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有理数》
《有理数》教案设计(最新4篇)
《有理数》教案设计(最新4篇)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教案篇一一、课题2.4有理数的减法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四、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五、教学用具三角尺、小黑板、小卡片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计算:(1)(-2.6)+(-3.1);(2)(-2)+3;(3)8+(-3);(4)(-6.9)+0.2.化简下列各式符号:(1)-(-6);(2)-(+8);(3)+(-7);(4)+(+4);(5)-(-9);(6)-(+3).3.填空:(1)______+6=20;(2)20+______=17;(3)______+(-2)=-20;(4)(-20)+______=-6.在第3题中,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在小学里就是减法运算。
如______+6=20,就是求20-6=14,所以14+6=20.那么(2),(3),(4)是怎样算出来的?这就是有理数的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减法法则问题1(1)(+10)-(+3)=______;(2)(+10)+(-3)=______.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式的结果相同,(更多内容请访问首页:)即(+10)-(+3)=(+10)+(-3).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问题2(1)(+10)-(-3)=______;(2)(+10)+(+3)=______.对于(1),根据减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2)的结果是多少?于是,(+10)-(-3)=(+10)+(+3).至此,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
相反数。
教师强调运用此法则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教案模板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教案模板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有理数指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
下面就是整理的《有理数》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有理数》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2.渗透转化思想.(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勤思、认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四)美育渗透点把记成,显示了乘方符号的简洁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尝试指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2.学生学法:探索的性质→练习巩固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运算.2.难点:运算的符号法则.3.疑点:①乘方和幂的区别.②与的区别.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引导类比,学生讨论归纳乘方的概念,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归纳乘方的性质,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多种形式完成.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记作,读作的平方(或的二次方);记作,读作的立方(或的三次方);那么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生:可以记作,读作的四次方.师:呢?生:可以记作,读作的五次方.师:(为正整数)呢?生:可以记作,读作的次方.师:很好!把个相乘,记作,既简单又明确.【教法说明】教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发展是不断进行推广的,是由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得到的,是由计算正方体和体积得到的,而,……是学生通过类推得到的.师:在小学对底数,我们只能取正数.进入中学以后我们学习了有理数,那么还可取哪些数呢?请举例说明.生:还可取负数和零.例如:0×0×0记,(-2)×(-2)×(-2)×(-2)记作.非常好!对于中的,不仅可以取正数,还可以取0和负数,也就是说可以取任意有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板书).【教法说明】对于的范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动脑参与,并且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逐步说明可以取正数,可以取零,可以取负数,最后总结出可以取任意有理数.(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1.求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的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一般地,在中,取任意有理数,取正整数.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看作是的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的次幂.巩固练习(出示投影1)(1)在中,底数是_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或读作___________;(2)在中,-2是__________,4是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或读作__________;(3)在中,底数是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4)5,底数是__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____.【教法说明】此组练习是巩固乘方的有关概念,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2)、(3)小题的区别表示底数是-2,指数是4的幂;而表示底数是2,指数是4的幂的相反数.为后面的计算做铺垫.通过第(4)小题指出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师:到目前为止,对有理数业说,我们已经学过几种运算?分别是什么?其运算结果叫什么?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前后桌同学互相讨论交流,然后举手回答.生:到目前为止,已经学习过五种运算,它们是:运算: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结果:和、差、积、商、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并鼓励.【教法说明】注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思维.主动参与,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的知识,比教师的单独讲解要记得牢,同时也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师:我们知道,乘方和加、减、乘、除一样,也是一种运算,如何进行乘方运算?请举例说明.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同桌相互讨论,并在练习本上举例.【教法说明】通过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得出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2.练习:(出示投影2)计算:1.(1)2,(2),(3),(4).2.(1),,,.(2)-2,,.3.(1)0,(2),(3),(4).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三个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待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评价对错,并予以鼓励.师:请同学们观察、分析、比较这三组题中,每组题中底数、指数和幂之间有什么联系?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边巡视边做适当提示.然后让学生讨论,老师加入某一小组.生: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零的任何次幂都是零.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与,与中,底数、指数和幂之间有何联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互相讨论.生: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奇次幂仍互为相反数,偶次幂相等.师:请同学思考一个问题,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是什么数?生: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是非负数.师:你能把上述结论用数学符号表示吗?生:(1)当时,(为正整数);(2)当(3)当时,(为正整数);(4)(为正整数);(为正整数);(为正整数,为有理数).【教法说明】教师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教师要始终给学生创造发挥的机会,注重学生参与.学生通过特殊问题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既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对法则记得牢,领会的深刻.《有理数》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2.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3.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时,能正确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过程;4.通过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和运算律,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大单元教学设计)
