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1-4章)【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4章 语法学【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4章 语法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6e175ff3c1ec5da51e27091.png)
第4章语法学一、语法具有哪些重要性质?请举例说明。
答:语法的性质语法就是语言的结构规则,即词语的组合规则。
语法有以下几种基本性质。
(1)语法的规约性语法的规约性,首先是指语法对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有制约性。
语法规则制约着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人们说话写文章都必须遵守语法规则,否则就会妨碍交际或受到指责。
语法的规约性的另一个含义,是指语法规则的社会约定性。
自然语言的语法规则不是天然的,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交际活动中自然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一种社会惯例。
语法书上写的语法规则,只是对这种社会惯例的一种描述。
因此看某种说法是不是合语法,就是看这种说法是否符合社会惯例,而不应只看语法书上描述的语法规则,因为语法书上描述的语法规则带有作者的主观性,不一定与客观的社会惯例(即客观的语法)完全一致。
(2)语法的抽象性语法是不能直接感知的抽象存在物,它潜存于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中。
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语法知识,或者语法学者对语法的描述,都是从具体的话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如“动词+宾语”这种结构方式及其结构规则,就是从“吃苹果”、“看电影”、“洗衣服”、“读小说"等许许多多同类话语中抽象出来的一条语法规则,都概括了大多具体话语的共同特征,而舍弃其间的差异。
如“吃苹果”等四个语言片断,具体的形式和意义都各不相同,但其结构方式却有共同之处:都是由表示动作的词加上表示事物的词构成的,而且其中事物都是动作涉及的对象,即都是动宾式。
动宾式就概括了“吃苹果”等语言片断结构上的共同特征,舍弃了各自形式和意义上的具体差异。
(3)语法的生成性语法规则不仅是对已经存在的话语的概括,而且还指导人们生成无限多的从未听说过的新话语,这就是语法的生成性。
如:“张大爷卖了一头猪。
”这句话可能是我从未听说过的,但显然是合语法的,因为它是根据一定的语法规则造出来的。
根据语法规则,我们还可以把这句话改成许许多多不同的话语。
语法的生成性主要体现为类推性和递归性。
邢福义《语言学概要》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言和语言学)【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要》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言和语言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649cefeb960590c69fc37602.png)
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1.1 复习笔记一、语言的性质和范围1.语言的性质(1)语言的定义①从结构上看,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由词语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符号性和系统性。
②从功能上看,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
人们需要而且可以用语言来进行社会交际,用语言来认识世界,思考问题。
(2)语言的符号性①能指与所指a.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b.甲事物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是符号的所指(内容、意义);c.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②语言符号的主要特征a.任意性任意性是指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用什么能指代表什么所指是任意的。
第一,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代表不同的语义内容,如多义词、同音词;第二,不同的语音形式可以代表相同的语义内容,如同义词;第三,不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代表相同的语义内容,如汉语的“马”[ma214]和英语的horse都可以指马。
b.稳固性稳固性是指语音和语义一旦约定俗成就稳固下来,不可随意改变。
因为语言是人们社会交际的工具,语音和语义关系的随意改变会导致社会交际无法正常进行。
(口令、暗号的意义不属于一般语言意义。
)c.渐变性渐变性是指语言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渐变。
第一,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语言符号会发生变化;(例如,古代汉语中很多词语的音和义发展到现代汉语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第二,语言符号一般只能采取渐变方式,因为突变会破坏语言符号的稳固性,影响正常交际。
其他的一些符号有的可以发生突变,如密电码一旦泄密,就可以随时更换。
d.线条性线条性是指说话时语言符号在时间上依次出现,像一根线条一样。
第一,人的发音器官只能依次发出一串音素、音节或词语;第二,语言符号在言语中只能有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关系,不能有空间上的上下相叠的关系。
(3)语言的系统性①语言系统性的内涵系统指由若干互相联系的元素构成的整体,而系统性则是指系统元素之间的联系性。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2章语音学【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2章语音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6668f25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e.png)
邢福义《语⾔学概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2章语⾳学【圣才出品】第2章语⾳学⼀、什么是语⾳?语⾳具有哪些性质?答:(1)语⾳是在⼈类⼤脑神经⽀配下由发⾳器官发出的负载⼀定意义并能为⼈们所理解的声⾳。
(2)作为⼀种物质形式,语⾳跟⾃然界的其他声⾳⼀样,具有各种物理性质。
语⾳是由⼈类的发⾳器官发出来的,因此具有⽣理属性。
同时,说话⼈发⾳和听话⼈听⾳⼜是⼀种⼼理活动,因此语⾳⼜具有⼼理属性。
语⾳代表⼀定的意义,是由同⼀语⾔社团的成员共同约定的,因此,语⾳⼜是⼀种社会现象,具有社会属性。
①语⾳的声学性质a..⾳⾼⾳髙指声波每秒钟振动频率的⾼低。
声波振动频率⾼,听觉上就感到声⾳⾼,振动频率低,听起来声⾳就低。
声波的频率与发⾳体⾃⾝的性状有关,男⼦的声带长⽽厚,说话声⾳低;⼥⼦的声带薄⽽短,说话声⾳髙。
同⼀个⼈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可以发出⾼低不同的语⾳。
⾳⾼在语⾳中的作⽤是构成各种声调和语调。
b.⾳强⾳强指声⾳的强弱。
它决定于声波振幅的⼤⼩。
振幅⼤,声⾳就强,振幅⼩,声⾳就弱。
语⾳的强弱跟发⾳时⽤⼒的程度有关。
发⾳时⽤⼒越⼤,呼出的⽓流越多,声⾳就越强。
⾳强在语⾳中的作⽤是构成重⾳和轻⾳。
c. ⾳长⾳长指声波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声波振动持续的时间长,声⾳就长,持续的时间短,声⾳就短。
语⾳的长短跟发⾳的速度快慢有关,汉语普通话的正常语速是每秒钟3?5个⾳节,英语的语速要快⼀些。
⾳长在许多语⾔和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如英语和汉语⼴东话就有长短元⾳的区别。
d. ⾳质⾳质指声⾳的性质、特⾊,它是语⾳最重要的属性。
语⾳由发⾳器官(主要是声带和声腔)的协调活动⽽产⽣,⾳质的变化决定于三⽅⾯的条件:⼀是发⾳体的不同,⼆是发⾳⽅法的不同,三是共鸣器的形状的不同。
其中每⼀⽅⾯的差别都会造成不同的⾳质。
⾳长、⾳⾼和⾳强的特征合称为⾳质形式,⼜叫⾳律形式。
⾮⾳质特征是依附于⾳质特征来表现的。
②语⾳的⽣理性质语⾳的⽣理基础就是⼈类发⾳器官的构造及其运动。
《邢福义 语言学概论 配套题库 名校考研真题 课后习题 章节题》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邢福义 语言学概论 配套题库 名校考研真题 课后习题 章节题》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96dadcd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9.png)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1章 语言和语 言学
