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PPT
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
12
七、结构分析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 ”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 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 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zhé)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
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
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这
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
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
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 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⑹. 闻:听说
⑺.过:经过,超越
⑻.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yuán )溪,当时属于黔
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阳东部。
⑼.寄:寄托
⑽.忧心:忧愁之心 ⑾.与:给 ⑿.直:直到 ⒀.随风:有的版本写作“随君”。随,伴随。 ⒁.夜郎:唐代在今湖南沅(yuán )陵等地设过夜郎县。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 民族
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这
里 指 湖 南 的 夜 郎 ( 在 今 新 晃 侗 ( dòng ) 族 自 治 县 境 , 与 黔 阳 邻 近 ) 。 李 白 当 时 在 东
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夜郎西:夜郎以西 。
5
四、句子翻译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
_老_ _遭__ _ _深_ _ _ ,也有_ _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共17张PPT) 22—2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外作业
1. 点名诗人闻讯的时节的一句诗是:
。
2. 本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
,
。
3. 本诗中将明月人格化,托月送情,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之情的句子
是:
。苏轼《水调歌头》中
的
,
也借助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
愿。
4. 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思相近的诗
句是:
——韩愈《晚春》 杨花无根无蒂,像游子一样漂泊无定。所以常 借杨花表达离恨哀思。
子规
1.惜春、伤春。 “一声杜宇春归尽” 借杜 鹃烘托惜春伤春之情。 2.思念和乡愁。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 归去。” 很容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 的感情。 3.悲苦哀情。望帝(杜宇)传说是周朝末年蜀 地的君王,禅让退位,归隐深山。不幸国亡身 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每年暮春时节日夜 鸣叫,悲鸣不已,直到口中滴血其声凄切,所 以人们借以倾诉悲苦和哀怨之情。
贬 之
以及李白的是深切关怀之情已力透纸背。
地
的
荒
远
细节探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请从修辞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
做简要赏析。
探究
细节探究
• 运用拟人和想象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本来 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知心 人,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生动形象地表 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忧虑、关心、同情和思念之
尽 标 心 到 寄托给明月,伴随着您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子
过 与夜
,
规
五 明郎
啼
溪 月西
,
。 ,。
叁
内 容 理 解
细节探究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ppt课件完整版
探讨诗歌中情感共鸣
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容易引起读者对友情的共鸣和思考。
对人生境遇的共鸣
诗人在诗中抒发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这种感慨具有普遍性和共鸣性,能够引发读者对自己人 生经历的反思和共鸣。
对乐观心态的认同
诗人在诗中传递了对友人的劝慰和激励,希望友人能够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人生挑战。 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也容易引起读者的认感十分真挚深沉,无论是对友人的思 念之情,还是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真 实感受。
借景抒情
诗人巧妙地运用春天景象和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情境,将自 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运用比喻和象征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如将“愁心” 比作“明月”,将“夜郎西”象征遥远的地方,进一步增 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力。
寓情于景
诗人将离情别绪融入景物描写中, 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 标过五溪”等,使情感表达更为含 蓄、深沉。
用典
诗人运用典故,如“随风直到夜郎 西”,借古讽今,增强了诗歌的历 史厚重感和文化内涵。
生动表现技巧分析
动词运用
诗人精准运用动词,如“寄愁心 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中的“寄”和“随”,生动地表 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
录音欣赏
提供名家朗诵的录音,让学生欣赏 不同风格的演绎,加深对诗歌的理 解和感受。
逐句解析诗歌内容
“杨花落尽子规啼”
解析杨花落光和子规啼叫的意象, 探讨其对营造诗歌氛围的作用。
“闻道龙标过五溪”
阐述龙标和五溪的地理位置及历 史背景,解析此句所表达的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
