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合集下载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

病理
特点
骨质破坏、坏死和由此诱发的修复反应(骨 质增生)同时并存。
早期以破坏和坏死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 炎症反应与骨脓肿形成 →脓肿扩散 →骨壳形成 →死骨、死腔形成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演变
临床表现
1. 好发于儿童的干骺端,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 最多见。发病前多有外伤或其他感染
5. 正确使用抗生素,注意用药的效果。
6. 伤口及引流护理 做好引流管护理及 持续负压引流(滴入瓶高于床面 60~70cm,引流瓶低于床面50cm),每 天1500~2000ml,连续24h使用;保持引 流通畅,及时更换敷料。
7. 患肢护理 防止疼痛、挛缩、畸形、 病理性骨折。指导病人进行适当功能锻 炼;骨包壳已坚固形成,开始逐渐负重。 窦道形成者加强局部皮肤护理,预防压 疮。
临床表现
颈椎病主要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 交感型四型,以神经根型最常见。
注意病人年龄、职业等情况,如头颈部频繁活动 或长期伏案工作,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等,颈 部损伤史、伤后治疗及康复情况,睡姿与枕头使 用情况等。
(1)颈神经根型(50%~60%):①根性症状如 麻木、疼痛典型,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 一致,仰头、咳嗽、喷嚏时症状加重;②压头试 验阳性;③牵拉试验阳性;④ X线摄片示颈椎曲 度改变、不稳或增生骨赘形成。
(6)颈前压迫型:可出现食管不畅、咳嗽、声 嘶等。
(7)混合型:兼有上述 2~3型表现。
2. 诊断依据与辅助检查
(1)中、老年具备上述临床症状与体征;
(2)X线检查、椎动脉造影或脑血流图检查
(3)CT、MRI检查。
3.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①防伤、防寒、按摩理疗、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护理PPT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护理PPT
给予及时的药物治疗:根据具体病因和 病情,合理选择抗生素和其他治疗药物 ,以控制感染、缓解症状。
护理注意事项
护理注意事项
保持环境整洁:定期清洁病房 并消毒物品,减少感染源。 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手卫 生、穿戴手套等措施,防止感 染在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传播 。
护理注意事项
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患者的床铺 整洁舒适,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有助 于患者体力恢复。
病因的不同会对护理策略和治疗选择产 生影响。
护理要点
护理要点
及早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抗生 素和输液治疗时,应尽早建立 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和液体的 顺利输送。
精心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 的体温、生命体征等变化,及 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护理要点
增强患者免疫力:通过规律饮食、适量 运动和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式,提高患 者的抵抗力。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护理 PPT
பைடு நூலகம்
目录 导言 常见病因 护理要点 护理注意事项
导言
导言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一种严重 的骨髓感染疾病,需要及时有 效的护理措施。 本PPT将为您介绍急性血源性骨 髓炎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常见病因
常见病因
引起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常见病因包括 创伤、手术感染、血道感染等。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护理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护理
急性血源性骨 髓炎护理
目录 引言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护理 结语
引言
引言
血源性骨髓炎是一种感染骨髓的严 重疾病,需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和治 疗。 本PPT将为您介绍急性血源性骨髓 炎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急性血源性 骨髓炎护理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护理
确认诊断 - {tle}: 及时进行病
史询问,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 确诊。
防治并发症 - {subtitle}: 注意监测患
者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标,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 {subtitle}: 定期进行血 常规、血培养等检查,观察病 情变化。
结语
结语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护理需要综 合护理团队的协作,以上是常 见的护理要点,但需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措施。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可以帮助 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发 生。
- {subtitle}: 尽早进行相 关检查,如骨髓穿刺、血常规 等。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护理
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 {subtitle}: 根据病原菌
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进行抗生 素的选择。
- {subtitle}: 严格按照医 嘱用药,确保足够的疗程和剂 量。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护理
骨髓保护 - {subtitle}: 给予足够的
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减轻骨 髓负担。
- {subtitle}: 加强营养, 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护理
控制炎症反应 - {subtitle}: 给予药物治疗
,如非甾体抗炎药等,控制疼痛和 炎症反应。
- {subtitle}: 给予适量液体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护理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急、慢性骨髓炎的护理

急、慢性骨髓炎的护理

急、慢性骨髓炎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营养状况及精神变化。

2、监测体温变化,每日测体温 6 次。

3、瘘管口周围皮肤颜色,引流的颜色、性质。

4、牵引时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5、生命体征、有无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骨科手术前准备(2)完善术前辅助检查。

