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1. 财政分权不明确:当前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着财政分权不明确的问题。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之间,财政权力划分模糊,导致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出现协调不足、责任漠视等情况。
2. 预算信息透明度不高:公众对于预算信息获取难度大,无法真实了解到资金使用情况。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公开透明渠道,容易滋生腐败和浪费行为。
3. 预算控制手段单一:目前的预算管理体制主要依靠垂直控制方式进行监管与约束。
然而,在经济发展快速、社会需求复杂多样的背景下,这种单一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应对各种变化环境的需要。
4. 不合理支出倾向严重:部分地方政府在投资项目选择上存在盲目追求规模而忽视效益、重点培养新产业驱动力等问题。
这导致了大量资源被浪费或流入低效领域,并影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建议1. 确定明确的财政分权责任: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上应明确各自责任范围,清晰划定权限与职责。
加强协调机制的建设,完善层级间相互配合的规则。
同时,在地方政府层面,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单位之间的财力拨付和资金归口使用等事项。
2. 提升预算信息透明度:加大预算公开力度,通过多渠道广泛向社会公开预算编制过程、执行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效果等相关信息。
可以借鉴国际惯例,建立透明度评估系统,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以实现舆论监督作用。
3. 创新预算管理手段:推动预算管理体制创新变革,引入市场化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市场优势作用。
同时加强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将经费投入与项目成效挂钩,并探索采用目标管理、绩效合同等方式来促进部门和个人工作实际成效的提高。
4. 强化支出科学性导向:在投资决策上,要坚持科学合理、风险可控的原则,注重项目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考虑。
加强财政投资审计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预算支出的有效性。
5. 推进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现代化信息系统,提高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财政收支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的全面监测与管控。
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 立 健 全 财 政 专 储 制 度 。对 预 算 外 资 金 必 2建 须 实 行 专 户 储 存 , 按 “ 支 两 条 线 ” 原 则 . 行 集 并 收 的 实 中 管 理 、 一 核 算 以 及 支 出 报 审 制 度 。 各 部 门 和 单 统 位 只 能 在 一 家 银 行 开 设 一 个 支 出 核 算 帐 户 . 费 资 收
根 据 预 算 外 资 金 的 性 质 、 用 和 目前 的 管 理 状 作 况 , 充 分 利 用 各 种 宣 传 工 具 , 复 宣 传 加 强 预 算 外 要 反 资 金 管 理 的 重 要 性 和 必 要 性 , 它 作 为 各 部 门 、 单 把 各 位 的 自觉 行 为 。 实 现 预 算 外 资 金 管 理 的 总 体 目标 , 即 :收 入 国有 化 , 出 预 算 化 , 金 专 储 化 , 督 经 “ 支 资 监
策 :
金 安全缴 人财 政 专 户 , 强 分局宏 观调 控 能 力。 增 ( ) 立 健 全 票 据 验 讫 结 报 制 度 。 票 据 管 理 是 3建
促 进 收 费 行 为 规 范 化 的 重 要 手 段 , 是 进 行 监 督 检 也
保 预算 的顺利 实 施 。
外 资 金 管 理 的 认 识 不 足 , 别 部 门 和 单 位 没 有 按 规 个 定 使 用 财 政 部 门 统 一 印 制 或 监 制 的 收 费 票 据 , 是 而 使 用 已 经 作 废 、 止 使 用 的 行 业 内 部 印 制 的 收 据 和 禁
结 余 ” 原 则 , 理 编 制 年 度 收 支 预 算 , 送 同 级 财 的 合 报 政 部 门 审 核 。 财 政 部 门 在 审 核 的 基 础 上 , 制 预 算 编 外 资金 收支 总预 算 , 部 门 、 单 位 应按 规 定 及时 、 各 各 准确 地编 报 预算 外资 金收 支 、 报 表 及年 度决算 , 月 确
预算执行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预算执行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预算是政府或组织进行经济管理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效益低下以及贪污腐败等不良后果。
因此,本文将探讨预算执行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主要问题1. 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脱节在一些情况下,预算编制和实际执行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一方面,预算编制过程中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或估计不准确的情况,导致实际执行时无法按照预算计划进行。
另一方面,一些部门或个人可能通过各种手段操纵预算编制过程,以获取更多资源或谋取私利。
2. 财务监管手段不够完善财务监管手段不够完善是导致预算执行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于简单粗暴的财务审核方法常常无法发现隐藏在数字背后的问题,造成了资金滥用甚至贪污乱象。
此外,监督机构和审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强硬,也容易导致预算执行的问题。
3. 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在一些情况下,对于预算的执行结果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和考核。
这就意味着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无法推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良性循环。
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将使得一些单位或个人对预算执行持漠视态度,影响了整个预算执行系统的运行效能。
三、对策1. 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为了解决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脱节的问题,政府或组织应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
在编制预算时,要注重与各个层级、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确保预算计划能够真实地反映工作需求和资源限制。
此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及时更新信息,并确保信息公开透明,便于各方共同监督和监测。
