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气方剂之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气方剂之概述

补气主要针对气虚证。气虚,气在人体有先天之气、后天之气,气蓄积在气海,有上气海、下气海之分,所以在这里所讲的补气,主要是以脾肺气虚,特别是脾气虚为中心的后天之气。因为后天之气来源是由脾肺化生的水谷精气和摄入的天阳之气结合而成;先天之气,它由肾精所化,肾精化生肾气,那将在后面相关的补阳的方里讲述。这个补气的方它的配伍的基本结构,首先是以补气药为主,像人参、黄芪这类补气药为主,常配伍除湿药。因为由于气的源头在脾,“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而气的源头是在脾。而脾的特点呢?它是把水谷精微化生为气血津液。如果说气不足了,运化功能减弱,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不得正常运化,转化为病理产物水湿,所以既然用补气药,是治疗以脾气虚为中心的这类证候,那往往伴随脾湿,病理产物挟有脾湿,所以脾就有喜燥恶湿这个特点。那作为用药来讲,就要配伍一定的除湿药。根据不同的情况,补气方剂可以用结合开宣肺气,气行则湿化,配比如桔梗一类的;可以用苦燥的,像苍术、白术苦温燥湿的;可以在补气健脾的基础上燥湿,祛除脾湿;可以用些芳化的药,比如像白蔻、砂仁,都有芳香化湿作用;同时如果脾湿偏重于中下,特别脾虚以后,脾湿下流,那还要通过淡渗

利湿、利水来祛除这种病理产物。这除湿药是在补气方里应该说配得最多的,它既能兼顾病理产物,又能使得你用的这种补气药补而不滞,这是第一类。第二类,补气经常配伍行气,行气当然有助于化湿,同时行气可以使补气药补而不滞,这是体现了一种通补的方法。因为气具有升举固摄

的作用,所以如果气虚到一定程度,往往可以产生气机下陷,常见的脾虚下陷这一类,所以在补气方里,有时要配一些升提药,像补中益气汤里的升麻、柴胡,小量的这类的使用。就是说针对气虚引起了气机下陷,要结合一些升提药,升阳举陷。补气的配伍方式,往往这一类、这一些多。其他比如还有一些有的气血兼顾了,可以配一点养血药,当归是常配的,因为考虑到气血阴阳互根,这也是常用一种方法。配除湿、行气,这是最普遍的。这是补气方的一个基本结构。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半夏、陈皮)名六君(子汤),除却半夏名异功,祛痰补气阳虚饵。或加香砂胃寒使。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各二钱,甘草一钱。气味中和,故名君子。二陈除痰,四君补气,脾弱阳虚宜之。

补气的代表方、基础方是四君子汤。它出自《和剂局方》。从结构来看,它虽然不是张仲景的方,但实际上人参、白术、甘草、茯苓这几味药的一种组合,里边很多配伍的基本结构在仲景时代就有了。唐代类似这类的结构更多了。到《和剂局方》把它确定下来这个基础方,特别对它主治的描述

就比较全面,所以奠定了一种对气虚证基础见症、基础病机,一种基本治法的一个基础了。所以四君子汤在

《方剂学》上,对补法研究,补气的方剂的系列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君子汤针对的是基础气虚证。所以《医方考》上就把这个基础的气虚证,用望、闻、问、切各取一诊来反映它,这实际上也对中医的辨证是个证候规范的古代一种过程。一望他,面色萎黄,或者萎白; 闻诊,声低息短,发语声低,短气了;问诊,倦怠乏力;切诊,脉来虚弱,或者脉来虚软。望、闻、问、切各一诊,这个相当于一种气虚的基础见证。而这类的气虚基础见证,基本上就是脾肺气虚的基本表现。然后如果临床反映上,食少便溏为主的,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了, 食少便溏为主的,那就脾气虚,就相当于一个,加上食少便溏就是脾气虚,基础气虚见症侧重在脾气虚上。如果反映出心气虚不能行血,心气虚不能温养心体了,可以心悸,严重的怔忡。肺气虚,肺气输布阳气运行到体表,肺气要涉及到个摄卫固表的问题,所以反映出这组表现加自汗、恶风,易感风邪,这是一种肺气虚的表现。两胁不舒、郁郁寡欢,是肝气虚的表现。肾气虚它跟这些不同,它肯定有一个基