第2章 语音学
第3章 语义学 第4章 语法学
第5章 文字学 第6章 语用学
第7章 历史语言 学
第8章 综合性语 言2章 语音学
第3章 语义学 第4章 语法学
第5章 文字学 第6章 语用学
第7章 历史语言 学
第8章 综合性语 言学
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
邢福义《语 言学概论》 配套模拟试
题及答案 (...
邢福义《语 言学概论》 配套模拟试 题及答案 (...
谢谢观看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 习语言学概论的师生参考。邢福义著《语言学概论》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语言学理论权威教材。为了帮助参加 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 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复习辅导用书。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题库,本题库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名校考 研真题。精选名校考研真题,每道真题均提供答案解析。学员可以通过真题部分的练习来熟悉考研真题的特点, 并测试自己的水平。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本书参考大量语言学理论相关资料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 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遵循邢福义《语言学概论》 的章目编排,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同时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题,并对题库中的 试题进行详细解析。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根据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进行押题,其试题数量、试 题难度、试题风格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完全一样。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 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历史语言学)【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历史语言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293e2e635fbfc77da369b170.png)
第7章历史语言学一、填空题1.“个”的本义是“竹子”,后来变为______,这种现象属于语义的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案】量词;转移【解析】词义的变化有三种:扩大、缩小和转移。
“个”由一个意义比较实在的名词变为一个意义相对较虚,语法意义较强的量词,说明其词义发生了转移。
2.在汉语词汇借用现象中,“麦克风”是______词,“话筒”是______词,“维他命”是______词。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音译(借词);意译;音译兼意译【解析】词汇借用包括“借词”和“意译词”两种情况,前者是音和义都借自外族语或方言的词,而后者是指用本民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形成的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过来。
在汉语里,借音现象少,意译词多。
“麦克风”是“microphone”的音译,属于借词;“话筒”是用汉语构词规则为“microphone”重新构造的词,属于意译词;“维他命”既包含音译,也包含“维持生命”的意思,所以是一种音译兼意译词。
二、名词解释1.词语的替换[北京语言大学2010年研]答:词语的替换是指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或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词语演变现象,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
核心词汇相对比较稳定,一般词汇的词语替换则比较频繁,它与社会的变化密切相关。
例如,我国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唐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用“代”替换“世”。
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吏有朝廷发的“俸禄”,包括“俸米”和“俸银”,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获取工作报酬的方式起了变化,这些词语就弃之不用了,代之而起的是“薪水”一词,而“薪水”后来又被“工资”所替换。
社会生活的急剧改变、社会观念的改变都会引发语言出现相当数量的词语的替换。
2.词义的扩大[北京语言大学2011年研]答:词义的扩大是指一个词的词义,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的词义演变现象。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资料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316fc9667ec102de2bd89eb.png)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关注薇公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
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语言的性质和范围
1语言的性质
(1)语言的定义
①从结构上看,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符号性和系统性。
②从功能上看,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
人们需要而且可以用语言来进行社会交际,用语言来认识世界,思考问题。
(2)语言的符号性
①能指与所指
a.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
b.甲事物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是符号的所指(内容、意义);c.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②语言符号的主要特征
表1-1语言符号的主要特征
(3)语言的系统性
表1-2语言的系统性
(4)语言的社会性(本质属性)
自然语言的形成、发展、消亡都取决于社会意志和社会需要。
表1-3语言的社会性
(5)语言的其他属性
表1-4语言的其他属性
2语言的范围
(1)语言与言语
①概念。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2章 语音学【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2章 语音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1053cfb381c758f5f61f67e5.png)
第2章语音学一、填空题1.[i u y]这三个元音可以用、两个特征区别开来。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考研]【答案】唇形的圆展、舌位的前后【解析】[i]是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u]是舌面后、高、圆唇元音;[y]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通过唇形的圆展可以区别[i]和[u][y],通过舌位的前后可以区别[u]和[y]。
2普通话[dəŋ²¹a](等啊)在口语中读作[dəŋ²¹ŋA],这体现了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考研]【答案】语音同化【解析】本题考查语流音变相关的内容,语流音变包括同化、异化和弱化三种现象。
普通话中[dəŋ²¹a]第二个音节[a],由于受到前面音节韵尾的影响,增加了辅音[ŋ],属于典型的语音同化现象。
3./p b ph/这三个音位可以用、这两对区别特征区分开。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考研]【答案】送气不送气;清浊【解析】本题考查辅音音位的区别性特征。