5.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规则,能够求解简单的乘方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通过实际例题的分析与解答,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为了巩固学生对有理数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1-2页的练习题,涉及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简单的加减运算。
-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有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算能力提升:
-完成课本第3-4页的练习题,涵盖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及括号的运用。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概念、运算规则、相反数和绝对值等知识点。
2.归纳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有理数运算的注意事项。
3.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4.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有理数的奥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发现有理数的运算规律。
-利用数轴、符号等工具,形象地展示有理数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互动问答、实际例题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引导他们从整数运算向有理数运算过渡,降低学习难度。
-对运算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以生活中常见的温度为例,引入正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中的正负是如何表示的,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教学过程:
(1)向学生展示一张天气预报的图片,上面显示了不同城市的气温,包括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零下的温度吗?它们是如何表示的?”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克服挫折,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4.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认识到细节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5.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3)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正负数在温度表示中的意义。
(4)总结:正数表示零上的温度,负数表示零下的温度。通过这个例子,引出有理数的概念。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定义、分类、运算规则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过程:
(1)讲解有理数的定义,包括整数和分数,以及它们在数轴上的表示。
(2)介绍有理数的分类,包括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以及零。
2.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帮助他们熟练掌握运算规则。
3.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学中应注意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针对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和焦虑,教师要给予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3)利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运算法则。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实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以及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有理数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运算法则。
2.能够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
2.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有理数的概念,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有理数的概念。
2.讲解法:对于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运算法则,采用讲解法进行详细讲解。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温度、海拔等,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有理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运算法则。
讲解过程中,注意结合实例进行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有理数的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适时给予提示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4.巩固(5分钟)通过PPT课件,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的教学设计
1.2.1 有理数教学过程设计一、 创设问题情景复习所学知识,同时引出新的问题――有理数的分类.问题1: 有了负数以后,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忆所学过的数,同时举出相应的例子,一可以让学生复习旧的知识,二可以在所提问题中发现新的知识学生举例:1,2,-1,-3,21-,0等 问题2: 在上述列举的数中,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根据数的特征进行分类,显然可以把小学学过的数(正数)分成一类――正数,把正数前面加负号(负数)的数分成一类――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也可以分成整数和分数,于是有下列分类:正整数,如:1、2、3... 零:0 负整数:-1,-2,-3... 正分数:,.......5.4,722,31 负分数:12,2,0.3,...27--- 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以及有理数的分类: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这里的分数特指是分母不为1的分数,整数有时可以认为是分母是1的分数.二、 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从而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问题3: 如何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学生活动设计:根据以上知识学生进行分类.⎧⎧⎪⎪⎨⎪⎪⎪⎨⎩⎪⎧⎪⎨⎪⎩⎩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 或 ⎧⎧⎨⎪⎩⎪⎪⎨⎪⎧⎪⎨⎪⎩⎩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零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问题4: 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谈谈你的看法?(1) 0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2) -5是整数吗?是负数吗?是有理数吗?