发多少感情?
– 5、显著性——议题和事件中的人物有多出名?
• 6、反常性——议题和事件发生的不可能性和令人 惊讶的程度如何?
– 7、冲突性——在个人、组织、国家之间,或者人类和 环境之间有多少分歧与破坏?
主要目的:提供信息、娱乐,进行销售,但主要用于 了解真相、监督政府
媒介使用者:任何有经济力量可以使用媒介的人
媒介控制:依靠“思想自由市场”实现“真理的自 我修正过程”
媒介禁忌:诽谤、亵渎、无礼,战时煽动叛乱
媒介所有权:主要为私有
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监督政府的工具,也满足 其他社会需要
弊端:

2024年浅谈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2024年浅谈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2024年浅谈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已经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字媒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数字媒体概述、文化创意产业现状、数字媒体在创意产业中的地位、数字媒体的作用体现、未来展望以及结论等方面,对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浅谈。

一、数字媒体概述数字媒体,简单来说,就是以数字形式存在和传播的媒体,包括数字文本、数字图像、数字音频、数字视频等。

数字媒体具有交互性、实时性、海量性、共享性等特点,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便捷。

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渠道获取和分享信息,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文化创意产业现状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其独特的创意性、文化性和市场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

尤其是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与数字媒体的结合更加紧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数字化文化创意产业。

三、数字媒体在创意产业中的地位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数字媒体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载体,使得创意内容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分享。

另一方面,数字媒体也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通过不断创新的技术手段,为创意内容的创作和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数字媒体的作用体现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拓展创意内容的传播渠道。

数字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使得创意内容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渠道迅速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介的限制,提高了创意内容的传播效率。

丰富创意内容的表现形式。

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创意内容的创作和生产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工具,使得创意内容可以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提高了创意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视听媒介的概念

视听媒介的概念

视听媒介的概念视听媒介是指通过视觉和听觉这两种感知方式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的媒介形式。

视听媒介是现代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借助于视觉和听觉的特点,能够更加直观地向受众传递信息和情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因而在各种传媒形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视听媒介最早出现在电影领域,电影将画面和声音结合,通过放映机将影像投射在大屏幕上,配合音响系统放出声音,使观众在音画结合的刺激下产生强烈的感官冲击。

电影作为一种高度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的媒介形式,带给人们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使人沉浸其中,深受观众喜爱。

随着科技的发展,视听媒介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如电视、广播、音乐、舞台剧等。

电视是一种集视听于一体的媒介形式,通过电视机将图像和声音传递给人们。

电视节目种类繁多,有新闻、电视剧、综艺节目、体育赛事等等,人们可以通过电视收看各种各样的内容,满足自己不同的需求。

广播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纯音频的视听媒介形式,通过无线电波将声音传输到广播接收器,使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接收到广播内容。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情绪和思想的艺术形式,作为一种视听媒介,它能够通过旋律、歌词等形式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共享。

舞台剧则是将戏剧表演与音乐、舞蹈等形式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为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

视听媒介的发展对于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视听媒介,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获取信息,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

在新闻和纪录片等领域,视听媒介可以将实时事件和历史事件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给人们带来更真实、直观的感受。

在文化传承方面,视听媒介能够将优秀的文化作品和传统文化传统传递给后代,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意义。

视听媒介还能够拓宽人们的视野,使他们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作品和创意,从而增加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然而,视听媒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视听媒介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但也导致了信息的多样性和碎片化。