(3)训练床上使用便器。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戒烟。

(5)备皮。

2、术后护理:(1)同骨科术后护理。

(2)卧硬板床休息,患肢石膏固定的患者,用软枕抬高患肢 20 ㎝,保持患肢功能位,以防畸形或病理性骨折;执行石膏固定患者护理常规及评价标准。

(3)严密监测体温变化,每日测体温 6 次。

若体温高于39℃时,应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并在 30 分钟内监测体温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4)在抗生素应用之前,抽血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采血宜在高热、寒战时进行。

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观察疗效,慎防不良反应,警惕双重感染发生。

(5)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摄水量达 2500-3000 毫升为宜,以补充高热的消耗。

(6)确保切口灌注引流的通畅,术后 24 小时内滴入速度要快,冲洗量每日可达 15 升;3 天后滴注速度减慢,每日灌注量为 5 升,7 日后每日灌注量为 3升。

(7)观察冲洗引流的量、颜色。

及时更换冲洗液,防止流空;及时倾倒引流液,防止引流液逆流。

(8)卧床休息,患肢皮肤牵引制动,避免早期下床负重,预防病理性骨折。

(9)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焦虑悲观心理。

(10)健康教育:加强营养,观察体温变化。

指导患者做踝关节运动,包括踝泵运作和踝旋转动作,做收缩臀肌、下肢外展和直腿抬高运动,每日 3-5 次,每次 10-15 分钟。

三、健康指导要点1、饮食宜采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多餐。

2、加强功能锻炼,指导进行踝关节运动。

3、监测体温变化。

4、灌洗引流的观察。

四、注意事项1、体温高热引起惊厥、寒战。

骨髓炎的护理

骨髓炎的护理

合理饮食
摄入足够的蛋 白质
适量摄入微量 元素
避免食用辛辣、 油腻食物
多食用新鲜水 果和蔬菜
适当锻炼
促进骨愈合
防止肌肉萎缩
增强关节稳定性
减少并发症风险
定期复查
复查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 复查内容:X线检查、血液检查、临床表现 复查目的:了解骨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发生 注意事项:按时进行检查、不要擅自更改治疗方案、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感染指标 定期进行骨髓检查,以了解骨髓炎的恢复情况 定期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骨髓炎的进展情况
保持患处稳定
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患处
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发现 并处理异常情况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训 练
目录
预防感染
保持环境卫生
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机 会
及时治疗疾病,控制病情 发展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 皮肤等部位的清洁
骨髓炎的早期诊断
及时பைடு நூலகம்断
确诊后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感染
避免病情恶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为后续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局部治疗:外用药物涂抹、局部理疗等 全身治疗: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等 特殊情况:如耐药菌感染,需采用特殊药物治疗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护理46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护理46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护理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指骨组织受到细菌侵袭而引起的急性炎症。

多见于3~15岁儿童、青少年,男、女之比为4:1。

发病部位以股骨、胫腓骨及肱骨多见,大约为80%。

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乙型链球菌。

本病多系血源性播散,致病菌主要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痈、疖、皮肤脓肿、扁桃体炎和中耳炎等感染病灶,在患者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时引起感染。

1 临床表现1.1 症状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多见,其次为肱骨。

发病前多有创伤史和感染灶。

起病急,有明显中毒症状,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以上、食欲减退、烦躁不安、呕吐和惊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1.2 体征患肢持续剧痛,附近肌肉挛缩。

局部皮温增高,有深压痛,3~4日后局部出现皮肤水肿,压痛明显,表示已形成骨膜下脓肿,脓肿穿破骨膜进入软组织,局部红、肿、热、痛更明显,并有波动感。

3~4周后,脓肿穿破皮肤,疼痛缓解,体温可随之下降,但局部经久不愈形成窦道,转入慢性骨髓炎阶段。

2 护理措施2.1 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由于本病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患者多系儿童,家属紧张,患儿对环境不适应,易哭闹,不配合治疗。

应亲切和蔼地对待患者,做护理评估时动作轻柔,做各种护理操作时耐心解释、技术娴熟,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2.1.2 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物。

但往往患儿厌食,鼓励喝酸奶和鲜奶,其中酸奶的凝块细小易于消化,可减少胃酸消耗,并有一定抑菌功能。

少食多餐,注意色、香、味,以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并发心肌炎时宜低盐饮食,限制水的摄入,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2.1.3 症状护埋(1)高热1)配合医生积极查明发热原因,观察热型变化,以便有针对性地给予治疗。

