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测试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________(A.攻破 B.突破 C.冲破 D.打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dū( )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jiān( )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zhū()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sài(),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汉字。
(2分)2.电文开头的部分在新闻里称为“电头”,它分别交代了、和三个要点。
电头的作用是:表明材料。
(2分)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导语部分,并说说导语概述了什么内容。
(3分)答:4.文章是抓住解放军“横渡长江”来写的。
请从文中找出与“横渡”有关的词语。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年秋季七年级期中限时检测试卷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通过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知道人民解放军是英勇善战的,锐不可当①的;在《“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中,吕伟入水前的动作优美至极,令人眼花②乱,我们仿佛看到入水瞬间四面水花悄③然不惊的场面;在《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中,浩瀚的大海可以见证我们国人的强军梦想;在《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中,警钟④,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1.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dǎng 缭 qiāo 振聋发聩B.dāng 缭 qiǎo 振聋发聩C.dāng 瞭 qiǎo 震聋发聩D.dāng 缭 qiǎo 震聋发聩2.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本届亚运会中,准备充分的中国选手,在各项游泳比赛项目中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对手,共收获28枚金牌。
B.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拼命遏制中国的影响力,殚精竭虑地打压中国崛起的势头。
C.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
D.中国作家海漄凭借《时空画师》获得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奖。
这部小说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人胜。
3.下面是有关杭州亚运会的一段话,其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10月8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圆满闭幕。
①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383枚奖牌,其中金牌201枚,取得亚运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第十一次蝉联亚运会金牌榜榜首。
②中国体育代表团不仅在赛场上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也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③中国体育健儿弘扬和传承中华体育精神,追求卓越,奋勇争先,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④增长了亿万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A.①B.②C.③D.④4.下列选项中,将句子组成语段,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①如此,无法成就一番事业不说,恐怕连自己人生的方向盘都很难把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二、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A 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B 馈退(kuì馈败)C 歼灭(jiān消灭)三、填空。
消息,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等几部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是从至。
主体是从至。
四、阅读。
(一)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二)分析下列句中加黑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
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百万:不含:均是:2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封锁长江。
较为:然:一切:五、选做题。
我们的老顾问余凤英离休了。
她老早就说过,离休的时候要送给我们一件注着特别感情的礼物。
那天她来了,抱着一盆自己亲手栽培的马兰花,把它放在办公室的窗台上,深情地说:“马兰花,一看到它我就不由想起了延安。
”余老太太是个“老延安”,特别喜欢马兰花。
她家的小院里从不种玫瑰,也不种丁香,更不种什么柱顶红之类,却栽种着一簇簇的马兰花。
春天,马兰花蓬蓬勃勃地生长,十分惹人喜爱。
特别是那修长苍劲的叶子,托着盛开的蓝而带有紫纹的花瓣,活似一张张乳燕的小嘴。
花虽不艳,却散发着沁人的清香。
这时候,余老太太的心就像盛开的马兰花,温柔的笑总是挂在饱经风霜的脸上。
你若带孩子到她家作客,她准会拿出好多用马兰花编成的小动物,诸如花蝴蝶、青蛙、鸽子等等。
孩子乐得直跳。
大家都说,余老太太与马兰花有着特别的感情,并把这感情与她不肯随便扔掉半块纸头的老习惯联系在一起。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用)
4.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充满嘲讽的语气,显示出我军的 神勇。(因为汤恩伯一直认为东面防线是 很巩固的)
5.最后两句连用“歼灭”“击 溃”“占领”“控制”“封 锁”“切断”等六个动词,有什么 作用?
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所向 披靡。
1课后浏览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加 深对消息结构的掌握 2写一则消息,报道当前社会或校 园中的发生的事件,并向报社投稿。 3.预习第2 课,给生字词注音、解 释并熟读课文。
:试理清这篇消息的六要素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 从20日夜起 地点: 1000余华里的战线 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议,人民 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 渡完。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1.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东路 的顺序写?
