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涵养实记
阳明心学感悟及心得分享
阳明心学感悟及心得分享阳明心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支重要学派,它强调人的内心是可以被主动改变的,通过修炼心性可以实现心灵的升华。
在我的学习和思考中,我对阳明心学有了一些感悟和心得,现在分享给大家。
阳明心学强调“知行合一”。
这是我最深刻的感悟之一。
在阳明心学的理念中,知识与行为是密不可分的。
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转化为智慧。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而是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价值与意义。
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阳明心学强调“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省和内心的觉察来实现道德修养。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往往忙于追求物质财富和外在的成功,而忽视了内在的精神追求。
阳明心学提醒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不断修正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的有益之人。
阳明心学强调“格物致知”,即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智慧。
阳明心学认为,人应该通过实践和亲身经验去认识世界,而不是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
这与当今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我的实际学习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亲身经历,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阳明心学强调“诚实守信”,即坦诚待人,言行一致。
诚实守信是一种品德修养,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诱惑和考验,但只有坚守诚实守信的原则,才能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只有坚持诚实守信,我们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创造美好的社会。
通过学习阳明心学,我深深体会到它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阳明心学的理念对我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阳明心学10句话,寻找内心深处的光明,受用一生
阳明心学10句话,寻找内心深处的光明,受用一生我们常说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完人,一个是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第二个就是明朝的王阳明,还剩下半个是晚清名臣曾国藩。
那么何谓完人,就是德行完美的人,达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古代知识分子们追求的目标。
通过这个介绍咱们可以看出阳明先生的成就之高,评价之高。
精选阳明心学十句话,希望我们都能了解王阳明,让阳明心学指引我们破心中贼,寻找内心深处的光明,收获美好人生。
知行合一“知行不可分作两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知,亦遂终身不行。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重要的理论,是阳明先生顿悟心即理、心外无物后的进一步精进。
阳明先生在贵阳书院讲学时,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即人的认知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做到两者统一,才能避免盲目行事或空谈不实之病,一切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我们应该在事上炼,不是凭空去探求知,也不是盲目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用行丰富知,达到知行合一的人生境界。
事上炼,工作即修行“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有一个地方官员经常来听王阳明的心学讲座,每次都听的津津有味,眉飞色舞,后来他却非常遗憾的说:“您讲得真精彩,可是我却不能每天都来听,好多政事缠身,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修行。
”王阳明说到:“我什么时候让你放下工作来修行了。
”官员疑惑的问到“难道在工作中也可以修行。
”王阳明肯定的答到:“工作即修行”。
阳明心学是一门入世的哲学,他不是凭空的讲述理论,然后再去实践,他是要求我们入世做事,工作中即是最好的修炼时机。
入世做事才是最好的修行法门,要磨砺心性,动静而心定。
静的时候磨练出来的心智,就好比纸上谈兵,一遇到事就会慌乱。
阳明心学龙场悟道感悟及心得
阳明心学龙场悟道感悟及心得在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么一段传奇的经历,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无数人的心路——那便是王阳明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这位明代的大儒,在龙场那个偏远、艰苦的地方,实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思想突破。
想象一下,龙场,那可不是什么繁华之地,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有的只是荒山野岭、瘴气弥漫。
王阳明被贬至此,生活条件的恶劣简直超乎想象。
住的地方简陋得不能再简陋,吃的东西也常常是有上顿没下顿。
但就是在这样极端困苦的环境中,王阳明没有自怨自艾,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他每天都在思考,都在探索,试图找到人生的真谛,找到那个能让心灵得到安宁和力量的答案。
有一天,他躺在那破旧的木板床上,望着屋顶的茅草,心里想着自己的遭遇,想着古往今来那些圣贤的教诲。
突然,一道灵光在他的脑海中闪过,他仿佛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他意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 这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着无比深刻的哲理。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拥有成为圣人的潜质,都拥有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不需要到外界去苦苦追寻,只需要向内探索,发掘自己内心的宝藏。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
曾经,我在工作中遇到了巨大的挫折。
那时候,我负责一个重要的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满心期待能够取得成功。
可结果呢,事与愿违,项目失败得一塌糊涂。
我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整个人陷入了极度的沮丧和自我怀疑之中。
