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顶升建筑物纠倾法的制作流程

合集下载

安全气囊的制作流程

安全气囊的制作流程

安全气囊的制作流程
1.设计:首先需要进行设计,确定气囊的形状、大小、厚度等参数,以及气囊的材料和结构。

2.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气囊所需的材料,通常使用的是聚酯纤维或尼龙布等材料。

3.裁剪:将准备好的材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裁剪,通常需要使用专业的裁剪机器。

4.缝制:将裁剪好的材料进行缝制,通常需要使用专业的缝纫机器,缝制时需要注意缝线的质量和密度。

5.安装:将制作好的气囊安装在汽车的安全气囊系统中,通常需要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气囊能够正常工作。

6.质检:对制作好的气囊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气囊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要求。

7.包装:将质检合格的气囊进行包装,通常需要使用专业的包装机器,以保证气囊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损坏。

既有建筑顶升纠倾应符合规定

既有建筑顶升纠倾应符合规定

既有建筑顶升纠倾应符合规定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旧城改造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工作之一。

通过对既有建筑进行重修整治,可以既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又提高城市整体品质。

其中,旧楼顶升纠倾是旧城改造的重要工作之一。

既有建筑顶升纠倾的定义是:指对年限较长的房屋进行整体或局部顶升,或对倾斜、下沉、裂缝等问题进行改善的一种工艺。

这种工艺改善了房屋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提升了房屋的使用价值和美观度。

既有建筑顶升纠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精密规划和严格控制,同时也需要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

在进行既有建筑顶升纠倾前,需要先进行全面的房屋检测和评估,包括结构稳定性、材料质量、设计规范等方面。

根据检测结果,再制定具体的顶升纠倾方案,分清优先级,按照不同的工程难度和程度进行相应的顶升纠倾措施。

既有建筑顶升纠倾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准确测量房屋的倾斜角度和变形情况,掌握变形速度和方向,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鉴于既有建筑往往存在历史文化价值,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充分保护和维护房屋原有的建筑历史和文化特色,确保既有建筑的整体风貌不受破坏。

除此之外,既有建筑顶升纠倾工程还需要符合各种相关的规定和标准。

首先是建筑安全规范,包括建筑安全工程规范、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建筑设计标准等等,这些规范和标准明确了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各环节的要求和条件。

其次是环保标准,包括噪声控制、施工污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确保既有建筑顶升纠倾工程不会损害周边环境和生态。

最后是劳动安全标准,包括劳动防护、安全教育、职业健康等方面,保护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在既有建筑顶升纠倾工程中,具备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的施工团队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需要熟悉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严谨的工程流程,以及灵活敏捷的修复能力。

同时,他们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历史建筑文化的知识和理解,能够尊重和保护既有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总之,既有建筑顶升纠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旧城区的居住环境和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纠倾工程施工

纠倾工程施工

纠倾工程施工一、工程概况某大型厂房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倾斜,严重影响了厂房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

为了保证厂房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决定进行纠倾工程施工。

二、纠倾工程施工方案1. 纠倾工程施工前,首先对厂房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测量,确定了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为纠倾工程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2. 根据勘察结果,制定了详细的纠倾工程施工方案。

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施工准备:包括人员组织、施工材料准备、施工设备准备等。

(2) 基础处理:对倾斜部位的基础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

(3) 纠倾施工:采用地基加固和地基托换技术,对倾斜的厂房进行纠倾。

(4) 后期监测:对纠倾后的厂房进行长期监测,确保纠倾效果稳定。

三、纠倾工程施工过程1. 施工准备根据纠倾工程施工方案,组织了一支专业的施工队伍,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同时,准备了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包括混凝土、钢筋、锚杆、注浆机、钻机等。

2. 基础处理对倾斜部位的基础进行加固处理,采用注浆加固技术,将水泥浆注入基础裂缝中,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

同时,对基础表面进行清理,去除杂物和松散的混凝土,确保加固效果。

3. 纠倾施工采用地基加固和地基托换技术,对倾斜的厂房进行纠倾。

具体施工方法如下:(1) 在倾斜部位设置锚杆,通过锚杆的锚固作用,使倾斜的厂房稳定下来。

(2) 在倾斜部位的地面上打孔,将钢筋插入孔中,然后注入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柱,作为纠倾的支撑点。

(3) 通过调节钢筋混凝土柱的高度,使厂房逐渐恢复到正确的倾斜角度。

4. 后期监测对纠倾后的厂房进行长期监测,包括测量厂房的倾斜角度、沉降情况等,确保纠倾效果稳定。

同时,对厂房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纠倾工程施工效果经过纠倾工程施工,厂房的倾斜角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倾斜程度明显减小,恢复了正常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

经过长期监测,纠倾效果稳定,未出现反弹现象。

抬升纠倾 规程

抬升纠倾 规程

抬升纠倾 规程
抬升纠倾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纠偏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抬升结构的一部分来调整整个结构的倾斜角度。

以下是抬升纠倾的一般规程:
1. 前期准备:进行现场勘查,确定抬升纠倾的具体方案和施工流程。

2. 抬升设备安装:根据方案要求,安装抬升设备,如千斤顶、液压缸等。

3. 抬升操作:按照预定的抬升方案,逐步进行抬升操作,注意抬升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监测与调整:在抬升过程中,实时监测结构的倾斜角度和变形情况,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

5. 纠偏完成:当结构达到预期的倾斜角度时,停止抬升操作,进行固定和支撑。

6. 后续处理:对抬升纠倾过程中产生的裂缝、变形等问题进行修复处理,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抬升纠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

在进行抬升纠倾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设计,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某四层砖混建筑顶升纠倾加固技术与施工

某四层砖混建筑顶升纠倾加固技术与施工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720146203某四层砖混建筑顶升纠倾加固技术与施工收稿日期:2006210217作者简介黄敏敏(2),男,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浙江舟山 36顾若飞(2),女,讲师,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浙江舟山 36朱 勇(682),男,工程师,舟山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浙江舟山 36黄敏敏 顾若飞 朱 勇摘 要:结合工程概况,介绍了顶升法纠倾设计过程,根据工程特点,确定了采用锚杆静压桩作为地基加固方案,并对纠倾处理施工过程进行了阐述,以使该楼顺利纠偏至设计控制位置,从而使其恢复正常使用。

关键词:顶升法,锚杆静压桩,顶升量,纠倾方案中图分类号:TU746.3文献标识码:A1 工程概况舟山市某四层办公楼,东西长26.64m ,宽12.08m ,高13.93m ,建筑面积898m 2。

混合结构:砖墙承重,一层、二层为M5砂浆实砌砖墙,三层、四层为M5砂浆空斗墙;楼面板除卫生间外均为预应力多孔板;每层设有混凝土圈梁一道;按当时规范要求,未、防震设防;混凝土带梁筏片基础,天然地基,于1989年建成。

该楼北侧紧临主干道路的人行道,东侧为一幢四层办公楼。

由于该楼基础持力层厚仅2m 左右,而下卧软弱层较厚,故该楼建成后即产生一定的沉降变形,特别是在东侧离东山墙约3m ,另建一幢办公楼后,该楼东端沉降量明显加大。

根据2004年7月专业单位提供的倾斜观测资料,该楼东南头角向东倾斜率为16.3‰,西南头角向北倾斜率为10.8‰,整幢楼呈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的整体双向倾斜状态。

