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高考研究 (2)

合集下载

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查漏补缺之第41题材料解析题专练2(解析版)

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查漏补缺之第41题材料解析题专练2(解析版)

2020届高考历史查漏补缺之简答题型专练(二)一、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

历史上“巨人”的握手,往往引发“震动”。

《第一次握手》中写道:“ 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两次握手分别2.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1992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举行会谈。

两会在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取了哪些成果?有何重大意义?3.简述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外交活动的突出特点。

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大约500年前,大多数帝国都很注重控制两种资源,即土地和人。

在陆上,如果他们不能占领大片土地,就很难达到致富目的,因为贸易商会想办法对付他们。

而在海上,他们的机会要多的多,只要能夺取有限的几个重要的港口。

或者巡视有限的几条由风向、洋流和海峡决定的航线,他们就能在一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区域内取得对一些商品贸易的控制。

他们也可以殖民有限的几个沿海海上运输交通枢纽,生产和运输有利可图的商品。

从16到18世纪,创建和扩大这种帝国的机遇不断增加。

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新的机遇:欧洲设计的船只部分借鉴了亚洲的技术;火炮和工事的改进;海图的作用已为人们所接受,并成为必备的航海工具;经度测定技术逐渐得到改进。

材料二英国就人口来说,与亚洲巨人相比是渺小的。

1800年英国只有不到900万人口。

但这是自1731年530万人的惊人增长。

英国有着无可比拟的未开发地下资源,弥补了人力资源的不足。

18世纪西欧煤炭生产剧增,优质煤的最大供应者是英国。

17世纪晚期,英国煤炭产量不足三百万吨。

1800年则达到了一千四百万吨。

部分增长的原因是因为蒸汽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工业文明时期的世界和中国 综合练习(近代史部分)含答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工业文明时期的世界和中国 综合练习(近代史部分)含答案

专题二综合练习(近代史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高考冲刺试题)“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世界与伊斯兰教的世界持续敌对。

但是自从欧洲开辟直接驶往东洋的航路后,发现了第三个世界。

对于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来说,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

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

作者这里主要是分析()A.儒教推动欧洲近代化B.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力C.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D.宗教对抗的历史渊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文主义发展。

从材料“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

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体现了人文思想的发展。

故选C项。

2.(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高考冲刺试题)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L·汉金斯在《科学与启蒙运动》一书中说:“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相信,科学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的一切活动。

理性是正确方法的关键,它甚至会毁坏宗教法庭的基础。

”该材料主要强调()A.科学革命启发理性的出现B.理性主义思想成为科学革命的根源C.启蒙运动破坏了天主教规D.科学革命冲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发轫于18世纪初期的启蒙运动,是一场重要的“思想革命”运动。

17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果,使人们意识到可以将“科学革命”的精神运用到人文社会领域,能够凭理性的力量发现有关自然、人类和社会的法则,反对一切禁锢思想和压制自由的教条和制度。

由材料可知科学深深地渗入到当时的文化和社会语境之中,社会科学的思想潮流都使用了科学探究的原则。

故选A项。

3.(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高考冲刺试题)某一时期英国家庭逐渐抛弃了执行“直接代表社会”的职能,获得了执行“代表个人”的特殊职能,从一个功能多样的单位变成了相对单一的单位,使得家庭结构简化。

造成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工厂普遍建立和发展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确立C.封建制度被彻底摧毁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二)理念至上 法律法治演进与社会伦理教化(含解析)-人教版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限时集训(二)理念至上 法律法治演进与社会伦理教化(含解析)-人教版高

主题限时集训(二) 理念至上法律法治演进与社会伦理教化(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西周统治者在夏、商两代“天讨”“天罚”的神权思想基础上加以补充,创造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作为国家的立法、司法事务的理论指导。

这种“礼”“刑”共用的法律模式说明( )A.儒学思想影响商周法律制定B.天人感应学说融入西周法制C.中国古代法制注重德法并重D.中国古代社会法制体系完备C[根据材料“‘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作为国家的立法、司法事务的理论指导”可知西周时期法制注重德法并重,故选C项;儒学思想出现在春秋时期,与材料所述时间“西周”不符,排除A项;天人感应学说出现在西汉时期,与材料所述时间“西周”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作为国家的立法、司法事务的理论指导”可知西周时期法制有所发展,并非完备,排除D项。

