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在中央特科的秘密生涯.

合集下载

陈赓大将“刀下留人”挽救死囚专家

陈赓大将“刀下留人”挽救死囚专家

[键入文字]陈赓大将“刀下留人”挽救死囚专家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我党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军事家陈赓大将戎马一生,充满感天动地的传奇色彩,其中就有一个建国初期的“刀下留人”,敢用“死囚专家”的故事。

1、陈赓求贤若渴1950 年6 月爆发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现代化战争,美帝国主义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当时最先进的战争手段,尽管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浴血奋战,赢得了战争,但是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陈赓是我军惟一同时具有对法、对美作战经验的高级将领,他对现代化战争的理解尤为深刻,对我军装备和技术的落后状况更是焦灼不安。

当结束“小米加步枪”的历史,刻不容缓地着手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已成为新中国领袖们的共识的时候,历史选择了陈赓。

毛泽东和周恩来慧眼识英才,决定让陈赓筹建一所特殊的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后来简称为“哈军工”),并由陈赓出任该院的院长兼政委。

1952 年6 月中旬,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的陈赓调离战火连天的朝鲜前线,日夜兼程,回到祖国。

6 月23 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在中南海召见陈赓,当面委以重任。

就这样,征尘未洗的陈赓义无反顾,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担起创业重任,在全国人民和全军上下的大力支援下,在前苏联专家的真诚帮助下,陈赓席不暇暖,宵衣旰食,领导哈军工的创业者奋战在北国荒原,边建、边教、边学,仅用了几年的时间,一座亚洲第一、世界罕见的现代化的国防科技学府就在松花江畔拔地而起。

哈军工的筹办阶段,陈赓倾注心血最多的工作就是外聘专家教授,他深知没有名师就不可能办起一所名校。

然而,建国初期专业人才寥若晨星,懂得军事科技的专家更是奇缺。

陈赓多次进中南海面见周恩来总理,请求批准调进知名的专家教授;他又多1。

陈赓革命生涯中的几段往事

陈赓革命生涯中的几段往事

陈赓革命生涯中的几段往事作者:李新市来源:《党史纵览》2016年第04期中央特科的一名战士1927年,当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中共中央在上海虽也有保卫组织,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力量不足,导致蒋介石突然发动政变时,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受重大损失。

之后,中共中央决心加强党的保卫工作,11月,中央在上海成立政治保卫机构——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行动科(简称中央特科),主要任务是打击敌人,保卫自己。

特科由周恩来直接领导,下设总务、情报、保卫3个科,总务科(一科)负责设立机关,布置会场和营救、安抚等工作,科长洪扬生;情报科(二科)负责收集情报,建立情报网,科长陈赓;保卫科(三科,也称红队、打狗队)负责保卫机关,镇压叛徒、特务等,科长顾顺章(兼)。

1931年4月,顾顺章叛变后,中共中央对特科进行了调整,由陈云负总责。

中共中央在特科下设第二科,把搜集情报的重任交给了陈赓,他一方面觉得肩负的责任重大,另一方面也深感缺乏这方面经验。

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呢?开始时,陈赓心里没底。

虽然党派他去苏联学习过,但在那里只停留了4个月时间,还是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对于一个在战场上拼杀的营长,要在党的情报工作这张白纸上写好画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好在陈赓善于学习,勤于思考。

他认为,要在敌人白色恐怖下的上海开展情报工作,依托家庭做掩护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于是,他冒险和家人住在一起,让外人觉得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

即使如此,在敌人白色恐怖下做情报工作,还是险象丛生,陈赓在两年之内搬了5次家。

由于工作需要,陈赓经常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外表,有时穿一身青缎子褂裤,裤腿上紧扎黑色缎带,俨然上海“小开”(源于上海方言,即指富家子弟)打扮;有时歪戴便帽,很多头发露在外面,张飞式的络腮胡子从下巴延伸到耳边,与头发连接在一起,酷似红帮成员。

在中央特科二科任上,陈赓又给自己取了个名字:“王庸”,他经常和警察、特务、巡捕、包探等混在一起,热情地与他们交“朋友”,时间一长,他与上海三教九流甚至国民党的上层人物都建立了“关系”,见了面,这些人都称呼他“王先生”。

“中央特科”风云

“中央特科”风云

“中央特科”风云作者:谢芳黄玲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2018年第02期在危难时刻诞生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得到迅速发展,党员从最初的50人发展到近5.8万人。

工农运动风起云涌,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可就在这时,蒋介石决定公开反共,上海形势骤变。

1927年4月11日深夜,周恩来突然接到国民党第二师师长斯烈送来的急信,请他去商谈“重要问题”。

周恩来毅然前往。

国民党把周恩来软禁在宝山路的天主教堂里。

蒋介石发出“已光复的各省,一致实行清党”的密令。

4月12日凌晨,上海高昌庙的军舰上空突然升起了信号,数百名待命在租界里伪装成工人的青帮流氓打手和军警特务对上海总工会和工人纠察队发动突然袭击。

到4月15日,上海共产党和革命群众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

这就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遭受惨痛失败的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深刻反思,意识到隐蔽工作没有做好。

周恩来深感必须建立严密有效的情报保卫部门,才能保障上海党中央的生存安全。

他建议在上海建立专业情报保卫机构,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行动科(简称中央特科)由此诞生。

中央特科由周恩来直接领导,顾顺章任特科负责人,陈赓协助负责特科日常工作。

中央特科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情报保卫工作确定了组织基础、工作纪律,并且集聚和培养了一大批情报保卫工作的骨干。

