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评课记录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评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评课

《圆的面积》教学评课今天我评的是高保山老师讲的《圆的面积》一课。

《圆的面积》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所要学习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的内容。

这节课高老师科学的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落实了每一个教学目标,使整节课亮点纷呈,我谈一下几点: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课件演示了工人叔叔给圆形花坛铺草坪的情境图,其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对圆面积概念的初步认识,另一个是从工人叔叔所提出的问题中引出圆形花坛面积的计算,让学生感悟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生活息息相关。

二、重视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明确了概念,认识圆的面积之后,自然是想到该如何计算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怎么发现和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这些都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系列现实的问题。

高老师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推导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能不能运用切拼的方法把圆拼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高老师并用多媒体精确演示以前平面图形推导的过程,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动脑拼一拼,再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

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推导的想法。

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这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讲是最不容易理解的,为了加深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高老师再叫一位学生上讲台板演,让学生注意观察,得出结论,突破了这个难点。

有效地体验从猜想→实验验证→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序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运用媒体手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学生实践操作的基础上,高教师利用多媒体精确演示把圆割补拼图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自己推导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电脑先演示4、8等份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它像什么图形?为什么说“像”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肯定学生的观察。

如果说4、8等份有点像,那么再来看看16等份会怎么样?电脑继续演示16等份的圆,放在一起比较,哪个更像平行四边形?学生会发现16等份比4、8等份更像!因为它的底波浪起伏比较小,接近直的,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如果分成32等份会怎么样?64等份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得出等分的份数愈多,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就愈像,就愈接近,完成另一个重要数学思想—极限思想的渗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探究兴趣。

“圆的面积”教学实录与评析

“圆的面积”教学实录与评析

“圆的面积”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 -68页。

教学目标:1.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经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3.在操作、观察、分析、想象等探究活动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和转化的思想方法。

4.在探究圆面积计算公式和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剪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观看重庆市第五届“火锅美食节”视频,引出问题。

播放视频:第五届火锅美食节片段。

师:同学们,火锅是重庆的特色美食,每年的重庆火锅美食节上最吸引人的就是这个“天下第一大火锅”,这个锅已申请了世界吉利斯记录。

这么大的锅,它的锅口面究竟有多大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运用什么数学知识?生:圆的面积。

(二)教师谈话,揭示课题。

【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圆面积计算方法的需求,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这样的引入,对新知的教学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

二、探究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一)探究怎样“转化”。

1.交流探究思路,明确“转化”策略。

师:同学们,你准备怎样探究圆的面积呢?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的学习经验,联想以前的知识经验把圆形转化成会计算面积的图形。

2.交流“转化”中存在的困难。

师:想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这些图形有问题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转化困难的原因:圆是曲线图形,而要转化的图形是直线图形,曲线图形转化成直线图形有困难。

同时教师将困难的原因板书:曲?直3.自主探索,尝试将曲线图形转化为直线图形。

(1)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将圆形纸片进行转化。

(2)全班交流,分析学生出现的转化情况。

出现以下两种转化方法。

方法一沿着虚线部分折起来(或者剪去)。

师:这个同学是把圆转化成了直线图形,用这种方法转化成直线图形来研究圆的面积,可行吗?,这种方法不行。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5圆:圆的面积》听课记录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5圆:圆的面积》听课记录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5 圆:圆的面积》听课记录一、教师行为1.1 导入•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形桌面等)为例,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计算这些物体的面积。

•引出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1.2 教学过程•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教师首先回顾圆的周长公式,即C=2πr,并解释这个公式与圆的面积之间的联系。

•通过展示一个圆形纸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个圆分割成若干等份,然后重新组合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长方形的长(即圆的周长的一半,2C=πr)和宽(即圆的半径,r),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

•应用圆的面积公式:•通过几个例题详细展示如何使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换算和保留合适的小数位数。

•巩固练习:•给出一些不同半径的圆,让学生独立计算其面积。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并相互检查。

•拓展延伸:•引入与圆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花坛的面积、圆形水池的表面积等。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与圆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交流和思考。

二、学生活动•参与导入讨论:学生积极回应教师的导入问题,表达自己对圆面积计算方法的猜想和兴趣。

•观察与思考: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和讲解,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独立计算: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独立计算圆的面积,并检查结果的正确性。

