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无挡板
古代文学(元明清部分)
![古代文学(元明清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dda66eedf61fb7360b4c657c.png)
元明清元1.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主流和标志,包括杂剧和散曲。
2.所谓元曲,乃广义的称呼,实则包括两种文学体裁:一为剧曲,即元杂剧,乃戏剧之属;一为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乃诗歌之属。
足以代表一代之文学,能与唐诗、宋词并称者,实为元杂剧。
3.元代戏曲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5.马致远有“曲状元”、“万花丛里马神仙”等称誉,代表作《汉宫秋》以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
6.王实甫“花间美人”,除《西厢记》(元代戏曲创作最高水平“天下夺魁”)外,《丽春堂》、《破窑记》等。
7.《西厢记诸宫调》又名为《董西厢》《弦索西厢》《西厢搊弹词》8.白朴《墙头马上》(杂剧代表作)与《梧桐雨》。
9.元杂剧中被称为“四大爱情剧”的是《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西厢记》10.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11.铁崖体:元末诗人杨维桢创造。
力图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
融汇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杜甫、李贺等人的长处,雄奇飞动,但诡异晦涩。
一、散曲(一)解释:散曲是诗词之外的又一种新的韵文形式,它是从词发展而来,又在金元时期各种曲调的基础上,吸收了少数民族的乐曲及部分唐宋词调的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新体诗,它是按一定宫调的典牌填写出来的能唱的曲词。
由于散曲可以入乐,当时人们又称其为乐府、北乐府、小乐府、新乐府。
散曲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二)散曲体制:1.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
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
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但小令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
《天净沙秋思》2.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
套数的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即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生,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19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七章 南宋前期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19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七章 南宋前期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dc8592356f1aff00bfd51e83.png)
思考题:
▪ 1. 南宋前期诗人与词人的创作普遍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请结合 具体的作家、作品谈谈这一现象。
▪ 2. 具体分析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征。 ▪ 3. 谈谈南宋前期爱国词人词作的写作背景与艺术特点。 ▪ 4. 陈与义的“简斋体〞主要取法杜诗,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的
理解。 ▪ 5. 试论江西诗派的总体艺术风貌及吕本中、曾几的诗歌创作成就。
▪ 四年后,名臣胡铨上书请斩秦桧,后被送新州编管,张元干 不避嫌畏祸,又持所赋?贺新郎?词为胡送行。
▪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 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 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 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 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 李清照的创作历程横跨南北两宋。时代变迁的浪潮中,又伴 随着她少女时代、嫁为人妻,到寂寞寡居的三个人生阶段, 所以她的词作显示出了鲜明的阶段性。
▪ 她生长于书香世家,在这个家庭中,她少女时代的活泼天性, 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展现。
▪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 李清照的婚姻生活是当年人所传诵的美满结合。期间夫妇间短暂的离别 相思,便促成了李清照笔下数首怀人名作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 在她凄惨的晚境中,词作满溢着浓烈的愁苦。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 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 春•春晚?〕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直接可用,完美排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直接可用,完美排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17d4c276a20029bd642da3.png)
王安石散文特点:以政论文、书札、序跋文、记叙文、小品文最为重要。议论文识见高超,议论果断,结构严谨,语言朴素简洁而说理透彻,概括性强,叙事抒情之作,能随笔挥洒,曲尽其妙,如意畅达而气,雄词峻,表现了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王安石诗歌“王荆公体”的特点“王荆公体”的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其晚期雅丽精深的绝句。其长处在于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独处在于作诗主意求工,主意之过流为议论,好求工而伤于巧;故“王荆公体”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前者乃取法于杜、韩而自成一体,后者实为江西派的先驱,本唐音而带宋调,对宋诗的发展起了不小的影响。
欧阳修诗的散文倾向欧阳修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主要表现为:用古文的章法写诗,讲究转折顿挫、虚实正反;句子彻底散行,长短句杂出,少用偶句,故意似对非对,造成散文调而非诗调;其次是诗中常用语助词或散文式的介词;再者,其诗不仅用于议论时政、评说历史、陈情述雅等,还用于歌咏和表现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事物,开创了取材广泛、命意新颖、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一代诗风。
梅尧臣诗歌艺术特点:梅尧臣作诗追求“苦硬”、“瘦劲”,喜欢平淡的风格,其实是要求平淡其表,深邃其里,内核“深远”,淡而屡深。梅诗的“平淡”具备这样的特点: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
王安石的文论主张:主张为文要“以适用为本”,“务为有补于世”,属于经世派的政教文学说,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教合一。明确将文章看作“器”,即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崇尚自然、简洁的文风。
古代文学完美打印版 袁本
![古代文学完美打印版 袁本](https://img.taocdn.com/s3/m/ac2af30d6c85ec3a87c2c519.png)
第一编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选自《毛诗大序》二、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谐,无相夺论,神人以和。
