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九年级寒假复习课程功和能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2节内能(知识点梳理课件)单元复习一遍过(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2节内能(知识点梳理课件)单元复习一遍过(人教版)

4 提升训练
3.(黑龙江龙东)(多选)有关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A物B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温度一定降低;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递; C.将热水倒入碗里,碗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D.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加而温度保持不变
)。
4 提升训练
4.(2020•岳阳)下列与热学有关叙述合理的是(C )。 A.年平均气温为-25℃的南极的冰山没有内能; B.烤火取暖是火焰的温度转移到人身上; C.内燃机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端午佳节粽叶飘香”,人们闻到粽子的香味是升华现象
3 典例精析
★考点一:物体的内能
◆典例二:(安徽)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 B. 只要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就一定降低; C. 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3 典例精析
★考点一:物体的内能
【答案】A。 【解析】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 A 正确; B.晶体凝固过程中对外放出热量,但是温度不变,故 B 错误; 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 C 错误; 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 D 错误。
2 知识点精析
(3)物体内能的大小: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 质量 、 温度、 体积及物态有 关。 一切物体中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都有分子力的作 用,无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是何形状与体积、温度是高是低都是如此。因 此,一切物体在 任何情况下 都具有内能。 2.内能的改变: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热传递和 做功;热传递是能量 的 转移 ,做功是能量的 转化 。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内能是 等效 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 复习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 复习课程教学设计

《内能和内能的利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3.理解比热容的含义;4.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5.了解热量的概念,进行热量、热效率的计算。

【复习重点】1.了解内能的概念,热机的工作原理;2.会进行热量、热效率的计算。

【复习难点】理解比热容的含义,了解温度、热量、内能之间的关系。

【复习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件【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以“神舟六号升空”图片质疑:火箭升空涉及到哪些形式能量的转化?(引入机械能和内能,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二、基础回顾,知识点复习学生活动:“基础知识大比拼”把全班同学按照自然组分为机械能和内能两组,根据课件指示抢答基础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本章知识网络三、突破重点,解析难点以近三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题为载体,师生共同讨论,突破本节课的重点,解析本节知识的难点。

例题选择如下:1、(机械能复习)2016陕西中考.25.(3分)我国著名羽毛球运动员傅海峰扣球时不仅改变了羽毛球的_____方向,而且使羽毛球的速度高达383 km/h,从而使羽毛球具有较大的_____能。

2、(突破重点)2015.陕西中考 6.(2分)如图所示是某老师的自制教具。

他在矿泉水瓶的侧壁上钻一个孔,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实验时从瓶口喷入酒精并盖上锥形纸筒,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瓶内酒精后,纸筒即刻飞出。

关于此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A.酒精不完全燃烧时热值不变B.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分子在永不信息的做无规则运动C.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D.纸筒飞出后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通过此题重点解读热机的工作过程和内能利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3、(解析难点)2014陕西.4(2分)对热学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0C),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0C吸收(放出)4.2×103J的热量;B.热量是指物体具有能量的多少;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功和功率复习》

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功和功率复习》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功和功率复习》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功的定义、单位及计算公式,掌握功率的概念及其与功和时间的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

2.科学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功和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实验探究:通过回顾实验或生活实例,加深对功和功率概念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功和功率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功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与功和时间的关系。

•机械效率的理解及计算。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功和功率的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准确进行计算和分析。

•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并能正确计算复杂情境下的机械效率。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功和功率的概念图、例题解析、实验视频等。

•教材及配套练习册。

•实验器材(如斜面、小车、弹簧秤等,视条件而定,主要用于回顾实验)。

•近年中考功和功率部分真题及模拟题。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回顾功和功率的基础知识,强调重点难点。

•例题解析法: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功和功率的相关问题,促进思维碰撞。

•练习巩固法:安排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实验回顾法:利用实验视频或学生回忆实验过程,加深对功和功率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段工人搬运重物或运动员做功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做功的过程及其能量转化,引出功和功率的概念。