•分享与交流: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相互学习和借鉴。

三、过程点评•导入环节:教师以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为导入,贴近学生实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过程:教师采用直观演示和推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

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知识,拓展延伸部分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应用价值。

小组讨论环节增加了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机会,促进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评课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评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评课稿"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设计特别注意了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导入时告诉学生求圆的面积时可以像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那样将图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去求面积,为学生采用图形转化的方法推导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做必要的准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都是通过将它们经过切、拼的过程,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来的,那么能不能想办法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猜想怎样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做准备。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提出"将圆分割,然后再拼组成学过的图形"的猜想后,组织学生分两次动手操作,分别将圆分成16等份和32等份,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使学生经过推理,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并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参与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问题的能力,学习了一些数学方法,进一步发展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3、课堂练习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又可以及时检查学生对新知识学习、掌握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随时补救,同时,结合课堂练习,还可以通过即时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节课从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认识圆面积的含义,到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图形变换的规律,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了观察、猜想、实验等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另外,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课堂练习,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圆的面积》 听课记录

《圆的面积》 听课记录
3师生互动欠佳,学习氛围虽然活跃,但有些后进。
听课人:袁娜娜
《圆的面积》听课记录








课前准备充分,有关教学资料的准备符合要求和规范。

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和联想,给学生以创新的启迪。

教学基本功扎实,讲课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富有感染力。

能有效调控课堂秩序,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使用普通话教学,课件和板书使用汉字规范。

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对问题的阐述简练准确,深入浅出,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遵守制度,按时到课,出勤率高。

对课程内容娴熟,运用自如,理论能够联系实际。

听课精力集中,积极思考,学习气氛良好。

讲述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遵守课堂纪律,课堂秩序良好。

教学内容能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

对课堂教学的具体意见或建议:
1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2有效利用教学辅助手段;
三、探索规律
1、由旧知引入新知
2、探索圆面积公式
3、应用圆面积公式
四、应用圆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例题,集体订正的时候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计算过程和依据。
(励学生直接运用面积计算公式尽兴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小结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评价指标
评定等级
评价指标
评定等级
科目
数学
授课教师
郭鑫
班级
六年级
节次

《圆的面积》评课稿

《圆的面积》评课稿

《圆的面积》评课稿酒房中心小学《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两节课老师能够科学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理念,,特别注意了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两节课亮点纷呈,我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认识和感悟。

1、情境导入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复习铺垫有实效。

通过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那样将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去求面积,为学生采用图形转化的方法推导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做必要的准备,让学生明白转化的思想是学习新知的有效手段之一,激发学生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探究面积计算做准备。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提出“将圆分割,然后再拼组成学过的图形”的猜想后,组织学生分动手操作,分别将圆分成16等份和32等份,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使学生经过推理,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并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参与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问题的能力,学习了一些数学方法,进一步发展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3、充分体现“高效课堂”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节课从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认识圆面积的含义,到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图形变换的规律,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了观察、猜想、实验等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另外,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课堂练习,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圆的面积》评课稿(精选14篇)

《圆的面积》评课稿(精选14篇)

《圆的面积》评课稿《圆的面积》评课稿(精选14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圆的面积。

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学到新知。

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的面积》评课稿,欢迎阅读。

《圆的面积》评课稿篇1潘老师《圆的面积》一课,善于引导学生知识迁移,本节课我认为的亮点是:一、数学思想的渗透。

一开始潘老师从引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跟什么有关?”,让学生答出跟“直径、周长、半径”有关,然后直入课题问“求圆的面积是求圆的哪部分?怎样求圆的面积?通过什么来计算?”。

又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把圆转化成已学的平面图形,及时板书“化曲为直”帮助学生建立解决求圆的面积问题架构。

这一点就是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渗透。

二、课堂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六年级学生特点,潘老师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

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的推导想法,师生共同倾听判断学生的汇报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看看他们的推导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使学生们经历实验操作、总结验证的学习过程。

这样有序的学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深刻的,学到的知识是活的,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板书设计科学,突出重点,课件演示过程也科学实效,特别是演示圆切割成效三角形时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转化,增强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一点个人看法,时间分配上我认为在学生动手教学环节花的时间多,由于要剪、贴,大多数小组还没能完全操作完毕,可以在布置预习是让学生自行操作,课堂展演一下可以节省时间。

