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
三圣乡的概况
一.三圣乡的概况“三圣花乡”坐落于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的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街道办事处,总面积达15000亩,涉及五个村(红砂村、幸福村、驸马村、万福村、江家堰村),全乡人口总数达3.2万人,是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三圣乡因三圣庙而生。
三圣庙建于清代,主要用来供奉炎帝神氏农、黄帝轩辕氏、黄帝史官仓颉,后来又改供奉刘备、关羽、张飞。
古代圣贤使此地人气聚集,今朝有识之士又与时俱进,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使一个普通的城边之乡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三圣乡是一个花乡,温和的气候,适度的雨量,使多种花卉得以蓬勃生长。
这儿的乡民世代养育花木,花卉种植历史源远流长,如今已成鲜花生产基地。
三圣乡以花卉产业为载体发展乡村旅游,推出了休闲观光、赏花品果、农事体验等颇受欢迎的活动项目,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村。
该乡先后修建了梅花知识长廊、咏梅诗廊、梅花博物馆、农业文明记忆馆、荷塘月色画廊等文人景观。
如今的“三圣花乡“是一个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三圣乡于2004年被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委员会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被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6年又获得IS09000质量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4月被国家旅游总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6月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五朵金花”别样红三圣乡曾是锦江区最穷的乡之一,连村里的路都是泥路。
三圣乡红砂村有农民种花的习惯,2003年10月,成都市在这个村举办了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村里一下涌进来100多万游客。
受此启发,红砂村以花卉产业为载体打造乡村型开放公园,把上百家“农家乐”组合起来构建大型生态休闲空间。
“农家乐”成为乡村生态旅游公园中的旅游服务点。
周边村受此影响,也发挥各自特色竞相发展。
成都三圣乡“五朵金花”城乡一体化开发经验
成都三圣乡“五朵金花”城乡一体化开发经验实施“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一个战略,需要结合各地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成都锦江区近年来,遵循这一发展思路,通过大胆的创新,用智慧、力量和汗水,在三圣乡成功打造出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花,有效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的关键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农民就地城市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
一、“五朵金花”的运作模式(一)打造方式:因地制宜,错位发展锦江区三圣乡五朵金花地处城市通风口绿地,按规划是不能作为建设用地的,同时其先天的农业利用条件也不优越,土质被农民形容为“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农村处于“土地不多人人种,丰产不丰收”的境况。
如果没有好的发展思路,很容易形成“城中村”,农民也无法脱贫致富;如果不为农民市民化创造条件,即使城市化进程再快,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锦江区在深入调研的情况下,创新思维,充分利用城市通风口背靠大城市的地缘优势,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探索了农民不再把离乡进城作为进入现代化的唯一途径,而是就地享受城市化的文明成果,成为了令人羡慕的“新市民”。
如今,“五朵金花”错位发展,竞相开放:“花乡农居”成为了以发展小盆、鲜切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2006年);“幸福梅林”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江家菜地”以认种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实现城乡互动;“东篱菊园”突出菊花的多种类和菊园的大规模,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荷塘月色”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了艺术创作、音乐开发的艺术村。
(二)建设方式:景观化打造,城市化建设锦江区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加快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适度进行区域的景观打造,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1、农房改造景观化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对城市通风口的农房,由“农户出资、政府补贴”的方式进行房屋的外饰改造。
论成都三圣花乡景区发展现状及问题
城市旅游规划2013年09月下半月刊目前,我国乡村景观旅游丰富,对于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研究是我国景观科学、景观规划设计学和乡村发展研究中共同的新兴领域,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乡村景观发展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现象。
三圣花乡的“五朵金花”就是成都当之无愧的后花园。
