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文言文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出师表基础必学知识点

出师表基础必学知识点

出师表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出师表是东汉末年刘备致曹操的一封表状,表达了刘备志愿为国家
除奸,报效国家的决心和诚意。

2. 出师表分为六个部分:表章、初章、中章、末章、座右铭和签名。

3. 出师表的题目“表”指的是表状,表示向上级报告事务的文书形式;“出师”指的是出兵作战。

4. 出师表主要内容包括刘备表达将军、修德、恢复政权三个愿望,自
述对国家的忠诚与报效,要求出兵抵御外敌,重建汉室的决心和理由。

5. 出师表采用辞章体的文体,以叙述和说明为主,使用了大量的修辞
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6. 出师表中展示了刘备对时局的清醒分析和正确判断,表达了他为民
请命的决心和勇气,以及对汉朝兴衰的关切和忧虑。

7. 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杰出的奏表文学作品,具有重要
的历史和文学价值,被广泛传颂,并被列入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1. 背景介绍《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创作于东汉末年。

该文是一封刘备致益州太守刘璋的表状,表达了刘备愿意出山平乱的决心,并请求刘璋接纳自己的投降。

这封表状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2. 文学价值2.1 表达出己方的决心和诚意文中通过表述刘备向刘璋表达自己出山平乱的决心和诚意,表现出刘备的聪明才智和统治才能。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加了该文的说服力,也显示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志。

2.2 运用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在《出师表》这篇文章中,刘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夸张等,使全文更富有艺术感和感染力。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3. 历史文化价值3.1 反映了东汉末年政治动荡和战争状态《出师表》是东汉末年的一封历史文献,反映了当时政治动荡和战争状态。

这封表状体现了刘备致力于平定乱世的决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正义与公平的渴望。

3.2 展现了刘备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刘备在这封表状中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表明他有能力统一天下、平定乱世。

这种表现不仅为刘备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形象,也对后世的政治家和领导者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4. 文化传承意义4.1 对中国人传统文化的影响《出师表》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忠诚、孝道和正义,体现了中国人对正直和道德的追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2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出师表》弘扬了忠诚、正义和公平,对现代社会及个人的生活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提醒人们要坚守道义、勇往直前,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对于培养优秀的领导者和公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5. 结语总结来说,《出师表》这篇经典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人民的期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它也对现代社会和个人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初中文言文《出师表》翻译和考点

初中文言文《出师表》翻译和考点

出师表诸葛亮〔两汉〕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创作背景蜀汉公元223年(建兴元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于公元227年(建兴五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这篇《出师表》。

正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中考必背文言文《出师表》重点字词整理

中考必背文言文《出师表》重点字词整理

中考必背文言文《出师表》要点字词整理( 1)读一读写一写疲弊( bì)陛( bì)下恢弘(hóng)驽钝(núdùn)裨(bì)补阙 qu ē)漏行( háng)阵友善夙( sù)夜忧叹崩殂( cú)妄自菲( f ěi)薄陟( zhì)罚臧否( pǐ)以彰其咎( ji ù)(2)释义光:弘扬光大。

恢弘:弘扬扩大。

失义:适合、适合。

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陟(奖)罚(处罚)臧(善)否(恶)。

刑赏:罚。

以遗:赐予。

布衣:老百姓。

躬:亲身。

颠覆:兵败。

夙夜:早晚。

驽钝:比喻才能平凡。

攘除:清除、铲除。

以彰:表示。

之慢:怠慢、大意。

以咨诹(咨询)善道,雅言:正言之理:治。

(3)通假字阙【通“缺”,弊端、疏忽】简【通“检”,选拔】有【通“又”】( 4)词类活用① 良【形容做名:里指和善的人,例句:此皆良】② 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作,大增加,例句:有所广益】③ 、【形容作:近,疏,例句:臣,小人】④ 奸凶【形容作名:奸邪凶之徒,文指曹魏集,例句:攘除奸凶】⑤ 恢弘【形容作:大,例句:恢弘志士之气】( 5)一多①效【 a 重担:愿陛下托臣以复之效。

b 收效:不效治臣之罪】②道【 a 路程:中道崩殂 b 方法:咨善道】③因此【 a.⋯⋯的原由:今后因此也 b 用来:此臣因此先帝而忠陛下之分也】④于【 a.在:然侍之臣不懈于内 b :欲之于陛下也 c.:未不息怨恨于桓灵也 d 到:三臣于草之中】⑤以【 a 来:是以先帝拔以陛下 b 致使:以先帝之明 c 把:故崩寄臣以大事也 d 因:先帝不以臣鄙俗e :愚以中之事】( 6)古今异鄙俗【身份卑微,身世鄙野;(今)指品劣质、下贱】感谢【感人振奋;(今)指感谢、感人】怨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仇恨】开张【扩大;(今)指商铺开始营业】驱驰【奔忙效力;(今)策马快跑】。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08《出师表》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08《出师表》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出师表》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课文节选自《》。

