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蜀相》原文+赏析
杜甫《蜀相》原文及翻译

杜甫《蜀相》原文及翻译蜀相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翻译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赏析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融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
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
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
“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
蜀相全文注释赏析

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频烦一作:频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鉴赏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
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
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
“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蜀相》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doc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蜀相》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赏析: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
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
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
蜀相(杜甫)原文及赏析

蜀相(杜甫)原文及赏析蜀相(杜甫)原文及赏析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作广泛而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其中一首备受赞誉的诗篇是《蜀相》。
下面将为大家呈现该诗原文及赏析。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以杜甫对刘备、诸葛亮及巴蜀的景仰之情为主题,描写了巴蜀伟人被忠义所感动,并表达了他们因车胤、石广元、李冰、郑成功等英烈的事迹而激励人心的情感。
在诗的开头,我们看到了“丞相祠堂何处寻?”这句话。
这是对诸葛亮的追思和致敬。
他在文中描述了一幅神圣庄严的图景,暗示着丞相祠堂庄重肃穆的气氛。
接着,诗人描绘了诸葛亮的外貌特点,如“锦官城外柏森森”,形容其仪表高雅庄重。
接着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描述了蜀相对人民的关怀和爱护,以及他优秀的政治才能。
然后,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来表达了诸葛亮在务实和求贤过程中的艰辛。
这句话也强调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紧接着的“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则表明诸葛亮为国家贡献了大量心血,竭尽全力才能治理国家。
最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展示了诸葛亮牺牲自己的身家性命为国家的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这里的“英雄泪满襟”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为国家事业牺牲个人的深深敬意。
整首诗以较为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杜甫对刘备、诸葛亮的景仰,通过真实的描写开启了读者对巴蜀伟人的赞美之门。
这首诗具有感人肺腑的情感,赋予了人物以无尽的魅力。
蜀相(杜甫)这首诗无论在诗学上还是文化内涵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其深沉的思想和优美的诗文形式,唤起了人们对历史英雄的敬意,让人们对于忠诚和奉献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通过对杜甫诗作的赏析,我们能够领略到他深厚的情感和卓越的才华。
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人民心声的代表。
蜀相(杜甫)这首诗以其雄浑壮丽的形象和深刻的内涵使人们受益,并将持续影响后世。
杜甫《蜀相》原文、注释及解析

杜甫《蜀相》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蜀相[唐]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②?锦官城外柏森森③。
映阶碧草自春色④,隔叶黄鹂空好音⑤。
三顾频烦天下计⑥,两朝开济老臣心⑦。
出师未捷身先死⑧,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①本篇选自杜甫《杜工部集》。
蜀相,指诸葛亮。
②在今成都南郊。
③锦官城,在成都城西南部,汉代主管织锦业的官员居此,故称。
后作为成都的别称。
森森,高大茂密貌。
④自春色,自为春色。
⑤空好音,空作好音。
⑥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频烦,多次烦劳,反复谘询。
天下计,指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东连孙权,北抗曹操,西取刘璋,三分天下的谋国方略。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指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
”⑦两朝开济,指诸葛亮先辅佐先主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后主刘禅巩固帝业。
⑧出师未捷,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的理想未得实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出师伐魏,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对抗于渭南。
其年八月,病卒于军中,时年五十四。
〔解析〕诗作题名“蜀相”,鲜明醒目地点明了所写的对象。
公元211年,刘备在四川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因为四川原是古代蜀国的地方,所以后人称刘备建立的政权为蜀汉政权,诸葛亮也就被称为“蜀相”了。
这首诗写于公元760年,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后,诗人流落西南,定居成都,这也是诗人第一次来到成都。
成都是蜀汉的旧都,在城郊有诸葛亮的祠庙。
诸葛亮是三国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建立了蜀汉政权,更有雄心平定中原,统一中国,杜甫对他是极为景仰的,“诸葛大名垂宇宙”(《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正是他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来到成都,诗人自然急切地想去拜谒先贤,首联二句一问一答,不疑而问,自问自答,正是为了表达诗人思慕先贤的感情。
为了更好地突出这一伟大的历史人物,诸葛祠在成都郊外,诗中不说“成都城外”而说“锦官城外”是因为成都在汉时织锦业很发达,国家曾在此地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之称。
蜀相赏析——精选推荐

