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参考教案新部编本.
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认识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识记,提高学生对大河流域地理位置的认识;通过图片展示,培养学生对古文明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史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大河流域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尊重和欣赏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大河流域地理位置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3. 课堂讲解:(1)讲解尼罗河文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2)讲解两河流域文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3)讲解印度河文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4)讲解黄河流域文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4. 史料分析:让学生分析史料,深入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加深对大河流域地理位置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认识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3)分析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掌握大河流域文明的发展脉络;(2)运用比较法,分析大河流域文明之间的异同;(3)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性成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自豪感;(2)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包容性;(3)引导学生关注文明的发展与传承,提高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3)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大河流域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大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性成果及其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展示大河流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2)提问:什么是大河流域文明?它为什么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大河流域文明之间的异同;(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大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性成果,如古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等;(2)学生分析这些成果的意义和影响;(3)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学生分享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3)布置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大河流域文明的知识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大河流域文明的认知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设计3: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描述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概貌及其空间分布。
3.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的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
包括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大国的相关历史知识;通过分析思考金字塔的建筑特点和建造历史,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2过程、方法激发兴趣、导学、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埃及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结结晶。
教材简析:本课以“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为主题,各有侧重地讲述了古代亚非三大古国的历史。
重点应该是金字塔、沙谟拉比法典及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
难点是古代文明为何产生于大河流域,以及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查阅有关资料、制作课件;学生搜集有关金字塔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万里长城。
〔师述〕: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当然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非常多。
除了中国古代文明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早期文明呢?学生读提示、明确: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
二、学习新课(一)学生默读全文,了解大致内容(二)学习“金字塔的国度”1.投影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2.学生诵读相关课文内容、思考:古埃及文明的孕育过程?〔归纳〕: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前3000年,出现初步统一的古埃及国家。
3.结合文中内容分组讨论: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①特点:高大,用巨石砌成,无粘着物②代表:胡夫和哈佛拉的金字塔③建造方法:借助畜力和圆木,沿斜坡搬运;外星人所为。
动画模拟金字塔的修建过程。
(三)学习“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引入:你知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出处吗?1.学生读书、后思考:①新月沃地的来由②何人何时统一了两河流域?③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典?2.讨论:汉谟拉比法典公正吗?(投影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归纳〕:宣扬“君权神授”,毫无公正、人道可言。
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范文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 认识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3. 分析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大河流域文明的共同特征;2. 学会比较不同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理解;2. 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 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
难点:1. 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影响;2. 不同大河流域文明的比较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大河流域文明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大河流域文明的共同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重点阐述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比较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简要概述其异同。
2.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影响的认识水平;4. 学生对不同大河流域文明的比较分析能力。
六、教学策略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大河流域文明的图片,如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的文明遗址,增强学生对文明成就的直观感受。
2. 地图引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河流域地图,了解各文明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发展。
2024年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
2024年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埃及和巴比伦的相关历史,认识到大河流域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的重要地位。
2. 通过对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社会发展状况的了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以及各个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学重点:大河流域孕育的文明古国——埃及和巴比伦。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各个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世界范围内,人类文明的形成有很多重要的地方。
其中,大河流域,如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印度河等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重要地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大河流域的文明。
二、讲授新课:(一)古埃及:尼罗河的赠礼(板书)1. 尼罗河的赠礼(图片)——古埃及文明的形成(板书)(1)时间:大约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
(板书)(2)基本情况:古埃及最初形成的是以氏族部落为主的国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法老。
法老自命为神的化身,他们利用神权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人民对法老必须绝对服从。
(板书)(3)评价:初步显现奴隶制度的民主政治。
为后来的罗马帝国提供了范例。
(板书)思考:(学生思考问题)法老为什么要利用神权加强对全国的控制?这种神权统治有什么影响?小结:(学生回答)由于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洪水退去后会在河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土壤,所以埃及人很早就开始了农业活动。
他们还发明了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同时,古埃及人还是杰出的建筑师,留下了许多宏伟的建筑。
这些建筑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才干。
(板书)(二)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的遗产(板书)1. 苏美尔人及其成就(图片)(板书)(1)成就:两河流域早期居民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板书)(2)影响:两河流域的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对后来的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文明产生了影响。
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摇篮 》