辅音发音受到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影响与制约,其中发音方法又包括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颤动、气流的强弱三个方面。
/p b Ph/三个音位都是双唇音,因此它们的区别性特征应该集中在发音方法上。
/p/是不送气清塞音,/b/是不送气浊塞音,/Ph/是送气清塞音。
因此这三个音位可以由送气不送气、清浊两个区别特征区分开。
4.从语音四要素的角度看,“衣”、“易”的区别在于,Live与leave的区别在于。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考研]【答案】音高;音长【解析】语音四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
“衣”、“易”的区别在于声调(调值)不同,所以它们的区别在于音高;Live与leave的区别在于音素[i]的发音长短,所以它们的区别主要是音长。
5.“索马里”的第一个字读得像阳平,这是语流音变中的,网络语言中的“酱紫”从语流音变的角度看是。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考研]【答案】异化;脱落【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流音变中产生的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等现象的分析。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文字学)【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文字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d7f5e9e580216fc710afda6.png)
第5章文字学一、名词解释1.文字[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发展早期是图画形式,后来逐渐发展完善而分成各小类。
从文字最小单位可以划分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表音文字按照字符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分为音位文字、辅音文字和音节文字。
从起源可以分为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
文字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拓展了语言的功能,突破了语言在地域和时间上的局限,使人类文明得以继承和传播,书面语也因此得以产生,从而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2.音位文字[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音位文字是表音文字中的一种。
它是表音文字根据其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划分出的更小的类。
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
如拉丁字母,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字符的音位文字。
3.意音文字[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意音文字是一种既代表语素,又代表音节的文字系统。
意音文字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
提示音的字符称为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称为义符。
汉字就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二、简答题1.语言和文字有什么不同?[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语言和文字是语言的两种不同形式,二者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1)历史长短不同语言的历史和人类的起源的历史一样久远,而文字的历史则相对短一些,语言是第一性,文字是第二性,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
(2)普遍性不同所有的人都会说话。
但是,在苏美尔人创造文字之前,人们没有文字。
即便是现代,仍然存在很多没有文字的民族,如几内亚;而且在有法定文字的社会,也有不少人不识字。
(3)习得的区别所有的人都在一生中头两年里开始学说话,其中很多相关的能力可能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学习来的。
一般,学习书写以学会说话的能力为基础。
(4)独立性不同绝大多数能识字的人可以用言语和文字表达同样的意思,不过言语比文字表达得更明确。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0bfdb9fa32d7375a5178042.png)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为以下词语序列加注国际音标(每字1分,共12分)只有沉静下来智慧才能升起二、术语解释(每条4分,共20分)1.韵律2.元语言3.社会方言4.义素5.间接言语行为三、分析题(28分)1.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词组,要求分析到词。
(8分)(1)105岁的周老坚持阅读国外最新杂志(2)先进国家行之有效、正在全世界传播开来的有利于人类生活的知识和事物2.分析下列语句中的歧义现象,并简述导致歧义的原因。
(10分)(1)老王有个女儿很骄傲。
(2)这个自行车没有锁。
3.分析下列重叠形式的异同,并进行归类。
(10分)刚刚、看看、哗哗、慢慢、红红绿绿、清清楚楚、坑坑洼洼、糊里糊涂、热热闹闹、热闹热闹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什么是元音?什么是辅音?二者有什么区别?2.什么叫语言的层级体系?它是如何构成的?3.什么是句型、句类、句式、句模?分别举例说明。
4.简要说明会话含义理论。
五、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试论拼音文字与意音文字的区别及各自的短长。
2.试论语言学的发展简史。
参考答案一、为以下词语序列加注国际音标(每字1分,共12分)只有沉静下来智慧才能升起答:[tʂʅ³⁵iəu²¹⁴] [tʂ‘ən³⁵ʨiŋ⁵¹] [ɕia⁵¹lai³⁵] [tʂʅ⁵¹xuei] [ts‘ai³⁵nəŋ³⁵] [ʂəŋ⁵⁵tɕ‘i²¹⁴]二、术语解释(每条4分,共20分)1.韵律答:韵律是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即声韵和节律。
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
诗词创作要重视艺术性,并重几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韵律”,要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
诗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语义学)【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语义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a383f4dd1711cc7930b7163c.png)
第3章语义学一、填空题1.“买、卖”属于______语义场。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反义【解析】《语言学基础理论》将语义场分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多义义场和联想义场,其中联想义场又分为分类联想、部分联想和描绘联想。
“买、卖”是一组反义词,两者属于反义义场。
2.“他只吃了一个苹果”这句话,有歧义,因为“只”可以指向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他;一个;苹果【解析】语义指向指的是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
原句产生歧义的原因是“只”的语义指向不同:指向“他”,表示“是他而不是别人吃了一个苹果”;指向“一个”,表示“他吃了一个而不是几个苹果”;指向“苹果”,表示“他吃的是苹果而不是其他水果”。
3.跑材料、跑商场、跑马都是______关系,但名词与动词的语义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动宾;目的;处所;工具【解析】宾语和动语的语义关系很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受事宾语、施事宾语和中性宾语。
中性宾语又可以用来表示结果、处所、时间、工具、方式、原因、目的、类别、存在等。
跑材料、跑商场、跑马的动语和宾语之间是动宾关系,宾语分别表示目的、处所和工具。