2)减少体热产生及增加体热散失:置空调房间,保持室温18~22℃,湿度50%~70%,且通风透气。

温水或乙醇擦浴、冰敷、冰盐水灌肠。

遵医嘱使用退热剂,必要时人工冬眠疗法。

骨髓炎病人的护理护理常规

骨髓炎病人的护理护理常规

骨髓炎病人得护理护理常规一、定义指骨膜、骨密质、骨松质、及骨髓受到化脓性细菌感染而引起得炎症。

就是一种常见病。

二、临床表现1、全身表现:(1)起病急、寒战、高热、体温>39℃;(2)儿童可有烦躁不安、呕吐、惊厥(3)重者昏迷或感染性休克。

2、局部表现:(1)患肢持续剧痛、进行性加重;(2)主动与被动活动受限;(3)局部压痛;(4)局部皮肤改变;(5)可有窦道或病理性骨折;(6)邻近关节可有反应性关节积液。

三、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

2、疼痛:与骨质破坏。

3、躯体移动障碍:与疼痛、活动受限有关。

4、焦虑:与疼痛、担心预后有关。

5、潜在并发症:病理性骨折。

四、观察要点1、术前评估患者身体状况2、术后(1)局部伤口及引流情况(2)肢体感觉与运动功能有无改变(3)引流管就是否通畅五、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由于疾病病程长,治疗时间长,患者1常伴有焦虑等情绪,因此需加强心理护理。

经常巡视病房,多与患者交谈,与患者建立平等、尊重、信任与合作得人际关系。

了解患者不同得心理特点与状态,有目得地制定心理护理措施,改变患者得心理状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得信心,促进康复。

(2)加强营养:此手术得患者多伴有感染得全身症状,高热、体质消耗、抵抗力下降,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对症治疗:高热得护理:①穿刺液体或血培养;②及时正确使用抗生素;③合理安排用药时间,注意配伍禁忌,观察用药后毒副作用及炎症控制情况;④物理降温:采取降温措施后30分钟,监测体温得变化;加强观察:注意口腔护理;必要时补液、吸氧或专人护理。

疼痛得护理:①制动:牵引或石膏固定,维持患肢于功能位。

②保护患肢:尽量减少刺激或搬动。

③配支被架;④药物镇痛。

(4)遵医嘱静脉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5)患肢抬高,有益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术后护理:(1)根据病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2)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受压,防止松动脱出。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指导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指导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信息来源:未知更新时间:2004-4-20 1:11:00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指骨组织肥到细菌侵袭而引起的急性炎症。

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发生于儿童骨生长最活跃时期,感染部位多在胫骨、股骨、肱骨及桡骨等。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中毒症状、局部炎性表现、患肢功能障碍,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治疗以积极抗炎、手术(开窗引流)为主,辅以全身与局部治疗。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恐惧;②躯体移动障碍;③自理缺陷;④高热;⑤营养不足;⑥有发生褥疮的危险;⑦有伤口引流不畅和逆行感染的可能;⑧潜在并发症--心肌炎、心包炎、肺脓肿;⑨潜在并发症--病理性骨折;⑩知识缺乏:出院后自护知识。

一、恐惧二、躯体移动障碍三、自理缺陷以上一~三均参照"骨科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四、高热相关因素:细菌霉素吸收。

主要表现:寒颤,继而体温>39℃,伴烦躁不安、呕吐、谵妄与惊厥。

护理目标:1 病人体温有所下降或接近正常。

2 病人未发生高热。

护理措施:1 配合医师尽快明确致病毒。

(1)在寒颤高热期抽血培养,或初诊时每隔2小时抽血培养1次,连续3次,以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

(2)局部脓肿分层穿刺,及时送检标本行细菌培养加药敏的检测。

2 根据药敏遵医嘱使用抗生素:(1)注意配伍禁忌。

(2)了解药物在血中的浓度和半衰期,合理安排用药时间。

(3)观察药物有无变态反应、毒性反应及治疗效果。

(4)警惕发生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和真菌感染的腹泻。

3 对症处理:参照"骨科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重点评价:1 病人体温是否下降趋于正常。