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摇篮》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摇篮》教学内容:大河流域—人类文明摇篮教学目标:1. 了解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2. 了解大河流域的主要河流和文明发展历程;3. 掌握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4. 培养学生对文明流域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 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地球上有哪些著名的大河流域?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大河流域对人类的重要性并导入新课。
二、知识讲解(约20分钟)1. 介绍大河流域概念及人类文明发源地的含义。
2. 概述大河流域主要河流的特点,如:黄河、长江、尼罗河、伏尔加河等。
3. 分析大河流域文明发展历程,如:中华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
4. 引导学生思考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三、学习活动(约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河流域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并形成小组答案。
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分享自己小组讨论的观点和答案。
四、巩固与拓展(约15分钟)1. 组织学生参观或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大河流域的实际状况和文明遗迹。
2.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对大河流域的文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短文介绍。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要求学生以文明流域保护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大河流域地图、文明遗迹图片。
2. 视频资料:大河流域文明历史纪录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明白了大河流域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培养了学生对文明流域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但是,在知识讲解时,教师需要注意理论和实际案例的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河流域的实际情况。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古代埃及国家名称和统一时间,金字塔是埃及国王的陵墓。
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
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印度的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与实质,以及印度种姓制度,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1.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人民运用智慧和力量创造出的世界古代一大奇迹,从而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还有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
3.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世界上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体现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
难点:学生刚接触学习世界也对地理方位、人名、地名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的分析。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讲述的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位于北非和亚洲西部是古埃及和新月沃地的有关国家,了解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加深对世界古代奴隶制文明的理解很有帮助。
而且本课的可读性很强,建议多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来突出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
多留给同学们自己动手的时间。
教学媒体1.投影仪2.投影片(自制):(1)古代埃及人赞美尼罗河的诗句;(2)埃及奴隶社会阶级关系图示;(3)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按课本图放大);(4)埃及战车(按课本图放大);(5)本课知识综合图示;(6)课堂检测题。
3.挂图:(1)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挂图;(2)古代埃及挂图。
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范文
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认识到大河流域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大河流域古文明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3. 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大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原因。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文明成果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大河流域文明的理解和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河流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对大河流域文明的兴趣。
2. 讲解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介绍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分析其发展原因。
3. 分析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对比各大河流域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大河流域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4. 讲解大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分别讲述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大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展示其文明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
五、课后作业2. 对比各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谈谈你对大河流域文明的看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大河流域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特点,掌握其发展历程,认识其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
教案首页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整体构思1.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教材分析古代东方文明属于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文明的产生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四大文明古国分别诞生于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与恒河、黄河与长江流域。
这里土地肥沃,水力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农业。
可能是出于修建和管理水利灌溉工程、统治众多人口和辽阔大陆地域的需要,这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一般都建立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
所以,经济上的大河农业和政治上的中央集权是古代东方文明的基本特征。
本课分三目内容:第一目:金字塔的国度。
介绍了尼罗河、埃及的统一和金字塔的修建。
第二目: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介绍了两河流域及其统一、《汉谟拉比法典》。
第三目: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介绍了印度河、雅利安人的入侵和种姓制度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处理方法:关于金字塔,可结合有关图片,解释名称由来以及几座有名代表作。
之后,留出专门的时间请部分同学根据他们从各种途径了解的相关资料,向大家介绍有关金字塔的故事。
关于《汉谟拉比法典》,让学生在充分讨论分析理解内容后进行角色表演,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把握它的实质,强调其特殊的历史地位。
难点:一是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二是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处理方法:通过充分利用地图资源和多媒体视频演示,透彻分析尼罗河与埃及文明的关系,以帮助学生理解其他三个国家。
通过话剧表演再现种姓制度的内容,表现其鲜明的阶级性,再结合今天印度的发展,讨论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
教学方法1,问题导人法:让学生探究文明的涵义,了解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文明社会的开始。
2.问题教学法:抓住学生猎奇、好胜的心理,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活动表演法:让学生在充分讨论分析理解的前提下组织活动表演,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演讲表达能力。
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
汉漠拉比法典。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
2.能力要求:(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起,从国家的强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思考,使学生认识公元前15世纪埃及帝国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分析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古代埃及国家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到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一大奇迹。
(2)通过新月地带的古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汉漠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字塔汉漠拉比法典希伯来国家重印度种姓制度
难点: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设计。
第2课__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_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三大文明的相关历史知识与标志性事件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学习过相关历史知识,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而学生对人类文明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神话故事十分感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故事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2.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坏境。