2. 完善财务监管机制为了增强财务监管手段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政府或组织应完善相关机制。
首先,建立起一套完备与严格的财务审核制度,确保各项预算资金的使用符合规定。
同时,加强对监督机构和审计部门的监管,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励监管人员发现和解决问题。
3. 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估体系为了促进预算执行结果的及时反馈和有效管理,政府或组织应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估体系。
目前我国预算外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办法-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浅谈目前我国预算外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办法陈宁摘要:这些年来,我国预算外资金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规模之大,收支范围之广,已基本与预算内资金并驾齐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财力。
预算外资金在组织筹措、分配使用上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预算外资金管理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有财政体制改革不配套,财政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偏松等多种客观原因,但主观原因还是在认识上的问题。
因此,我们有必需对预算外算外资金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并应制定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预算外资金税收收入强化监督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预算外资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规模之大,收支范围之广,已基本与预算内资金并驾齐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财力。
特别是在当前财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预算外资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减轻财政负担方发挥积极作用,成为预算内资金的重要补充,在搞活经济,促进各项事业建设和发展,振兴地区经济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导向上的偏差,使得许多征收部门或单位存有模糊认识,在他们看来,钱是我收的,又是我用的,理所当然就该是属于我的,归我所有,有所管理,为我所用。
由于从理论上对预算外资金性质认识偏差,定位不科学,所以就导致了其在运行中所出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预算外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一)预算外资金收入缺少法律约束力设立税种,组织税收,有对应的税法,有坚实的法律依据,有极强的法律效力,而预算外资金,尤其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附加,多依据政府或部门的行政文件设立,征收和管理缺少法律约束力。
很多收入项目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与部门利益有紧密的关系,并且缺少科学的、严格的、规范的事前论证、前期调研和试点总结,对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总体承受能力考虑不足,因需设费、依权设费现象严重。
(二)预算内与预算外的收入结构不合理,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
1、预算外资金与税收收入相比,结构失衡,增大了财政对预算外资金的依存度。
谈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我 国预算 外 资金 的特 点
预 算 外 资 金 是 国 家 机 关 、事 业 单 位 和 社 会 团 体 为 履 行 或 代 行 政 府 职 能 , 按 照 国 家 法 律 、法 规 和 有 关 规 章 制 度 , 收 取 、提取 和 安排 使 用 的各 种 财政 资 金 。 它 具 有 这 样 几 个 内 涵 : 算 外 资 金 属 于 预 国 家 财 政 资 金 的 范 畴 ; 其 预 算 和 使 用 方 法 ,都 必 须 按 照 国 家 有 关 规 定 和 授 权 收 取 和使用 ;预 算外 资金 也应该 纳入 预 算 管理 。预 算 外 资金 的特 点 是 来源 分 散 , 监 管 困 难 ,数 目难 以 准 确 估 算 。 上 世纪 9 0年 代 ,我 国 的 预 算 外 资 金 进入迅 速膨胀 时期 。1 9 9 6年 ,国家 明确 了对 预算 外资 金实行 “ 收支两 条 线” 管 理 , 此 后 预 算 外 资 金 除 个 别 年 份 有 所 增 长外 ,总 的来说 ,处 于稳 定 并略有 下 降 的态 势。
I _l
|■ 呵踊暇匿硼= 6 f l
谈我 国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
问题及 解决 对 策
张裕 民 大连广 播 电视大 学 辽 宁大连 1 0 1 6 2 1
【 章摘 要 】 文 预 算 外 资 金是 财 政 资 金体 系的重要 补充 , 在经济发展过程 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 ,如何 加 强预 算 外 资金 管理 , 减 轻 财政压 力,维护财经纪律 ,从 而有 效地 发挥预 算外 资金 作 用 ,具 有 十 分重 要 的
一
三 、加 强和 完 善预 算 外 资 金 管理 的 措 施
l 深化 “ 支 两条 线” 管理 改革 , 、 收 强化财政 综 合预算 管理 。根 据 国务 院转 发 财 政 部 深 化 “ 支 两 条 线 ”改 革 意 见 , 收 目前 我 国 总 体 上 是 依 照 与 人 民 群 众 生 活 相 关程 度 ,采取 逐步 将预算 外 资金纳入 预 算 管 理 的 做 法 。 因 此 各 级 财 政 首 先 要 将 国 家 明 确 规 定 应 纳 入 预 算 管 理 的 行 政 事 业 性 收 费 和 政 府 性 基 金 全 部 纳 入 预 算 管理 ,相应 支 出通过 预算 予 以安排 。 2 、强 化 预 算 的 刚性 和 完 整 性 。对 有 预 算 外 资 金 收 入 的 单 位 要 严 格 预 算 管 理 ,认 真 编 制 年 度 综 合 收 支 预 算 ,统 筹 考 虑 预 算 内 外 收 支 ,将 预 算 内 外 资 金 捆 绑一 起 ,支 出按定 额统筹 安排 ,作为预 算 内 资 金 的 补 充 , 以 弥 补 人 员 经 费 、 公 用经 费 的不足 ,充 分发挥 财政 资金 的整 体 效 益 。 应 严 格 执 行 财 政 部 门 核 定 的 项 目 、 范 围 和 标 准 ,统 一 各 部 门 、 单 位 奖 金 、福利 发放标 准 ,做 到透 明化 。 3 、积 极 借 助 智 能 网络 管 理 系 统 ,规 范 预 算 外 资 金 管 理 。 规 范 预 算 外 资金 管 理 , 首 先 是 堵 塞 收 入 方 面 的 漏 洞 ,做 到 应 收 尽 收 。 要 以 收 费 票 据 为 资 金 监 管 源 头 , 利 用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手 段 赋 予 财 政 票 据 信息 功能 ,再借 助 收费 单位 、代 收银 行 、 财 政 三 家 之 间强 大 的 网 络 管 理 系 统 ,彻 底 建 立 起 一 个 “ 位 开 票 、银 行 单 代收 、财政 统管 ” 的预算 外资金 征管 体 系 。所 有 收 费 通 过 银 行 代 收 ,不 仅 便 于 财政性 资金 集 中纳入 财政 管理 ,增 强财 政调 控 能力 ,使 财政专 户发挥 “ 准国库 ” 的 功 能 , 而 且 还 构 建 了 财 政 部 门 与 执 收 单 位 间高效 的收费 票据 领购 、核销管 理 模 式 , 可 以 大 大 提 高 财 政 部 门对 执 收 单
