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复习通假字(wode)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通假字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通假字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通悦,开心。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慧。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7、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慧。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仰头观之,项为之强。
〔《童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
完整版文言文通假字大全.doc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4.举酒属客? ( 属,通“嘱”,劝酒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冯,通“凭”,乘 ) 。
6、然是中有深趣矣 ! 无忽。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 ”"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 “苟富贵,无相忘” ( 无,通“毋”,不要 )7、 "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坐:同 " 座" ;座位。
名词。
)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通“非”,不是 )9 .五万兵难卒合.(卒:通" 猝" ,仓猝。
形容词。
)10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 说,通“脱” )11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泮,同“畔” )12 . "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莫:同 " 暮" ;日落的时候,晚上。
名词。
13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 濯:通 " 浊 " 肮脏,水不清。
形容词。
)14芳菲菲其弥章。
( 章,通“彰” )15.椎床便大怒。
( 椎,通“捶”,捶打 )16 ."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 第一个椎:通 " 锤 " ,兵器。
名词。
第二个椎:通" 锤" ,用铁锤17 .蒲苇纫如丝。
( 纫,通“韧”,柔软结实 )18 .府吏见丁宁。
( 丁宁,通“叮咛” )19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0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陵,通“凌”,欺凌。
)21 .合葬华山傍。
( 傍,通“旁”,旁边 )吾灵尚依旁汝也。
" 旁:通 " 傍 " 依附,接近,动词。
22 .虽与府吏要。
( 要,通“邀”,约 ) 要项伯。
文言文通假字
文言文通假字文言文通假字 11、共通供,供给2、阙通缺,侵损3、说通悦,心服4、知通智,聪明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弊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2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24、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5、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6、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7、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8、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9、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30、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1、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2、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33、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4、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5、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36、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如:既又与汝就食江南,孤苦零丁。
文言文复习专题——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复习专题——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文言文复习专题——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TAG:通假字初中文言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
例如:①庄公寤生,惊姜氏。
②举错不可不察也。
③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十分明显,例①的寤本应用牾,牾训逆,牾生即逆生;例②的错本应用措,放置的意思;例③的信与屈相对,本应用伸,意思才能通畅。
然而这些文句的作者没有用本来该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
这就是古书中的所谓通假现象。
这里的寤、错、信三字是通假,牾、措、伸则分别为它们的本字。
通借虽然前人也谓之假借,也是“依声托事”而借音表义,但是它与六书之一的“假借”是不同的。
六书中的假借是造字的一种法则,是不给某些词造专门书写符号而借用他词书写符事情来替代的法则,是“本无其字”的“依声托事”,没有所谓本字可言;通借则是古人用字的一种变通现象,即放着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近的他字来替代,是“本有其字”的“依声托事”。
为什么会产生本有其字而不用的通假现象呢?原因很多。
从根本上说,汉字虽然是以象形、象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不能实现形与义的完全统一,因而在造字之初便有了假借。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一、通假字古字通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借用的现象,又简称通假、通借、假借。
古人在使用文字时,常常不用有其本义的本字,却用了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替代。
尽管借字与本字的字形、字义不同,但字音一定相同或相近,所以又有一种更确切的称谓,叫做“古音通假”。
那些被本字借来的字就叫假借字,又叫通假字、通借字、假字、借字、假音、借音。
《列子•黄帝》:“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童”是“同”的假借字。
《诗•召南•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谓”是“畏”的假借字。
通假字的两个特点是什么?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什么是通假字呢?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呢?有时候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一定规律,可能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也可能使用一个同音字表示那个意思,这个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就叫做“本字”。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在当时,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但是,有时候也可以使用“惠”去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
又例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天姥》),按照一般的情况,应该写成“裂缺”,但是在古代,也可以使用“列”代替“裂”。
于是“列”就成了本字“裂”的通假字。
这个办法一直保存了下来,以致20世纪的孙中山先生也按照这个办法写,如“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黄花冈》)” “唱”就是“倡”的通假字。
文言通假字复习 课件26张-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字通
选
假
择
性
必
修
中
册
生点读假传 并上音字达 可与相尽字 以本同管义 在字或在的 相的相意主 当功近义要 长能,上工 的是在与具 时相通本是 间同过字字 内的字不音 存,音同而 在所传,不 。以达但是
才字与字 能义本形 够这字, 产一的通
文 文言通假字
• “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 同“罹”,遭受 •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 同“旨” • 皭jiào然泥而不滓者也。(《屈原列传》) 同“涅”,染黑 •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
同“黜”chù,指被罢免官职;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同“佯”,假装;同“贽”zhì,见面礼 • 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苏武传》) 同“搯”tāo,叩击,拍打 •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苏武传》) 畔,同“叛” •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苏武传》)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早
