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文化-成语&典故

合集下载

关于荆楚的成语

关于荆楚的成语

关于荆楚的成语班荆道故班:铺开;道:叙说。

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

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钗荆裙布荆枝作钗,粗布为裙。

形容妇女装束朴素。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荆钗布裙荆枝作钗,粗布为裙。

形容妇女装束朴素。

荆棘丛生荆棘:荆条蒺藜。

丛:聚集成堆。

荆蔓蒺藜成群地生长出来。

比喻前进道路阻碍很大,困难极多。

荆棘塞途满路都是荆棘。

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荆棘铜驼铜驼: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外。

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

荆棘载途满路都是荆棘。

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荆人涉澭荆人:楚国人。

澭:澭水。

楚国人过澭水。

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荆山之玉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

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荆天棘地到处都是荆棘。

形容困难重重,障碍极多。

荆榛满目荆榛:带刺的丛生灌木。

放眼望去,都是荆榛。

形容遭遇变故后到处都是荒凉的景象。

也比喻处境困难,障碍重重...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

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薮中荆曲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

铜驼荆棘铜驼: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外。

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

班荆道旧指朋友相遇于途,铺荆坐地,共叙情怀。

后泛指朋友相遇,共叙离情。

亦作“班荆道故”。

布裙荆钗粗布做的裙,荆条做的钗。

旧时形容贫家女子服饰俭朴。

地棘天荆指到处布满荆棘。

比喻环境恶劣。

负荆谢罪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同“负荆请罪”。

棘地荆天到处都是荆棘。

形容变乱后的残破景象或困难重重的处境。

湖北的成语

湖北的成语

湖北的成语以下是湖北的成语相关内容:1.楚才晋用:源于春秋时期,比喻本国的人才在外被别国重用。

湖北历史上曾是楚国的中心地带,因此这个成语与湖北有关。

2.鹦鹉学舌:源于《庄子》,比喻学习别人的口吻或重复别人的话。

湖北曾是鹦鹉的产地之一,因此这个成语与湖北有关。

3.破釜沉舟:源于《史记》,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奋斗。

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湖北的武昌。

4.画龙点睛:源于《唐传奇》,比喻在事物的关键或重要之处加上精彩的点子或语句。

湖北的黄梅县是著名的“龙舟之乡”,这个成语体现了黄梅人民在龙舟制作上的精湛技艺。

5.卧薪尝胆:源于《史记》,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湖北的宜昌地区。

6.悬梁刺股:源于《战国策》,比喻发愤图强,刻苦自励。

这个成语中的“刺股”指的是用锥子刺大腿,以提醒自己努力学习。

这个成语与湖北无关,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刻苦学习的精神。

7.胸有成竹:源于宋代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比喻做事之前已有详细的计划或预想。

这个成语原意是指画竹子之前要先在心里构思竹子的形象,后来引申为做事有计划、有步骤。

8.捷足先登:源于《史记》,比喻行动迅速,做事效率高。

这个成语与湖北无关,但可以用来形容湖北的发展迅速。

9.掩耳盗铃:源于《吕氏春秋》,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闭塞视听。

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湖北的襄阳地区。

以上是与湖北相关的成语,这些成语涵盖了湖北的历史、文化和发展。

通过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出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湖北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15个成语演绎了山西故事

15个成语演绎了山西故事

15个成语演绎了山西故事楚才晋用:比喻本国的人才被别国所利用。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声子深为伍举的才能所叹服.后来伍举的岳父王子牟犯罪逃跑,有人造谣是伍举通风报信.伍举无奈,逃奔郑国.这时声子因公被派往晋国,途径郑国,两人郊外相遇,“班荆道故”。

声子听了伍举的申诉,甚感不平。

他让伍举先到晋国暂住一个时期。

办完公事,声子即刻去见楚“令尹”(相当于宰相)子木。

当子木问道:“晋大夫与楚孰贤”时,声子先以“晋卿不如楚”取悦子木,接着便道:“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然后陈述史例,晓明利害,终于说服子木,招回伍举。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

泛指两家联姻。

出处:春秋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和晋国(今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带),是相邻的两个强国。

两国统治集团之间勾心斗角,争夺霸权,矛盾很尖锐,但另一方面,他们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结成关系密切的亲家。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他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夫人文嬴,便是秦穆公的女儿。

