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传承创新》教学设计
4。1中华文化,传承创新.pptx
![4。1中华文化,传承创新.pptx](https://img.taocdn.com/s3/m/f6fe76a587c24028905fc31e.png)
视频——社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义核心价值观
•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 (1)从国家层面看,是 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 • (2)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
、法治; • (3)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知识拓展
为什么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
社会风气问题不少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笑贫不笑娼、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公肥 私、诚信缺失,某些干部贪污腐化、医生收 红包、商贩缺斤短两、索拿卡要等行业不正 之风……
7、为什么需要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
(1)现状:(2)地位: (3)意义:
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重要任务之一。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③是中华 文化价值传播和价值实现的需要。④文化竞实力 和竞争力是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⑤ 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 速发展。
中国社会价值缺失和偏离
四、能力提升
1.答:政府:(1)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加大对优秀文化题材作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 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秀的精神产品; (3)坚持“四个尊重”的方针,建设良好的文化创 作氛围; (4)加大对“三俗”类作品和节目的查处、整顿, 净化文化市场; (5)大力发展多种多样的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品 市场的品位。 (6)坚持把文化艺术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人类社会今天的发展成就。
(2)重视与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吸收各国优 秀文明成果,对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方案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9a552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9.png)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方案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有效地传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历史底蕴和艺术精华。
而幼儿时期正是孩子心灵最为敏感和灵活的时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学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更能够激发其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 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礼仪、历史和艺术内涵。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价值愈发凸显,在幼儿园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能够增强孩子的文化自信心。
2. 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方式在幼儿园中,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适合儿童接受的方式是通过绘本、游戏、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使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比如可以通过制作传统手工艺品,让孩子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或者通过传统节日的故事讲解,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个人观点与理解我认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是教师的责任,更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家庭生活,使孩子在家庭中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外,现代科技的应用也可以为传统文化教育带来新的可能性,比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虚拟实境,将传统文化呈现给孩子,使孩子在互动中学习传统文化。
总结回顾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教学方案,是一个涉及到教育、家庭和社会的复杂课题。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更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引入,以适应当今儿童的成长需求。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相信在众多实践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学方案将更加完善,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在幼儿园中,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学方案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创新中华文化传承的教案设计
![创新中华文化传承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9dc572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a.png)
创新中华文化传承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掌握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
2.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创新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大比拼”——(1)查找传统中华文化中的“逆天”现象,例如大雁南飞、天河北斗等。
(2)通过影视、音乐、绘画等形式,用现代技术将传统中华文化进行创新演绎。
(3)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因素,设计创新比赛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
2.知识讲解(1)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及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典故、传说和习俗。
(3)学习使用传统工具,如纸笔、毛笔、刻刀等。
3.实践活动(1)进行传统文化的手工制作,如折纸、剪纸、马蜂笔、毛笔字等。
(2)学习传统绘画中的画法和色彩搭配,创作传统文化主题的绘画作品。
(3)了解中华传统神话和传说,编写自己的中华传说故事。
4.总结提高(1)集体展示学生的创新作品,分享创新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2)评选优秀作品和最佳创意奖。
(3)了解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对于时代进步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
三、活动设想1.制作中华文化传统手工艺品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将会亲手制作传统的中华手工艺品。
例如:纸刻、折纸、剪纸、马蜂笔、毛笔字等。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到中华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更要在操作中流露出自己创新的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制作的过程中展示出“传统与创新”的重要性。
2.中华文化讲解了解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习俗,如县官签到、清明节踏青、端午节赛龙舟等,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将之与现代文化进行比较。
例如,我们常在伦敦城市地铁站看到的标志——红灯笼图案,就让我们记起了中国春节时候会在家门口挂上的红灯笼;微信新年红包的出现,也让我们了解到了过年时候红包的文化内涵。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教学设计)-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专用) (1)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教学设计)-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专用) (1)](https://img.taocdn.com/s3/m/e00def5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66.png)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教学设计【考情考向分析】【思维体系构建】《哲学与文化》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专题十体系构建【知识整合突破】议学情境:阅读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议学提示:目录:考向一:继承发展中化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1、文化的内涵2、文化的特点3、文化的反作用突破提升:多角度把握文化的社会作用4、文化的功能突破提升:正确理解文化的功能(1)这里的文化,指的是优秀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
优秀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2)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影响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不同,只有积极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才能起到这些作用。
因此,应该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发展先进文化。
(3)不要过分夸大文化的功能,文化对于人和社会的作用并非具有决定性。
政治,经济决定文化。
(4)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荣兴盛。
5、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突破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角度汇总7、中华民族精神突破提升: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的表现突破提升: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考向二: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吸收外来1、文化民族性与文化多样性突破提升: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与联系突破提升: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包容性的关系2、(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