]2.“春秋决狱”是指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是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道德),特别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

据此可知( )A.法律规X与道德规X相统一B.司法判决遭到严重的破坏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D.基本上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A[材料中“春秋决狱”的史实说明,西汉将儒家伦理道德融入案件审理中,体现了法律规X与道德规X相统一,故选A项。

]3.(2020·某某调研)据《旧唐书·刑法志》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有同州人房强,弟弟在岷州任统军,因为谋反伏诛,按照当时的法律,房强应当被处死。

太宗得知此案,怜悯其将死,于是对大臣们说:“刑典仍用,盖风化未洽之咎。

愚人何罪,而肆重刑乎。

更彰朕之不德也……何有不察其本而一概加诛,非所以恤刑重人命也。

”这反映了唐代( ) A.德主刑辅礼法结合B.废除旧法创立新法C.减轻刑罚轻罪轻罚D.关注民生以民为本A[“愚人何罪,而肆重刑乎。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史料实证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史料实证

解密16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考点热度★★★★★说明:史料实证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渗透至每个高考题中,本专题只选举单纯考查史料与史料实证的2022年高考真题。

2022年高考涉及知识点分布考点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史料的分类及史料价值(2022 辽宁卷05)以诗证史与诗歌的史料价值(2022 北京卷20)文献史料的分类与史料价值(2022 广东卷17)官方记载和小说的史料价值(2022 全国乙卷17)史书的评判与史料价值(2022 山东卷18)宣传画的史料价值史料辨析及选取史料的原则(2022 湖北卷01)文物与文献的相互印证(2022 海南卷10)历史资料的多元性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2022 浙江卷6月25)对文献史料的研究要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2022 海南卷19)研究指南针西传与史料的选择(2022 北京卷20)研究一战中华工问题与史料的选择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2022 海南卷12)通过史料确定探究主题(2022 广东卷01)史料与结论的逻辑关系(2022 北京卷15)史料的时间顺序(2022 北京卷04)明代刻本书籍与文化产品商品化的研究考点预测与趋势分析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

知道史料是通过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实证意识;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核心考点一史料的分类及史料价值一、按照表现形式分为四类1.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①以纸张为载体的。

如:官修史书、私修史书、文书档案、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新建等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二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含解析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二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含解析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二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一、选择题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朝历史与汉朝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2021·北京海淀一模)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公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

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对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

战国时期户籍制度建立的目的是( ) A.强化宗法血缘关系 B.便于诸侯国征发赋役C.加强君主专制制度D.遏制土地兼并的发展3.(2021·湖南长沙一模)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

这两个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4.(2021·广东广州一模)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

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 )A.乡里组织延伸皇权B.基层自治卓有成效C.县府管理能力不足D.县域经济长期滞后5.(2021·山东潍坊高二期末)据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筑长城。

”这里的“戎狄”是指( )A.乌桓B.匈奴C.越族D.羌族6.(2021·江苏扬州一模)《后汉书·百官志》记载:“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

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02讲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教师用书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02讲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教师用书

第二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时空定位·通史概览中外历史纲要一、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二、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秦朝: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郡县两级,文书行政制度;官员选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考核实行上计制,御史参与审核;设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两广地区设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2)西汉:汉武帝设立中朝,丞相权力被削弱;地方机构为郡县两级制;察举制分为常科和特科;汉武帝设刺史,巡行郡国;颁布《九章律》和《二年律令》;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设置河西四郡。

(3)东汉:尚书台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被削弱;东汉晚期,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

【经济与社会生活】(1)秦: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修筑驰道、直道、五尺道等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开凿了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2)西汉:修建龙首渠,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

【文化交流与传播】(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及贸易繁荣,外来物种如苜蓿、葡萄、胡桃、胡瓜、胡萝卜传入内地;太学是西汉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关键能力·精准特训熟记2大知识清单——落实备考基础清单一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1.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1)秦的统一:秦国相继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2)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皇帝制: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②中央: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分掌具体事务。

③地方:郡县制全国推广,设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④文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中外近代文明+第8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人教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中外近代文明+第8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人教版)