然而随着景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景区不应当只是为拉动当地经济效益的棋子,也不应当是喜新厌旧的产物,景区在一定程度上还与美学紧密相关,正如我们伟大的科学主义创始人马克思认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在成都这样一个休闲之都,三圣花乡的打造本来是迎合了成都市民的生活习惯,带动了周边一系列的经济发展,但是存在的隐患和暴露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三圣花乡的景区资源价值三圣乡以“花文化”为媒,巧妙运用景区内的丰富农业资源,深度挖掘景区的农业文化内涵,充分利用花卉产业优势注入文化内涵,以文化润色农业、以文化营造环境,以文化提升经营,打造了春有“花乡农居”百花争艳、夏有“荷塘月色”绰约风韵、秋有“东篱菊园”含蕊迎霜、冬有“幸福梅林”傲雪吐芳的四季主题景区,以及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江家菜地”景区。
这五大景区交相辉映、互为依托,形成“五朵金花”新模式,也成为2006年成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是一个集商务、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胜地,先后被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文化部等部门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市级森林公园”。
供游客观赏的资源还是很多的。
二、三圣花乡的开发建设现状虽然目前对于景区类型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依然可以将景区分为四大类:1、具有特色自然环境的景区;2、并非为吸引游客而建造的建筑物、建筑群和场所,如宗教场所,但现在如今却作为休闲设施吸引着大量游客的景区;3、专门为吸引游客、满足其需要的建筑物、建筑群和场所的景区,如主题公园;⑷特殊事件的临时性景区。
彭州市三圣寺林盘人居环境优化对策研究
彭州市三圣寺林盘人居环境优化对策研究作者:易佳奇衡思源全孟迪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4期彭州市桂花镇三圣寺林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传统的生活方式遭到一定的破坏,道路状况差,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绿化和环境卫生差。
此论文在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上,根据目前三圣寺林盘的现状,针对三圣寺林盘存在的问题,对于三圣寺林盘的人居环境改善提出相应对策,对于三圣寺林盘的人居环境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前言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历程中,农村面临或已经发生着巨大的转变。
所以目前,规划和管理的范围逐渐从城市中心论向区域和市域城乡统筹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下结合特定区域加强地方人居环境建设就尤其重要,对于人居环境的价值,以及未来的走向,都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二、基本概念解析林盘:川西林盘是在成都平原地区形通过漫长的历史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属于典型的自然村庄,一般包括了园林、农家宅院和外部耕地大部分林盘周边都有水渠围绕。
人居环境:按照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概念介绍,人居环境是人类劳动、休息与日常活动和各种人际往来的场所。
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囊括了村、镇、市等一系列所有的人类居住模式,主要研究内容是人和环境二者与对方的关联。
研究人居环境,不仅要研究人类聚集地的环境,更要综合研究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5]。
三、彭州市桂花镇三圣寺林盘人居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三圣寺林盘人居环境基本情况1、区位及概况彭州市隶属成都市,位于成都北边,与德阳的什邡、广汉接壤,并和新都、郫县、都江堰等紧邻。
三圣寺位于彭州市西南部,桂花镇镇域的西南部,川西旅游环线南侧,地处桂花镇三圣村,距离桂花镇2.5公里,距离彭州市市区12公里。
三圣寺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边缘地带,东临新河,西南临蒲阳河,北有铜马河,东有三圣寺,西为较完整的林盘院落。
民居宅院多是近、现代修建的三、四合院。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节气分明,雨量充足。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27•【文号】国函〔2024〕146号•【施行日期】2024.09.2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4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成都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成都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3.9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16.6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96.6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361.2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56.8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对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战略保障。
东部新区三圣风貌控制区总体规划概念性方案设计
风 貌 启 动 区 的 定 位
风貌启动区定位于娱乐、休闲、度假、居住功能, 它是新城副中心的展示名片。 它的功能定位与邻近的红砂村有相当多的重合, 地理位置上也较为接近,必须重视和处理好二者之间 的关系。