本的肾虚表现。基本肾虚表现就可以“肾主骨”、“腰为肾之府”,可以腰痛脚弱,腰膝酸软这一类。那再加上一种肾不纳气,呼多吸少, 都反映出一种肾精化生肾气的不足,但肾气还有常见的,比如说它司关门开合,肾气

虚以后也可以涉及到肾司二便方面的一些问题。有一类的是共同的,在这里我们说的气虚,主要是指的以脾肺气虚为代表的一类后天气虚。所以在基础气虚证涉及到其他脏腑的具体气虚里,脾胃气虚是最基础的,历来把这个看作是证型的基础。古代对脾胃非常重视,现代应该说肺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将来就是说对气虚的常见证型基础,脾肺怎么更好结合起来反映?实际上后天之本,脾肺都是生化系统。

从四君子汤的反映的主治,刚才我们说了,它是一个基础的气虚见证,加脾胃的纳运功能的衰退,这两部分构成的。因为从刚才这个表这类推理方法,对方剂主治,不同脏腑气虚这个主治,按推理方法容易记忆和理解。那这个方它怎么体现出一种治疗基础气虚见症的一种基本的架构呢?功用是益气健脾,当然补气主要,虽然补气,要结合帮助脾胃运化了。人参作为君药,人参是补气了,是补气的一个常用药物,能够补脾肺之气,通过补脾肺之气这个后天,补益后天的元气了。那白术是臣药,白术是苦温的,它能够帮助脾胃运化,益气健脾的同时可以燥湿,擅长于燥湿,和茯苓相配,茯苓是益气健脾渗湿,所以白术、茯苓相配,在仲景时代就是一个基本的除湿的结构,把湿邪从中焦的苦燥、下焦的淡渗里除去。但这里要注意茯苓的淡渗有个

特点,利水有个特点,它的起点是在中焦,因为从利湿来说,它的起点在哪

里,挺要紧的,古人用药上也很考虑。比如说像车前、泽泻、猪苓,这个利水药很多,茯苓也利水,那像泽泻、车前这类是在下焦,车前它要入心经,包括木通这一类,它与小肠,心和小肠相比呢?小肠、膀胱这个起点向下,作用点在下焦,茯苓是在中焦,都是水湿壅滞,都是脾不运湿。像脾不运湿和肾气虚、肾阳虚,不化气,水湿壅滞,在下焦,通过利水的话,一般要用起点在下焦的。特别是有些这个,比如像补中益气汤里边,就不能用茯苓了,脾虚气机下陷,它容易增强下陷的,那同样像完带汤这类里边,它也有一种基本能化湿,就随着气陷,带下绵绵不绝,量多,虚证的。那这个时候已经有湿浊形成,要不要渗利呢?要渗利。那用车前而不用茯苓。茯苓增加它,它在中焦,茯苓增加这种脾湿下流,气机下陷的一种趋势。所以什么时候用茯苓一类?什么时候用比如像车前、泽泻一类?就要根据整个它重点应当是在哪里开始?而茯苓、白术两个联合,是有较强的除脾湿作用。甘草既能帮助人参益气,又能够调和、缓和药性,使这个方持久发挥作用。所以这也是很标准的一个君、臣、佐、使四味药这个结构,成为了补脾益气兼有除湿作用的一张基础方剂。

这个方和理中丸有三个药是一样的,人参、白术、甘草了。从作用方面看,它都有健脾益气的作用,所以功用里都有健脾益气。比较的话,从治法和适应证候是不同的。从两个方的病机来看,理中丸强调的是中焦虚寒,中焦阳气不足,所以治法方面是温中为主的,用药是以干姜为君药的。前面讲到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