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选自《尚书。
尧典》三、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选自《吕氏。
春秋。
古乐》四、帝令雨足年?帝令弗其足年?(《卜辞通篡》三六三)五、癸卯卜,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篡》三七五)六、七、女承筐,无实;士羊,无血。
(《归妹》上六)八、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中孚》九二)九、断竹,续竹,飞土,逐步(肉)。
《弹歌》录载于《吴越春秋。
勾践阴谋外传》十、《礼记。
效特牲》所载相传为伊氏的《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十一、神话的基本特性。
(神话的性质):1 、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 、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
3 、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 、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十二、神话与传说的关系:神话和传说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1 、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 、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 、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十三、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十四、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1 、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 、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 、不论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古代文学 选本
![古代文学 选本](https://img.taocdn.com/s3/m/8843dcc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6.png)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本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选本:
1.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
《文选》收录了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七八百年间 130 多位作者的诗文辞赋 700 余篇。
2.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 222 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
3.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 77 家诗,共 311 首,其中五言古诗 33 首,乐府 46 首,七言古诗 28 首,七言律诗 50 首,五言绝句 29 首,七言绝句 51 首。
4. 《宋词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词选本,由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孝臧于 1924 年编定,共收宋代词人 88 家,词 300 首。
5. 《元曲三百首》:是一部元代散曲选集,今人卢前编辑。
此书选取了元曲中的 300 多首作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元曲的风貌。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学选本,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本,如果你对特定的文学体裁或时期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选本。
古代文学史(袁行霈,全)
![古代文学史(袁行霈,全)](https://img.taocdn.com/s3/m/a2b8033567ec102de2bd89e1.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导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
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
1、爱情。
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
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着、更带野性色彩。
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
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
2、友情。
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
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
1、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
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2、对于人生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
在小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征:1、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色,但无论是抒情文体还是叙事文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色。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诗化世界的认知方式,因此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内心感情的抒发而不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
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2、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心境与物镜融合无间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古代文学(先秦:袁行霈版)
![古代文学(先秦:袁行霈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b2ebc4aa00b52acfc7ca84.png)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一、神话的概念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二、神话的产生(原因、过程)1、可能性:人类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及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
2、生产力水平及认识能力低下,将自然或社会现象进行幻想膜拜和神化解释。
3、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三、神话的功能(意义、作用)1、神话在维系社会性上具有重大意义(讲诉神话的目的是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
2、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生产力低下,个人必须把自己融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
3、神话可使难解的现实呈现出种种戏剧性属性,人们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先民在神秘莫测的生活中积聚了多而强烈的情绪体验)。
四、神话的特征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神话是先民对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它经过想象而成为神化的现实生活)。