藏龙卧虎的“特种部队”天蟾逸夫舞台是上海历史最为长久、最具规模的戏剧演出场所。

中央特科就藏身于天蟾舞台剧院旁边的楼房之中。

这个楼房与天蟾舞台相连接,从戏院的楼梯可以直达房屋。

中央特科有一支超小型的精锐“特种部队”。

早在1928年4月成立之初,中央特科就组织了几期训练班,专门培训学员从事秘密工作的技术。

绝大部分特科人员都参加了培训,有的成员后来成为共和国的副总理、部长以及人民解放军的元帅、大将等,可谓藏龙卧虎。

中央特科主要设有总务科、情报科、行动科和交通科4个科。

隐蔽战线上无名英雄:龙潭三杰谱光辉篇章

隐蔽战线上无名英雄:龙潭三杰谱光辉篇章

隐蔽战线上无名英雄:龙潭三杰谱光辉篇章 2009年10月21日10:42 瞭望于无声处建奇功——共和国不会忘记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党的隐蔽战线工作是党和国家革命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是党的钢铁脊梁,是共和国的忠诚卫士文/罗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光阴荏苒,日月不掩。

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人们更加怀念为新中国的建立而流血牺牲的无数仁人志士,特别是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要消灭敌人,就要有两种战争,一种是公开的战争,一种是隐蔽的战争。

”历史充分证明,党的隐蔽战线工作是党和国家革命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是党的钢铁脊梁,是共和国的忠诚卫士。

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情报工作的创始人周恩来同志说过:“有了党,就有党的情报保卫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隐蔽战线工作伴随着党的诞生而诞生,伴随着党的成长而成长,伴随着党的胜利而胜利。

从1927年5月中央军委特务工作处在武汉创建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党的隐蔽战线工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走过了22年的光辉战斗历程,这是一段前仆后继的斗争史,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死搏杀。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进行到第八天,法租界巡捕房密探闯进这幢房子内来侦察,幸亏楼下有人放哨,未让其入内。

会议代表们闻讯后,迅速转移。

这样代表大会才得以在嘉兴南湖一只游船上继续召开。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起,就围绕情报保卫工作展开了斗争。

只不过,当时的情报工作仅局限于预警性、保卫性情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时任党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从血的教训中认识到: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党的安全成为最重大、最迫切的问题。

必须建立一个从事情报保卫工作的专业机构,同敌人进行隐蔽斗争,及时掌握国民党内部反动倾向增长的动态,特别是反动势力破坏我党的准确动向。

因此,周恩来根据列宁创建“契卡”的原则和经验,于1927年5月在汉口成立了以情报、保卫工作为主要任务的“特务工作处”,直接归中央军委领导。

中共中央特科:让敌人丧胆的红色组织(中)

中共中央特科:让敌人丧胆的红色组织(中)

中共中央特科:让敌人丧胆的红色组织(中)作者:李金明来源:《湘潮》2017年第02期自1927年九十月间,中共中央机关进入上海,隐藏在租界中,面对国民党警察、宪兵、特务和租界巡捕、暗探,非但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还能有效地指挥全国的党组织和红军的战略行动。

这与中共中央特科成员舍生忘死战斗在龙潭虎穴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特科留下了很多传奇。

“打进去”“拿过来”,在敌人内部获取情报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公开与共产党决裂,下令对共产党员进行疯狂的大屠杀,陈赓随同中共中央暂时由汉口转移到武昌,专门负责保卫周恩来的安全。

7月20日左右,他护送周恩来从武昌秘密启程,前往南昌领导八一南昌起义。

起义后,部队向广东进军,在江西会昌附近遭到国民党军的阻击。

激战中,陈赓左腿3处中弹,他历尽千辛万苦和警卫员卢冬生辗转乘船到了香港,又从香港乘船到达上海。

1928年初,在陈赓腿伤未彻底痊愈,走起路来还一瘸一拐的时候,周恩来就派人来找他,要他担任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之一,并兼任情报科科长。

当时,周恩来给陈赓明确的工作方针是:“打进去”“拿过来”,在敌人内部获取情报。

1928年初,国民党特务组织——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中统”前身)刚刚建立,就把破坏中共中央机关作为其工作重点。

但在草创阶段,他们既缺乏特务工作经验,更缺乏得力骨干。

为物色上海机关的负责人,党务调查科主任陈立夫与助手张道藩煞费苦心。

这时,调查科总干事杨剑虹想到了他那位同乡杨登瀛,并将他引荐给了陈立夫和张道藩。

杨登瀛生性豪爽、卓有才干,参加过五卅运动,接受了共产党的影响,也帮助共产党地下组织做过一些事情。

当杨剑虹代表国民党特务机关正式提出要杨登瀛入伙时,他犹豫了,一时拿不定主意。

他不情愿当反共的特务。

周恩来得知这一情报后,敏感地发现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他派出陈赓做工作,让杨登瀛参加了国民党特务组织。

陈赓有选择地向杨登瀛提供一些中国共产党的文件,如公开宣言、传单之类,至于公开刊物《红旗》《布尔什维克》等,每一期都优先送杨登瀛10份,让他拿去报功。

奇迹一生的共和国大将陈赓

奇迹一生的共和国大将陈赓

奇迹一生的共和国大将陈赓作者:任振杰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2年第4期陈赓同志是湖南省湘乡县龙洞乡人。

他不但风趣幽默,忠胆义肝,而且雄韬奇略,能征善战。

不断创造奇迹,构成了陈赓大将传奇的革命生涯。

他东征救了蒋介石的命、长征途中降了周恩来的高烧:抗日战场上成为“最好的旅长”、解放战争中灭了敌“天下第一旅”:他在越南战场上让敌军惊呼,在朝鲜战场中让友军叹服:国防科研教育中屡创奇迹,连他过早的离开也让我们遐思无限。

一、弃读从戎,南昌起义装死避难,上海特科神奇化险陈赓的祖父虽是御封的“武显将军”,却为后人留下了“不得从军,不得为官”的训示。

陈赓的父母教导陈赓要读书守业,甚至要他12岁结婚,承担持家重任。

对此,陈赓自然不能从命,于1916年底离家出走,弃读从戎。

在湘军中,年仅14岁的陈赓穿着肥大的军装,背着齐头的步枪,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1924年初,在自己的努力下,陈赓有幸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