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不行?是不是我根本就没有能力做好这件事?” 那段时间,我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各种成功学的书籍,请教各路专家。
但越是这样,我心里越乱,越不知道该怎么办。
直到我了解了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才恍然大悟。
我意识到,我一直在向外求,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力量。
我开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在项目中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行动,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原因。
我发现,我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过于追求结果,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阳明心学涵养实记
阳明心学涵养实记王阳明的阳明心学,教会我们在人生漫漫路上,如何用强大的内心面对生活。
有一部小说叫做《活着》,里面有一句很经典的开场白:就是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有了更大的意义。
你的人生路上,会不会再有很多次,感觉到自己特别的累,特别的压抑,生活中的琐事总是让你感觉特别的难过,心特别的累,永远找不到一个释放的点。
王阳明的阳明心学,教会我们在人生漫漫路上,如何用强大的内心面对生活。
有一部小说叫做《活着》,里面有一句很经典的开场白:就是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有了更大的意义。
记住王阳明这四句话,让你在人生中豁然开朗,洒脱的面对人生。
一、浮华过眼三更促,名利牵人一线长。
现实的繁华就像过眼云烟一样,只有三更那么短,名利对人的牵绊也只有一根线那么长。
王阳明在这句话中教育我们要淡泊名利,内心对金钱和名声的欲望不要那么重。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人在宇宙中是那么的渺小,就如沧海一栗,生命也是极其短暂的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所能够达到的尘世繁华,其实也就像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还内心以清明,静下心来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才是大智慧。
当你的内心不为眼前所看到的利益而动的时候,你自身的涵养就提高了。
二、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山林之中并不是没有好东西可以供我们享用,比如山间的明月和清风,不用花钱就能够得到。
历史上但凡有一番成就的人,都不会去一心追求生活中一些庸俗的东西。
应该学会去享受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东西,对自然怀有一颗敬畏之心。
内心清净,才能不畏世俗中的诱惑干扰,才能一心的追求你所想要的人生理想。
三、心即是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人的本性就是真理,天下还有什么是心外的事,心外的里吗?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真理都存在人的本心之中。
如果在生活中,你能够对一件事情保持自己的本心去看待,你就能够真正的理解其中的真意。
所以在这个社会中,能保持住自己的一颗本心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是非常难得的,不要因为自己的私欲和眼前的利益,而遮蔽自己的本心。
王阳明心学20句知识讲解
王阳明⼼学20句知识讲解王阳明⼼学20句王阳明⼼学20句学王阳明,要牢牢记住⼀点:⼀切的问题,都是⼼的问题,都要从⼼上找原因。
⽽这原因,往往都是⼼不够定,⼼性不够沉。
王阳明说,⼈为了⽣存,难免要追求⼀些能使⾃⼰感到安全的东西,诸如⾦钱、名利、地位。
不过,有的⼈是在“良知”的指导下追寻这些,有的⼈却只是⼀门⼼思地追求外物。
如果我们的内⼼永远盯着那些外物,必然会累得死去活来。
⽽⼼学的最⼤妙处在于:我们可以在⾝⼼幸福的情况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为指引,追求什么都是可以的。
因此,王阳明⼼学不仅是我们⾝⼼修⾏的法宝,还是我们⼈⽣问题的灵丹妙药。
尤其,是下⾯这20种直接关系现实⽣活的真切智慧。
1、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须在事上磨,⽅⽴得住,⽅能“静亦定,动亦定”。
⼤意:⼈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才能⽴⾜沉稳,才能达到“⽆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中沉定”的境界。
感悟:王阳明告诉我们,⼊世做事才是⼈⽣修⾏的最好法门。
因为如果⼼不静⽽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伏⾃⼰的⼼、耐住⾃⼰的性。
⽽这,正是对⼼性的最好磨砺。
2、与朋友相处,懂得谦让很重要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意: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只能受损。
感悟:是⼈都有私⼼,都会注重⾃⼰的利益,每个⼈的付出都是需要得到回报的,这是⼈之常情。
所以朋友之间以彼此谦让为基础,不仅每个⼈的利益不会受损,双⽅在互帮互助、互利共赢中还能使彼此获得更⼤的利益。
两⼈之间的交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深。
3、越不想看书,越要硬着头⽪看⽇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
觉懒看书,则且看书。
是亦因病⽽药。
⼤意:如果⽩天做功夫觉得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
就算不想看书,也必须去看。
这是对症下药,也是⼀种⽅法。
感悟:肤浅浮躁的⼼,总是会本能地往舒服上跑。
越是贪恋舒服,就越不会成长、成熟,甚⾄还会更加肤浅浮躁。
所以要扭转这种状况,就要逆着⾃⼰的性⼦来,越不想做什么,就越要耐着性⼦去做。
《阳明心学》读书笔记
《阳明心学》读书笔记阳明心学,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所创立的哲学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相关著作后,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王阳明强调“心即理”,认为天理就在人的心中,无需向外去求。
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理学中“理”在外界事物中的认知,将关注点拉回到人的内心。
这让我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习惯于从外部世界寻找答案和准则,却忽略了内心本就拥有的判断和智慧。
比如在面对道德抉择时,我们往往会参考社会的普遍标准和他人的意见,但真正的答案或许就在自己的良知之中。
“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观念之一。
良知是每个人内心天生具有的道德意识和判断力,但在世俗的纷扰中,良知可能会被蒙蔽。
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和实践,去除私欲和杂念,才能让良知得以显现。
这让我想到,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欲望和诱惑的影响,从而做出违背内心良知的选择。
