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七)·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20世纪20年代世界关系格局
20年代协约世界史上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格局(1)维也纳体系:是指由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后,由维也纳会议总协议而形成的19世纪前半期欧洲统治秩序和国际关系体系。
“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是维持维也纳体系的工具。
维也纳体系暂时构建了大国在欧洲的均势,在欧洲诸强国大体势均力敌的基础上,英国在拿破仑帝国覆灭后,再次控制了欧洲。
该体系不仅恢复了被革命推翻的欧洲君主的封建统治,而且企图从政治、军事、外交上来防止和镇压新的资产阶级革命,使欧洲的历史出现了严重的倒退,维也纳体系只顾大国利益,把从拿破仑统治下获得解放的民族又置于战胜国的民族压迫之下,压制和扼杀民族解放运动。
维也纳体系强加给欧洲的反动政治局面是历史的逆流,是欧洲封建专制君主企图使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
维也纳体系瓦解的原因在于该体系下存在着三组矛盾:即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欧洲大国之间矛盾。
其瓦解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神圣同盟”的破裂使该体系开始瓦解;第二阶段,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的革命、改革和独立运动,使维也纳体系建立的封建统治秩序被打破,该体系所规定的欧洲版图陆续被破坏,体系名存实亡;第三阶段,经过1848年欧洲革命和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尤其是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使该体系彻底瓦解。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初期协约国以实力为基础重新确立的瓜分世界的体系。
这一体系是在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来的,维护它的国际机构是国际联盟。
它最终使一战前英国独霸世界的局面让位于英美、美日激烈竞争的格局,该体系的确立,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西方的矛盾,但又充满着新的矛盾。
该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作出了局部调整,主要是针对当时国际关系的两个焦点:即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
道威斯计划的制定,使德国摆脱了凡尔赛和约的经济束缚,成为其经济复兴的起点;洛迦诺公约的制定,使德国由被制裁转为被扶持,成为其政治复兴的起点。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识表解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识表解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识表解一、世界主要矛盾的演变三、主要大国间的关系1.英法关系:①基础史实18世纪,英法既在欧洲争霸,又在印度和北美争夺殖民地。
(七年战争)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最后打败了法国。
(第一次反法同盟)19世纪中期,英法联合在克里木战争中打败俄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缔结协约,共同对德。
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英法操纵国联排斥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30年代,英、法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都采取了绥靖政策。
二战中,英、法联合对德作战,并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战后,英、法都加入北约组织。
1986年后以英法同为欧共体成员国。
②归纳认识:双方关系时而争夺,时而联合.工业革命前,双方争夺欧洲霸权与殖民利益,敌对关系居于主导;工业革命后联合居于主导,联合主要在于对俄、侵华、对付共同敌人德国共同主宰国联,推行绥靖政策.二战后两国国际地位下降.2.法德关系:①基础史实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普、奥积极组织反法同盟。
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被迫向德国割地赔款。
19世纪晚期,法德矛盾十分尖锐。
双方加入不同军事集团对抗。
一战爆发后,法德在西线对抗,进行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巴黎和会后,法国主张全面削弱德国。
收回阿尔萨斯洛林,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索取战争赔款.30年代,法国纵容了德国的侵略。
二战初期,德国进攻,法国沦亡。
二战结束时,法国同美英分区占领西部德国。
西德成立后,法德同为北约与欧共体成员国,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②归纳认识:法德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原因在于双方对欧洲霸权德争夺.普法战争对双方关系有重要影响,埋下相互仇恨的种子.20世纪中期以来法德关系改善.3.英德关系:①基础史实从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始终联合普奥反法。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英德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0世纪初,英国同德国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一战爆发后,英法在西线联合对德作战。
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解读
( )体系的性质不 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 系本 质是 4 西 斯 统 一 战线 形 成 , 际 关 系 中 的 主 要 矛盾 由 此 演 帝 国主义 国家之 间的争夺 ; 国 雅尔塔体 系则 由于二 战
的 反 法 西 斯 性 质 和社 会 主 义 国 家 的介 入 而具 有 反 法
西 斯 、 行 民主 政治 及大 国称 霸 的 多种 性 质 。( )凡 实 5 尔 赛一 华 盛 顿 体 系 是 被 法 西斯 扩 张 侵 略 导致 的世 界 大 战直接 摧 垮 的 , 是体 系中各 国间 的矛盾 激化 摧 垮 的 ; 雅尔塔体系是因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剧变而崩溃的。
世 界 格 局 所 取 代 。这 一 时 期是 以美 国 为 首 的 帝 国 主
( )这 次 世 界 格 局 的转 换 , 本 世 纪 前 两 次 格 1 与 义 阵 营 与 以 苏 联 为 首 的 社 会 主义 阵 营 的 形 成 、 峙 局 变 动 不 同 ( 通 过 战 争 的胜 负 来 决 定 )它 是 在 和 对 是 ,
2 .当今 世 界 新 旧格 局 转 换 时期 的特 点
() 1 二战以后国际关 系的总体 格局经历 了由两
极 对 峙 到 多极 化 的演 变 趋 势 。
( )14 2 9 5年 至 2 0世 纪 5 0年 代 末 : 代 以来 欧 近
洲 为 中心 的 国 际 关 系 格 局 被 以 美 苏 为 两 极 的 新 的
【 阶段特征 】
1从 “ 战 ” “ 战 ” . 一 至 二 时期
和 势 力 范 围而 建 立 的 新 的 国 际 关 系 体 系 , 大 国 意 是 ( ) 后 初 期 (9 8 12 1战 1 1~ 9 3年 ) 界 形 势 激 烈 动 志 的体现 。( )都是通过召开 国际会议 和签 订一 系 世 4 荡 。 洲 大 国实 力 削 弱 , 日实 力 大 增 。 国 十 月革 列 国际 条 约 为基 础 形 成 的 。 ( ) 对 战 败 国进 行 了 欧 美 俄 5 都 命 打 破 资 本 主 义 一 统 天 下 的 局 面 , 大 地 威 胁 和 冲 处 置 。 ( )战后 都建 立 了一 个 维 护 世 界 安 全 与 和 平 极 6 击 了 世 界 资 本 主 义 体 系 , 际关 系 的 中心 舞 台 开 始 的 国 际 机 构 , 即一 战 后 的 国联 ,二 战 后 的 联 合 国 。 国 从 欧 洲 向其 两 侧 转 移 。 ( )2 纪 2 2 0世 0年代 ( 9 4 12 12 9 8年 ) 世界 形势 和平 发 展 。战 胜 国 在 全 球 范 围 内基 本 上 完 成 了对 战 后 列 强 关 系 的 调 整 和 世 界 秩 序 的 重 新 安 排 , 立 起 建 ( ) 随着 各 国力 量 的消 长 而 瓦 解 、 溃 。 7 都 崩
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暂时局面 决定因素
发展趋势
影 响
思考:影响世界格局变 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国家利益、综合国力、 社会制度、国际形势等。
20世纪80年 代