第二是巩固练习设计方面相对单一,三道题的条件都是半径,可以有变化,或直径、或周长,让题目灵活度加大,也显得有层次感,这是一点不成熟的见解。

在此我们感谢张老师的辛勤付出,为大家提供这么好的优秀评课稿,此评课稿仅供参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听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听评课记录

《圆的面积》听评课记录在本次数学组举行的新进老师听课活动中,我有幸听了由陶丽丽老师主讲的《圆的面积》一课,本课属青岛北师版数学第十一册图形单元,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并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实践应用。

结合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确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感慨颇多,总的来说这是一节非常胜利的常规课。

其优点如下:1.陶老师主讲的这节课给人的总体感受是俭朴大方,毫无做作。

整个教学流程清淅明了。

2.本节课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课前都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课堂上合理的利用教具学具,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如何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行四边行或长方形,渗透转化极限的数学思想,学生也能非常容易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本课的难点。

3.教学中陶老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评价,另外老师在课堂上还采用全班学生参与,体会1平方米的圆能站多少个学生的游戏,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欢乐和胜利的怡悦。

4.另外在学生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后的巩固学习中,陶老师不依常规,而是先让学生先说解题思路,再动笔计算,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进行整理与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加深理解。

当然这节课我个人认为也还有如下值得商榷之处:1.老师要真正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行归纳总结。

例如: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转化后,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圆周长,长方形的宽与圆半径的关系这一环节时,应让学生在充分讨论思考后自己归纳指出,而不是是老师代答。

2.新课导入后,教师进行了质疑“如何计算圆面积呢?”,教师可合适给学生留下时间让学生进行猜测,这样有利于更加全面了解学生。

3.教学最后拓展题没有给学生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因此效果不是很明明。

4.教师语速过快,不少学生思维有些跟不上。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评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评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评析《圆的面积》教学点评《圆的面积》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又是学习圆柱与圆锥的基础,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了“极限”的思想和方法,这对小学生来讲是深奥难懂的。

教材首先提出了圆的面积概念,接着让学生尝试运用以前曾多次采用过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引导学生自主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再一次让学生熟悉运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较复杂问题的策略。

学习此知识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圆,并且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因此学习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时只需要教师启发、点拨学生依然从转化的思想入手,将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然后通过等量代换得到圆面积公式。

因此,本课内容从贴近学生生活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降低内容的抽象性,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重视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明确了概念,认识圆的面积之后,自然是想到该如何计算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怎么发现和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这些都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系列现实的问题。

老师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推导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能不能运用切拼的方法把圆拼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杨老师先用多媒体精确演示圆切拼的过程,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动脑拼一拼,再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

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推导的想法。

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这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讲是最不容易理解的,为了加深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杨老师再叫一位学生上讲台板演,让学生注意观察,得出结论,突破了这个难点。

有效地体验从猜想→实验验证→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序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学以致用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评课记录

《圆的面积》评课记录
听了唐老师讲的《圆的面积》一课,我们感觉课讲的很成功。

由于唐老师多次深入钻研教材,可以说准确地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跳出教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的改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尤其是对于微课程的使用,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微课程的使用效果理想
学生普遍都很喜欢微课,兴趣很高,普遍认为微课可以反复看,而老师往往只讲1次。

微课正如学生所说,可以反复观看、学习,而老师永远不会把同一节课讲3遍。

这是我们当老师在进行教学时所不能超过的,但使用微课就能解决这一问题,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理解的程度,可以反复看微课,直至理解透彻;并且能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反复学习。

二、转变教师角色,改善教学行为。

本课教学中,唐老师更多地体现为:引导者——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辅导者——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者——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

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三、重视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

在唐老师这节课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制作的微课时间有点长,影响学生对于后面知识的学习,和对于知识的巩固。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唐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唐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圆的面积评课

圆的面积评课

《圆的面积》评课时间:2014年11月20日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员:王平、王平(小)、张肖燕、孔国强、袁会全组教师针对本节课从两个观测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评课,一方面挖掘课堂的亮点,另一方面指出不足,并就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环节、学情和细节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促使上课的老师开拓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