2、神话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3、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4、神话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5、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远古,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解释的时代产物。
五、神话的思维特征1、由于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身同自然界截然分开,因此他们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之上,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
(如《山海经·海外北经》中有一则神话以人的生理行为来解释昼夜、四季及风的形成;《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怒触不周山》解释星系为何多偏移西北,中国地理形势为何西北高东南低。
)2、神话思维是一个具体、形象的思维。
首先,神话思维不能脱离具体的事物和具体的感性材料(如时间、空间往往和一定的神明相对应);其次,在神话思维中,通过对事物的概括综合,使某些神话形象脱离了具体事物(如龙的形象的形成)。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pdf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pdf](https://img.taocdn.com/s3/m/b318147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e.png)
追求辞藻华丽和对偶工整,注重诗歌的形 式美,表现士族文人的审美情趣。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
陶渊明的艺术成就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饮酒 》等。
开创了田园诗派,以自然为题材,表现对田 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语言质 朴自然,意境深远。
南北朝民歌与文人诗
南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
《敕勒歌》、《木兰诗》等。
阮籍、嵇康等,代表作品有阮籍的《咏怀诗》,嵇康的《与山巨源绝 交书》等。
正始之音的特点
表现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绝望,追求自然和自由,具有“清 远玄妙”的风格。
两晋诗坛与陶渊明
两晋诗坛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两晋诗坛的特点
陆机、潘岳、左思等,代表作品有陆机的 《文赋》,潘岳的《悼亡诗》,左思的《 咏史》等。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揭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艺术特色和 文化内涵,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历史借鉴和学术支撑。
意义
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成就和审美追求,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认识和理解,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
研究方法与史料来源
研究方法
。
扬雄《甘泉赋》、《羽猎赋》
03
在司马相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汉赋,更加注重讽谏。
汉代乐府民歌
1 2
《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具有 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十五从军征》、《战城南》等
反映了汉代社会的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 苦难。
3
《东门行》、《妇病行》等
内涵。
04
魏晋南北朝文学
Chapter
十二篇辞藻华丽的古文,原来古代文学如此璀璨
![十二篇辞藻华丽的古文,原来古代文学如此璀璨](https://img.taocdn.com/s3/m/cdaaa2c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c.png)
十二篇辞藻华丽的古文,原来古代文学如此璀璨寒窑赋北宋· 吕孟正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
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
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
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
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
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
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
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
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
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
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
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永州八记唐· 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e5473f2a89eb172dec63b75e.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填空1.我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_左传__》、《山海经_ 》、《诗经》和《楚辞》等古籍中。
2.“三家诗"中的“三家”指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3.《诗经·大雅》中有五篇记载周氏族成长壮大的著名史诗,它们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4.关于《诗经》的编集,有所谓献诗、采诗、删诗的说法。
5.《诗经·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6.《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7.《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8.“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9.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期吴人韦昭的《国语注》。
10.《老子》:“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2.《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13.《老子·第63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14.儒家所谓“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15.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16.《论语》:“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7.《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18.《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
”19.《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古代文学第一章》课件
![《古代文学第一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ec624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b.png)