探讨诗人将愁心寄予明月的寓意, 解析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ppt课件14张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
品味
诗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走近 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 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 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朗读 诗歌
闻 / 王昌龄 / 左迁龙标 / 遥有此寄
杨花 / 落尽 / 子规 / 啼,闻道 / 龙标 / 过 / 五溪。 我寄 / 愁心 / 与 / 明月,随君 / 直到 / 夜郎 / 西。
品读 诗意
③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
④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牵挂和深切同情。
品读
意象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明月
光明、皎洁 跨越地域限制 古今不变 各种神话传说 阴晴圆缺的变化
时间流逝、命运无常
品读 诗境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① 本句借景抒情,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在作者眼 中成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代替自己陪伴 远在他乡的友人;
以杨花落尽和子规悲鸣起兴,渲染出感伤的氛围, 借月抒怀,表达悲愤、思念,关切、担忧的真挚友 情。 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 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拓展
延伸 展开想象,将该诗化成一篇不少于250字的散文
要求:用第一人称来写,必须要有如下意象
杨花 子规 明月
在窗边,近看庭院。起风了!庭院的柳絮在纷 飞,纷飞的柳絮的长枝在飘荡,飘荡的长枝在拨动 着我的心弦,思绪便在这轻渺柔和的风中缓缓漾开。 风里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王昌龄被贬龙标府。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枝上的杜鹃,声声泣血, 悲凉凄异,哀转久绝。 站在窗边,远眺他乡。趟 过了五溪,已是大唐僻远的蛮荒之地,而遥远的龙 标城,更是一层远啊。 曾深深记得,也在这样的 月圆之夜,我和昌龄兄把盏共饮,吟诗作对,欢声 笑语连成天……心心相印的友情在杯光月影里盛开。 那夜,月是笑的,月是醉的。
4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23张PPT).ppt
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 首句以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暮 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忧愁的气氛,流露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表达 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
思考探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 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请缨杀敌,但行至金
陵,因病折返,投奔
当涂县令李阳冰。宝
应元年(762),李白
流放夜郎
矢志平乱 病重,在病榻上把诗 当涂 壮志未酬 文手稿交给了李阳冰,
与世长辞 59—60岁 赋《临终歌》后去世。
李白 男 701—762 西域
唐代
背景链接
王昌龄的仕途屡经挫折,数次遭贬,天宝年间被 贬为龙标尉。李白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得悉王昌龄 这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当即写了此诗遥 寄给他,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
指王昌龄。古代常用 今湖南西部、贵 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 州东部五条溪流 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的合称。
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 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 湖南怀化境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 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古诗译文
写作特色
❶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诗中的杨花、子规都是渲染气氛的物象,
展示了凄楚、黯淡的氛围。诗人以此烘托悲 苦的心情。 ❷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强烈深沉。
将“愁心”寄予明月,化抽象情感 为具体物象,体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 彩。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关切之 情。
结构梳理
首句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李白诗一个伟大的浪漫诗人,你 能从哪些诗句中体现出这种浪漫 情怀?
最后两句。诗人与友人虽然远隔千里,但 是却能借明月传达对友人的情谊,想想奇 特,突破了现实的阻隔,具有浪漫主义情 怀。
课堂检测
诗人李白为什么 要以“明月”入 诗歌?
写作背景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 安)。早年家贫,开元十五年(727)中进士, 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应博学宏词科登第, 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 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 的李白当时正在东南地区漫游,听到这个不幸 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整体把握
这首诗写了那些意象?点明什么季节? 杨花、子规、明月。
找出点明主旨的句子,并说说 “诗眼”是哪个词?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重点注释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 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 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关于五溪 所指,尚有争议。 与:给。 随君:一作“随风”。
诗句“闻道龙标过五溪”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传达出 怎样的情感?