第六讲 新闻媒介的性质、地位与社会功能_507003089

第六讲 新闻媒介的性质、地位与社会功能_507003089

三、从传播学的社会功能理论看新闻媒介的属性
1.拉斯韦尔的媒介“三功能”理论
(1)环境监控功能——社会瞭望哨作用 (social radar,watchdog) (2)社会协调功能——社会沟通与协调的纽带 (3)文化传承功能——人类经验、知识、智慧代代相传
参见哈罗德.D.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
参见查尔斯.R.赖特:《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
三、从传播学的社会功能理论看新闻媒介的属性
3.施拉姆的媒介功能理论
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一般社会功能
• 收集和提供政治信息 • 收集和提供资源及交易信息 • 提供规范、行为准则的信息 • 解释政治信息、传播• 解释经济信息,传播经济政• 协调公众意愿,行使社会控制 政策 策 • 向社会新成员传承规范和准则 • 娱乐(休闲、附带学习、社会 化) • 传承政治文化、法律• 开创经济行为 习俗
(2)指以新闻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为主业,同时为社会 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社会组织或机构(通讯社、报社、电台、 电视台、新闻网站等)。
考察新闻媒介的属性、角色和功能之际,其研究对象是新 闻媒介组织(或机构)。新闻媒介也称为新闻媒体。
一、新闻媒介与新闻媒介属性的界定
2.属性与新闻媒介属性
(1)什么是属性——对象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
三、从传播学的社会功能理论看新闻媒介的属性
小结:承认媒介的社会公器属性的必要性和意义
(1)社会公器属性是新闻媒介的固有属性,而不仅仅是资产阶级媒介观;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新闻媒介的社会公益性有利于提高媒介的社会
责任感; (3)社会公器性与新闻媒介的党性并不矛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始终代表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重新认识新闻媒介的属性、社会角色和

浅析媒介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浅析媒介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浅析媒介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媒介进步是指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介的形式和功能不断更新和改善,从而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过程。

媒介包括文字、印刷、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它们的进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还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媒介进步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快捷、更广泛的信息传播渠道。

在传统社会中,信息传播通常依赖于口述、书信等方式,传播范围受限,信息传递速度较慢。

随着媒介的进步,人们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途径获得及时的信息。

这不仅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也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广泛。

任何地方的事件、任何人的言行都能够迅速传遍全球,使得社会的各个角落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这对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划时代的影响。

媒介进步激发了社会的创新与创造力。

媒介的进步不仅在技术上革新,也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不断的创新。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发布和传播自己的创造成果,促进了个人和团体的创新与创造力的发挥。

互联网上的各类社交平台也成为创新交流的重要场所,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寻找灵感、结识合作伙伴,并产生创新的想法和实践。

媒介的进步为人们创造了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激发了个体和社会的创新活力。

媒介进步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公平平等。

在传统社会中,信息传播受到高昂的成本限制,只有少数人能够获得和掌握信息的权力。

而媒介进步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壁垒,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公平平等。

通过互联网等媒介渠道,任何人都可以进行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不再受到地理和社会地位的限制。

这使得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都能够获得和分享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世界、提升自我。

媒介进步为信息自由的实现提供了基础,也促进了社会的公民意识和参与度的增强。

媒介进步对于文化传承和多元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媒介作为文化的传播渠道,随着媒介的进步,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动。

音像制品的发展使得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的传播更加便捷,使得世界各地的文化得以相互了解和吸收,推动了文化多元性和全球文化交流。

电视媒介的基本属性

电视媒介的基本属性

电视媒介的基本属性
电视媒介是最宽松的传播媒介之一,它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多媒体环境,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意义。

它不仅可以传播新的文化思想,还可以确保重要信息的持续传播,可以帮助社会建立自我认知。

电视媒介的基本属性也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受众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视野。

首先,电视媒介的基本属性是可视性。

它是一种具有可视能力的媒体,可以利用电视节目向受众显示信息和内容。

这种可视性可以通过电视节目中的形象、文字和音乐等受众可视的内容,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评价和接受信息。

其次,电视媒介的基本属性是持久性。

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而且它的内容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受众愿意,就可以观看电视节目,这样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

第三,电视媒介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

电视媒介提供了一种普遍性的传播模式,可以向各个社会阶层传播信息,可以使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接触到同一信息,使得普通受众能够容易地获取到信息。

最后,电视媒介的基本属性是塑造能力。

电视节目可以制作出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塑造效果,诸如新闻、电视剧、广告等形式的电视节目可以改变受众的思维、价值观念,影响受众的行为,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

