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源型接法漏型接法

合集下载

三极管三种接法的判断--共基?共集?共射?

三极管三种接法的判断--共基?共集?共射?

三极管三种接法的判断--共基?共集?共射?方法一:去掉输入级和输出级,剩下的一级就是“共”的那一集。

如下图所示:方法二:看哪个极通过电容(此电容在所工作的频率下,有很小的容抗)接地或直接接地方法三:先看箭头流向,判断三个极。

然后看输入输出端分别接在哪个极,剩下的那个极为A极,则这个电路是共A极使万用电表置于R x 1K档,并且假设电晶体的一脚集极(C),另一脚为射极(E)。

将手指按住基极接脚和假设为集极的接脚,用三用电表的黑棒(+)测集极(C),以及用红棒(-)测射极(E),若呈低电阻,则假设正确,如下图(a)所示。

若呈高电阻,便是假设错误,如下图判定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使用万用表对三极管极性的判断本文只针对NPN型三极管判别加以说明,对于PNP三极管判别在表笔搭接上与NPN型相反三极管的三支引脚,基极(B)、集电极(C)、和发射极(E),可以利用万用表简单地判定出。

三极管的hFE值也可测得。

将万用表的红棒(-)和黑棒(+)测三极管的任意两支管脚(1K档),若呈低阻值,则其中有一脚为基极(B)。

之后,将红棒(-)移至第三支脚,若仍呈低电阻,则未移动的黑棒所接的脚为基极,并得知此三极管为NPN型,如下图(a)所示。

(此时万用表表置于R x 1K档)。

剩下的二支脚( E和C )如何判别呢?详见-怎么判断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集电极。

如何检测好坏:1,判断集电极-发射极之间漏电,您找到集电极和发射极后,您若直接用万用表测这二支引脚,无论极性如何对换,均呈高阻值。

如下图(b)所示。

一只良好的普通硅三级管发射级与集电级万用表指针位置几乎是不动的,若发现阻值变小,说明这只管子性能已不好了。

判断发射级与集电极漏电用万用表10K档位。

2,判断集电极与基极和发射极与基极之间漏电,用10K挡红棒(-)搭在基极引脚上,黑棒依次搭在集电极和发射极引脚上,阻值应为无穷大,万用表指针位置几乎是不动的,若发现表针走动哪怕有一点走动,说明这只三极管性能已不好了。

手把手教你认识PLC输入的源型与漏型接法

手把手教你认识PLC输入的源型与漏型接法

手把手教你认识PLC输入的源型与漏型接法科学加技术百家号06-0517:35在PLC的信号输入接线中经常听到源型输入接法和漏型输入接法,很多人对于源型接法和漏型接法一直搞不明白,到底何为源型接法,何为漏型接法。

今天我就带大家认识一下到底什么是源型接法,什么是漏型接法。

源型和漏型一般针对的是晶体管电路而言的。

从字面上的意思就可以理解,漏型(sink)指的是信号漏掉即信号的流出,而源型(source)刚好就相反,指的是信号的流入,既然是根据信号的流入或是流出来判断,那么就要有一个参考点,判断电流是从这个参考点流入还是流出的,不同的PLC对于使用的这个参考点是不一样的。

三菱PLC的信号输入的接线过程中是以输入点X作为参考点,以信号从这个输入点(X点)的流入还是流出来判断是源型接法还是漏接法。

信号从X点流入称为源型接法,信号从X点流出称为漏型接法。

而在西门子PLC中以输入端的公共端M作为参考点,以信号从输入信号端的公共端(M点)流入称为源型输入,以信号从输入信号端的公共端(M点)流出,称为漏型输入。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在三菱的PLC中称为源型接法,在西门子PLC里面却称为漏型接法的原因。

在西门子PLC的接线的过程中,若需要把信号输入端接成源型输入,则需要把公共端M接入到电压的24V端,而这种接法又可以称为共阳极接法。

若需要把信号输入端接成漏型接法,则需要把公共端M接入到电压0V。

这种接法有可称为共阴极接法。

如图所示:在PLC的信号输入中,我们通常会用到PNP或是NPN这两种输出类型的感应开关,这两者的区别在于输出信号类型都不一样的,如图所示对于NPN型输出的传感器,当有信号输出时,则信号输出线(黑色)与电源负极线(蓝色)导通,所以输出信号为低电平,根据电路原理,当NPN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接入到PLC的输入点时,则另一端公共端M必须接高电平(即电源24V端),所以当一个NPN型的传感器接入到PLC的输入端时,PLC输入端接法应使用源型接法。

PLC漏型、源型晶体管输出回路接线方法

PLC漏型、源型晶体管输出回路接线方法
(2)源型输出(com接“+”)
负载电流从输出(Y)端子流出,这样的输出称为漏型输出(PNP)。
2、PLC漏型、源型晶体管输出的应用
(1)输出端子
漏型输出:com端连接负载电源的负极,各com端之间(com0与com2之间)内部未连接。
源型输出:com端连接负载电源的正极,各com端之间(com0与com2之间)内部未连接。
在晶体管输出plc中包括漏型输出和源型输出二者在回路上的差异如下
PLC漏型、源型晶体管输出回路接线方法
1、PLC漏型、源型晶体管输出
在晶体管输出PLC中,包括漏型输出和源型输出,二者在回路上的差异如下:
(1)漏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出(com接“-”)
负载电流流入PLC输出(Y)端子,这样的输出称为漏型输出(NPN)。

mos管漏极源极反接

mos管漏极源极反接

mos管漏极源极反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MOS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在MOS管的使用过程中,漏极和源极之间的接线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接线方式会对电路的性能产生巨大影响。