4.“捆绳子、跑了小偷、存定期”从语义上看,其名词性短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这些语义角色可直接充当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案】工具;施事;方式;宾语【解析】动词和其所支配的宾语间的语义关系,即动词和名词间的“语义角色”。
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工具、处所、时间、方位、方式等。
捆绳子、跑了小偷、存定期的宾语分别表示工具、施事、方式。
5.“桌子、椅子、床”属于______语义场,“春、夏、秋、冬”属于______语义场,“大、小、生、死”属于______语义场。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语音学)【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语音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0c809aeec850ad02de8041c0.png)
第2章语音学一、填空题1.[i、u、y]这三个元音可以用______、______两个特征区别开来。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唇形的圆展;舌位的前后【解析】[i]是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u]是舌面后、高、圆唇元音;[y]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通过唇形的圆展可以区别[i]和[u][y],通过舌位的前后可以区别[u]和[y]。
2.普通话[dəŋ²¹a](等啊)在口语中读作[dəŋ²¹ŋA],这体现了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案】语音同化【解析】语流音变包括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四种现象。
普通话中[dəŋ²¹a]第二个音节[a],由于受到前面音节韵尾的影响,增加了辅音[ŋ],属于典型的语音同化现象。
3./p、b、ph/这三个音位可以用______、______这两对区别特征区分开。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送气不送气;清浊【解析】辅音发音受到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影响与制约,其中发音方法又包括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颤动、气流的强弱三个方面。
/p、b、p h/三个音位都是双唇音,因此它们的区别性特征应该集中在发音方法上。
/p/是不送气清塞音,/b/是不送气浊塞音,/p h/是送气清塞音。
因此这三个音位可以由送气不送气、清浊两个区别特征区分开。
4.从语音四要素的角度看,“衣”“易”的区别在于______,live与leave的区别在于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音高;音长【解析】语音四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
“衣”“易”的区别在于声调(调值)不同,所以它们的区别在于音高;live与leave的区别在于音素[i]的发音长短,所以它们的区别主要是音长。
5.“索马里”的第一个字读得像阳平,这是语流音变中的______,网络语言中的“酱紫”从语流音变的角度看是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异化;脱落【解析】“索马里”第一个字读得像阳平,属于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因为连着发音有困难,所以一个发生变化的现象,是语流音变中的异化现象。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第4章【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第4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1ec10cb0b1c59eef9c7b46f.png)
第3章语义学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语义和语义学1.语义的含义语义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语义是客观事物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的认识,这种认识用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语义。
因此,语义与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语言世界都有密切的联系。
语义是语言系统中最复杂的要素,不同的人对语义的认识很不相同,围绕着语言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义理论。
表3-1不同的意义理论2.语义的性质(1)语义的客现性和主观性表3-2语义的客现性和主观性(2)语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①词语的意义概括了它所指的各个具体对象的共同特征。
例如,“人”概括了各种人的共同特征,包括男人,女人,中国人,外国人等。
②语义作为言语交际的内容,在具体的话语中是具体的。
例如,“她都三十了,还没找到合适的人”,“人”特指结婚的对象。
③人们在理解和运用词语时,要经历从具体到概括,从概括到具体的转化过程。
(3)语义的稳固性和变异性表3-3语义的稳固性和变异性3.语义的类型(1)概念①语义包括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②词语的意义包括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
a.语言意义是词语在语言系统中的概括的、一般的、固有的意义。
b.言语意义是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具体的、特殊的、临时的意义。
③语言意义包括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a.语汇意义是词语在语汇系统中的独立的意义;b.语法意义是词语在语法系统中的关系意义或功能意义等。
④语汇意义包括概念意义和附加意义。
(2)概念意义①概念a.概念意义(理性意义、指称意义)是人们对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认识。
b.概念意义的作用是区别不同的事物现象,是词语的主要意义。
c.一般实词都有概念意义,少数叹词、象声词、语气词等虚词没有概念意义。
②分类表3-4概念意义的分类③词语的概念意义a.通俗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专门意义一般只用于特定学科领域。
b.很多词语有通俗意义和专门意义的区别。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语用学)【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语用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12b92439b89680202d82553.png)
第6章语用学一、名词解释1.话题答:话题是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说话者所选择的信息关涉对象,一般是“有定”的。
所谓“有定”,是指“确定的、有具体所指的实体”。
这不仅是对于说话者来说的,而且是说话者认为对于听话者也同样适用的。
也即,说话者选择的话题,是说话者所认为的听说双方都可以确定所指的实体,以这个有定实体为基点添加新的信息内容,才能更好地向受话者传递说话者在听说双方共有知识的基础上所要传达的信息。
2.语境答:语境是指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
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境是言语内部的上下文或前言后语。
广义的语境既包含狭义语境的内容,也包括言语外部的交际场景和社会文化背景。
语用学中所说的语境,一般是指广义的语境。
语言环境对于语言运用有很强的制约性,不同语境中话语的含意很不一样。
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又叫社会现实语境)。
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
情景语境则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
二、简答题1.辨析以下两组例子中各个句子在语义或表达(语用)功能上的区别。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1)①你想喝点什么?②你想喝点什么吗?(2)①人来了。
②来人了。
答:(1)①从语义上来说,“你想喝点什么?”的句子焦点是“什么”,即询问对方所要喝的东西是什么,而“你想喝点什么吗?”的句子焦点在语气词“吗”上,即询问对方是否要喝东西。
②从表达功能上来说,“你想喝点什么?”是一般疑问句,被询问的一方只需要直接回答;而“你想喝点什么吗?”是是非问句,存在是非选择关系,被询问者要先选择,再回答。