事业单位在预算资金的管理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事业单位在预算资金的管理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1. 引言1.1 现状分析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其预算资金管理和执行是保障其正常运转和服务保障的重要保障。
当前在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
事业单位在预算资金管理中存在着资金分配不够科学合理的情况。
由于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导致部门之间存在资金不均衡的现象,影响到整体运作效率。
事业单位在预算资金执行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资金滞留、挪用等现象较为普遍,影响到资金的有效利用。
在当前形势下,事业单位需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预算资金的管理和执行水平。
需要从源头上建立科学的预算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确保资金分配的公平合理;同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防止资金的滞留和挪用行为发生。
也要加强对预算资金执行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综合以上分析,事业单位在预算资金管理和执行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和监督,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希望未来事业单位能够更加重视预算资金管理,提高执行效率,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 正文2.1 预算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预算编制不科学:有些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缺乏科学性,经常出现预算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这可能会导致资金的浪费或者项目无法正常进行。
2. 预算执行不透明:有些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时缺乏透明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不规范的情况。
这样容易导致经费使用不当和财务风险增加。
3. 预算控制不力:有些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控制不力,导致资金的滥用和浪费。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审计监督,容易产生财务风险和不正当行为。
4. 预算资金管理分散:有些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管理过于分散,各个部门或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统一,容易导致资源的重复利用和效率的降低。
事业单位在预算资金管理中需要加强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机制,加强预算资金管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以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当前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预算外资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政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各地预算外资金无论是总量规模,还是增长速度均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以广元市为例,1995年全市预算外收入为17756万元,比上年增长22%,1993年至1995年三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6.16%,其年增幅较全市财政预算内收入高10.98个百分点。
1995年全市预算外收入占全市预算内收入的46.16%(其中市本级为79.13%)。
预算外资金的大幅度增加,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财源,它对缓解财政困难,促进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然而,当前的预算外资金管理现状同预算外资金的发展形势很不协调,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许多漏洞和问题。
一是预算外资金统管困难重重,政府宏观调控难实现。
一些单位的领导认为预算外资金是单位自己筹集的,不属于财政拨款,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不应该受到财政、银行的监督。
1995年,我们对全市预算外资金进行了一次清理检查,仅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有预算外资金和专用基金,应纳入财政“专户储存”的单位为156户,而实际纳入财政专户的只有75户,占应纳入财政专户的48%。
其中相当一部分单位也只将单位部分预算外资金存入了财政专户,应纳入财政专户的资金为12000多万元,而实际只存入了4300多万元,占应纳入财政专户储存资金的35%,漏存7700万元,占65%。
因此,预算外资金专户储存无论从数量或质量上看都是不高的。
除财政预算外资金,其余分散在各部门的收费收入、基金和其他形式形成的预算外资金,政府也难以统一调度,使大多数预算外资金和各项基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二是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问题突出。
1995年市财政配合物价等部门检查了369个收费单位,9266个收费项目,检查总额达 1.7亿元。
查出自立项目89项,提高收费标准21项,违纪金额131万多元。
其中在收入方面,出现单位擅自制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乱用收据或自制收费收据;收费票据管理不善,单本缺页,甚至整本的丢失;将收费及罚没收入下放到科、处、室管理,单位财务部门没有统管起来等问题。
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问题及策略诠释-最新范文
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问题及策略诠释摘要:当前乡镇财政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存在着较严重的混乱现象,收支管理缺乏监督约束、管理权限分散、助长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乡镇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镇预算;预算外资金;问题;对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财税机制的改革,乡镇财力较之于以往有了较大的增长,预算外资金也在不断增长之中,这一方面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上的滞后,预算外收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导致了经济秩序的混乱,使预算外资金成为违法乱纪、滋生腐败的温床。