他如同虎入深山,龙归大海。

在黄埔军校初期旺盛的革命氛围中,他发起成立了血花剧社,积极宣传革命理论和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对国民党右派戴季陶、王柏龄等“孙文主义学会”势力,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被黄埔学生推举为“黄埔三杰”之一。

因成绩优异,陈赓毕业后被留校担任第二、三、四期入伍生连长、副队长、蒋介石侍从参谋,并在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第二次东征中,声名鹊起。

在平定广州商团叛乱中,陈赓为了查明敌情,只身先行化装成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的员工,佩上其徽章,大胆进入广东市区。

他凭借着路上捡到的一张反共反蒋传单作掩护,通过了叛军的多次拦路检查,绘制了敌军部署详图,为平定商团叛乱立了头功。

蒋介石看准了陈赓的勇敢机智,就下令调陈赓及其连队到总指挥部担任警卫任务。

在第二次东征中,蒋介石的总指挥部跟随第3师东进,于1925年10月27日在华阳附近与敌不期而遇。

第3师作战不力,竟全线溃退。

蒋介石闻讯,虽亲赴前线督战,也未能挽回败局。

陈赓大将生平 开国大将陈赓简历

陈赓大将生平 开国大将陈赓简历

陈赓大将生平开国大将陈赓简历陈赓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陈赓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1年脱离湘军,在长沙的铁路局当办事员,参加爱国运动,得到共产党人何叔衡、郭亮等的帮助,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连长、副队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等战斗。

1925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时,在华阳附近战斗失利,叛军追了过来。

到前线督战的蒋介石怕被叛军俘虏,拔枪企图自杀。

陈赓不顾个人安危,连背带拖,将蒋救了出来。

1926年秋,被派到苏联学习,1927年初回国。

8月参加南昌起义,到贺龙部队任营长。

失败后,由香港转赴上海。

1928年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

1931年9月赴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团长、师长。

1932年因负重伤秘密到上海就医,曾向鲁迅详细介绍鄂豫皖红军的斗争事迹。

1933年3月被捕,由上海解往南昌。

正在南昌指挥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的蒋介石亲自用高官厚禄进行劝降。

陈赓大义凛然,严词拒绝。

经中共和宋庆龄等营救,脱险后到中央苏区,任彭(湃)杨(殷)步兵学校校长。

长征中任干部团团长,曾率干部团一部强占皎平渡渡口,使第一方面军得以顺利渡过金沙江。

到陕北后任第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斗。

1937年2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任第一队队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率部开赴太行山区,参与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等战斗的指挥,随后又转战于鲁西北、冀南、豫北。

1940年任太岳军区司令员,次年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参与领导创建晋冀豫根据地。

1943年11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率太岳纵队(后来改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参加上党战役。

“北京特科”:陈赓领导的中共另一秘密机构

“北京特科”:陈赓领导的中共另一秘密机构

文 /穆玉敏
陈赓北上组建北京特科
13 年 4 的一 天 ,乔装 打扮 的 陈赓 , 由上 91 月 海登 上 了开往 天津塘 沽 的一艘 英 国客 轮 。顾 顺章
的叛 变 ,虽 然在 钱壮 飞 的
杨 献珍 向陈赓 汇 报说 ,因为 中共顺 直省 委被毁 严 重 ,天津 已不 具备 重建 条件 ,所 以,新 的 中共 顺
直省委在北平刚刚成立 。
胡鄂 公带着 赎 金从 上海 返 回天津 ,与 陈赓 见
了面 。陈赓告 诉胡 鄂公 ,
暗 中努力 下 ,上 海党 中央
自 己此 次来天 津的 任务 是 在北 方建 立一 个与上 海 中
未被一网打尽 ,却也损失
惨 重 。 陈赓是 特 科 的情报 科 长 ,又 和顾 顺章 一 起在 苏联 “ 卡”受 过 训 ,为 契
成方 。吴成方 ,湖南新 化 人 , l 2 年护送 陈赓 一 家安 全到达 天津 ,二 是 跟随
产党 ,曾任 中共 中央特 委 华北政 治 局保 卫局 局 长 和 中共北 京 市委 书记 。胡鄂 公 是北 京市 委所 属 的
陈赓到北方继续搞特科工作。 在海上颠簸 了4 天后 ,客轮到达塘 沽,陈赓

桥 ,把潘 东周 介 绍 给 张学 良。潘东 周 与 张学 良第

次见 面 ,就 博 得 了 张学 良的 好感 ,潘 东 周 的博
学 ,特 别 是对 时 事 的评 论 , 张学 良很 折 服 ,认 让 为潘 东 周 是一 个难 得 的 人才 。于 是 ,当蒋 介石 任 命 张学 良为豫 鄂 皖三 省 “ 匪 ”副 司令 时 ,张学 剿 良特 意 把潘 东 周从 北 平调 到 武汉 ,委任 他 为机 要 组 的 中校秘 书 ,在 自己身边 工作 。 取 得 张学 良信 任 的潘 东周 ,利 用工 作便 利 , 把 国 民党豫 鄂 皖三 省 “ 剿匪 ” 的军 事行 动情 报 及 时传 给 北京 特 科 ,北京 特 科 又立 刻 报给 红军 作 战 前 线指挥 部 。潘 东 周 的情 报对 红 军摆 脱 国 民党 的 围追 堵截 ,并且 出奇 制胜起 了很重 要 的作用 。 不 幸的 是 ,中共第 五 次反 “ 围剿 ”失 败 ,潘 东 周 提供 给 红军 的 一些 文件 落 人敌 手 ,致 使潘 东 周 的 身份 暴 露 。蒋 介石 急 电 张学 良,立 即把潘 东 周 抓 起来 ,并且 催促 张学 良抓 紧结 案 。 张学 良认 为 潘 东周 是 个有 用 的人 才 ,想 方设 法想 保 住他 的 性 命 ,甚 至让 潘 东周 在 蒋介 石 的一 个 别墅 里讲 述