(3) 自然数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4) 下列有理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7、10.1、89、0、-0.67、61-、431 〔解答〕(1)0是整数、不是正数但是有理数(2)-5是整数、负数、有理数(3)自然数是整数,不是所有的自然数是正数(比如0),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有理数(4)整数:-7、89、0 分数:10.1、-0.67、61-、431 正数:10.1、89、431 负数:-7、-0.67、61-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讨论,然后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个别同学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三、知识应用,拓展创新我们已经能够对有理数进行合理的分类,共有两种分类方法,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两种分类方法解决下列问题.问题5:把下列各数填在表示相应集合的大括号中:+6、-8、25,-0.4,0,-32,9.15,541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 }...; 非负数集合{ }...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解:整数集合{}6,8,25,0+-... 分数集合240.49,15,,135⎧⎫-⎨⎬⎩⎭-... 非负数集合4625,0,9.15,15⎧⎫+⎨⎬⎩⎭、... 正数集合46,25,9.15,15⎧⎫+⎨⎬⎩⎭...负数集合 28,0.4,3⎧⎫--⎨⎬⎩⎭-...学生活动设计:(1)把一些数看作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就叫这些数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2)特别要注意“零”是整数集合、非负数集合、有理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零”不仅表示“没有”而且具有非常确定的内容,如零时、零度;“零”是正负数的界限;“零”是偶数;“零”能被任何非零数整除;“零”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数码;在数的表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非负有理数包括正有理数和零,在数学里,“正”和“整”不能通用,是有区别的;正相对于负来说;整数是相对于分数而言的.问题6:如图,大圆覆盖的区域表示有理数的范围,中圆覆盖的区域表示整数的范围,小圆覆盖的区域表示正整数的范围.小圆和中圆把大圆覆盖的区域分割为无公共部分的A 、B 、C 三个部分,那么(1)A 、B 、C 分别表示什么区域?(2)请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区域内:-7.3、-4、315-、0、+2.4、+3、+5、71+ 节,分析出A 区域表示的数是有理数但不是整数,从而得到A 区域表示的数应该是分数,B 区域表示的数是整数但不是正整数,从而得到B 区域应该是非正整数(0和负整数),C 区域显然是正整数,问题(1)解决.有了以上分析问题(2)容易解决.时进行适当的提示等. 四、小结和作业小结:1. 本节内容:有理数以及分类.2. 重点内容: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能够对所给的数进行分类. 作业:P10 练习 P17 习题1.2 1。
有理数教案(精彩8篇)
有理数教案(精彩8篇)有理数教案篇一1、要求学生会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使学生更多经历有关知识发生、规律发现过程。
重点:对乘法运算法则的运用,对积的确定。
难点:如何在该知识中注重知识体系的延续。
一、知识导向:有理数的乘法是小学所学乘法运算的延续,也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与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基础上所学习的,所以应注意到各种法则间的必然联系,在本节中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多让学生经历知识、规律发现的过程。
在学习中应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1、知识基础:其一:小学所学过的乘法运算方法;其二:有关在加法运算中结果的确定方法与步骤。
2、知识形成:(引例)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爬行。
情形1:小虫向东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出发地点多少米?列式:即:小虫位于原来出发位置的东方6米处拓展: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情形2:小虫向西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出发地点多少米?列式:即:小虫位于原来出发位置的西方6米处发现:当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3换成它的相反数-3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同理,如果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2换成它的相反数-2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
积6的相反数-6概括: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3、设疑:如果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2换成它的相反数-2时,所得的积又会有什么变化?当然,当其中的一个因数为0时,所得的积还是等于0。
综合: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例:计算:(1)(2)三、巩固训练:p52.1、2、3四、知识小结:本节课从实际情形入手,对多种情形进行分析,从一般中找到规律,从而得到有关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在运算中应强调注意如何正确得到积的结果。
五、家庭作业:p57.1、2,3六、每日预题:1、小学多学过哪些乘法的运算律?2、在对有理数的简便运算中,一般应考虑到哪些可能的情况?有理数教案篇二知识与技能:熟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2.1《有理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知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以及了解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学会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能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
2.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有理数的分类和大小比较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有理数知识的理解。
4.激励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大小比较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有理数。
3.学具: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类型的有理数,用于学生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海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可以用哪种数学知识来表示。
通过讨论,让学生感受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有理数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有理数的概念。
接着,展示有理数的分类,包括整数、分数和零。
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对有理数有更直观的认识。
《有理数》单元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3 会按性质符号分类
过程与方法
体会数学符号及对应思想, 把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数表示符号化
了解分类讨论的思想与方法, 按照一定标准分类, 做到不重不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产生和发展与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提高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能力;通过联系实际, 激发学生学号数学的兴趣;通过分类教学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对于负数、零的意义理解及有理数概念的理解以及有理数的分类
难点: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分类
5.学习评价设计
补充习题量化评分诊断学生学习情况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 (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师活动1
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
议一议:
在小学里, 我们学过正数、负
数、零.你知道右边图片中各数的意义吗?分别说出8844.43、-154、-117.3、-0.102%的意义. 分别说出8844.43.-154、-117.3.-0.102%的意义.