而只有时刻保持警觉,不断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动机,才能回归到良知的正道上。
王阳明还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
知与行并非两个阶段,而是同时发生、相互促进的。
只有将认知与行动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价值和成就。
这给我的启示是,很多时候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付诸行动,最终导致一事无成。
比如我们都知道读书有益,但真正能够坚持每天阅读并从中汲取知识的人却不多。
知行合一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正确的认知,更要有果断的行动,将想法转化为实际的成果。
在实际生活中,阳明心学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比如在工作中,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如果能够从内心出发,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被外界的质疑和否定所动摇,就能够更加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
同时,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在人际关系中,以良知为准则,真诚地对待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能够建立更加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当与他人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抱怨,而是先从自身找原因,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良知,这样往往能够化解矛盾,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阳明心学读书心得
二、学习阳明心学的困难与挑战
虽然阳明心学的理念深刻而且高深,但是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奥秘却并不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曾经陷入困惑和迷茫,有时候甚至觉得无从下手。阳明心学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需要有耐心和毅力去解读,这对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阳明心学的实践意义
阳明心学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更强调将其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实践中。在我的学习中,我发现阳明心学的实践意义非常重要。唯有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不断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修心养性的价值和意义。阳明心学教导我们要善于自我反省,从自身做起,不断完善自我,力求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
六、阳明心学的个人意义和价值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阳明心学不仅给我提供了学习材料,更重要的是给了我内心的滋养和启迪。阳明心学所倡导的包容、正直、宽厚的品质深深地影响着我,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内心修养,更加重视与他人的相处方式。阳明心学使我明白了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的重要性,以及为之奋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曾经阅读过很多关于阳明心学的书籍,通过深入研读,我对阳明心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在阅读阳明心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阳明心学的基本理念
阳明心学强调心即理,要求每个人都要追求道德修养,把握内心的善恶,充分展现人性的善良和正直。通过修心养性,人们可以逐渐达到心性完善的境界,实现心与理的统一,最终达到道德境界。阳明心学的这一基本理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修身养性,注重内心的建设和提升。
学习阳明心学的体会
学习阳明心学的体会阳明心学是一种古老而深奥的哲学思想体系,由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创立。
在我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阳明心学的哲理与智慧,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启发和帮助。
以下是我对阳明心学的一些体会。
首先,阳明心学强调心灵和意识的重要性。
阳明心学主张心即是道,意识即是宇宙的运行规律。
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立而自主的意识和判断力。
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举头望山河,低头思故乡”,强调了自我意识和对外界的觉知能力。
只有当我们时刻保持警觉和觉知,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自身和外界的真谛。
其次,阳明心学鼓励人们积极实践并体验。
阳明认为只有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和世界。
他在《传习录》中提到:“知是不如习是”。
这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享受到智慧的乐趣。
因此,阳明心学鼓励我们放下书本,勇敢地去实践和尝试,通过亲身经验来获得真正的智慧。
阳明心学还强调了主观能动性和责任感。
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
他在《传习录》中说:“性即是命,即自主之实证据”。
这意味着我们自己的性格和意愿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只有通过积极的自主意识和感知,我们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阳明同时也强调了个人的责任感。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成就自己,并对世界做出贡献。
这个思想启示我,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阳明心学还强调了修身养性和追求完善。
阳明认为人类的本性是善良和正直的,但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可能会迷失自己的本真。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修身养性来寻找并恢复我们内在的善良与道德。
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物志不分,志独立乃多端”。
这告诉我们要培养独立的意志和思考能力,以便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世界和自己。