其向东及向北倾斜率均已超过国家J G J 125299危险房屋鉴定标准相关规定之限值。

另外,该楼墙体多处裂缝;底层北纵墙拆窗改做卷帘门的做法,削弱了房屋的整体刚度。

为保证房屋的安全使用,业主方于2004年8月委托市房屋鉴定委员会对该楼进行了结构安全性鉴定,结论为房屋结构构件危险点数量较多,属C 级危险房屋。

6600t超大型沉箱超高压气囊异步顶升、移运施工工法(2)

6600t超大型沉箱超高压气囊异步顶升、移运施工工法(2)

6600t超大型沉箱超高压气囊异步顶升、移运施工工法6600t超大型沉箱超高压气囊异步顶升、移运施工工法一、前言6600t超大型沉箱超高压气囊异步顶升、移运施工工法是一种应用于大型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该工法能够有效地实现超大型沉箱的精确顶升和移运,为大型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顶升高度大,可达到100m以上,满足高层建筑的顶升需求。

2. 顶升过程平稳,可实现毫米级的精确控制。

3. 顶升速度快,相对于传统工法,可以大幅缩短施工周期。

4. 顶升能力强,可承载巨大的荷载,适用于超大型工程项目。

5. 顶升方向灵活,可以实现多个沉箱的任意顶升和移运。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类超大型工程,特别是高层建筑、大型桥梁和港口码头等领域。

通过该工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超大型沉箱的精确顶升和移运,加快工程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基于气囊顶升原理和异步控制技术,通过控制气囊的充气和排气来实现沉箱的顶升。

具体来说,通过对气囊的充气和排气程度以及顶升速度进行精确控制,可以实现沉箱的顶升和移运。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准备工作: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平整,为沉箱的顶升和移运做好准备。

2. 沉箱固定:将沉箱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固定,保证沉箱在顶升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气囊顶升:通过对气囊的充气和排气,逐步提升沉箱的高度。

这个过程需要精确的控制顶升速度和高度,以保证施工过程的平稳进行。

4. 沉箱移运:将顶升后的沉箱移至目标位置,通过移动装置实现移运过程的控制和平衡。

5. 固定和调整:在沉箱到达目标位置后,对其进行固定和调整,确保沉箱在最终位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六、劳动组织施工过程需要专业的劳动力和管理人员进行组织和指导。

劳动组织要保证每个工序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质量。

七、机具设备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特定的机具设备,主要包括顶升装置、气囊、移动装置等。