读音相同,但是意义没有关联
通假字产生的原因, 可能是古人在用字时仓促之间想不起来本字,而用了替代字。
文 文言通假字
在中学阶段,教材出于简化文言文语法知识的考虑,将文言 文中常见的“古今字”也归并到通假字中,统一用“×,同×” 来注释。
古今字是一种一词多字现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 的字表示,在前的是古字,在后的是今字,合称古今字。
同“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 •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 同“向”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同“哪”
字通
选
文言文常用通假字简表
文言文常用通假字简表1. 文言文中的常见通假字假字就是用一个字代表几个意思,并不是别人想用通假字,而是当时还没有代表这个意思的字或者是经过时间的发展这个字的意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的意思已经完全不同了。
什么是通假字呢?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呢?有时候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一定规律,可能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也可能使用一个同音字表示那个意思,这个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就叫做“本字”。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在当时,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但是,有时候也可以使用“惠”去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
又例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天姥》),按照一般的情况,应该写成“裂缺”,但是在古代,也可以使用“列”代替“裂”。
于是“列”就成了本字“裂”的通假字。
这个办法一直保存了下来,以致20世纪的孙中山先生也按照这个办法写,如“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黄花冈》)” “唱”就是“倡”的通假字。
古人使用通假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来的字,能够代表很多意义。
后来为了减轻这个字的负担,便造了一个新字,可是,古书上还是旧字。
在后来的人看来,那旧字便是通假字,新字是本字。
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版”那个时候使用“板”。
“板”可以表示木板,也可以表示印版。
后来为了减轻“板”的负担,专门造了一个“版”字表示印版,于是“板”成了“版”的通假字,“版”便是本字。
在多数的情况下,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因为通假字就是本字的同音字。
可是,由于从古到今,读音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的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不一致。
例如“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通假字“读”代替了本字“逗”。
“读”音dú,“逗”音dòu。
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文言文通假字汇总第一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文言文通假字汇总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童趣》2、不亦说乎《〈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6、一切乌有《山市》7、裁如星点《山市》8、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下册)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10、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11、对镜帖花环《木兰诗》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13、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14、满坐寂然《口技》15、止有剩骨《狼》八年级(上册)16、便要还家《桃花源记》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18、诎右臂支船《核舟记》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核舟记》20、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教材未标示)22、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23、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24、荡胸生曾云《望岳》25、略无阙处《三峡》八年级(下册)26、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27、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29、才美不外见《马说》30、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31、其真无马邪《马说》32、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33、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34、百废具兴《岳阳楼记》35、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36、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37、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九年级(上册)3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39、为天下唱《陈涉世家》40、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41、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42、故不错意也《唐睢不辱使命》43、仓鹰击于地上《唐睢不辱使命》44、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45、自董卓已来《隆中对》46、是以先帝简拔以《出师表》(教材未标示)47、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教材未标示)九年级(下册)48、公输盘不说《公输》49、子墨子九距之《公输》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51、公输盘诎《公输》52、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3、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4、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6、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59、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60、小惠未徧《曹刿论战》61、始一反焉《愚公移山》62、汝之不惠《愚公移山》63、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64、一厝朔东《愚公移山》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③被子——(唯见布被覆尸)④盖,覆盖——(流血被面)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8.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④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日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拿出——(皆出酒食)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昊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②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③将要——(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⑥抵挡——(锐不可当)19.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②敌人——(盖以谤敌《狼》)23.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②慰问——(人皆吊之)24.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6.恶:①怎么——(恶能无纪)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7.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中)④征发——(发闾左遮戍渔阳)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伯,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凡:①凡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②总共——(凡三往)29.方:①方圆——(方七百里)②长方形——(方以长)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0.分:fēn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④fâ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奉:①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2。
文言文考试最常见的60例通假字,必须掌握!
