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脂质
第二章 脂生物化学

甘油三酯贮存能量和保温
真核细胞中,甘油三酯在水相介质中成 微小油滴状独立结构,作为代谢燃料的 贮藏库,脊椎动物中这些特化的细胞被 称为脂肪细胞(adipcytes或fat cells)。 甘油三酯还贮藏在多种植物的种子中, 提供种子萌发时所需能量及生物合成的 前体物质。
甘油三酯贮存能量和保温
人体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18:29c,12c ω -6系的原初成员 γ -亚麻酸(18:36c,9c,12c) 花生四烯酸(20:45c,8c,11c,14c) α -亚麻酸18:39c,12c ,15c ω -3系的原初成员 EPA—二十碳五烯酸 (20:55c,8c,11c,14c,17c) DHA—二十二碳六烯(22:64c,7c,10c,13c,16c,19c) 活性脂肪酸存在于鱼油(深海鱼)中。
CH2 O CH2OH CH2OH
2
1
3 1
P OH
OH H C OH C O HO C HO C O H H H OH OH O O 3 3 Sn-甘油-1-磷酸 Sn-甘油-3-磷酸 CH2 O CH2 O P OH CH2 OCH2 O P OH P OH P OH
2
同一物质 Sn-甘油-1-磷酸 Sn-甘油-3-磷酸 Sn-甘油-3-磷酸 Sn-甘油-1-磷酸 L-甘油-3-磷酸 D-甘油-1-磷酸 对映体 L-甘油-1-磷酸
通俗名
系统名 饱
简写 符号 和 脂 肪
结构 酸
熔 点 (℃)
存在
12 14 16 18月桂酸 (肉ຫໍສະໝຸດ 豆 蔻酸 棕榈酸 (软脂酸) 硬脂酸
n-十二酸 n-十四酸 n-十六酸 n-十八酸
12:0 14:0 16:0 18:0
第二章-生物化学-脂类化学

2.3.1.1 甘油磷脂
甘油磷脂的组成
立体专一编号(Sn)
Sn—二脂酰甘油—3—磷酸
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重 要 的 甘 油 磷 脂
磷脂酸
磷脂酰乙醇胺 乙醇胺
卵磷脂
胆碱
磷脂酰丝氨酸 丝氨酸
磷脂酰肌醇
肌醇
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 choline) ——卵磷脂
O
CH2-O-C-R 1 R2-C-O-CH O + CH2-O-P -O-CH -CH -N (CH 3 ) 3 2 2 OH 卵磷脂
O
L-α-磷脂酰胆碱
★基本介绍
"卵磷脂"这个词本身由希腊文"Lekiths"派生
出来,意指"蛋黄", 因为卵磷脂最初是在蛋 黄中发现,一只鲜蛋黄中约含10%卵磷脂。近 年来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 三大营养素",倍受社会关注,已成为保健品 市场的"黄金产品"。卵磷脂是人体细胞膜的基 本组成部分,细胞膜是细胞的卫士,它决定了 细胞之间能量和信息的传递。人体拥有足够的 卵磷脂,就意味着具有较好的免疫力、代谢力 和生命活力。卵磷脂更多地集中于脑及脑神经 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心、肝、肾 等重要器官中。
原子上的羟基以酯键相连。 是线粒体膜和细菌膜的主要成分,是唯一具有抗原性的磷 脂分子。
缩醛磷脂(plasmalogens)
脂性醛基
存在脑组织和动脉血管,可能有保护血管的作用。
2.3.1.2 鞘氨醇磷脂(sphingomyelin)
CH3(CH2)12-CH=CH-CH-OH NH2-CH CH2-OH 鞘氨醇
第02章脂类上ppt课件

第一节 脂类概述
一 引言 (一) 脂质的概念 (二) 生物学作用 (三) 分类
二 脂肪酸 (一) 脂肪酸的结构、分类、命名 (二) 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三) 脂肪酸的理化性质 (四) 脂肪酸盐和乳化作用 (五) 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 (六) 类二十碳烷
第一节 脂质概述
一 引言
(一) 定义: 生物体内一类不溶或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溶
β
O
HC O C R2
α
O
H2C O C R3
2 命名编号问题:当两个α碳中任何一个羟甲基被酯化
H2C1 O
2
HO C H
PO32-
3
H2C OH
L-甘油-1-磷酸
1
H 2C
OH
HO C 2 H
3
H 2C O
P
O
23
L-甘 油 -3-磷 酸
1
H 2C
O PO32-
2
HC OH
3
H2C OH
D-甘 油 -1-磷 酸
一般随饱和脂肪酸的数目和链长的增加而升高。 5.