分别说出8844.43、-154.-117.3、-0.102%的意义.。
教学设计一:《有理数》
教学设计一:《有理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包括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2.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
3.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
2.难点:对有理数分类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海拔高度等,引出正数、负数的概念。
2.讲解有理数的概念
(1)定义有理数为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2)举例说明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3.有理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分为整数和分数。
1.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2.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2)按性质分类:分为正有理数、零和负有理数。
4.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1)介绍数轴的概念和三要素。
(2)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如2、-3、1/2等。
5.课堂练习
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分类和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练习。
6.总结
总结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和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7.作业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1《1.2有理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集合的含义;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方法;【学习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标准分类《1.2.1有理数》同步练习含答案5.对-3.1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A.是负数,不是分数B.是负数,也是分数C.是分数,不是有理数D.不是分数,是有理数《1.2有理数》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8.如果a与1互为相反数,则|a|=( )A.2B.﹣2C.1D.﹣1【考点】绝对值;相反数.【分析】根据互为相反数的定义,知a=﹣1,从而求解.互为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互为相反数.【解答】解:根据a与1互为相反数,得a=﹣1.所以|a|=1.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了相反数的概念和绝对值的性质.9.若|1﹣a|=a﹣1,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1B.a≥1C.a<1D.a≤1【考点】绝对值.【分析】根据|1﹣a|=a﹣1得到1﹣a≤0,从而求得答案.【解答】解:∵|1﹣a|=a﹣1,∴1﹣a≤0,∴a≥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求法,解题的关键是了解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难度不大.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2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知识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探索新知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例如: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 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 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 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作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全章教学设计
第一章有理数镇中教课设计1.1.1 正数和负数( 1)[学习目标 ]1、理解正数和负数的观点,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仍是负数2、会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拥有相反意义的量3、理解数 0 的意义[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一)叙述:同学们,今日我们来学习第一章有理数.1.1.1 正数和负数(教师板书)二、出示目标(一)过渡语:要达到什么教课目的呢?请看投影(二)屏幕显示学习目标1、理解正数和负数的观点,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仍是负数2、会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拥有相反意义的量3、理解数 0 的意义三、自学指导(一)过渡语:如何才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依据指导认真自学。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 P1-3练习前方)① 理解正数的观点,会模仿正数的观点,解说负数的含义;②理解正数、负数和0 表示的实质含义,注意黄色书签的内容;③回答 P3“思虑”中的问题。
若有疑部问,能够小声讨教同桌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做出检测题。
四、先学(一)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师敦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舞学生怀疑问难。
(二)检测1、过渡语:同学们,看完的请举手。
懂了的请举手。
好下边就比一比,看谁能正确做出检测题。
2、检测题 P3:1、2、3、4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改集错误会进行二次备课)五、后教(一)改正: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这四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解的请举手(指名改正)(二)议论:评第 1 题:(教师要重申停题格式)①正数找的对吗?为何对?师指引生回答:比0 大的数是正数(师板书)(如对,教师打√)②你还举一些正数的例子吗?③负数找的对吗?为何?师指引生回答:在正数前加“一”的数是负数④你能模仿正数的定义来谈谈负数的吗?师指引生回答:比0 小的数是负数。
(师板书)(如对,教师打√)评 2、3、4 题答案正确吗?为何?师指引生回答:数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负数的分界限。
(师板书)重申“0”的意义不单是表示“没有”,还能够表示温度读报00C(表示标准),山脚的高度 0 米等(表示起点)。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有理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
2、理解并初步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会做有理数减法运算。
3、能根据具体问题,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做有理数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得出。
教具学具多媒体、教材、计算器教学方法研讨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下面列出的是连续四周的最高和最低气温:第1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最高气温+6℃0℃+4℃-2℃最低气温+2℃-5℃-2℃-5℃周温差求每周的温差时,应运用哪一种运算?℃生:温差分别是4℃、5℃、6℃、3℃,应使用减法运算。
列式为;(+6)-(+2)=40-(-5)=5(+4)-(-2)=6(-2)-(-5)=3教学过程二、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倒:师:1、根据上面的计算和计算结果,让我们以求四周的温差为例子研究一下,是否可以用加法的知识类做减法的运算。
2、是否能直接把减法转化为加法来求差?猜想一下,完成这个转化的法则是什么?3、自己设计一些有理数的减法,用计算器检验一下你归纳的减法法则是否正确。
