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名句赏析
《临江仙》苏轼原文及翻译赏析我爱古诗词
![《临江仙》苏轼原文及翻译赏析我爱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e7b60fd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f.png)
《临江仙》苏轼原文及翻译赏析《临江仙》苏轼原文及翻译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东坡:在今湖北黄冈东。
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苏轼常在此与朋友一起饮酒,自称“东坡居士”。
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营营:周旋、忙碌,形容为功名利禄竞逐钻营。
夜阑:夜尽。
縠(hú)纹:比喻水波细纹。
縠,绉纱。
【大意】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
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
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竞逐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平缓。
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赏析上片写对友人怀念的深切。
“尊酒何人怀李白”两句,运用杜甫怀念李白的典故,抒写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何人”,当然是指杜甫,故作设问,不仅增加了句法的变化,也使语言显得含蓄有味。
杜甫、“草堂”都是词人自喻,“李白”、“江东”则是他喻,即比喻友人,亦即“扬州席上”的主人。
“珠帘十里卷香风”,用杜牧诗意写扬州,暗指东道主王存,与上文“怀李白”、“指江东”语意相承。
词人怀念之情虽深,可是“花开花谢,离恨几千重”。
“花开花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这里是说离别之久;“离恨几千重”,是夸说离恨之深,而且使抽象的感情有了形体感,似乎成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有了上片的铺垫,下片写扬州席上意外相逢时的惊喜和迷惘,就显得十分真实可信了。
“轻舸渡江连夜到”,承上“珠帘”句,点出题目“夜到扬州”。
词人是从江南京口渡江而来的,所以才如此便捷。
“一时惊笑衰容”,紧承前句,写出了与友人意外相逢时惊喜参半的复杂感情。
苏轼《和董传留别》翻译及赏析
![苏轼《和董传留别》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75ad6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0.png)
物业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尊敬的业主/住户:为了加强物业管理区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小区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物业管理公司特向全体业主/住户发出如下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一、物业公司承诺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物业管理区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确保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3.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4.加强物业管理区域的安全检查和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确保小区内的设施设备安全运行。
5.对于小区内的重点部位和重点设施,如电梯、消防设备、燃气管道等,加强日常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6.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最大程度地保护业主/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7.加强安全生产信息的公开和宣传,提高业主/住户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业主/住户参与安全生产管理。
二、业主/住户承诺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定,支持和配合物业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违反安全生产规定。
2.按照小区内的安全规定使用设施设备,不私拉乱接电线,不违规使用燃气设备,不存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3.爱护公共设施设备,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物业公司报告,不擅自拆改公共设施设备。
4.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教育和演练活动,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在紧急情况下,按照物业公司的指示和要求进行疏散和逃生,不擅自进入禁止区域。
三、共同承诺1.物业公司和业主/住户共同维护物业管理区域的安全生产秩序,共同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物业公司和业主/住户相互支持和配合,共同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
3.物业公司和业主/住户共同建立和谐的安全生产环境,共同促进小区的安全稳定。
《阳关曲中秋月》诗句赏析(精选9篇)
![《阳关曲中秋月》诗句赏析(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647f7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b.png)
《阳关曲中秋月》诗句赏析(精选9篇)篇1:《阳关曲中秋月》诗句赏析《阳关曲中秋月》诗句赏析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诗词名句,写景状物,自然,月亮,团圆,离情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苏轼《阳关曲 / 中秋月》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
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两句写景,点出月。
首句言写月到中秋越发清亮,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
一个“溢”字,把月光如水,洒满人间之景刻画出来。
中秋之月显得格外的圆,恰如一面“白玉盘”,此处以“玉盘”为喻,写出月亮冰清玉洁之质;“转”字不但赋予月亮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月之圆。
面对良辰好景,作者发出“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感慨,由月色之美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同时又带出依依别情。
“此生此夜”是指人与月共园之夜,人生多离别,团圆实属难得,谁知道明年今日是否还会有此幸运之事,因此“此生此夜”是来之不易的.,应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
然而,这旷达的背后终究隐藏着离别之忧愁:明月到了明年还是一样的明月,可是月下之人或许就天各一方,难以相见了;今年在这里看月,到了明年就不知在何处,更不知还能否遇到晴天明月。