启 动 区 与 红 砂 村 的 互 动 关 系
红砂村优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貌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 休闲、度假方面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优势,它目前的知名度、 人气和口碑都证明了这点。 启动区不宜成为”孤岛”式的开发,更不宜与红砂村形成 竞争的经营关系。
风 貌 控 制 区 总 体 范 围 的 选 择
城市交通的便利:风貌区位于邻近地铁站的区域,同时紧邻国道与十洪大道, 具备优越的交通条件,保证了风貌区的人气与可达性,而且也有良好的展示 界面 与红砂村的联动:风貌区与红砂村在区位上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形成功能互 补、传统与现代并存的休闲区域,有条件成为成都市的一张城市名片 功能的多元化与复合化:风貌区的选位包含了总体规划的部分商业、商务、 休闲、居住、教育等多种功能组合,展现了真实的城市生活和丰富的层次
东 区 风 貌 7.6 沟通 成果
第 二 次 沟 通 方 案 功 能 示 意 分 析 -
风 貌 启 动 区 域 功 能 示 意 分 析
第 二 次 沟 通 方 案 总 平 面 图 -
规 划 局 及 业 主 的 调 整 意 见
根据规划局及业主的意见,对风貌控制总体规划的范围进行的 调整和明确。接下来的工作将分为三步进行:
•
•
为此,有必要在三圣开发建设一个集商业、商务、 文化、娱乐、高尚栖居与一体的综合性风貌示范 区。以带动和引领该片区的高品质发展。
启动区前期研究
风 貌 示 范 区 设 置 的 必 要 性
风 貌 示 范 区 设 置 的 必 要 性
三圣乡人的城市生活——特色农家乐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作用分析
乐 占相当大的比例。三圣 乡的经济彻底搞活了, 中 其
功不可没的是三圣乡采取的特色农家乐发展模式。
l 三圣 乡特色农 家乐的发展模式
1 . 1土地流转 , 农民失地不失业
以三圣乡红砂村 为例 。 采取 了用土地人股 , 请有
维普资讯
生 态 农 业 ・ C — G IU T R E O A RC L U E
三圣 乡人 的城市 生活
— —
特色农家乐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作用分析
张 丽‘ ,罗正 明 ‘ 张权 林 ,
(. 1 西南财经大学 , J 成都 607 ; . Il  ̄ l 104 2成都博加思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 J 成都 607 ) ll  ̄ l 104
通过土地流转的村 民收入主要 由 4 个方面构成 : 一是 租金。园区内改造后的房屋租金 , 户均年收入 2 万元 :
采取股份合 作 ,通过运用工业管理理念谋划农业发 展 ,以农村 专业 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为带
动, 促进传统农业 向现代新兴都市农业的转变。通过
市场化配置资源 . 积极引导大型花卉龙头企业来 园区 投资 , 同时也通过这些大型先进 的企业带来资金 的同 时带来先进的管理技术 . 以带动红砂村 的种植上规模
乡一体化的推进 , 就是要让农民真正融人城市。而城
市属于居住在其中的每一个人。所以 , 红砂村模式成 功后 ,三圣乡政府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提升 , 打 出“ 五朵金花” 的发展思路 。例如“ 江家菜地” 模式 . 使 城里人 和农 民共同“ 治家” 因此双方的距离更近、 , 关 系更融洽, 这就是城乡一体化的一种新境界 。
三圣乡的创新
三圣乡的创新作者:郎杰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08年第04期三圣乡快速转变的原因是: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农民利益——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流转政策2007年6月7日,国家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城乡统筹的意义在于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圣乡就是成都“统筹城乡综合经济改革试点镇、乡”之一,乡街道办党工委书记李旭的桌子上放着的厚厚一叠“国家4A级森林公园”资料。
“这里,我们要修一个跑马场,这里,是一个占地2000多亩的高尔夫球场,这里是成都市最高档的私家会所。
”李旭站在蓝图前指点江山。
要建跑马场、高尔夫球场和私家会所,都需要农民转让土地,但土地流让之后,如何平衡村集体经济、投资者和农民的三方利益,是“城乡统筹”面临的典型难题。
“打造现在的三圣乡我们用了3年多的时间,打造新三圣,我们计划用5年。
”李旭说,他正准备报批他们的规划。
典型性难题5年前,三圣乡还被成都人称为“外八乡”,这个称呼就像上海人说的“下只角”。
在成都市打造的所有“统筹城乡综合经济改革试点镇、乡”序列里,人多地少的三圣乡离成都最近:只有7公里。
现在,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持续推进,三圣乡从外观上看,已经和成都市的街景无异,让到访的游客有恍如行走在西湖的柳堤莺岸这样的幻觉。
促使三圣乡快速转变的原因是:最大程度上保证农民利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流转政策。
“三圣乡模式”和分处于邛崃、温江、双流、郫县等处的其他“统筹城乡”模式不同:地处成都“城市通风口”位置,所以进行了整体规划,三圣乡的土地只能发展现代农业,不能搞建设性开发,以免高楼林立带来“通风堵塞”。
“因为搞了几年的旅游项目,城市周边的土地价格已经从2000年的25万1亩飙升到了2007年6月份的705万1亩。
这对于我们来讲,不能说没有诱惑。
”李旭说,“但是,既然不能搞房地产开发,唯一的评价标准就是要把农民的后续保障做好。
成都三圣花乡PPT
提供不同档次的酒店, 满足不同需求的游客。
提供露营地,满足喜欢 户外活动的游客的需求。
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 客房清洁、安全保障等, 确保游客的舒适与安全。
餐饮设施与服务
01
02
03
04
农家乐
提供地道的农家菜,让游客品 尝到乡村的美食。
特色小吃
提供各种特色小吃,满足游客 的口味需求。
当地美食
特色商品
三圣花乡的美食文化非常丰富,以川菜为主, 口味麻辣鲜香,如火锅、串串香、麻婆豆腐 等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
三圣花乡的特色商品也非常丰富,如竹编工 艺品、刺绣、剪纸等手工艺品,以及当地的 土特产和茶叶等,都是游客喜爱的纪念品和 礼品。