诸葛亮(181-234年),字,号,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散文代表作有《》、《》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文体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常用的表达方式。

三、背景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今湖北宜昌)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

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四、内容概括《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写作思路如下: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归结责任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8-9)明确各方面责任,表明决心五、朗读节奏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2019-2020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出师表》知识梳理

2019-2020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出师表》知识梳理

《出师表》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课文节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文体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三、背景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其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今湖北宜昌)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

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四、内容概括《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写作思路如下: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归结责任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第二部分(6)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7)明确各方面责任,表明决心五、字音字形崩殂( cú ) 疲弊( (bì ) 恢弘(hóng) 陟( zhì )罚臧否( pǐ ) 驽钝( nú dùn ) 以遗(wèi )陛( bì )下妄自菲( fěi )薄裨( bì )补阙( quē)漏猥( wěi )自枉屈夙(sù )夜忧叹行( háng )阵和睦咨( zī )诹( zōu ) 以彰( zhāng )其咎( jiù )六、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中道崩殂(死。

出师表文言知识点

出师表文言知识点

出师表文言知识点《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曹操之前,上呈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这篇文章言辞恳切,情感真挚,蕴含了丰富的文言知识。

以下就为大家详细梳理一下其中的重点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疏漏。

2、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

今义:店铺开业。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极端憎恨。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

4、由是感激古义:感动奋发。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5、临表涕零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三、一词多义1、以(1)以光先帝遗德(用来)(2)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3)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2、于(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2)欲报之于陛下也(给)(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3、之(1)恢弘志士之气(的)(2)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3)悉以咨之(代“他们”,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4、行(1)然后施行(做,执行)(2)性行淑均(品德,品行)5、益(1)有所广益(好处)(2)斟酌损益(增加)四、词类活用1、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大。

2、亲贤臣,远小人“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

3、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4、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也”表判断)(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也”表判断)2、倒装句(1)苟全性命于乱世。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乱世苟全性命”)(2)临崩寄臣以大事。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临崩以大事寄臣”)3、省略句(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陛下)恢弘志士之气。

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素材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素材 苏教版

备战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一.课文内容。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圣听,以光.先帝遗..,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德,恢弘..,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以遗.陛下:愚以为宫..先帝简拔..,志虑.忠纯,是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众议举.宠为督:愚..,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也。

..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也。

先帝在时,每与..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也,愿陛下..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

后值倾覆..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出师表》文言知识点

《出师表》文言知识点

《出师表》文言知识点《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属于文言文的范畴。

作为文言文的重要代表之一,《出师表》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文言知识点。

下面将就《出师表》中的文言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文言词汇1. 复古词:《出师表》中使用了大量的复古词汇,如“晏驾”、“纳陛”等,这些词汇是指古代的官职、礼仪等。

2. 典故词:《出师表》中还使用了一些经典的典故词汇,如“左右袒兮”,这是引用了《诗经·王风·左右》中的诗句,为表达诚挚之意。

3. 古代军事词汇:《出师表》中涉及到了古代的军事词汇,如“旦夕”、“敌人塞”等,这些词汇反映了当时战争的紧张氛围。

二、文言句式1. 并列句:《出师表》中运用了大量的并列句,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通过并列句的使用,使整篇文章的表达更加明确、连贯。

2. 倒装句:《出师表》中运用了一些倒装句结构,如“臣亮言语虽犹存忠告”,倒装句的使用使文章更富有文言文的特色。

3. 修辞句:《出师表》中使用了一些修辞句,如“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通过修辞句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文言写作技巧1. 直接述说法:《出师表》中大部分是直接述说法,即主语直接宣示自己的观点和请求,如“臣亮言语虽犹存忠告”,以此来表达忠诚和推荐之意。