同时,阳明也提倡通过不断追求完善来修身养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不断推动自己的进步,并不断追求完美。
这使我明白到只有不断追求进步和改进自己,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此外,阳明心学还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共同体意识。
阳明心学讲座心得
阳明心学讲座心得好嘞,以下是一篇满足你要求的文章:哇塞,阳明心学讲座心得,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呢!去听那场讲座的时候,我就像个好奇的孩子,满心期待着能从中学到些啥。
你知道不,就好比走进了一个神秘的知识宝库,每一处都闪着光,吸引着我去探索。
讲座上,老师讲的那些关于阳明心学的东西,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里那扇一直半掩着的门。
我突然就明白了,原来我们的心有这么大的力量啊!这就好像我们平时走路,总是看着脚下的路,却忘记了抬头看看天空,那广阔的天空才是我们真正能翱翔的地方呀!阳明先生说的“致良知”,刚开始我还不太懂,后来慢慢咂摸出味儿来了。
这不就是让我们听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嘛!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选择,有时候会纠结得不行。
但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听听自己心里那个小小的声音,说不定就能找到答案呢。
比如说,面对一份高薪但不喜欢的工作,和一份工资不高但很热爱的工作,你会咋选?这时候“致良知”就派上用场啦,跟着心走,准没错!还有那个“知行合一”,哎呀呀,太有意思啦!这不就是说不能光知道,还得去做嘛!就像我们都知道锻炼身体好,可要是光躺在沙发上想,那能有啥用呀!得真的站起来,动起来,那才叫知行合一呢!这就好比知道了一道菜的做法,不去实践做一下,永远也不知道这道菜到底啥味道。
听讲座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这阳明心学不就是我们生活的指南嘛!它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也让我们知道该怎么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
就像在黑暗中给我们点亮了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你说,我们每天忙忙碌碌的,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啥。
但如果我们能把阳明心学运用到生活中,那该多有意思呀!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抱怨,而是想着怎么去解决;面对诱惑的时候,能坚守自己的本心;和人相处的时候,真诚待人,将心比心。
这多好呀!总之呢,这场阳明心学讲座真的让我收获满满。
它让我知道了,我们的心是多么强大,只要我们好好去发掘,就能发现无尽的宝藏。
所以呀,大家都去听听阳明心学吧,说不定你也会像我一样,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呢!。
学习阳明心学的体会
学习阳明心学的体会阳明心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心学流派,以明心见性为核心思想,并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自觉性。
在学习阳明心学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其独特的价值和智慧,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展开我的体会。
首先,阳明心学强调内在的自觉性和主体性。
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的是社会伦理和人际关系,而阳明心学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了人的内心世界。
阳明心学认为,人之所以能够实现道德的行为,是因为人具备了明心见性的能力,这种能力让人能够自觉地感知到天理和真理,并据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常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通过对内心的观察和反省,我更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且努力纠正和改进。
这种自觉性和主体性的培养,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也更加坚定了我的道德信念。
其次,阳明心学注重实践和行动。
阳明心学认为,人的理性和感性必须相互结合,通过实践来不断完善自我。
阳明心学所强调的行动并不是简单的外在行为,而是指内外一致的行为,即个体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
在我自己的实践中,我注重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践,并且不断调整和改进,以达到自我完善的目标。
比如,我学习阳明心学的理念后,我更加注重自我约束和自律,努力践行道德准则,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此外,我也主动积极地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践行阳明心学所强调的利人利己的观念。
通过这些实践和行动,我体验到了阳明心学所强调的实践的价值和意义,也将其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最后,阳明心学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的和谐关系。
阳明心学认为,人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体,要通过与自然、他人的和谐相处来实现身心的健康和幸福。
在我学习阳明心学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我更加注重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通过欣赏自然风景、参与户外运动等方式,让自己和自然更加融为一体,增强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恩之心。
同时,我也更加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多与他人沟通、合作,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王阳明心学实践之道
王阳明心学实践之道作为无处不在的人生哲学,心学助我们洞察事物本质,明辨是非,通达大道。
而王阳明则承传了这一思想,并创新性地将心学拓展到实践层面。
以下将从实践的角度剖析王阳明心学,并提供实践指导。
1. 内在反思王阳明认为,一切问题的核心在于内心。
只有深入思考、辨析自己的情感状态,才能理性看待人生的种种选择。
因此在实践中,要经常进行内在反思:审视自己的思想、态度、行为是否与个人信仰相契合,如有反差,则要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内心与外界的和谐。
2. 注重现实王阳明所强调的“格物”即是指重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理解。
他认为,只要心中有“知行合一”的意识,任何事情都能成为心灵成长和修养的机会。
在现实中,我们也应抱持同样的态度,多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同时能够从中体会并领悟心学。
3. 扩展感受心学不仅是观念理论,也是实践方式。
