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与心学 PPT
合集下载
阳明心学课程展示ppt课件
贰
且看阳明如何事上炼
”有乡民数千数拥入县门,号呼动地。“---王阳明《庐陵县公移》
①调查情况 → 百姓为何喊冤--不愿交葛布税。(庐陵不产葛布)
②做出行动,敢于担当 → 王阳明私自免去葛布税。
③洞悉全局,了解本质 → 葛布税的背后是宦官谋私利,肆意加税。
④从根本解决问题 → 巧书信件,葛布税得免。
贰
如何事上炼?
---入门功夫静坐+事上磨,然此静坐非彼静坐
”前在寺中所云静坐事,非欲坐禅入定。“---《与辰中诸生》---非坐枯禅,不为明心见性,而为修己治人
”学生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传习录》”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功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与辰中诸生》
心学本质为儒学
贰
修身---心学集大成者治国---曾任吏部主事、兵部尚书平天下--- 平江西民变、宁王之乱
佛教 → 放下心学 → 拿起佛教 → 解脱心学 → 担当
一只手拿起,一只手放下
叁
“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朱载垕(hou第四声)
四、人人心中皆有良知,人人皆可成为圣人---心学的超越之处
其他学派哲学学派对圣人的认知:①圣人被视为一种绝对的标准。②圣人境界往往不可能达到。③圣人境界的定义含糊,常道可意会不可言传。④圣人的说法都是被独家垄断的。⑤没有一套成圣的方法论(很显然,因为没有一个学说的掌门人成为他们口中的圣人)
王阳明心学及其智慧.ppt
❖ 二是有了思考参悟的重要体验
二、王阳明其学
心学的要点
❖ 一、心即理 ❖ 二、知行合一 ❖ 三、致良知
(一) “心即理”
❖ (徐)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 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 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二)知行合一
❖ (徐)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惟贤 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先生曰:“试举看。” 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 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先生曰:“此已被 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 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 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 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 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 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
王阳明心学
主要内容
❖ 一、王阳明其人 ❖ 二、王阳明其学 ❖ 三、心学的智慧
一、王阳明其人
(一)处于何世
❖ 明代伦理道德的特点: 1. 追求享受,崇尚奢华;2. 拜金主义盛行;3. 士人投靠权贵,结党营私;4.贪污成风
❖ 王阳明的批判: “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而
二、王阳明其学
心学的要点
❖ 一、心即理 ❖ 二、知行合一 ❖ 三、致良知
(一) “心即理”
❖ (徐)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 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 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二)知行合一
❖ (徐)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惟贤 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先生曰:“试举看。” 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 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先生曰:“此已被 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 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 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 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 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 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
王阳明心学
主要内容
❖ 一、王阳明其人 ❖ 二、王阳明其学 ❖ 三、心学的智慧
一、王阳明其人
(一)处于何世
❖ 明代伦理道德的特点: 1. 追求享受,崇尚奢华;2. 拜金主义盛行;3. 士人投靠权贵,结党营私;4.贪污成风
❖ 王阳明的批判: “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而
王阳明心学及其影响-王阳明心学及其当代意义PPT文档共95页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百度文库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王阳明心学及其影响-王阳明 心学及其当代意义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百度文库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王阳明心学及其影响-王阳明 心学及其当代意义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阳明心学PPT课件
中国古代哲学
• 中国原本是没有哲学这个词的,“哲学” 是近代从西方引入的词汇。
• 中国古代哲学应该称呼为思想比较恰当, 因为中国古代缺乏逻辑辩证思维,春秋百 家到阳明心学都没有严格的逻辑论证。
中西古代哲学对比
• 西方哲学以本体论和认识论为基本内容,以逻辑分 析为主要方法,带有科学精神和改造意愿,充满理性 色彩,它的主旨是求真求知。西方哲学较我国传统 哲学来说更具有理性方面的思考,更注重科学性 、逻辑性。我国古代哲学更多的是对人的研究注 重以人生哲学为核心,以道德和艺术为精神,以直觉 和领悟为方法,充满诗意境界,突出致善致美的价值 功能,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科学的探究,缺乏 缜密的逻辑论证。这并不是说我国的传统哲学一 无是处,我认为,我国的传统哲学在人性的塑造 方面要比西方国家成功很多。
心学释义
• “心”是指人的良知,人的品性。在当时还包括 儒家的伦理道德
• “心无外理”:即身、心、意、知、物是浑然一 体的,不可以相互独立的存在。身的主要功能为 视、听、言、动;心的主要功能为映照;身是心 感知物的媒介;意就是心通过身对物的感应;感 应到灵明之处便是知;物就是能够被身心感应的 事物。王阳明认为,人对外物的认知是一种本能 ,心的本体就是“至善”。将这种本能发挥到极 致就能够心如明镜,映照万物,此时的心便是天 理。
在阳明学中良知的含义是很丰富的它包括了人的所有道德观念包括了道德和道德情感原则良知即是天理是非判断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以及感性的情感诉求乐是良知的本体等在这个本体构造中理性和感性相互交叉使用理智与情感相互融合从而使良知成为了一个包含多层含义的有机体