举例:(-5)+()=-2得出(-5)+(+3)=-2所以得到(-2)-(-5)=+3而(-2)+(+5)=+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学过程三、法则的应用:例1:先做笔算,再用计数器检验。
(1)(-34)-(+56)-(-28);(2)(+25)-(-293)-(+472)教学过程解:(1)原式=-34+(-56)+(+28)=-90+(+28)=-62(2)原式=+25+(+293)+(-472)=+25+(-836)= 676注意:强调计算过程不能跳步,体现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
检测题教学过程四、练习反馈:师:巡视个别指导,订正答案。
教学过程五、小结: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教学设计(通用16篇)
《有理数》教学设计《有理数》教学设计(通用1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理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理数》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
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学生:……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① 2 ×3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 ×3=② -2 ×3-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 ×3=③ 2 ×(-3)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 ×(-3)=④ (-2)×(-3)-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2)学生归纳法则①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同号得(-)×(+)=()异号得(+)×(-)=()异号得(-)×(-)=()同号得②积的绝对值等于。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介绍有理数的概念、分类、运算及应用。
本章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实数、代数式、方程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紧凑,逻辑清晰,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突破运算难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3.能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
2.有理数的运算方法。
3.有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有理数的应用。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教案、例题及练习题。
2.准备教学素材,如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提前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如温度、海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
3.操练(10分钟)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让学生现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教师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有理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
有理数课程标准分析要求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列举出周围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但不必用形式的定义来表述什么叫做负数.引进负数后,对已有的各种数进行概括,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要求学生会判别一个有理数是整数还是分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小学学习了数的根底上进行的,学习正负数也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在学习负数之前,学生已在小学学习了非负有理数,了解了非负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及其运算,为学习负数有理数奠定了根底,负数概念是通过具体实例建立的,需要学生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理数的分类,需要学生根据有理数的特征及其系统分类,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2.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非负数的概念及运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本节的难点是对负数意义的理解.教法分析数的产生和开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开展,小学学过的数学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比方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收入300元和支出280元,增加12%和减少10%等,怎样用数学符号来分别表示它们?如果用小学学过的数,显然是不够了,因此负数的概念由此引入而建立,由此突破重点.对于难点的突破,要把课本上的实例通过语言或画图进行直观形象地描述,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找出具有相反意义这一特征,最后抽象出用“+〞“-〞号分别表示它们,从而突破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学法分析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非常多,学生列举实例的前提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这些实例的共同特点,对有理数的分类,同样要引导学生先去观察、概括、比照、交流、讨论,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由于这节课是让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并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在实际背景中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还有让学生自己总结已经学过的数,尝试进行分析,通过交流、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得到有理数的分类,所以独立思考,自主互助学习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由相反意义的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过程与方法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难点】重点:正、负数的意义难点: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演示多媒体课件,观察你熟悉和不熟悉的数,引入新课.学生活动:观察,说出熟悉和不熟悉的数.分析气温有零上和零下之分,海拔有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之分.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入手,感受有必要引入一种新数.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使学生感受到负数就在我们身边.二、新知探究1.相反意义的量课件演示教材中举出的3个例子,说出各数表示的意义.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得到“收入和支出、买进与卖出〞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设计意图: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2.正数和负数提示这样的量都可用一种新数表示.讲解以上课件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几个例题,让学生用正、负数表示.学生活动:明确今天所学知识,获得正、负数的定义;记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学生积极参与,答复以下问题后注意对他们的肯定.