某框架结构建筑物整体顶升纠倾施工

某框架结构建筑物整体顶升纠倾施工

32㊀福建建设科技㊀2020 No 4ʏ建筑结构某框架结构建筑物整体顶升纠倾施工李㊀想(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㊀福建省绿色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㊀福建福州㊀350108)[摘㊀要]㊀本文结合某办公楼建筑采用PLC同步顶升液压系统进行顶升纠倾的实例ꎬ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ꎬ并针对托换梁施工㊁PLC系统控制㊁顶升后连接处理等关键工序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ꎬ在实际施工中效果良好ꎬ可供同类工程参考ꎮ[关键词]㊀整体顶升纠倾ꎻPLC同步液压系统ꎻ施工技术ResearchontheapplicationofPLC-ControlledHydraulicSyncJack-upSysteminthewholebuildingliftingrectification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basicworkingprincipleofthesystembasedonanexampleofanofficebuildingwhichadoptsPLC-ControlledHydraulicSyncJack-upSystemforjackingandinclinationcorrectionꎬandputsforwardeffectivesolutionsforkeyprocessessuchasunderpinningbeamconstructionꎬPLCsystemcontrolꎬconnectiontreatmentafterjackingꎬetc Theeffectisgoodintheactualcon ̄structionꎬwhichcanprovidereferenceforsimilarprojects Keywords:IntegralliftingandinclinationcorrectionꎬPLC-ControlledHydraulicSyncJack-upSystemꎬconstructiontechnique作者简介:李想(1994.2-)ꎬ男ꎬ本科ꎬ助理工程师ꎬ现主要从事建筑物整体移位㊁结构改造加固施工ꎮ0㊀引言建筑物顶升纠倾技术是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ꎮ近年来ꎬ随着PLC(programmelogicalcontroller)同步顶升液压系统(下称 PLC系统 )的发展ꎬ逐渐代替了传统靠人工操作顶升设备的方法ꎬ大大提高了顶升的精度ꎬ减少了劳动力投入ꎬ真正实现信息化施工ꎮ所谓PLC系统ꎬ是指以计算机可编程控制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高精度控制技术ꎬ主要由监控软件㊁液压控制系统㊁编程控制器和工控机为主体的软硬件平台组成ꎮPLC系统分为实时监控和液压动力两部分ꎬ可以对执行机构进行集中操作㊁分散监控ꎮPLC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建筑顶升时各顶升点的位移㊁压力等数据信息ꎬ并将这些信息和已设定好的安全阈值做比对ꎬ通过改变电机的工作电源频率控制给油速率ꎬ进而实现对不同荷载下千斤顶同步顶升的精确控制ꎮ目前ꎬPLC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建筑物竖向移位工程中ꎬ并根据不同工程的具体要求对PLC系统的使用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调整ꎬ如:上海玉佛寺大雄宝殿顶升采用了交替顶升技术ꎬ避免了逐级顶升可能带来的建筑扭转㊁不均匀沉降等不利影响[1]ꎻ某3层框架结构商业楼采用了异步顶升法ꎬ减少设备投入ꎬ降低了成本[2]ꎻ由于建筑物的形式㊁结构㊁现场条件千差万别ꎬ各工程采用的方法局限性较大ꎬ尚未形成通用性较强的顶升施工技术ꎮ本文结合某办公楼建筑的顶升纠倾案例ꎬ针对该案例的施工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进行了剖析ꎬ对框架结构顶升纠倾工程中的托换梁施工㊁PLC系统控制㊁顶升后连接处理等关键工序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ꎬ在实际施工中效果良好ꎬ可供同类工程参考ꎮ1㊀工程概况拟顶升纠倾的办公楼共六层ꎬ建筑面积约1100m2ꎬ高度22 95mꎬ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ꎬ基础采用柱下条形基础ꎮ该建筑建成后出现了明显的不均匀沉降ꎬ最大沉降量达562mmꎬ最大沉降差达353mmꎬ导致建筑物整体出现严重的倾斜ꎮ因该建筑基础底部为抛石夯填地基ꎬ采用掏土纠倾方法难以实现ꎻ考虑到该建筑单柱荷载较大ꎬ最大柱底轴力达5075kNꎬ且控制精度要求较高ꎬ经方案比选ꎬ决定采用PLC系统作为顶升设备进行整体顶升纠倾处理ꎮ2㊀顶升纠倾方案本工程主要通过框架柱处设置单向或双向托换梁用于转换竖向荷载至顶升设备ꎬ并在托换梁间设置联系梁使托换体系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足够的刚度ꎮ2 1㊀千斤顶的布置及计算值各框架柱下布置的千斤顶个数按«建筑物倾斜纠倾技术规程»JGJ270-2012[3]式5 4 4-1的要求计算:nȡkQkNa(1)其中:n 千斤顶数量(个)ꎻQk 建筑物需抬升的竖向荷载标准值(kN)ꎻNa 千斤顶的抬升荷载值(kN)ꎬ取千斤顶额定工作荷载的80%ꎻk 安全系数ꎬ经过专家论证意见ꎬ本工程可取为1 0ꎮ本工程选用的千斤顶额定工作荷载为1000kNꎬ代入式(1)有:nȡQk800(2)将建筑物各柱柱底竖向荷载最大值代入式(2)即可得各柱下千斤顶的最少数量ꎮ实际选用应考虑对称布置原则以及ʏ建筑结构福建建设科技㊀2020 No 433㊀更换千斤顶需求ꎬ本工程最终确定布置千斤顶共计162个ꎮ2 2㊀纠倾率设计值及顶升高度对该建筑的地基沉降分析表明ꎬ顶升后地基残余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15%ꎬ故采用结构调整法ꎬ通过适度过纠的方法来考虑地基后期残余沉降量的影响ꎬ将倾斜率现值的15%作为过纠值ꎮ结合纠倾后建筑物各角点的倾斜率均不大于2ɢ为控制指标ꎬ综合考虑后纠倾率设计值分别取为X向3 9ɢꎬY向7 2ɢꎮ将该建筑每根框架柱作为一个顶升点ꎬ根据纠倾率设计值ꎬ顶升转动点BX7顶升高度为30mmꎬ最大顶升高度为376mmꎬ进而确定各顶升点的顶升高度ꎬ如图1所示ꎮ顶升就位验收以倾斜率为主要控制指标ꎬ当主要控制点BX7㊁BX8㊁BX9㊁BX10的倾斜率基本达到设计值时ꎬ顶升纠倾施工完成ꎮ图1㊀各顶升点顶升高度及测点布置示意图(单位:mm)3㊀关键施工技术3 1㊀托换梁施工托换梁在转换竖向荷载的过程中受到弯矩㊁剪力等多种力的共同作用ꎬ受力情况复杂ꎬ顶升过程中一旦发生破坏可能导致建筑整体倒塌ꎬ因此ꎬ托换梁施工是决定顶升纠倾成败的关键之一ꎮ在实际施工中ꎬ普遍存在原建筑框架柱钢筋间距小ꎬ托换梁钢筋多ꎬ穿孔植筋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ꎮ3 1 1㊀施工难点托换梁施工的难点主要在于穿孔植筋的孔线偏差度控制和注胶的密实度控制ꎮ本工程采用的双向托换梁以THL1为例ꎬ钢筋布置如图2ꎬ需将双向各7排ꎬ每排4根ϕ25钢筋穿孔植入截面尺寸为600mmˑ800mm的框架柱中ꎬ为避免集中穿孔造成柱混凝土较大损伤ꎬ双向的植筋需竖向错开ꎬ穿孔孔线较长ꎬ同一水平面需穿4个直径32mm的孔ꎬ刚好在原柱纵筋的间隙穿过ꎬ若在穿孔过程中ꎬ水平或竖直方向上有过大的歪斜偏差ꎬ即会被柱纵筋或箍筋阻挡ꎮ穿孔植筋无法采用传统的植筋胶进行植筋ꎬ在钢筋穿孔完成后采用流动性较大的灌注胶进行灌注ꎮ孔线的坡度应控制在1%~2%ꎬ并按图3所示在孔线两端分别设注胶口和排气口ꎮ3 