其中漏极源极反接是一种特殊的接线方式,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探讨与分析。

1. 漏极源极反接的基本概念漏极源极反接是指将MOS管中的漏极与源极接反的一种接线方式。

一般情况下,漏极应该连接至电源正极,而源极则连接至地或低电位。

但在漏极源极反接中,漏极连接至地或低电位,而源极则连接至电源正极。

这种接线方式常常用于特殊的电路设计中,以实现特定的功能与效果。

2. 漏极源极反接的优点和适用场景漏极源极反接的接线方式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带来一些优点和特殊的应用场景。

首先,漏极源极反接可以提高电路的开关速度。

在常规的MOS管接线方式中,电荷在源极、栅极和漏极之间的传输需要经过一个额外的电容,导致开关速度变慢。

而漏极源极反接可以减少栅极与源极漏极之间的电容,提高电路的开关速度。

其次,漏极源极反接可以实现更低的输入电阻。

在传统的接线方式中,输入信号需要经过栅极到源极的电阻,导致电路的输入阻抗较高。

而漏极源极反接可以减少输入信号的传输路径,降低输入电阻,更好地适应一些需要较低输入阻抗的应用场景。

此外,漏极源极反接还可用于设计一些特殊的功率放大电路。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开关速度和较低的输入电阻,可以在特定的应用中发挥更好的性能。

3. 漏极源极反接的注意事项和应用限制在使用漏极源极反接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和限制。

首先,由于MOS管的漏极与源极接线方式发生改变,控制信号的极性也会相应改变。

因此,在设计电路时需要注意信号的极性,避免产生误操作或损坏器件。

其次,漏极源极反接增加了一些设计的复杂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仔细考虑电路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以及其他接线方式可能带来的优势。

只有在确保漏极源极反接可以带来明显的优势时,才值得使用。

最后,漏极源极反接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应用场景。

PLC的共阴极与共阳极接法概念区分

PLC的共阴极与共阳极接法概念区分

PLC的共阴极与共阳极接法概念区分首先,区分晶体管输出还是继电器输出!!!区分1:PLC为源性还是漏型源型(source)是电流流出(向外提供电流),漏型(sink)是电流流入(吸收电流)。

各品牌对于源型和漏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三菱PLC的源型输入与漏型输入,都是相对于PLC公共端(COM端或M端)而言,电流流出COM端则为源型,电流流入COM端则为漏型。

西门子PLC的源型输入与漏型输入,都是相对于PLC输入端子而言,电流流出输入端子则为源型,电流流入输入端子则为漏型。

一般而言,源型漏型均指相对公共端而言,即源型输入的电路是从输入端流进的,而最终从公共端流出。

漏型电流是从公共端流入的,最终从输入端流出。

区分2:PNP还是NPN首先区分PNP三极管和NPN三极管,如下图:1、二者构成不同:(1)PNP型三极管是由2块P型半导体中间夹着1块N型半导体所组成的三极管;(2)NPN型三极管,由三块半导体构成,其中两块N型和一块P型半导体组成,P型半导体在中间,两块N型半导体在两侧。

2、二者PN结的方向不同:(1)PNP是共阴极,即两个PN结的N结相连做为基极,另两个P结分别做集电极和发射极;(2)NPN则刚好于此相反,集电区C部分N型半导体结构上要大于发射区E的N型半导体。

3、二者电源极性不同。

(1)NPN管集电极C电流和基极B电流都流向发射极E,故需U BE电压大于导通电压。

(2)PNP管电流来自发射极E,故需发射极E电压比基极B电压高,即U EB大于导通电压。

4.负载接法不同。

负载应流过的电流为I C,而不是I E=I B+I C,避免负载阻抗较大而影响控制信号I B。

因此,(1)NPN管负载接电源和集电极C,NPN管相当于下游控制(是否和地导通);(2)PNP 管负载接集电极C与地,PNP管相当于上游控制(电源能否流经)。

其次,一般NPN管放大倍数容易较大。

综上,NPN型负载与PLC相接时,一端全接电源正极,另一端接PLC;PNP型负载与PLC 相接时,一端全接地,另一端与PLC相接。

三极管源型接法漏型接法

三极管源型接法漏型接法

PLC与接近开关、光电开关的接线PLC的数字量输入接口并不复杂,我们都知道PLC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输入接口都采用光电耦合器来隔离输入信号与内部处理电路的传输。

因此,输入端的信号只是驱动光电耦合器的内部LED导通,被光电耦合器的光电管接收,即可使外部输入信号可靠传输。

目前PLC数字量输入端口一般分单端共点与双端输入,各厂商的单端共点(Com)的接口有光电耦合器正极共点与负极共点之分,日系PLC通常采用正极共点,欧系PLC习惯采用负极共点;日系PLC供应欧洲市场也按欧洲习惯采用负极共点;为了能灵活使用又发展了单端共点(S/S)可选型,根据需要单端共点可以接负极也可以接正极。

由于这些区别,用户在选配外部传感器时接法上需要一定的区分与了解才能正确使用传感器与PLC为后期的编程工作和系统稳定奠定基础。

二:输入电路的形式1、输入类型的分类PLC的数字量输入端子,按电源分直流与交流,按输入接口分类由单端共点输入与双端输入,单端共点接电源正极为SINK(sink Current 拉电流),单端共点接电源负极为SRCE(source Current 灌电流)。

