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样卷
马基选择题

马基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B.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C.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2.观察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这属于( C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C.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D.用唯心主义的观点看问题3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的关系属于( B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 D )A.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发展B.矛盾斗争性推动事物发展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5.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B )A.政治关系B.生产关系C.家庭关系D.宗教关系6.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A )A.资本积累B.可变资本C.剩余价值D.剩余劳动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 D.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8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9.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B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10.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环节的是( A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二、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指(CD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2.社会发展史的两次飞跃是(AD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主义的发展C.空想平均主义的发展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3.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有(CE )A.国家政权B.科学技术C.人口因素D.民族气质E.地理环境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竞争主要有(ABCD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C.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D.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E. 非垄断企业内部的竞争5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B)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E. 辨证否定的观点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马基原模拟试题1答案

马基原模拟试题1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BCCCA6-10:DDBAD11-15:CABCD16-20:DCDBA21-25:CDBBB26-30:CCBBA31-35:CABBD36-40:BAAAA41:A二、简答题4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3、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4、试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以及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的错误(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它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也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它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也是深刻的。
(3)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4)将二者割裂开来,就会犯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
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45、什么是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用二者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唯物论,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就是坚持了辩证法。
(1)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包含两方面含义:①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广西大学马基试题样卷

广西大学马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绝对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C.真理具有客观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4.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D.人类能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动物则不能5.社会意识是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6.人在价值关系中A.只能是价值主体B.只能是价值客体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D.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C.17世纪英国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B.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0.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A.手工分工B.语言的产生C.社会的出现D.劳动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12.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A.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B.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D.取得劳动产品的方式和多寡不同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实际存在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1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医生给病人作手术B.法官审理案件C.农民播种小麦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15.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A.自然条件的无可比拟的富饶B.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C.草木繁茂、雨量充足的热带D.土地肥沃、雨量适中的平原16.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
马基模拟题模拟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a 2c 3a 4c 5c 6a 7d 8c 9d 10a•11c 12b 13b 14b 15c 16b 17d 18b•19a 20d 21a 22c 23c 24a 25c 26c 27b•28c 29b 30c 31c 32a 33a 34c 35a 36d 37c 38b 39d 40d二、简答题•1、简述矛盾特殊性原理。
(7)•答案要点:•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1分)•矛盾的特殊性由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其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4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普遍性是共性,特殊性是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把握这个道理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分)• 2.略•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案要点:•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论述题• 1 答案要点:•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称为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绝对性。
马基期末模拟卷3

单选 (共 60 题,总分 60 分)1.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A.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 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 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 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原理答案( 2 )2. “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 )∙ A. 历史唯物主义∙ B. 历史主义∙ C. 历史唯心主义∙ D. 自然主义答案( 3 )3. 生产方式是(?)∙ A. 人和物的统一∙ B. 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答案( 3 )4. 生产力中的劳动者是指∙ A. 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 B.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C.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D. 经济上不占统治地位的人答案( 1 )5. 宗教是()∙ A. 人们愚昧无知的一种盲目信仰∙ B. 人类知识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 C. 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精神骗局∙ D. 统治人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答案( 4 )6.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斗争性和同一性∙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D. 变动性和稳定性答案( 2 )7. 哲学是∙ A. 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D. 世界观的理论体系答案( 4 )8. 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 A. 实体性因素∙ B. 渗透性因素∙ C. 准备性因素∙ D. 运筹性的综合因素答案( 2 )9. 资本的实质是()∙ A. 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 B. 购买劳动力的货币∙ C. 购买商品的货币∙ D. 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答案( 4 )10. 质量互变规律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源泉和动力∙ D. 必然和偶然答案( 2 )11. 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是指()∙ A. 矛盾斗争性不需要任何条件∙ B. 矛盾斗争性不受特定条件的限制∙ C. 矛盾斗争性既受特定条件限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 D. 矛盾斗争性可以脱离矛盾的同一性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答案( 3 )12. 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
马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答案代码涂在答题卡上。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x40=40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3、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相加B、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5、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7、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撅;战马撅,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8、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活动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C、物质生产实践活动D、科学实验活动9、古人说:“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B、矛后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妻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10、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大一公共课马基试卷附答案

大一公共课马基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1、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2、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属于(D)A.不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C)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5、社会形态是(B)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6、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D)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7、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8、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9、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C)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10、实践的主体是(B)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11、实践是指(D)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12、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13、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D)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C)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5、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D)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二、填空题1、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ABD)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C.平均利润率的形成D.利润率的下降趋势2、剩余价值规律(ABCD)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3、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包括(BCD)A.资产阶级政党B.军队、警察C.监狱、法庭D.政府机构4、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AD)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5、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BC)A.立法司法职能B.对内职能C.对外职能D.行政职能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ABC)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BD)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E.认识是否经历一个过程8、“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马基试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C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6、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7、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D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C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9、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D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1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马基期末考试试题