双方实现有限缓和 威胁世界和平,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两强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影 响
主干知识整合 中考目标引擎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3、两极格局的结束
结束的标志: 1991年苏联解体 ,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美
两 极 格
苏联 解体
局
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背景
三、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苏联成为惟一能与 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在美苏实力的基础上,根 据雅尔塔等会议规定的原则,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 力范围,确立了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 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这三个体系的相同之处 1、背景:都是战争的产物;都是在实力的基础上确立的,打上 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2、形成方式:都是以召开国际会议的方式; 3、内容:都包括划分世界版图、宰割弱小民族、划分势力范围 的内容; 4、结果:都暂时协调了各国的关系,出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史料研读:各方对《凡尔赛和约》的看法
材料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法国元帅福煦 材料二:“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 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 材料三:“这是胜利者所做的蠢事。” -----丘吉尔 谈一谈你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看法?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2.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新变化
新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 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相对稳定的新世界格局迄今还没定型。
★“一超多强”的含义:
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
★归纳世界格局的变化
1.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二战后冷战政策开始,形成两极格局; 3.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政
第二,大战爆发的形式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很快进入全面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了一系列局
部战争后才爆发全面战争。 第三,大战的责任和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战争双方共同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
三个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的正义
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政治格局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
1.冷战政策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1)冷战政策的表现: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欧洲复兴计
划);军事上——1945年5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冷战政策的直接结果(对世界局势的影响):两极格局的形成。①两极是指以 美国为首的北约( 资本主义阵营 )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 社会主义阵营 );②两极 格局的形成的标志:1955年5月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北约和华约的成立);③两极 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格局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状态,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间重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
在这里,结合世界现代史有关内容,谈一下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剖析其变化特点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国际格局的发展脉络。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各国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在世界特别是在欧洲、亚洲的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这样就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1919年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控,先后与战败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1921年至1922年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主要是调解在东亚、太平洋的矛盾,特别是美日之间的矛盾。
这次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文件,最终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的国际关系结构。
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极不巩固,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而且导致许多新矛盾的产生,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随着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破裂。
二、两极格局(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在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则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的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敌对关系。
经过二战,美国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讲,表示援助希腊、土尔其,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旗号,被称为“杜鲁门主义”;随后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的“马歇尔计划”;建立了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些构成了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解析
? 3.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的基础上, 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 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 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 次演变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产生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凭借实力,争夺世
界霸权。
2.确立标志
(1)1919 年1—6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对 德《凡尔赛和约》以及其他战败国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 尔赛体系。
(2)1921 —1922年,美、英、法、日、中等九国代表在 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 华盛顿体系形成。