PLC资料网2、术语的解释SINK漏型SOURCE源型SINK漏型为电流从输入端流出,那么输入端与电源负极相连即可,说明接口内部的光电耦合器为单端共点为电源正极,可接NPN型传感器。

SOURCE源型为电流从输入端流进,那么输入端与电源正极相连即可,说明接口内部的光电耦合器为单端共点为电源负极,可接PNP型传感器。

国内对这两种方式的说法有各种表达:1)、根据TI的定义,sink Current 为拉电流,source Current为灌电流,2)、由按接口的单端共点的极性,共正极与共负极。

这样的表述比较容易分清楚。

3)、SINK为NPN接法,SOURCE为PNP接法(按传感器的输出形式的表述)。

4)、SINK为负逻辑接法,SOURCE为正逻辑接法(按传感器的输出形式的表述)。

什么是源型 漏型

什么是源型 漏型

什么是源型漏型?什么是上拉电阻?下拉电阻?什么是线驱动输出集电极开路输出,推挽式输出?(转)2008年11月27日星期四 11:00/gkong_cobbs/dispbbs.asp我们先来说说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

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如图1所示,右边的那个三极管集电极什么都不接,所以叫做集电极开路(左边的三极管为反相之用,使输入为“0”时,输出也为“0”)。

对于图1,当左端的输入为“0”时,前面的三极管截止(即集电极c跟发射极e之间相当于断开),所以5v电源通过1k电阻加到右边的三极管上,右边的三极管导通(即相当于一个开关闭合);当左端的输入为“1”时,前面的三极管导通,而后面的三极管截止(相当于开关断开)。

我们将图1简化成图2的样子。

图2中的开关受软件控制,“1”时断开,“0”时闭合。

很明显可以看出,当开关闭合时,输出直接接地,所以输出电平为0。

而当开关断开时,则输出端悬空了,即高阻态。

这时电平状态未知,如果后面一个电阻负载(即使很轻的负载)到地,那么输出端的电平就被这个负载拉到低电平了,所以这个电路是不能输出高电平的。

再看图三。

图三中那个1k的电阻即是上拉电阻。

如果开关闭合,则有电流从1k电阻及开关上流过,但由于开关闭和时电阻为0(方便我们的讨论,实际情况中开关电阻不为0,另外对于三极管还存在饱和压降),所以在开关上的电压为0,即输出电平为0。

如果开关断开,则由于开关电阻为无穷大(同上,不考虑实际中的漏电流),所以流过的电流为0,因此在1k电阻上的压降也为0,所以输出端的电压就是5v了,这样就能输出高电平了。

但是这个输出的内阻是比较大的(即1kω),如果接一个电阻为r的负载,通过分压计算,就可以算得最后的输出电压为5*r/(r+1000)伏,即5/(1+1000/r)伏。

所以,如果要达到一定的电压的话,r就不能太小。

如果r真的太小,而导致输出电压不够的话,那我们只有通过减小那个1k的上拉电阻来增加驱动能力。

三极管和MOS管驱动电路的正确用法

三极管和MOS管驱动电路的正确用法

1三极管和MOS 管的基本特性三极管是电流控制电流器件,用基极电流的变化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变化。

有NPN 型三极管和PNP 型三极管两种,符号如下:MOS 管是电压控制电流器件,用栅极电压的变化控制漏极电流的变化。

有P 沟道MOS 管(简称PMOS )和N 沟道MoS 管(简称NMOS ),符号如下(此处只讨论常用的增强型MOS 管):2三极管和MOS 管的正确应用(1)NPN 型三极管适合射极接GND 集电极接负载到VCC 的情况。

只要基极电压高于射极电压(此处为GND )0.7V,即发射结正偏(VBE 为正),NPN 型三极管即可开始导通。

基极用高电平驱动NPN 型三极管导通(低电平时不导通);基极除限流电阻外,更优的设计是,接下拉电阻10-2Ok 到GND ;(a ) N 沟道增强型MoS 管结构(b ) N 沟通增强型MOS (C ) P 沟道增强型 示意图 省代表符号 MOS 管代表符号优点是:①使基极控制电平由高变低时,基极能够更快被拉低,NPN型三极管能够更快更可靠地截止;②系统刚上电时,基极是确定的低电平。

(2) PNP型三极管(3)适合射极接VCC集电极接负载到GND的情况。

只要基极电压低于射极电压(此处为VCe)0.7V,即发射结反偏(VBE为负),PNP型三极管即可开始导通。

基极用低电平驱动PNP型三极管导通(高电平时不导通);基极除限流电阻外,更优的设计是,接上拉电阻10-20k到VCC;(4)优点是:①使基极控制电平由低变高时,基极能够更快被拉高,PNP型三极管能够更快更可靠地截止;②系统刚上电时,基极是确定的高电平。

(5)所以,如上所述:对NPN三极管来说,最优的设计是,负载R12接在集电极和VCC之间。

不够周到的设计是,负载R12接在射极和GND之间。

对PNP三极管来说,最优的设计是,负载R14接在集电极和GND之间。

不够周到的设计是,负载R14接在发射极和VCC之间。

PLC中NPN和PNP的接线方法

PLC中NPN和PNP的接线方法

PLC中NPN和PNP的接线方法1引言PLC 控制系统的设计中,虽然接线工作占的比重较小,大部分工作还是PLC 的编程设计工作,但它是编程设计的基础,只要接线正确后,才能顺利地进行编程设计工作。