化学性 (四质)三酰甘油的
1. 水解和皂化 皂化作用:碱水解甘油三酯的作用。 水解产物:脂肪酸盐(皂) + 甘油 皂化值(皂价):完全皂化1克油或脂所消耗的KOH的毫克数。
2. 氢化 甘油三酯中饱和键可以在金属镍催化下发生氢化反应,使双
键饱和。液体植物油转变成固态脂,食品工业:人造黄油。
第二章 脂质
学习目标提要: 1 脂质的分类; 2 脂肪酸的结构和性质,天然脂肪酸的特点; 3 脂酰甘油及各种各种磷脂、糖脂的结构及性质; 4 了解常见的固醇类物质极其衍生物的结构特点; 5 了解血浆脂蛋白的结构特点、分类及主要功能。
02-脂类-磷脂

第二章 脂
Lipids
质
第二节 磷
脂(phospholipids)
根据磷脂的主链结构(醇基)的不同, 可将磷脂分成两大类: • 甘油磷脂:甘油、脂肪酸、磷酸(和一 分子氨基醇)组成。
• 鞘氨醇磷脂:以鞘氨醇代替了甘油。
一、甘油磷脂(glycerophospholipids)
• 甘油磷脂也称磷酸甘油酯。最简单的磷酸甘油酯 是由sn-甘油-3-磷酸衍生而来的。 (一)结构特征
-1
R1 R2
O 1 C O CH2 O 2 C O CH 3 CH2 O O P O X O-
脱羧
胆胺,HO-CH2-CH2-N+H3
0
甲基化
胆碱HO-CH2-CH2-N+(CH3)3
0
(二)、主要的磷脂酰甘油酯
4、磷脂酰甘油(PG) 甘油 HO-CH2-CH-CH2-OH
O R1 C O O R2 C O CH2 CH O CH2 O P O CH2CHCH2OH OOH
鞘氨醇、
脂肪酸、
糖类
鞘糖脂 • 脑苷脂(中性鞘糖脂):
单糖、双糖或寡糖通过O-糖苷键与神经酰胺相连
• 神经节苷脂(酸性鞘糖脂):
寡糖链(带有一个或多个唾液酸残基)与神经酰胺
形成的鞘糖脂。
糖鞘脂
神经酰胺 胆碱鞘磷脂 葡萄糖苷神经 酰胺 乳糖苷神经酰 胺
神经节苷脂
糖脂(glycolipids) 二、 糖脂的生物学功能
(二)、主要的磷脂酰甘油酯
2、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PE) 胆胺, HO-CH2-CH2-N+H3
O 1 R1 C O CH2 O 2 R2 C O CH 3 O H2 H2 CH2 O P O C C N+H3 O-
02-脂类-磷脂

一、命名与分类
• 糖脂是指糖通过其半缩醛羟在以糖苷键与脂质 连接的化合物。 • 根据脂质的不同可分为: 1、甘油醇糖脂 2、鞘氨醇糖脂
糖脂(glycolipids)
1、甘油(醇)糖脂
CH2 OH O
O
CH2
O O O C C O R1 R2
HC
CH2
sn-3-单半乳糖基甘油二酯
2、鞘氨(醇) 糖脂
其它脂类 二、 萜类(类萜, terpenes)
萜类属于非皂化的脂类,它的基本结构是异 戊二烯。
胡萝卜素
维生素A
顺视黄醛
反视黄醛
维生素E
维生素K
泛醌,辅酶Q
其它脂类 三、 甾类化合物(steroides)
类甾醇,类固醇——功能多为激素。
溶解性能与脂肪相似,但不能被皂化。
基本结构是环戊烷多氢菲(母核)的一类醇、
酸及其衍生物。
包括:固醇、固醇衍生物。
固醇类
1、动物固醇
(1) 胆固醇结构
脑神经和肾上腺 含量丰富 烷烃侧链
ROOH
甾核
极性头
固醇类
空间结构:椅式构象
胆甾烷醇(一个A-B反式类固醇)
粪固醇(一个A-B顺式类固醇)
固醇类
(2)胆固醇性质 白色、斜方晶体。
a. 醇基可与脂酸成酯(棕榈酸、硬脂酸、油
(1)细胞结构的刚性
(2)抗原的化学标记 血型抗原 (3)细胞分化阶段可鉴定的化学标记 (4)调节细胞的正常生长 (5)授予细胞与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反应性倾向。
第五节 结合脂类--脂蛋白
无论是脂肪酸或是其它脂类,都很少以游离形式存在于生物 体内,而是以蛋白质或是糖类结合的形式存在。 一、脂蛋白的功能: (1)几乎所有的脂蛋白都具有运输或载体的功能。 (2)有些脂蛋白的功能似乎是储存,这些复合物将脂质稳定 在身体某处以备调用。 (3)参与脂质的代谢,如酰基载体蛋白参与脂肪酸的合成。 (4)参与细胞识别。
生物化学 第02章 脂类化学

n 皂化价:完全皂化1克脂肪(油或脂)所消耗的氢氧化钾的 毫克数。
n 皂化价可用于计算该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分子量=1/[(皂化价/1000)/56/3]
单位为克的皂化价
消耗的氢氧化钾的摩尔数 (脂肪酸的摩尔数) 甘油三酯的摩尔数
分子量 = 3 × 56× 1000 皂化值
n250毫克油脂完全皂化时需要47.5毫克KOH, 计算该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规定:
1,3的位置不能交换
n 磷脂酰胆碱(X基团为胆碱) ——卵磷脂
O
O CH2-O-C-R1 R2-C-O-CH O
CH2-O-P-O-CH 2-CH2-N+(CH )3 3 OH
卵磷脂
如果磷酰胆碱基连接在甘油基的3位碳,则为-型,2位则为-型。
自然界:L--磷脂酰胆碱
n★基本介绍 n“卵磷脂”这个词本身由希腊文“Lekiths” 派生出来,意指“蛋黄”。卵磷脂最初是在蛋 黄中发现,一只鲜蛋黄中约含10%卵磷脂。近 年来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 三大营养素"。
液酸
神经酰胺
中性糖 N-乙酰半乳糖胺
神经酰胺
半乳糖 唾液酸
葡萄糖
n 甘油醇糖脂(glycosyl glycerides)—植物糖脂
