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概课)期末复习 重点
期末毛概复习重点详解(精选)(一)2024
期末毛概复习重点详解(精选)(一)引言概述:期末毛概复习是大学生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阶段。
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和原理,可以提高对社会运动和社会变革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重点详解期末毛概复习的一些精选内容,包括价值规律、商品和货币、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和下降、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等。
一、价值规律:1. 价值规律是指商品交换中的经济规律,即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
2. 价值规律的基本特征是价值和价值量。
3. 商品的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劳动时间越多,价值量越大。
4. 商品的价值量体现为商品的交换比例和相对价格。
5. 价值规律对经济生活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
二、商品和货币:1. 商品是劳动的产物,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
2.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商品价值的统一表现形式。
3. 货币具有三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4. 货币的流通形式包括货币的核心环节和流通速度。
5. 货币的流通对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三、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1. 剩余价值是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者所得工资的部分。
2. 剩余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价值。
3.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程度。
4. 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5. 剩余价值率的下降则可能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四、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和下降:1. 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包括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压低工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劳动强度等。
2. 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是通过加班、减少休假时间等方式实现的。
3. 压低工资是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实现的。
4.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通过技术进步和改进生产方式来实现的。
5. 改善劳动强度是通过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来实现的。
在反面,剩余价值率的下降可能由于工人阶级运动的发展、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者组织和技术进步等原因。
五、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1.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关系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概课)期末复习 重点
绪论1)马克思主义概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3)三次工人运动: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
5)马克思主义两大科学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6)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7)马克思主义的特点: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B.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1.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
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②我们的思维能不能在我们关于实现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泰勒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毕达哥拉斯和霍布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2023版本pdf
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2023版本.pdf引言《毛概》是中国大陆高等院校的一门重要的政治课程,全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该课程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本文旨在对《毛概》课程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和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物质决定意识和实践的反作用规律。
1.2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3 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主要特征;•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一致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径和目标。
二、毛泽东思想2.1 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和意义;•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脉相承;•《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核心观点。
2.2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统一战线和群众路线的核心观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原则。
2.3 实践是毛泽东思想的源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和基本特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探索。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1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和意义;•邓小平理论的核心观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和发展道路。
3.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三个代表的核心观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路径。
3.3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和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结论本文对《毛概》课程的知识点进行了重点归纳,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通过学习《毛概》,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可作为期末复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可作为期末复习笔记)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13)1、马克思主义(1,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1,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即它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定的阶段——机器大工业的社会化生产的新的阶段。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怀疑,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
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社会经济根源。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完整版)
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怎样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案:首先回答实践的含义,然后实践的特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最后是回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社会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答案: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方法论: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既不能完全肯定一切也不能完全否定一切。
肯定中包含否定。
否定中包含肯定,尤其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因该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怎样理解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答案: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毛概下期末考试重点2021
毛概下期末考试重点2021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分析,以及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容是我们学习毛概的首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对世界的认识应该是辩证的、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是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 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任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的是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通过改造社会制度来实现这个目标。
-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理论要为实践服务,实践要不断总结经验,推动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解放的最终目标是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是解放劳动人民,消灭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是人类最高阶段的社会制度,实现全面发展的新社会形态。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理解毛泽东时代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角色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包括: -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了统一战线和人民战争理论,成功指导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了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了中国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的推翻。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了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有效地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作用对于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概要点
1.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是根本观点:自己解放自己,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向人民学习。
群众路线是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党的根本宗旨),一切依靠群众(根本要求),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政党领导方法)。
2.党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其本质要求是:解放思想。
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革命政党
科社与工人运动结合;工先队;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人民谋利;民主集中制
4.苏东剧变教训
社会主义,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思想。
大一下毛概期末知识点
大一下毛概期末知识点毛概,全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
在大一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毛概的知识点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大一下毛概期末考试的重点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科学体系1.2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3 马克思主义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经验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和时代特征2.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2.2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和前进性2.3 马克思主义与时代主题的紧密结合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品格3.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性特征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背景3.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任务和战略任务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成果4.1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过程4.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成果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发展的辩证关系5.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指导作用5.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以上就是大一下毛概期末考试的重点知识点。
在学习和备考过程中,同学们应该重点关注这些知识点,并充分理解其内涵和要点。
除了了解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际应用,将毛概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复习阶段,同学们可以结合课本、课堂笔记、教师讲解和相关参考书籍进行综合学习。
可以划分时间段,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并结合历年的期末考试题目进行练习,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考试中,同学们需要注意审题和答题技巧。
要认真阅读题目,弄清楚考试要求,确定答题思路后再开始作答。
在回答问题时,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语言通顺、表达准确。
同时,要注意掌握论述的方法和结构,充分展示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总之,大一下毛概期末考试的重点知识点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指南一、复习思考题:1、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答:(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条件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真理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直接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使总结和概括规律成为可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使社会矛盾尤其是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尖锐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导致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风起云涌;以三大工人起义为标志的一系列工人运动风靡欧洲,表明了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已经从一个自在的阶级逐渐转变为一个自为的阶级,无产阶级革命急需革命理论的指导,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历史的必然。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注重实践,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力求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从不空谈理论;同时他们又十分重视革命理论的作用,潜心研究、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从不迷信前人或圣人,而是对人类文化遗产和文明成果进行批判的继承;在批判一切错误思潮中建立起革命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其中,主要是批判的继承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等一系列社会科学的成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一、毛概的基本内容回顾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二、毛概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实事求是,紧密结合具体实际;二是群众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三是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的理论武器。
三、毛概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探索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探索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的结果。
在中国革命初期,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在中国革命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四、毛概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贡献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强调在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要形式。
这些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五、毛概对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和地位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共产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中进行理论探索的结果。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是团结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前进的思想武器。
六、毛概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的现实意义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毛泽东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思想武器。
毛泽东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大二马原考试重点知识期末
大二马原考试重点知识期末马克思主义原理是一门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课程,对于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大二马原考试的临近,复习重点知识是学生们备战考试的关键任务之一。
本文将总结和归纳大二马原考试的重点知识,帮助同学们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备考。