2 病人是否感觉舒适,无口腔炎等高热并发症发生。

五、营养不足相关因素:1 潜在营养不良。

2 病后营养不良。

(1)机体代谢率增高:高热。

(2)感染。

(3)食欲不振。

主要表现:1 食物摄入绝对或相对不足。

2 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20%。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护理PPT课件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护理PPT课件
继发性感染:如败血症,严重 威胁患者生命。
预后和护情:体温、疼痛、红肿等指 标的变化。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关注情绪波动、压 力反应等。
预后和护理评估
提供患者教育:指导患者日常 护理,预防复发。 配合医生治疗:积极参与治疗 计划,定期复诊。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护理措施
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 当活动。 疼痛管理:提供舒适的环境、及时给予 止痛药物。
护理措施
营养支持:提供高蛋白、高能 量的饮食,补充维生素。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情绪,提 供心理支持。
并发症
并发症
关节强直:活动受限、功能障碍。
骨髓穿破:感染扩散至周围组织,导致 脓肿形成。
并发症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护理 PPT课件
目录 介绍 护理措施 并发症 预后和护理评估
介绍
介绍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定义:一种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髓内窦道 和骨骼的感染性疾病。 高危人群:免疫系统受损、手 术后、外伤、长期静脉嵌管等 。
介绍
症状:高热、局部疼痛、红肿、活动受 限等。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环境净化:定期清洁环境、保 持空气流通。 感染控制:做好手卫生、佩戴 隔离衣、规范使用抗生素。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护理业务学习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护理业务学习
急性血源性骨 髓炎护理业务
学习
目录 发病和诊断 护理方法 预防和应对措施
发病和诊断
发病和诊断
疾病介绍: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一 种细菌感染,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 年身上。该病比较罕见但是危险性 较高,需要及时护理。
症状检测:如出现发热、寒战、全 身不适等症状,需要去医院进行诊 断。
发病和诊断理方法
护理方法
住院护理:需要把患者隔离, 保证患者休息、饮食均衡、避 免交叉感染等。 药物治疗:主要靠用抗生素去 治疗细菌感染,护理人员需要 看紧用药的规定时间和药量。
护理方法
护理注意事项:需要加强消毒、隔离, 保证卫生和让患者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 息。
预防和应对措 施
预防和应对措施
预防措施:加强患者个人卫生和防 范交叉感染。 应对措施:需要提高自身免疫力、 增强体质、调整饮食、不乱用抗生 素。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也被称为急性骨髓炎,因为大多数病例是由血液侵入骨髓内结缔组织引起的化脓性细菌引起的炎症。

少数从相邻的软组织感染中传播或继发于开放性骨折。

如果不及时治疗,骨结构就会破坏残疾,甚至传播感染,危及生命。

有些病例可能会变成慢性病变,病程较长,因为它在儿童中更常见,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营养和生长发育。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主要发生在长管状骨的干箭端。

原因是这里是滋养动脉,已转化为扩张的毛细血管网,形成松散的骨窦,血流面积大,血流速度慢,细菌栓很容易停留在这里。

当体内其他部位有化脓性病变时,如原发病变处理不当或身体阻力下降,可诱发细菌栓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细菌血症或败血症,细菌通过骨滋养动脉进入骨骼,细菌沉积、繁殖,释放毒素,形成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胫骨和股骨在临床上更为常见,总数为60%左右,其次是肚骨和尺挠骨。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的常见症状有:1、全身症状起病急,一开始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多为放松性高烧,可达39~40℃,有时并发寒战,脉搏快,口干,食欲不振。

可出现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儿童易怒,严重者可出现妄想、昏迷等败血症。

追溯到病史,有些人曾经有过感染炉。

除严重并发症或大量软组织损伤和感染外,外伤引起的急性骨髓炎一般全身症状较轻,感染有限,败血症较少,但应警惕厌氧感染的风险。

2、局部症状早期有局部剧烈疼痛和搏动性疼痛,肌肉有保护性痉挛,害怕移动受影响的肢体。

孩子们经常把四肢放在一个保护性的位置,以减轻疼痛。

受影响部位的皮肤温度升高,有深压痛,但早期没有明显的肿胀。

几天后,局部皮肤水肿、发红,形成骨膜下脓肿。

脓肿穿透骨膜进入软组织后,压力减轻,疼痛缓解,但软组织疲劳症状明显,局部发红、肿胀、发热、压痛、波动。

脓液进入骨干骨髓腔后,整个肢体剧烈疼痛和肿胀,骨质因炎症而松弛,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有:1.实验室检查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早期血液中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白细胞计数增加,一般为10109次/L中性粒细胞可占90%以上%以上。