存在于绿色植物中,称植物糖脂。
n答案:884
2)不饱和双键产生的性质
①氢化(Hydrogenation)(反式脂肪酸) n 油脂中的不饱和键可以在金属镍催化下发生氢化作用。 n 氢化作用通常用于使液体油变成半固体或固体脂肪。
②卤化和碘值 n 卤化作用(Halogenation):油脂中不饱和键可与卤素 发生加成作用,生成卤代脂。 n碘值(价):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 n用碘值表示油脂的不饱和度。
第02章 脂类

顺式低于反式
脂肪酸堆积成的聚集体:完全饱和的脂肪酸堆积成 近乎晶体点阵分布的形式,疏水作用使之稳定;一个 或两个顺式双键干扰紧密堆积,聚集体稳定性减弱
双键多为顺式,少数为反式 ★ 增加膜流动性 降低膜相变温度,抗寒冷
II
化学性质: 可以发生氧化和过氧化,不饱和脂肪酸
在双键处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如卤化和氢化
蛋白质变性失活(SDS)
生化实验
(五)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 必需脂肪酸是指对人体的功能不可缺少,但必须由膳食
提供的两个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
亚油酸:ω-6家族PUFA原初成员
亚油酸→→γ– 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花生四烯酸维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类二十碳烷化合物的前体 ω-6家族PUFA可降低血清胆固醇,缺
FA):
(两个或两个双键)
亚油酸(2个) 亚麻酸(3个) 花生四烯酸(4个)
附: 脂肪酸的命名:
亚油酸 :18:2∆9c,12c
(二)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 P82-86
1、线形不分支,多16C~18C
2、碳原子数多为偶数 3、不饱和脂肪酸双键 简写 18:2Δ9c,12c
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多在
④ sn – 系统是把甘油的手性β碳都看成是L-构型的
Fischer投影式里β碳的羟基应放在左边
(三)三酰甘油结构与类型
简单三酰甘油:R1,R2,R3相同 混合三酰甘油:R1,R2,R3不同 大多数天然油脂是混合物
P92-93
H2C HC H2C
O O O
O C O C O C
R1 R2 R3
R:脂肪酸烃链
一般是4碳以上的 长链一元羧酸 包括甘油、鞘氨醇、高 级一元醇以及固醇等
生物必修一 第二章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生物必修一 第二章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基础知识】一、糖类1、元素组成:由 3种元素组成。
附: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蔗糖→1葡萄糖+1果糖 麦芽糖→2葡萄糖 乳糖→1葡萄糖+ 1半乳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 糖原→葡萄糖3、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 来源。
)4.糖的鉴定:(1)淀粉:遇 变 ,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 、 果糖 、 和乳糖)与 在 条件下,能够生成 沉淀。
斐林试剂: 配制: 溶液(2mL )+ 溶液(2mL )使用: 后使用, 加热,且 。
5、★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糖类:★动物细胞所特有的糖类: 、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 、 、二、脂质1、元素组成:主要由 组成(C/H 比例高于糖类),有些还含N 、P(C 、H 、O ):储能;保温;缓冲;减压2、分类: 磷脂 ( ) :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固醇 ( 3、脂肪的鉴定: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脂肪颗粒)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1、常见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叫做_________,因此生物大分子又可称为它们的_________。
3、多糖的单体是_________,蛋白质的单体是_________,核酸的单体是_________。
4、这些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__________为基本骨架然后再连接成多聚体,因此说“碳是生命的_____________。