1 2㊀施工顺序穿孔植筋施工顺序如下:⑴查明原钢筋的实际位置ꎬ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ꎬ确认纵筋间距㊁箍筋间距ꎮ确定拟钻孔洞的大致位置ꎬ控制坡度ꎬ避开原钢筋ꎬ标示该孔位置ꎮ⑵穿孔时注意校正孔线位置和方向应与标注的相吻合ꎮ⑶穿孔完成后ꎬ清除孔中的浮尘和灰渣ꎬ清孔质量必须达到«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图2㊀THL1钢筋布置图2010[4]的要求ꎮ⑷穿入ϕ25钢筋ꎬ柱两侧钢筋长度大致相等ꎮ⑸查看柱两侧孔口的相对高度ꎬ将长约40cm㊁内径约8mm的塑料软管分别插入注胶口和排气口ꎮ⑹用胶封堵注胶口㊁排气口ꎬ胶液固化后应进行密封性检查ꎮ⑺用高压灌注机将灌注胶从注胶口注入孔内ꎬ直至排气口出现约20cm长的灌注胶时停止灌注ꎮ⑻将塑料软管往上折叠并固定ꎮ胶体固化㊁产生强度后凿除多余的胶体和封孔材料ꎮ实际施工成果见图4ꎮ3 1 3㊀注意事项封孔应选用粘度高㊁固化时间短的材料ꎬ封孔过程避免堵34㊀福建建设科技㊀2020 No 4ʏ建筑结构图3㊀穿孔植筋做法示意图图4㊀穿孔植筋实际施工成果塞塑料软管口ꎮ孔洞的密封性检查可通过在封孔处涂抹肥皂水的方法进行ꎮ向孔内通入空气ꎬ若无肥皂泡产生ꎬ则说明密封效果良好ꎬ否则应予以修补ꎮ若在灌注期间局部密封不严出现胶液渗漏现象ꎬ可用洗衣皂捏成团摁压在渗漏处临时封堵ꎮ3 2㊀PLC系统控制3 2 1㊀千斤顶的选用和布置安装本工程选用双作用千斤顶ꎬ技术参数为:额定工作荷载为1000kNꎬ工作压力70MPaꎬ行程200mmꎬ高366mmꎬ直径235mmꎬ带自锁装置和球头偏载鞍座ꎮ千斤顶的顶面和底面各设235mmˑ235mmˑ30mm钢垫板ꎮ钢垫板放好后将千斤顶放置在钢垫板中心位置ꎮ安装时ꎬ注意千斤顶油嘴的方向ꎬ要便于拔插油管和搬运ꎮ3 2 2㊀顶升监测顶升监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建筑顶升量和纠倾率ꎮ在顶升过程中ꎬPLC系统对顶升量进行不间断地监测和反馈ꎬ并在控制系统中给出各顶升点实时实际位移量ꎮ顶升前2/3阶段每5级次进行一次纠倾率监测ꎬ顶升后1/3阶段每3级次进行一次纠倾率监测ꎮ建筑顶升量和纠倾率汇总比对后ꎬ即能反映出建筑实时的变形和姿态ꎬ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上为控制人员提供数据支持ꎮ3 2 3㊀顶升过程控制由于设计时统计荷载的误差㊁计算模式和参数的误差导致计算结果必然与实际存在偏差ꎬ因此ꎬ顶升前需要通过试顶升确定较为精确的动力荷载值ꎮ本工程试顶升的顶升量为10mmꎬ测试过程中检查PLC系统和托换梁的工作情况㊁建筑实际动力荷载值ꎬ并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或调整ꎮ顶升前根据各顶升点的顶升高度不同计算出相互比例关系ꎬ输入系统后ꎬ系统即根据该比值控制各顶升点的顶升量ꎮ顶升过程及时通过系统反馈的实时压力㊁位移变化趋势判断当前顶升是否有异常ꎬ并根据顶升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ꎮ3 2 4㊀顶升就位建筑顶升就位后锁紧千斤顶的自锁装置ꎬ在顶升后连接处理完成前继续持荷ꎬ并通过位移传感器监测各顶升点回落位移情况ꎮ经过实际量测ꎬ本工程32根框架柱的标高与设计标高的误差均在ʃ1mm范围内ꎬ且上部结构原有裂缝宽度均出现不同程度减小甚至闭合ꎮ3 3㊀顶升后连接处理顶升纠倾完成后ꎬ框架柱和原基础应尽快重新连接成整体ꎬ传统做法一般通过喇叭口超灌混凝土来增大新旧混凝土界面处的饱满度ꎮ由于框架柱底面凹凸不平ꎬ且灌浆料在拌制完成至初凝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ꎮ传统做法无法将柱底面的空气㊁气泡排出ꎬ造成浇筑界面残留大量㊁成片的气泡ꎬ难以保证施工质量ꎮ在此基础上ꎬ本工程采用了新技术进行连接段的施工ꎮ3 3 1㊀模板支设连接段下部模板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支设㊁加固ꎮ模板支设注意下料准确ꎬ尽量减少模板与模板㊁模板与混凝土构件间的缝隙ꎮ模板上部设置约300mm高喇叭口ꎬ单向托换梁的柱喇叭口设在侧边ꎬ双向托换梁的柱喇叭口设在转角处ꎬ另三个方向在柱截面下方约30mm处的侧模上各钻取一个5mmˑ5mm的检查孔ꎬ用于观察混凝土在模内的高度和气泡产生情况ꎮ图5为支设完成的模板ꎮ图5㊀模板支设完成ʏ建筑结构福建建设科技㊀2020 No 435㊀将铜管一端顶在柱截面凹面最高处ꎬ另一端接小型真空泵ꎮ铜管注意与模板或钢筋可靠固定ꎮ检查孔以上位置的模板与柱截面的缝隙必须用硅酮密封胶封紧ꎬ避免空气流通ꎮ3 3 2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掺30%粒径为5~10mm的细石进行现场拌制ꎮ将混凝土从下料口倒入模内ꎮ注意分层浇筑ꎬ每浇注5cm静置约5minꎬ待大部分气泡产生上浮于表面㊁破裂后继续进行下一层浇注ꎬ至距离柱截面约30mm处停止ꎮ在下料口处盖上盖板ꎬ插入PVC管ꎬ用胶封堵盖板㊁PVC管与模板间的缝隙ꎬ如图6所示ꎮ封堵检查口ꎬ模内未浇筑部分形成空腔ꎮ继续向PVC管内浇筑混凝土ꎬ当混凝土完全封住下料口㊁空腔内空气无法从下料口溢出后ꎬ开启真空泵ꎬ抽出空腔内的空气ꎬ形成负压ꎬPVC管内的混凝土瞬间将空腔填满ꎬ持续抽气约15s后ꎬ确认空腔已填塞密实后ꎬ关闭真空泵ꎬ浇筑完成ꎮ图6㊀连接段支模示意图3 3 3㊀拆模及养护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5]进行拆模及养护ꎮ连接段达到设计强度后ꎬ在每个连接段新旧界面处钻取直径20mmꎬ深约400mm的孔ꎬ全数检查连接段新旧界面的结合情况ꎬ典型检查结果如图7所示ꎮ检查发现ꎬ所检连接段未见成片㊁大范围的气泡ꎬ仅零星分布有少量气泡ꎬ与界面的面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ꎬ与传统做法相比ꎬ浇筑界面的质量极大提高ꎮ图7㊀典型新旧界面结合情况4㊀结语通过该工程实例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ꎬ可供同类工程参考:⑴按上述做法施工的托换梁在顶升过程中未出现裂缝ꎬ后期切除托换梁后的切面亦表明混凝土㊁灌注胶㊁钢筋间结合紧密ꎬ没有孔洞ꎬ说明采用上述穿孔植筋技术完全能够有效地将上部荷载传递到PLC系统ꎬ完全满足顶升纠倾的施工要求ꎮ⑵采用PLC系统可大大提高顶升的精确度ꎻ所需劳动力仅为传统顶升的25%~35%ꎬ节约成本ꎬ降低施工组织的难度ꎮ⑶顶升纠倾控制技术涉及的内容繁杂ꎬ结构设计㊁施工㊁机械㊁通信等专业结合紧密ꎬ需要多部门共同配合完成ꎬ且容错率极低ꎬ因此ꎬ应重视施工组织ꎬ保证系统安装㊁顶升纠倾过程的有序进行ꎮ⑷现场检查及后续使用情况表明ꎬ连接段新旧混凝土界面结合情况良好ꎬ后续使用正常ꎬ顶升后连接处理的施工质量达到预期要求ꎮ参考文献[1]邱会安ꎬ王建永.玉佛禅寺大雄宝殿平移工程施工技术[J].上海建设科技.2017(6):1-4.[2]朱石苇ꎬ欧阳甘霖ꎬ孔赞.既有建筑异步顶升工程设计与核心技术[J].施工技术.2016ꎬ45(4):103-106.[3]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ꎬ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建筑物倾斜纠倾技术规程:JGJ270-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2012.[4]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2010.[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2014.。