•复习回顾:简要回顾功和功率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复习做好铺垫。

2. 新课教学(复习)(1)功的复习•定义阐述:明确功是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单位与公式:介绍功的单位焦耳(J),给出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解释各符号的意义。

九年级物理:《功》复习课课件

九年级物理:《功》复习课课件
2.其它几项中有什么变化吗?
3
动能有变化
光滑面 S
F
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
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A
当物体的速度一定时,
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4
F
内能有变化
粗糙面 S B
当物体其它量不变时, 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5
势能和内能有变化
当物体质量一定时,被举 得越高势能越大。
C
当物体高度不变时,质量
越大势能越大。
19
分析3:如图四个完全一样的滑轮,拉不同重量的物体。
自由判断那项中的机械效率大? 有什么问题吗?
10N A
20N
20N
B
C
30N
D
20
分析方法也要融汇!
21
从平衡力的角度看: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
N支
F拉 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
力彼此平衡。
f摩
G重
如果F和f平衡,则有G和N平
衡,可能吗?
15
N支
F拉 从功的角度看:
如果F和f平衡,则有总功和
f摩
额外功相等,可能吗?
G重
16
运用知识时也要注意融汇!
17
融 汇
18
谢谢观赏!
九年级物理:《功》复习课课件
汉川经济开发区民乐中学 万 磊
1
分析一:如图在下面5幅图中,同一个物体都受到相同的力F, 在不同方向上移动了相同的距离S,而且F和物重相等。
1.图中的F都做了功吗?
F
F
光滑面 S
粗糙面 S
A
B
C
F
S
D
F
S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电功和电功率复习课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电功和电功率复习课

复习《电能电功电功率》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在新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及人文素养。

以此为依据,形成了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通过这节复习课,让学生熟练基本知识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对电学知识学习完毕,对电学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现在进入第一轮的复习《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知识,学生对电功和对电功率的知识掌握不好,基础比较差,灵活运用能力更差,这节课采用了自主学习方式,例题和练习相结合,让学生训练掌握电功率的简单计算和运用,归纳总结出电功率计算基本的方法,一题多解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电能和电功的计量是教学重点,难点是电功的理解,教学中通过分析家用电器工作的能量转换来突破。

电功率是用电器的重要指标,应用广泛,电功率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计算是难点。

四、教学内容复习九年级物理,第87页到第95页的电能、电功和电功率三节内容。

五、教学目标:1、了解电能表的参数,会通过电能表计算家庭电费,有节约用电的意识。

2、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3、能正确选用公式进行电功、电功率的计算。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会用电能表计量电能2、灵活运用公式进行电功、电功率的计算难点:区分额定电压与实际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七、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知识梳理)电能和电功(8年7考,除2011年外,每年都考)1.电能的转化: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电热水壶工作的过程就是把转化为能的过程。

2.电能(1)电能用W表示,常用单位是,也叫做度,能量的国际单位是。

(2)单位换算:1度= kW·h= J。

3.电能表(也叫电度表):(1)作用:计量用电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

(2)读数方法:电能表表盘上前后两次示数之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千瓦时数,也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3)如图1,电能表读数是;“220 V”表示这个电能表应该在电压下使用;“10(20)A”表示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 A,额定最大电流为 A;“3 000 revs/kW·h”表示;利用电能表计算电能的公式:W= ; W= 。

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机械能及其转化运用》

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机械能及其转化运用》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机械能及其转化运用》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动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理解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机械能转化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3.实验探究:回顾相关实验,如斜面小车实验,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探索自然规律的好奇心,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机械能转化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应用,树立科学利用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其实质。

•分析复杂情境中机械能的转化过程,特别是动能与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动能、势能概念图、机械能转化动画、斜面小车实验视频等。