”5、单体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并具有特定的______后,才能表现出应有的生物学功能。
【课堂比拼】赛赛谁行——我的成绩( )选择题:()1. 人体细胞中不可能存在下列哪种物质A.葡萄糖B. RNAC. 蛋白质D. 纤维素()2. 细胞中脂质的作用是A. 激素的主要成分B. 主要的能源物质C. 酶的主要成分D. 细胞膜的成分()3. 过渡肥胖者的脂肪组织中,占细胞重量50%以上的物质是A. 蛋白质B. 脂肪C. 糖类D. 水()4.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A. 脂质B. 糖原C. 淀粉D.纤维素()5. 下列物质不属于脂质的是A. 脂肪酶B. 雄性激素C. 胆固醇D. 纤维素D()6. 多糖(淀粉)在体内可通过什么作用转化为单糖A. 缩合作用B. 氧化分解作用C. 水解作用D. 脱氢作用()7. 在动物细胞内,作为储存能量的糖类是A. 淀粉B. 糖原C. 脂肪D.纤维素()8. 在化学组成上脂质与糖类的主要区别是A. 脂质分子中氧原子的比例高B. 脂质主要有C、H、O组成C. 脂质分子中C和H原子的比例高D. 有的脂质物质中含有N、P()9. 细胞中脂质的作用不包括A. 激素的主要成分B. 储能的主要成分C. 酶的主要成分D.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10. 人体内主要储能物质和主要能源物质分别是A. 糖原和葡萄糖B. 脂肪和糖类C. 蛋白质和脂肪D. 蛋白质和糖类()11.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多聚体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它的单体B.脂肪彻底氧化分解后的产物是CO2和H2O,所以CO2和H2O是脂肪的单体C.淀粉和纤维素的单体都是单糖D.DNA和RNA单体的分子组成不同()12. 上学期我们学校举行了拔河比赛,所用的粗绳,其主要成分是A. 淀粉B. 蛋白质C. 核酸D.纤维素()13. 淀粉、精瘦肉、核酸的单体分别是A. 葡萄糖氨基酸核糖核苷酸B. 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糖核苷酸C. 葡萄糖葡萄糖核苷酸D. 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14. 谷物中含量最多的多糖是A. 糖原和纤维素B. 淀粉和糖原C. 淀粉和纤维素D.蔗糖和麦芽糖()15.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磷脂是所有细胞不可缺少的脂质B.所有细胞的组成成分都有纤维素C.只有多糖、蛋白质、脂肪三类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D.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的物质是指储存能量的多糖。
生物化学上册脂质部分考研笔记

第⼆章 脂质脂质是⼀类低溶于⽔⾼溶于非极性溶剂的⽣物有机分⼦,其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物。
定义:脂肪酸根据饱和程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双键越多,越不饱和。
理化性质烃链越长,溶解度越低。
双键越多(越不饱和),熔点越低。
⼀个重要的名词解释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 指⼈体不能合成,必须由膳食提供的对⼈体功能必不可少的脂肪酸,有3种:亚油酸亚麻酸,花⽣四烯酸。
亚油酸 18 : 2 两个不饱和双键亚麻酸 18 : 3 三个不饱和双键花⽣四烯酸 20 : 4 四个不饱和双键。
某些天然存在的脂肪酸1、饱和脂肪酸 碳原⼦数目 双键数目棕榈酸(软脂酸) 16 0硬脂酸 18 02、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 16C油酸 18C三酰甘油(T G )—⼀种特殊的脂质1、化学性质A、⽔解与皂化三酰甘油能在酸、碱或脂酶的作用下,⽔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皂化作用(saponification)油脂的碱⽔解作用称皂化作用。
△△△皂化值(价)(saponification v alue or num b er):皂化1g 油脂所需的KO H mg数称为皂化值。
中和1mol T G (三酰甘油)需要3 mol KO HT G平均M r =3—n KO H56—M r KO H M r —分⼦量皂化值用来判断三酰甘油(T G )平均相对分⼦质量,表示油脂中脂肪酸分⼦量的⼤小(即脂肪酸C原⼦多少), 皂化值越⾼,脂肪酸分⼦量越小,亲⽔性较强,易失去油脂的特性;皂化值越低,分⼦量越⼤或含有较多的不皂化物,油脂接近固体 。
B、氢化和卤化氢化:将液态的植物油转变为固态的脂,例如⼈造黄油。
卤化:吸收卤数的量反映不饱和键的多少。
碘值(iodine v alue): 100g 油脂卤化时所能吸收碘的克数。
—用来表示油脂的不饱和程度。
C、⼄酰化⼄酰值(价)(acetylation num b er):指中和从1g ⼄酸化产物中释放的⼄酸所需要的KO H mg数。
(整理)02第2章脂质.