三、思想上:近代前期中国四大社会思潮
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等思潮,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1.维新变法思想:甲午战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 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 主立宪制,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主题三 从君主立宪思想到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演变特 点及影响
视角1 从文明演进角度考查维新派思想主张
【考题6】 (2015·课标全国Ⅱ,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 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 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
第8讲 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 发展——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到五四运动前(1894~1919年)是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 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 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审题定位 近代中国——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题关键 据材料“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 年……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可知,政府鼓励 企业自由竞争,故B项正确。 答案 B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视角2 运用图文材料,考查民国时期列强经济侵略的特点及原因
【考题5】 (2015·福建文综,24)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
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经济史选择题专练 专题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经济史选择题专练 专题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经济史选择题专练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真题回顾】1.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2.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3.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A.源自于劳动实践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5.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

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

”这位作家的抱怨()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提升训练】1.在英国享利八世(1509—1547年)末年的枢密院,19名成员中仅有6名拥有贵族头衔,其余13名均来自新兴阶级。

2021高考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25分大题规范练(二)含解析

2021高考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25分大题规范练(二)含解析

25分大题规范练(二)1.[2020·咸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期,大量中国陶瓷经由私人贸易运往东亚、东南亚一带,在此转销至南亚、中东地区;明中期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人相继开展对华贸易;至明末清初,欧美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瓷器的全新市场,在欧洲,中国陶瓷是贵族才有实力享用的;到了清代,各国通过各自的东印度公司来进口中国陶瓷。

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院的专家指出早期的贸易瓷以中国特色的青花纹饰为主,后来出现了不少定制瓷,景德镇和福建的工匠,根据西方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制作出他们喜爱的陶瓷,中外贸易瓷见证了中外文化的互动。

——摘编自《明清贸易瓷见证中外文化互动》材料二16世纪中后期,英国出口商品涉及手工业制品、畜牧业产品、矿产品及日常生活必需品等许多项目。

早在15世纪中叶以前,其主导出口项目是羊毛,而15世纪中叶以后,呢绒成为主导出口项目。

16世纪中后期到17世纪中叶,新呢绒出口增加。

15世纪末以来,英国进口商品有大量靛蓝、木材等手工业原料,还有非羊毛纺织品如亚麻布、帆布、棉布、丝绸,以及谷物、葡萄酒等食品。

16世纪中后期,棉花、生丝、香料开始进口。

在进口商品中,大部分是国内纺织业及造船业所需原料,而利用这些原料生产的手工业制品及船舶又促进了出口商品项目的发展。

转口贸易或过境贸易也获得较快发展。

从进出口贸易总额来看,中国长期保持着顺差或出超地位。

15世纪末,英国进出口贸易有较大的顺差。

在获得贸易顺差的方式上,两国之间迥异。

由于中国的出口产品物美价廉,而国内金银的价值又比欧洲高得多,因此,欧洲人不仅从转运中国商品中获利;而且极力输出金银以从中套汇赢利。

相比之下,英国获得贸易顺差,不仅依靠其资源及生产优势,而且发展了转口贸易的优势。

——摘编自张乃和《近代早期中英海外贸易市场体系发育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瓷器贸易发展的特点及成因。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二部分考前增分策略第1讲素养四唯物史观__学科核心理论高考考查立足点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二部分考前增分策略第1讲素养四唯物史观__学科核心理论高考考查立足点