文言文考试最常见的60例通假字,必须掌握!文言文考试最常见的60例通假字,必须掌握!今天分享的是语文常见通假字(60例),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3.颁:通“斑”。
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6.被: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通“披”,披散,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崤之战》)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出师表》)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伶官传序》)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初中语文教材里的通假字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 《童趣》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 《〈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ǔ)通“汝” 《〈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 《〈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 《西江月》6、一切乌有“乌”(wū)同“无” 《山市》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 《山市》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行》七年级(下册)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通“攀” 《伤仲永》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 通“才” 《伤仲永》11、对镜帖花黄“帖”(tiē) 通“贴” 《木兰诗》12、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tú)《孙权劝学》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通“耶” 《孙权劝学》14、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15、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 《口技》16、止有剩骨“止”(zhǐ) 通“只” 《狼》八年级上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核舟记》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核舟记》5、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
《核舟记》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通“拣”,挑选。
《核舟记》7、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
《大道之行也》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大道之行也》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
《望岳》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三峡》八年级下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中考语文: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word文档资料
2018年中考语文: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
“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
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
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我们所学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论语>十则》: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由,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汤”(tàng)通“烫”,意思是用热水焐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齐”(jì)通剂《乐羊子妻》:日知其所亡“亡”通“无”《为学》:屏弃而不用“屏”通“摒”《卖油翁》:但手熟尔“尔”通“耳”《西江月》: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 《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口技》:满坐寂然“坐”通“座”《伤仲永》: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愚公移山》:河曲知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还,返回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cuò)通“措”,放置《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那”通“哪”,怎么《三峡》:略无阙处“阙”通“缺”《闲情记趣》: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晏子故事两篇》:傧者更道“道”通“导”,引导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圣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寓言四则》:辑以羽翠“辑”通“缉”,连缀宣王说之“说”通“悦”,高兴此何遽不为福乎“遽”通“讵”,岂《公输》: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抗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防守,抵挡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桃花记》: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右手攀右趾“攀”通“扳”,往里拉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唐雎不辱使命》:寡人谕矣“谕”(yù)通“喻”,知晓,明白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筹划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示询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荔枝图序》:华如橘“华”通“花”《山市》: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意思是远调,这里是强迫去守边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固以怪之矣“以”能“已”,已经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能力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食”通“饲”,喂养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语气词,表疑问《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僇”通“戳”,遭到贬谪《峡江寺飞泉亭记》:而游者皆暴日中“暴”通“曝”,晒《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孟子〉二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衡于虑“衡”通“横”,意思是梗塞,指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越巫》:持其赀去“赀”通“资”,资财《<世说新语>三则》尊君在不“不”通“否”《行路难》:玉盘珍馐直万钱“直”通“值”《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隆中对》: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自董卓已来“已”通“以”《墨池记》: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章”通“彰”,显著《曹刿论战》: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送东阳马生序》: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君子于役》:鸡栖于桀“桀”通“橛”,指为鸡做的木架《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与”(jǔ)通“举”,推举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杜甫诗三首》:荡胸生曾云“曾”通“层”。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word版本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文言文通假字大全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K12教育文档)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中语文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中语文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动词。
“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同“披";穿着。
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文言文常见通假字100个
07
陌: 通“百”; 量词。
08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牛羊蹄躈各以千计。
女: 同“汝”; 人称代词。
畔: 通“叛”; 背叛,离开。动词
齐: 同“剂”; 量词,例句中为名词。
契 同“锲” 刻,动词
躈: 同“噭” 一说是肛门。名词。
10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01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02
“死者太半。”
03
“今王田猎于此。”
04
孰: 同“熟”; 仔细。形容词。
05
竦: 同“耸”; 高。形容词。
06
太: 通“大” 大部分。形容词。
07
田: 同“畋” 打猎。动词。
08
亡何国变,宁南死。
1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
食:通“饲”,喂。
材:通“才”。
拂:通“弼”,辅佐。
赀:通“资”,资财,钱财
一日一醉汉酒后打车回家,伸手拦一辆110巡警车,并且嚷嚷道:就算你是一块钱一公里,也没必要写那么大吗!