文化产业
古代文学作品的再创作和 演绎,成为文化产业的重 要资源,推动了文化创意 产业的发展。
跨文化交流
古代文学作为跨文化交流 的媒介,有助于增进国际 间的文化理解和交流。
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启示
艺术创新
古代文学为现代文学提供了丰富 的艺术手法和创作灵感,有助于
推动现代文学的创新发展。
价值取向
古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所蕴含的价 值取向,对现代文学的价值取向产 生影响,引导现代文学健康发展。
文化自信
古代文学作为民族文化的根基,有 助于培养现代文学工作者的文化自 信,推动文学事业繁荣发展。
THANK YOU
02
古代文学作品赏析
《诗经》
总结词
中国最早的诗歌集
详细描述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 纪)的诗歌。它包含了305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反映了那一时期 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生活情感。
《离骚》
总结词
楚辞的代表作品
详细描述
《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是楚辞的代表作 品。它以诗人自我为题材,抒发了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和自身 遭遇的感慨,语言华丽,情感真挚,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 典之作。
《左传》
总结词
古代中国编年体史书
详细描述
《左传》是一部古代中国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各个国家的政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它文笔优美,叙事清晰,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和文学的
重要资料。
《史记》
总结词
古代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VS
详细描述
《史记》是古代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 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仅 是一部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文学经典,对 后世的历史学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古代文学第二卷(5篇材料)
![古代文学第二卷(5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8ac13c8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11.png)
古代文学第二卷(5篇材料)第一篇:古代文学第二卷第四章汉乐府民歌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
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
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演变过程:一、秦汉朝廷设置的诗乐舞三者相结合的音乐机关;二、汉朝人称合过乐的诗歌辞为歌诗三、至六朝,人们把此机构采集,合乐而歌的诗也称乐府四、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合乐的、不合乐的一概称为乐府五、至唐朝,不用乐府旧题,仿照乐府诗的某些特点写作的诗,称之为新乐府六、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词曲之别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一、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劳动群众的爱憎是对《诗经》开创的写实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二、叙事诗数量多,艺术性高,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成熟三、形式自由多样,有杂言诗,逐渐向五言而出现成熟的五言诗四、语言质朴简白,却精炼传神,极富表现力五、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为后世作家积累了丰富的写创作经验第五章汉代文人诗张衡:其《四愁诗》是楚骚的变体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
内容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游子思妇离别之苦;一类是写追求功名富贵的强烈愿望于仕途失意的苦闷与哀愁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是重要抒情手法之一;运用比兴是其抒情的又一手法;明白晓畅、浅近自然,而又精炼丰富、情味隽永是其语言的重要特色;古代文学第二卷绪论:1、文学自觉及其三大标志一、文学的觉醒与独立鲁迅说:“他(指曹丕)说诗赋有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歌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字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所谓“文学自觉”,就是把文学当作与经学、史学、哲学相并列而不是从属的一门艺术,充分发挥文学的独特审美功能,抒情言志。
(完整word版)宋代文学
![(完整word版)宋代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bda79a365fbfc77da369b13e.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北宋初有复古主义文论的:柳开、田锡、穆修田锡:(1)田锡论诗,主“性情”,主“意”,强调自然和有生气,主张熔豪健、雅丽于一炉。
(2)他只是一位过渡性的作家,在文论中发扬了韩、柳求通变的文学精神,这是他在文学以展史上的功绩和贡献。
1、论宋初的复古思潮(1)复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2)不同的作家对从学韩到弃韩这一宋初时代课题的认识、接受和参与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3)柳开是最初对北宋复古革新思潮有所觉醒的儒者代表。
在他身上既显示了“文”“道”之间与生俱来的联系,同时也预示了两者本质上的某些对立和最终必然的分裂。
(4)田锡更具备文人气质,他在文学思想上接受韩、柳的影响,代表了五代文气习染较深的文学文士对改革文风的自觉。
(5)穆修在搜求韩、柳文集方面功不可没,于古文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6)复古思潮在北宋初期并未成为主潮,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几个作家先驱自觉的阶段。
2、宋初“三体诗”:据方回《送罗寿可诗序》所说,主要有“白体”,学习白居易,作诗通俗,代表人王禹偁;“昆体”,学习李商隐,代表人杨亿,影响最大;“晚唐体”,学习贾岛,代表人林逋。
西昆体和晚唐体的繁盛,均在真宗一朝,在它们之前风靡了近半个世纪的诗风则是以当时文坛巨子李昉、徐铉及他们的后起之秀王禹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
3、王禹偁对宋初诗风、文风转变的促进作用(1)王禹偁早年喜爱白居易的诗,侧重于闲适唱和的一面。
(2)贬官商州之后,学习白居易的讽谕诗,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
(3)他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很重视和推崇杜甫的诗歌。
学杜是宋诗别开生面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方面,王禹偁可谓得风气之先,在文学史上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4)他以诗歌较为著名,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近体、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格调。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卷考试复习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卷考试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a3a01ccdd36a32d72758176.png)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卷复习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第一节:明初诗歌和散文高启(诗歌)53页1、明代诗歌成就最高的诗人,所谓“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2、代表作《青丘子歌》,直接表达了他的生活志趣宋濂(散文)57页明朝的开国文臣之首刘基(散文)58页在散文创作上,与宋濂相并称,代表作《郁离子》。