04
三圣花乡的旅游服务
住宿设施与服务
民宿
提供具有乡村特色的民 宿,让游客体验地道的
餐厅
提供不同档次的餐厅,满足不 同需求的游客。
饮食卫生
注重饮食卫生,确保游客的食 品安全。
旅游交通与导览
交通工具
提供多种交通工具,包括公共汽车、出 租车、自行车等,方便游客出行。
停车场
提供充足的停车场,方便自驾游的游 客停车。
导览服务
提供专业的导览服务,包括导游讲解、 地图指引等,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三 圣花乡的文化和历史。
02
三圣花乡的自然景观
花卉种类与分布
花卉种类
三圣花乡拥有丰富的花卉资源,包括杜鹃、山茶、桂花、茉莉、银姬、牡丹、芍 药等。
花卉分布
各种花卉在三圣花乡的各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分布区域,游客可以根据季节和花卉 分布情况安排行程。
花卉季节与观赏期
花卉季节
由于三圣花乡的气候适宜,大部分花 卉在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开花季节, 如春季的杜鹃、夏季的茉莉、秋季的 银姬和冬季的山茶等。
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
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OO四年十月项目名称: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总体发展规划设计号:2004-47委托单位:成都市三圣乡人民政府承编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0 2 1 0 8 2院长:樊晟高级规划师院规划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04年9月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室负责人:胡英男高级工程师工程负责人:汪晓岗高级规划师参加编制人员:曹珠朵高级工程师袁华明工程师岳波工程师协编单位:成都市三圣乡人民政府目录说明书:一、概况 (1)二、三圣乡基本现状 (1)三、规划构思及规划目标 (2)四、规划布局 (2)五、主要发展经济指标 (7)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8)七、管线工程规划 (10)成果内容:1. 规划说明书2. 三圣乡区位关系分析图3. 三圣乡现状行政区划分析4. 三圣乡现状综合分析图5. 三圣乡产业结构发展规划图6. 三圣乡用地布局发展规划图7. 三圣乡绿地系统发展规划图8. 三圣乡景观系统发展规划图9. 三圣乡道路交通工程规划图10. 三圣乡管网工程规划图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一、概况受成都市三圣乡人民政府委托,我院承担了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任务,本次规划主要就本着加快“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要求,在依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下,对全乡域范围进行一次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发展城乡一体化必须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以及乡域范围内的景观绿地系统规划。
二、三圣乡基本现状三圣乡地处位置为成都的东南方向,作为成都市的一个重要通风口,以农田保护用地为主,全乡占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辖六个村,其中幸福村和红砂村部分,依据成都市总体规划要求,现已规划确定为成都市向东发展的城市副中心之一。
乡政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上,以“三新”、“三最”为目标,大力推进“三个转变”成功举办了省首届花博会,积极利用工业化生产的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精心打造了红砂村“花乡农居”品牌,并已通过国家2A级旅游区(点)验收,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同时,加快了城市通风口的块状绿地建设,改善了城市环境,沿成龙路两侧形成长约4297米、宽20—40米的绿化带,完成了石胜路的建设。
锦江区198地区产业编制规划
锦江区198地区产业编制规划第一章产业规划背景一、项目区基本情况(一)项目区概况198地区内共有10个涉农社区,幅员面积23911.07亩,总人口19698人(见表1)。
区域内分布有国家AAAA级旅游区——三圣花乡,由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个子景区组成,又称“五朵金花”。
景区以花文化为切入点,打造了以各色花卉(主要包括梅花、菊花、荷花等)为主题的花卉景区,并运用绘画、雕塑、摄影、民俗、创意等艺术形式,丰富了景区的艺术文化内涵。
(二)交通区位198地区位于东三环路外侧,北邻成龙路,东连龙泉驿区大面镇,南接双流县新兴乡,西毗双流县中和镇。
198地区内道路良好,交通便利,距市区二环路约10分钟车程。
成龙路、新成仁路快速通道、三环路、石胜路、绕城高速等道路均可到达该区域。
(三)气候条件198地区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6.2摄氏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年无霜期大于30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39小时,年日照率为28%,相对湿度82%。
区域范围内属浅丘地形,水源较缺乏,植被覆盖率较低。
拥有梅香湖、陈家大堰、梅林湿地、陡沟河、荷塘湿地等水源水系。
区域内土质系龙泉山脉酸性膨胀土,土层厚实。
(四)经济状况198地区内的农业用地主要开展蔬菜种植、莲藕种植等农作物生产;以高店子花卉交易市场、上海大地、杭州传化等为龙头的花卉种植、经营业;以鱼、家畜为主的养殖业。
工业方面,主要有数十家加工、生产型的小型企业。
服务业方面,以休闲、娱乐、餐饮等为主体的旅游服务业为主;并有少量的印务、物流等服务业。
据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锦江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53.7元,其中红砂村达7850元;全区常年花卉种植面积为5500余亩,花卉产值达1.9亿元;蔬菜种植6000余亩,年产值近4000万元;海内外游客达98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亿元,游客人平均消费支出为22.5元/人次。