因此,电视媒介的基本属性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视媒介可以提供可视性、持久性、普遍性和塑造能力。

可视性可以创造
受众可视的内容;持久性可以保证信息的传播范围;普遍性可以让受众接触到同一信息;而塑造能力可以改变受众的思维、价值观念,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

由此可见,电视媒介的基本属性是不可或缺的,社会发展离不开它的作用。

麦克卢汉部落化公式

麦克卢汉部落化公式

麦克卢汉部落化公式
麦克卢汉的“部落化”公式是“媒介即讯息”,强调媒介传递的信息不重要,重要的是媒介本身。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要到可以被提升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尺度”的地位来认识。

他把媒介的这种尺度性特征,归结为媒介的三个“似”的特征,也就是三种零度,用以揭示媒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三种零度是:
1. 部落化零度:指媒介把人的需要、认识方式以及行为举止变成人的“第二天性”,使个人变成所属的群体中的一员,进而把个人变成某个“部落”或“文化”的成员。

2. 非部落化零度:指通过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使人的感知范围、知觉类型不再局限于所属的部落文化,使人的行为举止不再局限于所属的部落文化。

3. 全球性零度:指媒介在促成全球性文化的同时,也把个人和群体从其所属的部落文化中解放出来,使个人和群体具有世界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麦克卢汉相关书籍或文献,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媒介术语解析及评估标准

媒介术语解析及评估标准

媒介种类
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 纸、杂志等。
新媒体:包括互联网、移动端、 社交媒体等。
不同媒介具有不同的特点、受众 和效果。
媒介在营销中的作用
传递信息
媒介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能够将 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 给目标受众。
塑造品牌形象
通过选择合适的媒介,可以提升品牌 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品牌形象。
自身企业媒介应用实践分享
01
企业背景介绍
某家初创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家居产品。
02 03
媒介应用实践
通过制定合理的媒介策略,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品牌推广和 销售转化。具体措施包括官网优化、社交媒体运营、搜索引擎优化、线 下展会参展等。
实践成果
在短短几个月内,官网访问量增长了300%,社交媒体关注度提高了 50%,ROI提升了20%。
视频化
视频内容在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介中占 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用户获取 信息的重要方式。
社交化
社交媒体成为新兴媒介的重要形态, 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越来越频繁。
媒介市场的挑战与对策
竞争激烈
01
新兴媒介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国
内媒体和国际媒体之间的竞争都越来越激烈。
盈利模式不清晰
个性化服务
未来媒介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基于大数据和 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
01
案例分析与实践
成功企业媒介应用案例解析
案例一
某化妆品品牌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运用KOL营销策略,成功提升品牌 知名度和销售额。
案例二
某电子产品企业利用大数据精准投放广告,提高转化率和ROI。
案例三
某服装品牌通过与网红合作,开展直播带货,实现销售业绩的大幅增 长。

舆论学.教案详稿(第三章)

舆论学.教案详稿(第三章)

第三章 大众传播媒介与舆论的互动第一节 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舆论中的地位一、反映舆论——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之一较大范围内舆论的产生和消失往往是大众媒介信息传播和引导公众的结果。

媒介改变着公众的时空观,使得个人无法经历和参与的世界性的变化,仿佛就在眼前。

媒介成为人们的“导航圈”。

从现代舆论的发展史看,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舆论的勃兴,同初期的党派政治宣传,以及随后急遽增长的商业广告、大众文化娱乐等需要求一起,直接刺激着一系列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连诞生。

18世纪末开妈,越来越多的思想家把大众媒介的职能或性质定位在“社会舆论的机关”上,尽管他们各自对媒介的性质还会有另外的认识。

二、舆论历史发展中的三种趋势与传媒美国舆论学研究者Herbst S.发现舆论在社会历史中有三种趋向:1.大众意见的传播从“自下而上”向“自上而下”的转向;2.意见表达与衡量的日益合理化;3.意见的结合逐渐无名化大众传播媒介同时还拥有空越时空的能力,当它们随着工业化浪潮而来的时候,很快便成为一种强大而响亮的社会发言人。