“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寄寓了人生漂浮不定之感。
这两句以疑问作结,有悠悠不尽的情致。
更多名师名句请关注“”的“名师名句”栏目。
篇2:《阳关曲·中秋月》原文和赏析《阳关曲·中秋月》原文和赏析《阳关曲·中秋月》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苏轼著名的诗词名句
![苏轼著名的诗词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d942b6b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7.png)
苏轼著名的诗词名句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词作品广泛流传,其中不乏一些著名的名句。
以下是苏轼的一些著名诗词名句及其解释: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这句诗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描写了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句诗出自《题西林壁》,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同时也传达了人生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句诗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句诗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5、“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诗出自《蝶恋花·春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
6、“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句诗出自《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深怀念和哀痛。
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句诗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8、“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句诗出自《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态度。
《水调歌头》名句赏析
![《水调歌头》名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b6847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6.png)
《水调歌头》名句赏析《水调歌头》名句赏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名句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
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
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
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
很有哲理意味。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
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
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
3、转朱阁,低绮户。
“转”和“低”两个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结合到一起,在月的阴晴圆缺冢,渗透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盒社会高度默契的作品。
体现了极富有人情味的美好愿望。
全文构思奇幻,豪放隽秀。
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态度和美好愿望,极富有这里与人情。
水调歌头整体赏析这是苏轼一首著名的中秋词,此词构思奇特,境界清虚,胸襟豁达,才气飘逸,历来被推为写中秋词的绝唱。
这首词语言明白如话,可以说不假雕饰,洗尽铅华,如出天籁。
但真切的手足之情,感人至深,至情至理、豪迈高洁的情怀撼人心魂。
苏东坡诗词赏析
![苏东坡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9ed98558fafab068dc026e.png)
苏东坡诗词赏析苏东坡诗词赏析常言诗庄词媚,苏东坡却能把词写的如此雄浑壮阔。
即能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之风,也能写“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婉约之态,唯东坡一人。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赏析:这首词带有鲜明的乡土色彩,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自然清新,情调健康朴实。
词人所描写的虽然只是农村仲夏风貌的一些侧面,但笔触始终围绕着农事和农民生活等,尤其是麻蚕麦豆等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的农作物,从中可见词人选择和提取题材的不凡功力。
这对于开拓词境有积极的影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苏轼的一生最为旷达乐观,这首词最能代表他人生态度和境界的,景中含情,情寓于景。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赏析: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
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
这两句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
“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
苏轼诗词名句
![苏轼诗词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b9f2d65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d.png)
苏轼诗词名句苏轼是北宋书法家、诗人、文学家,与欧阳修并列为“诗仙”。
他的诗歌有无数的优秀的名句,它们多渗透着浓浓的思乡情怀,又多充满着深沉的思想内涵,更多有着不可抗拒的浪漫情怀。
以下是苏轼的一些经典名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伦送别》这句话让人想起诗人汪伦对苏轼的深情送别,表达着苏轼对汪伦深厚的友谊和友情。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这句话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浪漫的旋律中,形象地表现出了苏轼的思乡之情,也令人惊叹他的文学精湛。
3、“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句话象征着苏轼永恒的热情和怀念,他的此句歌颂的是家乡的山水,抒发了他对家乡的爱慕和牵挂。
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恨,充满着深沉的思乡情怀,也把苏轼“抒情寄深”的诗风展示得淋漓尽致。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句话表达了苏轼感叹人生悲欢离合的心情,深情地表达了他对生活曲折的思考。