“此种情况,一方面……不起丝毫作用。”
在叙述中路后,很自然地转入对西路军
渡江战况的报道,其中插入简要议论, 精辟地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 定因素,这是将军事行动放到当时的政 治背景中来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极大 说服力。
4.敌军为什么毫无斗志、抵抗甚微? 两方面 原因的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顺序颠倒 一下好不好?
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略),敌军广大官兵厌 战(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详) 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百万大军横渡 长江”已说明了这一点。而第二方面的原因 则要 详议几笔: a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区别开来,以利争取多 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 b着重点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是国民党反 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我军师出有名。 两方面顺序不能颠倒。因为我军英勇善战是胜利的 首要条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第二次“先学后教”:把握文章结构
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结合消息的知识,思考下面的问 题。五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新闻的结构分为几部分?本文的标题、 导语、主体分别是什么? 2、本文的导语是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 3、本文的主体部分分为几层?每层讲了什 么内容?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兵力
课 文 结 构
(第1、2两句) 渡江概况 导语
战线 战况
(剩余部分) 主体
• 主体部分:
第一层(第3句)
(写中路军的渡江情况。)
第二层(第4---10句) (写西路军的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第三层(第11---17句)
(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第三次“先学后教”:品味消息语言 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将答案写在检测 纸上。五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南京 江阴 江阴 芜湖
安庆
九江 九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 2、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简练的特点。 3、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 气魄。
第一次“先学后教”:正确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
1、听录音,给生字注音。
2、朗读比赛新闻的导语和主体并拟写标题。 在第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来临前夕,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介绍,作为社会最困难 群体,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截止 目前,全国处于就业年龄段的 2500 万残疾 人中,就业人数已达 2193 . 6 万人,其中, 城镇已就业残疾人累计达到 430 . 4 万人, 农村达1763.2万人。 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
1、二十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 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 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体会划横线词语的含义。)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 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体会划横线词语的感情色彩。) 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对西路军战况 的描述,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主观倾向?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阅读及答案
(一)(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____和____。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导语部分,回答下列问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6、导语的电头所写内容包括;这些内容说明,。
7、导语点明新闻人物是,其中“百万”说明了,。
将“大军”改为“解放军”行不行为什么。
8、导语点明的事件是,“横渡”写出了怎样的气势:。
9、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
10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中“不含”的意思是。
去掉可以吗为什么11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它在这里的作用是。
(三)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2、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3、这段话分几层层意是什么14、文中“此种情况”的“此”,在词类划分中属词,它具体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作业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作业练习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二、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a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b馈退(kuì馈败)c歼灭(jiān消灭)三、填空。
新闻,又叫,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等几部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是从至。
主体是从至。
四、阅读。
(一)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二)分析下列句中加黑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百万:不含:均是:2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封锁长江。
较为:然:一切:五、选做题。
我们的老顾问余凤英离休了。
她老早就说过,离休的时候要送给我们一件注着特别感情的礼物。
那天她来了,抱着一盆自己亲手栽培的马兰花,把它放在办公室的窗台上,深情地说:“马兰花,一看到它我就不由想起了延安。
”余老太太是个“老延安”,特别喜欢马兰花。
她家的小院里从不种玫瑰,也不种丁香,更不种什么柱顶红之类,却栽种着一簇簇的马兰花。
春天,马兰花蓬蓬勃勃地生长,十分惹人喜爱。
特别是那修长苍劲的叶子,托着盛开的蓝而带有紫纹的花瓣,活似一张张乳燕的小嘴。
花虽不艳,却散发着沁人的清香。
这时候,余老太太的心就像盛开的马兰花,温柔的笑总是挂在饱经风霜的脸上。
你若带孩子到她家作客,她准会拿出好多用马兰花编成的小动物,诸如花蝴蝶、青蛙、鸽子等等。
孩子乐得直跳。
大家都说,余老太太与马兰花有着特别的感情,并把这感情与她不肯随便扔掉半块纸头的老习惯联系在一起。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