10、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综合 国力;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的 素质; (3)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 事务; (4)反对霸权主义,妥善解决各类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11、中国在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1)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实际行动稳定亚洲和世界经济秩 序。 (2)1991 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发 展。 (3)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推进经济全球化趋势。 (4)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负责任的行动维护世界 和平与发展,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二十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变化的认识小作文
二十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变化的认识小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二十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间的国际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有所体现,更是在国际关系的整体架构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专题六 20世纪以来的国际格局演变
A国联与B联合国的比较
同:世界大战的产物;反映人民维护和平的心愿;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宗 旨相同;为大国所操纵。 异:(1)运行机制:A强调“全体一致”,有大弊端;B“大国一致”,更具 现实合理性和权威性。 (2)组成:A把苏联排挤在外,美国未参加;B美苏起决定性作用,更具普 遍性和强制力。 (3)A委任统治实是大国瓜分殖民地;B宪章主张尊重各国人民的平等权利 与自决原则。 (4)作用:A在维和促发展上作用有限,纵容了战争;B六七十年代后,在 维和促发展上作用重大。 (5)影响:A无威望消亡;B当今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力、规模最大、最 重要的国际组织。
专题六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凡尔赛体系 1、形成——巴黎和会(各国企图、实质)
2、构成: 对德、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和约 3、实质: 是英法占主导,惩治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和宰割弱小
民族基础之上的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和非洲的统 治新秩序 促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
4、影响: 5、维护工具: 国联(提出、建立1920、宗旨、实质)
A
三、雅尔塔体系
1、背景: 欧衰、美强、苏壮 2、建立: 二战后期雅尔塔等会议
3、操纵国: 美苏 4、内容:
①划分势力范围:
②成立联合国: 成立、宗旨、机构
③处置战败国
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置 ——审判、占领、改造
1942年1月1日,正在对 德、意、日法西斯作战 的中、美、英、苏等26 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 《联合国宣言》。1945 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 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 召开联合国国际组织会 议。6月26日,50个国家 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 宪章》,后又有波兰补 签。同年10月24日,中、 法、苏、英、美和其他 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 书后,宪章开始生效, 联合国 (United Nations) 正式成立。
20世纪世界格局的巨变与中国
国的中国受邀参加 了这次会议 。巴黎和会上 , 中国要求
收回从 前德国在 中国攫取 的一切权利 。和会不顾 中国 的反对和抗议 .竟然决定把 德国原来在 中国山东 的一 切权利交给 日本 。这种强权政治引发了中国的“ 五四运
体 系被严 重削弱 ; 社会 主义越 出一 国范 围, 形成世界体 系; 亚非拉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纷纷摆脱殖 民枷锁 , 赢得 民族独立 。以苏 、 美为首的两大 阵营 的对立和斗争成为
多矛盾 , 其中之一 便是牺牲弱小 民族利 益 , 以委任统 治 的形式重新瓜分 战败国的殖 民地 ,深化 了包 括 中国在 内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国家 与帝 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 1 国在巴黎和会上的 外交失败 引发五四爱国运动 冲 11 9 9年初 , 一战的战胜国召开 巴黎和会 , 为战胜 作
背着 中国政府签订的秘 密协定 , 同意苏联提出欧洲战争 结束 后三个月 内参加对 日作 战的条件 :维持外蒙古现 状, 保证 苏联 在 中国东北 的铁路 、 口等方 面拥有特权 港
等。 显然 , 这种做法严重损 害了中国的主权 , 带有明显的 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 2两极格局 下两大阵营的对立 与新 中国外交 . 二战后 , 世界形势发生 了深刻变化。资本 主义世界
利益 , 不惜牺牲他 国的权益 。 例如 , 三国主要是苏美 两国
一
战后 , 国主义 战胜 国为重新瓜分世界 , 帝 建立新
的国际秩序 , 先后 召开 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 时 暂 调整了他们在欧洲和亚太地 区的关系 ,形成 了 “ 尔 凡
赛—华 盛顿体系” 。这个帝 国主义掠夺性 体系 , 隐含 诸
的外交政策创造 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 但是 以美 国为首的
国际关系史
7、美苏争霸
时间:20世纪50至80年代 目的:争夺世界霸权
阶段表现:20世纪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 表明争霸优势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苏联出 兵阿富汉表明优势在苏联,20世纪80年代苏 联放弃争霸计划
影响:威胁世界和平
7、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原因:经济发展多元化 特征:一超多强,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影响:地区性冲突、民族冲突此起彼伏
5、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时间:1939——1945 开始标志:闪击波兰 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 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三大战场:欧洲、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 胜利的根本原因: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影响及教训:
6、美国的霸权政策
原因:战后美国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表现: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实行 “热战”政策 影响:形成了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两极 格局
慕尼黑会议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1938
1943 1943
中英美
苏英美 苏英美
慕尼黑协定
《开罗宣言》等 开辟第二战场等
纵容法西斯
联合对日作战 联合对德作战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亚非会议
1945
1945 1955
苏英美
苏英美 29个亚非国家 和地区
成立联合国等
《波茨坦公告》等
为雅尔塔体系 奠定基础
加速日本灭亡 促进亚非的团 结
影响:世界局势极度紧张,第一次世 界大战一触即发
3、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时间:1914——1918 主要战线:东线、西线、南线 重大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 姆河战役 加速大战结束的事件:美国参战等 影响:灾难、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 科技进步