(2)①从语义上来说,“人来了”是特指,是说话双方都知道来人的身份。
而“来人了”中“人”的对象指代不明,是泛指,即来人的身份是不明的。
②从表达功能上来说,“人来了”说明说话人对来的人是有准备的,预设说话人对这件事是已知的。
邢福义《语言学概要》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法学)【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要》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法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ef38e4e5ef7ba0d4b733b04.png)
第4章语法学4.1 复习笔记一、语法和语法学1.语法的性质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即词语的组合规则。
(1)语法的规约性①语法制约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
人们说话写文章都必须遵守语法规则,否则就会妨碍交际或受到指责。
②语法规则具有社会约定性。
自然语言语法规则是人们在长期言语交际活动中自然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一种社会惯例。
(2)语法的抽象性①语法潜存于具体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中,不能直接感知;②语法是从具体的话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3)语法的生成性①含义语法的生成性是指语法规则可以指导人们生成无限多的从未听说过的新话语。
②表现a.类推性:可以用同类词语替换。
例如,“张大爷”中“张”可以用“王、李、刘”等替换。
b.递归性;同样的结构规则可以反复运用。
例如,名词前面可加多个定语,是反复运用定语的规则。
2.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1)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①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没有无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没有无语法形式的语法意义。
例如,“慢慢、高高”表示很慢、很高,其中“很”(程度高)通过重叠形式表示。
②二者不是一一对应的。
一种语法形式可表示多种语法意义,不同语法形式可表示相同语法意义。
例如,“研究工作”可表示偏正关系或动宾关系,两者显性语法形式相同;又如,“我的朋友”与“我朋友”都是偏正关系,但前者有虚词“的”,后者没有。
(2)语法形式(语法手段)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
①语法形式分类a.显性语法形式,可直接感知,包括语序、虚词、词缀、重叠以及各种语音形式;b.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可通过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抽象出来。
②语序a.语序是词语排列的先后顺序,是区别不同语法意义的重要语法形式。
例如,“他笑”是主谓结构,“笑他”是动宾结构,区别在于语序不同。
b.语序作为一种语法形式,在不同语言中的重要性不同。
汉语、英语、法语、德语、日语、藏语、彝语等语言中,语序作用重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4章 语法学【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4章 语法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ab68552f78a6529647d53a2.png)
第4章语法学一、填空题1.“老头儿”中的“儿”是附加在上的,而不是附加在上的。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考研]【答案】老头;头【解析】“儿”的添加并未形成一个新词,所以它是一个构形词缀,构形词缀需要附加在词根上。
如果认为“儿”是先加在“头”上,一方面“头”无法代表“老头”的含义,不是词根,另一方面这样一来“老”也就会被看作词缀,但“老”在这里是有“年老”这一实义的,显然不是词缀。
因此“儿”是附加在“老头”上,而不是“头”上的。
2.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北京语言学界诞生了三部重要的汉语语法学著,分别是和、和。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考研]【答案】《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中国文法要略》【解析】本题考查对汉语语法研究史的了解。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北京语言学界产生了三部重要的汉语语法学著作,分别是王力先生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中国语法理论》(1944)和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
注意赵元任先生的《北京口语语法》出版在1952年。
二、名词解释1.语法[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
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2.语素[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不能独立运用的构词语素。
语素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根据语音的数量可以划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如“马”是单音节语素,“葡萄”和“歇斯底里”是多音节语素。
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为词根和词缀,如“石头”中“石”是词根,“头”是词缀。
3.构词语素和构形语素[武汉大学2011年研]答:(1)构词语素构词语素指的是在构词中生成新词的构词语素。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语言和语言学)【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语言和语言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62639e11a37f111f1855ba7.png)
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一、填空题1.______和______是语言运转的两大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组合关系;聚合关系【解析】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运转的两大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的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结构中能够替换的成分构成的类,称为“聚合关系”。
语言符号(词和语素)、音位、意义等都处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中。
2.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是______语言学的奠基人,______是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创始人。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结构主义;乔姆斯基【解析】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乔姆斯基是转换生成语法的奠基人。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语言学的深入发展,还出现了许多语言学流派,如系统功能语言学,代表人物韩礼德;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兰盖克、莱可夫等;语言类型学,代表人物格林伯格、科姆里等;社会语言学,代表人物拉波夫。
二、名词解释1.聚合关系[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答:聚合关系是指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就属于聚合关系。
例如“红花”这个符号的结构,能出现在“红”这个位置上的有“蓝、白、紫、大、小、好、香……”,能出现在“花”这个位置上的有“光、线、旗、脸蛋、眼睛、房子……”,这两组词各自构成一个聚合。
2.语流音变[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答:语流音变是指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