1当前乡镇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1乡镇预算外资金收支管理缺乏约束监督机制(1)乡镇预算外资金收入管理权分散。
乡镇预算外资金收入管理权分散在乡镇政府的主要领导手中及乡镇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现状没有多大改观。
从整体上讲乡镇预算外资金还没有纳入有序管理的轨道。
部门分散管理和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助长了部门利益,带来了收取上的随意性,从部门变相收费发展到部门内部竞相收费。
乡镇预算外资金收费票据管理乏力。
①对乡镇预算外资金收费票据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收费单位认为,只要能够收到预算外资金,用什么样的收费票据都可以,有的甚至出据白条收费。
②收费票据使用不规范。
③收费票据管理流于形式,收费票据在登记、发放、管理上不甚严密。
(2)乡镇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失控。
乡镇预算外资金在使用过程中违纪违规现象严重。
分散在各部门管理的乡镇预算外资金使用上存在随意性、无序性和分散性,大量被挪用于消费性支出,这种现象严重地扰乱了财经秩序,违犯了财政法规制度。
1.2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管理权限分散乡镇财政所实行预算外资金专户存储时,各站所不积极配合,乡镇财政所的管理受阻,监督乏力,大量预算外资金仍然由主管部门掌握,造成一些站所的预算外收入无法按规定纳入乡镇财政统管,出现多头管理的现象。
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预算外资金是财政资金体系的重要补充,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意义重大。
本文阐述了预算外资金的特点,分析了目前我国预算外资金宏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管理缺位的具体表现,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对策、[关键词]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综合预算预算外资金是财政资金体系的重要补充,用于满足政府履行其职能的需要。
我国预算制度改革与完善的目标是使预算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目前,政府承担职能所需经费并不能完全通过预算内资金实现,预算外资金是必要的补充。
由于对预算外资金存在认识不足,政策法规不完善,管理手段不到位等问题,造成预算外资金管理漏洞,影响其规范有效使用,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现实意义重大。
一、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及特点(一)预算外资金的概念根据1983年颁布的《预算外资金管理试行办法》,预算外资金是政府部门、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政府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而收取和提存的财政性资金。
上述规定明确了预算外资金是一种财政性资金,虽然它不纳入预算管理,但其取得是凭借政府的规定,是用于满足政府履行其职能需要的,所有权是属于政府,而非部门或单位。
1996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这个被认为真正标志我国对预算外资金的认识已接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文件,再次明确了预算外资金是一种财政性资金。
而且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国家财政预算的实施情况,进一步明确了预算外资金管理范围,并将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二)预算外资金的特点1资金来源广泛。
相对于预算内资金而言,预算外资金的最大特点就是来源广泛。
预算外资金多是以政府及其各级机关的名义征收的费用,征收的项目较多,这些款项多数没有上缴国库,而是纳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
2资金数额巨大。
预算外资金数额巨大,且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超过预算内资金的增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当前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当前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作为预算内资金的重要补充,近年来,预算外资金在搞活经济、促进各项事业建设和发展、振兴地区经济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由于预算外资金收支管理粗放,预算外资金在组织筹措、分配使用上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预算外资金的概念、性质和作用,根据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现状,提出加强和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
标签:预算外资金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预算外资金发生了巨大变化,已基本与预算内资金并驾齐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财力。
在搞活经济、促进各项事业建设和发展、振兴地区经济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预算外资金的作用多年来,国家财政一直比较紧张,预算内资金满足不了事业发展的需要,收入与支出矛盾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预算外资金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预算内资金不足的补充作用。
预算外资金可以满足有些零星支出及专用支出的需要,有利于减轻国家预算安排及地方财政的困难,缓解收支矛盾,弥补预算内资金不足。
二是对专项事业发展的保障作用。
预算外资金的一部分是国务院或财政部门审批的项目和标准向企业单位和个人征收、募集或以政府信誉建立的有特定用途的各种基金(资金、附加收入),使专项事业的发展有了可靠的资金保证。
三是对社会财力的综合平衡作用。
预算外资金作为国家预算的重要补充,是社会财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求宏观上必须纳入综合财政计划,又要求微观上提取和使用也必须同预算内资金一样具有法律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力的综合平衡。
四是对调动地区、部门、单位增收节支积极性的促进作用。
二、预算外资金管理缺位的具体表现1.国家规定应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项目仍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
从财政的资金管理看,一方面预算内资金短缺,收支矛盾突出;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已明确规定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财政仍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使本应纳入预算的资金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