第2章脂质一、教学大纲基本要求脂质的结构和功能:1.三脂酰甘油,脂肪酸,三脂酰甘油的理化性质;2.磷脂,甘油磷脂,鞘磷脂;3结合脂,糖脂,脂蛋白;4固醇类化合物,萜类,类固醇,前列腺素。
二、本章知识要点(一) 脂质( lipid) :脂质(也译脂类),是一类不溶于(或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
按化学组成不同,脂质可分为单纯脂质(simplelipid)、复合脂质(compound lipid)、衍生脂质(derivedlipid)和其它脂质等三大类.按是否可被皂化,脂质分为可皂化脂质(saponifiable lipid)和不可皂化脂质(unsaponifiable lipid)两大类.按脂质在水中和水界面上的行为不同,可分为非极性脂质(nonplar)和极性脂质(polar)两大类。
(二)甘油三脂1.脂肪酸(fatty acid FA)脂肪酸是具有长碳氢链(“尾”)和一个羧基末端(“头”)的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根据碳氢链的饱和程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种,不同脂肪酸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烃链的长度(碳原子数目)、双键数目和位置及构型,以及其它取代基团数目和位置。
脂肪酸及由其衍生的脂质的性质与脂肪酸的链长和不饱和程度有密切关系. 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不同的构象.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是指一类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需要而必须从外界摄取的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不仅是多种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而且也是合成一类生理活性脂质-前列腺素,凝血噁烷和白三烯等类二十碳烷化合物的前体.2.甘油三脂又称为三脂酰甘油,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组成,是脂类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类。
由两种或三种不同的脂肪酸组成的,称为混合甘油脂;由同一种脂肪酸组成的称为简单甘油脂。
天然甘油三脂大多数是混合甘油脂。
混合甘油脂具有两种不同的构型(L-和D-构型)。
第二章第3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3.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糖类并释放能量,主要是
利用(C )
A.麦芽糖
B.核糖
C.葡萄糖
D.蔗糖
4.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是(C )
A.糖原和纤维素 B.淀粉和糖原
C.淀粉和纤维素 D.蔗糖和麦芽糖
5.组成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都是(C)
A.核糖
B.半乳糖
C.葡萄糖
D.脱氧核糖
6.在人和动物皮下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C )
根等储藏器官中
储存能量
多糖
纤维素 糖原
植物细胞的细胞 壁中
动物的肝脏中 和肌肉组织中
支持保护细胞
储存能量, 调节血糖
几丁质
甲壳类动物和 昆虫的外骨骼 中
支撑身体骨架, 保护机体
细胞中的糖类
淀粉、纤维素、糖原都是多糖
细胞中的糖类
细胞中的糖类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及植物体内 纤维的主要成分
细胞中的糖类
(2)二糖:由两分子的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种类
麦芽糖 二糖
蔗糖
乳糖
分布
功能
发芽的小麦、谷 粒中含量丰富
蔗糖、甜菜中含 量丰富
均可提供能量
人和动物乳汁中 含量丰富
细胞中的糖类
葡葡 萄萄 糖糖
麦芽糖
果 糖
葡 萄 糖
蔗糖
葡半 萄乳 糖糖
乳糖
(3)多糖:由三个以上的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种类
分布
功能
植物粮食作物的 淀粉 种子、变态茎或
无双键 一个双键
动物油 椰子油 棕榈油
橄榄油 菜籽油 花生油
两个或两个 以上双键
葵花籽油
粟米油
海洋鱼油
与健康关系
高中生物北师大必修1教学案:第2章 第3节 第3课时 核酸和脂质 Word含答案

第3课时核酸和脂质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控制细胞生命过程的物质。
2.核酸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大类,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中。
3.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在蛋白质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4.脂质的元素组成是C、H、O,有的还含有N、P等元素,其分子中H和O的比值远大于糖类中的H和O的比值。
5.脂质包括脂肪(储能物质)、类脂(磷脂、糖脂)和固醇类物质(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核酸的分子组成[自读教材·夯基础]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1)元素组成: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
(2)种类: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两种。
(3)结构组成:2.核酸的构成3.核酸分子的多样性(1)原因:核苷酸数量不同和排列顺序多样性。
(2)核酸中遗传信息的贮存:①绝大多数生物中,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中。