以下是大二马原考试的重点知识概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至关重要。
在考试中,一般会涉及以下重点知识:•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规律的研究,对于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考试中,一般会涉及以下重点知识:•价值规律和剥削的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之一,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考试中,一般会涉及以下重点知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实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总布局•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经济制度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的科学研究,对于理解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考试中,一般会涉及以下重点知识:•社会结构与社会变革•阶级、阶级斗争和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上是大二马原考试的重点知识概述,同学们在复习和备考时可以重点关注这些知识点。
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将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中。
马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超详细版)
马原期末总复习知识点重点汇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含义1、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②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1、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
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依据。
3、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包括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
②不可知论:主张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只有少数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①辩证法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②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是静止不变的。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③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本身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
主观辩证法:亦称“思维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是第一性的,主观辩证法是第二性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的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极其理论意义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列宁的物质概念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狭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2.马克思主义产生社会根源:(1).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
(2).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阶级基础:现代无产阶级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5).发展性—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2).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a.起源: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b.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c.本质:意识是人脑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怎样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
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作用。
4.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5.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6.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2.如何理解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2 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是指在分析事物的矛盾时,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而且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
“重点论”是指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他们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
3.系统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的理解及其应用。
1.系统思维能力就是从事物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功能进行系统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系统思维能力,要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
2.应用:坚持系统观念,提高系统思维能力,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宏观与微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要立足现实需要,以系统思维聚合力,用系统方法谋全局,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审视,把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统筹起来规划,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略、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
毛概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毛概期末考试复习重点一、小题1、马克思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最早是谁先提出的?在哪本著作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近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3、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人民当家做主。
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7、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哪?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表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等。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9、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都包括哪些?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等。
马原理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马原理期末考试考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者来说,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期末考试是一次检验自己掌握程度的重要机会。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本文将对马原理期末考试的考点进行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和特征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特征。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它强调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发展的螺旋上升等。
2.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批判了唯心主义和经验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辩证发展的过程,它批判了唯心史观和机械史观。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强调人的社会性和人类历史的连续性、继承性。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强调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物质基础。
3.阶级斗争与社会变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途径。
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事物的基本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包含着各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但矛盾的表现形式具有特殊性,需要具体分析。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由对立双方的主要方面构成的,其中一个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称为主要矛盾。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矛盾性的看待,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发展,是辩证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这两个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对世界的认识和分析的基础。
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也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
在剩余价值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和危机,说明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规律。
此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分析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和方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规律。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强调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规律。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道路,包括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以社会主义市场调节经济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以社会主义民主为形式的政权制度,以无产阶级为领导核心的政治体制等。
此外,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发展道路和规律,包括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理论指南,是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纲领。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认识和把握世界,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实践中,要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种矛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同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不断更新和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理论和实践。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资料1-7章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1-7章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六、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3.1945~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马克思主义概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3)三次工人运动: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
5)马克思主义两大科学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6)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7)马克思主义的特点: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B.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1.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
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②我们的思维能不能在我们关于实现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泰勒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毕达哥拉斯和霍布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4.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6.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革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7.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失误的普遍联系。
发展: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原因: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②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③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9.矛盾的统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10.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普遍性、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11.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得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的两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度,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②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坚持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从实践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5.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
6.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重要的原理,必须坐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线路。
第三章1.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队里的观点:唯物史观、唯心史观2.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3.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4.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5.科学技术革命,引起不同程度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其中对生产方式的影响:①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结构要素。
②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③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6.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像一把双刃剑,既可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7.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的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8.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我们党的群众观点的群主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至上的观点。
第四章1.资本主义萌芽途径:①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②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2.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①社会分工的出现。
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商品是劳动产品。
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6.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7.实践的意义①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产生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②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③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8.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劳动者是自由人。
②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
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劳动者接收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10.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11.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生产剩余价值)。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产生的剩余价值。
1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家瓜分到剩余价值后,如果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则生产就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
(其特点:扩大再生产。
)13.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4.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5.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
第五章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其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分工迅速扩大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
③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①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②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③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本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③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信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