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干预护理

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干预护理

评估时间:在护理 前后各进行一次评 估,以了解护理效 果
评估标准:将疼痛 程度分为0-10分, 0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剧痛
评估结果:根据评 估分数,判断护理 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目标
评估指标: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评估方法:量表评价、观察法、访谈法等 评估时间:定期评估,如每周、每月或每季度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指标综合评价护理效果
教会家长正确的护 理技巧,如如何保 持患肢清洁、如何 进行功能锻炼等。
鼓励家长与医护人员 保持沟通,了解孩子 的治疗进展和康复情 况,共同参与孩子的 护理工作。
汇报人:
对于有特殊疾病的患儿,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特殊的护理干预措施。
在实施护理干预时,应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患儿得 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定期与医生沟通,了解治疗方案和病情进展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复查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 保持与护士的沟通,了解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护理能力 促进患儿心理健康发展
护理干预措施
评估患儿疼痛程度,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采取舒适体位,减轻患儿疼痛感 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疼痛症状 采取其他非药物性疼痛管理措施,如按摩、放松等
关注患儿及家长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疏导。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鼓励患儿表达内心的感受,倾听他们的诉求。 指导家长如何正确陪伴孩子度过康复期,避免过度焦虑或紧张。
评估方法:对比护理前后指标变 化,评估预防感染的效果
评估结果:根据指标变化情况, 判断预防感染的效果
评估结论:根据评估结果,总结 预防感染的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护理干预的注意事项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急性血源性骨 髓炎病人的护

目录 简介 早期识别和诊断 药物治疗 局部护理 营养支持 并发症预防
简介
简介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感 染性疾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治疗 措施。 这份PPT将介绍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病人护理的关键要点和注意事史询问:询问患者症状的起始时间、 病史和曾经遭受的外伤。 体格检查:特别关注骨髓炎的典型体征 ,如局部红肿、热痛、移动性受限等。
早期识别和诊断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 培养等,以便及早发现病原体 。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广谱抗生素: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选择 适当的抗生素,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镇痛剂和抗炎药:缓解疼痛、降低炎症 反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 量。
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对于存在血栓形成风险 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凝药物进行 预防。
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适量的维 生素C、D和锌等,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 功能。
并发症预防
并发症预防
血栓预防:定期改变体位、按摩肢 体,防止静脉栓塞的发生。 皮肤护理: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 洁和干燥,防止压疮的发生。
并发症预防
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患者行动能力恢 复后,适当进行肢体锻炼,预防深静脉 血栓形成。
局部护理
局部护理
休息和卧床:促进休息和恢复,减少损 伤区域的活动。
温湿敷料:使用温湿敷料可以舒缓疼痛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局部护理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 燥,并定期更换敷料,以预防 感染的发生。
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
高蛋白饮食:提供足够的蛋白质,有助 于加速伤口愈合和恢复患者体力。

骨髓炎护理

骨髓炎护理

骨髓炎:1、一般护理(1)急性骨髓炎症期,尤其是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寒战、脉快、头痛等,要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等病情变化,有高热休克者,给予氧气吸入,激素治疗和人工冬眠,有昏迷者应专人护理。

(2)体温高于39.5℃者,需要给予物理降温,用冰敷或用酒精擦浴,如用药物降温时,可以大量出法,要注意有否出现虚脱,同时应及时擦洗及更换清洁干燥的衣裤,以免受凉。

(3)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一般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随时给病人饮水或果汁,必要时适当补液,纠下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

(4)抬高患肢,下肢用枕垫起,上肢用三角巾悬吊,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为了限制患肢活动,减少疼痛和减轻炎症,防止病理性骨折,一般用石膏托或皮肤牵引固定患肢。

石膏固定及牵引要注意肢体血液循环,凡发现肢体皮肤发紫、发冷、肿胀、麻木等,说明有血液循环障碍,应找医生及时处理。

伤口分泌物过多,脓血透过石膏,使石膏软化破坏等,应及时更换石膏或开窗更换敷料。

(5)注意观察邻近关节有无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或全身其他部位有无病灶转移的征象。

因为当脓液穿过干骺端进入关节腔时,可引起化脓性关节炎或炎症扩散,引起心包炎、心肌炎、肺脓肿等,若诊断穿刺证实有脓液者,常需切开排脓减压,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充他引流。

应及时更换敷料,并保持床单清洁,注意对伤口的隔离和敷料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6)气血不足者,除同服气血双补药物外,还就选用肌收口散,撒于创口内,使肉芽生长,而逐渐愈合。