3、(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传承与创新教案总结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传承与创新教案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55f8a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b.png)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传承与创新一、引言幼儿园是一个儿童接受教育的最早起点,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传播平台。
传统文化教学在幼儿园开展,不仅可以使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更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本文将围绕着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的传承与创新展开探讨。
二、传承:传统文化的源头在幼儿园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重中之重。
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在幼儿园的教学环节中。
传统文化的元素,如诗词、绘画、武术等都应该成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1. 诗词教学: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是源远流长的。
幼儿园中应该通过简单易懂的诗词教学,让孩子们在儿歌和童谣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可以利用《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读物,通过诵读和唱词的方式,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诗词的美妙。
2. 绘画教学:中国绘画源远流长,传统国画、民间画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讲解中国画的基本知识,让孩子们了解中华传统绘画的特点和精髓,同时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和热爱。
3. 武术教学:中国的武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内涵深厚,形式多样。
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简单的拳法、套路等方式,让孩子们初识中国武术的神奇之处,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热爱。
三、创新:传统文化与当下创新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们理解、认知和接受。
在传统中融入创新,是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的必由之路。
1. 语言游戏:传统文化教学可以融入语言游戏,比如利用国学启蒙知识进行儿歌编排,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知识问答游戏等。
通过轻松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 手工制作:传统手工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可以利用传统手工艺教学,比如剪纸、折扇、麦穗编织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制作中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PPT课件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43aeeed5bbfd0a795673b7.png)
建设文化强国
1、我国为什么需要发展文化产业?
2、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31
观察与思考
聚焦文化产业
什么是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 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 产品的行业。(相对于公共文化事业)
中国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差距
(一)产业规模差距 美国文化产业占GDP的20%,日本为17%, 中国约占2.5%。 2009年GDP我国5.2万亿美元,美国GDP达 14.5万亿美元,是中国的2.79倍!
中华文化我了解
1.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 古埃及 古印度 古中国
黄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你更喜欢哪个?
梅兰芳《贵妃醉酒》
李玉刚《新贵妃醉酒》
中华民族在不断创新中为自己开辟道路, 民族文化也在不断 获得新的生命力。
创新中发扬光大,
探究一:
《喜羊羊与灰太狼》讲解的是传统文化 中的狼与羊的故事 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一是我国人口众多,需要核心价值来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人心。 • 二是多元价值差异共存,需要核心价 值来规范、引领和主导。 • 三是价值缺失和偏离,需要核心价值 来培育、强化和纠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三个倡导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基 本 内 涵
一个基本点,三个“面向”三个“的”
探究二:
从《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我们可以看见很多熟悉 的情节和故事,如灰太狼一次次煞费苦心捉羊,却又 一次次的遭到戏弄和失败,这和美国动画片《猫和老 鼠》有几分相似;在狼与羊的斗争中,灰太狼和羊村 长制造的各种高科技的产品,不仅让我们想起日本的 动画《哆啦 a 梦》里面的机器猫,从其大口袋里掏出 的各种超时空机器,该片对外国动画的制作模式的成 功借鉴,是它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这部片子对外国动画的制作模式的成功借鉴, 对我们在文化创新上有何启示?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35a5a5e53a580216fcfe48.png)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二)能力目标教育学生说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交流、传播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材料表现了文化在人的交流中,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一、丰富精神世界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涵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并思考: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2、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活动。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从世界文化交流史看,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靠印度商人,古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古希腊商人功不可没。
(2)人口迁徙。
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e983a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7.png)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该对文章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说明本文将围绕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讨论,并说明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如下形式:在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思想、艺术、道德伦理、哲学等方方面面的传统。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许多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对于我们的文化认同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通过系统地分析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如何将其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使传统文化能够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的结构如下:首先,我们将对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进行阐述,以便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社会、文化、个体发展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其价值。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一些对教学设计的启示和建议,希望能够为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成为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任务。
只有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中,引导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复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可以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文章的主题和目的,对读者进行导入和引导,让读者对文章整体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同时,引言部分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者观点,为正文部分提供铺垫。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d5a44e6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3.png)
诚信为本
创新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诚信为本,认为诚 信是立身处世之本、立业之基,体现了重 信守诺的道德品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创新精神,提倡勇 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为中华民 族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03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途径与方法
家庭教育
家庭氛围的营造
家长应该注重家庭文化建设,营造尊重传统、热爱文化的家庭氛 围,让孩子从小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跨文化交流
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同时吸 收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
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
加强汉语国际教育工作,提高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传 播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旅游文化的开发与推广
应对策略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培养高 素质的传承人才队伍,推动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发 展。
06
青少年在传承发展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中的角色与责
任
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态度
认知
青少年应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基本内涵、核 心价值以及时代意义,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客 观、深入的认识。