以上就是关于苏轼的一些经典名句,它们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心灵,勾起了人们对于思乡之情、浪漫之情和友谊之情的珍视,表现出了宋人文学精湛的才华。
苏轼用一双细细的眼睛,深情地看见了一个丰富而宽慰的世界,不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更在诗里自然地勾勒出了一幅更加宽广的生活图景。
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写离别,到“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思念故土,他把自己的情感在诗句中写尽,令人深深感触。
苏轼的经典之作为宋代文化的灿烂贡献,以苏轼之名,流传了宋代特有的诗词文化,苏轼的诗歌也给世人留下了无数经典的句子,有着不可言说的魅力。
也许苏轼就是用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将自己的诗歌、字句传达到海内外,让人们感受宋代文化的繁荣多彩,赞叹着诗人无穷的智慧与才气。
苏轼经典《虞美人》原文赏析
![苏轼经典《虞美人》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341d3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3.png)
【导语】苏轼(1037年1⽉8⽇-1101年8⽉24⽇),字⼦瞻,和仲,号“东坡居⼠”,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
北宋诗⼈、词⼈,宋代⽂学家,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之⼀,“唐宋⼋⼤家”之⼀。
下⾯是分享的苏轼经典《虞美⼈》原⽂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篇⼀】苏轼经典《虞美⼈》原⽂赏析 虞美⼈·有美堂赠述古 词牌名:虞美⼈|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湖⼭信是东南美,⼀望弥千⾥。
使君能得⼏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灯初上,⽔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江明⽉碧琉璃。
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〇七四年(熙宁七年)七⽉苏轼任杭州通判时。
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即将离杭,设宴于杭州城中吴⼭上之有美堂。
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此词。
词中以⽩描取胜,紧扣有美堂居⾼临下的特点,把景物和情思交织起来,既描绘出杭州形胜的美好景⾊,⼜充分表现了陈襄留恋钱塘之意和僚佐们的友情。
上⽚写揽景兴怀,下⽚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
上⽚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的形胜,也即湖⼭满眼、⼀望千⾥的壮观。
此⼆句从远处着想,⼤处落墨,境界阔⼤,⽓派不凡。
“使君能得⼏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这两句反映了词⼈此时此刻的⼼情:使君此去,何时⽅能重来?何时⽅能置酒⾼会?他的惜别深情是由于他们志同道合。
据《宋史·陈襄传》,陈襄因批评王安⽯和“论青苗法不便”,被贬出知陈州、杭州。
然⽽他不以迁谪为意,“平居存⼼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
⽽苏轼亦因同样的原因离开朝廷到杭州,他⾃⾔“政虽⽆术,⼼则在民”。
他们共事的两年多过程中,能协调⼀致,组织治蝗,赈济饥民,浚治钱塘六井,奖掖⽂学后进。
他们在⼒所能及的范围内,确实做了不少有益于⼈民的事。
此时即将天隔南北,⼼情岂能平静? 过⽚描写华灯初上时杭州的繁华景象,由江上传来的流⾏曲调⽽想到杜牧的扬州诗,并把它与杭州景物联系起来。
想当年,隋炀帝于开汴河时令制此曲,制者取材于河⼯之劳歌,因⽽声韵悲切。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苏轼《江城子·别徐州》原文翻译与赏析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苏轼《江城子·别徐州》原文翻译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62ef796edb6f1aff001fbe.png)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苏轼《江城子·别徐州》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译文】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
刚刚经历了邂逅相逢的喜悦,又要面对骤然分别的痛苦。
携手友人,含泪折花相送,作为道别。
东风徐徐,春光仍在,可我即将离开,这美好春光今后还能与谁共享呢。
隋堤中的水浩浩荡荡,好似我无限的离思。
春光明媚,鸿雁北归,而我却与雁行相反,离开徐州热土,南去吴中。
频频回顾,只见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东南,向着淮水脉脉流去。
我想托清泗的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泪寄往徐州,怎奈泗水东流,相思难寄。
【赏析一】此词作于元丰二年三月苏轼由徐调知湖州途中。
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别恨是全词主旨,上片写别时情景,下片想象别后境况。
【赏析二】此词写别恨,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
作者由分别之地彭城,想到去途中沿泗入淮,向吴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别时之和泪,想到别后的寄泪。
这样,离愁别绪更显深沉、哀婉。
结句流不到,楚江东,别泪千点因春水溶溶而愈见浩荡,犹如一声绵长的浩叹,久远地回响在读者的心头。
【赏析三】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
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
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
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
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
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
携手两句,写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最后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
苏轼最经典的诗词名句摘抄
![苏轼最经典的诗词名句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0a48a13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5.png)
【导语】苏轼散⽂著述宏富,豪放⾃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于画,尤擅墨⽵、怪⽯、枯⽊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苏轼最经典的诗词名句摘抄,欢迎阅读!【篇⼀】 【篇⼀】 但愿⼈长久,千⾥共婵娟。
婵娟”是美好的样⼦,这⾥指明⽉。
句意:只愿互相思念的⼈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也能通过⽉光来传递思念。
表达对远⽅亲⼈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粟。