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强调了对感性体验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在实践中要激发自己的感悟能力,积极扩展感受范围。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感,才能更准确地指引自己的行动。
4. 注重领导心学实践除了对自身的修养与反省,也需要培养一些领导能力。
王阳明提倡“心之所向,道之所担”,意思是把自己的行为塑造成符合社会价值的正面引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强化自己的行为与信念,引导身边的人积极面对生活与自身问题。
5. 培养自信心学强调人的自我价值,以及其与其他个体的互相依存。
自信是了解自己的先决条件。
王阳明在自己的个人学问体验中也强调,人可以将自己的信念,情感与行动融为一体,这样行动自信,就会自我保持平衡,独立自强。
在实际实践中遵循上述几点,不断强化自己的心学修养,才能真正领悟到心学的内涵。
当然,更多的实践过程需要我们慢慢去探索和改进,最终实现自我完善和强大。
阳明心学惟精惟一心得感悟
阳明心学惟精惟一心得感悟阳明心学,听上去是不是很高大上?但它就是在说一个简单的道理,心里有明白的道理,做事就会有方向。
说到这,我就想起那种感觉,像是找到了人生的GPS,一下子就不迷路了。
阳明先生教我们,心是最重要的,内心的感悟才是关键。
你看,生活中各种烦恼,琐事一堆,真的就像是井底之蛙,有时候就是觉得自己看不到更大的世界。
可是当你学会心学,瞬间开朗,感觉整个世界都亮了起来。
想想我们平时工作、学习,很多时候脑子里乱得像一团麻,真是糟心啊。
有时候为了一个小事纠结半天,结果不如一笑置之。
这种时候,阳明心学就像是一剂良药,提醒我们回归内心,问问自己,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那句“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内心清楚了,做什么都不会迷茫。
没错,有时候生活就像是在过山车,上上下下的,可是只要心里有数,就能找到乐趣。
咱们再说说“知行合一”,这是阳明心学的精髓。
很多人总是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但实际行动起来,哎呀,又是另一回事。
其实啊,阳明先生早就告诉我们,光说不练假把式。
你得真正去做,才能把心里的道理变成实际的力量。
想要成功,首先得迈出那一步。
就像学骑自行车,光知道怎么骑可不行,必须上车试试,摔跤不可怕,怕的是不敢再爬起来。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想着“今天一定要好好学习”,可是一打开手机,就被各种消息吸引走了。
心里想着学习,结果手机又把你拖回了现实。
这时候,就得用心学的方法,提醒自己,心中要有一个“目标”。
当你定下目标,心里就会默默告诫自己,怎么做才是对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琐事牵绊,这种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今天最想完成的事情是什么,把心归位,才能不再迷失。
说到阳明心学的另一面,“静以修身”,这是个好主意。
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都忙得像陀螺,停下来反思的机会少之又少。
安静下来,给自己一点空间,深呼吸,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这时候你会发现,心里的烦恼其实是没必要的,放下心头的包袱,轻装上阵,日子就会过得轻松很多。
再聊聊“内心的坚定”。
学习阳明心学心得体会
学习阳明心学心得体会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习阳明心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阳明心学心得体会1一、良知的力量-如何摒弃诱惑,坚守本心。
阳明心学告诉我们:良知是心之本体,知行的本体。
任何人都是有良知的,即使是盗贼、匪寇,内心也有“良知”。
人生在世,应该不断地发现良知,实践良知。
世界纷繁芜杂,诱惑众多,在生命过程中,如何摒弃诱惑,坚守本心,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见识了太多人性中赤裸裸的“恶”,如果没有一颗良知之心,是极容易堕落的。
在利益与诱惑面前,我也曾动摇过、纠结过。
通过学习阳明心学,使自己坚定了一个信念: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温暖别人,然后自己所期望的那些美好都会向自己飞奔而来。
二、专注的力量-如何随时掌控自己的心境。
阳明心学,顾名思义,一门修炼自己强大内心的学问。
纵观王阳明的一生,他之所以在困难面前游刃有余,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关键在于他在面对各种难题时,首先做到“心静”。
心静了,做事情时全神贯注,内心的潜力便会被激发出来,外界的环境便无法影响他,问题随之迎刃而解。
我在年轻时,经常处于一种浮躁、茫然的状态,做事情时经常感觉心烦意乱,缺乏耐心,工作效率低下。
通过学习阳明心学,我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心不静,心境自然不会摆脱各种偏颇情绪的干扰,做事情不专注,自然导致效率低下。
现在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都及时提醒自己静下心来。
当心灵清澈、明净,不受任何现象拖滞时,反而能得心应手的处理各种看似棘手的'问题。
三、信念的力量-如何克服畏难情绪。
阳明心学告诉我们:不论是做学问,还是做其他事情,务必要有一个必定成功的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困难和问题纷至沓来,成为横亘在我与目标之间的拦路虎。
阳明心学100天感悟及心得
阳明心学100天感悟及心得
作为一门文化遗产,阳明心学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现代社会,阳明心学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近年来,我也开始关注和学习阳明心学,通过100天的学习和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阳明心学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阳明心学强调“知行合一”,即知识与行为一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有知识但无行动力的人,或者有行动力但缺乏正确的知识指导。
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理念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种问题,帮助我们把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其次,阳明心学提倡“致良知”,强调个体内在的道德感和良知。
在当今社会,道德水平不断下降,人们追求物质和利益的同时,忽视了内在的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阳明心学,我们可以更加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再者,阳明心学重视实践和体验,强调通过实践来体会真理。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阳明心学的理念。
最后,阳明心学强调“心即理、理即心”,认为人的心境和行为都受
到思想和信念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注重自身思想的清明和信仰的坚定,以此来引导自己的行为和情感,让自己更加积极向上。