开国大将陈赓

开国大将陈赓

开国大将陈赓作者:春奇来源:《新长征》 2019年第2期老一辈革命家可谓各有各的风采,陈赓大将则看似随便却个性突出。

他能跑上台喝一口正在作报告的毛泽东杯子里的水,令庄严的会场顿时笑语哄堂;而他又滴酒不沾,弄得因被搭救而感激不已的蒋介石兴味索然。

他待人诚恳而又诙谐幽默,时不时开点儿无伤大雅的玩笑,使他所到之处充满笑声;他嫉恶如仇而又不加掩饰,也常弄得对方啼笑皆非……“陈赓抓陈赓”20 世纪30 年代初,陈赓在上海中央特别行动科工作期间,以各种身份出现在上海滩,因而在国民党特务机关、警察局、巡捕房及各帮会中交上了各种“ 朋友”。

儿时的陈知建并不知道父亲陈赓有这段辉煌的潜伏经历,在看电影《51 号兵站》的时候谈“感想”,还挨了父亲的骂。

“电影真能吹牛,日本人占领、白色恐怖又那么厉害的时候,这共产党员又能弄警车,又能化妆成日本宪兵,吹牛。

”陈赓听完很生气,“你懂什么!我们那时候真是那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成天开车跑。

”这时小知建才知道“真有这事”。

中央特别行动科的工作是武装保卫党的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周恩来是上海隐蔽战线斗争的最高领导人。

“当时中央在上海,我爸是受周恩来的指派来做的隐蔽工作。

当时周恩来的副手是后来叛变的顾顺章。

我爸实际上是给顾顺章当助手。

”中央特别行动科先后成立了四个科。

二科是情报科,陈赓曾任科长。

“陈赓抓陈赓”就发生在陈赓在中央特别行动科工作时。

为了掩饰身份,陈赓常以商人形象示人,为了工作需要,和外国巡捕交往密切。

“法租界巡捕房里的那个头儿,跟我爸是好朋友。

他那儿就闹出一个大笑话,就是让陈赓抓陈赓。

”这个巡捕房头儿对一个人称“王先生”的“好朋友”说:“哎,国民党让我帮个忙,想抓个叫陈赓的人,你认识吗?”“王先生”若有所思:“嗯,听说过。

我帮你留意着点。

”“好,那就拜托了。

你是能人,好办事!”巡捕房头儿放心地拍了拍“王先生”的肩。

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跟他交情不错、常常在一起聊天吃饭的“王先生”居然就是陈赓。

陈赓为什么不能当元帅

陈赓为什么不能当元帅

陈赓为什么不能当元帅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在十大将中排第四位。

那么,陈赓为什么没能授元帅呢?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陈赓不能当元帅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陈赓不能当元帅的原因陈赓13岁当兵,21岁上黄埔,本来应该一直从事军事工作,就像徐向前林彪那样,但1926年他却被派到苏联学习特工,因为他聪明机警,适合这一行。

这次学习使他的人生之路发生改变,可以认为是影响陈赓获得元帅军衔的最重要原因。

从苏联学习回来后,由于形势变化,陈赓没有马上从事特务工作,而是先到唐生智部当特务营长,南昌起义时跟李立三搞了几天肃反,然后到贺龙20军周逸群师当营长。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上海,经周恩来点将进入中央特科,从此开始了数年的特务生涯。

周和陈自从黄埔相识之后,关系就非常密切,可谓如师如徒,如父如兄,周对陈的聪明能干非常欣赏,陈对周也忠心耿耿。

陈赓在中央特科干的是风生水起,搞情报、除叛徒,结交各种关系,一度成为上海滩的名人,三教九流之中没有不知道“王先生”的(陈赓化名王庸)。

在当时看来,在上海这个大都市里,在中央机关工作,干着精彩刺激的特务工作,跟在穷山沟里打游击的林彪徐向前那些人相比,要风光得多。

但福兮祸所依,陈赓就是在这一阶段耽误前程的。

特务工作在任何政治集团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是领导人非常倚重的,但是,特工从事的是秘密工作,很多内容见不得人,属于偏门,所以,尽管重要但地位却不可能太高。

李克农是中共特工之王,55年也只能授上将军衔。

戴笠是国民党特工之王,抗战胜利后也竭力钻营想离开军统去海军,因为他知道军统发展空间有限,一辈子也出不了大头。

所以,陈赓在特科搞得再好,地位也不可能有多高。

有人可能不认同这个观点,认为康生陈云都在中央特科干过,聂荣臻也在特科干过,他们后来都身居高位。

确实,这三个人都在中央特科干过,但是,他们和陈赓情况并不相同。

陈云康生干特科属于临时应变性质。

顾顺章叛变后,中央特科遭到严重破坏,原来的人不能再用了,只能调外部人重建特科,当时陈云是中央委员、江苏省委书记,康生是中组部长,陈云调特科后担任特科书记主持工作,而康生的特科三科科长属于兼职行为。

90年前中央特科的谍战风云

90年前中央特科的谍战风云

90年前中央特科的谍战风云作者:刘怡来源:《百姓生活》2019年第01期90年前,中央特科在白色恐怖非常环境下的斗争,是中共早期党史上辉煌壮烈的一页。

在严酷环境中坚持下来的李克农、陈赓、李强等特科早期负责人,日后成为新中国国家安全机关的第一代缔造者。

周恩来领衔新特科1925年12月,中央军事部正式成立,确定了“军事部的技術部门分组织、情报两部分”。

由于缺少专业人才,1926年9月,党中央派上海市总工会会员顾顺章、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陈赓和陆留(身份不详)前往苏联,向“格别乌”(苏联政治警察和情报机构)总局学习特工技能。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党中央临时由上海迁往武汉。