而保证接线工作的正确性,就必须对PLC 内部的输入输出电路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我们知道,PLC 数字输入模块为了防止外界线路产生的干扰(如尖峰电压,干扰噪声等)引起PLC 的非正常工作甚至是元器件的损坏,一般在PLC 的输入侧都采用光耦,来切断PLC 内部线路和外部线路电气上的联系,保证PLC 的正常工作。

并且在输入线路中都设有RC 滤波电路,以防止由于输入点抖动或外部干扰脉冲引起的错误信号。

2输入电路的形式2.1 分类PLC 的输入电路,按外接电源的类型分,可以分为直流输入电路和交流输入电路;按PLC 输入模块公共端(COM 端)电流的流向分,可分为源输入电路和漏输入电路;按光耦发光二极管公共端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共阳极和共阴极输入电路。

如下图1所示:图1 PLC输入电路的分类2.2 按外接电源的类型分类2.2.1 直流输入电路图2 为直流输入电路的一种形式(只画出一路输入电路)。

当图2 中外部线路的开关闭合时,PLC 内部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点亮,光敏三极管饱和导通,该导通信号再传送给处理器,从而CPU 认为该路有信号输入;外界开关断开时,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熄灭,光敏三极管截止,CPU 认为该路没有信号。

图2 直流输入电路2.2.2 交流输入电路交流输入电路如图3 所示,可以看出,与直流输入电路的区别主要就是增加了一个整流的环节。

交流输入的输入电压一般为AC120V 或230V。

交流电经过电阻R的限流和电容C的隔离(去除电源中的直流成分),再经过桥式整流为直流电,其后工作原理和直流输入电路一样,不再缀述。

图3 交流输入电路从以上可以看出,由于交流输入电路中增加了限流、隔离和整流三个环节,因此,输入信号的延迟时间要比直流输入电路的要长,这是其不足之处。

PNP_NPN型输入

PNP_NPN型输入

PNP(NPN)电路1、源型(source),电流是从端子流出来的,具PNP晶体管输出特性;漏型(sink),电流是从端子流进去的,具NPN晶体管输出特性。

所谓“漏型输入”,是一种由plc内部提供输入信号源,全部输入信号的一端汇总到输入的公共连接端com的输入形式。

又称为“汇点输入”。

输入传感器为接近开关时,只要接近开关的输出驱动力足够,漏型输入的plc输入端就可以直接与npn集电极开路型接近开关的输出进行连接所谓“源型输入”,是一种由外部提供输入信号电源或使用plc内部提供给输入回路的电源,全部输入信号为“有源”信号,并独立输入plc的输入连接形式。

输入传感器为接近开关时,只要接近开关的输出驱动力足够,源型输入的plc输入端就可以直接与pnp集电极开路型接近开关的输出进行连接。

2、s7-200plc既可接漏型,也可接源型,而300plc一般是源型,欧美一般是源型,输入一般用pnp的开关,高电平输入。

而日韩好用漏型,一般使用npn型的开关也就是低电平输入。

3、源型输出是指输出的是直流正极,漏型输出是指输出的是直流负极。

所以西门子PLC输出,既有源型又有漏型输出,但一般是源型。

4、三菱PLC,输入既有源型又有漏型,但多为漏型。

漏型输入对应接的接近开关是NPN 型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中,虽然接线工作占的比重较小,大部分工作还是PLC的编程设计工作,但它是编程设计的基础,只要接线正确后,才能顺利地进行编程设计工作。

而保证接线工作的正确性,就必须对PLC内部的输入输出电路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2.1分类2.2.1直流输入电路图2为直流输入电路的一种形式(只画出一路输入电路)。

当图1中外部线路的开关闭合时,PLC内部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点亮,光敏三极管饱和导通,该导通信号再传送给处理器,从而CPU认为该路有信号输入;外界开关断开时,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熄灭,光敏三极管截止,CPU认为该路没有信号。

图2直流输入电路交流输入电路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与直流输入电路的区别主要就是增加了一个整流的环节。

NPN和PNP两种型号三极管的使用和连接方法

NPN和PNP两种型号三极管的使用和连接方法

NPN和PNP两种型号三极管的使用和连接方法描述分享这篇文章总结下关于NPN和PNP两种型号三极管的使用和连接方法。

在单片机应用电路中三极管主要的作用就是开关作用。

PNP与NPN两种三极管使用方法首先来说一下NPN型,这种型号的三极管在用于开关状态时,大都是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高电平,基极接控制信号。

其次对于PNP型的三极管,用于开关状态时,一般都是发射极接高电平,基极接控制信号。

三极管导通时,电流从发射极流向集电极。

三极管的开关原理三极管有截止、放大、饱和三种工作状态。

放大状态主要应用于模拟电路中,且用法和计算方法也比较复杂,我们暂时用不到。

而数字电路主要使用的是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只用到了截止与饱和两种状态。

三极管的用法特点,关键点在于 b 极(基极)和 e 级(发射极)之间的电压情况,对于PNP 而言,e 极电压只要高于 b 级 0.7V 以上,这个三极管 e 级和 c 级之间就可以顺利导通。