第二节:台阁体与茶陵派台阁体60页: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
其倡导人号称“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故称其诗为“台阁体”.它的出现,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全是歌功颂德向皇帝拍马屁的内容,毫无创新,毫无生气,比宋代的“西昆体”影响更坏。
(名词解释)茶陵派61页:明代成化、正德年间的诗歌流派,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
当时社会弊病已日见严重,台阁体阿谀粉饰的文风已不容不变,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提出“轶宋窥唐”,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以图洗涤台阁体单缓冗沓的风气,振兴文坛。
(名词解释)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第一节:李梦阳与前七子的文学复古前七子67页:出现于明弘治、正德年间,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代表人物是李梦阳、何景明,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反对台阁休诗风中起过重要作用,但也将文学创作引向了拟古主义的道路。
(名词解释)第二节:王世贞与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后七子70页: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
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较前七子更绝对。
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597f9ee89b6648d7c0c74639.png)
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名词解释:西昆体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
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
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完整word版)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_袁行霈版
![(完整word版)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_袁行霈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1b6bf005087632311212ef.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
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1、文学的自觉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1)文学风尚与主题。
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
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1.按照《诗经》作品音乐的分类,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称为雅。
2.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是《诗经》和《楚辞》。
3.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4.建安时期,曹操的诗歌被人称为“汉末实录”,他的这类诗歌以《蒿里行》诗为代表。
5.元嘉三大家指的是鲍照、谢灵运和颜延之。
6.《咏史》八首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品。
7.司马迁在《史记》中运用“叙事”的手法,交待人物的性格特征,暗示人物未来命运。
8.唐代的“沈宋”是指沈佺期和宋之问。
9.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和元稹。
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1.唐代诗人高适经历了从渔樵到封侯的生命历程。
12.盛唐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
1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出自《采薇》。
1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是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的名句。
15.“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是《读〈山海经〉》中的名句。
16.“春秋三传”有齐国公羊高的《公羊传》、《榖梁传》和《左传》。
17.“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是来自《诗经》中的《硕人》。
18.《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19.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出自《孟子》书中。
20.《史记》记事,上起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年间。
21.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他的《典论. 论文》是我国古代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著。
22.曹植的诗歌创作,大致以曹丕称帝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23.在七言诗的发展过程中,鲍照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24.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是韩愈、柳宗元。
25.白居易的感伤诗以《长恨歌》和《琵琶行》为代表。
26.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现实主义”。
27.“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是曹操《蒿里行》中的名句。
28.刘禹锡诗骨力刚劲,有豪迈之气,享有“诗豪”之誉。
29.“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是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名句。