大致可以分为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四种类型。
例如:北京话的“棉”/mian/、“面”/mian/中的/n/在“棉袍”“面包”中变成/m/,这是被“袍”“包”的声母/p h/、/p/在部位上同化的结果。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8章)】【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8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ab9913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1.png)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8章)】【圣才出品】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一、为什么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答:(1)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自然语言从形成到发展变化,甚至直到消亡,都取决于社会意志和社会需要。
离开了社会,语言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
①自然语言系统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的。
这是自然语言区别于人工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语言符号是由社会群体共同创造的。
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由一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的。
某个人最初或者临时使用某种语音代表某种语义,如果得到了社会群体的共同认可,并且加以仿效,才能进入语言系统,成为语言符号。
如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就不能成为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的组合规则也是由社会群体共同约定的,哪些符号能够与哪些符号组合,不能与哪些符号组合,能够以什么方式组合,不能以什么方式组合,都取决于社会群体使用语言的惯例。
如果得不到社会的共同认可,任何个人或少数人都无法制定或者改变语言的组合规则。
②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
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
无论是语音的变化,还是语义、语法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
而且语言的任何发展变化都取决于社会的集体意志,任何个人意志都不能决定语言的发展变化。
③一种语言如果不再为社会交际所需要,不再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使用,就会消亡。
如西方古拉丁语的消亡,中国满语的趋近消亡,就是典型的例子。
自然语言从生到长到死的整个生命过程都取决于社会,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2)语言是所有交际工具中使用范围和使用领域最广的,人类社会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其他交际工具的基础,其他交际工具代表的都是语言信息。
旗语、电报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各有其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它们是只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综合性语言学)【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综合性语言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fe7593bc10a6f524cdbf8541.png)
第8章综合性语言学一、名词解释类推[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类推是语法化的一种重要机制,指两个本来意义和功能相同的成分或形式,当其中一个成分或形式语法化以后,另一个成分或形式在相同的条件下,也可能受其影响,发生同类的变化。
例如英文cow的复数本该是kine,但因为dog、pig等的复数都是在后面加s,所以cow的复数就逐渐类推为cows。
类推是语言经济性、系统性的重要表现,也是语言规则性和条理性的体现。
二、简答题举例说明什么是语法化。
[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答:(1)语法化的定义“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有实在意义的词语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即实词虚化。
语法化主要研究词汇的语法化、短语的词汇化、语用法的语法化以及篇章的语法化等内容。
(2)词汇的语法化①实义向虚义变化实义向虚义的变化一般是指名、动、形三类实词虚化成介词、动态助词等意义比较虚的词,例如近代汉语动态助词“将”“着”等是由动词演变而来。
②不太虚向更虚变化指词汇由助动词等较虚的成分向副词、助词等更虚的成分演变,例如表“可、能、会”的助动词“敢”虚化为反话副词“敢”等。
(3)短语的词汇化短语的词汇化是指一个短语或其他句法单位演变成一个稳固词汇单位的过程。
“今天的词法曾是昨天的句法”,说的就是有些词汇成分来自早期的句法结构,例如“恨不得”本是一个短语,在古代汉语中结构可以切分为(以S为陈述对象)(S)恨|(S)不||得。
在这里,“得”是实义动词,表示获得,后面带宾语;“不”否定“得”字短语,然后,“不”和“得”字短语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句法单位再接在“恨”的后面。
在一个合适的语境里,情况可能发生某种变化,当“恨不得”由表示现实心境重新分析为未来事实,用来表示某种主观愿望时,这时“恨不得”就由短语“恨|不||得VP”化为固定词汇单位“恨不得|VP”了。
(4)语用法的语法化语用法的语法化包括两个意思:①用语用原则来解释某些语法结构的差异现象,例如以下两个英文例子:A.Why didn't you read in bed?(提问/建议)B.Why not read in bed?(建议)A的直接意图是“提问”,其间接意图是“建议”,但B也是问句的形式却只表示“建议”。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语法学)【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语法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cdccfe9b5727a5e9846a6120.png)
第4章语法学一、填空题1.“老头儿”中的“儿”是附加在______上的,而不是附加在______上的。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老头;头【解析】“儿”的添加并未形成一个新词,所以它是一个构形词缀,构形词缀需要附加在词根上。
如果认为“儿”是先加在“头”上,一方面“头”无法代表“老头”的含义,不是词根,另一方面这样一来“老”也就会被看作词缀,但“老”在这里是有“年老”这一实义的,显然不是词缀。
因此“儿”是附加在“老头”上,而不是“头”上的。
2.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北京语言学界诞生了三部重要的汉语语法学著,分别是和______、______和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中国文法要略》【解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京语言学界产生了三部重要的汉语语法学著作,分别是王力先生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中国语法理论》(1944)和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
赵元任先生的《北京口语语法》出版在1952年。
二、名词解释1.语法[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
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2.语素[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不能独立运用的构词语素。
语素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根据语音的数量可以划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如“马”是单音节语素,“葡萄”和“歇斯底里”是多音节语素。