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 法,如讲授、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实践操作 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和参与性,提高了教学 效果。
通过本次教案的实施, 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了 显著提升,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更加深入,同时也培养 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 践能力。
展望未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趋势与前景
教育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 级学校都开设了相关课程。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教案二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教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fe1a4b5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e.png)
作为一名中国语文教师,我非常重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使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教案二》作为教学工具,以此教导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份教案的内容和教学应用。
一、教案概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教案二》是一份厚重的教案,分为课前练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三个部分,共十多页。
这份教案从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讲述,并为教师提供了详细的课堂教学计划和学生作业安排。
整份教案内容生动有趣,既有理论讲解,又有互动环节和生动案例,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在这一章节中,教案讲述了传统文化的定义、历史地位以及遭受威胁的现实情况。
学生通过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节日和文学艺术等方面,了解到了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
2.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教案通过讲解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以及中医药等方面,向学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指出“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中和”思想、“无为而治”理念等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3.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在这一章节中,教案还提供了许多生动的案例,展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比如中医药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传统文化在旅游业中的重要地位等等。
这些案例给学生带来了启示和思考,促使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三、教学应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教案二》则是教学的优秀资源之一。
在我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中,我发现本教案不仅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意识的升华。
具体来说,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 多媒体展示在教学过程中,我通常使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来呈现教案中的图片和视频,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2. 互动探究我鼓励学生与教师互动,通过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原理以及实际应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国粹的传承和创新教学设计
![国粹的传承和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93cfc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2.png)
2. 挑战:现代审美观念与传统国粹的矛盾
现代年轻人的审美观念与传统的国粹有一定的差异,他们更倾向于接触现代艺术形式。这可能导致他们对传统国粹产生抵触情绪。
对策:教育工作者需要让学生了解传统国粹的独特之处,通过解读、分析等方式,让学生能够理解国粹的美学价值。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将现代审美观念与传统国粹相结合,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1. 传统的传承
传统的传承是国粹教学的基础。可以通过教授国粹的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国粹的经典之作。
2. 创新的教学方式
传承国粹不仅仅是重复教授传统的经典作品,还需要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结合多媒体、互动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国粹的魅力。
5. 加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社会的联系
国粹的传承需要与社会的联系紧密结合。可以通过参观国粹表演、邀请国粹名家授课等方式,增加学生与国粹的接触,加深学生的了解和认识。
三、国粹传承和创新的挑战与对策
国粹传承和创新教学设计面临一些挑战,但也有相应的对策。
1. 挑战:现代生活方式对国粹的冲击
现代生活方式的快节奏和多样性,对国粹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让他们愿意学习国粹成为了一个挑战。
3. 融入现代元素
为了让国粹更贴近现代生活,可以适当融入现代元素,让学生对国粹有更深入的理解。例如,通过制作国粹相关的短视频、博客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国粹的传承和传播。
4. 引导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文化传承教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教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00cb19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6.png)
文化传承教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容。
2.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掌握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如唐诗宋词、国画、京剧等。
4.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内容和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演示和互动探讨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学步骤1.导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中华文化的相关视频,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现代意义。
引导学生们思考和讨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
2.讲解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内涵和现代意义。
重点介绍唐诗宋词、国画、京剧等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3.演示播放京剧表演视频、展示国画作品,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4.互动探讨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们自由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魅力和现代意义,并带领学生们发现和分析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联系和关系。
5.总结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和推广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五、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和提问的互动活动,考察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程度。
2.个人画写作业或团队活动,考察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和创意。
3.自我评估和小组评估,考察学生们对自己和他人理解和表现的评估和反思能力。
六、教学延伸1.走进传统文化艺术馆或博物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2.参加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中国书法多位艺术家展览)或旗袍展览,向社会展示学生们的文化素养。
3.通过跟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短视频,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七、教学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探讨,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性,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教案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cd9bc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4.png)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教案
一、课题
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教学设计
二、背景与目的
(1)背景
当今社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一种时尚,传统文化的演变与发展变得日趋重要,随着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创新变革,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精神上的支撑和实践。
本节课希望通过一系列以探索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开发更深入、更有效的、更健康的学习与思考方法,在获得传统精神力量赋予其更强大而坚强的性格的同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2)目的
通过本节课,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获得传统精神力量的同时,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学习内容
(1)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通过教师介绍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发展的,从古代中国传统文化到现代的创新变革,如古人讲究“诚实守信”、“礼仪之邦”的理念,以及新时代更强调的诸如创新、协同等理念。
(2)传统文化创新实践
结合实际实践,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演变到现代的变化,如学习历史名人文艺著作,运用手机或网络进行创新实践。
4.1中华文化 传承创新教学设计