禹凿孟门国际考古专家白礼昌考察孟门得出结论:大禹治水凿开黄河蛟龙石壁第一门在今柳林孟门。

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孟繁仁主编论文专著《孟门天下黄河第一门》一书。

据文献记载和专家考证,柳林孟门是大禹治水第一门户,这里还保留着传说是大禹当年指挥治水时,因长期伫立于此而留下深深脚印的“禹王石”。

也有专家认为,所谓孟门之名,涵盖今柳林孟门至河津龙门黄河段的河道两侧,柳林孟门乃其北起,河津龙门是其南止。

而柳林县的孟门又位于此段黄河的上游,故称作黄河第一门——孟门。

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自《左传》:“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后重耳返国执政,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

湖北带地名的成语

湖北带地名的成语

湖北带地名的成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湖北作为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

在湖北的各个地方都可以找到与地名相关的成语,这些成语蕴含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传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湖北地名的成语,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荆楚魂:荆楚是湖北的古称,泛指湖北地区。

荆楚魂则是指湖北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体现了湖北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2. 鄂客:鄂是湖北的简称,鄂客则是指湖北人。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湖北人热情好客、真诚直爽的性格特点。

3. 汉江春梦:汉江是湖北的一条重要河流,春梦则是指美好的期许和愿望。

汉江春梦用来形容湖北地区春季的美好景象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4. 襄阳怀古:襄阳是湖北的一个地名,怀古则是指缅怀历史。

襄阳怀古形容对历史的深情眷恋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5. 武汉加油:武汉是湖北省会城市,加油则是鼓励和支持的口号。

武汉加油成语体现了湖北人勇敢乐观、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

6. 孝感孝行:孝感是湖北的一个地名,孝行则是指尽孝的行为。

孝感孝行用来赞美孝顺亲长、尊老重孝的美德。

7. 赤壁之战:赤壁是湖北一个著名的古战场,赤壁之战是指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

赤壁之战成语形容着运筹帷幄,百战百胜的智慧与胆识。

8. 鄂东风云:鄂东是湖北的地方名词,风云则是指变幻莫测的局势。

鄂东风云用来形容湖北地区风云变幻、充满挑战的环境。

9. 黄石之行:黄石是湖北一个著名的地名,黄石之行成语形容着商旅云集,繁华纷呈的景象。

10. 宜城宜居:宜城是湖北的一个地名,宜居则是指适宜生活。

宜城宜居成语形容着生活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城市风貌。

以上是关于湖北带地名的成语,每一个成语都承载着湖北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反映了湖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希望通过这些成语,让我们更加了解和热爱湖北这个美丽的省份,传承和弘扬湖北的文化精神。

愿湖北地名的成语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于楚国的成语

关于楚国的成语

关于楚国的成语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以下是一些关于楚国的成语:
1. 楚才晋用:比喻本国的人才被别国所利用。

2. 楚弓楚得: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

3. 楚楚动人: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

4. 楚歌四面: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5. 楚歌四合: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6. 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

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7. 楚腰蛴领:指腰肢纤细,颈项洁白如蝤蛴。

形容女子体态之美。

8. 楚腰卫鬓:指细腰秀发。

借指美女。

9. 楚雨巫云:楚地巫峡的云和雨。

多比喻男女幽情。

10. 楚越之急:以之比喻面临外敌入侵,国事危急。

这些成语都与楚国的历史、文化和人物有关,反映了楚国在中国
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荆楚文化”十大内涵

“荆楚文化”十大内涵

“荆楚文化”十大内涵炎帝神农文化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

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教民耕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完成了向农耕时代的过渡。

楚国历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

楚人“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鸣将惊人”的创新意识,“抚夷属夏”的开放气度和“深固难徙”的爱国情结,以及老子、庄子、屈原、宋玉等一大批名人,深刻影响着后人。

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器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资源。

秦汉三国文化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云梦古泽、睡虎地和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

特别是湖北境内是魏、蜀、吴三国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的联合与斗争惊心动魄。

《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中七十二回的故事发生在湖北或与湖北密切相关,古隆中、赤壁、乌林、长坂坡、水镜庄、徐庶庙、荆州江陵、惠阳城、古樊城、夷陵、当阳、关陵等著名景区,都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清江巴土文化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

以恩施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为主体的湖北民族地区,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所谓“清江天下秀,长阳歌舞乡”、“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就是生动写照。

名山古寺文化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

武当山是道教名山,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武当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几百年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