学习目标1.了解金字塔的建造,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
2.理解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
教学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处理方法:运用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教学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处理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式教学过程一、激活学生的学习激情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
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
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
板书课题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二、学习本课,获得新知1.自学指导: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
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一、金字塔的国度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
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
2500年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
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2.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金字塔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3500年)2.古巴比伦王国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
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摇篮 》
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摇篮》教学目标:了解大河流域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人口迁徙、农业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河流域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人口迁徙、农业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大河流域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1.课本《历史》九年级上册;2.多媒体设备和电子板书。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大河流域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有着怎样的重要地位?”“有哪些著名的大河流域?”步骤二:讲授(25分钟)1.通过PPT展示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势、气候、水文特点等,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自然条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2.通过讲解人类在大河流域的迁徙情况,包括人口聚集、民族融合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大河流域的人口变迁对文明的推动作用。
3.讲解大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情况,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的变迁、粮食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大河流域农业发展对人类文明的意义。
4.讲解大河流域的文化交流情况,包括语言文字、宗教、艺术等方面的交流,并引导学生思考大河流域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步骤三:案例分析(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案例,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流域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特点。
步骤四:小结(5分钟)总结大河流域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继承和发展大河流域的文明。
步骤五:课堂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河流域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以及如何保护和利用大河资源。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大河流域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从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人口迁徙、农业发展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了解大河流域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范文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掌握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大河流域文明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1.1 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1.2 古埃及文明的特点1.3 古埃及的重要成就: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形文字第二章: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2.1 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2.2 汉摩拉比法典2.3 古巴比伦的其他成就:宗教、文学、数学、天文学第三章: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3.1 印度河流域的自然环境3.2 古印度文明的特点3.3 古印度的重要成就:佛教、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第四章: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国文明4.1 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4.2 古代中国文明的特点4.3 古代中国的重大成就:夏商周、儒家思想、四大发明第五章:大河流域文明的比较与启示5.1 大河流域文明的共同特点5.2 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影响5.3 从中得到的启示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评价学生在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特点、掌握文明成就方面的表现。
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提升,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六章: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续)6.1 古埃及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6.2 古埃及的艺术与建筑风格6.3 古埃及文明的衰落与影响第七章: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续)7.1 古巴比伦的社会制度与经济生活7.2 汉摩拉比法典的意义与价值7.3 古巴比伦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第八章: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续)8.1 古印度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制度8.2 古印度的文学与哲学成就8.3 古印度文明的传播与影响第九章: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国文明(续)9.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行政管理9.2 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9.3 古代中国文明的延续与发展第十章:大河流域文明的碰撞与融合10.1 大河流域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影响10.2 文明的碰撞:战争与征服10.3 文明的融合:文化、科技、宗教的交流与互鉴教学评价:在完成剩余章节的教案编写后,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评价学生在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特点、掌握文明成就方面的表现。
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2. 通过学习大河流域的文明,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大河流域文明的共同特点。
2. 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大河流域文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 不同大河流域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大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原因。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不同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共同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河流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大河流域文明的好奇心。
2. 讲解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介绍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大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原因。
3. 分析大河流域文明的共同特点:通过对不同大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性成果进行对比,总结出大河流域文明的共同特点。
4. 讲解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影响:通过举例说明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大河流域文明的共同特点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现实生活中大河流域文明的发展现状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六、教学内容:1. 尼罗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2. 尼罗河流域文明的发展与影响七、教学过程:1. 讲解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介绍尼罗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河流等特点,分析其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2. 探究古埃及文明的起源:讲述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其文明成果,如金字塔、木乃伊等。
3. 分析尼罗河流域文明的特点:总结古埃及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并与其他大河流域文明进行对比。