![4.1中华文化 传承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d863305727a5e9856a61a6.png)
4.1中华文化传承创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民族在不断创新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民族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中发扬光大,获得新的生命力;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和他人沟通的能力,培养观察、感受、体验参与实际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难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三、学情分析学生们对中华文化是有所了解的,但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的具体知识不太懂,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强,所以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学生如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1.新课导入:欣赏周杰伦的《青花瓷》,思考: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周杰伦的《青花瓷》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中广为传唱。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既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导入新课《4.1中华文化传承创新》)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95-96内容,根据以下问题在课本上划出相关知识点。
(1)什么是文化?(2)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多媒体展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3)中华文化的作用(4)中华文化包含的内容和形式(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3.图片感悟:多媒体展示有关中华民族文化的图片(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请同学们思考:民族文化创新的基本点是什么?(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①取其精华②去其糟粕③批判继承④古为今用⑤博采众长)4.问题导学:阅读课本P97,请回答:(1)怎样创新民族文化?(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课本没有,教师需要补充说明)(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5.视频感悟:多媒体播放视频《娱乐圈抗震救灾之最》与《汶川地震救灾物资土门镇被抢》。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精选3篇)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2ae8e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0.png)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精选3篇)《文化传承与创新》篇1第10课时文化传承与创新诵读经典与圣贤同行有的中小学在课程实施中没有认真开设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有的地方和学校在开展相关专题教育活动特别是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以颂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要广泛征求意见,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
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神童诗》等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知识链接1.利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山东省教育厅要求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的原因。
(1)诵读的内容中有先进和落后、健康和腐朽之分,先进、健康的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全面发展。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在中小学的诵读活动中,应选择、传递优秀的文化。
(3)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相统一的。
慎重选择诵读内容,有利于当代中小学生提高知识涵养,培养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
2.结合山东教育厅的通知,说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者剔除。
针对训练1.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时加以甄别,尤其不可要求全文背诵《三字经》等。
对传统启蒙读物的正确认识是( )①传统启蒙读物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②对传统启蒙读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传统启蒙读物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④全文背诵就是对传统启蒙读物的全盘肯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 ④解析:选a。
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全盘肯定,要批判继承,④错误。
幼儿园乐学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
![幼儿园乐学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5d037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5.png)
幼儿园乐学我国文化: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教育内容和方法变得十分关键。
在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承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中,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和家长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乐学我国文化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并结合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的理念,探讨如何更好地将我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幼儿园教学中,以期培养出更多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理解和热爱的下一代。
一、幼儿乐学我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道德、伦理、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强大的熏陶力量。
在幼儿园阶段,通过乐学我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文化自信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我国人的责任。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幼儿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了解、感受、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三、创新教案设计的方式在幼儿园教育中,设计创新教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游戏、手工制作、歌曲、舞蹈等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以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撑幼儿园的教师应当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教育环境,积极引导幼儿在游戏、音乐、美术、舞蹈等教学活动中乐学我国传统文化。
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
五、个人观点我认为在幼儿园乐学我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情感和认知,培养出具有传统文化传承感的下一代。
而创新教案设计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撑则是在幼儿园实施乐学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保障。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活动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7514ea3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6.png)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活动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和全球化,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接触世界的最早层面之一,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承和教育任务。
幼儿园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教育活动,对幼儿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幼儿园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可以通过传统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传统节日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接触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除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幼儿园中也需要开展创新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认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接触到更广阔、更多元的世界。
可以通过制作简单的传统手工艺品,引导孩子们学习传统技艺;在音乐和舞蹈课上,增加传统民歌、民间舞蹈的教学,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
3.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在幼儿园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活动,可以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
创新教育活动则可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在欣赏传统文化的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世界文化和艺术形式。
总结回顾在幼儿园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活动,需要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只有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孩子们才能真正地吸收文化的精髓。
学校和老师也应注重与家庭的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文化传承和教育付出努力。
通过以上的文章撰写,我对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活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或修改文章内容,请随时告知。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活动的深入实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活动的实施变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他们接触传统文化和培养兴趣爱好的重要评台。