当年5月底,周恩来以中央军委书记的身份下令组建特务工作科,由顾顺章兼任科长,下辖情报、保卫、特务、匪运(土匪武装运动)4个股。

7月15日,汪精卫以及武汉政府开始“分共”。

9月19日,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决定将核心机关和人员撤往上海。

两天后,老特科宣布撤销,主要成员在李维汉、顾顺章等人指挥下,秘密掩护中央主要领导分批向上海转移。

当年11月初,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压缩核心领导机构,改由直属于常委会的组织局负责日常工作。

组织局由罗亦农、周恩来、李维汉3人组成,下设宣传、组织、军事、特务、交通各科,其中的特务科即“新特科”。

1928年11月,新特科升格为中央特别委员会(特委),3名负责人分别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政治局主席向忠发和中央委员顾顺章,可见其级别之高。

随着中央机构在上海逐步站稳脚跟,特科的部门构成也日渐正规化、完善化。

到1928年年底,形成四大科的基本格局:总务科(一科)负责设立机关、布置会场、建立联络点,首任科长洪扬生;情报科(二科)负责刺探敌情、发展线人、合法营救被捕同志,首任科长陈赓;行动科(三科)由原红队成员和老特科武装人员组成,负责制裁叛徒、内奸、国民党特务人员,保卫中央机关领导人和劫囚,由顾顺章兼任科长;通讯科(四科)负责维持与江西苏区以及莫斯科之间的无线电联络,首任科长李强。

传奇名将陈赓

传奇名将陈赓

传奇名将陈赓作者:杨涓来源:《湘潮》2019年第08期在中國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行列中,陈赓堪称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

与其他几位开国大将相比,他经历更多、入党最早、故事流传更广。

他出身将门,在旧军阀部队湘军当过兵,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有“黄埔三杰”之美誉,还救过蒋介石的命。

南昌起义后,他加入中共中央特科,深入龙潭虎穴,日夜与敌周旋,惩叛除奸、营救同志、搜集情报,为保卫党中央机关的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不仅经历中国各个革命时期的战争,还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战争,在硝烟炮火中展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

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他生性风趣幽默、乐观潇洒,不管是被捕入狱身陷囹圄,还是双腿伤残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他都始终保持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必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党无限忠诚、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令世人敬仰叹服。

1903年,陈赓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一户殷实人家。

祖父曾是一名湘军战将,父亲为人直爽、乐善好施,“乡闾间微有声望,对革命具同情”。

在这种豪放侠义、豁达开明的家风熏陶下,陈赓“时思弃读从戎”,一心想当英雄、做豪杰。

12岁时,他进入一所新式学校——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在那里接触了一些新思想、新事物,开阔了眼界。

1916年,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14岁的陈赓离家出走,跑到湘军中当兵。

拖着齐头的长枪,陈赓经历了4年军阀混战的大兵生活。

旧军阀部队的黑暗使他深感厌恶和绝望,1921年,陈赓毅然离队到长沙干起了铁路职员。

此后,他利用业余时间进入毛泽东创办的自修大学学习。

在那里,陈赓与毛泽东、何叔衡、郭亮等有了密切接触,接受了革命思想,并于192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以后,无论国内外政治局势如何风云变幻,无论面对多么巨大的诱惑和多么残酷的折磨,陈赓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再没有动摇过。

1923年底,陈赓受党组织派遣,考入广东陆军讲武学校,翌年又考入黄埔军校,成为该校第一期学员。

隐蔽战线:中央特科在沪的特殊斗争

隐蔽战线:中央特科在沪的特殊斗争

隐蔽战线:中央特科在沪的特殊斗争作者:王正瀚来源:《检察风云》2016年第20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和开展情报等工作,一支秘密队伍——中央特科在这座城市与敌人进行了一场场特殊的战斗。

时值建党95周年之际,笔者依据当年在特科奋战过的一些老同志的珍贵回忆及当时报刊一手新闻资料,再现这段不平凡的历史,以飨读者。

中央特科的创建1927年“八七”会议后,党中央机关迁至上海。

为了便于保卫中共中央的安全并搜集情报等工作,专事隐蔽战线工作的机构——中央特科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创设。

中央特科下设三科:一科为总务科,由原来专门服务于党中央机关的“总部”改称而来,它的主要职责包括选择、布置会场,营救被捕同志,负责收殓遇害同志遗体和料理家属生活,为机关租赁房屋等;二科为情报科,负责搜集情报、侦获敌情;三科是专门惩办特务和叛徒的行动科,它里面最著名的便是“红队”,也称“打狗队”,其成员中不少都是智勇过人的神枪手。

后来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特科又设立了负责设置电台、从事无线电通讯活动的第四科,即交通科。

当时处于各种反动势力交织和白色恐怖统治下的上海,斗争环境异常复杂和险峻。

因此,中共重视并加强了对特科工作的开展和领导,以精干的力量充实这支队伍。

除周恩来外,陈赓、陈云、潘汉年、聂荣臻等后来新中国的领导人、将帅都曾经担任过中央特科的负责人或参加过特科的工作,可谓群英荟萃。

中央特科的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肩负重任。

曾在特科短暂工作过一段时间的聂荣臻同志曾回忆说:“在特科工作时极为劳累紧张。

白天整天在外边活动,夜间要很晚才得回来,有时过午夜12点;而早晨四五点钟,在煤油炉上热点泡饭,就着咸菜,吃了又出去了。

有时则通宵达旦开会或采取行动,几乎天天如此。

”忠于党的安全保卫,竭力营救被捕同志中共中央迁设上海后,当时举行重要会议,多由中央特科负责选设会场和会议期间的安保工作。

例如,1929年至1930年先后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等这几次会议,开会地点的选择和会场的布置皆由特科第一科完成。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共叛徒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共叛徒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共叛徒––––––––––––––––—作者:人心这些年来,总是不时的发生一些腐败官员被曝光的新闻,其中包括许多的高级干部。