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作者:王玲玲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20期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Off-budget Funds and CountermeasuresWang Lingling(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Radio Film and Television 641 Station,Quanzhou 362000,China)摘要:预算外资金是我国特有的财政概念,是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历史各个时期都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但由于受传统经济以及市场经济的共同影响,近几年来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并且有些问题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造成了政府财政财力的过度分散,政府公共分配秩序的混乱等。
因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预算外资金的不断扩大,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和强化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使之能为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Abstract: Off-budget Funds is a unique financial concept in China, and it is formed i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various periods. However, because it is affected by the traditional economy and the market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Off-budget Funds, and some of the problems has been very serious, which result in excessive fragmentation of the Government's fisc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the chaos of government's public distribution. So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deepening and the Off-budget Funds expanding, we should take mor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guide an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Off-budget Funds, so that it can play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undertakings and improving the lives of people.关键词:预算外资金管理问题对策建议Key words: Off-budget Funds;management;problems;measures中图分类号:F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0-0114-020引言预算外资金作为我国特有的财政概念,传统意义上的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财务制度规定设立,同各地区、各部门、个企事业单位自行按规定收取、提留、管理和安排使用的不纳入国家预算范围的资金。
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审计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当代
审计》
19 9
6
年第
1
期
总第
63
期
;
、 。 、
,
、
、
,
资金给本 局 办公 室 做业 务 费支 出
;
白收 自支 自行管理 不 纳 入 本 级 政府 预 算管 理 的资金 预 算外资金 虽 不 纳 人 预 算 管 理 但 它 也 属 于 国 家 的 财 政资金 以 往 审计 发 现 预 算 外资 金 管 理 和 使 用 中常 见 的违 纪 违规 间 题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种类 型 (一 ) 擅 自增 设 预 算外 资金 收 费 项 目 行政 事业 性 收 费 项 目 审 批权 限集 中在 中央 和 省 ( 不 含 汁划 单 列 市 ) 两级 根 据 收 费 项 目 情 况 分别 由国 家 物 价 局 财 政 部 和 省 物价 财政 部 门 审批 重 要 项 目 须报 国 务 院 或 省 政 府批 准 当 前各地 自行 增 设 收 费项 目 ( 未经 省 批 准 ) 问 题 比 较普遍 如有的 地 方政府 自定收 取 养 路 费附加 在 水 附加 以 外 又 收 吨水 加 价款 自来水 增 容费 建桥集资款 , 还 有 一 些地 区 收 取城市 增 容费 (有 的市 叫进城费 ) 即 卖 户 口 款 ( 二 ) 应 收不 收 隐 瞒截 留 收入 一是预算外决 算数小 于 预 算外 收人 帐 上 数 表 明 收 入 已 入 帐但未 列 入 决算 二 是 应 作预 算 外 收人 的 款项 长 期挂暂存 或 者 不 通 过 收 入 与 支 出 帐 直 接在 暂 存 款 科 目收 收付付 三 是 擅 自减免 缓征 数额是 实 收 数 的 几倍 绝大部分 的 减 免是不符合 规 定 的 这 必 然 造成 财 政 预算 外 收 入 的 流 失 四 是 坐 支 预算 外 收 人 ( 三 ) 将 预 算 内收 入 划 为 预 算 外 收 入 一 是 没 有 19 93〕 19 严 格执 行 按 照 吉 政 办 发 〔 号 《吉林 省 行政 》 性 收 费预 算管 理 暂行 规 定 的 规 定 应 纳 入 预 算管理 的收 费项 目仍 在 预 算外管 理 二 是将 预 算 外 企业 上 交 的 所 得税 收 作 预 算外 收 人 ( 四 ) 虚 列 支 出 一 是 虚 列 财 政 部 门直接 经 办的 预 算 外 支 出转 挂 预 算外暂存或 其 他 帐 户 二 是 以 拨 作支 根 据规定 各 预 算外单 位 的事 业 费支 出 必 须 根 据各 单位 银 行支 出 数 列 报 三是 借款列 支 即把 预 算外资金借给部 门 单 位 后 内核外挂 (五、 挤 占 挪用 预 算 外 资 金 如 财 政 局 挤 占预 外 金 用于 局 算 资 本 所 属 公 司作 流 动资金 ; 挪 用 城建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管理学家2014.225预算外资金是当前我国一种特有的资金模式,它与预算资金存在差别,但却是用于满足政府履行其职能所需要的则政性资金。
目前,由于对预算外资金认识存在的不足和政策、管理手段上存在的不规范现象,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外资金管理上存在乱收费、挤占挪用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国家财力的缺失,造成了国家财政性资金的减少,给国家财政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又加重了百姓和公众的负担,滋生了腐败现象。
因此,如何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对策改进方法,就成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一)有利于公共财政的建设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公共财政管理框架建设的成败,关系到部门预算、国库管理制度以及政府采购、费改税等改革的成败。