蜀相赏析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这是诗⼈杜甫的《蜀相》。
描述了对⾃⼰⼈⾝经历的感叹!下⾯请欣赏店铺⽹络编辑为你带来的《蜀相》赏析,希望你能够喜欢! 《蜀相》原⽂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韵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然的春⾊,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蜀相》赏析(⼀) 《蜀相》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写作时间⼤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
短短的⼋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游成都武侯祠,却为什么要题作《蜀相》?写蜀相的“两朝开济”,为什么要先提到刘备的“三顾茅庐”? 古⼈云:“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不妨寻踪觅迹,来探寻⼀下“诗圣”的⼼迹。
为什么要题作《蜀相》? ⼀种解释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见⼈教版《教师⽤书》)。
这似乎有些道理。
但游记也可以涉及到有关的⼈物,游武侯祠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也是顺理成章,这种解释当然有些牵强。
所以,这其中,应该还有些其他原因。
⼤唐⾃“贞观之治”,中间经过⾼宗、武后朝,⾄⽞宗当政迎来了“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前增⾄五千余万,国⼒空前强盛。
但是,随着⽞宗的⽼迈,李林甫、杨国忠两位奸相先后把持朝政,将⼀个好端端的“开元盛世”葬送了。
随着安禄⼭起兵,各种⽭盾突然如决堤泄洪,奔涌狂突,形势急转直下。
兵连祸结,哀鸿遍野。
杜甫舍妻弃⼦,亲历了战乱,其间⽿闻⽬睹了国家的动荡、⼈民的痛苦,能不忧⼼如焚吗?痛定思痛,他对治国贤相倍加思念,渴望能有⼀位诸葛亮式的⼈物横空出世,挽狂澜于既倒,扶⼤厦于将倾,救黎民于⽔⽕。
蜀相原文及赏析(最新)

蜀相原文及赏析一、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三、创作背景《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公元221年(蜀汉章武元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四、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五、注释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忠心报国的赞颂——杜甫《蜀相》诗词鉴赏

【导语】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以沉郁为主。
杜甫⽣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暗、⼈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盾和⼈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被誉为“诗史”。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下⾯是为⼤家带来的杜甫《蜀相》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频烦⼀作:频繁)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
碧草照映台阶⾃当显露春⾊,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注释 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
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hǎo)⾳: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为了赏玩美景,“⾃”“空”⼆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为春⾊;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他并⽆⼼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物已不可得见。
空:⽩⽩的。
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天下⽽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蜀建兴⼗⼆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东南)军中。
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全诗意思翻译及诗文赏析

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全诗意思翻译及诗文赏析《蜀相》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文解释】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词语解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唐诗《蜀相》赏析

唐诗《蜀相》赏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①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
锦官城:成都以产锦著名,曾设官专管其事。
此指锦官衙署所在之地;在成都城西南。
当时也以锦官城代称成都。
柏:祠前柏树传说系诸葛亮亲手所植。
森森:繁密貌。
②映阶:草深掩阶。
映:掩映。
黄鹂:黄莺。
空:枉自,它与上句“自”字皆表示祠堂荒凉,无人赏玩,流露出凄怆之感。
③三顾: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时,刘备曾三次访问,问以天下大事。
两朝开济:先佐刘备开基,后辅刘禅济业。
烦,一作“繁”。
济:成事。
④出师:指伐魏。
身先死:建兴十四年(234)秋,诸葛亮驻于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眉县),病死军中。
[译文]到何处去寻访丞相祠堂?在那锦官城外柏树长势繁密的地方。
青翠的野草映衬着台阶独自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被树叶遮掩着的黄鹂枉自传出美妙的叫声。
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问以天下大计,(诸葛亮)出山后两朝创业扶危献出了一腔忠心。
出师伐魏还未取得胜利,就已染病身死。
(总叫)英雄豪杰伤感泪湿衣襟。
[简析]这首诗在描写诸葛祠堂的景色和发表议论之中,写出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心和追思之情。
全诗情调悲壮,不难看出诗人在安史之乱期间的心态。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
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
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
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
杜甫的七律诗词《蜀相》赏析