王阳明及心学简介ppt课件.ppt
? 31岁,八月告病归越,学习道家引导术。 ? 35岁,明武宗正德元年( 1506年)冬,宦官劉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給事中
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王守仁上疏論救,而觸怒劉瑾,被施廷杖四十,謫 貶至貴州龍場(貴陽西北七十里,修文縣治)當龍場驛驛丞 。作“教条示 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 1507年-1508年,路上被刘谨派人追杀,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逃过追 杀就的有王责守 任仁 在暗 身中 ,到你南还京是面上见任父去亲吧王。华”, 随王 后华 他对 踏他 上说 路: 途“ ,既 来然 到朝 贵廷 州委 龙命 场于 ,你,6 “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 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
之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虽其言 出之于庸人,不敢以为非也。道是天下之公道,学 是天下之公学,非孔子、朱子可得而私也。
? “吾心”为判断准则,知行合一,知行为一事,知 而不行非真知(如孝),行而不知为不明(南辕北辙)。
?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 知之成。
? 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 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其人
? 37岁,正德三年(1508年)春忍辱莅(li)任。初到龙场, 居无处所,在一天然溶洞内埋头玩味《易经》,洞因名 “玩易窝”。尔后移居龙岗山。山腰天生一洞,土民称 为“东洞”,洞颇宽敞明亮。自王守仁在此栖身后改称 为“阳明小洞天”,习称“阳明洞”。
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王守仁上疏論救,而觸怒劉瑾,被施廷杖四十,謫 貶至貴州龍場(貴陽西北七十里,修文縣治)當龍場驛驛丞 。作“教条示 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 1507年-1508年,路上被刘谨派人追杀,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逃过追 杀就的有王责守 任仁 在暗 身中 ,到你南还京是面上见任父去亲吧王。华”, 随王 后华 他对 踏他 上说 路: 途“ ,既 来然 到朝 贵廷 州委 龙命 场于 ,你,6 “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 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
之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虽其言 出之于庸人,不敢以为非也。道是天下之公道,学 是天下之公学,非孔子、朱子可得而私也。
? “吾心”为判断准则,知行合一,知行为一事,知 而不行非真知(如孝),行而不知为不明(南辕北辙)。
?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 知之成。
? 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 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其人
? 37岁,正德三年(1508年)春忍辱莅(li)任。初到龙场, 居无处所,在一天然溶洞内埋头玩味《易经》,洞因名 “玩易窝”。尔后移居龙岗山。山腰天生一洞,土民称 为“东洞”,洞颇宽敞明亮。自王守仁在此栖身后改称 为“阳明小洞天”,习称“阳明洞”。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前言:知行合一的智慧
第一章 立志乃万事之本
1.让志向成 1
为你的第二天 性
2.时时保持 2
正向思维
3 3.培养过人
的耐心
4 4.在头脑中
看到自己的志 向
5 5.每个梦想
都有实现的可 能
第二章 王阳明的修养心法
01
1.以镇 静为第一 要义
02
2. 凡事 要小心谨 慎
03
3.怎样 培养定力
04
下的快乐
附录
1.《大学问》德 洪序言
2.《大学问》
3.拔本塞源论 4.紫阳书院集序
5.观德亭记 6.象祠记
7.示弟立志说
8.王阳明晚年定 论——天泉证道
谢谢观看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 学智慧》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前言:知行合一的智 慧
02
第一章 立志乃万事之 本
03
第二章 王阳明的修养 心法
04
第三章 王阳明的为人 处世之道
05
第四章 领导力修炼Fra Baidu bibliotek 则
06
第五章 知行合一的智 慧
目录
07 第六章 王阳明的兵法 谋略
1. 王阳明的权 力观
2. 有德方能服 人
3. 掌握好人脉 资源
王阳明ppt课件
书法传承
王阳明的书法作品传世较少,但他的 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被 视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王阳明与儒释道的关系
儒家思想
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心性本无间,通过内心的修 炼达到人格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佛教影响
王阳明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尤其是禅宗思想,主张通过静坐冥想、 参禅悟道等方式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的升华。
03 王阳明的教育理 念
强调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
王阳明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 学习的能力。他提倡通过自我反思和内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独立思考
王阳明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挑战权威,不盲目接受传统观念和现 成答案。他提倡在学术研究中保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以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详细描述
王阳明认为,心即理也,世界上所有的道理、真理都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不需要 向外去寻找。人们只需要通过内省和反思,就可以发现心中的理,从而掌握世界 的真理。这一思想强调了个体内在的智慧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知行合一
总结词
王阳明主张知与行是不可分割的,知行合一才能达到真正的 认知。
详细描述
王阳明认为,真正的认知不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要付诸实 践。知与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只有将所知付诸实践 ,才能真正达到认知的境界。这一思想强调了实践对于认知 的重要性,反对空谈理论。
王阳明心学及其智慧 ppt课件
(二)知行合一