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演变
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近现代以来的几百年中,国际关系格局几经大的变动,格局越变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国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
20世纪初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等阶段。
国际体系的大变化也反应了国际关系中心舞台的几经转移。
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二战前)1、形成背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按照战后力量对比制裁战败国,重新瓜分世界,划分欧、亚政治版图,调整在欧洲、亚太地区而建立的新的国际秩序。
2、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3、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4、实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和争霸战争的产物,是协约国分赃的产物。
5、存在矛盾:法德(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矛盾,英法争夺欧洲霸权的矛盾,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美英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为一战后初期世界最主要的矛盾)6、评价:①它维持了战后和平,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推进了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
②该体系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它没有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
随着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战胜国分赃不均的矛盾,以及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90年代初)1、形成背景:是二战以来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2、形成标志:以雅尔塔会议为主的一系列国际会议3、主要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4、实质: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两分天下的划分,它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的发展和演变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的发展和演变:一、世界主要大国的外交政策演变:每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是以国家利益为原则的。
每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是以国家的综合国力为基础的。
美国;1、门罗主义:时间:19世纪中后期内容:美国不干涉欧洲内部事务,也不允许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实质:独霸美洲2、门户开放政策:时间:1899年内容: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实质: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列强争夺在中国的利益3、大棒政策:时间:1903年西奥多〃罗斯福表现:获得巴拿马运河地区4、中立政策:时间:一战前期实质:大发战争横财5、金元外交:时间:一战结束后实质:利用经济实力,力图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支配作用6、领导建立反法西斯联盟时间:二战期间7、冷战政策:时间:1947年——1991年内容:提出杜鲁门主义实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实质: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8、单边主义政策:时间:今天实质:依靠其唯一超级大国的优势企图达到支配世界的目的英国:1、打败欧洲列强,争夺世界海上霸权:16世纪打败西班牙和葡萄牙17世纪打败荷兰18世纪打败法国2、组织和参加反法同盟,干涉法国大革命: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实质:阻止法国称霸欧洲大陆3、通过疯狂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时间:19世纪中后期表现:发动对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4、欧洲大陆均势政策:(光荣孤立)时间:一战前5、参加协约国:时间:一战期间实质:阻止德国实现灾民欧洲大陆以及世界霸权6、重新回到欧洲大陆均势政策:时间:一战结束后表现:阻止法国称霸欧洲大陆,反对肢解德国7、推行绥靖政策:时间:20世纪三十年代实质:避战反苏,“祸水东引”8、追随美国;时间:二战以后实质:因为自身实力下降,所以利用美国的力量和影响达到自己的目标法国:1、称霸欧洲:时间:19世纪初期表现:拿破仑第一帝国时期的对外战争2、阻止德国称霸欧洲大陆时间:19世纪中后期到一战期间表现:发动普法战争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3、企图称霸欧洲大陆:时间:一战结束后表现:主张严厉制裁德国,甚至肢解德国4、推行绥靖政策:时间:20世纪三十年代实质:避战反苏,“祸水东引”5、摆脱美国控制,企图领导欧洲时间:二战以后表现:主张由欧洲联盟取代北约的地位德国:1、推行大陆政策:时间:19世纪中后期2、推行世界政策: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表现:建立同盟国发动一战3、建立统治世界的法西斯帝国:时间:20世纪三四十年代表现:建立法西斯轴心同盟发动二战4、摆脱美国控制,企图领导欧洲时间:二战以后表现:主张由欧洲联盟取代北约的地位二、世界近现代国际格局的发展和演变:1、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格局:存在时间:17世纪——一战前夕主要特征:欧洲列强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超群欧洲成为国际舞台的中心欧洲列强围绕欧洲霸权和世界海上殖民霸权展开激烈的争夺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时间:一战结束后到二战爆发前主要特征: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体系具有极大的不稳固性欧洲列强仍然主宰世界美、日、苏等国国际地位大大增强3、美苏两极体制下的雅尔塔格局:存在时间:1945年——1991年主要特征:二战后德意惨败,英法削弱,欧洲列强主宰世界格局不复存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4、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格局——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时间:40年代——70年代战后三大经济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关贸总协定5、新旧世界格局的过渡时期:存在时间:1991年——今天主要特征: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政策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和平和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三、大国外交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1、18世纪在法国、荷兰、西班牙的支持下,美国打败了英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2、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发动连年对外的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3、19世纪初欧洲反法联盟多次干涉法国大革命,并最终打败了拿破仑4、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由大陆政策到世界政策,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最终导致了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爆发了一战6、一战结束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就是英、法、美、日外交斗争的结果7、20世纪三十年代,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德、意、日建立法西斯联盟,并最终发动了二战8、20世纪三十年代,