究——以成都市三圣乡幸福梅林为例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成都市三圣乡幸福梅林为例姓名:王婷婷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第四纪地质学指导教师:吴柏清20070501成部理l:人学硕。
}:学位论文3.2城市边缘区景观要素分析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到一般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它的发展既受城市中心辐射作用和自身城市化内在张力的影响,还受远郊乡村向城市集聚作用的推动。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社会经济景观与乡村社会经济景观的结合部,其景观要素主要可分为城市景观要素和乡村景观要素两种。
3.2.1城市景观要素城市景观是典型的以人类活动为主体的人工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生态单元综合体。
其景观以建筑物群体、城市街道、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等为主(见图3一1),随时代发展而具有很强的时空性、综合性和复杂性。
城市生活节奏快,景观变化快速,与代表自然景观的农村进行对比,城市景观为人类提供生活、生产的场所,在空|'日J结构上属于紧密汇聚型,基质的连接度低,景观高度破碎。
城市网络数量多,是人为影响相对集中的地段,在功能上景观表现为高能流、高容量,信息流的辐射传播以及文化上的多样性“…。
城市景观由市中心至边缘区,人类活动的强度、方式、人口密度、功能等呈梯度性递变。
图3.1城市边缘区的城市景观要素第3章城市边缘区乡村景现觇划改计原理3.2.2乡村景观要素乡村景观委素主要包括由山水、农田、果园、防护林等构成的自然景观要素(见图3—2),及由乡村聚落、乡土建筑、民俗文化等组成的人文景观要素(见图3—3)。
其中山水、农用、果园、防护林等自然景观又是乡村聚落等人文景观的本底,同时也是乡村人文景观的基本特质。
城市边缘区乡村聚落景观是东方农耕文化的载体,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自然而缓慢的过程。
中国传统的乡村营造了人、自然与社会浑然一体的舒适、祥和,朴实、生态的绿色入居场所”“。
它的尺度亲切宜人,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
乡村小环境具有勃勃生机,呈现其中的阳园情趣在物质和精神上维系着过去的社会,体现了人们对聚落共同生活方式的认可,无一不反映着对生命的关怀和热爱,它隐含的亲情和血脉始终让人觉得它是亲切的。
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成都市东部新区三圣片区粮丰配套街办、派出所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成都市东部新区三圣片区粮丰配套街办、派出所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2.22•【字号】成发改审批[2011]173号•【施行日期】2011.0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成都市东部新区三圣片区粮丰配套街办、派出所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成发改审批〔2011〕173号)成都市兴城投资有限公司:你公司《关于报请批复成都市东部新区三圣片区粮丰配套街办、派出所项目建议书的请示》(成兴城〔2011〕49号,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项目受理号:5101002011021800381)及其附件收悉。
经研究,同意你公司实施成都市东部新区三圣片区粮丰配套街办、派出所项目立项,并将有关事项批复如下:一、项目业主:成都市兴城投资有限公司。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拟建街办、派出所总建筑面积10036平方米,其中:(一)粮丰街办:建设内容包括行政办公业务用房、服务配套用房、地下停车场以及总平工程、建筑面积4954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3454平方米,地下建筑1500平方米。
(二)粮丰派出所:建设内容包括行政办公业务用房、服务配套用房、地下停车场以及总平工程,建筑面积5082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3582平方米,地下建筑1500平方米。
三、建设地址: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粮丰村四组规划红线范围内,按城市规划要求建设。
四、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估算总投资4399万元。
资金来源由项目业主按国家有关规定筹集解决。
五、项目招标工作:请按国家招投标规定的有关事项进行。
六、建设工期:2011年-2012年。
请接此批复后,依法办理环境保护、城市建设、资源利用、安全生产等相关手续,并委托有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评估论证后,报我委批复。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三圣花乡旅游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精品
三圣花乡旅游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15年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名称:三圣花乡旅游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委托单位: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政府编制单位: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旅游规划设计证书编号:旅规甲08-2003规划成果专用章:规划编制完成时间:2006年2月项目组织项目名称:三圣花乡旅游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15)项目委托单位:锦江区人民政府项目承担单位: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三圣花乡旅游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建德区政府副区长副组长:唐映辉区旅游局局长李旭三圣街道党工委书记成员:王耀军区委办副主任蹇一萍区政府办副主任刘卫华区信息办主任齐鸣区安监局局长张轶区物价局局长李华昌区科技局局长陈武区劳动保障局局长李青区建设局局长杜朝伦区交通局局长王强三区城乡一体化工作局局长洪瑞鹏区文体局局长张继祥区卫生局局长伍建科区环保局局长王开双区市容环境局局长易丹锦江工商局局长余子游区质监分局局长张毅区公安分局副局长钟为春区残联理事长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旅游局局长唐映辉同志兼任。