同理,NPN 型三极管的导通条件是 b 极比 e 极电压高 0.7V。

总之是箭头的始端比末端高 0.7V 就可以导通三极管的 e 极和 c 极。

以上图PNP三极管为例,基极通过一个 10K 的电阻接到了单片机的一个 IO口上,假定是 P1.0,发射极直接接到 5V 的电源上,集电极接了一个LED 小灯,并且串联了一个1K 的限流电阻最终接到了电源负极 GND 上。

如果 P1.0 由我们的程序给一个高电平 1,那么e到 b 不会产生一个 0.7V 的压降,这个时候,发射极和集电极也就不会导通,那么竖着看这个电路在三极管处是断开的,没有电流通过,LED2 小灯也就不会亮。

如果程序给 P1.0 一个低电平 0,这时 e 极还是 5V,于是 e 和 b 之间产生了压差,三极管 e 和 b 之间也就导通了,三极管 e 和 b 之间大概有 0.7V 的压降,那还有(5-0.7)V 的电压会在电阻 R47 上。

这个时候,e 和 c 之间也会导通了,那么 LED 小灯本身有 2V 的压降,三极管本身e 和c 之间大概有0.2V的压降,我们忽略不计。

三极管的基本连接方式

三极管的基本连接方式

三极管的基本连接方式
三极管的基本连接方式就是将三个极(即正极、负极和中间极)之间进行回路连接,并分别赋予不同的电路功能。

其中,正极一般连接在电路的电源端,负极一般连接在电路的接受端,中间极一般对应于控制电路的执行部件。

控制部件的输出信号通过中间极传递给电路,当控制信号变化时,将改变三极管的放大倍数,从而改变电路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完成控制功能。

三极管的典型连接方式有三种:
1、直流电源连接法:将三极管的正极连接在直流电源的正极上,中间极连接在电路的控制端,负极连接在电路的受电源端,此时三极管可以作为放大元件,放大电路中信号的幅值,实现放大作用。

2、交流电源连接法:将三极管的正极连接在电路的控制端,中间极连接在交流电源的正极上,负极连接在电路的受电源端,此时三极管可以作为限幅元件,限制交流电源输出的幅值,实现限幅作用。

3、双极性电源连接法:将三极管的正极连接在双极性电源的正极上,中间极连接在电路的控制端,负极连接在双极性电源的负极上,此时三极管可以作为放大元件,放大电路中信号的幅值,实现放大作用。

如何正确连接和使用三极管

如何正确连接和使用三极管

如何正确连接和使用三极管三极管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被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放大、开关和电流稳定等功能。

正确连接和使用三极管对于保证电路工作的稳定性和性能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连接、极性、电流和功率等方面,详细介绍如何正确连接和使用三极管。

一、连接方式三极管通常有三个引脚,分别是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

正确连接三极管的引脚可以避免电路出现故障或损坏。

通常情况下,基极连接到控制信号源,发射极连接到地或负极,集电极连接到所需输出端。

二、极性三极管具有极性,需要正确连接才能保证正常工作。

通常情况下,三极管具有PNP和NPN两种极性。

正确的极性连接可以通过查找三极管数据手册中的引脚描述或标识来确认。

在连接过程中,要仔细核对引脚的极性,并将其正确地连接到电路中。

三、电流正确连接和使用三极管需要注意电流的限制和控制。

三极管的额定电流通常可以在数据手册中找到。

在实际使用中,电流过大可能会导致三极管损坏,电流过小可能会影响其正常工作或功率放大效果。

因此,在设计电路时,应根据所需功率和电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三极管并合理控制电流的大小。

四、功率三极管的功率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重要参数。

功率过大会导致三极管过热,甚至损坏,功率过小则可能影响其输出的放大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所需功率和工作条件来选取适当的三极管,并合理设计散热措施,以确保三极管的正常工作和可靠性。

五、综合考虑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正确连接和使用三极管还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例如工作频率、环境温度等。

不同的三极管适用于不同的频率范围,因此,在选择三极管时应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合适的型号。

同时,环境温度和散热条件也会影响三极管的性能和可靠性,应注意合理布局,确保散热良好,避免过热问题。

在实际连接和使用三极管时,还应当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例如避免引脚短路、保持引脚间的间距、合理布局电路板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示波器等仪器来观察三极管输入输出的波形,以判断是否正常工作。

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三种连接方法

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三种连接方法

b IB
经验: 的数值一般在0.9 ~0.99之间。 说明:近似分析时可认为CB组态直流放大系数 IC
IE
15/131
2)共射CE组态直流放大系数
复习:
I Cn IE
定义:共射组态的直流放大系数定义为 ICn
IBn IEp
NP N
e IEn
IE
IEp
ICn IBn
c
IC
ICBO
b IB
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三种连接方法
13/131
3.1.2 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 晶体三极管的三种组态(即三种连接方法)
晶体三极管有三个电极,其中两个可以作为输入, 从 输入输出系统的角度来看,可以有三种连接方法,也称为 三种组态:
1 共发射极接法,发射极作为公共电极,用CE表示;
2 共集电极接法,集电极作为公共电极,用CC表示; 3 共基极接法,基极作为公共电极,用CB表示。
IC IB 1 ICBO ICEO 1 ICBO
复习:IC
ICn
ICBO ,
ICn IE
重要!
IC
当IB ICBO,ICBO很小可忽略时
IE 1 IB
IC αIE
IC IB
IC
IB
α IC IE
Rb IB
IE
Rc
EC>EB EB
EC
19/131
14/131
1)共基CB组态直流放大系数
定义:共基组态的直流放大系
数定义为 ICn
I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C ICn ICBO IE ICBO
如果IC ICBO IC IE
e
定性说明:发射区扩散出的载