腐生肌膏。

游离皮瓣护理:3.1 病室及周围环境保持病室温暖、安静、整洁、有充足阳光,使患者感到舒适,控制亲友探视次数,各种护理操作要轻柔,减少对患者的刺激,避免患者精神紧张。

每日室内消毒1次,应用紫外线照射时注意保护患者的皮肤和眼睛。

3.2 心理护理患者因病程较长,延期愈合,均有怕皮瓣不成活,加重创伤,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婚姻等心理负担。

我们分别对患者和家属做思想工作,让家属多理解患者,了解其内心想法,协同我们作好患者的工作,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能更好地配合我们的治疗和护理。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病案分析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病案分析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病案分析韩某,男,10岁。

左下肢肿胀、疼痛伴寒战高热2周,查体:T39℃ P105次∕分 R24次∕分BP110∕60mmhg,局部红、肿、皮温增高、疼痛剧烈,肢体主被动活动受限。

X线检查显示软组织肿胀、左股骨下端密质骨变薄,血常规示:白细胞15.6×109/L,中性粒细胞为90%。

入院后患肢行皮牵引,进行术前准备,于第2日在连硬外麻下左股骨骨髓炎钻孔引流加持续闭式冲洗术。

1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要求患肢行皮牵引固定于功能位,为什么?如何护理?分析: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急性期卧床休息,患肢制动固定于功能位,可促进局部血液回流、炎症局限吸收,减轻肿胀和疼痛,预防关节畸形及病理性骨折。

皮牵引的护理:(1)密切观察牵引肢体的血循环,检查局部包扎有无过紧、牵引重量是否过大,如患肢肢端出现肿胀、发冷、麻木、疼痛等感觉运动障碍,应仔细检查,及时处理。

(2)保持牵引效能,检查牵引方向是否与肢体长轴一致,检查有无阻挡牵引的情况及滑脱,并及时矫正。

(3)牵引的重量是根据病情决定,不可随意放松或减轻。

(4)预防并发症:压疮(衬垫选用棉织物,重点预防足跟、足背,因应力集中于此)、便秘等。

2 入院后抽取了血培养检查及脓肿分层穿刺培养检查,此检查的意义?抽取血培养时的注意事项?分析:抽取血培养确定起病菌及行药物敏感试验,脓肿分层穿刺抽出脓液或涂片中发现脓细胞可确诊,同时以便于针对性的采取敏感的抗生素。

抽取血培养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标本应注入无菌容器,不可混入防腐剂、消毒剂、药物,以免影响结果。

标本应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如果已使用应在检验单上注明。

采血量10ml,应当立即送检,一般在患者高热时进行采血阳性率相对较高。

3术后行持续闭式冲洗,应观察哪些项目?分析:化脓性关节炎患者术后根据医嘱用生理盐水加抗生素行闭式冲洗应观察以下方面:(1)引流管是否通畅(2)冲洗量和引流量是否相符(3)引流液的颜色、性质(4)肢体有无肿胀((5)冲洗液有无外渗,床单元是否干燥清洁。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一)治疗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在磺胺及抗生素问世以前,死亡率高,治疗不及时常转为慢性骨髓炎,甚至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化脓性关节炎、病理性骨折和肢体生长障碍,造成肢体短缩或畸形,影响肢体功能。

近年来由于做到早期诊断,以及药物疗法和外科处理上的改进,其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已显著降低。

急性骨髓炎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应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和适当的局部处理。

1.全身治疗加强全身支持疗法。

高热时降温、补液、纠正酸中毒;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以增强病人的抵抗力。

给予易消化富于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

2.药物治疗骨髓炎为全身感染的一部分,应及早采用足量而有效的抗菌药物。

随着耐药性菌株的出现,抗生素不断更新换代,根据作者的经验,选用抗生素并非产品愈新价格愈贵就愈好,而应根据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些已长期使用的药物对于适当病例还是有效的。

现将用于治疗骨髓炎的几种主要抗生素列举如下。

(1)青霉素类(penicillin):青霉素对酿脓链球菌和肺炎球菌感染应列为首选,对厌氧菌感染也有良效。

青霉素G对产气荚膜芽孢杆菌应为首选。

半合成青霉素如甲氧西林(甲氧苯青霉素)、萘夫西林(乙氧萘青霉素)和苯唑西林(苯甲异恶唑青霉素)能抵抗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之作用,在检出对甲氧西林(甲氧苯青霉素)敏感之金黄色葡萄球菌时使用,对酿脓链球菌和肺炎球菌也有作用。