本句出⾃古诗《前⾚壁赋》,此句是感叹⾃⼰⽣命的短暂,以及⼈的渺⼩,借题发挥,以抒发⾃⼰被贬谪后内⼼的苦闷和对宇宙、⼈⽣的⼀种感悟。
欲⽴⾮常之功者,必有知⼈之明。
本句宋苏轼《拟进⼠对御试策》,⾮常:不平凡。
明:明智。
这两句⼤意是:想要⽴下不平凡的功业的⼈,必须有了解⼈的明智。
这两句⽤于说明知⼈对于⽴⼤功的重要。
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
本句选⾃:宋·苏轼《策别第⼗》,⼤意是:要有所获取,就⼀定要有所舍弃;要有所禁⽌,就⼀定要有所宽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知。
本句选⾃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翻译为:读过的旧书要⼀遍遍的再去诵读,读熟了你就会⾃然⽽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意思。
【篇⼆】 【篇⼆】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情恼。
诗句出⾃苏轼的《蝶恋花》,[译⽂]慢慢的,墙⾥的笑声听不见了,⾏⼈惘然若失。
仿佛⾃⼰的多情被少⼥的⽆情所伤害。
欲把西湖⽐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句出⾃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西⼦”即西施。
⽆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样美丽动⼈;如果把西湖⽐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美⼈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命,⽽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不识庐⼭真⾯⽬,只缘⾝在此⼭中。
诗句出⾃北宋苏轼的《题西林壁》,这是⼀⾸哲理诗,但诗⼈不是抽象地发议论,⽽是紧紧扣住游⼭谈出⾃⼰独特的感受,借助庐⼭的形象,⽤通俗的语⾔深⼊浅出地表达哲理,故⽽亲切⾃然。
苏轼经典的诗词名句及赏析
![苏轼经典的诗词名句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4572f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e.png)
苏轼经典的诗词名句及赏析【篇一】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出处】宋·诗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赏析】分别十年,是生是死,彼此都无从知晓;遥遥相对,不觉茫然。
即使未曾思量,但她的人影却自然浮现心头,使人永难忘怀。
“十年生死两茫茫”用来表示对离别经年,既不知生死,又无从联络的亲友的感怀与。
“不思量,自难忘”描写对故人追念的深刻,难以忘怀。
原诗是一首悼亡诗,描写诗人对已逝妻子的深切思念,情真语挚,感人至深。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处】宋·诗人《赠刘景文》【赏析】“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
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
“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宋·诗人《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赏析】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
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
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大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篇二】1、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出处】宋·诗人《和子由渑池怀旧》【赏析】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应似。
常年在外流浪的人,最喜欢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这两句诗了。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出处】宋·诗人《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赏析】人生在世,会遭遇到各种悲、欢、离、合,就好像天上的也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事是自古以来就不曾圆满周全的。
苏轼《水调歌头》诗词翻译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诗词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0fc9e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c.png)
苏轼《水调歌头》诗词翻译赏析苏轼《水调歌头》诗词翻译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译文] 人们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伏晴出、团圆亏损,这些事古往今来难以让人称心。
出自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①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
②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③把酒:端起酒杯。
④天上宫阙:指月中宫阙:宫殿。
,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⑤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
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⑥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
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⑦ 琼楼玉宇:琼楼玉宇,美玉建筑的楼宇,指月中宫殿。
⑧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⑨不胜:不堪承受⑩照无眠:照著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
⑾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⑿起舞弄清影:在月下起舞,身影摇曳.⑩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⑾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对人间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离别之时圆呢?⑿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对人间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离别之时圆呢?⒀共:共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人们都能身体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样的月光中.婵娟,指月亮.⒁婵娟:美丽的月光。
这里指明月。
译文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