通过观察发现:许多贪官东窗事发,在交代犯罪事实时,几乎总有一词:这是被逼的,是迫于无奈。

其中四川省双流县原县长杨国友更是出语惊人:“我不敢不收钱,因为如果不收钱,就是和其他收了钱的人过不去。

”似乎,“逼迫无奈”成了贪官收取贿赂的一种理由。

无独有偶,这话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战争年代那些卖身求荣的叛徒。

他们被俘后或是经不起敌人的严刑拷打,或是经不起敌人的美色引诱,出卖了革命、出卖了同志,成了可耻的叛徒给革命事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可当他们被捉拿归案时,却也都无不口念“我是逼迫无奈”这一个陈词滥调。

值得庆幸的是,对于叛徒的变节行为,人们至今仍是嫉恶如仇,义愤填膺。

因为战争年代是腥风血雨,你死我活的,叛徒的变节就意味着共产党人的人头落地,这是绝对不可饶恕的。

所以,在革命的队伍中是没有“逼迫无奈”可言的。

我以为,贪官的“被逼”与叛徒的变节,尽管发生的年代不同,表现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本质上是完全一样的。

都是丧失了为人、为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最低底线、基本要求,违背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在“钢弹”、“糖弹”面前打了败仗,最终走到了人民的反面,这岂能以一句“逼迫无奈”,就蒙混过关,溜之大吉的。

拒腐防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必须和战争年代那样真刀真枪地去拼、去干,决不能总是“刀下留情”、“下不为例”、“化大为小”、“不了了之”,更不能官官相护。

要打赢这场战争,必须要有战争年代那么一种信念,一种勇气,一种拚命精神;要善于打肉博战、攻坚战、持久战,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只有这样,为官者才能始终保持“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政治本色,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支持和拥护一.中共叛徒产生的原因从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短短的28年中,当年参加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能够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聆听隆隆礼炮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最强音的就只剩下董必武了。

陈 赓

陈 赓

当年红军、八路军火力很差,想战胜强敌,只有靠身先士卒激励起勇猛精神,以及灵活巧妙的战略战术。红四方面军成立时,陈赓已是师长,战斗中却总在第一线。抗战前三年中,由于指挥过于靠前,他好几次在日寇施放毒气时中毒,经救治才复原。
1946年初,国、共、美三人小组在山西调处内战时,陈赓作为中共代表到火线制止国民党阎锡山部破坏停战的行为。随从参谋不幸触雷牺牲,他仍手持军调部小旗走在前面。对面山头上由阎锡山收编的日本军队看到这一英勇举动,被吓得一时呆若木鸡。陈赓走上山后,亲手将一名不知所措的身穿阎军服装的日本兵揪到三方代表和随行记者面前,用活的人证使国民党代表无法狡辩,向国内外有力地揭露了国民党利用投降日军打内战的罪恶行径。
1932年,陈赓被捕后受拷打,坚贞不屈,还把来劝降的顾顺章骂出去。接着,国民党中央嫡系的黄埔生又纷纷来看"学长",蒋介石还亲自出马,当面许以师长之职。见蒋前,陈赓拒绝刮脸,拒绝把带刑讯血迹的囚衣换成新衣。见到昔日“校长”,陈赓也不站起,只回答“我不当你的狗官”。蒋介石恼羞成怒,但自知如杀救命恩人,天下人会骂他“不义“,再加上宋庆龄出面营救,只好将陈赓软禁于南京一座小楼内,企图“感化”他。不久,陈赓在地下党的帮助下,乘隙溜走,又回到红军中。
■上学时演过戏,加之在苏联学过秘密工作技术,因此他形象多变,有“多面人”之称
■由于指挥过于靠前,抗战前三年,他好几次在日寇施放毒气时中毒
陈赓的一生,有许许多多传奇故事。他为人豪爽,擅长词令,且言语诙谐,所到之处总是笑声不断。他上学时,曾长于演戏化装,又到苏联专门学过秘密工作技术,做情报工作后,一会儿全副戎装的国民党高级军官面貌出场,一会儿又是西装革履的商贾,一会儿又是着工人装的苦力---而且每种角色都很逼真,有“多面人”之称。但他最本质、最突出的特点,还是一个战场上浴血冲杀的无畏战士。

秘密战线上的『大将』--陈赓(下)

秘密战线上的『大将』--陈赓(下)

秘密战线上的『大将』--陈赓(下)
戴淦
【期刊名称】《党史博采(纪实版)》
【年(卷),期】2001(000)005
【摘要】@@ 七、特殊任务rn1930年5月的上海.在一片白色恐怖的形势下,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党中央决定在敌人眼皮底下召开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戴淦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
【相关文献】
1.在陈赓大将身边成长——记离休老八路、原陈赓大将勤务兵王振书 [J], 石贵生
2.秘密战线上的"大将"--陈赓(上) [J], 戴淦
3.论"将军教育家"陈赓同志的教育思想--纪念陈赓大将百年诞辰 [J], 滕叙兖
4.智勇大将亦有情——观电视剧《陈赓大将》有感 [J], 杨瑾
5.陈赓大将的恋情——傅涯走进陈赓大将的情感世界 [J], 范晓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赓在中央特科的秘密生涯一个斜仰角镜头推上去:手枪指向角落里的叛徒,陈赓身穿黑西装,拉低帽檐,侧面表情冷酷。

电视剧里的场景并不完全出于虚构。

1929年11月11日晚上23点,陈赓亲自指挥中央特科红队击毙出卖彭湃的叛徒白鑫,“子弹由前额洞穿后脑,脑浆迸裂而亡”。

尽管没有资料显示陈赓是否亲手杀死了白鑫,但这场被上海各大报纸写成“霞飞路暗杀案”的行动,显然是陈赓情报生涯中最震动人心的一幕。

历史比戏剧还要精彩。

1928年到1931年,淞沪警备司令部、上海各租界巡捕房、甚至青帮小头目都熟悉的名字“王庸”,从来没有出现在陈赓自己的文字中,更没有留下任何照片。

作为中央特科情报科长,陈赓和他的同志们保守了秘密。

中央特科没有留下大量详实材料的原因也许正在于此:能掌握全局的周恩来、陈赓、潘汉年、康生没有公开任何信息,而普通情报人员当时根本不知道“中央特科”这个名字——他们直属于某位领导,执行某一项任务,对其他情况一无所知。