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侵略,并加速了二战的爆发9、20世纪四十年代:美、英、苏、中为核心的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0、1943年苏、美、英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灭亡11、1945年,苏、美、英雅尔塔会议,讨论了德国问题和联合国问题12、1945年,苏、美、英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13、1945年,在各国的努力下,联合国建立14、20世纪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美苏两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了两极体制出现和长期的冷战15、20世纪七十年代: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出现了美、苏、中大三角格局四、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大国外交政策:美国:1、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门罗主义2、1899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3、20世纪初期的美国的大棒政策:4、一战以后美国的金元外交:5、二战后的冷战政策和美苏军备竞赛:6、今天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政策:英国:1、19世纪中后期通过疯狂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2、二战以后追随美国;法国:1、19世纪初期称霸欧洲的政策2、今天摆脱美国控制,企图领导欧洲德国:1、19世纪后期推行大陆政策:2、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行世界政策:3、今天摆脱美国控制,企图领导欧洲。
专题七 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知识重组
(4)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 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5)实质:国家垄断资本的联合。
(6)影响:①西欧各国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政局日益稳定,它的国际地位提高并日益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②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减弱,美国与西欧 的主从关系改变,并逐渐向平等的伙伴关系发展,这 就使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并发生动摇。
二、一些国家重要的外交政策 1.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1)史实:①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打破拿破 仑称霸欧洲的局面。②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 沙俄,遏制沙俄在欧洲扩张。③与法俄结成协约国,打 败了对其在欧洲大陆和全世界利益有巨大威胁的德国。 ④一战后又扶德抑法,拒绝与法结盟;纵容德国侵略扩 张,极力将祸水东引苏联。
知识重组
(2)活动: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 吞并奥地利。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1939年德国突袭 波兰,1940年春夏之交,德国攻占北欧和西欧的丹麦、 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等国。1940年6月法国 投降。1940年秋德国猛攻英国。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 与此同时,德意军队进攻北非。1941年12月,日本发 动太平洋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5.世界大国在维系国际关系的稳定中具有至关重要 的作用,应该承担起大国责任。
解题点悟
【例1】(2010〃全国卷2)下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 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 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 信息时
知识重组
3.美国的冷战政策 (1)含义:冷战政策是指美国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 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同时对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
中考历史专题世界近代现代史国际关系
08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世界近代现代史国际关系【知识链接】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战争、和平。
和平时期主要进行国际会议、经济合作。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国际会议、国际组织。
通过四方面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世界范围内了解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一、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建立:1919年1月召开巴黎和会,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署了一系列和约,与《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作用: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
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
20世纪3次世界格局的演变
要求粘贴到课本94页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变动。
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三次变动: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1922年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美苏两极格局;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中国地位:1、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2、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要求粘贴到课本94页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变动。
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三次变动: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1922年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美苏两极格局;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中国地位:1、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2、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四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 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向中国走私鸦片,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政策,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3) 扶蒋控制中国。1927年后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控制 中国。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 卷人战争,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抗日。
四、主要大国间的关系
1、英法关系 2、法德关系 3、英德关系 4、英美关系 5、美日关系 6、美苏关系
1、英法关系