总之,学习阳明心学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100天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阳明心学的价值,并在自身的生活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启发。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学习阳明心学,让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阳明心学: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它强调了人本主义和道德修养
阳明心学:重塑人本主义与道德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阳明心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凸显了人本主义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源自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所创立的学说,强调了内心的道德价值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
在当今社会,阳明心学的思想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启示,对于人们在追求个人完善和社会发展中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人本主义的内涵与特点人本主义是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认为人作为万物之灵、性善的存在,具有无限的潜能和价值。
每个人都应当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追求内心的完善和自我实现。
阳明心学将人的内在本性视为道德准则,主张“知行合一”,即实践与道德的统一。
在人际关系中,人本主义强调了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提倡以人为本的伦理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与包容的价值观。
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及实践方式道德修养是阳明心学的另一重要内容,它强调了人应当修养道德心、做一个有德行的君子。
在阳明心学看来,培养道德修养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内心,修正思想与行为之间的不合理,坚守正义、诚实、宽容和仁爱等道德标准。
通过修养道德心,人可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塑造高尚的品格,从而影响他人、改善社会,实现道德的价值。
三、阳明心学对当代社会的启示阳明心学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当代社会的宝贵财富。
在当今社会,人们在追求物质繁荣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灵魂的滋养,阳明心学提醒着我们要重视内心的美好、修养品德,倡导一种以人为本的伦理观念。
在社会发展中,阳明心学的人本主义精神可以引导我们改变竞争至上的现状,推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同时,道德修养的实践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打造更加和睦、温暖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座闪耀的明珠,它强调人本主义和道德修养,积极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当继承与发扬阳明心学的精神,培育出更多有情怀、有担当的“君子”,共同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阳明心学之美,必将在人类文明的历程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阳明学:圣学、心学、实学的统一
阳明学:圣学、心学、实学的统一阳明学的目标是圣学,即让人们学为圣人或君子,因为圣学,才把它与佛、老区分开来;阳明学的内容是心学,即人人心中皆有成为圣人或君子的良知,因为心学,才把它与程朱理学区分开来;阳明学的方法是实学,即努力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成为圣人或君子,因为实学,阳明学才易于实践从而被人所接受。
一、圣学——阳明学的目标圣学,在王阳明那里又被称为圣人之学、圣贤之学、君子之学或正学,考诸《王阳明全集》里的王阳明著作,据不完全统计,“圣学”一词共出现28次,“圣人之学”一词共出现42次,“圣贤之学”一词共出现27次,“君子之学”一词共出现21次,“正学”共出现11次,四者的意义基本一致。
圣学,简而言之,就是学为圣人或君子的学问。
圣学从孔子那里而来,《论语》里不怎么提圣人,孔子并不以圣人自居,他曾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在他看来,圣人是极其崇高的,一般人很难做到,孔子心目中的圣人是历史上的尧、舜、禹、文王、武王和周公,他还认为在当时的社会几乎找不到一个圣人,“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他还提出要畏惧并遵循圣人之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论语》里虽不怎么提圣人,但却多次提到了君子。
君子,人们往往把它解为有道德的人,如朱熹解为“成德之名”,杨伯峻的注解是:“《论语》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这里指‘有德者’。
”其实这是对《论语》中“君子”的一种误解。
在孔子之前,君子一般指有官位的贵族统治者,在《论语》中,君子首先也指有官位的统治者,但同时,孔子开始把君子与道德联系起来。
春秋是一个礼崩乐坏的乱世,有官位的统治者即君子大都不再遵守固有的礼法制度,因此孔子才赋予君子以道德的新义,望图以道德来约束君子的不轨行为。
这样,君子才从一个表示身份地位的词转变为有道德内涵的词。
《辞海》中对君子的这种词义转变给出了说明:“君子,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
阳明心学实践心得体会
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阳明心学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实践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创立的学说,阳明心学主张“知行合一”,强调通过内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近年来,我在学习和实践阳明心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一、内省与修身阳明心学认为,人心本善,人的本性具有道德的光辉。
然而,由于后天的习染和欲望,人心容易偏离正道。
因此,内省和修身成为阳明心学实践的核心。
1. 反省自我实践阳明心学,首先要做到反省自我。
通过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改正。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许多行为都是受欲望驱使,偏离了道德的轨道。
例如,在工作中,我曾因为追求功名利禄而忽视了他人的感受,甚至损害了集体的利益。
通过反省,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
2. 修身养性阳明心学强调修身养性,认为只有通过修身,才能达到道德的境界。