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部门预算要反映部门及所属单位全部财政资金收支状况,不仅包括财政预算内资金收支,还包括各项预算外资金收支,经营收支以及其他收支,因此只有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视同预算资金一样管理,才能保证部门预算的完整性。
(二)有利于提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反映了一个国家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程度,这一比重的高低,由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职能大小所决定,这一比率越高,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从我国财政管理的现状来看,财政收入主要是指预算收入,因为预算收入是国家能够直接调控的财政资金,是我国财政管理的核心。
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推进,政府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社会保障的投入以及调节收入分配和地区差别,实施宏观调控的需要,现有的财政收入水平不能满足国家职能实现的需要。
(三)增强财政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打击腐败现象我国由于经济水平发展较低,预算内资金短缺,收支矛盾突出,一些本该作为财政资金来进行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这样就使得财政部门对于财政性资金的宏观调控能力减弱许多;而且对于资金的征缴模式执行也不够有力,一些单位仍然把预算外资金作为自己单位可以任意支配的资金来看待,而且作为获取个人和小集团利益的源泉,造成了预算外资金在监督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从而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分散了国家财力,由于监督管理上的缺位现象,滋生了一些腐败现象,因此,如何完善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如何对预算外资金产生的问题提出强有力的对策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
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期,徐水县审计局组织骨干力量对全县乡镇、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集体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一、有的单位任用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独立担任会计工作。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帐务混乱,不能如实准确全面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有的单位未按《会计法》的规定配备会计、出纳人员。
有的是会计兼任出纳,有的是出纳由主管领导兼任,致使领导、会计、出纳之间不能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
三、有些会计人员懂业务,但财经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只能起到会计核算的职能,但起不到会计监督的作用。
四、有些会计人员懂业务,懂法规,但为了本单位利益或逃避检查等原因,明知故犯或有意识地变通。
五、有些个别单位的领导故意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违规违纪,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此,我们在这次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大检查中,对各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处理。
为杜绝和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我们提出了4条建议:1、建议每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整顿会计秩序大检查工作,尤其对那些小型企业和新型企业应作为检查的重点。
2、对于一些单位业务素质比较差的会计人员,建议由财政、审计部门牵头,限期逐批地进行会计培训,合格后再上岗。
3、每年对单位领导及会计人员组织一次财经法纪、法规的学习,使他们明确擅自违反法律、法规各自应负的法律责任,年年警钟长鸣。
4、对于那些明知故犯,违反财经法纪、法规和会计制度的领导和会计人员,一经查出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只有这样,才能堵塞财务漏洞,才能维护《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正常有序地进行。
(徐水县审计局周文江)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审计调查当前会计秩序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预算外资金转移支付导致消费基金膨胀。
审计发现一些部门单位避开财政监督,动用预算外资金,发钱发物搞福利,巧立名目发补助,这项收入有的已高出个人工资,致使消费基金增长过快。
有些单位给职工购摩托车,单位出资大部分,个人补齐购车用款,或公或私,或公车私用。
浅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我国预算外资金状况分析多年来,预算外资金宏观失控和急剧膨胀,存在着诸多严重问题,不仅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建立健全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管理,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是近几年财政经济领域中探讨、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我国预算外资金的发展情况及现状分析(一)预算外资金的发展情况。
建国初期,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
当时为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解决某种特殊的、专门的需要资金,将少量项目和收入置于预算外管理。
1978年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93年企业实行“两则”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后,对原确定为企业预算外资金的部分,由企业自主支配使用,财政不再纳入预算外资金的统计范围。
1994年进行了税制改革和实行了“分税制”,初步建立了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
在这种宏观背景下,预算外资金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
1995年地方预算外资金得到了更为迅猛的扩张,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更是急剧膨胀。
(二)预算外资金快速增长的成因。
预算外资金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地方政府收费、基金的快速增长。
预算外资金与预算内资金“并驾齐驱”,有的地方甚至超过了预算内资金的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收费、基金的快速膨胀,有其多种复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资金的巨大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财政资金需要压力,在财政预算相当困难、税收手段乏力的情况下,政府收费、基金就成为筹集政府收入的重要途径和经济调节杠杆。