2. 用典:《出师表》中运用了一些典故来表达观点和情感,如引用《诗经·王风·左右》中的诗句“左右袒兮”,通过典故的运用,使文章更富有文化内涵。

3. 对比法:《出师表》中也使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而凸显个体之意,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在表达自己的实际身份时,与皇帝的身份形成对比。

四、句读方式1. 顿止:《出师表》中通过句子的顿止来达到表述的效果,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通过顿止,使句子更加有力。

2. 叠词:《出师表》中使用了一些叠词来增强语气和表达力,“殚思竭虑”、“忍辱负重”等,通过叠词的使用,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文言文高频知识点分析:《出师表》

文言文高频知识点分析:《出师表》

文言文高频知识点分析:《出师表》导读:文言文高频知识点分析:《出师表》《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

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1、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

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是臣子向君主陈述自己愿望请求的一种样式,多以议论、叙事为主。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8、另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9、思路剖析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理解性背诵:(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备战2014】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 九上 4.出师表课件 新人教版

【备战2014】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 九上 4.出师表课件 新人教版

善 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9)遂许先帝以驱驰 .. 奔走效劳 劣马,走不快的马 排除,铲除 除去;兴办、增加 表明、显扬 询问
2.一词多义辨析
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 (1)遗 以遗陛下 给予 必能使行阵和睦 (2)行 性行淑均 品行 必能裨补阙漏 (3)能 先帝称之曰能
(6)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译文:陛下也应亲自多加考虑,以便征求、询问(治国的) 好道理,明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
2.重点难点分析
(1)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其中最重要的
一条是什么?
点拨: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
队伍,军队
能够 能干,有才能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4)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见效
重任
(5)所以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的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用来„„的
俱为一体 是 (6)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做 众议举宠为督 做,担任
介词,用,拿 咨臣以当世之事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连词,来 (7)以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以致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介词,表时间、地域等界限 愚以为宫中之事 动词,认为
3.词类活用分析 (1)以光 先帝遗德 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 (2)恢弘 志士之气 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 .. (3)此皆良实 .. 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4)深入不毛 . 名词用作动词,长庄稼
4.古今异义区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也 . 季中的第三个季节 (2)诚宜开张 圣听 .. 营业 (3)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 .. 今义:深切地憎恨 (4)臣本布衣 .. 古义:平民百姓 服 今义:布做的衣 古义:痛心遗憾 古义:扩大 今义:商店开始 古义:时 今义:指四

2022初三语文文言文《出师表》译文及注释归纳

2022初三语文文言文《出师表》译文及注释归纳

2022初三语文文言文《出师表》译文及注释归纳2022初三语文文言文《出师表》译文及注释归纳《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译文及注释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第23课《出师表》知识点梳理

第23课《出师表》知识点梳理

出师表【原文与译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 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第23课《出师表》知识点一遍通原文一句一译加注释,零基础学文言文。符合认知规律

第23课《出师表》知识点一遍通原文一句一译加注释,零基础学文言文。符合认知规律

23 出师表一、文学常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文集》。

表: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背景: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驻汉中,准备北上伐魏。

临行前,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第一自然段)【原文】先帝创业未半 / 而中道崩殂。

【译文】先帝创建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

【注释】1.先帝: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建者刘备,221-233年在位。

2.崩殂(cú):指帝王之死。

殂,死亡。

【原文】今 / 天下三分,益州/ 疲(pí)敝,【译文】现在天下分成三国,蜀国贫困衰弱,【注释】1.益州:这里指蜀汉。

【原文】此诚 / 危急存亡之秋也。

(判断句)【译文】这确实是情况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候。

现在仍用的成语:危急存亡(关系到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原文】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倒装句)【译文】但是,侍奉守卫的大臣在朝廷毫不懈怠,【原文】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倒装句)【译文】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奋不顾身的原因,【原文】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判断句)【译文】原来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的礼遇,想报答它给陛下。

【赏析】分析了当前的不利形势和有利形势。

A:用原文回答:上文。

B:概括回答:不利形势:先帝去世,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有利形势:有侍卫之臣、忠志之士。

真题再现:1.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表明当时的政治形势。

2. 文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原因的句子是: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国内有利的主观条件是:“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原文】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译文】(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注释:1.开张圣听:扩大皇上听闻(的范围)。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语文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语文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语文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出师表》二. 教学目的:1. 朗读课文,学会翻译文言文,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3. 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三. 教学重难点:1. 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2. 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教学步骤】一、整体把握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X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其时蜀汉已从亭(今某某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