氯唑西林(邻氯青霉素)和双氯西林(双氯青霉素)为首选口服剂型。

氨基青霉素主要有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前者可口服、肌注和静注,后者只能口服。

氨基青霉素类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对酿脓链球菌、肺炎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之作用不如青霉素G,但对肠球菌感染应为首选,对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也有效。

替卡西林(羧噻吩青霉素)是抗假单胞菌的青霉素,对绿脓杆菌和多数肠杆菌有效。

(2)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胃酸及β-内酰胺酶稳定,过敏反应少等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信息来源:未知更新时间:2004-4-20 1:11:00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指骨组织肥到细菌侵袭而引起的急性炎症。

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发生于儿童骨生长最活跃时期,感染部位多在胫骨、股骨、肱骨及桡骨等。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中毒症状、局部炎性表现、患肢功能障碍,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治疗以积极抗炎、手术(开窗引流)为主,辅以全身与局部治疗。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恐惧;②躯体移动障碍;③自理缺陷;④高热;⑤营养不足;⑥有发生褥疮的危险;⑦有伤口引流不畅和逆行感染的可能;⑧潜在并发症--心肌炎、心包炎、肺脓肿;⑨潜在并发症--病理性骨折;⑩知识缺乏:出院后自护知识。

一、恐惧
二、躯体移动障碍
三、自理缺陷
以上一~三均参照"骨科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四、高热
相关因素:细菌霉素吸收。

主要表现:寒颤,继而体温>39℃,伴烦躁不安、呕吐、谵妄与惊厥。

护理目标:
1 病人体温有所下降或接近正常。

2 病人未发生高热。

护理措施:
1 配合医师尽快明确致病毒。

(1)在寒颤高热期抽血培养,或初诊时每隔2小时抽血培养1次,连续3次,以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

(2)局部脓肿分层穿刺,及时送检标本行细菌培养加药敏的检测。

2 根据药敏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1)注意配伍禁忌。

(2)了解药物在血中的浓度和半衰期,合理安排用药时间。

(3)观察药物有无变态反应、毒性反应及治疗效果。

(4)警惕发生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和真菌感染的腹泻。

3 对症处理:参照"骨科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重点评价:
1 病人体温是否下降趋于正常。

2 病人是否感觉舒适,无口腔炎等高热并发症发生。

五、营养不足
相关因素:
1 潜在营养不良。

2 病后营养不良。

(1)机体代谢率增高:高热。

(2)感染。

(3)食欲不振。

主要表现:
1 食物摄入绝对或相对不足。

2 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20%。

3 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中围值均小于正常值的60%。

4 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铁低于正常。

护理目标:
1 病人能摄入足够的营养食物。

2 病人营养状态有所改善。

护理措施:
1 与病人及其家属一起寻找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以便改善营养状态。

2 了解病人的进食习惯,包括喜好的食物、口味及进食时间等。

(1)尽量选择适合病人口味的食物,小儿多食酸奶。

(2)鼓励少食多餐,注意食物色、香味。

3 为病人提供洁净,清新的进餐环境。

4 向病人及其家属推荐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

5 遵医嘱使用支持疗法: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氨基酸、白蛋白等。

重点评价:
1 病人营养状况是否改善。

2 改善病人营养状况的护理措施是否适合个体。

六、有发生褥疮的危险
相关因素:
1 营养不良,体质虚弱。

2 冲洗液外漏。

3 大小便污染。

4 局部受压时间长。

主要表现:消瘦、活动受限、大小便不能自理、伤口冲洗不通畅。

护理目标:
1 病人未发生褥疮。

2 病人及家属配合皮肤护理。

护理措施:
1 加强营养。

2 保持冲洗引流通畅,异常时报告医师酌情处理,及时更换浸湿之敷料、床单位用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位整洁。

3 小儿用"尿不湿"接大小便,及时擦拭污染的皮肤。

4 每2-3小时翻身按摩1次。

重点评价:
1 病人是否存在发生褥疮的高危因素。

2 病人及家属是否配合皮肤护理。

3 病人是否出现了褥疮。

七、有伤口引流不畅和逆行感染的可能
相关因素:
1 引流管扭曲受压。

2 血凝块、脓渣堵塞。

3 伤口冲洗、引流装置被污染。

4 机体抵抗力低下。

主要表现:
1 伤口引流管引流出的引流量少于冲洗液量,伤口局部肿胀明显或敷料渗湿,甚至浸湿床单位。

2 引流液混浊,细菌培养有新的菌株。

护理目标:
1 病人及家属能配合维持伤口引流通畅。

2 病人伤口引流通畅。

3 病人伤口无明显逆行感染。

护理措施:
1 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维持伤口冲洗和引流通畅的重要性:钻孔或开窗引流术后行大量抗生素液持续冲洗,是尽快控制炎症、防止死骨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