组内教师评课发言:王平:1、在导入环节,袁老师让学生回顾原先所学过的图形的推导过程,引出课题。

此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新旧知识链接的必要性。

这一环节设计的很巧妙。

2、在演示圆的面积的推导中,步步深入,使圆的面积公式的得出水到渠成。

王平(小):本课设计合理,结构严谨,层层深入地探究了所学内容。

这节课,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巧妙地融合于学生的创设情景中,各环节的时间分配较好,尤其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给予了充分时间。

张肖燕:本节课教师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安排,教学脉落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真可谓是处处有学生的实践活动,处处有学生的动脑与思考,处处有学生们的合作与交流,课堂上有师生互动的火花,微视频的应用更是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情趣。

孔国强:用圆转化成长方形,得出圆的面积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袁老师设计分层探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坡度:先让学生先动手操作,说一说转化的方法;再课件展示学习;加深了学生对圆的面积的认识。

王平(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始终是作为配角,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成为是主角,是学习的主体。

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組与组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评价,取得正确的结论,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

袁老师时刻注意尊重学生,多巡视,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

鼓励学生大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把本节课的知识融入到动手操作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圆的面积》评课稿范文

《圆的面积》评课稿范文

《圆的面积》评课稿
《圆的面积》评课稿范文
潘老师《圆的面积》一课,善于引导学生知识迁移,本节课我认为的亮点是:
一、数学思想的渗透。

一开始潘老师从引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跟什么有关?”,让学生答出跟“直径、周长、半径”有关,然后直入课题问“求圆的面积是求圆的哪部分?怎样求圆的面积?通过什么来计算?”。

又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把圆转化成已学的平面图形,及时板书“化曲为直”帮助学生建立解决求圆的面积问题架构。

这一点就是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渗透。

二、课堂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六年级学生特点,潘老师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

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的推导想法,师生共同倾听判断学生的汇报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看看他们的推导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使学生们经历实验操作、总结验证的学习过程。

这样有序的学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深刻的,学到的知识是活的,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板书设计科学,突出重点,课件演示过程也科学实效,特别是演示圆切
割成效三角形时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转化,增强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一点个人看法,时间分配上我认为在学生动手教学环节花的时间多,由于要剪、贴,大多数小组还没能完全操作完毕,可以在布置预习是让学生自行操作,课堂展演一下可以节省时间。

第二是巩固练习设计方面相对单一,三道题的条件都是半径,可以有变化,或直径、或周长,让题目灵活度加大,也显得有层次感,这是一点不成熟的见解。

《圆的面积》评课

《圆的面积》评课

《圆的面积》评课
有幸聆听王宁老师的课,下面我就王宁老师《圆的面积》一课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

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圆的周长等相关概念、公式,在这个基础上,学好本节课,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和相关计算,可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圆相关的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

特别是在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中,可对学生实行极限思想的渗透。

王老师在教学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王老师拿出事先剪好的圆片请两名学生上台实验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并适时提问:想象一下如果把圆片分成一万份呢?学生很快答道:拼成的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

在王老师引导学生实行面积推导的过程中,王老师并不是直接刚告诉学生能够把圆转化成长方形,而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的形式,不但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还让学生亲自经历了转化的过程。

“为什么要变成长方形?”这个往往是很多学生不能理解的地方,现在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转化,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并且通过简单的一问一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到分割的份数越多,所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另外,在本课的练习部分,王老师也是层层递进,从基础的利用面积公式求圆的面积,到已知周长求面积,体现了练习由易到难的递进,更是从生活取材,求烟囱的占地面积等很好地诠释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最后的练习题中,王老师更是巧妙设计,使所求得的面积与周长数值相等,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面积和周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圆的面积评课稿

圆的面积评课稿

《圆的面积》评课稿酒房中心小学《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两节课老师能够科学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理念,,特别注意了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两节课亮点纷呈,我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认识和感悟。

1、情境导入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复习铺垫有实效。

通过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那样将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去求面积,为学生采用图形转化的方法推导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做必要的准备,让学生明白转化的思想是学习新知的有效手段之一,激发学生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探究面积计算做准备。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提出“将圆分割,然后再拼组成学过的图形”的猜想后,组织学生分动手操作,分别将圆分成16等份和32等份,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使学生经过推理,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并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参与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问题的能力,学习了一些数学方法,进一步发展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3、充分体现“高效课堂”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节课从“点——线———面”,引导学生探究圆的面积公式,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图形变换的规律,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了观察、猜想、实验等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另外,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课堂练习,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年级上数学评课稿-圆的面积-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数学评课稿-圆的面积-人教新课标