项目顾问:何一心:四川省旅游局高级工程师陈隆志:四川省旅游局高级经济师陈茂勋:四川省科技顾问团成员、高级规划师课题组长:徐蓓兵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级规划师课题组副组长、技术负责人:吕一飞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博士课题组成员:李柏槐教授、博士董思雨工程师王丽工程师李晓明工程师李雪梅硕士潘懿丹硕士程利辉硕士前言三圣花乡旅游区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辖区,行政区划包括5个村,红砂村、幸福村、江家堰村、驸马村、万福村,面积12平方公里,2004年,有农民3840户,13040人。
从清代以来,就有种植花卉的传统。
近年来,在成都市和锦江区领导下,三圣花乡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魅力锦江 璀璨金花——成都市锦江区城乡一体化剪影之一
魅力锦江璀璨金花——成都市锦江区城乡一体化剪影之一佚名
【期刊名称】《理论视野》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成都市锦江区在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部署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巧妙运用区内农业资源和景观、乡村民俗风情文化等条件,发展具有农业特色的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文化,在三圣街打造出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个农业观光产业园区,成为远近闻名的“五朵金花”,走出了一条农民就地市民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
【总页数】2页(PF0002,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
【相关文献】
1.城乡一体化:“五朵金花”的启示——成都市锦江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生动实践[J],
2.社保花开映锦江——成都市锦江区大力推进农村社保纪实 [J], 倪雨梅
3.锦江区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告诉了我们什么——关于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J],
4.从"五朵金花"看锦江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 [J], 中共锦江区委党校课题组
5.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考察 [J], 张福元;聂顺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园城市理念下成都市三圣花乡空间发展提升战略研究
公园城市理念下成都市三圣花乡空间发展提升战略研究作者:薛爽李涛来源:《绿色科技》2019年第23期摘要:指出了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位于环城生态区内,是成都较早的城乡统筹示范区,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以及过于严苛的管控政策,三圣花乡的发展面临着产业层次不高、业态类型单一、文化特色彰显不足等问题,城乡统筹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为此,提出了三圣花乡发展的策略,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闲文化;展示品牌塑造;产业融合;交通完善政策保障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174-031 引言从整体规划入手,根据三圣花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分别从生态、产业、文化、设施、形态和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分析。
提出了依托天府绿道的串联引领功能,优化以自然生态为映衬的田园环境,营造以天府文化为内核的创意氛围,将三圣花乡打造成近郊休闲游憩高地、天府文化展示窗口的规划方略。
本文提出的对策建议对三圣花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基本概况三圣花乡,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美誉,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东南部,处在环城生态带范围内,区位优势明显,是成都近郊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其中,“花乡农居”、“荷塘月色”、“东篱菊园”、“幸福梅林”、“江家菜地”5个主题景区被称为“五朵金花”。
目前,随着人们旅游消费需求升级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缺乏统一的规划以及过于严苛的管控政策,如今的三圣花乡面临着产业层次不高、业态类型单一、文化特色彰显不足等问题,三圣花乡原有的农业观光旅游出现了瓶颈。