三、关于舆论的社会影响来源四方格Four-cell matrix of social influences on public opinion纳入规范的社会影响:normative social influence信息式的社会影响:informational social influence第二节大众传播媒介营造的拷贝世界一、感性世界与拷贝世界感性世界:在马克思的理论视界中,感性世界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世界,是自然与社会相统一的人类世界,是处于不断生成和发展过程之中的开放的世界。

而感性世界的现实性、统一性、开放性只有在人的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到科学的说明。

感性世界的现实性是在自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和人类社会的历史性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感性世界的统一性必须通过现实的、开放性的人的实践,才能够不断地得到实现;感性世界的开放性始终以现实的、自然与社会相统一的人的实践过程为内容。

媒介经营管理

媒介经营管理

媒介经营管理名词解释1、媒介产业:媒介产业,又称传媒产业,是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有报社、报业集团、通讯社、出版社(集团)、电台、电视台、广告公司等。

2、双效统一:在新闻事业的全部经营管理和活动中,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这是我国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的原则之一。

(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必要时牺牲经济利益来确保社会效益。

)3、制作人中心制:广播电视节目以制作人为中心,制作人是节目的生产制作过程中的主导人物和总负责人,具有对节目的策划、制作、包装、推介、优化、转产等流程的实际操作经营权和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指挥领导权。

4、STP营销:在现代社会中,广大受众对媒介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为了充分利用自身有限的资金和物质资源,生产最适合受众需要的物质产品,媒介组织理应从市场细分入手,确定目标市场,然后再进行市场定位。

这样,才能选定最适合媒介组织的营销战略,以及销售潜力最大、获利最丰的那些市场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采取相应的策略,打入和占领这些市场。

上述情况,被经济学家视为现代战略营销的核心,即STP营销,它包括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市场和产品定位。

简答题1、媒介组织在公共关系中的特殊地位。

在公共关系中,媒介组织所担任的角色一身兼三任。

一般情况下,媒介组织是社会组织或企业的主要工作对象之一,是它们面对的需要协调的媒介关系,即公共关系的客体。

同时,由于媒介组织本身又是大众传播的基本沟通渠道,所以他在社会组织或企业与公众之间处于中介地位,起到传递、交流信息的桥梁、纽带的作用。

着重探讨第三种情况,即作为媒介产业的各种媒介组织,它们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应当运用公共关系,在其面对的公众和社会环境中发挥公共关系的平衡、协调与和谐的作用。