三极管的作用与接法

三极管的作用与接法

三极管的作用与接法
三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它主要有三个极:发射极(E mitter)、基极(Base)和集电极(Collector)。

三极管有多种类型,如NPN型和PNP型,其中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都是N型半导体,而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都是P型半导体。

三极管主要有放大器和开关两种作用。

三极管的作用:
1.放大器:三极管可以用来放大电信号。

当一个很小的电流(基极电流)通过基极时,可以控制一个很大的电流(集电极电流)流过集电极。

这样,三极管就可以放大信号。

2.开关:三极管也可以作为一个开关使用。

在数字电路中,三极管可以控制高电平和低电平的输出。

三极管的接法:
1.NPN型三极管:
发射极(Emitter):通常连接到电源的负极或ground。

基极(Base):连接到小信号源或控制信号。

集电极(Collector):通常连接到电源的正极。

2.PNP型三极管:
发射极(Emitter):通常连接到电源的正极。

基极(Base):连接到小信号源或控制信号。

集电极(Collector):通常连接到电源的负极或groun d。

应用实例:
放大器: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基极接收的小信号电流会控制集电极的较大电流,从而放大信号。

开关: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或截止区时,它就可以作为一个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

三极管在电子电路中应用非常广泛,是电子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元件之一。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五极管三极管接法声音

五极管三极管接法声音

五极管三极管接法声音五极管和三极管是电子技术领域中常用的元件,它们有着不同的功能和接法。

在声音电路中,五极管和三极管有不同的应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五极管和三极管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接法,并结合声音电路的实际应用,探讨它们在声音电路中的作用和优势。

一、五极管的基本原理和接法五极管也被称为三极双极性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BJT),它由三个区域组成:发射区(Emitter)、基区(Base)和集电区(Collector)。

根据NPN型和PNP型的不同结构,五极管可以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

五极管的常见接法有共发射极接法、共集电极接法和共基极接法。

其中,共发射极接法是最常用的接法,在放大电路和开关电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 共发射极接法在声音电路中,共发射极接法常用于音频放大器的输入级和输出级。

它的特点是放大系数高,输入阻抗低,并且可以提供相对较大的电流输出。

在音频放大器的输入级中,五极管的共发射极接法可以实现信号的前置放大,提高输入信号的幅度,以便后续级的放大。

在音频放大器的输出级中,五极管的共发射极接法可以实现对输出信号的放大和驱动,提高输出功率和音质。

2. 共集电极接法在声音电路中,共集电极接法常用于音频放大器的电压跟随器。

它的特点是输入阻抗较高,输出阻抗较低,并且可以提供相对稳定的电压输出。

音频放大器的电压跟随器通常负责提供稳定的偏置电压和驱动信号的放大,以保证放大器的工作正常和音质良好。

3. 共基极接法在声音电路中,共基极接法常用于音频放大器的中间级。

它的特点是输入阻抗较低,输出阻抗较高,并且可以提供相对稳定的电流输出。

音频放大器的中间级一般负责对信号进行进一步的放大和频率响应的调整,以提高整体的增益和音质。

二、三极管的基本原理和接法三极管也被称为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 FET),它由源极(Source)、栅极(Gate)和漏极(Drain)组成。

三极管三种接法大盘点——各有千秋

三极管三种接法大盘点——各有千秋

我们知道三极管有三个电极:基极b、发射极e、集电极c,按照输入、输出的的公共端的不同,在接法上有三种:
共发射极接法(输入、输出的公共端是发射极)、共基极接法(输入、输出的公共端是基极)、共集电极接法(输入、输出的公共端是集电极, 如下图一) ;这三种接法不仅在接法上不同,在电流放大倍数、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相位关系、频率特性等方面均有不同。

在实际使用中根据各自特性选择。

列表如下
图一 三极管的三种接法
三极管三种接法对比表
例子一:如下图6管超外差式收音机电路图所示,VT1对于输入信号是共发射极接法,对于本振信号来说是共基接法;VT2是共射接法;VT3是共集接法,VT4
是共射接法;VT5、VT6是共射接法;
6管超外差式收音机电路图
例二;下图直放式收音机三极管也是共射接法。

直放式收音机电路图
例三,下图调频收音机高放管就是共基接法,其它共射接法。

调频收音机电路图
例四OTL电路图;T1、T2的接法就是共集电极接法
共集电极接法。

三极管集电极 漏极

三极管集电极 漏极

三极管集电极漏极
三极管是一种基本的半导体器件,由三个区域组成,分别是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其中,集电极是连接电源正极的一端,它与基极之间的区域称为集电结。

在三极管工作时,当基极接收到信号或驱动电流时,会在集电结处形成电场,使得集电极中的自由电子向基极方向运动,形成集电电流。

这个过程被称为集电效应。

而漏极则是三极管的另一端,通常与负载电阻相连接。

在三极管正常工作时,漏极不会参与到信号放大或开关控制的过程中,只是起到了连接负载和地线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漏极之间存在一个重要的分界线,即集电边界。

在集电边界附近,由于电场强度的变化,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物理现象,例如隧道效应、量子隧穿效应等。

这些效应对于三极管的正常工作和性能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C与接近开关、光电开关的接线PLC的数字量输入接口并不复杂,我们都知道PLC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输入接口都采用光电耦合器来隔离输入信号与内部处理电路的传输。