数学《圆的面积》教学评课
评课:
本课激趣导入新颖恰当,数学思想突出;新授教学方法恰到好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得到了全面的的体现,板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清晰完整,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圆的面积公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及学过几种常见直线几何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直着提出如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的问题。

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是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让学生用这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来解决新的比较复杂的问题。

教材采用实验的方法,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渗透转化的思想,为学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找到了学习的方法。

而且让学生动手剪拼进行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既能加深对图形性质的认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圆的面积说评课记录

圆的面积说评课记录

《圆的面积》说评课记录
一、把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作为本课的重点
方老师:这节课,就我认为,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最有价值的、最具有思维含量的地方是怎样让学生自己去想到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当学生遇到操作困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接下来的怎样让剪拼出的图形更像平行四边形等等,不停地追问,探究的非常细。

李老师:本节课,整个探究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地加以引导、点拨,使学生学习的方向始终清晰明确。

课中能让学生的探的尽量让学生去探,能让学生说的就尽量让学生去说。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争相交流,不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真正体会到了数学探究的魅力。

二、非常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本节课用了多半的时间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虽然练习时间少,练得题也少,但相对于数学知识与技能而言,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具有普遍性。

尤其是本节课中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非常有现实意义,花再多的时间也不过份。

总之,整节课,段老师把数学之美、思维之美、探究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佩服与感慨之余,也让我深深的思索,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的理念还要更新一些,步子还要更大一些,多学多思,多练多磨,多探多研,才会上好每一节课。

圆的面积评课

圆的面积评课

【圆的面积】评课意见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管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根本方法,同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圆有关知识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下根底。

听了蒋老师讲的【圆的面积】一课,深受启发,感觉课讲的很成功。

由于蒋老师屡次深入钻研教材,可以说准确地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跳出教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的改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学生实验操作推理验证,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一、转变教师角色,改善教学行为。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在“以开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鼓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参谋,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她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鼓励、了解、鼓舞。

〞本课教学中,蒋老师更多地表达为:引导者——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辅导者——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拟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者——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

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二、重视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陈老师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能不能运用割补的方法把圆割补拼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学生动手、动脑剪一剪、拼一拼的根底上,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

【精编范文】圆的面积评课-优秀word范文 (5页)

【精编范文】圆的面积评课-优秀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圆的面积评课篇一:《圆的面积》评课稿《圆的面积》评课稿酒房中心小学《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两节课老师能够科学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理念,,特别注意了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两节课亮点纷呈,我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认识和感悟。

1、情境导入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复习铺垫有实效。

通过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那样将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去求面积,为学生采用图形转化的方法推导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做必要的准备,让学生明白转化的思想是学习新知的有效手段之一,激发学生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探究面积计算做准备。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提出“将圆分割,然后再拼组成学过的图形”的猜想后,组织学生分动手操作,分别将圆分成16等份和32等份,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使学生经过推理,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并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参与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问题的能力,学习了一些数学方法,进一步发展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3、充分体现“高效课堂”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节课从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认识圆面积的含义,到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图形变换的规律,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了观察、猜想、实验等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另外,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课堂练习,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面积》评课记录
听了唐老师讲的《圆的面积》一课,我们感觉课讲的很成功。

由于唐老师多次深入钻研教材,可以说准确地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跳出教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的改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尤其是对于微课程的使用,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
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微课程的使用效果理想
学生普遍都很喜欢微课,兴趣很高,普遍认为微课可以反复看,而老师往往只讲1次。

微课正如学生所说,可以反复观看、学习,而老师永远不会把同一节课讲3遍。

这是我们当老师在进行教学时所不能超过的,但使用微课就能解决这一问题,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理解的程度,可以反复看微课,直至理解透彻;并且能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反复学习。

二、转变教师角色,改善教学行为。

本课教学中,唐老师更多地体现为:引导者——给学生的学习
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辅导者——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者——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

与学
生构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三、重视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

在唐老师这节课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制作的微课时间有点长,影响学生对于后面知识的学习,
和对于知识的巩固。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唐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
艺术,充分体现唐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