传承创新 楚韵荆州 楚文化成语故事

传承创新 楚韵荆州 楚文化成语故事

传承创新楚韵荆州楚文化成语故事楚韵荆州,这是一个闪耀着楚文化光芒的地方。

楚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之一,深深扎根于江汉平原,对中国的历史、文学以及传统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在楚文化中,成语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以简练的词语传递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楚文化成语的特点在于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作为楚韵荆州的一部分,这些成语蕴含着丰富的楚文化内涵,是一颗闪烁在华夏古文明之光中的明珠。

其中之一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这句成语源自《楚辞·离骚》中的诗句,用来形容人们对于远大志向和高尚抱负的不理解。

它以燕雀和鸿鹄形象的对比,生动地表达了楚人的豪情壮志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另一个代表楚文化的成语是“三教九流”,用于形容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涵盖。

在古代楚国,文人墨客、士人、商贾、技艺者等各个行业互相交织,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结构。

这个成语体现了楚文化对于群众的包容和尊重,展示了楚人的开放思想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此外,还有成语“泪如雨下”。

这句成语源自《楚辞·卜居》中的诗句,用来形容深深的悲伤和痛苦。

楚人崇尚真实的情感表达,他们把泪水当作真情流露的表现,而不是理智的压抑。

这句成语展现了楚文化对于情感的重视和真挚的感情表达。

楚韵荆州中的楚文化成语故事丰富多彩,无一不展示了楚人的独特人文精神和博大情怀。

这些成语影响着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承载着楚人对于生活、艺术和人际关系的理解与追求。

无论是楚辞还是楚地的民间传说,都为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在楚韵荆州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楚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同传承创新楚文化,让楚韵荆州的荆楚之魂永存。

湖北传统文化

湖北传统文化

湖北传统文化——荆楚文化湖北历史源远流长,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

夏商(公元前21世纪-前11世纪)以前,南方民族长期在这里劳动和生活。

春秋时(前770-前476年),国土主要在今湖南、湖北地区的楚国在南方诸国中最为强盛。

战国时(前475-前221年),南方诸国统一于楚。

公元前221年,统一的秦朝分天下为四十郡,湖北大部属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属汉中、南阳、长沙和黔中等郡。

西汉划天下为十三部(州),湖北以汉水为界,西为南郡,东为江夏,均隶属于荆州。

三国时,吴魏分治湖北,都称荆州。

经两晋至南北朝,刘宋置荆州、郢州,又侨置雍州,萧齐继承了刘宋建制。

梁以后建制紊乱,至隋统一,仍称荆州,一度称鄂州,故湖北简称鄂。

唐分全国为十二道,湖北属淮南、山南及江南道;嗣又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一部分隶属淮南道、黔中道。

宋分全国为十五路,湖北有三十多县属荆湖北路,湖北之名始于此;有十九县属京西南路,另数县分属淮南西路、夔州路。

元朝除中央称中书省外,分全国为十一个中书省,简称行省。

湖北长江以北属河南行省,以南属湖广行省。

明朝改制,全国设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湖北属湖广布政使司。

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分治,大体以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省,北为湖北省,是为湖北建省之始。

湖北省当时领有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郧阳、宜昌、施南等十府。

民国初废除府、州建制,省下设江汉、襄阳、荆南、施鹤等四道,共辖69县。

后废道存县。

此后除少数县间有拆、并外,一般无变动。

1932年、1936年,又先后将69县分属11个、8个行政督察区。

另,汉口有时为省辖市,有时为特别市。

自1927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建立过许多革命政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立过黄安农民政权,扩建为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湘鄂西苏维埃五县联县政府,后改为湘鄂西苏维埃政府、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4月,成立鄂豫边区行政公署,1945年10月至1946年6月,扩大成立为中原解放区行政公署。

楚国的历史典故成语

楚国的历史典故成语

楚国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以下是一些与楚国有关的成语及其典故:
1、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难,不畏困苦。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原指楚人熊绎受封时,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发荒山野林,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2、一鸣惊人:形容才能或声誉一下子显露出来,使人吃惊。

出自《韩非子·喻老》,原指楚庄王继承王位后,故意韬光养晦,暗察忠奸,后来励精图治,问鼎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3、高山流水:形容乐曲高雅精妙,也比喻知音相遇或知己相惜。

出自《吕氏春秋·本味》,原指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能听懂琴声里的意蕴,二人心心相惜,结为知己。