在公园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之下,三圣花乡应依托天府绿道串点连线成网以及同产业有机衔接的功能,构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引领功能产业、资源利用、文化景观、生活服务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3存在问题及剖析3.1 生态:生态用地破碎化、景观风貌品质不高在生态保护上,由于片区内存在多种用地,用地权属复杂、空间分布散乱,加之重大基础设施的割裂导致了生态用地破碎化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OO四年十月项目名称: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总体发展规划设计号:2004-47委托单位:成都市三圣乡人民政府承编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0 2 1 0 8 2院长:樊晟高级规划师院规划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04年9月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室负责人:胡英男高级工程师工程负责人:汪晓岗高级规划师参加编制人员:曹珠朵高级工程师袁华明工程师岳波工程师协编单位:成都市三圣乡人民政府目录说明书:一、概况 (1)二、三圣乡基本现状 (1)三、规划构思及规划目标 (2)四、规划布局 (2)五、主要发展经济指标 (7)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8)七、管线工程规划 (10)成果内容:1. 规划说明书2. 三圣乡区位关系分析图3. 三圣乡现状行政区划分析4. 三圣乡现状综合分析图5. 三圣乡产业结构发展规划图6. 三圣乡用地布局发展规划图7. 三圣乡绿地系统发展规划图8. 三圣乡景观系统发展规划图9. 三圣乡道路交通工程规划图10. 三圣乡管网工程规划图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一、概况受成都市三圣乡人民政府委托,我院承担了成都市三圣“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任务,本次规划主要就本着加快“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要求,在依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下,对全乡域范围进行一次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发展城乡一体化必须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以及乡域范围内的景观绿地系统规划。
二、三圣乡基本现状三圣乡地处位置为成都的东南方向,作为成都市的一个重要通风口,以农田保护用地为主,全乡占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辖六个村,其中幸福村和红砂村部分,依据成都市总体规划要求,现已规划确定为成都市向东发展的城市副中心之一。
乡政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上,以“三新”、“三最”为目标,大力推进“三个转变”成功举办了省首届花博会,积极利用工业化生产的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精心打造了红砂村“花乡农居”品牌,并已通过国家2A级旅游区(点)验收,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同时,加快了城市通风口的块状绿地建设,改善了城市环境,沿成龙路两侧形成长约4297米、宽20—40米的绿化带,完成了石胜路的建设。
目前,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在乡域内已开始建设“两路一网”(外环路外侧约400米,沿天然气老线迁改,形成一条长约3000米、宽12米的柏油路,改造黉柏路,完善花乡农居核心区路网,按国家3A级旅游区标准提档升位)。
全乡现有人口共计1.8万人,幅员面积16.24平方公里。
三、规划构思及规划目标1. 本次规划的基本构思:依托成都市副中心的发展,以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更好地体现成都通风口的职能。
2. 规划目标在成都市总体规划要求的前提下保护好农田用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
四、规划布局1. 产业结构发展规划结合三圣乡的实际情况以及成都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确定了四个产业发展基地,作为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基本产业结构。
(1)红砂村花乡农居产业片区红砂村“花乡农居”位于素有“中国花木之乡”美誉的三圣乡境内,成龙路北侧,距二环路仅7公里,交通便捷,因恢复创新独具格调的“川西民居”建筑群而得名。
以红砂村为核心的“花乡农居”占地3000余亩,农民350余户,具有悠久的种花历史。
按照“市场带动、基地生产、企业经营、政府服务”的模式,对红砂村“花乡农居”实施有史以来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效果最佳的环境综合整治,全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造以红砂村为核心的“花乡农居”农业旅游示范点。
对原有农居按“川西民居”风格进行改造。
引进民营企业成都高店子花木有限公司建成了占地110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大型专业鲜切花卉交易市场,成为四川省最大的鲜切花卉交易中心和物流基地。
村内建筑按“川西民居”风格进行改造,有效地保护和恢复了观光区生态自然环境,“花乡农居”既美化和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又为农民提供了经营场地,带动了观光、休闲、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形成了以精品盆花、鲜切花、月季种植、科技示范、苗木种植、川派盆景、彩色植物等为主要内容的六大花卉片区。
为创红砂村“花乡农居”品牌建立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载体,为市民休闲度假开辟了新的空间,不断推动花卉增效、花农增收。
经过努力,花卉可经营土地增加到上万亩,成为成都市集花卉生产、销售、科研、信息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花卉产销中心。
(2)幸福梅林产业片区随着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的需求越来越高,作为对快节奏都市生活的补充,观光农业的潜力越来越大,在幸福村打造“幸福梅林”观光园,配合观光休闲农业的建设,对种植、养殖、垂钓、观赏、游乐等方面的景点进行规划、设计,最终建成一个具有高品位的农业观光旅游园区,让人既能感受到农业高科技的气息,又能体味到田园风光的韵味。