命题意图:本题以《新中华》载文中有关中国经济性质的内 容切入,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了考 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主 要是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
解析:D对:用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来解释中国20世纪 30年代的经济性质,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正确运用, 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A错:犯了以偏概 全的错误,材料中《新中华》不能代表整个知识界。B错: 不符合史实,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是在解放战争期 间,不是20世纪30年代。C错:以偏概全,材料只是一家之 言,并不代表中国民众普遍关注经济理论问题。 答案:D
2.唯物史观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2019·高考全国卷Ⅲ)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 “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 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 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3.唯物史观运用和启示借鉴 (1)运用示例: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 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决不会有罗斯福这 号人物。”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恰巧拿破仑这个 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 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 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两则观点 都( ) A.反对脱离经济背景讨论政治 B.认为经济危机催生独裁政治 C.认同历史人物影响历史进程 D.认可社会环境影响历史人物
解析:B对:从材料“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 是”,可知陈独秀反对中国的封建道德。A错:材料强调的 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并不是说国家至上。C错:不符合新 文化运动的史实,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和科学;也不符 合陈独秀的阶级属性,这时候的陈独秀还是资产阶级的激进 派,不可能反对西方民主。D错: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 才在中国广泛传播,与题干时间1916年不符。 答案:B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课件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课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美城市环境卫生治理 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 相同:中美两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积极面对与治理城市环境问题;都采用科学 的技术治理方式。 不同:美国治理成效显著,中国治理成效有限;美国民众公共卫生意识强烈, 中国民众卫生意识淡薄;美国建立在自我创新与探索的基础上,中国更多借鉴西 方的治理方式。 原因: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的推动;较早独立,制度健全,治理能 力提高,人文思潮影响,环保意识增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工业 化水平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民众观念落后。
『尝试应用』 1.[2022·上饶市二模]据史料统计,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在1700年
至1741年时,约有580万至600万,1760年为666.5万,1790年则达到了 821.6万。其中人口中的70%至90%都是在18世纪下半期增长的。由此 可知,上述变化( )
A.得益于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强大推动力 C.导致了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 D.促使英国开始走上对外殖民道路
史料 达·芬奇指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服从客观的 必然规律,而不是服从神的意志,他谴责经院哲学家凭神的启示就能 通晓一切秘密的信条是邪说。人文主义者提倡理性和冒险精神,主张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追求深广渊博的知识,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史论互证 史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思想根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文主义者提倡开拓冒险精神。
材料二 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 马帝国则长期残存。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 郡县的机构庞大,管理范围涉及诸多方面。但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 人员众多,管理层次却是相当分明的。而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 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 性质,所以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罗马行省主要负责税 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 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的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 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史观 2 革命史观(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史观 2 革命史观(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革命史观【概念内涵】所谓革命史观,又称阶级斗争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主要内容】(1)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2)在近代中国和近代世界,从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也属于革命史观。

【关键词】矛盾、阶级、斗争、运动、侵略、压迫、【真题回顾】1.(2019.4·某某高考·9)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

甲午战争后,大陆和某某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 )①邱逢甲②徐骧③X永福④丁日昌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丘逢甲,1895年任义勇军统领,与日军展开抗战,故①正确;徐骧,清末某某抗日义军将领,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新竹保卫战中壮烈殉国,故②正确;X永福,在某某割让后,继续领导某某民众抗日,故③正确;丁日昌,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甲午战争前去世,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2.(2019·某某高考·7)《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某某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

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答案】B【解析】通过题干中“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可知某某革命军的革命目标非常明确,故选B项;通过题干可知,该公告的针对对象是士兵,并且,辛亥革命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依靠对象仅是军队,排除A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其他国家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排除C项;根据题干中“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可知辛亥革命并没有反帝,排除D项。

安徽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能力专项训练2Word版含答案

安徽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能力专项训练2Word版含答案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消灭和加强一、选择题1. [2022·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从20世纪60年月开头,法国开放了一系列令美国人不满的活动:命令舰队拒绝参与北约的军事演习,调整与苏联的关系,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等。

这说明法国政府()A. 脱离了资本主义阵营B.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 乐观推动欧洲一体化D. 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解析:二战后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亲密,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加,西欧国家开头摆脱美国的把握,如法国退出美国把握的北约,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如调整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故答案选B项。

答案:B2. [2022·江西省高三新课程适应性考试]1961年不结盟运动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头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见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进展的权利。

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这一运动()A. 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B. 推动国际政治力气向多极化转化C. 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D. 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解析:不结盟运动的意义就在于推动了多极化趋势,选择B项。

不结盟运动并非区域合作,排解A项;冲击但未动摇美苏霸权地位,排解C项;不结盟要求独立自由进展,这与一体化是相悖的,排解D项。

答案:B3. 由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这反映了欧洲各国的合作()①由单一的经济部门扩大到各经济领域②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③由区域集团化到全球一体化④由追随美国到要求建立公平的伙伴关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欧洲从一开头就追求与美国建立公平的关系;欧洲一体化仅限于欧洲。