⑴18世纪 —19世纪中期,英法间为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 发生多次战争。 ⑵1853—1856年英法联合同俄进行克里米亚战争,结果打 败俄国。 ⑶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组织包括俄国在内的“三国 协约”对付共同敌人德国 。 ⑷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想削弱德国,英国则奉行 欧洲“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英法产生矛盾。 ⑸战后初期,英法共同操纵国联,都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 务。
(三)、二战后至今: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演变
阶段特征: 1.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级格 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2.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民族解放运动的 高涨,使各国在国际上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雅尔 塔体系受到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雅尔 塔体系最终解体。 3.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从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发展的 过渡时期;
(一)中美关系
(5)扶蒋反共,控制中国。二战结束后,美国为达到控制 中国的目的,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援助蒋介石发动内战。 (6)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1949年新中国成 立,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并 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
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
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
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对20世纪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第一次重大变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力量削弱,但仍企图支配世界;美国和日本崛起,也要分享世界霸权。
因此,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建立:①时间:1919年1月-1922年;②构成:凡尔赛体系由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的和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由《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构成2、建立过程(1)凡尔赛体系的建立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美、英、法三大国操纵了会议,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
①列强参加会议的各自目的国别主要目的美国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英国英国希望保持海上绝对优势,维护庞大的殖民帝国,竭力主张削弱德国的海军,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要求德国支付战争赔款;为了防止法国势力过分膨胀,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实际是“势力均衡”政策)法国法国力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要求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
意大利意大利希望扩大领土日本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②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列强各自的目的不同,因此,在相关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矛盾斗争。
巴黎和会主要讨论的是欧洲和世界霸权问题,所以,矛盾斗争主要发生在英法美三国之间。
其矛盾斗争如下:美国试图夺取世界霸权,遭到英法的反对;法国主张最大限度削弱德国,遭到英美的反对③巴黎和会的结果: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和约是巴黎和会讨论德中心问题,经过列强之间的斗争,1919年6月28日,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在凡尔赛宫签字。
《凡尔赛和约》的主要目的是削弱和惩罚德国,其主要内容如下:重新划分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不得同它合并;承认波兰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其中,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等国;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日本占有;和会把德国原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让给日本。
限制德国军备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
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只能保留一些轻型水面舰艇,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准拥有空军。
赔款问题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但对于赔款总额,巴黎和会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仅规定成立赔款委员会,由它在1921年5月以前确定赔款总额,在这以前,德国应交付相当于200亿金马克的实物或现金《凡尔赛和约》体现了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也反映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斗争,具体表现在:在山东问题上,巴黎和会不顾中国的反对和抗议,竟然决定把德国原来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引起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在中国人民的推动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由于攫取世界霸权的激化落空,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美国与德国单独签订和约。
对德和约签订后,协约国又相继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签订了和约。
《凡尔赛和约》连同这些条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的新秩序在凡尔赛体系下,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德国失去了一切非日耳曼人的地区;其次,奥匈帝国解体。
匈牙利分立;在奥匈帝国原来的属地上建立新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部的一些领土被割让给意大利;巴尔干的一部分领土并入塞尔维亚,成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南斯拉夫,另一部分领土归还波兰;第三,奥斯曼帝国解体,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属地,在欧洲仅保有伊斯坦布尔及其附近的地区。
注意:在凡尔赛体系下,版图变化最大的国家是奥匈帝国;丧失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土耳其④凡尔赛体系的维持工具—国际联盟提议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里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建立时间1920年初,国际联盟正式成立总部地点瑞士的日内瓦国联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实质是英法帝国主义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操纵国美国由于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和参加国际联盟;国际联盟实际上由英法操纵。