在实践过程中,我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善良、宽容、谦虚等。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自己的意志力,以克服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和困难。
二、齐家与治国阳明心学主张,个人的道德修养要体现在家庭和社会中,即齐家治国。
在实践过程中,我努力将阳明心学的理念融入到家庭和工作中。
1. 齐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在家庭中,我注重培养与家人的感情,关心他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意见。
同时,我还教育子女,传承阳明心学的思想,让他们懂得道德的重要性。
2. 治国在工作中,我将阳明心学的理念运用到治理团队中。
通过以身作则,关心团队成员,激发他们的潜能,共同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努力。
同时,我还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实践心得体会1. 知行合一阳明心学强调知行合一,认为知识必须转化为行动,才能实现价值。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其内涵。
心性涵养党性——阳明心学对党员“两学一做”的文化启示
终 不 “行 ”, 此 王 阳 明 要 纠 “ 先 行 后 ”的 ,提出
律 处 分 条 例 》为 党 组 织 和 党 员 划 出 坚 决 不 可 触 碰 的 底 线 。党
的 一 样 ,在他 人 时 ,高 尚 的 人 们 都 洒 下 了 热 泪 。马克
人 们 只 有 为 时 代 人 的 完 美 、为他们的
,
才 能 使 自 己 也 达 到 完 美 。”马 克 思 主 义 最 显 著 的 特 征 是 共
产主的
和人民的 立 场 。共 产 主 是 中 国 共
产党的高
,“全心 为人民
生 动的注解。圣 人应该心系国民,年 仅 16岁 的 王 阳 明 就 身
前 往 居 庸 考 察 边 塞 。圣 人 应 该 心 向 正 ,仅为兵部主
的 王阳明,不 顾个人安危,坚 持 上 书 ,挺 身 斗 虎 。
共 产 主 义 的 创 始 者 马 克 思 早 在 青 年 时 期 就 立 下 “选择
最 能 为 人 类 福 利 劳 动 的 职 业 ”的远大 , 其所设
共产主义的创始者马克思早在青年时期就立下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劳动的职业的远大其所设的一样在他人时高尚的人们都洒下了热泪
思想理论研究
心性涵养党性
— 阳明心学对党员“两学一做”的文化启示
应丽卿
(浙 江 经 济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文 化 艺 术 学 院 ,浙 江 杭 州 310018)
摘 要 :共产党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归根结底是党性的锤炼、心性的涵养。王阳明心学强调心性主体的自觉挺立,是 “立根固本”之 学 。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命题: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良知学说、知 行 合 一 等 ,与“四讲四有”具有古今契合性、内在 一 致 性 ,是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宝贵文化资源。
王阳明心学十句体会
王阳明心学十句体会别在打扮自己上花费太多时间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
大意: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在容貌上下太多的功夫,往往就不能照管到内心了。
感悟:如今是个看脸的世界,注重的是颜值,整容更是遍地横行。
这些人,真该看看王阳明这句话。
好在还有一句“主要看气质”,倒还合乎阳明心学的宗旨。
颜值是有保鲜期的,气质却没有,而且还会如酒一样越陈越香。
分多一点时间,去多关照和修养下自己的内心吧。
好学+坚持=涵养人须是知学。
讲求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
大意:人应当知学。
求学讲论无非是涵养德行。
不求学讲论,只是因为涵养的志向不够真切。
感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王阳明这句话的意思基本也是一样,但要更深一些——学不仅关系到才,更关系到涵养。
所以人是不能不学的,如果学不下去,原因诸葛亮和王阳明也说得明白——那是你的意志不坚定,志向不牢固。
心正就是少发怒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
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大意:一个人在忿怒时,较容易感情用事,有时会怒得过分,就失去廓然大公的本体了。
因此,有所忿怒,心就不能中正。
感悟:王阳明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易怒、爱怒、暴怒,那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
修养不足则意不定、心不正,既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心,也违背了中正之道。
这样的心,有两个词可以形容:偏激,邪气。
注意和克制自己的怒气,则正是矫正涵养之路。
要想快乐,须哭出来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不哭便不乐矣。
虽哭,此心安处即是乐也。
大意:唯有痛哭之后才能乐,不哭就不会乐了。
虽然痛哭,此心却得到了安慰,因而也就是乐。
感悟:假如天天吃肉,也就不觉得肉香了;如果天天都像过年,真到过年时也就没有年味儿了。
王阳明说的道理,完全合乎阴阳辩证之道。
所以不要害怕生活中的痛苦,那正是在为明天的快乐打基础。
王阳明同时还告诉我们,实在忍不住,就哭出来吧,发泄正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最好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明心学涵养实记》⊙陈复拜师学习的要义阳明先生说:「要向比我早觉醒的人学习,既然已经承认他比我早觉醒,就要尊重他的地位,跟他拜师,就应当专心致志,只有他说的话缠听,如果他的观念与我不合,不可就把他的话弃置,必须跟随着他的脉络去思考,如果思考不能获得解答,还要再跟他请益厘清,务求彻底了解他全面的意思,不敢动辄滋生对这位先觉者的质疑与困惑。
因此《礼记》说:『只有老师严格其门径,大道缠能被尊重,大道被尊重,然後人民缠能知道要尊敬学习这件事情。
』假如没有尊崇老师的地位,对他的教育怀抱着笃实信仰的心情,则必然有轻忽怠慢,把学习这件事情看得太过容易的意念,这会使得他的言语我们未曾严谨倾听,那犹如未曾听进去;听进去却不严谨思考,那犹如未曾思考,如此虽然自称跟他拜师,犹如未曾跟他拜师一般。
」这出自〈示弟立志说〉,阳明先生写给其弟王守文有关立志的一封信。
如果没有给出观念,使得世界因此而存在,那宇宙对我们人类来说,根本不能意识到其存在。
因此,能给出观念的人,让我们透过意识,能安身在这宇宙内,这就是我们的先觉者。
宇宙的源头就是本体,然而,宇宙本体不会自称其本体,只有观念能让本体被洞见,能帮忙我们洞见本体的观念,就是世界本体,透过世界本体,我们与宇宙本体扣应。
就儒家的义理来说,这世界本体得要由人担任,观念缠会因此现身,我们如要学习能洞见宇宙本体的观念,就得要去认世界本体,这就是古时候拜师会如此重要的根本原因。
理性知识的观念,自己或许能读书获得;灵性知识的观念,如果没有良师的细致指引,那就难免会被各种观念的黑洞给卷失,终生迷路在宇宙里。
有关於宇宙本体的观念,会含有大量的冥契经验,冥契经验这个桥梁,沟通着天与人这两个主体(与受体),能让天与人相互契合的内在脉络,就是世界本体给出的灵性知识。
谁能担任世界本体?这个问题不应该问自称是世界本体的人,而应该问在寻觅宇宙本体的人,如果你想与宇宙本体相见,你就应该承认能帮忙你相见的宗主,当你承认「他是我的宗主」,你就应该笃实去信仰他的教育,按着他给出的指示去学习掌握观念。
这种信仰的过程并不是如同傻子般不闻不问,正好相反,你应该要摊开来检视生命,把自己的各种状态细致与他对论究竟。