2024秋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指导》
![2024秋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3c62e63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e.png)
教学设计:2024秋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指导》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理解文化传承对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
2.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分析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理解文化创新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
3.法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应尊重知识产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4.公共参与:鼓励学生参与文化实践活动,体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提升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文化继承性的内涵及其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掌握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正确把握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视频资料)•经典文化作品选段(如古诗词、传统艺术表演片段)•当代文化创新实例(如数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项目)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阐述理论概念,构建知识体系。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案例,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实践活动法:设计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播放一段传统与现代文化交融的短片,如“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展览”,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提出问题:文化是如何传承下来的?在传承过程中,文化又是如何发展的?2. 新课教学2.1 文化的继承性•概念解析:阐述文化继承性的定义,强调其对保持文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作用。
•历史回望: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或展示文化遗迹图片,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悠久历史。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特色及其传承方式,每组选取代表分享。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ppt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6c95dd08a1284ac85043d0.png)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文化 (1)含义: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 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2)地位: 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 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 件。
世界上有几大文明古国,它们至今 是否存在?
4、1中华文化
传承创新
民族魂
唱起这首歌,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 这首歌抒发了炎黄子孙对祖国 锦绣河山的深情赞美和无限热 爱。
这首为什么广为流传?它反映了我 们什么样的共同情怀?
• 这首歌体现了对祖国欣欣向荣、不断壮大 的自豪感,反映出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眷恋 之情,表达了海外赤子的思乡之情,让我 们感受到海外赤子对祖国的深深思念,体 现了他们永不改变的中国心和民族情怀。 • 共同表达了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
3、中华文化的内容(类型)
• (1)民族文化瑰宝灿若星辰:中国哲学博 大精深,彰显东方智慧;
古 代 文 学
(2)中国传统伦理以和谐为本,充 满人伦温情及家园情怀;
(3)传统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唐诗 宋词是其中的两朵绚丽的奇葩;
•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 •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国语》 •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 《汉书》 •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 • 第一部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 • 第一部科普作品—— 《梦溪笔谈》 •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1.为什么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 ①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复兴来 引领和提升。 • ②民族文化只有在不断创新中发扬光大, 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
• 2.怎样传承、创新民族文化? • ①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既能使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又能 文化创新的基本点 体现时代性。 • ②要大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 文化。创新民族文化的内涵 • ③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④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中华文化传承创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民族在不断创新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民族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中发扬光大,获得新的生命力;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
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的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和他人沟通的能力,培养观察、感受、体
验参与实际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
难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
造力的基本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从对中华文化是有所了解的,但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的具体知识不太懂,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强,所以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内涵,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学生如何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本单元知识梳理,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活动之一:通过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总结并板书。
)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1.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活动之二:展示图片——“华夏文明”、“世界各国文明”竞猜,让学生分析、判断、
得出(教师板书):
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文化创新的一个基本点,就是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
2.创新民族文化,就是要大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
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
4.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
(三)小结(由学生小结)
(四)达标训练:(详见随堂训练,略)
(五)课堂延伸:千年传说,魅力《梁祝》
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腾出时间静心聆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
第二课时: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重要任务之一;理解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的需要,也是中华文化的价值传播和价值实现的需要;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的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和他人沟通的能力,培养观察、感受、体
验参与实际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积极传播中国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建设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之一。
难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从新闻中对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是有所了解的,但对具体的战略目标、战略部署不太懂,至于对“文化产业”、“价值传播”、“价值实现”、“人民基
本文化权益”等名词更加费解,老师有必要进行知识拓展。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本单元知识梳理,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活动之一:主题活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启示
问题设计:
1.这部动画片融入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它的创新性又表现在什么地方?
2.说说近期我国传统文化涌现了哪些优秀的作品。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总结并板书)
三、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
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
任务之一。
活动之二:展示图片——“当代中国文化”,让学生分析、判断、得出(教师板书):
1.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中华文化的价值传播和价值实现的需要。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三)小结(由学生小结)
(四)达标训练(详见随堂训练,略)
(五)课堂延伸
通过知识拓展、材料透视让学生更好理解“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