❖ (徐)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惟贤 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先生曰:“试举看。” 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 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先生曰:“此已被 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 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 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 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 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 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
(五)怎样评价“心学”
❖ 该学说有其片面性——把复杂的人性本能化 了、简单化了。
❖ 但是该学说高扬了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主观能 动性,一定意义上解放了个体的人,使人具 有强大的道德勇气,道德自信,又有很积极 的意义。
三、心学的智慧
做真正的自己
练就一颗从容的心
健全人生三原则
做减法
不要让别人决定自己的快乐
❖ 二是有了思考参悟的重要体验
二、王阳明其学
心学的要点
❖ 一、心即理 ❖ 二、知行合一 ❖ 三、致良知
(一) “心即理”
❖ (徐)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 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 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王阳明的心学PPT课件
26
第26页/共42页
• (1)王阳明对心的界定 • ①心是王阳明哲学逻辑结构的最高本体,也是其哲学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 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心自足,无需外求”“这心之本体,原只是个天理。” • 心无体:“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
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传习录》)
29
第29页/共42页
• ②心外无物。
• 心是物的主宰和基础。王认为宇宙天地万物统 一于心。
• 《传习录》载,王阳明与其弟子之间曾经有过 这样一次对话。阳明问他一个弟子道:“你看 这个天地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弟子答道: “尝闻人是天地之心。”阳明接着问道:“人 又甚么叫作心?”答:“只是一个灵明。”于 是,阳明说道:“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 灵明,……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 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
意识心的内容。 • 夫物理不外吾心,外吾心而求理,无物理矣。
25
第25页/共42页
• 2 对心即理的论证 •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
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 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 • 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 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仁与信。(《传习录》)
第26页/共42页
• (1)王阳明对心的界定 • ①心是王阳明哲学逻辑结构的最高本体,也是其哲学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 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心自足,无需外求”“这心之本体,原只是个天理。” • 心无体:“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
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传习录》)
29
第29页/共42页
• ②心外无物。
• 心是物的主宰和基础。王认为宇宙天地万物统 一于心。
• 《传习录》载,王阳明与其弟子之间曾经有过 这样一次对话。阳明问他一个弟子道:“你看 这个天地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弟子答道: “尝闻人是天地之心。”阳明接着问道:“人 又甚么叫作心?”答:“只是一个灵明。”于 是,阳明说道:“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 灵明,……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 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
意识心的内容。 • 夫物理不外吾心,外吾心而求理,无物理矣。
25
第25页/共42页
• 2 对心即理的论证 •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
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 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 • 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 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仁与信。(《传习录》)
神奇圣人王阳明ppt课件
重视人的价值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被重视,他的思想就是要去实现人 的价值。这对现代社会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提倡创新
王阳明的思想提倡创新,认为只有创新才能发展。这对现代 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CHAPTER 05
王阳明思想的影响及传承
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儒家思想传承
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 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成为了宋明理 学的一部分。
1985年硕士毕业后,先后在 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从
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2000年出任哈佛大学东亚研 究中心研究员。
思想背景
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接触到了现代西方哲学思想,对其后来的思想发展产生了重 要影响。
在中央党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期间,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知行合一
总结词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中的实践原则,认为知识与实践应该相互统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详细描述