②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RNA中,如HIV、SARS病毒等。
[跟随名师·解疑难]1.两种核酸的比较名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简称DNA RNA元素组成C、H、O、N、P C、H、O、N、P 单体脱氧核苷酸(四种) 核糖核苷酸(四种)组成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含氮碱基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T(胸腺嘧啶)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U(尿嘧啶) 无机酸磷酸磷酸存在主要在细胞核中主要在细胞质中一般结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一条核糖核苷酸链2.遗传信息的贮存(1)以DNA为遗传物质时,其遗传信息就蕴含在碱基(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2)以RNA为遗传物质时,其遗传信息就蕴含在碱基(或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关键一点]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HIV、SARS病毒等。
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核酸由C、H、O、N、P等元素组成B.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C.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DNA和RNAD.核酸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解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02脂质

(一)自由基、活性氧和自由基链反应 自由基、
自由基是含有奇数价电子并因此在一个轨道上具有一个 自由基是含有奇数价电子并因此在一个轨道上具有一个 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自由基有3个显著的特征:具有顺磁性;反应性强; 自由基有 个显著的特征:具有顺磁性;反应性强; 寿 个显著的特征 命短。 命短。 产生自由基的常见途径:辐射诱导;热诱导; 产生自由基的常见途径:辐射诱导;热诱导;单电子氧 化还原。 化还原。
(三)脂肪酸盐与乳化反应
脂肪酸盐是典型的两亲化合物 , 是一种离子型 脂肪酸盐 是典型的两亲化合物, 是一种 离子型 是典型的两亲化合物 去污剂( 去污剂(ionic detergent)。 ) 乳化 emulsification 去污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 去污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 离子型去污剂( 离子型去污剂 ( 如 SDS) 在高浓度时使蛋白质完全 ) 变性,多肽链处于伸展状态; 变性,多肽链处于伸展状态; 非离子型去污剂( 非离子型去污剂(如Triton-X 100)在高于临界微团 ) 浓度( 能使生物膜溶解, 浓度 ( cmc) 时 , 能使生物膜溶解 , 形成以去污剂 ) 为主并掺有膜脂、 膜蛋白的混合微团; 低于cmc时 , 为主并掺有膜脂 、 膜蛋白的混合微团 ; 低于 时 一般不引起蛋白质变性, 不形成微团, 一般不引起蛋白质变性 , 不形成微团 , 但能从膜中 溶出膜结合蛋白。 溶出膜结合蛋白。
蜡
是高级脂酸与高级一元醇所生成的酯。 蜡 是高级脂酸与高级一元醇所生成的酯 。 不溶 于水, 熔点较脂肪高, 一般为固体, 不易水解。 于水 , 熔点较脂肪高 , 一般为固体 , 不易水解 。 在动物体内多存在于分泌物中, 在动物体内多存在于分泌物中 , 主要起保护作 蜂巢、昆虫卵壳、羊毛、鲸油皆含有蜡。 用。蜂巢、昆虫卵壳、羊毛用简写法表示 。 简写法的原则 先写出碳原子的数目, 是:先写出碳原子的数目,再写出双键的 数目,最后表明双键的位置。 数目,最后表明双键的位置。如: 表明软脂酸含l6碳原子 碳原子, 软脂酸 16:0 表明软脂酸含 碳原子, 无双键; 无双键; 油 酸 18:1(9)或18:1∆9 表明油酸为具有 或 18个碳原子,在第 个碳原子, 个碳原子 在第9—10位之间有一个不 位之间有一个不 饱和双键的脂肪酸; 饱和双键的脂肪酸; 花 生 四 烯 酸 20:4(5 、 8 、 11 、 14) 或 20:4∆5,8,11,14 表明花生四烯酸为具有20个 表明花生四烯酸为具有 个 碳原子,在第5—6、8—9、11-12和14碳原子,在第 、 、 - 和 15碳原子之间各有一个不饱和键的脂肪 碳原子之间各有一个不饱和键的脂肪 酸;
【同步课件】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3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4)与糖原相比,为什么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提示:①脂肪中碳、氢含量比糖类多,因此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比 糖类多,释放的能量也多,产生的水也多。②单位质量的脂肪体积比糖 原小很多,有利于储藏。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易错点拨】关于脂质的三点提醒 (1)脂肪≠脂质,固醇≠胆固醇。脂肪只是脂质中的一种,除脂肪 外,脂质还包括磷脂和固醇等;胆固醇是固醇中的一种。 (2)脂肪是人和动物的主要储能物质,但脂肪并不是只存在于动物 细胞中,植物细胞中也有,如花生种子中。 (3)脂肪不是唯一的储能物质,动物细胞中还有糖原,植物细胞中 还有淀粉。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微思考 俗语说“瘦人怕撞,胖人怕热”,请结合脂质的有关内容分析其中
的原因。 提示:脂肪具有缓冲、减来自和保温作用。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脂质的是( )