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为词根和词缀,如“石头”中“石”是词根,“头”是词缀。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5-8章)【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5-8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157251dbe45c3b3567ec8baa.png)
第5章文字学一、名词解释1.文字[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发展早期是图画形式,后来逐渐发展完善而分成各小类。
从文字最小单位可以划分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表音文字按照字符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分为音位文字、辅音文字和音节文字。
从起源可以分为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
文字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拓展了语言的功能,突破了语言在地域和时间上的局限,使人类文明得以继承和传播,书面语也因此得以产生,从而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2.音位文字[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音位文字是表音文字中的一种。
它是表音文字根据其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划分出的更小的类。
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
如拉丁字母,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字符的音位文字。
3.意音文字[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意音文字是一种既代表语素,又代表音节的文字系统。
意音文字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
提示音的字符称为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称为义符。
汉字就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二、简答题1.语言和文字有什么不同?[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语言和文字是语言的两种不同形式,二者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1)历史长短不同语言的历史和人类的起源的历史一样久远,而文字的历史则相对短一些,语言是第一性,文字是第二性,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
(2)普遍性不同所有的人都会说话。
但是,在苏美尔人创造文字之前,人们没有文字。
即便是现代,仍然存在很多没有文字的民族,如几内亚;而且在有法定文字的社会,也有不少人不识字。
(3)习得的区别所有的人都在一生中头两年里开始学说话,其中很多相关的能力可能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学习来的。
一般,学习书写以学会说话的能力为基础。
(4)独立性不同绝大多数能识字的人可以用言语和文字表达同样的意思,不过言语比文字表达得更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一、填空题1.______和______是语言运转的两大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组合关系;聚合关系【解析】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运转的两大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的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结构中能够替换的成分构成的类,称为“聚合关系”。
语言符号(词和语素)、音位、意义等都处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中。
2.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是______语言学的奠基人,______是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创始人。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结构主义;乔姆斯基【解析】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乔姆斯基是转换生成语法的奠基人。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语言学的深入发展,还出现了许多语言学流派,如系统功能语言学,代表人物韩礼德;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兰盖克、莱可夫等;语言类型学,代表人物格林伯格、科姆里等;社会语言学,代表人物拉波夫。
二、名词解释1.聚合关系[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答:聚合关系是指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就属于聚合关系。
例如“红花”这个符号的结构,能出现在“红”这个位置上的有“蓝、白、紫、大、小、好、香……”,能出现在“花”这个位置上的有“光、线、旗、脸蛋、眼睛、房子……”,这两组词各自构成一个聚合。
2.语流音变[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答:语流音变是指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
大致可以分为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四种类型。
例如:北京话的“棉”/mian/、“面”/mian/中的/n/在“棉袍”“面包”中变成/m/,这是被“袍”“包”的声母/p h/、/p/在部位上同化的结果。
3.词的象征意义[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答:词的象征意义是指通过艺术家对事物本体特征的突出描绘,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与词的本体意义没有必然联系的词的联想意义。
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
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三、简答题1.举例说明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答:语言系统中的符号与符号之间,存在着各种复杂的联系,但这些复杂的联系可以概括为两种基本关系,即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
如“小莉喜欢看电视”这个句子由四个较小的语言单位——词组成,其中每个词都是这个句子的构成成分,各个词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也就是结构关系,有相同组合关系的语言单位构成的类,就是结构类。
例如通常所说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就是组合关系,也是结构类型。
(2)聚合关系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又称联想关系。
如“老刘买菜;小王穿鞋;陈兵喝酒”三个句子中,“老刘、小王、陈兵”三个语言单位有相同的组合功能,都充当主语;“买、穿、喝”也有相同的组合功能,都充当述语;“菜、鞋、酒”也有相同的组合功能,都充当宾语。
那么,“老刘、小王、陈兵”之间,“买、穿、喝”之间,“菜、鞋、酒”之间,都有聚合关系。
具有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之间,一般能互相替换。
具有相同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就构成某种聚合类,即功能类。
2.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语言和言语既有一系列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1)区别①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②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③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④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⑤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