老记者穆欣作为这段历史的最初研究者,早年曾多次采访过陈赓和一些特科工作者,他提供的材料由此成为了解这段历史的基础。

早期特科1926年9月,陈赓秘密离开黄埔军校,到上海中共中央报到。

陈独秀派遣他和顾顺章一起前往苏联“契卡”受训。

半年里,他们先在伯力学习侦探、审讯;又到海参崴学习暴动、劫狱及爆破、射击、秘密通讯等专门技术。

1927年秋,周恩来向党中央提议成立中央特务科,直接归党中央领导,并借鉴苏联经验,规定“三项任务——打进敌人内部获取情报,筹款,制裁叛徒;一条原则——侦查手段绝不许在党内进行”。

初创的中央特科并没有陈赓领导的情报科(二科),它只有两部分:红队,专门负责镇压叛徒;总务科,为党中央办理杂务,比如采买、布置会场、安置同志。

由顾顺章领导的“打狗队”当时在上海已经有了名气,国民党特务、警宪和租界的包探、巡捕都以为,红队只有4条枪,威力却很大。

它的前身是五卅时期的“上海工人纠察队”。

美国记者罗伯特·帕克曾写道:“红队由一批熟练的枪手组成,为上海全党的高级干部提供警卫,并负责各类会议的安全;紧盯反共的国民党特务;但最主要目标是实施惩罚,处置那些叛变投敌的共产党员——这为它争得了‘打狗队’的名称。

”红队具体工作安排,顾顺章在叛变后,为国民党写的《特务工作制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曾有所描述:“如果C.P.(共产党)今天要在某处开重要会议,就要通知红队到开会的地方看看有没有不保险的地方。

他们的保护是利用电气及武器等,万一发生危险,他们立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抵抗敌人,一部分保护各要人出去,这是在房内。

房外保护,有自行车队员的巡查,还有许多做小生意的,皆负有保护使命。

如果有人来破坏而发生危险,就用规定的特别记号按门铃,通知戒备。

如他们有时为保护党的安全而杀一个人,方法很多,或在路上,或在敌人家里,因事制宜,没有一定。

内部同志自首者,他们便要设法活捉回来审讯,看看有其他阴谋和其他小组织否,然后再杀。

……此外,如果C.P.经费缺乏,就要用非常手段,或其他方法来供给党。

但不是自私自利,而是为他们的党。

”在顾顺章领导下,红队的行动能力很强。

散发传单之类的活动,几乎可以半公开化。

1928年春,25岁的陈赓带着腿伤,奉周恩来之命进入特科,任情报科科长,也是顾顺章的副手。

情报科长陈赓上任陈赓一进入特科,就开办了为期29天的训练班,隔年又为红队专开训练班,训练项目是:熟悉上海各街道里弄的名称、路线和居民住宅情况,熟悉警察、宪兵、特务机关和流氓帮会的情况;学习化装术,以便能切实有效地隐蔽自己和对敌人进行侦察、监视;学习猜破敌人密码,用隐显墨水写密函,被捕后打开自己的镣铐,在汽油里掺糖以破坏汽车等等。

除了这些,还有枪法训练,心思缜密的陈赓安排租船到长江口,入海学习枪法。

中央特科的几位领导人周恩来、顾顺章等都是化装高手。

陈赓会说几种方言,能根据身份变换形象,有时西装革履,像租界的洋行买办;有时长袍马褂,礼帽缎鞋,扮作巨商。

陈赓穿什么像什么。

国民党将领张克侠第一次见到陈赓,说他“一身青缎子裤褂,裤腿用黑缎带扎紧,样子很像上海的小开。

我问他腿伤如何,他一会儿纵情跳跃,一会儿又下蹲屈腿,……我们十分知己”。

“王庸先生”个性风趣亲和,交游广阔,与国民党特务机关、警察局、党部,巡捕房的探目、包打听,乃至上海各帮会地痞均有往来。

有位同志在公车上丢了文件,不到两天就被流氓寻回。

秘密工作的关系网逐渐建立起来。

到底情报科有多少耳目,多少工作人员?谁也说不清楚。

在顾顺章为国民党画出的示意图上,中间的圆圈写着“侦探科长陈赓”,向周围辐射的许多小圆圈,分别写着“某通讯社记者”、“上海警备部某女侦探”、“上海军械局”、“青帮流氓杨安清”、“日本翻译”、“高丽人”等许多联络人,这些人又再辐射更多联系人。

除了上海和南京,还有香港、满洲的中共情报团,有些具体姓名连顾顺章也不知道。

但是他向国民党供出:“第二科对于全国政治、经济以及国际方面得来的消息非常敏捷而有价值。

尤其是如要破坏他们的机关,他们事先已经知道,因为每天编有一种叫《敏捷飞》的情报出来,所以消息灵通。

同时又设法破坏敌方,有时制造种种相反消息,以挑拨对方内部,使其互相猜忌,力量分散。

”所有特科侦探都是单线联系,只认识自己的直接领导者。

陈赓手下的几个得力的情报工作者,分别联系不同的线人。

也是在陈赓主持工作以后,中共发展了几个重要的情报关系。

间谍陈赓手里的王牌是杨登瀛。

1928年1月,国民党中央党部成立调查科(“中统”前身),要在上海筹建调查机构,以反共为首要目的,杨登瀛得到蒋介石手谕,成为“中央驻沪特派员”,独立于军警和侦察机关,直属于陈立夫。