王阳明反对将知识和实践分开,认为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价值。他主张通过实践来获 取知识,同时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验证和完善。这种知行合一的思想,对于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
阳明心学PPT课件
中国哲学之阳明心学
哲学定义
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的问题的研究,这 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 、理性、心灵、语言等有关。哲学与 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批判的方 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并且以理 性论证为基础。在日常用语中,“哲 学”一词可以引申为个人或团体最基 本的信仰、概念和态度
中国古代哲学
• 治国安邦:
• 1、教化百姓。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 居”,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 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
• 2、平定宁王之乱。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 朱宸濠发动叛乱。王阳明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 集各府县士兵,征调军粮、制造兵械船只。假装传 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宸濠 。为争取时间集结军队,写蜡书让朱宸濠的伪相李 士实、刘养正劝宸濠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给 宸濠。此时,李、刘二人果然劝宸濠进兵南京,宸 濠大疑,按兵不动。过了十多天,勤王兵未至,宸 濠发觉被骗,带兵攻下九江、南康。宸濠攻打安庆 受挫,此时守仁大军已集结完毕。宸濠精锐都前往 安庆,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虚,守仁率兵攻打南昌, 宸濠回兵救南昌。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 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历时35天后宣 告结束
心学释义
• 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 ,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 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 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 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 事物就有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 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 ,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 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哲学定义
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的问题的研究,这 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 、理性、心灵、语言等有关。哲学与 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批判的方 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并且以理 性论证为基础。在日常用语中,“哲 学”一词可以引申为个人或团体最基 本的信仰、概念和态度
中国古代哲学
• 治国安邦:
• 1、教化百姓。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 居”,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 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
• 2、平定宁王之乱。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 朱宸濠发动叛乱。王阳明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 集各府县士兵,征调军粮、制造兵械船只。假装传 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宸濠 。为争取时间集结军队,写蜡书让朱宸濠的伪相李 士实、刘养正劝宸濠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给 宸濠。此时,李、刘二人果然劝宸濠进兵南京,宸 濠大疑,按兵不动。过了十多天,勤王兵未至,宸 濠发觉被骗,带兵攻下九江、南康。宸濠攻打安庆 受挫,此时守仁大军已集结完毕。宸濠精锐都前往 安庆,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虚,守仁率兵攻打南昌, 宸濠回兵救南昌。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 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历时35天后宣 告结束
心学释义
• 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 ,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 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 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 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 事物就有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 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 ,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 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王阳明心学的启示PPT课件
7
2021/3/25
授课:XXX
既然说无善无恶是至高的善,那无善无恶不也 可以成为至高的恶?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 为既然无善无恶,那当然可以叫做至善也可以 叫做至恶。叫它什么都无实质含义!至善至恶 只有在本体世界才有,在经验世界不存在,总 是相对的。
8
2021/3/25
授课:XXX
王阳明讲知行合一时说:“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似乎有 以知代行之嫌疑。这问题实际上是常人之见!我们常人,因生活 在真切的经验世界,喜欢把事物分开来看,以为这样才能分明、 清晰,这也可以理解。但是,阳明先生不是这样看的,角度不同 而已。可以说,阳明先生是从本体角度,用道眼来看的。何谓道? 一阴一阳之谓也!知与行,亦阴阳关系,阴阳一体,知行固然一 体,哪里分得开!知与行本就是一体,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的不间 断的过程,正所谓“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念发动处便 是行,也是知,一直到意念结束,整个过程知行永远没有分开过。 周文王也说“望道而未见”,道本是无形的,文王不可能眼望, 只能是心望,心望即悟也!