混凝土高低等级拦截(隔断气囊)施工工法(2)

混凝土高低等级拦截(隔断气囊)施工工法(2)

混凝土高低等级拦截(隔断气囊)施工工法混凝土高低等级拦截(隔断气囊)施工工法一、前言混凝土高低等级拦截(隔断气囊)施工工法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拦截和隔断水流,使得施工场地能够在水位较高的情况下进行施工。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混凝土高低等级拦截(隔断气囊)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可在水位较高的情况下进行施工,提高了施工进度;2. 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3. 施工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大面积水域施工;4. 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以下工程:1. 水库、水闸、涵洞等水利工程的施工;2. 河道修整、水域开挖、岸堤加固等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3. 泥沙清淤、水域清洗等环保工程的施工。

四、工艺原理混凝土高低等级拦截(隔断气囊)施工工法通过使用特制的气囊将水位封锁在施工区域内部,从而实现在水下进行施工的目的。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气囊的加压和减压来控制水位的高低,在施工开始前,将气囊放置在需要拦截的水域中,通过向气囊注入压缩空气,使其充分膨胀,然后将气囊与周围地面连接起来,形成封闭的施工空间。

当施工完成后,通过减少气囊内部的气压,使得气囊缩小,将水排出,最终达到恢复原水位的目的。

五、施工工艺混凝土高低等级拦截(隔断气囊)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施工阶段:1. 施工前期准备:确定施工区域,准备好所需材料和机具设备;2. 安装气囊:将气囊放置在施工区域内,通过加压将其充分膨胀,并与周围地面连接起来;3.施工:在封闭的施工空间内进行混凝土施工,包括浇筑、振捣、抹顶等工序;4. 完工:施工完成后,减少气囊内部的气压,使其缩小并将水排出;5. 拆除气囊:将气囊从施工区域中移除。

六、劳动组织混凝土高低等级拦截(隔断气囊)施工工法需要组织以下劳动力:1. 施工负责人:负责组织施工过程,协调各个环节;2. 施工工人:进行混凝土施工和机具操作;3. 环境监测人员:进行水位监测和气囊工作状态监测。

气囊提升桥操作方法

气囊提升桥操作方法

气囊提升桥操作方法气囊提升桥是一种利用气囊通过改变内部气压来实现桥面升降的设备。

它是一种先进的、高效的桥梁施工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大型桥梁的建设和维修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气囊提升桥的操作方法。

气囊提升桥的操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 制定施工计划和准备工作。

在进行气囊提升桥之前,需要对桥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制定施工计划,并将计划分解为各个具体的操作步骤。

同时,还需准备好所需的工具、设备和材料,并保证其正常运作。

2. 设置支撑结构。

在气囊提升桥之前,需要设置支撑结构来承受桥梁的重量。

支撑结构可以采用吊车、支架等设备,在桥梁两侧设置,并确保其稳定可靠。

同时,还需对支撑结构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要求。

3. 安装气囊。

在设置好支撑结构后,需要将气囊放置在桥面下方,并与气囊提升系统连接。

气囊的安装需要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确保安全可靠,并注意保护气囊不受损坏。

4. 升降桥梁。

在安装好气囊后,通过控制气囊提升系统,改变内部气囊的气压,从而实现桥面的升降。

升降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确保桥面平稳、均匀地升降,并根据需要适时进行停止和调整。

5. 进行其他施工工作。

在桥梁升降到所需位置后,可以进行其他的施工工作,如桥面的修复、加固、更换等。

在进行其他工作时,需注意对桥梁的保护,避免对桥梁造成二次损坏。

6. 操作气囊降低桥梁。

当进行完修复、加固等工作后,需要将桥梁降低到原来的位置。

此时,只需通过气囊提升系统控制气囊内部气压的释放,使桥面缓慢下降到原来的位置。

在降低的过程中,同样需注意桥面的平稳性。

7. 拆除支撑结构。

在桥梁降低到原来的位置后,可以拆除支撑结构,并进行必要的清理和整理工作,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上述是气囊提升桥的基本操作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个步骤中,操作人员都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工作,例如定期检查气囊的状况、清洁系统设备等,以保证气囊提升桥的长期稳定运行。

单条高压气囊单边顶升及气囊滚动平移沉箱工艺探讨

单条高压气囊单边顶升及气囊滚动平移沉箱工艺探讨
。 后拉 钢 丝 绳稍 放 松 , 前卷 扬 机 牵 移沉 箱 工作 。 此 工艺 关键 技 术 是顶 升 沉 径1 . O m的高 压顶 升气 囊 ( 1 m, L = 8 . 5 m 左 右 )
箱 只需 设 置 一 条顶 升槽 即 可 , 台座 建 设

强 度0 6 5 Mp a) 。 准 备好 垫木后 , 用3 m3
气 囊 顶升 出运 沉 箱技 术是将 气 囊 穿 顺 利 完成了沉箱 的出运任 务。 过 沉箱 底部 , 用气囊顶 升沉 箱离 开地面 ,
沉箱 顶 升完 成 后在 沉 箱四 周支 垫 垫木 , 2 . 单边 顶升沉 箱及平移工 艺简述
周放 置 垫 木 支撑 , 沉 箱 底 部垫 木全 部放 好 并 检 查 合格 后 , 高 压气 囊 放 气 并从 沉 箱 底部 抽 出。 气 囊 在 此 过 程 两 次充 气 放
了大量预制厂沉 箱 , 用 时较 少效 率
较 高, 此项 目使 用单条高压气囊单边顶
升 及使 用 普 通气 囊 滚 动 平移 沉 箱 工艺 ,
图1 : 沉箱 台 座 断面图
72 , ” ) … 。 i j w
1 . 工程概 况 漳 州 港 东 山 港 2#泊 位 工 程 共
置) 塞入 垫 木进行 支撑 , 支 垫到位 后高压 . 与其它出运沉箱 方法优缺 点比较 气 囊 放气 , 此 时 远 离气 囊 的沉 箱 另一 侧 3
. 1 单 条 高压气 囊 单边 顶 升工艺 与其 它顶 需预 制 沉箱 2 7 个 ,沉 箱 长 t 宽 高 翘 起 。 此 时在 翘 起端 沉 箱 底部 均 匀放 置 3 为: 8 . 5 m' 7 . 9 5 m* i 2 9 m, 单 个 沉 箱 重 量 枕 木 ( 垫 木间 距2 . O m) 。 高 压气 囊再 次 充 升工艺优缺 点 比较

建筑物倾斜纠正设计

建筑物倾斜纠正设计

建筑物倾斜纠正设计(邢乾辉河北提纲:根据建筑物倾斜及其发生旳原因特点和处理旳设计原则,做了一般论点;了六类十二种纠倾处理措施,根据建筑物倾斜旳详细状况及区别考虑。

关键词:倾斜旳安全性和隐蔽性. 信息化设计施工监理建筑物倾斜重要是由不均匀沉降引起旳,但引起旳原因各有不通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地区和不良地基发生建筑物倾斜较多;但亦有因受不均匀或受地震两侧负力不一致也会引起倾斜。

对引起不一样程度旳倾斜,当超过规范容许倾斜则应采用纠倾措施,根据详细状况其纠倾措施可以各异。

对于建筑物倾斜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以来,就基础旳一般建筑物和多层建筑物中开展了研究和议,在此基础上不停总结经验,曾于1997年颁发了《铁路房屋增层和倾斜技术规范》(TB10114-97),颁发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后来,我国已经有100多项工程进行了倾斜分析和处理,积累了丰富成功旳经验和教训,首在此基础上又将深入制定《建筑物移位倾斜增层技术规范》,即将颁布,为此后更有效地开展建筑物倾斜改造工程,首为防止产生倾斜提供了必要旳措施,从而更好地保证建筑物旳正常使用。