因此,输入端的信号只是驱动光电耦合器的内部LED导通,被光电耦合器的光电管接收,即可使外部输入信号可靠传输。

目前PLC数字量输入端口一般分单端共点与双端输入,各厂商的单端共点(Com)的接口有光电耦合器正极共点与负极共点之分,日系PLC通常采用正极共点,欧系PLC习惯采用负极共点;日系PLC供应欧洲市场也按欧洲习惯采用负极共点;为了能灵活使用又发展了单端共点(S/S)可选型,根据需要单端共点可以接负极也可以接正极。

由于这些区别,用户在选配外部传感器时接法上需要一定的区分与了解才能正确使用传感器与PLC为后期的编程工作和系统稳定奠定基础。

二:输入电路的形式1、输入类型的分类PLC的数字量输入端子,按电源分直流与交流,按输入接口分类由单端共点输入与双端输入,单端共点接电源正极为SINK(sink Current拉电流),单端共点接电源负极为SRCE(source Current灌电流)。

资料网2、术语的解释SINK漏型SOURCE源型SINK漏型为电流从输入端流出,那么输入端与电源负极相连即可,说明接口内部的光电耦合器为单端共点为电源正极,可接NPN型传感器。

SOURCE源型为电流从输入端流进,那么输入端与电源正极相连即可,说明接口内部的光电耦合器为单端共点为电源负极,可接PNP型传感器。

国内对这两种方式的说法有各种表达:1)、根据TI的定义,sink Current为拉电流,source Current为灌电流,2)、由按接口的单端共点的极性,共正极与共负极。

这样的表述比较容易分清楚。

3)、SINK为NPN接法,SOURCE为PNP接法(按传感器的输出形式的表述)。

4)、SINK为负逻辑接法,SOURCE为正逻辑接法(按传感器的输出形式的表述)。

5)、SINK为传感器的低电平有效,SOURCE为传感器的高电平有效(按传感器的输出状态的表述)。

这种表述的笔者接触的最多,也是最容易引起混淆的说法。

接近开关与光电开关三、四线输出分NPN与PNP输出,对于无检测信号时NPN 的接近开关与光电开关输出为高电平(对内部有上拉电阻而言),当有检测信号,内部NPN管导通,开关输出为低电平。

对于无检测信号时PNP的接近开关与光电开关输出为低电平(对内部有下拉电阻而言),当有检测信号,内部PNP管导通,开关输出为高电平。

以上的情况只是针对,传感器是属于常开的状态下。

目前可厂商生产的传感器有常开与常闭之分;常闭型NPN输出为低电平,常闭型PNP输出为高电平。

因此用户在选型上与供应商配合上经常产生偏差。

另一种情况,用户也遇到SINK接PNP型传感器,SOURCE接NPN型传感器,也能驱动PLC接口,对于PLC输入信号状态则由PLC程序修改。

原因是传感器输出有个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的缘故,对于集电极开路的传感器,这样的接法是无效的;另外输出的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阻值与PLC接口漏电流参数有很大关系。

并非所有的传感器与PLC都可以通用,对于此类问题可以参考笔者的另一文《接近开关、光电开关的输出与负载接口问题》,在此不再赘述。

SINK漏型、SOURCE源型在下文有详细图解描述。

3、按电源配置类型3.1、直流输入电路如图1,直流输入电路要求外部输入信号的元件为无源的干接点或直流有源的无触点开关接点,当外部输入元件与电源正极导通,电流通过R1,光电耦合器内部LED,VD1(接口指示)到COM端形成回路,光电耦合器内部接收管接受外部元件导通的信号,传输到内部处理;这种由直流电提供电源的接口方式,叫直流输入电路;直流电可以由PLC内部提供也可以外接直流电源提供给外部输入信号的元件。

R2在电路中的作用是旁路光电耦合器内部LED的电流,保证光电耦合器LED不被两线制接近开关的静态泄漏电流导通。

3.1、交流输入电路如图2,交流输入电路要求外部输入信号的元件为无源的干接点或交流有源的无触点开关接点,它与直流接口的区分在光电耦合器前加一级降压电路与桥整流电路。

外部元件与交流电接通后,电流通过R1,C2经过桥整流,变成降压后的直流电,后续电路的原理与直流的一致。

交流PLC主要适用相对环境恶劣,,布线技改变动不大等场合;如接近开关就用交流两线直接替代原来行程开关。

4:按端口类型4.1单端共点(Comcon)数字量输入方式为了节省输入端子,单端共点输入的结构是在PLC内部将所有输入电路(光电耦合器)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接到标示为COM的内部公共端子(internal comcon terminal),各输入电路的另一端才接到其对应的输入端子X0、X1、X2、....,com共点与N个单端输入就可以做N个数字量的输入(N+1个端子),因此我们称此结构为"单端共点"输入。

用户在做外部数字量输入组件的接线时也需要同样的作法,需要将所有输入组件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叫输入组件的的外部共线(external comcon wire);输入组件的另一端才接到PLC的输入端子X0、X1、X2、....。