4、予取予求:形容任意索取,没有节制。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九年》,原指楚成王和齐桓公争夺郑国控制权时,楚成王不顾盟约,强行要求郑国割地给楚国,遭到齐桓公的反对。

5、以规为瑱:形容用人不当,任用奸佞,排斥忠良。

出自《史记·楚世家》,原指楚灵王杀死了忠臣子西,而信任奸臣申公巫臣,导致楚国衰败。

荆山楚水的意思

荆山楚水的意思

荆山楚水的意思
荆山楚水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泛指春秋时楚国所辖的地域。

在古代,荆楚指的是楚国的旧称,而楚国大致占据着如今的湖北、湖南和江南地区。

因此,荆山楚水通常用来指代这些区域。

这个成语中的“荆”字源自于楚国的古称“荆蛮”,而“楚”则是楚国的简称。

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代表楚国地域的成语。

在中国历史上,楚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

它位于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楚国人民勤劳智慧,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成就。

因此,荆山楚水也代表了楚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传统。

荆山楚水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代表着中国古代楚国的地域、人民和文化。

如今,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荆楚文化的“十大”内涵

荆楚文化的“十大”内涵

荆楚文化的“十大”内涵荆楚文化的“十大”内涵荆楚文化的内涵,主要可概括为十大文化系列:★远古人类文化大约从200万年开始,建始人、郧县人、长阳人等远古人类就生活在荆楚大地上。

湖北境内新石器时期的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等,表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样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炎帝神农文化炎帝神农是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之一。

神农故里即今湖北随州一带,谷城、房县、神农架等地也是炎帝神农生活、活动的主要区域。

神农文化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完成了向农耕时代的过渡。

炎帝神农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发明创造只有黄帝才能和他相媲美。

所以,炎、黄二帝同时被尊崇为中华文明的开创者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楚国历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

楚国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

楚人筚路蓝缕、追新逐奇、兼收并蓄、崇武爱国、和谐诚信的精神以及楚庄王、孙叔敖、老子、庄子、屈原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都深刻地影响着后人。

楚国炉火纯青的青铜冶炼、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髹、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富矿。

★秦汉至明清历史文化秦汉时期,荆楚是全国重要的文化中心,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

三国时期,湖北境内是魏、蜀、吴三国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三国演义》120回中有80多回的故事发生在湖北或与湖北密切相关,荆楚大地上形成了影响久远,魅力独特的三国文化。

在唐朝,湖北同样洋溢着盛世气象,社会全面进步,诗坛鄂军、陆羽《茶经》和蕲黄禅宗等领风气之先。

宋代,武昌是名列南宋三大都会之一。

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使湖北一跃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其中,最令人骄傲的是毕昇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明清,事件如汉口崛起、武当大兴、湖北建省、汉调进京等,人物如张居正、李时珍、“公安三袁”以及吴伟等等,都在湖北乃至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从楚成语看湖北人的始祖精神

从楚成语看湖北人的始祖精神

从楚成语看湖北人的始祖精神作者:李汇洲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2期荆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楚文化的中心。

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

灿烂辉煌的荆楚文化也奠定了湖北作为文化大省的重要地位。

今天研究荆楚文化的发展历程,目的就是要更好的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荆楚优秀文化体现出的湖北人的始祖精神与现代化建设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湖北人的始祖精神激励全省人民奋勇前进,为全省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楚及楚文化含义楚,也称荆楚,“楚”本是一种灌木的名称,也叫做“荆”,在南方江汉流域的山林中极为常见,可用作薪柴等多种用途,人们日常生活少不了。

于是远自商代时,北方中原人就以荆楚来称呼江汉流域的南方地区和南方部族,比如《诗经·商颂》中说的“维女荆楚居国南乡”。

楚人的先祖是苗裔,是原居北方的祝融部落的一支(楚人奉祝融为始祖),这支部族迁移到江汉流域,不断地与周围的土著民族(九黎、三苗的后裔)相互融合,以炎帝为主的部落,后被黄帝击败,这就合称为历史上的炎黄,是一种部落形式,没有特定的文化内涵。

楚文化虽只是先秦时期由楚人创造的一种地域性文化,但它以其丰富的内涵,成为东周时期影响南部中国的主流文化和南方诸文明的集大成者。

楚部族在与北方商王朝的对峙中也吸收了先进的商文化,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从楚成语看楚人的精神特质(一)荜路蓝缕,即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探寻楚人先辈艰苦创业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