1. 建筑物产生倾斜旳原因建筑物产生倾斜旳原因是多方面旳,有勘察、设计、施工使用和自然环境影响等不一样原因引起旳不均匀沉降,而发生建筑物旳倾斜。

1.1 勘察1)缺乏勘察资料,勘察资料错草,勘测点过大,土属局部或部分较厚旳流塑状软弱土层和下卧层夹杂软弱土层。

2)地基承载力特性值提供得过高,且地基不均匀行旳描述。

3)未查明局部存在旳山。

4)未查明废弃旳防空洞、古河道、采煤挖空井因基础设置其上,而诱发下陷和不稳定。

5)对层顺倾或破碎,未提出需要采用旳保护措施,而出现具有滑移旳基本条件。

6)环境处在暴雨,地下山位上升引起地基软化而发生不均匀沉降。

1.2设计1)建筑物引起建筑物偏心和地层分布不匀两端或两端与中部地基差异大,而为得到应有旳重视或未采用必要旳有效措施。

某条形基础房屋的顶升纠倾加固技术

某条形基础房屋的顶升纠倾加固技术

建筑施工·第43卷·第1期105某条形基础房屋的顶升纠倾加固技术周健男 戴占彪 刘 辉 赵晓玉河北建研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庄 050200摘要:以张家口地区某砌体结构住宅楼纠倾加固工程为例,根据工程地勘报告及附近环境,确定该楼发生倾斜的原因,制定了采用桩基托换技术对该楼进行顶升纠倾的设计方案。

重点阐述了桩基托换技术的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并结合有限元对托换梁、既有砌体墙与基础之间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托换体系可有效扩散千斤顶施加的集中应力,为顶升作业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该住宅楼经纠倾加固后,倾斜量由0.55%降至0.06%,满足规范要求,纠倾效果显著。

关键词:砌体结构;条形基础;顶升纠倾;桩基托换;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U74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1001(2021)01-0105-04 DOI:10.14144/ki.jzsg.2021.01.034Jacking Rectifi cation and Reinforcement T echnology for a Strip Foundation BuildingZHOU Jiannan DAI Zhanbiao LIU Hui ZHAO XiaoyuHebei Building Research Engineering Co., Ltd., Shijiazhuang, Hebei 050200, ChinaAbstract: Taking a masonry structure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Zhangjiakou area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report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e causes of the building's inclination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design scheme of jacking rectification of the building's inclination by the pile foundation underpinning technology is formulat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key technology of pile foundation underpinning technology, and combined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alyzes the stress situation between the underpinning beams, the existing masonry wall and the found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derpinning system can effectively diffuse the concentrated stress applied by the jacks, which provides a guarantee for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jacking operation. After the rectification and reinforcement, the inclination amount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decreased from 0.55% to 0.06%, which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de, and the rectification effect was remarkable.Keywords: masonry structure; strip foundation; jacking rectification; pile foundation underpinning; numerical simulation技术展开研究,发现人工成孔桩和混凝土托梁能从根本上解决砖混结构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倾斜问题;崔少华等[6]针对多层剪力墙结构提出采用断墙(柱)顶升法对结构进行纠倾。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pdf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pdf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pdf摘要:1.建筑物移位纠倾技术标准2.建筑物增层技术标准3.建筑物改造技术标准正文:一、建筑物移位纠倾技术标准建筑物移位纠倾技术是指将建筑物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或者对倾斜的建筑物进行纠正以恢复其垂直状态的技术。

这一技术在城市建设、土地开发和古建筑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1 移位技术移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前期勘察、预处理、建筑提升、移动和落位。

前期勘察主要是对建筑物的结构、地基和周围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以便制定合理的移位方案。

预处理包括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加固、地基处理和管道、电缆等设施的保护。

建筑提升是利用液压顶升、吊装等设备将建筑物提升离地,以便进行移动。

移动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的姿态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以保证其安全。

落位后,需要对建筑物进行重新定位和固定。

1.2 纠倾技术纠倾技术主要是通过调整建筑物的基础、地基和结构,使其恢复垂直状态。

常见的纠倾方法有:基础加固法、压注法、灌浆法、纠倾墙法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施工条件。

二、建筑物增层技术标准建筑物增层技术是指在原有建筑物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多层,以扩大使用空间或提高建筑物经济效益的技术。

2.1 增层设计增层设计需要考虑原有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荷载分布、地基承载力等因素,以确保增层后的建筑物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结构计算、地基处理和施工图绘制等工作。

2.2 增层施工增层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基础处理、柱梁连接、楼板施工、墙体施工和屋面施工。

基础处理主要是对原有地基进行加固和处理,以满足增层后的荷载要求。

柱梁连接需要将新旧柱梁牢固连接,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楼板、墙体和屋面的施工需要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以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外观质量。

三、建筑物改造技术标准建筑物改造技术是指对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外观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满足新的使用要求和技术规范。

贮罐充气顶升法施工

贮罐充气顶升法施工

贮罐充气顶升法施工1、概述:充气顶升法一般采用倒装法,此法是利用罐体本身的结构条件和密封性能,按通常的倒装顺序,逐圈密封充气,利用气压将上层罐体顶升就位,逐圈组装焊接,拱顶的施工采用分块制作吊装组焊成整体。

2、施工顺序:铺设底板,安装顶部结构和首圈圈板;围上第二圈圈板并焊接除活口外的纵缝,作为密封套筒;从第二圈起,上面有二个活口,并且用导链拉紧;在罐内、外安装密封、平衡、限位、风机等装置;用鼓风机从罐底鼓入空气,使罐内压力升高,当其向上浮力大于上层罐体重量和摩擦力的总和时上层罐体即向上升起;升至预定高度后,将预围的第二圈圈板收紧,使上层圈板在搭接处互相紧贴,然后进行点焊,固定上下位置,第二圈圈板即安装完毕;以下各圈圈板按照上述程序施工,直至装完最后一圈板为止;3/技术措施:鼓风装置,有风机、风管、阀门、电气等;密封装置:4、 施工程序5、离心式鼓风机的选用: a 最大风压(P)计算: P =K1 G/F式中:G ——罐体顶升的最大重量(N), F ——罐体截面积(m 2),K1——摩擦系数,k1为1.1-1.3, b 最大风量(Q)计算: Q =K2×V1/t式中:K2—泄漏系数,K 2=3.5—4t —每带板顶升时间,一般为10-30分,(h )V1—最后一带板顶升时进入的空气量在常压下的体积(m 2)D 、贮罐多根短抱杆提吊倒装法施工1、工作原理:罐底板组焊完毕,先施工罐的顶圈壁板及罐顶,然后在罐内安装提升柱、中心柱、控制台、电动倒链(或手动倒链)等装置;中心柱与各提升柱的顶端用钢丝绳联接,设在罐内的控制台可对电动倒链进行集中控制或单独控制。

2、施工程序如下:施工前准备→材料验收→予制→基础验收→桶体安装→视孔、人孔及管口安装→底板严密性试验→焊缝探伤→充水试验→桁架安装→传动装置安装→搅拌装置安装→防腐→试运转→竣工验收。

3、桅杆的数量选择根据罐体吊起部分的总重量为Q,设需要桅杆根数为N,选择每个倒链的起重量为Q1,安全系数为K(K一般为1.5)即N=K×Q/Q1 (取整数)桅杆一般选用φ219*8和φ273*10无缝钢管,桅杆每根为3.5米。