地方在事权扩张的同时,对收费、集资、建立基金享有很大的自主权,在缺乏严格的制度规范和监督管理的情况下,使政府收费、基金改革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二是政府收费基金快速增长的理论及政策根源。
理论研究滞后,法规制度不健全,导致了政府收费基金的快速增长。
三是地方和部门、单位利益驱动是预算外资金增长的现实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职能和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但由于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的滞后和政策、管理手段的缺位,造成预算外资金游离于政府预算之外,这种状况的存在,既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加剧了财政困难,削弱了财政的调控能力,同时也滋生了腐败现象。
因此,正确认识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深刻分析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法规制度,建立有效的预算外资金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不纳入预算管理,由地方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
它是国家预算资金的必要补充,具有分散性、自主性、专用性的特点。
我国预算外资金形成于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政府职能和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而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的滞后和政策、管理手段的缺位,造成预算外资金游离于政府控制之外,并一再膨胀,既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分散了国家财力,又滋生了腐败现象。
近年来随着“收入两条线”管理改革的实行,逐步缩小了资金规模,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但仍缺乏具体有效的法规制度以及运行机制的保障,财政管理尚未完全到位。
因此,正确认识并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缺位,仍是财政管理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正确认识由于观念、体制以及管理手段上存在缺陷,预算外资金管理一直以来是财政会计工作中的难点,预算外资金的迅速增长,给本地区的财政会计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比如预算外资金的迅速膨胀加剧了财政困难,削弱了财政的调控能力;扰乱了财政分配秩序;预算外资金使用比例较混乱,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乱收滥支不利于转换政府职能等。
由于这些原因,有些人主张立刻取消预算外资金,根据国家预算的统一性原则,建立统一的财政预算,统一掌握财政资金。
但是我认为在目前的财政预算体制下,还不可以马上取消预算外资金,而是应该正确认识其性质和地位,并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当前财政会计工作中的问题,继而循序渐进地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并最终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1、预算外资金作为对现行财政体制的补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预算外资金的快速增长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不能通过简单的取消就能解决问题。
预算外资金的快速增长,其根本原因其实是在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财权和事权的不统一。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中央放权让利,地方权限得到了扩大,在下放财权的同时,却没有下放相应的事权,造成财权和事权相脱节。
预算外资金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特有范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家财政预算将走向规范化、统一化,预算外资金最终必将萎缩甚至消亡。
而如果在当前急于取消预算外资金,由于利益驱动,原预算外资金的拥有主体还将以新的办法、新的名目取得预算外收入。
2、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好方法。
对于预算外资金膨胀的问题,比较务实的做法是,以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为目标,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控制规模,健全管理,加强监督;而从长远看,则要科学地划分财政收入,合理地划分财政支出范围,实现财权和事权的统一,消除预算外资金存在的制度原因,从而逐步取消财政资金的“双轨制”,建立统一的政府预算。
二、当前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预算外资金加速膨胀的原因是多样的,有单位、监督机构和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原因。
正确认识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切合实际,找到妥善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办法。
总的来说,当前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1、单位对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和性质认识不清。
长期以来,在预算外资金问题上,由于性质不明、概念不清,制度不全,从而产生了三种错误观念。
第一种观念认为预算外资金是单位自行组织、自行提取的、所有权理应属单位;第二种观念认为,既然预算外资金是单位组织的收入,那么政府无权调控,更不能上缴财政预算外专户;第三种观念认为,预算外资金是单位的自有资金,因此,可不受财政、财务制度的约束,可以任意地自由支配使用。
在这些错误的观念引导下,预算外资金的使用容易出现违规现象。
2、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
目前预算外资金的监督检查普遍存在着重收入轻支出的现象,一味强调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缴存比例,忽视了支出上存在的问题。
虽然财政在拨付资金时,根据用款单位上报的用款计划进行了核定,但财政资金划出以后,用款单位怎样使用、用到什么地方都不得而知。
事实上有的单位常常以事业发展、专项经费为名申请拨款,但实际上多用于人头经费,事业发展无从谈起,资金使用效益十分低下。
这种监督管理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讲是走了过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这可以从近几年审计查处的一些单位擅自扩大行政开支范围、乱发津贴、私费公付等问题中得到印证。
同时由于收费经费化,资金支出向个人倾斜,使部门间存在分配不公、苦乐不均的问题。
从更深层次看,它还造成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降低了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效率。
3、资金征缴模式陈旧、征缴程序不科学。