感谢您的欣赏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出门看火伴”。
麾: 同“挥”; 指挥。动词。
惠: 同“慧” 聪明。形容词。
惛:: 通“昏”; 昏乱糊涂。形容词。
溷: 同“混”、“浑” 混浊。形容词。
火: 同“伙”; 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
01
“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期末备考初中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期末备考初中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例如:•① 庄公寤生,惊姜氏。
(《郑伯克段于鄢》)•② 举错不可不察也。
(《张释之传》)•③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系辞下》)十分明显,例①的寤本应用牾,牾训逆,牾生即逆生;例②的错本应用措,放置的意思;例③的信与屈相对,本应用伸,意思才能通畅。
然而这些文句的作者没有用本来该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
这就是古书中的所谓通假现象。
这里的寤、错、信三字是通假(借字),牾、措、伸则分别为它们的本字。
在辨识通假字时要注意两点:(一)要有古音韵的常识。
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的今音。
古今语音变化很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在不都还音同音近,有的可能变得完全不同近了;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相同相近。
所以当我们以声音为线索去辨认通假时,千万不可只据今音作准则。
(二)在没有别的例证时,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
判定某字借用为某,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
有的学者过分强调“以声求义”,把根本不是通借武断为通借而将古书解错的例子不少,我们应引以为戒。
对于古书中常见的通假字,古今注文中多有注明,《辞源》、《辞海》一类普通字书中也有释例,初学者应该通过阅读和勤查工具书去掌握一批常用的通假字。
文言文复习专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复习专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例如:①庄公寤生,惊姜氏。
(《郑伯克段于鄢》)②举错不可不察也。
(《张释之传》)③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系辞下》)十分明显,例①的寤本应用牾,牾训逆,牾生即逆生;例②的错本应用措,放置的意思;例③的信与屈相对,本应用伸,意思才能通畅。
然而这些文句的作者没有用本来该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
这就是古书中的所谓通假现象。
这里的寤、错、信三字是通假(借字),牾、措、伸则分别为它们的本字。
通借虽然前人也谓之假借,也是“依声托事”而借音表义,但是它与六书之一的“假借”是不同的。
六书中的假借是造字的一种法则,是不给某些词造专门书写符号而借用他词书写符事情来替代的法则,是“本无其字”的“依声托事”,没有所谓本字可言(后世再造本字者除外);通借则是古人用字的一种变通现象,即放着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近的他字来替代,是“本有其字”的“依声托事”。
为什么会产生本有其字而不用的通假现象呢?原因很多。
从根本上说,汉字虽然是以象形、象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不能实现形与义的完全统一,因而在造字之初便有了假借。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总结大全.doc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总结大全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复习之通假字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操作性细化目标:一、了解通假字的基本概念。
二、明确通假字的认知需要。
三、掌握课内出现的通假字。
四、辨析课外出现的通假字。
【学情分析】
一、本节课为竞赛课,教学环境非常陌生,面对的更是抽签选定的素未谋面的学生。
如果不能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就最大程度地打消师生间的心理隔膜,教学流程必将出现阻滞。
因此,“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
二、“文言文阅读”是一个庞大的复习体系,在中考复习的实际操作中,至少要花费两个周课时的时间,在仅仅40分钟的竞赛课时内是根本不可能完成所有面上的复习的。
与其贪图所谓“全面”强人力而不支,不如抓好一个细节实有所获。
这是把“通假字”这一相对集中的知识点作为教学内容的初衷。
三、从知识性的角度来分析,通假字是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必然遇到而老师必然讲解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对这个知识点已经非常熟悉。
复习过程中,重点不应该是原有知识的重复,而应该是更为高效的归纳。
四、九年级的学生在中考将近时,急需获得的是如何应考的信息,所以可以考虑带领他们研究中考的近几届考题,找到应考的捷径。
【教学媒体】
PPT课件演示辅助课堂教学。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策略】
〈课件演示1〉
一、导入。
〈导入语设计〉
我班上的一个学生,在他的作文中引用了一句歌词“流动的美丽充满着朝气”,可是他不小心把“朝气”写成了“潮气”。
讲评作文时,我给他指出了这个错别字,当时他笑笑,接受了。
前两天复习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的背诵,复习到“对联六副”,他拿着书来找我了:“老师,你看!‘山海关孟姜女庙联’的注释上明明白白写着‘朝’同‘潮’。
怎么古人写了就叫‘通假字’,我写了就叫‘错别字’?”
〈课件演示2〉
那么,通假字真的是古人写的错别字吗?