设计意图:教学内容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3.稳固练习教材第11页练习第1、2题.运用新知识答复以下问题.学生活动:学生答复练习,不明确的可小组讨论.设计意图:稳固本节所学的知识点.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活动: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方法等.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稳固本节所学知识.四、课堂作业教材第11页练习第3、4题.【板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新知探究1.相反意义的量;2.正数和负数;3.稳固练习.三、课堂小结四、课堂作业有理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将有理数正确分类.过程与方法感受有理数的广泛应用,并领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信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包括哪些数.难点:有理数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教学过程】活动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引入,复习旧知识,让学生感受数的分类方法.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将数的范围扩大了,那么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学生答复即可,教师在黑板上写.师:我们将这三位同学所说的数做一下分类.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数分为两类?如果可以,应该为哪两类?学生讨论交流.活动2:明确概念,探究分类设计意图:通过对有理数的分类,让学生感受分类思想、体验数的分类方法.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师:上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还可以怎样分类?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有理数有理数说明:以上分类在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理解记忆,可在小组内检查过关.活动3:练习稳固设计意图:通过对数的分类的体验,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感受分类的原那么.教师出示问题:1.任意写出三个数,标出每个数的所属类型,同桌交流验证.2.把以下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圈内:-18,,3.141 61,0,200,1,-,-0.142 857,95%.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完成题目解答,加深学生对各类数的认识,能准确地识别出每个数的特征.每名同学都参照前一名学生所写的,尽量写不同类型的,最后由下一个同学补充.活动4:课堂小结1.学生小组内交流本堂课的学习收获、感受.2.每一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前面同学总结过的内容尽量不要重复.3.教师点评.活动5:课堂作业教材第13页练习.【板书设计】活动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活动2:明确概念,探究分类有理数有理数活动3:练习稳固活动4:课堂小结活动5:课堂作业【备课资料】负数的出现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了解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那么,那时候还没有纸,计算时用一些小竹棍摆出各种数字,例如378摆成||| ,6 708摆成⊥,等等,这些小竹棍叫做“算筹〞.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方在记账时会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粮数时,有进粮食,出粮食,为了方便,就考虑用具有相反意义的数——正负数来记它们.把余钱记为正,亏钱记为负,进粮食记为正,出粮食记为负等等.我国三国时期魏国学者刘徽,在建立正负数方面有重大奉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义各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以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刘徽第一次给出了区分正负数的方法,他说:“正算赤、负算黑,否那么以邪正为异.〞意思是说:用红色的棍摆出的数表示正数,黑色的棍摆出的数来表示负数,也可以用斜摆的棍来表示负数,用正摆的棍表示正数.用不同颜色的数来表示正负数的习惯一直保存到现在,现在一般用红色数表示亏钱,表示负数;报纸上有时登载某某国家经济出现“赤字〞,表示这个国家支出大于收入,财政上亏了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现实世界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将有理数分类;知道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实例探索正数、负数及有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在观察、比较、分析、探究、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感受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与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合作中享受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正、负数及有理数的意义,应用正、负数表示现实世界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数是为满足生产和实际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学会了用数正确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量,还知道小学学过的数可以分为整数(自然数)和分数(小数)两类. 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再加上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交流,教师指导,相信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本课知识的学习.【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方法】采用教师主导下的小组合作交流的探究方式【教学程序】(一)情境引入,明确目标教师活动:利用课件给出一段关于光岳楼的文字材料和城市天气预报图片,提出问题.1.光岳楼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它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中国三大名楼.光岳楼位于聊城古城中心,由楼基和主楼两部分组成,总高33米.楼基为砖石砌成的方形高台,占地面积 1236平方米,边长34.5米,向上渐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个半圆拱门和直通主楼的50多级台阶组成.提问:在上述材料中出现了你所熟悉的哪几类数字?你知道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中学生熟悉的城市天气预报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天气预报图片,理解图中所标气温的意义.提问:在实际生活中仅有小学学过的整数和分数够用吗?3.点明本节课的课题和学习目标.学生活动:分析材料、观察图片,思考、交流后回答老师的提问.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的城市中的名胜古迹为背景材料回顾小学学过的数,不仅为课题的提出作好铺垫,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而且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豪感,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利用城市天气预报图中各地气温数据创设情境,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一种带有符号“-”的数(负数),目的是使学生体验到负数的引入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二)交流合作,发现新知教师活动:展示事例,并提出问题.1.某种家用电冰箱的说明书上写着:在使用时,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2℃,冷冻室的温度为-18℃. 提问:你知道+2℃和-18℃的含义吗?2.上海市199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54%,1994年为-0.080%.