•教材及配套练习册。

•实验器材(如条件允许):斜面、小车、弹簧、刻度尺等,用于模拟机械能转化的实验。

•辅助材料:机械能转化实例图片、视频资料,如过山车、蹦床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梳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动画和视频直观展示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斜面小车等实验,观察机械能的转化现象。

•讨论法:围绕机械能转化的实例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过山车、蹦床等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活动中能量的转化过程,从而引出机械能及其转化运用的主题。

•复习回顾:简要回顾功的概念及计算,为学习机械能做好铺垫。

2. 新课教学(1)动能与势能的概念•动能:定义动能,强调其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通过实例说明动能的影响因素。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知识点

一、力和压强1.力的概念和大小表示法2.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合成3.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4.牛顿第二定律和单位换算5.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6.弹力和胡克定律7.重力和重力加速度8.杠杆原理和杠杆的平衡条件9.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0.压强与支持力的关系二、力的工作和机械能1.功和机械能的概念2.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3.功与能量的转化4.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5.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6.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7.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8.动能守恒定律和钟摆的周期9.移动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10.功和能的转化与损耗三、机械波和光的传播1.机械波和电磁波的概念2.机械波的特点和传播方式3.波的振幅、波长和频率的关系4.波速和光的速度5.机械波的相位和相速6.声音的产生和传播7.声音的强度和音量8.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直线传播9.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10.光的颜色和光的干涉四、电学基础和电路1.电荷和带电物体间的作用力2.电流和电流强度3.电压和电压源的特点4.电阻和电阻的计算5.欧姆定律和电路中的串并联6.短路和开路的情况7.灯泡和电流变化8.电功和电功公式9.电能和电能的计算10.电路中电阻的计算和电源的连接方式五、静电和电磁感应1.静电现象和静电充电2.静电力和库仑定律3.静电场和电场强度4.电场强度和点电荷的关系5.电感和电感现象6.感应电流和电磁感应定律7.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感应现象8.列克萨符号和电磁铁的制造9.电磁波的产生和电磁辐射10.电磁感应和电磁感应的应用六、能源和能量转换1.能源的概念和能源的分类2.化学能和火焰的产生3.核能和核反应4.能量转换和能量守恒定律5.能量的损失和能源的利用6.生物能和食物链7.太阳能和地热能8.电能和能源转换效率9.能量转换与环境保护10.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以上是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知识点的概要,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需更加详细的内容,请结合教材深入学习。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能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能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功与机械能复习教案新人教版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共四节,其中第一节功,第二节功率,第三节动能和势能,第四节机械能及转化。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本章教材围绕“机械能”的概念展开,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作用,而把“功”的概念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

因此,要认真分析其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目前学生是在认识力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力的作用效果来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功的概念,从而进入本章的内容,由于学生计算能力弱,而本章中涉及的计算较多,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计算方法进行培养。

课题第一节功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准备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探究启发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插入PPT4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二、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小刚从地上捡起篮球的过程中,小刚对篮球做了功
3.小明用100N的力将50N的铅球掷出10m远,则铅球抛出后,人对铅球所作的功是( )
A.1000J
B.500J
C.0J
D.1500J
4.用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力拉同—物体,两力所做的功W与在这两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的
关系图像如图,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
2019中考题(综合计算) 1.一辆大鼻子校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车和人总质量为8000kg,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32m2。 (1)求校车对路面的压强。 (2)校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柴油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50kW。求此过程中校车受到的阻力。 (3)如果校车行驶过程中,司机控制油门,使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25kW,并保持此功率不变继续行驶10 min。这段时间内柴油燃烧释放能量的30%转化为有用机械能,在数值上等于发动机牵引力做的功。 求这段时间内发动机柴油燃烧释放的能量。
装 置

结论
质量相同的物体, 能越大。
越大,它的动
方法
实验中让同一个小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采用研究方法是