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我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苏轼《水龙吟》翻译赏析
![苏轼《水龙吟》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7b807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2.png)
苏轼《水龙吟》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水龙吟》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译文] 三分春色姿容,二分化作尘土,一分坠入流水无踪影。
[出自] 苏轼《水龙吟》《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这首词大约是宋神宗元佑四年(公元1081年)春,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章质夫:名楶,浦城(今福建蒲城县)人。
当时正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经常和苏轼诗词酬唱。
他的《水龙吟·咏杨花》原文如下:“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渐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调名。
首见于柳永咏梅之作。
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鼓笛慢》、《海天阔处》、《丰年瑞》等。
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和诗或词。
章质夫:名栥(jié),字质夫,福建蒲城人,历仕哲宗、徽宗两朝,为苏轼好友,其咏杨花词《水龙吟》是传诵一时的名作。
从教坠:任(杨花)坠落。
“思量”两句:指杨花看似无情,实际却自有其愁思。
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及赏析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656b7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d.png)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及赏析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
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
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代: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
杨花离枝坠地,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娇柔的柳枝,就像思妇受尽离愁折磨的柔肠,那嫩绿的柳叶,犹如思妇的娇眼,春困未消,欲开还闭。
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不恨杨花飘飞落尽,只是愤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
早晨一阵风雨,又去哪里寻找落红的踪迹?早化作一池翠萍。
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
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苦愁的眼泪。
注释水龙吟:词牌名。
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
《清真集》入“越调”。
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
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章质夫:即章楶(jié),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时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常与苏轼诗词酬唱。
从教:任凭。
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用唐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苏东坡传好词好句摘抄并赏析
![苏东坡传好词好句摘抄并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469c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1.png)
苏东坡传好词好句摘抄并赏析【一、介绍苏东坡及其文学成就】苏东坡,原名苏轼,字子瞻,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他的文学成就卓越,无论是诗、词、散文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尤其是在词作方面,他与辛弃疾、欧阳修、晏几道并称为“北宋四大词人”,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二、摘抄并赏析苏东坡的好词好句】1.摘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赏析:这句词出自《青玉案·元夕》,描绘了诗人把酒赏花的情景。
用“暗香盈袖”表现出花香四溢的氛围,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2.摘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句诗出自《登鹳雀楼》,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句诗后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寓意着不断追求,超越自我。
【三、分析苏东坡词句中的艺术特色】1.豪放洒脱:苏东坡的词作具有豪放洒脱的风格,气势磅礴,富有力量感。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寓意深刻:苏东坡的词句往往富含哲理,引人深思。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善用意象:苏东坡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如《青玉案·元夕》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四、总结苏东坡文学价值及其影响】苏东坡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独树一帜的大家。
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他的启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典文学。
苏轼最著名的30首诗词
![苏轼最著名的30首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de21157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0.png)
苏轼最著名的30首诗词1,《阳关曲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鉴赏: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到别情。
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千古名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千古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鉴赏: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千古名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鉴赏: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苏轼关于雪的诗句