习题精选选择题。
1. 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A.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业已:已经。
C. 溃退:散乱,败退。
D. 督战:帮助作战。
2. 为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动词正确的一项是()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 消灭击败夺回占据控制B. 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C.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D. 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3. 添加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20日夜起____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____芜湖线_____渡至繁昌_____铜陵_____青阳_____荻港_____鲁港地区____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_____A.,、,、、、、,。
B.,、。
、、、、,。
C.。
、,、、、、,。
D.,,,,,,,,。
4.与短语“擦破了”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拒绝和平控制要塞纷纷溃退渡过南岸B.清楚得很踢一脚说下去爽快极了C.英勇善战冲破敌阵热起来在九江D.横渡长江广大官兵锐不可当。
甚为微弱5.对“不含”两字在文中意义理解有误的两项是()A.标明解放军渡江的地域界限,以防产生歧义。
B.文意是解放军西起九江地区,但不包含九江城。
用“不含”一词简洁明了。
C.使人清楚九江城防守坚固不可逾越,故不包含在内。
D.既说“西起九江”,又说“不含”属于行文矛盾,应删掉“不含”。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的标题除了有主标外,还必须有引标和副标。
B.新闻既然要求报道客观事实,那么语言中就不应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C.“西起九江(不含)”。
如果去掉“不含”两字,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D.“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中“不料”指汤恩伯那一天到达芜湖是人们没有料到的。
参考答案:1. D2. C3. A4.B5.CD6.C(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横渡过江》训练题与答案
《人民解放军横渡过江》训练题与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人民解放军横渡过江》专项训练[例题精选]:例1 指出解释有误的一项:A.新闻主要是”用事实讲话”,但也可插入深刻的议论和大段的抒情。
B.从结构上看,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个部分。
C.从内容上看,新闻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过江》是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一篇新闻稿。
选择题通常由题干、选项和答案三部分组成。
”题干”提出解题的要求、方法。
”选项”是供选择的答案,一般为四个,前面标有A、B、C、D,其中只有一个是应选答案。
选择题的主要特点是命题者故意设置了许多干扰因素,在选项中混入错误答案,设置圈套,迷惑学生,加深试题的难度。
选择题一般可分为求正选择、求误选择、求同选择、求异选择、配伍选择等几种。
怎样答好选择题?首先,认真审题,读懂题干,明确这道题属于哪一种选择。
其次,根据题干的要求,在备选项中定正排误。
定正就是选定正确答案,不要多选、少选、错选、漏选。
排误就是把选项中错误答案逐一排除,先排除有把握的错项,以缩小选择范围。
这种方法也叫筛选法。
答题时,要特别慎重,注意从中找出备选项的细微差别,这是答好选择题的关键所在。
第三,在确定了正确选项之后,还要与题干的要求作一次认真的对照验证,就像数学中的”验算”,这是解选择题必不可缺的步骤。
例1属于求误选择,考查内容是文体知识。
逐项审查可发现A项有误,新闻一般以叙述为主,也可适当穿插议论。
所以,该题答案是A。
[专项训练]:一、选择题:1、加线字的注音都符合拼音规则的是:A.溃退kuì歼灭jiān锐不可当dāngB.区域yǜ要塞sài 荻港díC.东流lióu 冲破pè芜湖wúD.泄气xiè百万大军jǖn殷家汇yīn2、句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2018-2019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8-2019部编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共100分120分钟)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9分)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通,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挡”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遗愿)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鼓励)那些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9届亚运会中夺得10米高台跳水冠军的(雄姿/英姿),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朗读(一着惊海天》,我们心潮彭湃、豪情万丈,①②③,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1)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阻遏(è)锐不可挡 C.击溃(kùi)豪情万丈B.歼灭(qiān)心潮彭湃 D.冠军(guān)震耳欲聋(2)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遗嘱鼓励英姿B.遗愿奖励雄姿C.遗愿奖励英姿D.遗嘱奖励英姿(3)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追思与缅怀②光荣与梦想③决心与信念B.①光荣与梦想②决心与信念③追思与缅怀C.①追思与缅怀②决心与信念③光荣与梦想D.①光荣与梦想②追思与缅怀③决心与信念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锐不可当.(抵挡) 摧枯拉朽.(腐朽)B..翘首..而望(抬起头来) 屏.声敛息(收敛)C.引吭.高歌(喉咙) 所向披靡.(倒下)D.一丝不苟.(敷衍了事)殚.精竭虑(尽)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8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B.这两位美术家的绘画都非常好,画法各有千秋....。
C.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立志夺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2)
广州市真光中学 梁静雯
8、这则消息的主体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江自西向东流 B、西路军在东路军之前渡江 C、为了详写东路军 D、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9、对本文主体部分先写中路军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路军发起的进攻时间最早 B、中路军首先突破敌军防线。 C、中路军24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 D、中路军所遇之敌抵抗较为顽强。 10、对“百万”二字分析正确的是( ) A、 “百万”是夸张写法,表示解放军数量大。 B、用“百万”二字突出军队人数多,渡江不容易。 C、准确写出渡江人数,因为三路军渡江人数加起来整整一 百万,以此写出渡江的磅礴气势。
广州市真光中学 梁静雯
新闻的表达方式一般以记叙为主,但也可穿插一 定的描写、抒情和议论。这段新闻中的议论是哪 几句?