10
2021/3/25
授课:XXX
知在行先,自然是常识;王阳明讲知行合一,不是常 识,所以在当时就引起许多讨论,自然也有反对的。 不过有一点大概是可以清楚的,就是王阳明讲知行合 一,是希望大家能够随时把自己的思想付诸行动。他 是把现实的生活世界当作是知识获得其价值的基本境 域的。他的意思,我觉得还在强调一点,那就是一个 完整的“行为”,是要包括它的主观形式(意识流动) 以及外在行动的,这才是一个行为的完整过程。这一 点其实对我们很富有启发性的,至少他坚持了思想与 行动的统一。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教学PPT模板课件
上对齐
上对齐
中部对齐
无对齐
横向分布
纵向分布
对齐可以提升作品美观程度
天理自存,人欲自去,良知真宰, 融入化境,圣人气象显。也就是 说这个时候,私欲早已消失殆尽, 良知在他脑海里根深蒂固,不管 他随意做什么,一定是符合良知 的。
·阳明学的基本义旨·
良知之天理
王阳明在《传习录》提出,良知只 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 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 万事万变,也就是说良知只是一个 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
讲授人|稻小壳
CONTENTS
1 老师教授 2 阅读学习 3 讨论提问 4 答疑反馈
壹
老师教授
·王阳明思想的核心·
王阳明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和“知行合 一”,王阳明认为,“良知”不但知是知非, 知善知恶,这是人人具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 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讲良知实践在行动 上去,这与朱熹“向外物求道理”截然不同。
·王阳明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泛滥于词章
出入佛老
龙场悟道
王阳明从小有志于做圣贤。二十 一岁那年他中了举人,于是就遵 照当时学界泰斗朱熹的格物之说, 致使知性通达至极”,开始了穷 理工夫。
二十七岁那年,阳明感慨“辞章 艺能,不足以通志道”,心中惶 惑不安。他心下疑虑,恰逢道士 谈养生,于是便动了入山修道的 念头,讲究佛学。
·良知与知识·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王阳明的生平简介
古代人把王阳明称为三不朽的人物,所谓三不朽,是指立 德、立言、立功
“立德、立功、立言”这句话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 年》,晋国执政者范宣子问鲁国大夫叔孙豹说:“古人有言曰 ‘死而不朽’,何谓也?”叔孙豹说:“豹闻之,太上有立 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什 么意思呢?范宣子问叔孙豹说:“古时候有人说,有的人死了 却能永久存在下去,永不磨灭,这说的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叔孙豹回答说:“我听说,(作为一个人)最高层次有树立德 业,第二层次有建立功勋,第三层次有著书立说,(只要实现其 中的一项,这个人所建立的功德)即使经历再长的时间也不会被 废弃,这就叫做这个人虽然死了,却能永久存在下去,永不磨 灭。”这是总结判断怎样的人才会不朽——也就是永生的一种 见解。
一、王阳明的生平简介 (一)童年生活 (二)贵州龙场悟道 (三)平定江西 (四)擒获宁王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一)童年生活
十岁时,父亲高中状元,王阳明随父赴京,路过金山寺时, 他父亲与朋友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金山寺,大家还 在苦思冥想,王阳明已先一步完成:“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 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四座无不 惊叹,又让他做一首赋《蔽月山房》诗,王阳明随口诵出: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 山小月更阔。”表现出非凡的想象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三)平定江西
正德十二年(1517年),江西南部以及江西、福建、广东 交界的山区爆发民变。山民依靠山地据洞筑寨,自建军队,方 圆近千里。地方官员无可奈何,遂上奏明廷。兵部举荐时任右 佥都御史的王守仁巡抚江西,镇压民变。
正 德 十 三 年 ( 1518 年 ) 正 月 , 王 守 仁 平 定 池 仲 容 ( 池 大 鬓)部,奏请设立和平县,并兴修县学。三月,守仁抵达江西 莅任。他迅速调集三省兵力,镇压了信丰等地的起义。七月, 王守仁念战争破坏巨大,上奏请求朝廷允准招安。明廷遂委以 地方军政大权,准其便宜行事。十月,王守仁率兵攻破实力最 强的江西崇义县左溪蓝天凤、谢志山军寨,并会师于左溪。王 守仁并亲自前往劝降。十一月,王守仁遣使招安,并攻破蓝天 凤部。就是在这烽火连天的两年里,他掌握了一样神秘的工 具——知行合一。