![苏轼关于雪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7fc735c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4.png)
以下是苏轼的关于雪的诗句及赏析:
“卷起千堆雪”——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句诗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阔景象,其中“千堆雪”形象地表现了浪花飞溅、洁白如雪的壮观景象。
苏轼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浪花比作雪堆,展现出惊涛拍岸、气势磅礴的自然奇观。
“应似飞鸿踏雪泥”——出自《和子由渑池怀旧》。
这句诗以鸿雁踏雪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短暂、无常的感慨。
苏轼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人生比作鸿雁踏雪,暗示着人生如同短暂的过客,留下的足迹也会很快消失。
“雪沫乳花浮午盏”——出自《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午后的景象,其中“雪沫乳花”形象地表现了雪花飘落、洁白如花的美丽画面。
苏轼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冬日的寂静和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苏轼的诗句以雪为载体,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他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情感和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创造出既具有美感又富有哲理的文学意象。
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诗词名句赏析
苏轼诗词名句赏析
1、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有很多诗是因为他弟弟苏辙而写。
五年前,苏轼、苏辙兄弟二人曾到过渑池县,同宿僧舍,在墙壁上题诗。
五年后,苏轼外出做官,又要经过渑池县,弟弟苏辙为他送别,想起渑池旧事,颇为感伤,并发出了偶然还是必然的疑问,苏轼以诗作答。
人的一生,辗各处,像什么呢?正像到处飞的鸟类,偶尔在雪地上留下脚印。
到处飞是鸟的命运,因此是必然,而在雪地上留下脚印则是偶然的行为。
既然是偶然,也便不必在意。
就像兄弟俩曾经同宿僧舍,壁上题诗,而今苏轼一人前行,都是偶然的事,所以不用放在心上。
人生充满了偶然,而我们则需要用一种必然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偶然。
【附原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
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正式开始。
由于与王安石持不同政见,公元1071年,苏轼自请离京,赴杭州就任。
然而没过多久,他又被调往密州。
他来到密州时,密州正处在蝗旱相仍,盗贼渐炽的紧张局势里。
一年后,他把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重修城北旧台,命名为超然台。
登上超然台的那一刻,他怀旧,他思乡,他为壮志未酬而伤感。
可是很快,他又用这句话来宽慰自己。
不要对着老朋友思念家乡,那样就会使思念倍增,既然无力改变现状,又何必用感情来折磨自己呢?还是用新火来煮一杯新茶吧,这美好的春光如果不用来作诗醉酒,那便又枉费了。
如果把眼前的时间都用来怀旧和伤感,那么这一段时间也是伤感的,继而它也会旧。
与其怀旧,不如怜惜眼前。
【附原词】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又是因为苏辙。
之前说苏轼从杭州被调任密州,这显然是降职了,可苏轼并不懊恼,因为这会离苏辙更近,兄弟团圆也就方便些。
可不知为什么,两个人都在山东,这一年的中秋节,却没能团聚。
望着天上的圆月,酒醉的苏轼竟然埋怨月亮故意与人们过不去。
接着,他笔锋一,说人们都向往欢与合,但这世上毕竟存在悲与离,就像月亮,它也不可能永远如今晚这般,它也有阴与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十全十美。
如果人们要因为不能十全十美而感伤,那是大大的没必要了。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附原词】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年头。
这一年春天,苏轼与好友相约郊游,途中大雨忽至,同行的朋友都觉得很狼狈,只有苏轼不这么觉得,泰然自若,迎雨而行。
过了一会,天晴了,苏轼填了这首词。
人生哪有不遇到坎坷的,难道坎坷会因为你害怕、躲避而自行消退吗?当然不会。
反正都要向前走,与其狼狈不堪,不如潇洒从容。
走过去,一切都变成了风景,一切都不值一提。
【附原词】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公元1084年,苏轼终于结束了他的黄州团练副使生活,奉调汝州。
在路过九江时,游览庐山,写下若干首诗,而这一首,是最后的总结。
身处庐山之中,看到的一切峰峦和流水都只是庐山的一部分,而非整体。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一件事物当中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非对错其实并非真正的是非对错,因为我们的眼界会被事物本身所遮挡,同时,又会受自己的好恶所左右。
所谓,当局者迷。
【附原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同样是1084年,去汝州上任的途中他还经过了一个叫做泗州的地方。
受泗州友人刘倩叔所约,两人同游泗州南山。
午间,两人在山间水畔煮茶,采摘鲜嫩蔬果野菜作茶食,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无酒无肉,也无丝竹歌舞,但却让苏轼感到了人间真正的味道。
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内心渴望声色犬马,追求功名利禄,沉迷灯红酒绿,觉得这样的生活带劲,刺激。
但据很多得到了这些的人说,这样的热闹里,是无尽的寂寞。
而发现,越是平淡、宁静的日子,内心越丰富,越快乐。
一蔬一饭,一朝一夕。
【附原词】
细雨斜风作晓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7、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
与他相识的人,也多半过着四海漂泊的日子。
苏轼在杭州做官时,老友钱穆自绍兴而来,途经杭州,略作停留,又要启程河北。
苏轼送老友至江边,离别之情忽上心来,但是他却说,人生好比一家旅馆,你我都是其中过客。
我们常因身边的人、身边的物,来了,走了,而喜,而忧。
而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我们本身就是一个过客,所以注定不会有一件事物陪你走完一生,因为没有人陪这个世界走到尽头。
可用哲学的方式去想,无论我们去向哪里,终究离不开这宇宙,于是也就没有真正的分别。
【附原词】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去读苏轼的一生,会发现他这六十四年里其实充满了不幸。
但去读苏轼的诗文,又仿佛他的生活里尽是逍遥。
为什么?
正如斯宾诺莎所说:心灵理解到万物的必然性。
理解的范围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而不为它们受苦。
梁恕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