注意:国联的宗旨只是骗人的漂亮言辞,从实际上看,国联没有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其具体表现在: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国联没有对日本进行制裁;②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对意大利的制裁不彻底(即虽然宣布对其进行经济制裁,却不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没有制止意大利的侵略;③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
联合国成立以后,1946年国联宣告解散(2)华盛顿体系的建立①巴黎和会只是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的矛盾,但是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
这一时期的列强的主要矛盾是美日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实力迅速膨胀,从战前的债务国变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大力扩充海军;大战期间,日本乘机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大侵略势力,同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也威胁到英国在东亚的利益。
为了争夺霸权,美、英、日三国掀起了海军军备竞赛。
为了缓和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1921年-1922年美国发起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参加会议的国家除美、英、日外,还有中、法、意、比、荷、葡等共九个国家,由美、英、日三国操纵。
②华盛顿会议的主要内容美、英、法、日四国签订了《四国条约》: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四国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终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了太平洋地区,美国同时拆散了英日同盟,孤立了日本)美、英、日、法、意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即《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分别规定了它们各自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美国取得与头号海军强国英国相等的制海权,英国的海上优势丧失)《九国公约》:中国问题是华盛顿议的中心议题。
中国经过坚持斗争,在有关国家的干预下,同日本在会外签订了条约,山东主权归还中国(至此,《凡尔赛和约》中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才得到纠正);《九国公约》名义上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际上是“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打破了日本在一战期间独霸中国的局面)③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会议签订的条约,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赢家;日本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输家;中国是华盛顿会议最大的受害国);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又达到了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注意结合相关条约进行分析);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3、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利益冲突,华盛顿体系则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从而构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但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解决当时世界上的诸种矛盾。
因为这一体系是建立在掠夺和奴役战败国及被压迫民族的基础上,它并没有解决列强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主要矛盾,它只是肯定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上一轮争斗的结果,同时也为下一轮争斗准备了条件。
在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依据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势必被打破,潜伏的种种矛盾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而更加尖锐,新的争夺不可避免,最终会导致该体系的崩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因而使其难以长久维系。
正因为如此,列宁认为它“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具体说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有如下矛盾:(1)帝国主义列强同苏俄(苏联)的矛盾,其本质是阶级矛盾。
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矛盾被法西斯所利用,加速了二战的爆发(2)帝国主义列强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其本质是民族矛盾,典型事例是中国的山东问题(4)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这集中体现在欧洲,凡尔赛和约是对战败国的掠夺性惩罚,不但没有化解矛盾,却激起了战败国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成为后来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基础(5)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是由分赃不均引起的,英美矛盾和美日矛盾是其集中体现。
其中尤以美日矛盾最为典型。
受到压制的帝国主义国家不甘心作配角,随着实力的变化,最终必将打破这一体系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后两者矛盾是造成其瓦解的主要矛盾;前两者矛盾也有力的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它是在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霸权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体系。
从其本质上看,它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①它不仅是帝国主义之间暂时和平的体系,也是维持一战后“新秩序”下世界相对和平的体系,但又是潜伏着新的战争危险的体系;②它是帝国主义维护奴役本国人民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战后新秩序的体系;③它是帝国主义敌视反对社会主义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体系二、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二次重大变化-雅尔塔体系的建立1、形成条件:①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已经丧失了原先的世界中心地位;②美国的军事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③苏联在战争中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④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2、雅尔塔体系是美苏等世界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和战略需要,根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划分了美苏的实力范围。
由于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两极对抗为主要特征,因此又被称为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的,也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会议确定的有关内容。
雅尔塔会议在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其主要内容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等3、雅尔塔体系的演变(1)雅尔塔体系即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结束初期,美苏两强维持了战时同盟关系,在联合国的成立、处理德日法西斯问题上进行了较好的合作随着二战的结束,美苏双方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