议论句为“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 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 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甚微
东路军
5 3
较强
广州市真光中学 梁静雯
主体部分按照什么顺序来写?
结构顺序的安排是由时间和事件的本身特点决定的 本文的结构顺序安排是考虑到事件发生的先后,以 及各路军进展情况。 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人抵抗,均甚微弱, 东路军遇到的抵抗比较顽强,所以中路,西路放在 一起写,东路后写。而中路军渡江行动在前,西路 军在后,况且新华社此前已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 道,此处简略可转入下文,因此先写中路军,再写 西路军。
广州市真光中学 梁静雯
这段议论哪方面详写哪方面略写?为什么?
1、人民对于人民解放军的战斗是怎样评价的? 思 2、导致人民解放军要发动这次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考 3、国民党官兵想不想打仗?有这种想法的人数量多吗? : 4、汤恩伯是一名官兵吗?他代表哪一类人? 5、如果你是司令,你会如何利用新闻舆论来打心理战?
精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预习案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泄.气(xiè)荻.(dí)港芜.(wú)湖B.要塞.(sài)督.(dū)战锐不可当.(dàng)C.业已.(yǐ) 溃.(kuì)退摧枯拉朽.(xiù)2.选出语言最简明的句子( )A.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B.我买了两瓶红墨水和蓝墨水。
C.中国人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外国人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
D.小新和他同学的老师从学校出来。
3.下列形似字组词错误的一项是( )A.渡渡江度度日B.歼歼灭纤搬纤C.溃溃退遗遗忘D.塞要塞赛比赛4、常识填空。
①新闻,又叫________,它的结构通常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②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③新闻的特点是观点________ 、内容________ 、报道________ 、语言________ 。
2.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作者简介: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探究案探究一:1、课文共有十七句。
请用“∣”隔开导语和主体,然后用“‖”给主体部分划分层次。
部编八上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
部编八上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
知识点:
【重点字词】
㈠字音字形。
(6个)
1.锐不可当(dāng);
2.签订;
3.泄气;
4.督战;
5.要塞(sài);
6.业已;
㈡词语释义
1.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2.要塞:构筑永久性工事进行长期坚守的国防战略要地。
3.业已:已经。
【课文重点】
㈠思维导图
㈡主题归纳
江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自然地转到下一层。
课件:
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英勇奋斗的精神。
2、掌握消息的特点,学习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学习消息的体裁特点和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介绍消息这种文体。
理清课文结构,领会课文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测试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测试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得力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其中“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提要,“导语”部分大都是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
“主体”部分要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2.上文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是:“B”A.开头至“……横渡长江”是导语,以下是主体。
B.开头至“……区域”是导语,以下是主体。
C.开头至“……扩展中”是导语,以下是主体。
3.上文详写和略写的是:“A”A.中路军渡江战况略写,西路军战况详写。
B.中路军渡江战况详写,西路军战况略写。
C.中路军西路军战况都是详写。
4.上文横线上的句子是分析中西路军节节胜利的原因的,它用什么表达方式?“C”A.记叙的方式B.说明的方式C.议论的方式5.上文从两方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方议论为什么一详一略?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略写我军,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已说明了这一切;详写敌军,一是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二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这里重点说明,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6.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①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d āng)②不含:“不包括”③业已:“已经”7.文中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对其作用理解得不正确的一项:“D”A.增加新闻的具体性和真实性B.体现新闻的时间性和时效性C.;因为事件仍在发展变化,这样写可以避免作者发稿时与读者看到新闻时,事情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误解D.显示新闻的思想性与可读性8.用横线画出文中议论的句子。
第11课《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练习题
0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同步练习有答案第一部分:1、常识填写。
(2分)⑴消息的主要结构有三:、和。
⑵消息的主要特点是。
2、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胜利南渡”点明了。
(2分)3、这是一篇动态消息,请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个要素:(5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结果:4、试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2分)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⑵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5、请揣摩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⑵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6、请写也该消息的导语。
(2分)7、本文作者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他的许多经典语言哲理深刻,广为流传。
下面是毛泽东流传较广的几句话,请将它们连线。