扩展阅读:杜甫的诗歌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 《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
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 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 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 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 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 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 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赏析】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历代咏赞诸葛亮的作品繁多,而杜甫的这 首七律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堪称绝唱。
首联一问一答,吐露心中不平之气。上句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寻”字刻画出诗人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下 句点出武侯祠所在之地的环境,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颔联纯属写景,但景中蕴藏情感。“映阶碧草”、“隔叶黄鹂”等景 物,色彩鲜明,有声有色,恬淡自然,展现出春色之美好。而“自春色”、“空好音”则传达出人物内心的忧伤之情。颈联浓墨重 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一写诸葛亮之济世雄才,一写其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短短两句,便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匡 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蜀相_蜀相的诗意及解析

蜀相_蜀相的诗意及解析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蜀相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原文:《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诗意: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蜀相》原文、翻译及赏析

《蜀相》原文、翻译及赏析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蜀相》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频烦一作:频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三顾茅庐频繁的商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蜀相》注释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蜀相》鉴赏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诗《蜀相》(作者杜甫)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蜀相杜甫[唐代]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频烦一作:频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标签唐诗三百首、写人、忧国忧民、赞颂、咏史怀古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空:白白的。
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赏析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
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
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
“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
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人民爱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
“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
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
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
唐诗赏析-杜甫《蜀相》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蜀相》原文|译文|赏析'《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频烦一作:频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
《蜀相》原文、译文及注释

《蜀相》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定居在浣花溪畔。
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定居在浣花溪畔。
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原文: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选自《杜诗详注》卷九(中华书局2015年版)。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当时诗人初至成都,曾游武侯祠。
蜀相,指诸葛亮,蜀汉丞相,封武乡侯。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遮着台阶的青草自绿,树上黄鹂徒然发出好听的声音。
映,遮蔽。
〔三顾频烦天下计〕指刘备为统一天下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频烦,即频繁。
一说多次烦劳咨询。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指诸葛亮出师伐魏,未能取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杜甫《蜀相》诗词鉴赏

【导语】杜甫⽣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暗、⼈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盾和⼈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被誉为“诗史”。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下⾯是为⼤家带来的杜甫《蜀相》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频烦⼀作:频繁)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
碧草照映台阶⾃当显露春⾊,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注释 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
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hǎo)⾳: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为了赏玩美景,“⾃”“空”⼆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为春⾊;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他并⽆⼼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物已不可得见。
空:⽩⽩的。
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天下⽽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蜀建兴⼗⼆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鉴赏 这⾸七律《蜀相》,抒发了诗⼈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蜀相原文-翻译及赏析

蜀相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蜀相》一,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初至成都时作。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溪畔。
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整体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融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
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
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
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
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人民爱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
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
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
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
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
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
接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几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宛转清脆的叫声。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诗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出处】唐·杜甫《蜀相》。
【意思翻译】衬映着石阶的绿草独占春色,树叶丛中的黄莺徒然发出好听的鸣声。
隔叶:被树叶遮掩。
黄鹂(lí):黄莺。
【赏析】碧草掩映着台阶,也不过自为春色。
隔着花叶传来黄鹂的啼啭,也只是空有好音。
这里描写的是诸葛丞相祠堂的景色。
碧草萋萋,本是一派迷人的景色。
黄鹂婉转,也容易惹人兴味无穷。
然而虽有碧草、黄鹂为祠堂增色,可诸葛亮人早已不在,且此地缺少对诸葛亮瞻仰的游人,所以诗人怅惘、凄婉之情油然而生。
“自”、“空”两个虚字下得极妙。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庭院、树林等地草树碧绿,鸟儿自鸣,十分静寂。
[例]何妨模糊一点,就将墓园内的这片土地视为诸葛亮魂归之处吧。
这片土地确实太清寂。
虽然除了我还有几位游客,也冲淡不了这清寂的氛围。
杜甫咏成都武侯祠的“映阶碧柳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可成为这里的'写照。
(韦翰《汉江行》)【全诗】《蜀相》。
[唐]。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初到成都前去南郊武侯祠瞻仰诸葛亮时所作。
首联:“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诗人以自问自答方式起兴,点出武侯祠所在地在锦官城外南郊之地,再以“柏森森”以状祠堂之蓊蓊郁郁。
之所以选写“柏树”,相传为诸葛亮手植。
这是写远望之景。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诗人来到祠堂,既不写文臣武将之塑像,也不写楹联之精美,仅突出“映阶碧草”和“隔叶黄鹂”两意象,意思是说诸葛亮已成古人,现在只有阶下的春草自绿,树丛中的黄鹂徒然发出好听的叫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蜀相》原文+赏析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
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
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
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
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
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
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