二、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诗经》流传的四家诗的是:(B)A.《齐诗》B.《秦诗》C.《鲁诗》D.《韩诗》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一语出自《诗经》中的:(A)A.《氓》B. 《君子于役》C.《七月》D.《蒹葭》3. 被钟嵘推许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诗人是:(B)A.曹操B.曹植C.左思D.陶渊明4. 在南北朝时期,能融合南北朝诗风的是:(C)A. 鲍照B. 谢灵运C.庾信D.谢脁5. 司马迁《史记》作为纪传体史学著作,其叙事:(C)A. 以历史事件为中心B. 以朝代更迭为中心C. 以历史人物为中心D. 以作者的历史观为中心6.“建安”这一年号属于:(A)A.汉B.魏C.蜀D.吴7. 南朝和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分别是:( C )A.木兰诗和西洲曲B.西洲曲与敕勒歌C.西洲曲与木兰诗D.木兰诗与敕勒歌8.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是:(B )A.《短歌行》B.《燕歌行》C.《蒿里行》D.《白马篇》9. 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谢灵运、颜延之和:(C )A.孔稚珪B.江淹C. 谢晀D. 鲍照10. 被人称为“诗家夫子”的诗人是:(C )A. 王维B. 孟浩然C. 王昌龄D. 王之涣11.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C )A.李白B.杜甫C.韩愈D.白居易12.“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出自:(A)A.《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B.《北征》C.《石壕吏》D.《新婚别》13.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王维创作的是:(C )A.《鹿寨》B.《鸟鸣涧》C.《宿建德江》D.《辛夷坞》14. 盛唐边塞诗人最富于浪漫主义特色的是:(B )A. 高适B.岑参C.王之涣D.王昌龄15. 下列散文中,属韩愈所作的是:(C )A.《童区寄传》B.《天说》C.《祭十二郎文》D.《三戒》1.提出“大方无隅,大器晚成”的观点的是:( A )A.老子B.孔子C.孟子D.庄子2.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王道”的是:(C )A.孔子B.墨子C.孟子D.庄子3. “秦伯嫁女”这个成语出自:(C )A.《孟子》B.《吕氏春秋》C.《韩非子》D.《庄子》4.下列成语中,出于《邵公谏厉王弭谤》的是:(D )A.门庭若市B.高枕无忧C.退避三舍D.道路以目5. 《西洲曲》的主要内容是写:(D )A. 一个女子从春到秋的无尽相思B. 歌颂江南的大好风光C. 描写塞外风光D. 讽刺、批判封建婚姻制度6.“建安”这一年号属于:(A )A.汉B.魏C.蜀D.吴7.下列不属于陶渊明的辞赋的是:(D )A. 《归去来兮辞》B. 《闲情赋》C. 《感士不遇赋》D. 《悲士不遇赋》8.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谢灵运、颜延之和:( C )A.孔稚珪B.江淹C. 谢晀D. 鲍照9.下列作品中,不属于王维创作的是:(C )A.《鹿寨》B.《鸟鸣涧》C.《宿建德江》D.《辛夷坞》10. 盛唐边塞诗人最富于浪漫主义特色的是:(B )A. 高适B.岑参C.王之涣D.王昌龄1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两句诗的作者是:( D )A.王昌龄B.王之焕C.王维D.王翰12.提出“言贵独创,词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C )A.李白B.杜甫C.韩愈D.白居易13. 下列散文中,属韩愈所作的是:(C )A.《童区寄传》B.《天说》C.《祭十二郎文》D.《三戒》15.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文学作品的作家是:(D )A. 韩非子B. 庄子C. 韩愈D. 柳宗元三、判断题1、曹操的《观沧海》是我国诗史上第一首描写山水之佳作。
(T )2、王勃标举“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表现出鲜明的革新精神。
(F)3、孟浩然诗注重总体形象和情绪的把握,风格冲淡而富有韵味。
(T )4、高适诗尚巧主景,奇瑰峭拔。
岑参诗尚质主理,气骨遒劲。
(F )5、李白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T )6、杜甫诗中年代最早的作品是《望岳》,诗中描写了华山雄伟神秀的气象。
(F )7、孟郊的《寻隐者不遇》具有比兴之义。
( F )8、白居易的《秦中吟》曾令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
(T )9、白居易的《琵琶行》曾博得“古今长歌第一”的评价。
(T )10、《悯农》成功地运用了对照反衬的手法。
(T )11、现存最早的唐代民间词是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
(T )12、温庭筠诗与韦庄齐名,称之“温韦”,词与李商隐齐名称之“温李”。
( F )1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李煜的《浪淘沙》一词。
(T )四、名词解释题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大约五百年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汉代传《诗》有四家,即申培的《鲁诗》,辕固生《齐诗》,韩婴的《韩诗》,毛苌的《毛诗》。
前三家都立于汉代的官学,但后都失传。
稍后于三家的赵人毛苌、毛亨所传《毛诗》,用先秦古文字来书写,未立于官学,但毛氏说诗,事实多合于《左传》,训诂多依据《尔雅》,后得以独步天下。
称为《诗经》的存世范本。
2、花间词派: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编为《花间集》,花间词派因此得名。
花间词牌大多是五代时期聚集于西蜀的文人,因为西蜀相对安定,君臣逸乐,诗风大多是阴柔婉约、缠绵悱恻。
3、古文运动:中唐德宗时期、宪宗时期,文坛为适应政治改革的需要,有韩愈、柳宗元倡导和发起的一次在散文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等方面进行的变革运动。
这次运动推翻了骈体场大的长达数百年的统治地位,确立了散文革新运动取得全面彻底的胜利,待定了坚实的基础。
4、赋比兴: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表现手法,赋是直接描绘、抒情和铺叙的意思,既有直叙其情事,白描其物象。
比就是比方、譬喻;兴,是借其他的事物引起诗歌发端。
5、新乐府运动:安史之乱之后,诗歌方面,白居易提出“新乐府”,作为诗歌革新的新名词,指一种拟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
提倡写作目的具有功利性;写作方法的真实性和通俗性;理论上具有调和“言志”和“缘情”的调和性和重思想不重艺术的偏颇性。
6、山水田园诗派:晋宋时期,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这一流派,他的诗具有极为细腻的审美感受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
给人以清新之感;盛唐时期,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诗人发展出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人既有描写山水自然风光的佳作,也有境界壮阔、激激情澎湃的作品,他们将田园诗的恬适和隐逸生活的奇趣结合,创造出了极具影响力的佳作,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流派。
五、论述题试论述高适与岑参诗歌的异同。
不同之处:1,高诗“尚志主理”,岑诗“尚巧主景”;反映现实的诗高诗超过岑诗,高适将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余冷峻面对现实的悲慨相结合,把苦难与崇高相对照,表现出慷慨悲壮的美,岑诗讲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和风情人物,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奇伟壮丽之美,2,艺术上,高诗以沉雄质气和雄浑骨力取胜,殷璠称“多胸臆语,兼有气骨”,岑诗意奇、语奇、调奇,殷璠评其曰“语奇体峻,意亦造奇”相同之处:同以边塞诗擅名,同长于七言歌行,诗同样是豪迈。
结合李白的作品,举例说明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
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
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六、作品赏析写一篇关于杜甫诗歌《蜀相》的文学作品赏析,字数不低于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
然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
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
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
但在学诗者,虚实宾主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则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着墨,于此玩索,宜有会心。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
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
不错。
又有人说,从城外森森,到阶前碧色,迤迤逦逦,自远望而及近观,由寻途遂至入庙,笔路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