马基期末考试试题# 马基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 A.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B.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学说- C. 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 D. 辩证法、形而上学、实证主义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 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 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占有方式的矛盾3.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指出,帝国主义的五大特征是:- A. 垄断、金融资本、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战争- B. 垄断、金融资本、资本输出、殖民地、战争- C. 垄断、金融资本、资本输出、殖民地、世界市场- D. 垄断、金融资本、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世界市场4.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 公有制- B. 计划经济- C. 共同富裕- D.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 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C. 国家宏观调控- D. 所有以上##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2. 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意义。
3. 描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及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
2. 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并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阅读以下案例材料,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该案例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案例材料】[此处省略具体案例内容]请根据上述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请注意,本试题仅为模拟示例,实际考试内容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马基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3.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4.”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具有历史必然性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5.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D. 康德哲学的功绩6.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8.“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马基样卷

一、选择题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是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3、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劳动价值论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6、“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8、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
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相对性9、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是实践1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1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1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这里所说的“和”在哲学上是指度13、“在它看出有差别的地方就看不见统一,在它看见统一的地方就看不出差别。
”这句话所指的是形而上学14、“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这句话体现了两点论15、“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论点是辩证法观点16、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18、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马基试卷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仅有的一个正确答案,把其序号填入题干后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
)1、① 2、④ 3、② 4、② 5、④ 6、① 7、① 8、③ 9、② 10、②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 )①实践性②科学性③革命性④阶级性2、人的鬼神观念( )①是人脑对鬼神的反映②是人脑凭空主观自生的③是对做梦现象的科学说明④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歪曲的、虚幻的反映3、从本质上看,法院属于( )①社会存在②社会意识③地理环境④人口因素4、葵花向阳属于( )①反应特性②刺激感应性③动物的感觉和心理④人类意识5、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①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②机械唯物论的观点③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④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6、马克思主义哲学考察人的本质的方法是( )①从现实的社会关系中考察人的本质②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考察人的本质③从人的精神性出发考察人的本质④从人的阶级性出发考察人的本质7、农业的丰歉既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又影响工业原料的来源和工业产品的销路等。
从因果关系的类型上看,这属于( )①一因多果②同因异果③一果多因④同果异因8、庄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 )。
①唯心主义宿命论②唯物主义决定论③相对主义诡辩论④唯意志论9、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
”其荒谬在于违背了()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②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理③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10、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三、辨析题(辨别下列各小题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每小题6分,共18分。
)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此说正确。
马基10套卷

马基10套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末考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基本问题是指( 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为( A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矛盾是指( B )B、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4、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的哲学思想是( B )B、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5、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最能说明这句话所包含的哲学道理的是( D )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6、下列关于辩证否定的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D ) D、辩证否定不改变事物的质,只是量上的扩张7、“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 B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8、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B ) B 、实践9、商品经济是( C )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1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 B ) B、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12、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实现方式是( B ) B、参与制13、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看是( B )B、资源配置国际化 14、空想社会主义“提供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具备( A )A、科学的品格15、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称为( C ) C、社会主义社会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为 ( ABD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2、下列关于真理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C、真理具有绝对性D、真理具有相对性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 AC ) A、生产使用价值 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最关键的因素( AD )A、周转时间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5、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着( CD )C、巩固政权的任务D、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 ,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 据说是“镇水” 用的。
马基模拟卷答案

第一题(共60 题,总分60 分)1. 价值规律的作用借助市场机制实现,市场机制的核心是A. 供求机制B. 价格机制C. 竞争机制D. 企业机制答案( 2 ) 标准答案:22. 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A. 把感觉作为认识的起点B. 把科学实践观引入认识论C. 指出本质与现象的统一D. 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答案( 2 )3.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答案( 3 )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A. 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 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 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 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 4 )5.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适合”是指()。
A. 绝对适合B. 基本适合C. 部分适合D. 相互等同答案( 2 ) 标准答案:26.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A. 先验论B. 反映论C. 能动的反映论D. 经验论答案( 3 ) 标准答案:37.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 德国古典哲学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答案( 3 ) 标准答案:38. 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A. 先进的机器设备B. 本企业工人的必要劳动C. 别的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D. 本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答案( 4 ) 标准答案:49.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 解放和初级生产力的发展D. 实现共产主义答案( 3 ) 标准答案:310. 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答案( 4 ) 标准答案:411.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 受客观必然性的支配B. 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C. 受自然和社会的约束D. 获得了真正的自由答案( 2 ) 标准答案:2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B.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C. 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案( 2 ) 标准答案:21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A. 先验论B.不可知论C.消极直观的反映论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答案( 4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出以往一切哲学的地方就在于()A. 第一次认识到了世界的物质性B. 第一次提到实践范畴C. 把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统一起来D. 坚持了世界的统一性原理答案( 3 )15. 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A. 唯物主义的观点B. 唯心主义的观点C. 相对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答案( 3 ) 标准答案:316.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答案( 3 ) 标准答案:317. 社会规律同自然规律的共同点是()A.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 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运动过程C.它们的实现都需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D.它们的实现都不需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答案( 2 )18. 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马克思基本原理考试试题样卷

