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精神的三间小屋》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学习目标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 涵及关系。 2.学会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3.品味文章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走近作者
毕淑敏,女,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 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 1952年生于 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 学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 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 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 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 业写作。
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二、合作探究
(一)理解内容 1.第1-6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有什 么作用?
第1—3段:写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 考。由使用空间概念描述人的心灵引出“那容 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从而引发 读者思考。 第4—6段:紧承前文内容,由身体活动的 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这两层 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的。 引出下文对“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的论述。
(1)让心中充满爱,让自己的心胸 如大地、海洋、天空般博大宽广。 (2)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 人产生的深远影响;适合自己的事 业要自己去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 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 彰。 (3)做人不能迷失自我,要拥有独 立的思想。
2.阅读7—17段,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间小屋中有爱 经常打扫,给爱留 也有恨,作者希望我们 下足够的空间,打 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造阳光健康的小屋 (2)如何才能让第二 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 呢? (3)你认为在第三间 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 “安放我们自身”呢?
有事业心,选择自己适 合和爱好的事业,建设 努力向上的小屋。 不能迷失自我,要拥 有独立的思想,构建 庄严、真诚的小屋
(二)问题探究
1.怎样理解“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 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 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 从天窗洒入”一句的含义。
“精神垃圾”指心中的恨以及不健 康的情感; “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指除掉那 些不健康的情感,让关心、爱等 健康的情感注入心间。
2.在描绘第二间小屋时,作者用了一个成 语“鸠占鹊巢”,结合文章,分析“鹊” 指什么?“鸠”指什么?“鸠占鹊巢”在 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4.如果我们的精神小屋不住着自己, 会出现什么情况?用原文回答。
“如果真实那样,我们的精 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 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 我们的精神,将会“孤独地在风 雨中飘零”。
5.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 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 地,使人健康、美丽、庄 严、伟大、真诚、完满、 永恒。
(三)中心主旨 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 一体的说理性散文。文章以三间小 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 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 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 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 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三、拓展延伸 1.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在忙碌 的学习生活之余,有没有存放自己心 灵的适当的空间呢?对于我们在课内 课外吸收的信息有没有用自己的思想 去思考呢?有没有用自己的思维去审 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呢? “精神的 三间小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6.根据你的理解说说“精神的三间小屋” 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作者是按怎样 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情感、事业、自身是密不可分的。情感 是精神的基石,事业是精神的支撑,自身则 是精神的栖息地。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 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 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 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 业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所以作者是按照 层层深入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都说真正的幸福不仅取决于物质上的富 有,还需要精神的富足。因为,精神的富足, 可以为人生铸就一种永恒的力量。那么,人 的精神怎样才能富足起来呢?正如人的肢体 活动需要空间一样,人的心灵活动也是需要 空间的。那么心灵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 配?毕淑敏用《精神的三间小屋》将答案告 诉给了我们。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议论 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 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一、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 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的三间小屋 ” 第一层(7—8):盛 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部分(7—17) :分析人们的精神 第二层(9—13):盛 世界里应该建立“ 放着事业的小屋。 三间小屋” 第三层(14—17): 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总结全文,指出建 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并 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提出 问题
读一读、记一记 广袤 mào 积攒 zăn 宽宥yòu 游弋 yì 困厄 è 濡养 rú 麾下huī 嘟囔 nang
n 灰烬 jì
坍塌 tān 矗立chù 轻觑 qù
自惭形秽 huì
金戈铁马
间不容发 jiān
形销骨立 xiāo
抽丝剥茧 bāo
李代桃僵 可望而不可及
鸠占鹊巢 cháo
相得益彰 憎恶ຫໍສະໝຸດ Baiduzēng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 如别人,后泛指自愧不如。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林林总总:形容杂乱众多。
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道出 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他人的居处。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后比 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 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相得益彰: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 能显出各自的长处。 抽丝剥茧: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 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可望而不可即: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 近。
“鹊”指的是“事业”。 “鸠”指的是“事业之外的赘生物”。 “鸠占鹊巢”指的是赘生物取代了 事业的位置。
3.写第三间小屋时,作者为什么说“在我 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 独没有我们自己”?
“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 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 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 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 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 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 己的思想,使自己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 所以说“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