夏商更替之际,战火连年,楚人先祖辗转迁徙到了荆楚地区。

到西周末年,楚人还是一个弱小的部落。

熊绎成为部落首领后,率部族居江上楚蛮之地,“荜路蓝缕,以启山林”。

正是这种“荜路蓝缕”的精神成为楚国强盛的立国之本,也成为中华民族史上艰苦创业的典范。

荆门历史典故

荆门历史典故

荆门历史典故展开全文荆门历史典故2010-08-21 14:57:00| 分类:楚文化研究阅读16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文化大观园的日志 - 网易博客【阳春白雪·下里巴人】1、阳春白雪荆门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荆门市下辖的钟祥市春秋时为楚别邑郊郢,战国时称郢中,是著名楚辞文学家宋玉的故乡。

享誉千古的“阳春白雪”典故就诞生于此,并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宋玉,又名子渊,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曾事楚顷襄王。

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

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

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

《钟祥县志》记载他为:“宋玉,邑人也,隽才辩给,善属文而识音。

”宋玉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风流倜傥,潇洒干练,反应敏捷,谈吐不凡,所以楚王经常要他陪伴伺候,或游于兰台之宫,或游于云梦之泽。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师从屈原,宋玉也继承了屈原的品格与气节,是继屈原之后的楚国第二大辞赋家,聪明机智,多才多艺,尤其精通文学和音乐,故而常遭同僚的毁谤攻击。

于是,有一天在楚王游乐的兰台宫,有了这么一出对话。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这样记载:“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

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

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

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

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关于荆楚的成语

关于荆楚的成语

关于荆楚的成语
摘要:
1.荆楚地区的概述
2.荆楚成语的来源和特点
3.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荆楚成语
4.荆楚成语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应用
正文:
荆楚,指的是古代楚国所在的地区,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和湖南省一带。

荆楚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产生了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成语。

荆楚成语的来源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源于古代楚国的历史事件,另一类是源于荆楚地区的风土人情。

这些成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反映了荆楚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在荆楚成语中,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成语,如“画龙点睛”、“刻舟求剑”、“拔苗助长”等。

这些成语或寓意深刻,或幽默风趣,传承了荆楚地区的历史文化,同时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

在现代社会,荆楚成语依然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

它们既可以用来传达思想,教育后人,也可以用来展示荆楚地区的历史文化,增进人们对荆楚地区的了解。

在各种场合,灵活运用荆楚成语,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效果。

总之,荆楚成语是荆楚地区历史文化的瑰宝,它们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传承了荆楚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

关于荆楚的成语

关于荆楚的成语

关于荆楚的成语
摘要:
1.荆楚成语的概述
2.荆楚成语的分类与特点
3.荆楚成语的应用与传承
4.荆楚成语的当代价值
5.总结
正文:
一、荆楚成语的概述
荆楚,古代地域名称,范围大致涵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安徽、江西部分地区。

荆楚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成语资源丰富。

这些成语反映了荆楚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和智慧哲理。

二、荆楚成语的分类与特点
1.历史人物类:如“孙叔敖举鼎”、“刘备招亲”等,反映了荆楚地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及事迹。

2.地理环境类:如“江南水乡”、“白云黄鹤”等,描绘了荆楚地区的美丽风光和地理特点。

3.风俗习惯类:如“端午节”、“剪纸”等,展示了荆楚民间的风俗传统和手工艺术。

4.智慧哲理类:如“塞翁失马”、“庖丁解牛”等,传达了荆楚人民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三、荆楚成语的应用与传承
荆楚成语在日常生活、文学、艺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讲述荆楚成语故事,可以传承荆楚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发人们对家乡的热爱。

同时,荆楚成语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四、荆楚成语的当代价值
在新时代背景下,荆楚成语仍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这些成语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发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

同时,荆楚成语也是推广荆楚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

五、总结
荆楚成语是荆楚地区历史、文化、民俗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关于荆楚的成语

关于荆楚的成语

关于荆楚的成语
摘要:
1.荆楚地区的成语资源丰富
2.荆楚成语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3.荆楚成语的传承与弘扬
正文:
荆楚地区位于我国中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荆楚文化的宝库中,成语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荆楚地区的成语资源丰富。

据统计,目前常用的汉语成语中,有近四分之一源自荆楚地区。

这些成语既有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也有历史事件的缩影,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各个方面,成为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