规划用地处于成都市通风口,规划石胜湖A湖与B湖之间,属于浅丘地貌。
观光园以幸福村1、2、6、7、10社为主体,辐射粉坊堰村1社、驸马村4社部分区域,总面积约1200亩,辐射人口约2000人。
东起规划石胜湖A区西侧;南至幸福村十社与附马村四社交界道路(规划环线南段);西至幸福生态园道路(规划环线西段);北齐石胜路三圣段。
通过融入地方历史色彩来形成园区特色;使用具有乡土气息和古老韵味的素材,为各主要空间赋予地方性的主题。
考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计划与设计;考虑多层结构与自然迁移过程栽种计划。
严格遵循“水有源头、路有出入、景有虚实”的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在地形改造、水景处理、道路设计、植物造景等要素上下功夫。
用山体、水面、建筑、绿化等要素形成大小空间环境,旷密相宜,旷能走马,密可藏针,外动内静,雅俗共赏。
围绕浅丘,创造山环水绕、曲径通幽、林木深深、溪流淙淙的自然景观。
创造出水的灵气,“园因水而深,水得山而媚”,达到空间开合、井然有序,自然与人相得益彰。
园区分为6个功能区块:入口区、主广场、休闲娱乐区、生态农业观光区、水上活动区、管理区。
(3)荷塘月色产业片区为进一步落实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全乡旅游环境,结合万福村当地的荷塘资源情况,发挥万福村成片荷塘的优势,以“荷塘月色”的景观设想来打造万福村。
万福村位于三圣乡的东面,面积有2.3平方公里,人口有2487人。
重点区域初步规划在外环路外侧,陡沟河附近及黉柏路两侧的区域,涉及的社有四社、五社、六社、七社、八社、九社、十社共计7个社。
规划总面积1000余亩(含龙泉高堰村和双流县400余亩)。
充分利用万福村荷塘的资源优势,打造沿线和周边环境,对农房进行“川西民居”风貌改造,营造观荷、尝藕、休闲、娱乐的良好环境;在荷塘集中区建设具有现代特色的“荷塘月色”观景楼和“荷塘月色”观景台;以吸引游人,增加人流,引导农户从事经营增收致富,并带动沿线的陈家堰村和附马村。
绕城高速路沿黉柏路至荷塘观赏区临黉柏路两侧的农房采取花乡农居农房改造的模式,鼓励农户改造为川西民居风格。
绕城高速路沿黉柏路至万兴桥,道路两侧进行全面绿化,铺设草坪,栽种行道树,并重点对村办公楼周边进行改造,楼前修建一个村民活动广场。
(4)蔬菜基地产业片区三圣乡附马村、江家堰村和大安桥村是成都市规划的一线蔬菜基地,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年产蔬菜300余万吨。
作为成都市规划的一线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紧临外环路,距市中心仅7公里,是目前距市区最近的蔬菜基地。
琉新路、富江路贯穿整个基地,交通便利,完全能保证蔬菜产品迅速集散和上市时的优良商品性,所产蔬菜具有优越的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基地土质良好、环境良好、水源充足,其生产条件完全符合成都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
我市特供菜生产基地之一,全乡蔬菜基地种植面积已达6000余亩,涉及到3000余户种植户。
一线蔬菜基地拥有一批具有丰富蔬菜种植经验的蔬菜种植专业户、专业村,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蔬菜产供销、科技等配套服务体系。
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宣传和蔬菜种植专业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农民致富理念发生根本转变,种植“无公害”蔬菜将会给他们带来良好的收益。
已建成的10亩蔬菜生产基地,使我乡的农户在蔬菜种植上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通过前期大棚基地的示范带头,品牌打造等工作,使周边村民增加纯收入近400元,占年人均收入增长的60%以上。
100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成,将带动周边农户150户,解决富裕劳动力400余人。
2. 用地布局发展规划本次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成都市总体规划中对三圣乡确定的副中心规划的用地布局以及配套设施布局,结合全乡产业结构发展布局的要求,规划首先确定了全乡除城市副中心用地外的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用地区,同时,规划确立以发展3A级旅游区标准的“幸福梅林度假观光区”、“荷塘月色度假观光区”、“花乡农居度假观光区”和作为城市通风口绿地的A、B两大人工湖面的布局。
结合当地特色的蔬菜产业,在大安桥村布局占地约100亩的大棚蔬菜示范基地。
另外,本次规划保留了现有分散布局的村民宅基地,对发展的宅基地规划本着“住宅进社区”的要求,在各村村委会所在地附近,相对集中布局新的农民新村点,其规模按人口增长及国家相关标准配置。
同时,布置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在尊重副中心规划的前提下,保留了现有3所村级小学以及综合市场用地。
另外,结合副中心规划,为充分体现“城乡一体化”,利用花博会展厅,建立高店子花卉交易市场,以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同时发展三圣特有的鲜花产业。
3.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在整个全乡的用地布局中,结合产业结构规划,沿主要水系、道路布置线型绿化,结合度假观光区以及分布其中的广场绿化用地和农业生态用地形成点、线、面的绿地系统,并根据各绿地特征,分别规划确定出隔离绿地、滨河绿地、公园绿地、农田生态自然风光绿地、运动休闲绿地等不同功能的绿地。
结合绿地系统,利用主要道路形成全乡的主要线型景观网络,并且重点打造四大度假区,形成重要景观旅游区,并且针对不同用地功能,规划不同景观风貌区。
为了充分体现城市通风口的功能,打造新型农村产业结构以高档乡村旅游功能的要求,对分布于全乡农田的村民建筑进行民居风貌改造以及环境整治,充分体现川西民居田园风光的特色景观。
五、主要发展经济指标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一)道路网络规划1. 路网结构规划路网以强化东西、贯通南北为原则,整个路网除“城市东副中心”路网采用方格网形式,其余乡域道路根据现状和地形情况采用自由式路网形式。
整个路网结构可概括为“三横、三纵”。
“三横”指石胜路、附江路及万大路(万福至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