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X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X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

具体地说,一是要看诸葛亮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

诸葛亮跟后主X禅之间既是君臣关系,又是辅政者与被辅政者的关系(X备临终托孤)。

诸葛亮这次出师时,X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

初中教材重要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出师表

初中教材重要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出师表

D.孔子日 : 苛政猛于虎也。 比 ) 《 “ ”( ( 捕蛇者说 》 ) E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 ) 《 向 ( 愚公 移山 》 ) F .管夷吾举于士 ( ) 《 从 ( 生于忧患 ,死 于安 乐》 )
( )以 :c .是 以先帝简拔 以遗 陛下 ( 因为 )
[ 先帝知道我做 事谨 慎 ,所 以临去世 时把 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 ]
( 此 臣所 以报先帝 而忠 陛下之 职分也 。 4)
[ 这是我 用来报 答先帝 ,并尽忠心 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 ]
( )亲贤 臣,远小人 ,此先汉所 以兴 隆也。 5
[ 亲近 贤 臣,疏远 小人 ,这是先汉兴盛的原 因。 ]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6)
≥蛳 表
【 通假字 】
( )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 “ ” 1 通 缺 ,缺 点 ) ( )是 以先帝简拔 以遗陛下 ( “ ,选拔 ) 2 通 检”
【 古今 异义 】
( ) 宜开张圣听 ( 义 : 1 诚 古 开放扩 大 ; 义 : 商店 开始 营业 ) 今 指
( )由是 感激 ( 2 古义 : 指感慨 而激动 ; 义 : 今 指感谢 ) ( )未尝 不叹息 痛恨 于桓 、灵也 ( 3 古义 : 痛心遗 憾 ; 义 : 指 今 指
c .而子敬先亡 ( 死亡 ) 《 ( 人琴俱亡 》 ) D.河 曲智叟亡 ( w6) 以应 ( “ , 通 无” 没有 )《 ( 愚公移 山》 ) ( )任 : 5 A.受任于败军之 际 ( 任命 )
B .则攸之 、袜 、允之任也 ( 责任 ) ( )为 : 6 A.俱为一体 ( ) 是 B .是 以众议举 宠为督 ( ,当 ) 做 ( )于 : 7 A.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 、灵也 ( ,对于 ) 对 B .积于今六十岁矣 ( ) 《 到 ( 捕蛇者说 》 ) c .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 ) 《 在 ( 邹忌讽 齐王纳谏 》 )

[中考文言文点击答案]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出师表(1)

[中考文言文点击答案]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出师表(1)

[中考文言文点击答案]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出师表(1)中考文言文点击答案中的复习梳理,其中出师表是不争的经典之一。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情感表达和文学特点。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一、历史背景《出师表》是公元208年,中国东汉末年著名将领魏公李渊(字曼成)率领大军驰援益州时,为了安抚被迫辞官的刘备,亲笔写下的一封表文。

当时东汉王朝内外交困,各将领之间互相猜忌,李渊的行动得到了刘备的信任和感激。

表中李渊表达了自己的忠心耿耿、舍己为国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情感表达《出师表》的情感表达非常深刻。

首先,表中李渊表达了自己的忠心耿耿之情,用词华丽动人,充满了感人肺腑的力量。

比如,第一段中就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他作为一个平民出身的士兵,忠诚于国家的决心和信念。

其次,《出师表》中的情感表达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感,这种情感被写在了文中的最后两句:“臣以役陛下,不惜死力,而蜀、吴之事不可不圖也。

”表明李渊为国家和人民不惜一切牺牲的决心。

三、文学特点《出师表》被誉为文言文的经典之作,其语言简洁、明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其文学特点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梳理。

首先,这篇文章极具古代文学的特色,语言严谨,铿锵有力,充满了文人雅士的气韵。

其次,从文学结构上,属于古代“表文”类文体,文中语言讲究对仗、平衡,极具美感。

最后,从词汇使用上,《出师表》苟且偷生单词使用极为恰当,准确地表达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综上所述,中考文言文点击答案中的《出师表》复习梳理涉及历史背景、情感表达和文学特点三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认识和梳理,可以加深同学们对这篇文言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