二、时代背景、思想渊源
(一)时代背景 (二)思想渊源
(一)时代背景
正值明王朝由稳定开始进 入危机、衰败的转变时期。从 英宗到武宗的几十年间,农民 阶级同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 盾日趋激化,农民起义彼伏此 起,规模越来越大,地主阶级 内部也矛盾重重,整个社会处 在动荡之中。
与此同时,中国封建社会 的商品经济进一步兴起,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因而 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破坏自然经 济的时期,王阳明的家乡江浙 一带尤为突出。王阳明的学术 思想正是在封建社会开始解 体,商品经济初步发展的情况
(二)思想渊源
王阳明的学术思想并无具 体的师承关系,但从学术渊 源上看是直接继承了孟轲和 陆九渊思想的。
正如《明史•本传》中所 说的一样:“守仁言致知, 出《大学》,良知出《孟 子》。”王阳明学术思想理 论基础的“致良知”学说, 是把孟子的“良知”说拿过 来而加以发挥的。
在宋代诸儒中,王阳明最为推崇陆 九渊。
他说:“象山之学,简易直截,孟 子之后一人。其学问思辨,致知格物 之说,虽亦未免沿袭之累,然其大本 大原,断非余子所及也。”(《王文 成公全书》卷五)
王阳明继承和发展陆九渊的“心 学”,以对抗程朱学派的“理学”, 具有反教条、反传统的意义。
三、王阳明的理论
阳明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致良知"。它包括心即理、 知行合一致良知,以及万 物一体之仁等几个方面。 而其思想体系的基点和出 发点则建立在对朱熹格物 致知说的批判上面。
后来到了宋代,出现了“北宋五子”,北宋五子将反 对佛教的浪潮向前推进,更进一步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一)心即理 (二) 知行合一
(三)格物致知 (四)良知学说 (五)天泉证道 (六)万物一体之仁
(一)心即理
“心即理”最早由陆九渊提出,宋代以来,中国历史 上发生了一次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思想成果最为丰富 的思想文化运动,即理学运动。关于理学的发展,起点在 唐代的韩愈,韩愈首先提出了关于道统的问题,他坚决反 对佛教。
十一、二岁在京师念书时,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老 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他当时说:“第一等事恐怕 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
十五岁边关考察。
(一)童年生活
成年后,十五岁之后,一直到他中进士(二十八岁)之 前,,研究了大量的道教的经典,他不仅仅研究,也实践,他 修炼的程度也很高。佛教的程度也很高。
王阳明与心学
王守仁(1472~1529) ,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 宁波余姚人,中国古代著名 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 军事家。其精通儒家、道家 、佛教,且具非凡的军事才 能和精深的文学艺术造诣。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 伯,谥文成。
➢一、王阳明的生平简介 ➢二、时代背景、思想渊源 ➢三、王阳明的理论 ➢四、影响
(二)龙场悟道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他由于上书得罪了刘瑾,最 终被发配到贵州龙场,这就是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 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悟道之后,他明确的领会到朱熹的思想和他自己领会关于 圣人的真理是不同的,他从此也就开始了他自己思想的建设 和发展,也是他和朱熹的思想分道扬镳的开始。
(四)擒获宁王
王守仁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是 1519 年 平 定 南 昌 的 宁 王 朱 宸 濠 之 乱。
1527年(明世宗嘉靖六年),王 守仁总督两广军务,击溃瑶族和僮 族等少数民族的地方武装。因功被 封为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世 袭,岁禄一千石,但铁券和岁禄都 没有发下。
病逝归途
两广役后,阳明肺病加疾,上疏 乞归,于1529年元月9日 (嘉靖七 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王守仁在归 途中病逝于江西省南安舟中。在临 终之际,他身边学生问他有何遗 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