记叙 表达作者惜友之情,友人已经走了,并且受了贬谪而走。 “过五溪”可见迁至荒凉,道路艰难,不写悲痛之语, 而悲痛之意已显现,流露出作者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 为后两句的抒情作铺垫。
最后两句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 法,自己选择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作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19张ppt)
遥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听说
唐代县名 这首诗
文题交代了事件的背景及人物对象
读懂诗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
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
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豪情万丈,天下无敌啊!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板书设计
文王昌龄 左前龙标 遥有此寄
杨花:漂泊无定 子规:不如归去
离愁别绪
明月:陪伴友人
关怀、思念
课外作业 课外手收集一些有关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
谢 谢观
看
——杜牧《赠别》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他出生在托克马克(唐时碎叶城),
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
寄寓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感和性灵,并与作者在感情方面是交流的、共鸣的。
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 王昌龄的仕途屡经挫折,开元二十七年贬放岭南,天宝元年
最“浪”的诗人——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浪”起来, 豪情万丈,天下无敌啊! 他出生在托克马克(唐时碎叶城), 虽距长安十万八千里,但从途中可看出, 他几乎走遍了大唐所有风景区, 还真是什么都阻挡不了一颗浪迹天涯的心。
4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的相关信息及诗歌写作背景,熟读 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意境,学习情景交 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写法。 3.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珍惜朋 友之间纯真的友谊。
解题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左迁: 古代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出节奏、感情。 3、分组赛读,做最美朗读者。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二、再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写景 杨花落尽子规啼, 叙事 闻道龙标过五溪。
龙标:
今湖南黔(qián)阳,唐朝时荒凉偏僻。诗中指王 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
呼一个人。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 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 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 合称“(大)李杜”。其诗构思奇 特,风格飘逸豪放。代表作有《望 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 《将进酒》等。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 和关切。
拓展延伸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 船瓜洲》) 4.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 月有感》)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ppt课件14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ppt课件14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诗歌主题思想探讨•艺术手法与风格特点目•唐代文化背景对诗歌影响•知识拓展:相关作品欣赏与比较录01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01020304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诗歌空前绝后,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
初唐时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但也有一些诗人开始追求新的诗歌风格。
盛唐时期指的是唐朝中期,此时唐朝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诗歌创作也达到了巅峰,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晚唐时期,唐朝经济逐渐衰落,社会矛盾加剧,诗歌创作风格也发生了变化。
此时的诗歌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语言更加细腻、婉约。
唐代诗歌发展背景《出塞》《芙蓉楼送辛渐》《闺怨》030201诗人其他代表作品02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内容概述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绝诗描述了王昌龄被贬龙标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歌意象与意境分析关键诗句解读及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哀怨的氛围,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自己的愁心寄托给明月,希望明月能将自己的思念带给远方的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无限思念之情。
同时,“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也展示了诗人的豁达和乐观,即使面对困境也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03诗歌主题思想探讨离别之情与思念之绪描述诗中表达的离别场景和情感氛围探讨诗中时空背景对离别之情的影响分析诗人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传达的思念之绪分析诗中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关怀表达探讨诗人如何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介绍王昌龄左迁龙标的背景和原因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关怀分析诗人在诗中抒发的个人情感探讨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总结诗中所体现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悟04艺术手法与风格特点运用修辞手法拟人比喻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1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我听说你被贬官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跋山涉水,经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抒情·直抒胸臆)
愁心寄远——关怀牵挂 明月随君——情深意长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让这轮明月陪伴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愁心
“愁心”——可托可寄,可观看感, 有形态显厚重,化抽象为形象具体。
拟人手法,化虚为实 想象奇特,浪漫主义
明 月 “明月”——拟人手法,人格化。知 人情,达人意,随君赴远方的使者。
明月—意象
知识链接
意象,就是客观事物经过诗人独特的情感 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就是作者用来寄托主观情感思想的具体的 事物。
简单地说就是借物(象)抒情(意)。
明月
借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字正腔圆·读古诗
初读: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字斟句酌·品古诗
诗题解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迁:官职的调动; 左迁:降职、贬官。
闻? 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官为龙标尉,赴偏远的湖 南龙标任职。是因为“不护细行”,并不是由于什 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不拘小节。王昌龄“洛阳 忽闻 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他光明磊落、 廉正高洁,一生却遭遇坎坷与不幸。 惊闻
是
,