(2)联系①语言来自言语,依存于言语语言系统是从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个人头脑中所掌握的语言系统,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认识或理论知识。
这种理论知识也是来自对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的观察和概括。
②语言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进行言语实践语言系统一旦形成,就成为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依据。
因为语言系统是一套社会惯例,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必须符合这种社会惯例。
违反了这种社会惯例,说出来的就可能不成话。
3.思维有哪些类型?它们与语言是什么关系?[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1)思维一般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分别是:①动作思维,是指从事某种活动时,通过对现场情景的直观感知,来控制和调整动作的思维。
这种思维所凭借的思维工具是现场情景。
②形象思维,是通过对事物形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意象,并对这种意象进行想象等加工处理的思维。
形象思维所凭借的思维工具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反映之后所呈现的形象。
③抽象思维,是运用某些抽象的符号对事物的性质、特征、关系等进行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的思维。
抽象思维的工具是抽象符号。
其最主要的工具是语言。
(2)思维与语言的关系:相互依存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而且可以帮助人们固定和保存思维的成果。
抽象思维的成果是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
这些理性认识的成果主要靠语言固定和储存。
即使是形象思维成果的储存往往也依赖语言。
并且思维所产生的成果也需要语言来表达,语言帮助思维工作的同时,又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
4.说明书面语的保守性。
[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1)书面语保守性的含义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因而和口语基本一致。
但是,口语易变,书面语则相对变化缓慢,因而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书面语会落后于口语的发展,产生言文脱节的局面。
(2)书面语的保守性产生的原因书面语具有稳定性,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的局限而流传下来,这是造成书面语保守性的主要原因。
人们只能听到同时代的人说话,听不到早一时期的人说话,这种情况产生于口语的演变。
可是人们不仅能看到同时代的书面语,也能看到早一时期的书面语,能够模仿早一时期的书面语写文章,因而口语中已经消失的词语和句式,往往在书面语里继续保留。
宗教经典,法律条文,它们的权威性使人们不敢轻易改动其中的字句,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历史、哲学的名著也起着类似的作用。
因此在书面语的保守力量特别强的条件下,往往会形成书面语和口语的脱节。
中国、印度、阿拉伯国家、古代罗马,都曾出现过这种情况。
总之,书面语具有保守性,会导致文言脱节的现象产生,但是,这种情况只有在文字的使用限于少数人,也就是多数人是文盲的条件下才能维持。
一旦文化得到普及,这种情况就必定要被打破,与口语相适应的新书面语一定会取代古老的书面语。
四、论述题1.以语言符号为例,谈谈声音、意义、现实现象三者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答:语言是符号系统,这句话概括了语言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以语言符号为例,声音、意义、现实现象之间的关系如下:(1)语言符号由音和义结合而成,音和义不像烟和火那样有自然属性上的联系,而是像烟和烽火那样因社会的约定而联系在一起。
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是社会约定关系,这叫做语言符号的约定性。
(2)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人们通过感知而接收到的具体多样的心理现实现象的概括。
通过人的直接感知和大脑的接收处理而获得的知觉性心理现实为语言符号的最初编码提供了初步的材料。
这些心理现实还要再经过大脑进一步的“概括”,并经过社会的约定与特定语音形式相联系,这样知觉性心理现实才归类切分成一个个离散的意义。
谁见过抽象的“房子”?见到的只能是具体的平房、楼房等。
汉语中把北京的四合院、天津的小洋楼都叫做“fángzi(房子)”,“fángzi”这个词只把一类建筑的共性抽出来,以便和桥梁、碉堡等别的建筑物区别开来,而不管它的大小、高低、式样等等。
(3)语言符号的声音和现实现象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是通过意义联系起来的。
2.论述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答:(1)语言是社会现象,可以从语音与语义的结合关系加以说明。
①语言中的语音与语义结合是社会习惯使然。
语言中的语音与语义怎样结合成特定的语言成分都是社会习惯使然,是约定俗成的。
语言中词汇和语法也都是约定俗成的。
世界上多种多样的语言都是不同的社会集体各自约定俗成的结果。
②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也可以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
a.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又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且是随着人类社会的灭亡而灭亡的。
b.社会不能没有语言语言对社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语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第三,人们的思维靠语言的帮助而得到发展。
(2)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个人现象。
①语言不是自然现象。
a.在语言研究中利用一些自然科学的成就固然是语言学的一个进步,但无论怎样地研究都不能改变语言是社会现象这一事实。
b.虽然语言除了具有社会属性之外,还具有自然属性。
但是,语言的一切自然属性都不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②语言也不是个人现象。
任何语言都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被创造的,而且是经过许多时代由全社会创造出来的。
作家为了特殊的需要,虽然在写作时能够较多地运用方言成分,古语成分,甚至临时创造一些成分,但这也不是毫无限制的。
语言虽然是社会的产物,替社会服务,但语言又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点;语言是以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身份来替社会服务的。
3.谈谈你对“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的认识。
答:(1)语言是交际工具就语言的基本职能来说,语言首先是交际工具。
了解语言是交际工具,是认识语言本质的中心环节。
语言不但是人类所特有的交际工具,而且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①人类其他的交际工具都是建立在一定语言基础之上的语言或语言成分的代用品,而且都有其特殊的服务领域。
语言是不依赖于其他任何交际工具而独立存在的交际工具,它的服务领域非常广阔。
②除了语言或语言成分的代用品之外,还有其他传递消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方式,但是它们的表达能力是极其有限的。
(2)语言的全民性马尔学派“语言从来就是阶级的”说法错误的原因在于:①从语言的创造者和语言的服务对象来看,语言是在许多时代中为全民所创造出来和丰富起来的。
人类出现的时候语言就同时产生了。
那时的人类社会不分阶级,语言只能是全民所创造并为全民服务的。
语言是一视同仁地为各个阶级服务的。
②从语言本身的情况来看,不同阶级可能创造并运用一些自己的专门的词和语,形成所谓阶级习惯语。
但是阶级习惯语并不就是语言,这不但因为它的通用范围非常狭窄,甚至往往不能普及到某个阶级的全体成员,而且因为它没有自己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语言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