2 妥善固定冲洗、引流装置,防止松动和脱出。

(1)拧紧各连接接头。

(2)翻身时妥善安置管道,以防脱出。

(3)躁动病人适当约束四肢,以防自行拔出。

3 保持伤口部位的冲洗管位置在引流管之上,以利引流。

4 冲洗管液瓶高于伤口60-70cm,引流袋低于伤口50cm,且引流管宜与一次性负压引流袋相连,并保持负压状态,以维持通畅。

5 钻孔或开窗引流术后24小时内快速(以流水样)灌洗,以后每2小时快速冲洗1次,维持冲洗直至引流液清亮(一般是留置3周,体温下降,引流液连续3次培养阴性)为止。

冲洗液随着引泫液颜色的变淡逐渐减量。

6 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质、量及色,保持出入量的平衡。

7 出现滴入不畅或引流液流出困难,应检查是否有血(脓)凝块堵塞、管道受压扭曲,及时处理,以保证引流通畅。

8 及时更换冲洗液,倾倒引流液,冲洗的装置每日更换,防止发生逆行感染。

重点评价:
1 病人冲洗引流装置是否通畅。

2 病人是否发生了逆行感染。

八、潜在并发症--心肌炎、心包炎、肺脓肿
相关因素:
1 细菌毒素吸收后败血症。

2 转移性脓肿。

主要表现:脉搏增快、心律不齐、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咳脓痰。

护理目标:
1 病人未发生心肌炎、心包炎、肺脓肿。

2 病人出现心肌炎、心包炎、肺脓肿时被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护理措施:
1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有无咳嗽、咳痰性质,警惕并发:(1)心肌炎:脉搏细数,心律不齐、早搏等。

(2)心包炎:血压下降、心包有积液、端坐卧位后症状减轻。

(3)肺脓疡:咳嗽、咳脓痰、呼吸困难等。

2 严格控制小儿输液滴速,谨防肺水肿的发生。

3 一旦出现心肌炎,宜低盐饮食,限制水的摄入,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4 出现肺部感染时,采用半坐卧位,以利于咳痰、排痰。

重点评价:
1 病人是否出现了心肌炎、心包炎、肺脓肿。

2 病人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是否得到了相应处理。

九、潜在并发症--病理性骨折
相关因素:
1 骨破坏。

2 局部缺乏保护。

3 行动受限。

主要表现:肢体肿胀厉害,局部疼痛明显,活动受限,一旦出现"卡嚓"音,表示有骨折。

护理目标:病人患肢得到妥善的制动与保护而未发生病理情骨折。

护理措施:
1 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 限制患肢活动:用石膏托或皮肤牵引。

3 搬动患肢时动作轻巧。

4 观察邻近关节是否出现红、肿、热、痛,身体其他部位有无病灶转移,警惕骨组织感染后发生骨质疏松及破坏而骨折。

重点评价:
1 病人患肢是否得到了制动与保护。

2 病人是否发生了病理性骨折。

十、知识缺乏:出院后自护知识
相关因素:
1 未接受过专业教育。

2 病人年龄小,不懂得自护。

主要表现:病人出院前,病人及其家属不知道出院后护理常识。

护理目标:病人及其家属掌握出院后自护知识。

护理措施:
1 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出院后自护的必要性: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若急性期未能彻底控制、机体抵抗力差、生活条件及卫生状态差,有可能转为慢性,以致迁延不愈。

2 指导出院后自护知识。

(1)坚持使用抗生素至体温正常后2周,以巩固疗效,防止转为慢性。

(2)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3)改善卫生条件。

(4)若伤口愈合后又出现红、肿、热、痛、流脓等则提示转为慢性,需及时诊治。

(5)防止过早负重,需X拍片证实病变已恢复正常时才能开始负重,以免发生病理性骨折。

(6)在慢性骨髓炎期,也应避免患肢用力过重,以防病理情骨折。

重点评价:病人及其家属是否了解出院后自护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