(3分)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谦虚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8、语言运用:(3分)在空格处各写一句话,把整个寓言补写完整。
上帝派三位天使前往人间,各自完成一项使命。
他吩咐第一位天使去寻找一个美貌的人,叮咛第二个天使选拔一个能干的人,委派第三个天使觅求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第一位天使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带着一个人回来,完成使命。
第二位天使也只用了十天时间,就带回一个人,完成使命。
奇怪的是第三位天使去了整整一年,依然没有回音。
上帝把他找回来,厉声训斥:“为什么别人早已完成使命,你却迟迟不归?”那位天使非常委屈,据理申辩:“尊敬的上帝,你想,一个人外貌的美丑,;一个人才干的大小,;而一个人品德的高下,”9、能力综合:(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三个适于评价“约旦河”“盐海”的成语。
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5、你能概括这则新闻的中心吗?
这篇新闻,气势磅礴,全面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的渡 江战役,这是中国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 义的胜利。这一历史,让我们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 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区域
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 破了。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了。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 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 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 在二十日那一天”,只是一般交代了时间,毫 无感情色彩,且与上句“二十一日”重复。
主体 •请同学们用一大段话或几小 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v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 闻的内容。
思 考 题
v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 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 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 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v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小结: 可见这则新闻的语言用词准确精练,铿锵有
力。另外还有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益得彰(如 “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文气十足;“不想 再打了”“都很泄气”——非常口语化),各有妙处。
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 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 有关 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 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 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 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 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 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 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 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测试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得力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其中“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提要,“导语”部分大都是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
“主体”部分要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2.上文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是:“B”
A.开头至“……横渡长江”是导语,以下是主体。
B.开头至“……区域”是导语,以下是主体。
C.开头至“……扩展中”是导语,以下是主体。
3.上文详写和略写的是:“A”A.中路军渡江战况略写,西路军战况详写。
B.中路军渡江战况详写,西路军战况略写。
C.中路军西路军战况都是详写。
4.上文横线上的句子是分析中西路军节节胜利的原因的,它用什么表达方式?“C”A.记叙的方式B.说明的方式C.议论的方式
5.上文从两方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方议论为什么一详一略?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略写我军,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已说明了这一切;详写敌军,一是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二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这里重点说明,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
6.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①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d āng)②不含:“不包括”③业已:“已经”
7.文中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对其作用理解得不正确的一项:“D”A.增加新闻的具体性和真实性B.体现新闻的时间性和时效性C.;因为事件仍在发展变化,这样写可以避免作者发稿时与读者看到新闻时,事情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误解D.显示新闻的思想性与可读性
8.用横线画出文中议论的句子。
9.文中“此种情况”是指什么情况?“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10.文中在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两方面原因时,一略一详,略议的内容是“我军英勇善战”,详议的内容是“敌军方面的情况”
11.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给下列词语归类:①英勇善战②纷纷溃退③泄气④锐不可当⑤毫无斗志褒义词:“①④”贬义词“②③⑤”
12.写出下面句子的主干: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前锋切断铁路线”
13.上文的时间和数字都很具体,体现了新闻具有“具体性、真实性”的特点。
14.上文选自“毛泽东”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5.括号里的文字叫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机关)、发电时间、发电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