马克思基本原理考试试题样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答案】B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P6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答案】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P36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答案】A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35页。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教材48页。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答案】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教材51页。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答案】A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其他范畴构成的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教材56页。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D规律具有客观性。
马基试卷

一、单选20 二、多选10 三、辨析4 四、简答4 五、论述2一单选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4.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B )A .运动B .实践C .精神生产D .物质生产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D )A .抛弃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 .纯粹的否定D .既克服又保留7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C)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8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9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0 .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A .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 .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1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 .生产资料所有制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12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D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13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 )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4 [商品的社会属性](B )A .使用价值B .价值C .交换价值D .价格15 .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 )A .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 .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 .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 .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16.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D )A. “代理制”B. “个人联合”C. “企业联合”D.“参与制”17 .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C )A .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 .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18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 )A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 .唯物史观C .无产阶级专政D .国家政权19 .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资本论》的出版C .唯物史观的形成D .私有制的消失20 . 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金融寡头22 .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揭示了———————————————————————————————————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法23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务发展的————————————————源泉与动力24 .认识事务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法)25 .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好处很多,其中不包括————贸易逆差26 .“过犹不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哲学上把握事物的度27 .社会形态最根本的划分法是——————————————经济形态划分法28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29 .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会导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30 .商品生产者妄想获取更多利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31 .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是————————————————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32 .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固有资本的是——————机器、设备、工具33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值过程的分析,吧雇佣工人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34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的理论发现是————————————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35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的途径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实现36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力是—————————追求超额的剩余价值37 .资本主义垄断阶级是—————————————————垄断与竞争并存的38 .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二多选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基考试题型.doc(模拟试题)

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是()①直观性②机械性③不彻底性④相对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①唯物主义②辩证法③可知论④认识论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①时间的客观性②时间的无限性③时间的一维性④时间的可变性4、“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①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③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指()①物体处于绝对不动状态②物体处于不可捉摸状态③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④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6、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③一分为二的方法④实事求是,解放思想7、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过程是()①事物经过两次否定重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运动②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③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④事物在原有基础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8、由于机遇,科学家获得了新成果,这是()①纯粹偶然的巧合②纯粹必然的结果③偶然中隐藏着必然④命运的安排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①感觉——知觉——表象②概念——判断——推理③实践——认识——实践④认识——实践——认识10、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也就必然承认()①真理的绝对性②真理的阶级性③真理的相对性④真理的有用性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2、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这说()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D 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13、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列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Array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答题纸上。
每题1分,共40分)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标准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标准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是()A.是否强调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B.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C.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是否承认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6、“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8、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
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9、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是()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人1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普遍联系规律1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这里所说的“和”在哲学上是指()A.质B.量C.度D.质变13、“在它看出有差别的地方就看不见统一,在它看见统一的地方就看不出差别。
”这句话所指的是()A.唯心主义辩证法B.唯物主义辩证法C.形而上学D.独断论14、“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这句话体现了()。
A.均衡论B.重点论C.一点论D.两点论15、“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论点是()。
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机械论观点16、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1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8、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19、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20、列宁指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A.真理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概括C.真理是抽象不变的公式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21、生产关系概念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A.政治关系B.思想关系C.经济关系D.社会关系22、“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3、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必然性支配24、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的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
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奴隶主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才是无耻之流。
”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25、阶级实质上是一个()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26、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枢纽,是马克思的()A.劳动两重性理论B.资本有机构成理论C.剩余价值理论D.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27、所有权属于()范畴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力D.生产方式28、“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
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
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
”这句话说明了()A.物是资本B.一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赋予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C.资本是物D.资本是脱离一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下的物29、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30、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D.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3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
A.两大生产部类生产的总价值相等B.第一部类的价值补偿和第二部类的实物补偿C.第一部类的实物补偿和第二部类的价值补偿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3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3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3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A.“代理制”B.“个人联合”C.“企业联合”D.“参与制”35、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36、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表现为()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C.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D.价格围绕利润上下波动37、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着名论断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38、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9、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40、“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句话说明,人的真正自由发展依赖于()A .社会进步B .生产关系的变化C .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D .文学艺术的发展二、辨析题(要求说明理由,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每题5分,共20分) 41、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
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42、社会发展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在社会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43、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因而垄断消灭了竞争。
44、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
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45、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46、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48、简述社会基本矛盾及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49、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我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
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着名头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
当手术结束是,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着名医学家裘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
术后没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裘法祖的老师轻轻说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裘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一生的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