2、媒介市场细分的要求。

①可衡量性。

各细分市场要有明显的区别,各自有着容易识别的消费者群体(受众)。

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有着类似的消费行为。

而且,媒介组织有可能以合理的代价,通过市场调研获取这些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学概论》(原名《传媒、信息与人-人类传播一瞥》)、 《报刊的四种理论》
? 哈罗德·拉斯韦尔(1902-
1977),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 他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 析和传播过程研究等方面。
? 1927年出版的《世界大战中的宣 传技巧》(中译本由 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2003年出版)是宣传分 析的代表作。
? 主要著作有 :《社会科学中的场论》(1951 年),《实验所创造的“社会气氛”中进攻 性行为的模型》 (1938 年,与利皮特、怀特 合著),《解决社会冲突》(1948 年)。
? 卢因将自己的场论应用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中,形成了群体动力论。在群体动力论的指 导思想下 ,将自己的群体动力论应用到传播 研究中。
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东西,都可称 作媒介。 ? 新闻传播媒介:指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 众的中介,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是用来表 达某种含义的静态的或动态的任何物体和物体 排列
马歇尔·麦克卢汉 (1911—1980),信息 社会、电子世界的 先知,20世纪的思想 巨人 。电子时代的 预言者.
他的主要著作有:《人民的选择》 (1948 ),《美国士兵 ——述 评》(1949 ),《社会科学中 的数学思想》( 1954 ),《社 会研究的语言》( 1955 )等。
? 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 又译为勒温, 1890---1947 )是传播学研究中守门理论的 创立者,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是一位美籍 德国犹太人,1890 年9月9 日出身于维也纳, 先后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柏林大学等著名学 府学习。
西方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概况
? 萌芽:新闻自由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新闻传 播学的萌芽。17世纪,英国人约翰弥尔顿 《论出版自由》,提出“观念公开市场”和 “自我修正过程”理论。
? 产生: 20 世纪20 年代,新闻传播学产生。 其标志是美国人李普曼《舆论学》和约斯特 《新闻学原理》的出版
? 发展: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把新闻传播学推 向新的发展阶段。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和集大成者:
? 拉斯维尔: 1 主要著作:《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术》、《传播在社会上的结构和功能》。 2 主要理论:传播过程的单向直线模式(五“W ”模式);传播的三大功能
(监督环境、协调社会、传递文化遗产) ? 拉扎斯菲尔德:
1 主要著作:《人民的选择》。 2 主要理论:开创了媒介效果研究的传统,提出“舆论领袖”、“两级传播”等 概念;提出民意测验的方法。 ? 卢因(勒温): 1 主要著作:《群体生活的渠道》 2 主要理论:提出“团体动力学”,指出个人从属于一定的团体,团体在二者的 关系中起决定作用;提出“把关人”的概念 。 ? 霍夫兰 : 1 主要论著有:《大众传播实验》、《传播与说服》、《说服的表达次序》、 《个性与可说服性》、《态度的形成和改变》 2 主要理论:态度的转变
美国传播学的主要奠基人和集大成者, 被人誉为“传播学之父”。
主要代表作 :《大众传播学》、《传 播学概论》、《报刊的四种理论》
“媒介”在社会现实和日 常生活中的地位(作用)
何为媒介?
? 汉语上: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 英语上:使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中介体、手段、
工具等。 ? 传播媒介:凡是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
2.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媒介即讯息:?
《媒介即讯息》是 麦克卢汉 的 重要著作之一。
? 含义: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 义的讯息
?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来看,
真正有意义的信息不是各个时 代的传播内容
? 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
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 以及给社会带来的社会变革。
? 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
力。每一种媒介产生都开创了 人类感知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新 方式,
? 主要论著有《大众传播实验》、 《传播与说服》、《说服的表达 次序》、《个性与可说服性》、
《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和《传播 与劝服》等。
“集大成者”
威尔伯·施拉姆 (Wilbur Schramm )
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人们 称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 父”。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 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 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 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曾任衣阿华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并先后 创办了四个传播学研究机构:衣阿华大 学舆论调查中心(1934) 、伊利诺伊大学 传播研究所(1948) 、斯坦福大学传播研 究所(1955) 和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传播研 究所(1955) 。他著述宏富,一生撰写、 主编了近30 部著作及大量学术论文,是
? 1947 年,勒温发表了他生前的最后一篇论文 《群体生活的渠道》,将传播系统内的“守 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予以理性阐述, “把关人”(Gatekeeper) 又译作“守门 人”,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 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 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 或机构,即为守门人。守门人的主要作用是 选择和过滤他所接到的信息。
? 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 机构与功能》中,他提出了 传播 的三大功能 (监督环境、协调社 会、传递文化遗产) ,还提出了 著名的“5W”模式 。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Paul zarsfeld ,1901-1976 )是
奥裔美籍著名社会学家。他 1901 年2 月13日生于奥地利维也 纳,1925 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 曾获数学博士学位,后来对社 会心理学和传播研究产生兴趣, 并作出突出贡献。
? 卡尔·霍夫兰 (Carl Hovland , 1912-1961 ),1912 年6 月12日出 生在美国芝加哥,1936 年在耶鲁 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曾担任该 校心理学系讲师、助理教授、教 授,是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也 是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 二战期间和战后,霍夫兰和一批 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对态 度与说服进行了细致研究,提出 了众多影响颇大的理论。他们形 成了“耶鲁学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