其次,荆楚成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荆楚地区自古以来,民风淳朴、尚武好勇,这些特点在荆楚成语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如“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等成语,都源自荆楚地区的历史典故,强调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精神。

同时,荆楚成语中还有许多描绘山水风光、赞美英勇事迹的成语,如“楚河汉界”、“岳阳楼”等,都反映了荆楚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最后,荆楚成语的传承与弘扬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荆楚成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些文化瑰宝,让
更多的人了解荆楚成语,感受荆楚文化的魅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将荆楚成语中的智慧和精神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用以指导我们的行为和思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总之,荆楚成语是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而且传承了荆楚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荆州的成语典故

荆州的成语典故

荆州的成语典故
荆州的成语典故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荆轲刺秦:源自战国时期,荆州人荆轲刺杀秦始皇的故事。

成语用来比喻为报国雪恨而不惜牺牲自己,为正义事业而英勇奋斗。

2. 白衣渡江:古时有个姓白的人,身穿白衣渡江,表示他坚定的信念。

成语用来比喻不畏艰险,坚决追求自己的目标。

3. 荆生木:资质差劣的人才。

据说古时候,荆州多山,当地的木材不好用。

因此人们常说,“荆州人短,木头短”来形容荆州人备受贬损。

4. 荆刺背负:形容背负罪名或耻辱。

据说古时一位荆州的官员被刺杀,尸体被当时的统治者背负于身。

5. 荆山之固:指荆山的地势险要,难以攻破。

成语用来比喻防御严密、难以攻破的地方。

以上是部分荆州的成语典故,荆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还有许多其他成语故事可供探索。

荆楚成语故事

荆楚成语故事

荆楚成语故事嘿,大伙儿,今儿咱们聊聊荆楚那片儿地上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啊,就像咱家后院的老槐树,年头久了,故事也多,还特有意思。

首先,咱们得说说“买椟还珠”这档子事儿。

想当年,楚国有个珠宝商人,那叫一个精明,他啊,把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放在一个精美的木匣子里,那木匣子雕龙刻凤,比皇宫里的宝贝还耀眼。

结果呢,有个哥们儿,一看这匣子,眼都直了,心说:“哎呀妈呀,这盒子太美了!”二话不说,掏出银子,买了匣子,然后把珍珠往商人手里一塞:“珠子你拿回去,我就要这匣子!”这事儿传开了,大伙儿都笑他,说他分不清主次,本末倒置。

后来,“买椟还珠”就成了笑话那些只看表面,不识真货的人。

再来说说“画蛇添足”的趣事儿。

楚国有个村子,每年丰收后都要搞个庆祝会,今年呢,村长说:“咱们来场比赛吧,谁最先画完一条蛇,谁就赢一壶好酒!”大伙儿一听,都来了劲儿,纷纷拿起树枝在地上画起来。

不一会儿,就有个小伙子画完了,他一看,嘿,自己最快!心里一得意,就给蛇添上了四只脚。

这时候,旁边的人都说:“蛇哪有脚啊?你这不是多此一举嘛!”结果,那小伙子因为多画了几笔,反而输了比赛。

这事儿告诉我们,做事儿得恰到好处,别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接下来,咱们聊聊“叶公好龙”的故事。