故正确选项是A。

答案:A4. 下图是同学对历史教材内容的直观呈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世界多极化局面的形成B.美苏冷战完全抑制了多极化的进展C.欧共体、日本等形成新的联合体D.“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解析:在美苏冷战时期,世界多极化趋势就已经开头形成和进展了,故答案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专题提升版·教案
4.挖掘认知的深度 所谓认知深度的挖掘,不仅仅指的是知识之间的综合,更是指记忆能力、 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综合。在选择题上的体现就是辨 识、理解、分析、推理和判断等基础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
第12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专题提升版·教案
第16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专题提升版·教案
6.审主旨——准迁移 历史选择题的材料往往围绕某一主题展开,这就是材料的主旨。抓准了材 料的主旨就把握了材料所要表达的中心信息,这对做好选择题至关重要。若能 再联系关联的知识点,进行知识迁移,必将进一步提高做题的准确率。这就要 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历史材料主旨的概括能力,注重对历史主干知识 的理解和把握,形成知识链条,实现横通纵连。
第10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专题提升版·教案
2.延展知识的长度 所谓知识的长度延展,是指突破课本上的历史叙述,通过史料对相关历史 事物进行时间进程的延展,形成更加完整的历史线索,突出不同阶段特征的变 化,考查的是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从根本上说,这类试题侧重考查的是通 史。一种是小切口的、微观通史,另一种是大跨度的、宏观通史。 3.转换思维的角度 所谓思维的角度转换,就是采用多元视角,突破师生的传统认知,从新的 角度重新评价和审视课本中的历史事实。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一直坚持这一做 法,这对还原历史学科特点、指导中学历史教学、提升考生学科能力,都产生 了积极影响。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专题提升版·教案
研究高考的命题规律和特点,谋定二轮复习方法策 略,有利于广大师生在二轮复习有限的时间内针对备 考,高效备考。研究高考历史学科选择题及非选择题命 题特点及解题策略,让考生明确考向,备考不走弯路。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在二轮复习开始之前先花一些 时间,未雨绸缪,才能在日后的二轮复习中目标明确、 方法正确、提高效率。这是本书编写此部分的缘由。
第22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专题提升版·教案
C项,由我国借阅苏联书刊大幅增加来看,反映出我国学习苏联经验蔚然 成风,而反思苏联经验要到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排除时空 线索不符合的选项)
第18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专题提升版·教案
3.析选项——排除与主旨无关的干扰项 历史材料选择题的题干材料往往围绕某个主旨而展开,叙述是有中心思想 的,选项中经常会安排一些与主旨无关的选项,而这些选项又经常是符合历史 史实的结论,对考生的选择构成很大的干扰,因此选择过程中要排除那些“顾 左右而言他”“风马牛不相及”“答非所问”“张冠李戴”的选项。 4.析选项——排除与史实不符的干扰项 历史选择题的选项中并不都是难以排除的,有一些表述本身就是不仅不符 合材料要求,而且本身就是与史实不符的表述,只要考生对教材基础主干知识 熟练掌握,这样的选项比较容易排除。
第19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专题提升版·教案
5.析选项——排除历史概念性的干扰项 历史选择题的选项中比较难以排除的是涉及历史概念内涵、外延的选项, 如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主权说、小农经济、浪漫主义等,要求考生对历史概 念有精准的把握,平时把易错、易混的历史概念勤加整理,在排查选项时要仔 细分辨题干材料是否与选项涉及的历史概念相符合。 6.析选项——排除时空线索不符合的选项 历史选择题题干材料总会指向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时间段,某个特定的空 间范围,有时选项中出现的选项是不符合时空线索要求的,难点在于有的选择 题题干材料并没有明确的指明时间及地理界限,要求从题干的材料中的关键字 词信息中找到隐含的时空信息。
第20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专题提升版·教案
示例 (2019·全国卷Ⅰ)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 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 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第15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专题提升版·教案
5.审空间——速定位 历史选择题的材料一般会涉及特定的时空,这是历史的学科特色。明确特 定的空间有助于考生快速锁定关联性的所学知识,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有时确定材料涉及的特定空间就是解题的钥匙之一。这就要求考生在平常的学 习过程中要加强读图能力,注重史地学科的相互渗透。古人“左图右史”的历 史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只要考生日常中有意识地加强读图,并注 意历史主干知识的地域分布,高三再强化重要国家的分类整理,就能在这类题 目中得到提升。
第17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专题提升版·教案