自我与自性是个既矛盾且相容的两个机制。
人如果没有自我意识,那大概就无法行住坐卧了,人如果只有自我意识,那大概就无法去复见自性本体了。
但,行住坐卧里,依旧有着自性本体的作能,阳明先生强调「事上磨练」,就是在强调这个作能。
自我意识让人能确认自己肉身的存在,自性本体却能让人因了解世界的存在,而了解宇宙的存在。
没有肉身,我们无法体察万有,但,局限在肉身,我们无法与万有合一。
在静坐里,最常发生的困境就在於人每当「发现」自我意识不见了(那同样意味着肉身不见了),人就会惊慌失措,立即想要「拉」回来自我的存在感。
你就能看出要让人泯灭自我,这是如何困难的一件事情。
这同样使得悟道这件事情跟着变得极其困难,因为自我感不愿意消失,自性本体就被架空,无法如实存在。
由於当前人的自我意识受着物质的拥有而不断被强化,致使最彻底的悟道变得几乎没有机会,相当大量的新世纪觉知者开始转而强调带着自我意识的解脱法,意即不要任何良师,靠着广读某些灵性知识的书籍来自救自度。
首先,灵性书籍的作者,还是来自於先觉,全然的自救自度只是自我的想像;再者,不认任何先觉做自己的灵性导师,结果往往是任着自我意识的喜怒哀乐去学习,如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就当作「良知」,那就是阳明後学王艮引来的弊端,误把自我当自性,这真该被称作「认贼作父」了,这只能带来暂时性的喜乐感,并把喜乐感当作解脱,却因为同时间还有哀怒感会伴生,因此人就会活在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里。
当你发觉自己处於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你还会不会认为「这就是解脱」,答案应该不问自明了。
陈复,阳明子降生五百三十七年八月十一日《阳明心学涵养实记》⊙陈复不能驰骋於兽性阳明先生说:「如果人喜欢标举荣华,拿些表面的东西来装饰点缀生命,就最糟糕的现象来比喻,举凡平日自称的学问思辩这类东西,都能成为长久骄傲於世人,让自己的过错被掩盖住的资粮,自认为能进於高明光大的意境,而不知道已经陷溺在对人凶狠残暴,讲话古怪乖戾,很妒忌他人而行事阴险的状态,这实在是很令人悲哀!从这阵子毁谤敝人的事件来看,更能发现我们这些同侪往日论学都出於这种状态,自是都陷溺在狠戾险嫉里。
诚意是圣学真传,可惜已经被湮埋沦落很久很久了。
自己往日看见这个观念,还显得恍惚,没有踏实把握。
这些时候,敝人没有什麽进展,唯独在这点还看得比较特别清晰,真正是痛快,再没有疑惑了。
」这还是出自〈与黄宗贤〉这封在癸酉年发出的信。
太多人喜欢拿些古人的言语,或洋人的观念,就在咬文嚼字,不断敷衍与铺陈这些说法,讲得越艰涩越高兴,目的却不在於澄清真实,而是要藉由操纵或编织这些说法,来「证实」自己已经是如何的高明光大,并跟人炫耀自己的学识,或用来打击自己预设(或对自己有威胁)的敌人,这样的人,实体的空间就是那些象牙塔里的学者,他们往往在各种学术探索里显露出犬儒的脸色,批评全部被他们看见的人与事,好像其他人的言语或观念都犯大错,只有「像他们自己」那样的状态缠是正确;虚拟的空间就是那些网路自封的大师,他们很认真在网路跟人做文字斗争,永远不服输,好像他们的生命没有任何需要自省或谦虚的角落,他们自认永远都处於绝对真理的位置。
这些人其实并不是在驰骋学问,而是藉由学问做工具,来驰骋他们最原始的征服欲望,那是种兽性。
你花时间跟他们说话,如不是自取其辱,就是自讨没趣,浪费精神,却不能领会任何有益的内容。
诚意不是道德,如果把诚意理解做道德,就会误认诚意是种「外加的规矩」,诚意只是两个状态:意即「带着自性去意识」与「如实的对待生命」,这其实是很细微的差异,或者说,这是同一个状态的前後阶序,意识自性只是种意愿,当你发出这个意念,这意念的存在本身就能打开自性,接着你就用这意念去检视生命,包括自己与他人的生命,不加隐瞒或隐藏,这不加隐瞒或隐藏,并不见得是指对人言语的不加隐瞒或隐藏,这还是外加的名相,尽管意念不可能没有任何名相(这是儒家与道家的最根本歧异),但,这名相首先要具有内在性,意即你透过言语给出的观念,在意识深层编织出有关於生命的意义脉络,能展开编织的机制就是自性,其能精确掌握生命处在如何的阶段。
驰骋於兽性,却自认高明光大,这是在着魔。
谦虚固然是种美德,然而,面对人人都在驰骋自我意识的时空,我们当然不能驰骋於兽性,却同样不能只靠美德而活,因为人人都在用自我意识去争与抢,社会已经没有包容与礼让的共识,这就是末法时期的特徵,我们得要有更深沈的内在来帮忙我们顶天立地,面对这种内在而谦虚,靠着这种内在而获得面对困难的能量,那就是去意识自性,并如实检视生命里的每个环节。
陈复,阳明子降生五百三十七年八月十日《阳明心学涵养实记》⊙陈复杀人要割咽喉阳明先生说:「後来人家不断把纯甫说敝人的事情传递过来,甚至有为我感觉很愤怒,他们的措辞严厉,脸色都大变了。
敝人都怀着不起舞的意念,深知不能掉落至精神的陷阱,这更是不能忍住一日而忘记纯甫。
因为平日深爱他到达极点,情感深厚,自然如此流露。
十天内再有个素日相知的人从北京来,很详细的传达纯甫说敝人的事情。
敝人私自怀疑有些轻浮浅薄的人,很希望我们心学同志(吾党)发生嫌隙,利用误会去见缝插针,鼓弄是非,胡编故事,虚构大量本来没有的内容,那些未必出自於纯甫的嘴巴。
敝人并不是矫揉造作要替纯甫说话,这实在是顾念着往日深厚的情谊,不忍拿这些谣言去猜疑。
敝人平日厚爱纯甫,都出自於道情,本不是私情;纵然纯甫今天轻薄敝人,当同样不是私情。
既然敝人未尝私厚纯甫,纯甫同样没有私薄敝人,那我们心里还有什麽东西无法容纳呢?往往看见世俗朋友容易生出嫌隙,都会觉得他们因为有利益在外面苟合,并不是关於自性的拿捏有契合,因此当利益不合就会翻脸,私自曾经叹息怜悯。
自认为我们心学同志数人,纵使散居於敌国或仇家里,断然都不至於如此。
没想到今天还会听见这些真假相参的议论,对此只有自省与自责。
」这还是出自〈与黄宗贤〉这封在癸酉年发出的信。
阳明先生的思维就正如他的书法,都是千折百转,同一行字里往往酝酿着好几层的语意,文言文转出白话文,常需要很详细转出真实的义理,不能简单直译。
这封信里既表示已经知悉纯甫在诋毁他的事情;还表示他觉得有人在挑拨心学同志的团结;既觉得很爱纯甫,对此只有自省与自责是否做得尚不圆满;还有告诫黄宗贤不要再去扩大同志的间隙,虽然他前面表示他很喜慰宗贤的忠实与爱护。
如果你知道阳明先生思维的复杂性,顺着这复杂的思路去领会,就能了解阳明先生从修身到治国,甚至只是写这封信,全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会透过转来转去来呈现其无比的锐利,直指并解决议题的要害点。
因此,他文末会说:「敝人这阵子跟朋友论学,只有去说『立诚』两字。
杀人要在咽喉上给一剑毙命,我们做学问,只有从心髓最细微的点做工夫,自然能因笃实而放出光辉。
虽然私欲刚开始萌芽,我们就立即注意对治,真好像是把雪块放到炙热的火炉前,瞬间就融化,充盈天下的本体就被树立了。
」这段话,真有如宝剑出鞘的寒光四射,让人不寒而栗!杀人要割咽喉,救人要立诚意,如果不拿出最赤裸的诚意来面对生命,只是就抽象概念或表面现象去谈,那都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与精神。
阳明先生讲话直接插进心髓最精微的点,如同将军杀人那般俐落的救人,我们现在论心学,同样应该如此摊开来检视,毫不隐瞒或保留,直讲生命最根本的处境。
陈复,阳明子降生五百三十七年八月九日《阳明心学涵养实记》⊙陈复王阳明被诋毁阳明先生说:「收到您的来信,里面提到纯甫的事情,态度如此的诚恳,看得出您对敝人这个朋友真是忠实与爱护到极致了。
世道衰败,风俗颓废,心学的朋友里,即使平日最敬爱的对象,都还是在改头换面,把持着首鼠两端态度,游离於朱熹与敝人的学说间,希望能取得世俗的宽容,让自己能容身,他们这种意念与思想,实在是如同衰败的冷风袭来,真让人觉得怜悯不已。
像是我兄长这样坚持着心学,真可说是信仰大道如此的笃实,把持着德性,不断去阐发到底啊!敝人真是如何的有幸!如何的有幸!在留都的时候,敝人与纯甫来往很亲密,或是一个月见一回面,或隔月不见得见一回,不断对他有规劝与忠告,都是发自於敝人的诚恳与爱护,出自於最真实的心底,从来没有怀着丝毫的计较。
纯甫或许对我有些疏远与见外,然而我的这片心真是可在鬼神的面前对质。
其後纯甫辗转做官北上,敝人缠开始觉得有些感觉不大契合,纯甫可能并不接受我的意见,思前想後,有着痛苦与悔恨,却还会不断指责自己,认为我们人与人相交贵在真实,怎麽能有这些芥蒂呢?这是堕落至人世间计较的坑洞与陷阱里,这样的胸怀未免太过狭窄了。
当下对於纯甫的不满就冰消雾散了。
」阳明先生都会被诋毁?没错。
这是全部大觉知者都无法闪躲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