尽管近几年各地都积极推行预算外资金“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管体制。
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区仍处于自存自缴的状态。
而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户的存在,给个别单位截留预算内外收入、坐收坐支预算内外资金提供了可能。
另外,由于征缴程序不严密、不科学,也容易导致部分资金逃避财政监督,形成资金体外循环。
如一些地方出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省、地(州、市)、县(市、区)三级预算收入,应按比例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
但其具体征管模式是,由地县基层单位负责收缴资金,由省级部门归集资金、报批手续,待审批后,再由省级部门按比例逐级返还原单位,然后各自缴入国库。
这种方法虽有利于资金到位,但对按级次入库的资金,由于征缴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又没有必要的财政监督手段,容易形成既不解缴当地国库,又不纳入专户储存的体外循环资金。
4、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缺位影响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落实。
根据财政部《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行政主管机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集中一部分管理费。
但该办法对管理费的收取方式、标准、票据使用、支出范围及资金管理都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目前,一些地方迫于强大的财政压力,不得不要求预算部门自行解决一些财政支出,因此一些主管部门就以各种名义向下属单位收取管理费。
由于没有具体的政策规定,一些单位超标准收费、使用不合法票据以及白条收费,进而逃避专户管理、违规投资基建,甚至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时有发生。
此外,一些国家收费命令取消,但由于没有及时理顺和解决相关的单位经费,致使一些旨在建立政府与民间良性关系、规范行政行为、减轻企业负担的国家政策无法落到实处。
三、加强和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对策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我们在财政会计工作中,应该围绕财政综合预算的总体目标,在各方面加强管理,逐步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管。
1、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其实,从理论上讲,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力的重要组成分,是国家财政性资金;从形式来看,预算外资金是一部分社会产品价值的转移,是凭借政府的职权参与国民收入和再分配所取得的资金,如果没有国家法律法规授予的权力,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可能取得预算外收入。
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形式来看,都必须把预算外资金所有权、调控权、管理权分别归还于国家、政府、财政。
为了避免造成国家财政资金的流失和分散,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明确指出:预算外资金为国家财政资金,要求各部门预算外资金必须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各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必须缴入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从财政专户中拨付,各部门、各单位与收费相关的支出,纳入本部门和单位的年度预算,由财政部门核定支出,统筹安排,部门和单位不得从收费收入中坐支,只要彻底破除预算外资金“三权”属于部门或单位的错误观念,才能克服预算外资金管理遇到的阻力和困难,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加强票据管理,从源头上把关。
要完善票据管理模式,使用新的票据管理软件,通过控制、管理、电脑缴销和银行联网的方式进行票据管理,把票据管理与资金管理科学有效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验旧换新,票款同行”,进一步规范预算外资金征管行为,有效地防止收入不进专户和截留,隐瞒收入等现象。
但目前财政预算外专户还没有使用票据管理软件,并且只有一个人操作,对于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缺乏力度,比如:有预算外收入的单位来核消票据时没有认真统计计算,有时票据不连续缺号也没有认真追查,没有要求作废的票据也一起拿来核销,这样容易造成预算外资金的被截留,由于这些单位已实行了集中核算的委派会计制度,更没人去追查这些单位是否设立小金库,因此更要加大对票据稽查力度,确保从源头上加强票据管理。
3、积极借助科技手段以及高效、智能的网络管理系统,彻底改革预算外资金收缴制度。
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首先是堵塞收入方面的漏洞,做到应收尽收。
要以收费票据为资金监管源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赋予财政票据信息功能,再借助收费单位、代收银行、财政三家之间强大的网络管理系统,彻底建立起一个“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预算外资金征管体系。
由于所有收费通过银行代收,不仅便于财政性资金集中纳入财政管理,增强财政调控能力,使财政专户发挥“准国库”的功能,而且通过银行代收,还构建了财政部门与执收单位间高效的收费票据领购、核销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财政部门对执收单位收取预算外资金的监控力度,有力地遏止了自立收费项目、自定收费标准等乱收费行为。
4、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各级财政首先要将国家明确规定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不折不扣地全部纳入预管管理,相应支出通过预算予以安排。
其次对有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单位必须自下而上地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并将其纳入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和财政的综合预算;预算外收入要全部纳入专户管理,相应支出由财政统筹安排,要逐步改变按照收入比例提取经费的作法,要按照部门预算的统一要求核定经费支出,实行“预算制”,进而促进执收执罚部门依法行政。
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改变过去那种重分配轻管理、重审批轻监督、重微观轻宏观、重预算内轻预算外的传统理财观念,充分认识财政宏观调控和财政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克服本位主义和小团体意识,切实加强综合财政预算编制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能力。
5、强化综合预算管理,逐步推行“阳光工程”。
严格预算管理,认真编制年度综合收支预算,统筹考虑预算内外收支,将预算内外资金捆绑一起,支出按定额统筹安排,作为预算内资金的补充,以弥补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不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