来体现小球动能的大小,这是
法;通 法。
练习2
探究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
(1)实验用的橡皮泥放在水平桌面上,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来反映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2)探究重力势能和高度的关系,应该选择_______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拓展训练
2019中考题(综合计算) 1.一辆大鼻子校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车和人总质量为8000kg,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32m2。 (1)求校车对路面的压强。 (2)校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柴油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50kW。求此过程中校车受到的阻力。 (3)如果校车行驶过程中,司机控制油门,使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25kW,并保持此功率不变继续行驶10 min。这段时间内柴油燃烧释放能量的30%转化为有用机械能,在数值上等于发动机牵引力做的功。 求这段时间内发动机柴油燃烧释放的能量。
;高
度相同的物体,
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
②弹性势能:
a.定义:
,叫做弹性势能。
b.决定弹性势能大小因素: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注: 动能的影响因素:速度和质量 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高度和质量
练习1
让同一个小球从斜面的 高度自由滚
步骤 下,目的是
。用刻度尺测
出木块被撞击出的距离填入表中。
教学目标:①熟悉功和功率的定义,公式,计算 ②掌握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转化情况
考点一:功
1.功:用字母W表示。
(1)做功的二要素: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2)定义:

的乘积叫做功。
(3)定义式:

(4)单位:_________。
考点一:练习 ①
物块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长20cm,高10cm,物块的重力为10N, 受到的摩擦力是5N.求重力做功。
考点一:练习 ②
小明踢足球时,用500N的力,一下子将球踢出了100米远,球的重力为20N, 求足球飞出去之后,小明对足球做的功。
考点一:练习 ③
小车重200N,人用30N的水平力推小车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50m的过程中, 求人对球做的功,重力对球做的功
考点二:功率
1.功率:用字母P表示。
(1)物理意义:
A.P1∶P2=3∶2 C.P1∶P2=1∶2
B.P1∶P2=2∶3 D.P1∶P2=1∶3
7.(多选)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用水平力F匀速推动重为G的箱子,移动距离s,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箱子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在此过程中重力做功为Gs C.若撤去推力,箱子仍向前滑行,则滑行过程中摩擦力小于F D.若水平推力改为2F,仍使箱子移动距离s,则推3)定义式:

(4)单位:____________,常用还有千瓦(kW)。换算关系:1 kW=1000 W。
考点二:功率
2.功率公式:P=W t
P=Fv
考点二练习
1.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方向的力拉着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
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机械能及其转化
考点:机械能
1.能:物体能够对外
,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机械能:

(1)动能:
①定义:
,叫做动能。
②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
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
同的物体,
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2)势能:

①重力势能:
a.定义:
,叫做重力势能。
b.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它的重力势能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F甲>F乙 B.F甲<F乙 C.F甲=F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甲、乙两台机器做功之比为3:5,做功时间之比为2:1,那么甲、乙功率之比为( )
A.3:10
B.10:3
C. 5:6
D.6:5
6.甲、乙两台机器, 甲做的功是乙的2倍, 但乙所用的时间是甲的1/3, 比较甲、乙两台机器
的功率, 则( )
(1)p= F = 800010 =250000(Pa)
S
0.32
(2)F= P = 50000 =5000(N)
v 10
(3)W=Pt=25000x10x60=1.5x107(J)
Q= 1.5107 =5x107(J) 0.3
2.小东积极投入到“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新潮流中,他尽量减少驾驶机动车辆外出,坚持骑自行 车上下班。小东和自行车的总质量是80kg。当小东以5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行时,自行车着 地面积为0.01m2,所受阻力是其总重的0.02倍(g=10N/kg)。求: (1)正常行驶的自行车对路面的压强; (2)自行车行驶1000米动力所做的功; (3)自行车行驶的功率。
A.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
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
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
2.下列关于物体是否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丽背着书包站在路边等车,小丽对书包做了功
B.起重机吊着钢筋水平匀速移动一段距离,起重机对钢筋做了功
C.被脚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脚对足球做了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