(二)析选项 1.析选项——排除过于绝对化的表述 历史材料选择题所给的材料往往讨论的是某个事情或说明某个事物,都设 定了相应的情境,一旦情境发生变化,结论也就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绝 对化的表述一般来说都是不可取的。因此,在选项的表述中,如果出现“一 定、绝对、无、都、完全、一点也不、全部、绝无可能、任何、各个、总是、 永远不”等过于绝对的选项,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是正确答案,除非在文段当中 有明确的提及。 2.析选项——排除具有时间起始标志的干扰项 历史选择题选项中围绕某个历史事件往往出现“首次”“开始”“开始产 生”“开始出现”“完成了”“结束了”等具有时间标志性的用语,针对这种 情况一定要认真分析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甄别,一般情况下都不是正确的 选项,除非教材中有相应的表述。
第3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一)中国古代史(4题)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专题提升版·教案
第4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二)中国近现代史(4题)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专题提升版·教案
第5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三)世界史(4题)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专题提升版·教案
第6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专题提升版·教案
第7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专题提升版·教案
Hale Waihona Puke 1.对历史概念的多角度理解 加强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学生深刻领会教材内容,把握知识结构的需要, 更是培养学生发展历史思维能力的需要。历史概念反映了历史现象、历史事物 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它具有跨度大、容量多、含义深、理性强和高度概括 等特点。在学习掌握历史概念时,要把握住每一历史概念的特定背景和与同一 时期历史现象、历史问题的相互关系,重在多角度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2.对历史主题的理解与整理 历史主题是历史教学的基础,更是近几年高考选择题的命题导向。选择题 的设计围绕某一个主题展开,通过试题来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国家 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人生观等。
第1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专题提升版·教案
二轮复习第一课
高考研究二 选择题及主观题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
第2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专题提升版·教案
(Ⅰ)高考选择题命题分析及增分策略 ◇考什么/三年考情分析 全国高考新课标文综卷历史选择题基本遵循考纲,按“中国古代史——中 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古代、近代、现代)”的顺序依次考查,三部分的题量 基本稳定,均为4道。中国古代史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在时段(朝代)、模块(政 治、经济、文化)的分布上相对均衡,中国近现代史则形成了一些相对集中的 命题密集区,世界史的命题也相对均衡。具体统计如下:
第8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专题提升版·教案
3.注重对史学素养的考查 这里的史学素养主要指的是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能力。史 料是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 构历史过程的各种材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基本依据。由于史料庞杂,“所 在多伪”,因此,史料实证要求的解读史料不仅仅是准确全面,而更是要确定 所提炼信息的真实性。它体现的是一个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的思维 过程,是“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体现,是选择题主观化的典型体现。做这 一类题需谨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的历史原则, 保证科学、清晰的内在推演理路。
第9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专题提升版·教案
(二)命题特点——突出宽度、长度、角度、深度 1.拓展教材的宽度 所谓教材的宽度拓展,主要是指试题选取的材料、创设的情境是新的,不 管是知识的内涵,还是外延,都突破了课本的阐述,即众所周知的“脱离课 本”,所涉及试题即常说的“陌生中考熟悉”“陌生中考陌生”两类。 这里的材料一是直接说明来源的;二是没有标明材料出处,已被命题者二 度转化的;三是“学术研究新成果”,是指超出现行中学历史课程内容要求 的、中学师生感到陌生的学术研究成果。这里的“新”主要不是指学术成果出 现时间的新,而是指中学师生在认识上的新。
第21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专题提升版·教案
解题示范 ☞第一步:审题干 时空信息——1954年的中国;主旨信息——俄文书刊借阅量大幅增加;求 答信息——表明了什么。 ☞第二步:析选项 A项,当时处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尖锐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 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封锁中国,新中国刚刚成立,科技还十分落后,不可能与国 际前沿接轨。(排除与史实不符的干扰项) B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而题干时间是1954年。(排除时空 线索不符合的选项)
◇怎么解/找准解题突破口 以材料为依托创设情境命题是历史选择题的最大特点,这也意味着获取材 料有效信息是做好历史题的关键因素。 那么,在阅读材料时,如何较快地获取有效信息呢?现以高考题为例,探 究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巧解选择题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