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虫 ln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支睾吸虫
(肝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目前已发现至少有13种肝吸虫可以感染人,分别属于后睾科、 片形科和双腔科。
人群中最常见的3种肝吸虫是后睾科的华支睾吸虫、麝猫后睾 吸虫、猫后睾吸虫。
据WHO和 IARC(国际癌症研究署)1994年会议报道,粗略估 计全球约有1700万人感染肝吸虫,其中700万人感染华支睾吸 虫,900万人感染麝猫后睾吸虫,150万人感染猫后睾吸虫。其 中,华支睾吸虫主要流行于中国、韩国和越南,麝猫后睾吸虫 主要分布于泰国、老挝、柬埔寨,猫后睾吸虫主要流行于西伯 利亚西部、哈萨克、乌克兰和东欧的部分地区。
终宿主体内
血液
囊蚴
童虫 胆总管
腹腔
成虫
肝胆管

消化道

1个月



侵入淡水
囊 蚴
鱼、虾等
逸出螺体
尾蚴

水中

雷 蚴
胞毛 蚴蚴
第二中间 宿主肌肉
第一中间宿主体内

水中 被 淡 水 螺 食 入

华支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
纹沼螺
豆螺
长角涵螺
华支睾吸虫第二中间宿主
一些淡水鱼
保虫宿主
终末宿主: 人 保虫宿主:犬、猫等肉食类哺乳动物 寄生部位:肝胆管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沼、涵、豆) 第二中间宿主: 淡水鱼、虾类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方式:经口食入 致病阶段: 成虫 诊断阶段: 虫卵
二 吸虫的发育阶段

毛蚴
胞蚴
成虫
需要水和中间宿主
雷蚴
童虫
囊蚴
尾蚴
不是每种吸虫都要经历每一个阶段!
三 常见人体吸虫
华支睾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日本血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Paragonimus westermani Pagumogonimus skrjabini Schistosoma japonicum
我国卫生部2001年6月至2004年全国调查发现,除港、澳、台 以外,全国估计华支睾吸虫的感染者约1200余万人。
一形 态
Morphology
1. 成虫
体形狭长,背腹扁平, 前端稍窄,后端钝圆, 形似葵花籽
虫体大小为
17 mm×4 mm
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 消化道:肠管分2支
咽 肠支
子宫盘曲于中部
2.流行的因素
•传染源多 •虫卵入水机会多 •中间宿主广泛 •不良饮食习惯
肝吸虫的感染方式
六、防 治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1.加强粪便管理,防止虫卵入水
2.灭螺 3.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4.治疗患者 吡喹酮(首选)、阿苯哒唑
布氏姜片吸虫
Fasciolopsis buski
1.病原检查
粪便中检出虫卵确诊。十二指肠引流可提高 检出率。常用集卵法。
2.免疫学诊断
3.影象学诊断 B型超声波、CT检查 注意与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胃、十二指 肠溃疡病等相鉴别。
五、流 行
Epidemiology
1.分布
流行于东南亚, 我国以台湾、广 东和广西省感染 率最高。
国 内 分 布 图
虫体前端略尖,后端钝圆,背面较腹面隆起。有些 虫体末端中部形成一个凹痕。经福尔马林或究竟固 定后,颜色变灰白,质地变硬,极似姜片。
虫体大小 长:20~75mm(个别达104mm)
吸虫 ppt课件
单殖目
吸 虫 盾殖目
复殖目
寄生于冷血脊椎动物
寄生于软体动物、鱼类等
华支睾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日本裂体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 肝片形吸虫
软体动物
(无性世代)
脊椎动物
(有性世代)
寄生于人体
一 吸虫成虫形态特征
•叶片状或长舌状,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大小差别甚大:0.5~75mm •具口吸盘、腹吸盘 •消化道不完整,肠支末端为盲管 •除血吸虫外,均为雌雄同体
分叶状卵巢1个 卵黄腺滤泡状 睾丸l对,分支状,前 后排列于虫体后l/3处
卵黄腺 受精囊
受精囊圆形
口吸盘 食道 腹吸盘
子宫
卵巢 睾丸 排泄囊
2. 虫卵
பைடு நூலகம்肩峰
芝麻粒状 棕褐色 29 µm×17 µm 卵壳厚薄均匀 内含成熟的毛蚴 有卵盖,肩峰,小棘
卵盖
卵壳 毛蚴 小棘
胞蚴
雷蚴
尾蚴
二 生活史 Life cycle
成虫寿命20-30年
三致病
Pathogensis
主要是成虫寄居,导致肝脏受损,肝 功能障碍.
病变主要发生于肝脏的次级胆管。
虫体分泌物、 代谢产物和虫 体崩解产物
化学刺激 胆管炎症 增生
机械性刺激 虫 体
纤维组织 增生
肝实质萎缩
管壁增厚
管腔变窄
肝硬化
胆汁淤集
阻塞性黄疸
细菌感染
胆管炎、胆囊炎
腹水
门脉高压
我国很早即有姜片虫的记载,据肖熙(1956)年 考证,早在1600年前的东晋时代,范东阳就记述了 寄生于人体的此种吸虫。到1300多年前的隋代,巢 元方在《诸病源侯论》中,曾生动地描述:赤虫状如 生肉,片如鸡肝。这与姜片虫的形态十分相符。
1960年在广州检查了两具1513年的明代干尸, 发现粪便中有肝片虫卵,可见在460多年前我国已确 有本病流行。临床上确诊的第一个病例也是在我国广 州发现的(Kerr,1873)
脾肿大
胆结石 胆管癌
已有的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研究 证据表明肝吸虫感染确实与肝胆疾病 相关。华支睾吸虫感染与亚硝基化合 物等致癌物质在胆管癌的发生过程中 具有协同作用。
成虫寄生于肝内胆管内 胆管壁增生
肝硬化
晚期肝吸虫病人肝、脾 儿童感染引起侏儒症
肿大;门脉高压、腹水。
四、诊 断
Diagnosis
各流行区群众根据姜片虫的形态,有不同的俗称: 在绍兴称“猫舌头虫”;在肖山称”老姜片“;在广 东称”挞沙鱼“。
一形态
Morphology
1.成虫
• 长椭圆形、肥厚; • 为人体中最大的一种吸虫; • 腹吸盘较口吸盘大4~6倍; • 睾丸两个,高度分支,
前后排 列于虫体的后半部 ;
长椭圆形,新鲜虫体呈肉红色,质地柔软,肥厚而 不透明。颜色和形状随虫体成熟程度、伸缩运动而 变化,幼小或呈自然伸展状态的虫体色淡体薄;老 龄或呈收缩状态是,色暗红体厚。
简称姜片虫,寄生在人、猪小肠内,引起
姜片虫病。1843年Busk在伦敦航海医院一 具印度水手尸体的十二指肠发现本虫,1857 年Lankester对本虫形态作了初步的描写。 1921年Nakagawa在我国台湾猪体内研究 其生活史获得成功。1925年Barlow在我国 这将进行人体感染实验,进一步研究了姜片 虫的发育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