〈板书课题〉
通假字的复习
二、追源溯流说通假。
汉字的通假是文言文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先秦文献中尤为常见。
辨认通假字对正确理解古书具有重要意义。
〈板书〉
追源溯流说通假
1、通假字的性质。
〈课件演示3〉
古人在行文时,不用本字而用另一个与它音同音近而义不同的字去代替本字,这个用以
代替本字的字就称作通假字。
2、通假字的条件。
〈课件演示4〉
①通假字与本字在意义上毫无关系。
②通假字与本字在声音上相同或相近。
③通假字与本字同时并存。
3、通假字的类型。
〈课件演示5〉
①音同通假。
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读音相同。
如《木兰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同“伙”,读音相同。
〈课件演示6〉
②音近通假。
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声母相同,读音相近。
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路转溪桥忽见。
”“见”同“现”,韵母相同,读音相近。
4、通假字的产生。
通假字的产生,学术界尚无定论。
一般认为,有以下可能:
〈课件演示7〉
①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得大量先秦文献毁于一炬。
秦亡后,主要靠幸存的文人的记忆来复制这些文献。
这些文人在凭记忆抄录文献时,把某些字记成了音同或音近的字。
〈课件演示8〉
②古人在行文时,受方言方音的影响,对某些音同或音近的字的使用出现了含混,此也行,彼亦可。
〈提示〉
通假字作为我们从古人那里继承下来的文化遗产之一,上千年来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但它毕竟是对文字的一种不规范使用,所以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不再这样用字了。
三、循章撷句理通假。
1、下发“7-9年级文言文(含古诗词)通假字一览表”。
〈板书〉
循章撷句理通假
〈说明〉
本表共收录“苏教版”《语文》7-9年级六册教材内文言文(含古诗词)中出现的通假字55个。
(勘误:表内“阙”字释义“中断”应为“缺口”。
)
2、中考题型展示。
〈课件演示9〉
在中考的文言文阅读中,对通假字的考查一般有下列题型:填空题、选择题、解释题、简答题、翻译题。
①填空题(2005年广西桂林中考题)。
〈课件演示10〉
阅读材料:《马说》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考题: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⑴食通饲,意义:喂养
⑵见通现,意义:显现
②选择题。
〈课件演示11〉(2005年贵州毕节中考题)
阅读材料:《鱼我所欲也》
考题:下列各句中,“得”字的意义与其余三项不同的是( C )
A、二者不可得兼
B、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课件演示12〉(2005年四川广安中考题)
阅读材料:《马说》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考题:对第二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①和②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B、①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C、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
D、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③解释题。
④简答题(2005年吉林中考题)。
〈课件演示15〉
阅读材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考题: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
答:同“增”,增加
⑤翻译题。
〈课件演示16〉(2005年云南昆明)
阅读材料:《三峡》
考题: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连绵的群山,一点儿缺口也没有
四、火眼金睛识通假。
1、复习要点。
综观近几年来的语文中考试题,对通假字的考查一般是在课内文言文中进行。
所以认真识记“7-9年级文言文(含古诗词)通假字一览表”是复习通假字的重中之重。
为了方便大家的记忆,我把通假字的复习编成了几句顺口溜。
〈课件演示18〉
复习通假很容易,
它和本字连一起。
读音释义是考点,
记住出处好答题。
〈板书〉
火眼金睛识通假
2、提高练习。
辨识通假字对我们正确理解文言文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课内的通假字进行了识记之后,我们来提升一下自己的能力,把练习的难度加大一点。
下面的这些课外文言文语句中,都有通假字的存在,请把它们快速辨别出来。
〈课件演示19〉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
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
”……
验证:“反”同“返”,返回。
〈课件演示20〉
《宋昭公出亡》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
验证:“被”同“披”,穿着。
〈课件演示21〉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
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
验证:“食”同“饲”,提供饭食。
〈课件演示22〉
《烛之武退秦师》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
验证:“知”同“智”,聪明。
〈课件演示23〉
《孔子学琴》
……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
验证:“辟”同“避”,躲避,这里指离开。
〈课件演示24〉
《苏东坡焚屋券》
……即命人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妪子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验证:“直”同“值”,价钱。
〈课件演示25〉
《滇游日记》
……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于壁,不容移一步……
验证:“帖”同“贴”,粘贴。
〈课件演示26〉
《论语·子张》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验证:“亡”同“无”,没有。
〈强调〉
提高辨认通假字的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识记“7-9年级文言文(含古诗词)通假字一览表”,并牢记识记的关键词:本字、读音、释义和出处。
〈课件演示27〉
五、结题。
〈结束语设计〉
通假字在语文中考的120分中所占分值不过2分,而我们今天为它所花费的复习时间是40分钟。
我们复习的不仅是通假字,更是一种方法。
大家可以用归纳、整理、练习的方法,去复习文言文的其他知识点。
希望今天的这40分钟能让大家有所收获,并帮助大家在中考时拿到属于通假字的关键的2分。
谢谢大家的配合!
〈课件演示28〉
六、板书设计。
通假字的复习,追源溯流说通假,循章撷句理通假,火眼金睛识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