A.脂肪
B.磷脂
C.胆固醇
D.蔗糖
【答案】D
【解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的固醇又包含胆固醇、
性激素和维生素D,蔗糖属于糖类。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课标要点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 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 类和作用 3.举例说出糖类和脂 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学法指导
1.生命观念:糖类和脂肪为生命活动提供 能量,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2.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法归纳糖 类、脂质的种类及作用 3.社会责任:联系血糖、胆固醇含量,了 解糖类和脂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能够为 糖尿病、高血脂等病人提供合理建议
知识导图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02-脂类-磷脂

R1 R2
O 1 C O CH2 O 2 C O CH 3 CH2
极性头基 3、位于碳2上面的碳原子称为 ,位 、位于碳 上面的碳原子称为 上面的碳原子称为C1, 于碳2下面的碳原子称为碳 下面的碳原子称为碳3。 于碳 下面的碳原子称为碳 。
非极性尾部
O O P O X O
sn-甘油-3-磷酸
极性头基 磷脂酰丝氨酸
CH (CH2) 12 CH3
二、 鞘磷脂 (sphingomyelin) (二)、神经酰胺 )、神经酰胺
CH2OH
CH2OH HC NH O C R
2位NH2被一C18-
HC
NH2
C26的脂肪酶酰化。 HC
CH CH
OH
HC CH CH
OH
(CH2) 12 CH3
(CH2)12 CH3
二、 鞘磷脂 (sphingomyelin)
4、磷脂酰甘油(PG) 、磷脂酰甘油( ) 甘油 HO-CH2-CH-CH2-OH
R1 R2 O C O O C O CH2 CH O CH2 O P O CH2CHCH2OH OOH
OH
(二)、主要的磷脂酰甘油酯 )、主要的磷脂酰甘油酯
5、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甘油 HO-CH2-CH-CH2-OH
O
(三)、鞘磷脂 )、鞘磷脂
极性头是磷酰乙 醇胺酰胺或磷酰 胆碱由磷酸基和 胆碱由磷酸基和 神经酰胺的第一 个羟基以酯键相 个羟基以酯键相 以酯键 连。
O CH2 HC
P ONH
O O C
CH2CH2N+(CH3)3
R
HC CH CH
OH
鞘磷脂的性质和 磷脂酰胆碱以及 磷脂酰胆碱以及 磷脂酰乙醇胺的 性质很相近
《杨在清》02 第2章 脂 质

第2章脂质一、教学大纲基本要求脂质的结构和功能:1.三脂酰甘油,脂肪酸,三脂酰甘油的理化性质;2.磷脂,甘油磷脂,鞘磷脂;3结合脂,糖脂,脂蛋白;4固醇类化合物,萜类,类固醇,前列腺素。
二、本章知识要点(一) 脂质( lipid) :脂质(也译脂类),是一类不溶于(或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
按化学组成不同,脂质可分为单纯脂质(simplelipid)、复合脂质(compound lipid)、衍生脂质(derivedlipid)和其它脂质等三大类.按是否可被皂化,脂质分为可皂化脂质(saponifiable lipid)和不可皂化脂质(unsaponifiable lipid)两大类.按脂质在水中和水界面上的行为不同,可分为非极性脂质(nonplar)和极性脂质(polar)两大类。
(二)甘油三脂1.脂肪酸(fatty acid FA)脂肪酸是具有长碳氢链(“尾”)和一个羧基末端(“头”)的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根据碳氢链的饱和程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种,不同脂肪酸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烃链的长度(碳原子数目)、双键数目和位置及构型,以及其它取代基团数目和位置。
脂肪酸及由其衍生的脂质的性质与脂肪酸的链长和不饱和程度有密切关系. 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不同的构象.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是指一类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需要而必须从外界摄取的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不仅是多种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而且也是合成一类生理活性脂质-前列腺素,凝血噁烷和白三烯等类二十碳烷化合物的前体.2.甘油三脂又称为三脂酰甘油,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组成,是脂类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类。
由两种或三种不同的脂肪酸组成的,称为混合甘油脂;由同一种脂肪酸组成的称为简单甘油脂。
天然甘油三脂大多数是混合甘油脂。
混合甘油脂具有两种不同的构型(L-和D-构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三种血型者的某些血 液蛋白中也分别发现有 同样的三种寡糖链。
血型与鞘糖脂
磷脂和鞘脂都在溶酶体中降解
四种磷脂酶的作用部位
产物为二脂酰甘油 - 磷脂酶对醚键无作用; - 磷脂酶A1/A2作用后留 下的溶血磷脂分别由相 应的溶血磷脂酶B进一 步降解; - 高浓度溶血磷脂可破坏 细胞膜。 产物为磷脂酸
五、萜和类固醇(1) )
三酰甘油和蜡(2)
三脂酰甘油具有储能及隔层作用
脂肪块 用作细胞燃料储备
产能值高 可无水储存
三酰甘油和蜡(3)
Arabidopsis种子的子叶细胞 种子的子叶细胞