顶 升 纠 倾

顶 升 纠 倾
1) 千斤顶同步操作。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② 千斤顶布置。 千斤顶是顶升墙体的动力源。 每个顶升点设置1 个千斤顶。
③ 销子设置。 销子的作用在于保证托梁对墙体的托换效果和加固 效果。 每对托梁上设置2 个销子, 布置在托梁的顶部与加固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假定千斤顶油缸内油的体积不可压缩, 根据千斤顶加油手柄的 垂直位移量与千斤顶活塞进油量成正比例关系, 求得各个千斤顶手 柄加油时的旋转角度。这个比例关系为 :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顶升纠倾
(1) 工程概况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3) 方案设计 1) 总体思想。 鉴于建筑物 的现状, 需要对其进行纠倾、 纠 扭以及抗震加固三者相结合地技 术处理。 2) 托换设计。 ① 托梁布置。 托梁由槽钢 制成, 托梁的作用在于加固墙体, 增大墙体的整体性, 使墙体同步 被顶升。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② 顶升量检测。 各个控制点的位移量用位移传感器配合静态应变仪 进行检测, 检测精度为±0.02mm。
③ 顶升力检测。 顶升力的大小用自制的矮小型压力传感器配合静态 应变仪进行检测。
(4) 方案实施 严格执行已经制定的技术方案。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高层建筑梁柱高低标号混凝土隔断拦茬充气气囊施工工艺

高层建筑梁柱高低标号混凝土隔断拦茬充气气囊施工工艺

建筑高低标号混凝土拦茬用气囊一、隔断气囊的研发背景:在建筑工程中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需设置拦茬,但是传统的拦茬工具安装较繁琐、效率低,而且拦茬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而当拦茬铁丝网设置不好时,就会造成高标号混凝土的浪费,从而增加施工成本,也影响施工质量。

目前传统的拦茬隔断方法是采用快易收口网,后期无需拆除,但快易收口网无法周转使用,为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快易收口在钢筋上绑扎钢丝网进行拦截设置,但由于钢丝网的密闭性和强度有限,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侧向压力作用下,隔离网被混凝土冲破,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流向周边梁板,造成混凝土浪费和成本增加,交接面的剔凿和处理也成为工程中一件令施工人员头痛的事,无法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且梁柱侧模拆除后,混凝土颜色不一致,分界非常明显。

用人工剔凿混凝土进行交接面处理的话,如此大的工作量在质量上难以保证而且还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力。

由于柱板交界处钢筋个数及端头锚固较多,导致快易收口网不易放置,若强行放到指定位置,则过多的钢筋穿透会破坏快易收口网的构造使之失去其作用;若振捣混凝土时不密实,先浇筑的混凝土与收口网未紧密结合,容易造成收口网与混凝土面间存在空隙;安装时,收口网外露混凝土表面的现象造成边界处二次处理;在有防水要求的混凝土中,使用时不能保证混凝土与收口网间的紧密贴和,因收口网与混凝土间出现孔隙,造成渗漏。

因此,淘汰落后的施工工艺,寻找可循环使用的替代品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描述,梁柱节点核心区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完全隔离渐渐成为成本控制及质量提高的技术“瓶颈”,现场施工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工艺,寻找一种操作简便、高效的梁柱节点混凝土隔离装置,并运用到大面积的施工过程中,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隔离装置存在质量风险或者无法周转使用,解决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的问题。

科运橡塑高低标号混凝土拦茬气囊应运而生。

二、隔断气囊简介:隔断气囊是一种可以充气放气的圆柱型柔性气模,充气后起到分隔高低标号混凝土的作用,代替此部位原来使用的钢丝网,减少应力,避免接茬部位后期产生裂缝(施工缝)。

气囊模型制作方法

气囊模型制作方法

气囊模型制作方法以气囊模型制作方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制作气囊模型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材料准备制作气囊模型所需的材料包括:纸张、胶水、气球、剪刀、彩笔等。

确保材料齐全,准备充足。

二、制作气囊1. 将气球充气至所需大小,然后将气球打结,确保气球不会泄气。

2. 用剪刀将纸张剪成合适大小的长方形,以包裹气球。

3. 将纸张用胶水固定在气球上,注意要均匀涂抹胶水,避免纸张起皱或松动。

4. 等待胶水干燥后,可以用彩笔给气囊涂上颜色,使其更加逼真。

三、制作模型1. 根据所需要制作的模型形状,将纸张剪成相应的形状,如圆形、方形、椭圆形等。

2. 将纸张用胶水粘贴在气囊上,注意要均匀涂抹胶水,避免纸张起皱或松动。

3. 等待胶水干燥后,可以用彩笔给模型涂上颜色,使其更加逼真。

4. 如果需要制作复杂的模型,可以先在纸张上画好图案,然后按照图案剪裁纸张,并粘贴在气囊上。

四、注意事项1. 制作气囊模型时,要注意胶水的使用量,过多的胶水可能导致纸张变形或起皱。

2. 气球充气时要适度,过度充气可能导致气球破裂。

3. 制作模型时要仔细剪裁纸张,确保模型的形状准确。

4. 在涂抹胶水和彩笔时要注意均匀涂抹,避免出现颜色不均或胶水堆积的情况。

5. 制作复杂模型时,可以先在纸上画好图案,以免出现剪裁错误或浪费纸张。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轻松制作出漂亮的气囊模型。

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易行,不仅可以用于个人的手工制作,还可以在学校或活动中进行教学和展示。

制作气囊模型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希望大家通过这种有趣的制作过程,享受到制作的乐趣,同时也能在展示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简介: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囊顶升建筑物纠倾法,包括以下步骤,开挖建筑物基础上部和周围的地基土,使得建筑物基础暴露,形成工作坑;在需要顶升的建筑物基础下方开挖气囊沟,在气囊沟中设置未充气的气囊;对气囊充气,气囊上方的建筑物基础被顶升设定高度,以使得建筑物的倾斜值满足要求;对顶升后的建筑物基础进行固定,使其保持顶升状态,向工作坑中回填土方。

本技术能够利用气囊实现建筑物的顶升,不需要预设较大的操作空间和坚实的底座;不需要在建筑物基础上部固定顶升用的支座,能够实现没有底梁或底梁与建筑物基础间距过大的建筑物的顶升。

技术要求1.一种气囊顶升建筑物纠倾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开挖建筑物基础上部和周围的地基土,使得建筑物基础暴露,形成工作坑;在需要顶升的建筑物基础下方开挖气囊沟,在气囊沟中设置未充气的气囊;对气囊充气,气囊上方的建筑物基础被顶升设定高度,以使得建筑物的倾斜值满足要求;对顶升后的建筑物基础进行固定,使其保持顶升状态;向工作坑中回填土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顶升建筑物纠倾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沟采用掏土的方式开挖,所述气囊沟的宽度小于其上方建筑物基础支撑的结构物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顶升建筑物纠倾法,其特征在于,未充气的气囊通过捆绑杆件的方式置入气囊沟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顶升建筑物纠倾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开口与空气压缩机相连,所述气囊通过不同的空气压缩机供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顶升建筑物纠倾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空气压缩机的充气压强被设置为:气囊能够同步顶升下沉的建筑物基础以避免部分气囊顶升过快造成其上方建筑结构受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顶升建筑物纠倾法,其特征在于,在气囊充气过程中对建筑物的倾斜值进行同步观测;当建筑物倾斜值在规范允许值之内时,停止压缩空气输送,关闭气囊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顶升建筑物纠倾法,其特征在于,当气囊顶升建筑物基础完毕后,在建筑物基础被顶起的基底和地基土的空隙中灌注混凝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囊顶升建筑物纠倾法,其特征在于,当灌注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打开气囊阀门,放出气囊内空气,将气囊抽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囊顶升建筑物纠倾法,其特征在于,气囊抽出后,在气囊沟及原气囊位置灌注混凝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顶升建筑物纠倾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在工作时,其两端能够沿建筑物基础的基底伸出设定长度。