如果COM为电源24V+(正极),外部共线就要接24V-(负极),此接法称SINK (sink Current拉电流)输入方式;也称之PLC接口共电源正极。

如果COM为电源24V-(负极),外部共线就要接24V+(正极),此接法称SRCE (source Current灌电流)输入方式;也称之PLC接口共电源负极。

SINK(sink Current拉电流)输入方式,可接NPN型传感器,即X端口与负极相连。

SRCE(source Current灌电流)输入方式,可接PNP型传感器。

即X端口与整机极相连。

为了适应各地区的使用习惯,内部公共端子有的厂家的PLC是采用S/S端子,此端子可以与电源的24V+(正极)或24V-(负极)相连,结合外部共线接线变化使PLC可以SINK(sink Current拉电流)输入方式,可接NPN型传感器和SRCE (source Current灌电流)输入方式,可接PNP型传感器。

较采用COM端的PLC 更灵活。

S/S端子的发展是为了适用日系与欧系PLC混合使用工控场合,起到通用的作用,S/S端子也称之SINK/SRCE可切换型。

资料网(外部输入组件可以为按钮开关、行程开关、舌簧开关、霍尔开关、接近开关、光电开关、光幕传感器、继电器触点、接触器触电等开关量的元件。

)4.1.1SINK(sink Current拉电流)输入方式●单端共点SINK输入接线(内部共点端子COM→24V+,外部共线→24V-)。

如图3:4.1.2SRCE(source Current灌电流)输入方式●单端共点SRCE输入接线(内部共点端子COM→24V-,外部共线→24V+)。

如图4:PLC4.1.3SINK/SRCE可切换输入方式S/S端子与COM端不同的是,COM是与内部电源正极或负极固定相连,S/S端子是非固定相连的,根据需要才与内部电源或外部电源的正极或者负极相连。

●单端共点SINK输入接线(内部共点端子S/S→24V+,外部共线→24V-)。

●单端共点SRCE输入接线(内部共点端子S/S→24V-,外部共线→24V+)。

4.2.4:当有源输入元件(霍尔开关、接近开关、光电开关、光幕传感器等)数量比较多,消耗功率比较大,PLC内置电源不能满足时,需要配置外置电源。

根据需求可以配24VDC,一定功率的开关电源。

外置电源原则上不能与内置电源并联,根据COM与外部共线的特点,SINK(sink Current拉电流)输入方式时,外置电源与内置电源正极相连接;SRCE(source Current灌电流)输入方式时,外置电源与内置电源负极相连接。

PLC4.2.5:简单判断SINK(sink Current拉电流)输入方式,只需要Xn端与负极短路,如果接口指示灯亮就说明是SINK输入方式。

共正极的光藕合器,可接NPN型的传感器。

SRCE(source Current灌电流)输入方式,将Xn端与正极短路,如果接口指示灯亮就说明是SRCE输入方式。

共负极的光藕合器,可接PNP 型的传感器。

4.2.4:对于2线式的开关量输入,如果是无源触点,SINK与SRCE按上图的输入元件接法,对于2线式的接近开关,需要判断接近开关的极性,正确接入。

我公司部分2线式的LJK系列接近开关也有不分极性即可接入接口的,具体参考附带产品说明书。

4.2、超高速双端输入电路主要用于硬件高速计数器(HHSC)的输入使用,接口电压为5VDC,在应用上为确保高速及高噪音抗性通常采用双线驱动方式(Line-Drive)。

如果工作频率不高与噪音低也可以采用5VDC的单端SINK或者SRCE接法,串联一个限流电阻转换成24VDC的单端SINK或者SRCE接法。

4.2.1、双输入端双线驱动方式(Line-Drive)。

4.2.2、5VDC的单端SINK或者SRCE接法。

4.2.3、24VDC的单端SINK或者SRCE接法。

注:24VDC供电的传感器,在输入回路上需要串联限流电阻,R1为10Ω,R2为2KΩ,不串联限流电阻,将烧毁接口回路,限流电阻取值2.7KΩ。

四:外部输入元件1:无源干接点(按钮开关、行程开关、舌簧磁性开关、继电器触点等)无源干接点比较简单,接线容易。

不存在电源的极性,压降等因素,上图3-6中的输入元件这是此类型。

这里不重复介绍。

2:有源两线制传感器(接近开关、有源舌簧磁性开关)有源两线接近开关分直流与交流,此传感器的特点就是两根线,传器输出端导通后,为了保证电路正常工作需要一个保持电压来维持电路工作,通常在3.5-5V 的压降,静态泄露电流要小于1mA,这个指标很重要;如果过大,在接近开关没检测信号时,就使PLC的输入端的光电耦合器导通。

我公司的LJK系列两线制接近开关静态泄露电流控制在0.35-0.5mA之间适应各类型PLC。

直流两线制接近开关分二极管极性保护与桥整流极性保护,前者在接PLC时需要注意极性,后者就不需要注意极性。

有源舌簧磁性开关主要用在汽缸上做位置检测,由于需要信号指示,内部有双向二极管回路,因此也不需要注意极性;交流两线制接近开关就不需要注意极性。

如图10:2.1、单端共点SINK输入接线(内部共点端子COM→24V+,外部共线→24V-)。

如图112.2、单端共点SRCE输入接线(内部共点端子COM→24V-,外部共线→24V+)。

如图12:2.3、S/S端子接法参考图5-图6以及图11-图12。

3:有源三线传感器(电感接近开关、电容接近开关、霍尔接近开关、光电开关等)直流有源三制线接近开关与光电开关输出管使用三极管输出,因此传感器分NPN 和PNP输出,有的产品是四线制,有双NPN或双PNP,只是状态刚好相反,也有NPN和PNP结合的四线输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