三酰甘油和蜡(4)
蜡质具有储 能和防水作用
蜂蜡
三酰甘油和蜡(5)
鲸油是三酰甘油和蜡的混合物
鲸蜡
三酰甘油和蜡(6)
很多食物都含 有三脂酰甘油 脂肪的熔点及 其在室温25℃ 下的物理状态 与其脂肪酸组 成直接相关。
萜分子是碳架可看成由两个或多个异戊二烯单位, 萜分子是碳架可看成由两个或多个异戊二烯单位, 一种五碳单位( ),连接而成。 ),连接而成 一种五碳单位(C5),连接而成。
异戊二烯
萜和类固醇(2) )
类固醇结构的主要区别在 于侧链的长度以及甲基、 双键、羟基和羰基的数目 与位置的不同。
烷基侧链
胆固醇
二 脂肪酸(1)
某些天然存在的脂肪酸
二 脂肪酸(2)
硬脂酸
油酸
脂肪酸的基本结构
脂肪酸(3)
脂肪酸分子的 聚集程度取决 于其饱和度
饱和的脂肪酸
饱和的和不饱和的脂肪酸
三 、三酰甘油和蜡(1)
R1=R2=R3时为单纯三脂酰甘油,反之 时为单纯三脂酰甘油, 为混合型的; 为混合型的; C1和C3位的脂肪酸不同时 2即为 ; 位的脂肪酸不同时C 即为C*; 脂肪酸不同时 甘油的甘油的-OH和脂肪酸的-COOH均以酯 和脂肪酸的 均以酯 键形式结合, 键形式结合,故三脂酰甘油都是中性的 非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甘油
三种食物脂肪的脂肪酸组成
四、 磷脂
磷脂(phospholipid)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类 磷脂
极性头基
非极性尾部
甘油磷脂的结构通式
几种常见甘油磷脂的极性头基及其净电荷
磷脂酸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甘油 磷脂酰肌醇 4,5-二磷酸 二磷脂酰甘油 (心磷脂)
醚甘油磷脂
缩醛磷脂
经由酯键与C2连接的只是 乙酸,因而水溶性更强。
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
鞘磷脂
鞘磷脂 由鞘氨醇、脂肪酸 和磷酰胆碱(少数 是磷酰乙醇胺)组成
神经酰胺 鞘磷脂 葡萄糖脑苷脂
乳糖神经酰胺
神经节苷脂
鞘磷脂与磷脂酰胆碱相似
- 均为两性分子 - 头基中均无净 头基中均无净电荷
鞘磷脂
磷脂酰胆碱
细胞表面的鞘脂具有识别功能
生物化学网络教程
脂
质
李思光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院
章 节 目 录
一、引言 二 脂肪酸 三 、三酰甘油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 磷脂 五、萜和类固醇 六、脂质的提取、分离与分析 脂质的提取、
一、引言(1) )
(一)脂质的定义 脂质(lipid)是一类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极性的生物有机分子 (二)脂质的分类 1 单纯脂质(simple lipid) 单纯脂质( ) 2 复合脂质(compound lipid) 复合脂质( ) 3 衍生脂质 (derived lipid) ) 1 非极性脂质 2 Ⅰ类极性脂质 3 Ⅱ类极性脂质(磷脂和鞘糖脂) 类极性脂质(磷脂和鞘糖脂) 4 Ⅲ类极性脂质 (去污剂) 去污剂)
按化学组成
按脂质在水中和 水界面上的 行为
引言(2) )
(三)脂质的生物学作用 能量储存 1 贮存脂质 (storage lipid) ) 2 结构脂质 (structural lipid) 生物膜组分 ) 细胞识别 3 活性脂质 (active lipid) )
脂质的主要类型和彼此之间的相关性
极性头 储存/转运时与脂肪酸 缩合成固醇酯
甾核
固醇衍生物
睾酮 雌二醇
皮质醇
醛固酮
脱氢皮质醇
脱氢可的松
六、脂质的提取、分离与分析(1) 脂质的提取、
一、脂质的有机提取 二、脂质的色谱分离 三、混合脂肪酸的气液色谱分析 四、脂质结构是测定
脂质的提取、 脂质的提取、分离与分析(2) )
小结(1)
脂质均为水不溶性/ 微溶性的细胞组分, ⑴ 脂质均为水不溶性 / 微溶性的细胞组分 , 可通过非 极性溶剂提取;有些脂质可作为燃料储存,其它一些 极性溶剂提取;有些脂质可作为燃料储存, 则是生物膜的结构组分; 则是生物膜的结构组分;提供多种脂质烃链的脂肪酸 是长链单羧酸, 通常都具有偶数碳( 是长链单羧酸 , 通常都具有偶数碳 (12~24C) 、 饱和 / ) 饱和/ 不饱和、双键多为顺式构型; 不饱和、双键多为顺式构型;大多数不饱和脂肪酸的 第一个双键都在 个双键都在∆ 第一个双键都在∆9位;需要从食物中摄入而自身不能 合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必需脂肪酸。 合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必需脂肪酸。 ⑵三脂酰甘油是中性的非极性脂,含有三个脂肪酸, 三脂酰甘油是中性的非极性脂,含有三个脂肪酸, 分别与甘油骨架的三个-OH酯化;简单三脂酰甘油只 酯化; 分别与甘油骨架的三个 酯化 具有单一类型的脂肪酸, 具有单一类型的脂肪酸,混合三脂酰甘油则由两种或 三种脂肪酸组成;三脂酰甘油主要用作储存脂质, 三种脂肪酸组成;三脂酰甘油主要用作储存脂质,存 在于多种食物中。 在于多种食物中。
小结(2)
⑶带有极性头基和非极性尾链的极性脂是生物膜结构的 主要成分;最丰富的甘油磷脂含有两个脂肪酸,分别酯 主要成分;最丰富的甘油磷脂含有两个脂肪酸, 化在甘油的两个-OH上,另有一个次级醇头基通过磷酸 化在甘油的两个 上 二酯键与甘油的第三个酯化; 二酯键与甘油的第三个-OH酯化;甘油磷脂的区分是依 酯化 据头基结构的不同,其极性头基在pH7生理条件下可携 据头基结构的不同,其极性头基在 生理条件下可携 带电荷;主要种类有磷脂酰胆碱、 带电荷;主要种类有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 酰丝氨酸。 酰丝氨酸。 鞘脂也是生物膜基本组分, ⑷鞘脂也是生物膜基本组分,含有长链的鞘氨醇而不是 甘油骨架;鞘磷脂除了含有磷酸和胆碱外还具有两条长 甘油骨架; 烃链,分别由脂肪酸和鞘氨醇提供; 烃链,分别由脂肪酸和鞘氨醇提供;其它三类鞘脂是脑 苷脂、红细胞糖苷脂和神经节苷脂,都含有糖类成分。 苷脂、红细胞糖苷脂和神经节苷脂,都含有糖类成分。 ⑸胆固醇既是动物细胞质膜的重要组分,也是类固醇激 胆固醇既是动物细胞质膜的重要组分, 素等特殊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前体。 素等特殊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