他同时又是陈赓手下陈养山的旧相识,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与张道藩有私交。

陈养山发现,杨登瀛对共产党很有好感,又不愿意放弃做官的机会,将情况报告给了陈赓。

周恩来和陈赓决定借陈养山拉拢杨登瀛。

表明身份后,陈赓切断陈养山和杨的关系,自己单线和杨登瀛联系。

杨登瀛要求汽车、保镖和活动经费,陈赓请示周恩来,尽力满足他,并要求他和上海党部、市政府、淞沪警备司令部建立关系。

上海各种警察机构之间的矛盾复杂,杨却能得到各方信任,他独立的身份又有权参加陪审。

在政治上,杨登瀛并不可靠,据当时给他做保镖的党员回忆,杨官架子很大,做事情总是两手准备,心思深,然而秘密工作却需要这样的人。

1929年10月,陈赓为杨登瀛在北四川路大德里对面过街楼上成立了一个办事处,挂牌“国民党中央调查科驻沪办事处”。

陈赓派女党员安娥去做秘书,杨登瀛一带回情报,安娥就及时抄送陈赓。

这里也是杨登瀛和国共两路人马会合的地方,侦探和奸细都会来这里和杨接头,中央特科常会送来一些秘密性不大的文件,配合杨登瀛的工作。

随着杨登瀛的地位升高,又得到国民党中央调查科主任徐恩曾的重用,陈赓一方面加强对杨登瀛及家人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将杨的任务转向协助处理共产党内部的奸细。

1928年底到1930年初,向国民党“投诚”的叛徒被杨登瀛“拦截”,再交由红队处理的,记录在案的就有戴冰石、陈尉年、黄第洪等人。

陈赓主持特科情报工作的时间里,杨登瀛是陈赓最重要的联络人之一。

除去和国民党的执法机关打交道,共产党的工作需要更高层的政治情报信息。

上层的内线更隐蔽,情报工作维系全党安危。

1975年,周恩来逝世前几个月,才要秘书到《辞海》编辑部,说明袁世凯的谋士“筹安会六君子”之一的杨度,李大钊被捕后,他变卖居所,换得4500元营救,后来成为杜月笙的挂名“秘书”,多次用雪茄烟盒给中央特科送情报,晚年入党。

周恩来要求:如果《辞海》编入杨度,应加入党员一条。

上海律师界和新闻界也遍布中共眼线。

周恩来和陈赓掌握了多个秘密上层联系人。

斯诺的《西行漫记》里,第一次提到了“红色牧师”董健吾的故事。

他主持的圣彼得教堂,是陈赓常常活动的地点。

董健吾当过冯玉祥家人的英文教师,又对青帮了如指掌。

1929年下半年参加特科工作,代号是“周二胖子”。

他每星期去宋子文家里,陪宋氏的母亲倪桂珍做祷告。

陈赓把这个关系交给了情报科副科长刘鼎,刘鼎后来回忆说:“当时有好几个牧师,陈赓自己联系几个,把董交给了我,那段时间主要让他以牧师面目,和宋子文的母亲接近,了解蒋、宋情况。

”董健吾的“大同幼稚园”也是培育共产党子女和烈士遗孤的秘密场所,毛泽东的两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都曾得到他的抚养。

营救与复仇中央特科并不担负营救所有党员的任务。

一般同志被捕由郭沫若、沈雁冰领导的“中国济难总会”营救,只有中央负责同志由特科负责。

一般做法是买通国民党警宪机关,掩护被捕同志的身份,也会聘请律师。

中央军委书记彭湃的被捕,却没有具备任何营救的因素。

叛徒白鑫曾在彭湃领导的海陆丰政权工作,后调入上海中央军委,做彭湃的秘书,他家常被作为军委会场。

1929年8月24日下午16点,国民党上海市党部负责人范争波派遣警察驾红皮钢甲车来到白鑫家,一个一个按照姓名和照片拘捕了正在开会的5名中共党员,但对白鑫夫妇置之不问。

周恩来因故未能出席会议。

陈赓得知消息,立刻让杨登瀛调查,当天晚上查明白鑫早在一个月前就和范争波取得了联系,准备将中共军委一网打尽。

8月25日,周恩来部署特科人员住在侦缉队附近,8月26日,陈赓指示杨登瀛参加对彭湃的审讯,并暗示彭湃,特科将全力营救他们。

彭湃等被捕后受到严刑折磨,将自己奋斗的历史一再向人宣传,对党的秘密却无半点透露。

周恩来接到密报,下令中央特科所有会打枪的人全部出动。

8月28日凌晨,陈赓得到消息,彭湃等将被押往龙华警备司令部,特科迅速买来各种器具,枪支则由“三民照相馆”的老板范梦菊运送。

当范梦菊骑着脚踏车,将装有驳壳枪的小皮箱运到同孚路集合处,却发现所有枪支上都涂着一层保养用的黄油。

特科人员用了约有一小时将黄油清洗干净,20人的救援小队这才来到囚车的必经之路枫林桥,在卡车上放了一个三脚架,摆上摄影器材,分别扮作导演等剧组人员。

陈赓当时其实没有去现场,而是在附近的法国公园里接应,等了半天没有听到枪声,才知道耽误了时间,囚车早已经过去了。

8月30日,彭湃等4位同志英勇就义。

白鑫被国民党迅速保护起来,陈赓要杨登瀛严密监视白鑫,得知白鑫身患疟疾。

陈赓通知柯达文做好准备,果然,白鑫带着保镖找到了“达生诊所”,请多年的老相识柯达文为他看病。

白鑫并不知道,他的广东老乡柯达文,早年就加入了共产党,是陈赓手下的特科人员,更不知道,“达生诊所”是党中央的会议场所,传染病房是高层领导的会议室。

尽管白鑫更加警惕,更换了住所,直接住进了范争波在霞飞路和合坊的范公馆,并让范争波帮其筹备去意大利躲避,但并没有怀疑柯达文。

陈赓将紧靠范公馆后面的房屋租下,派监视哨居高临下俯瞰。

大约一个月时间,和合坊新开的门面房,范家女佣的洗衣妇朋友,弄堂口修自行车的小贩全部换成了中央特科的耳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