20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ppt课件图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ppt课件图文•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意象分析与主题思想探讨•唐代文人心态反映及社会影响目•跨学科视角解读诗歌价值•当代意义与传承发展策略录01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王昌龄生平及主要成就生平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主要成就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
其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唐代文人交往与诗歌唱和唐代文人交往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文人之间的交往非常频繁。
他们通过书信、诗歌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唱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诗歌唱和在唐代,诗歌唱和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文化活动。
诗人们通过相互赠答、联句等方式进行创作,既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诗歌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创作背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历史意义这首诗在唐代广为流传,对后世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展示了李白卓越的诗歌才华,也体现了唐代文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才华的珍视。
唐代龙标地理位置与重要性地理位置龙标指今湖南黔阳,唐代设龙标县,有龙标尉一职,此处指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
重要性龙标在唐代是一个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位于江南西道,是通往岭南的必经之路。
同时,龙标也是唐代文人流放的重要场所之一,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和诗篇。
02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全文朗读及注音标注全文朗读通过音频或视频资源,展示诗歌的朗读效果,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注音标注对诗歌中的生字、难字进行注音,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字音,顺利朗读诗歌。
逐句解读诗歌内涵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描述暮春时节,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哀怨的氛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15张ppt)
左迁
“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 即降低官职之义。
绝句
流行在唐朝时期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 的一种形式,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居多。按 格律要求的严格程度,还可分为律绝(讲究平 仄,押韵)和古绝(平仄较为自由)。
王昌龄
点
转
“武陵五溪”,因此怀化自古便称“五溪之地”。
换
夜郎:指位于今湖南沅陵的夜郎县。
讨论:你是如何理解“愁心”的?
1、对友人被贬遭遇的同情和忧虑; 2、对友人无限的思念和热切的关怀; 3、对现实的愤懑不平。
叁
课 后 作 业
默写 翻译
明
月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意 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
析
——苏轼《水调歌头》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京》
龙标:指今湖南怀化黔阳县。
五溪:湖南境内沅水支流有巫水(雄溪)、渠水(满溪)、
地
酉水(酉溪)、㵲wǔ水(潕溪)、辰水(辰溪)等,古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壹
知 人 解 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 王世昌称龄早为年“家贫诗,仙不惑”之,年才有中进《士李,开太始白任秘集书》省校传书世郎,。后任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后来
作 因其事诗贬至风岭豪南,放一飘生州遭,逸遇听,坎到坷这想。个王不象昌幸丰龄的天消富宝息,年,间便语被题言贬诗到抒流龙怀转标,尉慰自,藉与远其方交的情友深人厚。的李白当时正在扬 者 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闻/王王昌昌龄龄/左左迁迁龙龙标标遥/遥有有此此寄寄
[唐]李白
杨杨花花/落落尽尽/子子规规啼/啼,, 闻闻道道/龙龙标标/过过五/五溪溪。。 我我寄寄/愁愁心心/与与明/明月月,, 随随君君/直直到到/夜夜郎郎西/西!。
根据注释,理 解诗歌大意,体会 诗的意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学习目标
1.诵读背默。 2.说诗句的大意,领会诗 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 情。 3、赏析名句。
李白,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陇西成纪(今甘 肃天水)人。他是我 国文学史上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与 杜甫齐名,世称 “李杜”,还有 “诗仙”之称.著有 《李太白全集》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 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 远方的朋友,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 行的忧虑和命运的关心之情。
主题:
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 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 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色:
(1)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2)浪漫主义写法,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更 强烈,更深沉。
1.愁心: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 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 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
2.为何托与明月?
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 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 友见月如见作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
西!” 简要赏析。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 首诗寄给他。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停地哀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五 条溪水;
我寄愁心与明月,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随君直到夜郎西!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
意象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古体诗 古诗
近体诗 绝句(四句)
五言绝句:简称 七言律诗
查资料,说说你 从此诗的标题中知 道了哪些信息?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 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 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 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 诗。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 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 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 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 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 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 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 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 远方的友人。
赏析: 首句写景,点明时令,暮春时节。渲染
了哀伤、凄楚的气氛,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烘 托了诗人悲痛的心情,寓情于景。
闻道龙标过五溪。
赏析:此句直接叙事。“闻道”,表
现诗人对友人的关心。“过五溪”,见 被贬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表现出诗人 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同情与关 心。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