提问:这里+0.054%和-0.080%的含义是什么?3.北京与东京的时差(单位:时)为+1,与巴黎的时差为-7.提问:这里+1和-7的含义是什么?(充分利用课本第26页图2-1理解时差)4.在中国地形图上,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处都标有表明它们高度的数(单位:米),如图所示,这个数通常称为海拔高度,它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提问:你能说出图中所示的数8848和-155表示的实际意义吗?海平面的高度用什么数表示?你还见过哪些带有“+”号或“-”的数?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后回答问题.教师活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要适时对问题背景作些说明,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出用不同符号表示的数,针对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这是要区分“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增长与减少”、“海平面以上与海平面以下”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感受数的扩充势在必行. (三)合作探究,形成概念教师活动:先明确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的表示方法,再给学生布置任务.1.归纳讲解:为了区别和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把与它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的.例如,如果把高出海平面记为正,低于海平面记为负,那么海上钻井平台的井架顶端高出海平面50米记作+50米,井架底端低于海平面10米记作-10米.学生活动:根据老师的讲解,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师生互动:师生合作形成正数、负数概念,并明确几点注意事项.注意:(1)一个数前面带有的“+”号或“-”号是这个数的符号.(2)正数前面的符号可以省略不写.(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设计意图:(1)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索新知识的数学活动,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和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采用联系对比的方法和轻松的学习方式,尽量避免使概念复杂化.(四)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教师活动:利用课件呈现问题,指导、鼓励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题目如下:1.你会用正数、负数表示下列问题中的数据吗?(1)2007年聊城市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6.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减少16.5%;全市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7.5%,创历史最高水平;油料作物总产减少16.7%.(2)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8月14日公布:我国企业用电价较上月下降了0.4%,较上年同期上升了0.6%.(3)在学校乒乓球选拔赛中,小亮赢了4局,小莹输了3局.2.我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关于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统计数据如下: 从表中的年增长率可以看出,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1.0%,夏粮产量比上年减少2.9%.你知道表中年增长率一栏所列出的其他数据的含义吗?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在老师指导下解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师生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并复习年增长率的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五)讨论交流,再获新知,拓展思维教师活动:呈现问题,分析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和纠错.问题如下:1.你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呢?2.例1.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 哪些是负数? 哪些是负整数? 哪些是负分数?+5, -7,21,-51,+5.2, 89, -43,722,-1.5, -100. 3.学习了负数,数的范围扩大了,你对整数和分数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活动:小组充分讨论后,试着回答问题.教师活动:给出有理数的定义,布置新任务.1.归纳讲解: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2.提出任务:你能将学过的数加以分类吗?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有理数的分类.教师活动:对学生的不同答案进行点评,给出有理数的正确分类,澄清错误认识.设计意图:(1)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问题串,分散难点,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分类.(2)学习知识的同时,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3) 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的能力.(六)新知检测,练习回馈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呈现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解答.题目如下:1. 用正数、负数表示下列问题中的数据:(1)水文站在记录水位变化时,将水位上升记为正. 水位上升2.5米记作_____,水位下降1.8记作_____,水位不升也不降记作_____;(2)如果收入为正,那么某人月收入1200元记作_____,月支出800元记作_____;(3)如果弹簧伸长为正,那么弹簧伸长3厘米记作_____,缩短2厘米记作_____;(4)如果物价上升记为正,那么2003年7月原油价格较上月下降0.4%记作_____,较上年同期上升9.6%记作_____.2.抽测某种零件4个,尺寸如下:90.01, 89.72, 90.00, 89.90(单位:mm).如果大于规定尺寸记为正,请你用正、负数表示这4个零件与规定尺寸90 mm 的偏差,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数与数之间用逗号分开)-8, 10.5, -31, 0, 13, -0.5, 6. 整数:{ … } ;分数:{ … };负数:{ … }.4.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负分数都是负有理数.B.分数中除了正分数就是负分数.C.有理数中除了正有理数就是负有理数.D.0是整数但不是正数学生活动:小组思考交流,达成共识,回答问题.设计意图:检验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及时回馈,促进知识目标的达成.(七)课堂小结:首先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从知识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新知的途径方面进行小结,交流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八)布置作业:课本第28-29页,必做:(A组)2,3,4,5.选做:(B组)1,2【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利用大量实例来探索正、负数及有理数的意义,教学时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活动——归纳概括——巩固、应用和拓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有理数这一知识体系的建构.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将归纳、分类等数学思想渗透于学生的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活动形式的安排,力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发挥“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