技术说明书一种气囊顶升建筑物纠倾法技术领域本技术属于土木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囊顶升建筑物纠倾法。

背景技术建筑物纠倾是指建筑物由于地基、基础或建筑物本身的某种原因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其上部结构偏离垂直位置而发生倾斜,当建筑物的倾斜程度超过国家有关规范要求、严重影响建筑物安全及正常使用时所采取的以期确保建筑物安全及恢复其正常使用功能的纠倾扶正、加固稳定的措施。

纠倾的常用方法有:堆载加压纠倾法、掏土纠倾法、浸水纠倾法和掏土灌水法等。

这些方法多是在建筑物沉降小的一侧增大沉降量,借以调整整个基础的差异沉降。

从而起到矫正建筑物倾斜的目的。

这些方法需要预估沉降量,对掏土量、灌水量进行大量的理论计算,经验性很强,理论也不成熟。

事实上将沉降大的一侧将建筑物抬升,同样可以达到纠倾的目的,而且倾斜过程简单、可控。

在技术人了解到的顶升式纠倾方法中,通过液压设备对发生沉降的基础进行顶升,但是液压系统和专业设备造价高、操作难度大,液压设备的布置需要耗费较多时间。

同时,利用千斤顶等设备进行基础顶升时,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和坚实的底座,基础上部的建筑物也需要另顶升支座;或者千斤顶顶升底梁。

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囊顶升建筑物纠倾法,能够利用气囊实现建筑物的顶升,不需要预设较大的操作空间和坚实的底座;不需要在建筑物基础上部固定顶升用的支座,能够实现没有底梁或底梁与建筑物基础间距过大的建筑物的顶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气囊顶升建筑物纠倾法,包括以下步骤:开挖建筑物基础上部和周围的地基土,使得建筑物基础暴露,形成工作坑;在需要顶升的建筑物基础下方开挖气囊沟,在气囊沟中设置未充气的气囊;对气囊充气,气囊上方的建筑物基础被顶升设定高度,以使得建筑物的倾斜值满足要求;对顶升后的建筑物基础进行固定,使其保持顶升状态;向工作坑中回填土方。

进一步,所述气囊沟采用掏土的方式开挖,所述气囊沟的宽度小于其上方建筑物基础支撑的结构物宽度。

进一步,未充气的气囊通过捆绑杆件的方式置入气囊沟中。

当气囊沟较小时,采用捆绑杆件的方式,能够方便未充气青囊的置入。

进一步,所述气囊的开口与空气压缩机相连,所述气囊通过不同的空气压缩机供气。

进一步,不同空气压缩机的充气压强被设置为:气囊能够同步顶升下沉的建筑物基础以避免部分气囊顶升过快造成其上方建筑结构受损。

进一步,当气囊顶升建筑物基础完毕后,在建筑物基础被顶起的基底和地基土的空隙中灌注混凝土。

进一步,当灌注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打开气囊阀门,放出气囊内空气,将气囊抽出。

进一步,气囊抽出后,在气囊沟内灌注混凝土。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掏土的开挖方式以及气囊沟宽度和小于其上方建筑物基础支撑的结构物宽度,能够避免建筑物基础在气囊沟开挖过程中进一步沉降。

2)采用气囊沟与气囊的配合,能够方便将气囊置入建筑物基础的下部,气囊能够直接对建筑物进行顶升,相对于通过千斤顶顶升来说,不需要设置基座,不需要在建筑物基础上方的墙或柱是设置顶升支座,即使建筑物基础处没有底梁也能方便实现顶升。

3)采用不同压缩机为不同气囊供气,能够满足不同气囊不同顶升速度及高度的需要。

4)在建筑物基础被顶起的基底和地基土的空隙,以及气囊沟内填充混凝土能够方便实现顶升后建筑物基础的固定。

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建筑物纠倾前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建筑物基础附近开挖工作坑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建筑物基础底部开挖气囊沟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气囊沟中安装未充气气囊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气囊充气顶升纠偏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在顶升的建筑物基础底部灌注混凝土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抽出气囊,在气囊沟及原气囊位置灌注混凝土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回填土方、回复地面的示意图。

图中:1、墙柱结构;2、梁板;3、建筑物基础;4、地基土;5、工作坑;6、气囊沟;7、气囊;8、回填土;9、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技术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一种气囊顶升建筑物纠倾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筑物纠倾前,开挖建筑物基础上部和周围的地基土,使建筑物基础暴露,并形成纠倾工作空间(即为工作坑)。

2)在沉降较大基础正下方,正对上部竖向传力构件(墙或柱)等位置,用掏土的方法开挖垂直于倾斜方向,贯穿基底的气囊沟。

为防止掏土作业造成基础进一步沉降或坍方,气囊沟的宽度和深度不大于上部结构(墙或柱)的宽度。

3)将气囊穿入气囊沟。

由于充气前气囊体积较小,而且橡胶材料柔软,在气囊一端用细铁丝系紧,将铁丝穿入气囊沟,拉拽铁丝即可将气囊穿入气囊沟。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捆绑杆件的方式将气囊穿入气囊沟中。

具体的,此处的气囊采用工程用顶升气囊,其一般是9层晴纶网线的超高压气囊,采用新橡胶浇注,前3层完成后采用充气后旋转缠绕的方法加工,保障气囊均匀性。

采用气囊充气体积膨胀作为顶升设备在沉箱工程中得到应用,例如专利CN201310188428.9公布了一种采用气囊顶升和出运沉箱的方法中介绍了顶升气囊的使用。

4)将气囊开口与空气压缩机相连,通过不同空气压缩机向各不同气囊输送不同压强的空气。

5)空气压缩机输出空气的压强应在纠倾前通过结构分析计算确定。

结构分析中首先确定每个基础承担建筑物的荷载,只有顶升力大于该荷载,建筑物才能被顶起。

另外,不同位置基础承担建筑物荷载是不同的,如果顶升力与荷载值相差过大或者过小,会使顶升不同步,造成上部结构开裂。

空气压缩机输出空气的压强应是顶升力除以气囊和基底的接触面积。

6)顶升过程中对建筑物的倾斜值同步观测,当建筑物倾斜值在规范允许值之内时,停止压缩空气输送,关闭气囊阀门。

7)在基础被顶起的基底和地基土的空隙中灌注混凝土。

8)当灌注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打开气囊阀门,放出气囊内空气。

此时,气囊体积收缩,可将气囊抽出。

所述气囊在工作时,其两端能够沿建筑物基础的基底伸出设定长度,以方便气囊的抽出。

9)将气囊沟内在气囊沟及原气囊位置灌注混凝土。

10)将工作坑回填,恢复地面。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建筑物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