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产公司地下空间设计的18个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科地下空间设计的18个关键(控成本妙招)
地下空间由于结构复杂,一旦设计存在失误,返工量和更改难度均较大,所造成的无效成本数额也巨大,因此,在设计阶段做好地下空间的经济性控制就非常关键了。
一、指标设定
1.机动车停放数量
控制点:机动车车户比
分别按《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和《上海市城市规划管
理技术规定》所规定的不同方法计算:既定项目方案设计的总车位数,可得出两
个结论数据。比较这两个数据,按较低数据结论跟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从总
量上对车位加以控制。
2.非机动车停放数量
控制点:非机动车车户比数。
按《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计算既定项目所需非机动车
位数,再按1.5m²/车位核定总的非机动车停车面积。
3.人防建设面积
控制点:计算规则。
(1)谨慎对待地上面积统计,9层以下建筑控制基础埋深尽量小于3米,以此
控制应建人防的总量。
(2)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减少人防总量,如:应该将高层和多层裙房分开计算。
(3)在设计人防部分时,应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多算已建的人防面积。
二、开发决策
步骤一:在既定指标的情况下,尽可能少的设置地下空间
4.地下机动车停车数量
控制点:地面停车率、绿地率、道路。
(1)尽可能多的利用地面及架空层公共停车;
(2)尽可能通过以下方式减少除停车以外的地面占地,以扩大地面停车的面积:
a.准确计算绿地率;
b.减少集中硬景面积;
c.避免8m宽以内的绿地;
d.设计中尽量将人行道计入绿化面积内;
e.按最小值设定道路宽度;
f.尽可能在双车道边设置停车位;
g.需增加道路宽度时,可仅在停车位区域增加,以减少道路面积。
(3)还可以在地面上采用双层机械停车架的方式,尽可能多的解决车位数量。
5.地下非机动车停车数量
控制点:地面停车率、绿地率、道路。
尽可能利用地上停放,如:不计容的架空层,可不计面积的自行车棚架等。
步骤二:考虑采用经济性最好的地下空间
在既定地下空间量的情况下,在已经得出必须要放在地下空间中总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合理利用结构专业本身已经产生的地下空间,在利用完已有的地下空间的前提下再考虑采用经济性(结构、水、电、暖专业的角度)最好的地下空间。
6.住宅地下室空间的利用
(1)地上建筑层数
(2)地库的形式
(3)物资库、车库、人员掩蔽
尽可能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采用造价较低的人防形式。首选物资库、人防车库、再选人员掩蔽。
步骤三:采用最经济的平面车位布局形式、结构体系及设备
在既定地下空间类别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最经济的平面车位布局形式、结构体系以及经济性较高的设备,以及创造减少设设置的条件。
7.经济性较高的车位布局
控制点:总平面建筑间距。
(1)尽可能采用1条车道左右2排车位(垂直后退停车)的情况,这样可使单车位面积指标最小约:25 m²/辆;
(2)如有困难也应布置一边垂直,一边平行的车位。绝对不能出现1个车道只服务1排车位的情况。
8.经济性较高的结构体系
控制点:围护结构、平面形式。
9.经济性较高的设备系统选型
(1)给排水专业:消防栓系统、自喷系统、灭火器。
(2)电气专业:照明设计、应急照明电源选择、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暖通专业:车库形式。
10.经济性较高的设备用房设计
控制点:变电所布置要求、水泵房布置要求。
三、设计控制
11.机动车停放空间设计
建筑专业
(1)平面设计
控制点:轮廓、内部空间(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车位、车道布置方式、结构构件尺寸、设备用房尺寸等。
结论:a.1车道2车位的情况下的最小宽度(结构外表面之间)为:16.1m;b.2车道4车位的情况下的最小宽度(结构外表面之间)为:31.7m;c.横向3个车位的标准柱网开间轴线尺寸为:7.6m;d.端部柱网最经济布局详见《标准单层地库例图》;e.其余零星内容详见《标准单层地库例图》;f.当车位间需设置防火墙时,轴网尺寸会在这些局部适当扩大。
(2)剖面设计
控制点:覆土深度、车位净空、车道净空、结构构件尺寸、设备管线设计等。
结论:
a.覆土层厚度应综合:政府、管线、种植后确定,无具体限值,主观上尽可能减少。
b.地库净高:地库中各种管线本身的高度已无压缩余地,降低整个高度的方法只有通过管线综合将管线错开。尤其是暖通与其他管线的交叉应尽量避免(其他管线之间的交叉对高度影响小)。
最应该重视排风机房出管处的局部管线综合,一旦此部分解决,则高度即可减少。通过对本标准地库的研究,得到的极限值为:结构上下板面净高的为2750mm,加上下结构板(含垫层)为3750mm,加覆土后埋深5250。此极限数据是在理想状况下得出的,考虑到项目的复杂性、施工难度及施工误差等因素,实际采用的数值中应在此基础上增加100mm。
(3)工程做法设计
控制点:外顶面、外底面、外侧面、内顶面、内底面、内侧面。
结构专业
(1)结构顶板设计及设计参数
控制点:各种形式楼盖比较、各种形式荷载、裂缝控制。
建议:a.板跨和荷载较小时,选用无梁楼盖;b.板跨和荷载较大时,选用梁板结构,单向设置两道次梁为宜;c.应进行裂缝计算,保护层可取25mm,按0.2mm控制迎水面裂缝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