楚国有个叫叶公的人,特别喜欢龙,家里到处都是龙的图案,连吃饭用的碗碟上都刻着龙。

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心想:“这人这么喜欢我,我得去瞧瞧他。

”于是,真龙就现身了。

结果呢,叶公一看真龙来了,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跑。

这事儿传开后,大伙儿都说叶公是“口是心非”,表面上喜欢龙,实际上却怕得要命。

所以,“叶公好龙”就成了讽刺那些口头上说喜欢,实际上并不真心的人。

最后,咱们得提提“狐假虎威”的小故事。

话说楚国的一片林子里,有只狐狸遇到了只大老虎。

狐狸一看跑不掉了,就急中生智,对老虎说:“你敢吃我?我可是天帝派来管理百兽的!”老虎不信,狐狸就说:“那你跟在我后面,看看百兽见了我怕不怕。

”老虎一想,也对,就跟着狐狸走。

有关湖北的成语

有关湖北的成语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有关湖北的成语
目录
壹 简与
介湖 北 有 关 的 成 语
贰 关与
的湖 成北 语历
史 人 物 有
叁 关与
的湖 成北 语地
域 文 化 有
肆 关与
的湖 成北 语当
代 发 展 有
伍 关与
的湖 成北 语民
间 传 说 有
陆 关与
的湖 成北 语未
来 发 展 有
与湖北有关的成 语简介
湖北成语的起源和含义
文化旅游方面的成语
荆楚大地:形容湖北地区广 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
楚风汉韵:形容湖北地区独 特的历史文化氛围
九省通衢:形容湖北地区交 通便利,四通八达
长江明珠:形容湖北地区风 景秀丽,如明珠般璀璨
与湖北民间传说 有关的成语
黄鹤楼的传说
传说黄鹤楼的建造者是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 黄鹤楼的名字来源于一位名叫黄鹤的仙人 黄鹤楼的传说与黄鹤仙人有关 黄鹤楼的传说与黄鹤仙人的传说有关
武当文化孕育出的成语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中国道教圣地之一
武当派:源于武当山,是中国武术流派之一
武当剑法:武当派的武术之一,以剑法见长
武当拳法:武当派的武术之一,以拳法见长 武当道家文化:武当山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道教哲学、道教养生、道教 音乐等
与湖北当代发展 有关的成语
经济建设方面的成语
"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湖北作用
交通枢纽: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通枢纽
产业集聚:湖北拥有众多产业集聚区,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科技创新:湖北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持
绿色发展:湖北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绿色发展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楚文化
——成语& ——成语&典故
荆楚文化
说到楚和荆楚文化,就不得不提到楚庄王— —春秋五霸之一。一个国家只有强大了,他 的文化,他的习俗才会得以广传。 久负盛名的荆楚文化就是在这个时候发展起 来的 。
•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 秦关终属楚
•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千三 越甲可吞吴
蒲松 龄的 自勉 联
成语& 成语&典故
• • • • • • 筚路蓝缕 鞭长莫及 一鸣惊人 止戈为武 惟楚有才 楚材晋用 退避三舍 兵不厌诈 百发百中 问鼎中原 名列前茅 从善如流 毛遂自荐 价值连城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 曲高和寡 高山流水伯乐相马 亡羊补牢 翘楚 卑梁之衅
一鸣惊人
• 《韩非子·喻老》记载一件事说:“楚庄王莅政三 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 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 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 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 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 一代霸王原来是这样练成的,凡人想一鸣惊人前 定会经过“不飞、不鸣”的时期。只有耐心等待, 是凤凰迟早会飞上枝头的。是金子也会发光的。
鞭长莫及

及:到。原意是 鞭子虽长,也不 能打马肚子。 比喻相隔太远, 力量达不到。

鞭长莫及
• 典 故 春秋时期,楚庄王派申舟访问齐国,途中必经宋国。按理 来说,经过宋国应事先通知宋国,然而楚庄王自恃楚国为大国, 不把宋国放在眼里,就没通知宋国。 • 宋国国君知道了后,十分气愤,将申舟扣留下来。大臣华元 对国君说:“楚国事先未有通知,便是把我国当作已亡,领土已 归属于他。我们必须维护独立主权的尊严,不能受这种侮辱!就 算楚国要发兵进攻,大不了就亡国。但我们宁可战败,也不服屈 辱!” • 宋国国君听了后,处死了申舟,并随时迎接楚国的进攻。 • 楚庄王得知消息后,果然派兵进攻宋国,并将宋国都城睢阳 团团围住。双方相持了好几个月,楚国也未能取胜。 • 第二年春,宋国派大夫乐婴向晋国求助。晋景公准备出兵为 宋国平反时,大夫伯宗劝道:“‘虽鞭长,不及马腹(鞭子再长, 也打不到马的肚子)’,我们又怎能管得了楚国呢?”

从善如流
• 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像流水一 样,比喻迅速。 • 形容乐于听取正确的意见,接受善意的规劝,像 流水那样快而自然。 • 出 处 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 善如流,宜哉!' • 近义词 从谏如流、从善若流 • 反义词 独断专行、刚愎自用 •
Hale Waihona Puke Thanks You!!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 “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是古代楚国 的歌曲名,屈原的大弟子宋玉曾著有《对 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 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 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 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一词后来被用来 泛指通俗和高雅的文艺作品。
曲高和寡
曲高和寡意谓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 唱的就越少。 • 比喻言行卓越不凡则知音难得,或作 品艰深高妙则之知者甚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