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摇篮》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大河流域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的重要地位;(2)掌握大河流域的主要地理特点,了解河流的重要作用;(3)了解大河流域的农业和城市发展;(4)了解大河流域的历史文化遗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河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了解大河流域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的重要地位;(2)掌握大河流域的主要地理特点,了解河流的重要作用。
2.难点:(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2)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0分钟)1.通过图片和问题导入新课:“大河流域,你听说过吗?大河流域有哪些?”引发学生的思考。
Step 2 探究与讨论(4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大河流域?有哪些著名的大河流域?(2)大河流域有哪些地理特点?为什么大河流域对人类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3)大河流域的农业和城市发展特点有哪些?(4)大河流域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对人类文明有什么贡献?2.各小组组长汇报研讨结果,并与全班交流讨论。
Step 3 多媒体展示(30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大河流域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
Step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比中国大河流域与其他大河流域的差异。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小组合作,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多媒体展示使学生对大河流域的了解更加生动形象。
3.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探究和讨论中,提高学习效果。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参考教案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认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重要资料。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图片,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他们是古代埃及早期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成就,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他们分别是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诞生于亚非大河流域的人类早期文明。
讲授新课:[板书]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7页到第8页有关埃及的内容,了解埃及文明的特点。
[学生看书]……[教师引导]从课本中能获得哪些有效信息?[学生回答]埃及文明的出现与尼罗河有关,尼罗河蜿蜒北流,每年定期泛滥。
水退后留下了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
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
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埃及是金字塔的国度,埃及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教师组织](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片,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取课本外的知识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尼罗河胡夫金字塔[教师引导]在看完有关尼罗河风光等内容后,我们来看一组投影。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新部编本0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学习目标:1、说出古代埃及国家出现和统一的时间;两河流域的古代国家;古巴比伦王国。
2、理解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3、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印度等级制度的内容及实质。
学习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学习难点:一、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二、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通读教材,标出以下表格中所填内容并尝试记住它。
(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讨论。
)2、我们的问题(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
)3、老师的问题:(1)结合教材10页读图《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回答以下问题:(2)此图所指的法典叫什么名字,由谁指定?它出现在古代的哪个国家?什么时间?(3)此法典的制定有何目的及意义?(三)材料解析以下是古代的一些法律条文,括号里的字是后人按前后文的意思增补的,以便于阅读:材料一:婆罗门教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宣扬:婆罗门种姓是梵天即神用自己的口创造出来的,而把其它三个种姓分别说成是梵天用自己的手、腿和脚创造出来的。
材料二: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杀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三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杀)一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三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杀)一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十头公牛和一头母牛。
请回答:(1)这些法律条文体现的是什么制度?(2)这种制度维护了谁的利益?(3)它造成了什么影响?(四)拓展延伸与同学讨论一下,为什么人类的早期文明发祥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五)系统总结1、知识建构: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2、方法总结:继续学习列表法比较、巩固相近知识点。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人
教
学
反
思
古代埃及
古代巴比伦
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
国家出现
前3500年
前3500年
前2500年
前2070年
统一
前3000年
前18世纪
前230~前221
发源地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黄河流域
典型特征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
课题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
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和教学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金字塔是做什么的?(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
◎地理位置?(非洲尼罗河畔: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
◎出现奴隶制小国时间?(公元前3500年)
◎这些小国与小国之间不停的争斗、兼并,逐渐在统一。在不断地兼并战争当中,哪一个国家统一其它的小国的?首都设在哪里?(公元前3000年孟斐斯)
(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亚洲两河流域──古巴比伦
亚洲印度河流域──古印度亚洲黄河流域──古中国
这是世界文明的四个摇篮,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了人类文明,人类社会随之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而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产生于亚非地区,尼罗河两岸最早,约是公元前3500年。
一、金字塔的国度
◎请同学们猜一猜建筑物是哪个国家的文明标志?(古代埃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认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重要资料。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图片,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他们是古代埃及早期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成就,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他们分别是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诞生于亚非大河流域的人类早期文明。
讲授新课:[板书]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7页到第8页有关埃及的内容,了解埃及文明的特点。
[学生看书]……[教师引导]从课本中能获得哪些有效信息?[学生回答]埃及文明的出现与尼罗河有关,尼罗河蜿蜒北流,每年定期泛滥。
水退后留下了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
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
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埃及是金字塔的国度,埃及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教师组织](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片,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取课本外的知识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尼罗河胡夫金字塔[教师引导]在看完有关尼罗河风光等内容后,我们来看一组投影。
[投影显示]问题一: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问题二: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学生讨论]……(讨论时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最后选派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作最后总结)[教师讲述]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
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两者的关系。
在东非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
古埃及人的活动范围,南起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尼罗河三角洲。
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
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马克思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
”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金字塔建筑群,散布在尼罗河下游两岸的基萨和萨卡拉一带,位于开罗以南十多千米,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80座。
其中以第四王朝第二代国王(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规模最大。
金字塔约用巨石230万块砌成,平均每块重约2.5吨。
塔底占地约 52900平方米。
绕大金字塔一周,约有一千米。
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比胡夫的大金字塔低 8米。
建筑金字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据说建筑胡夫的金字塔,就有10万人头顶烈日在监工的皮鞭之下劳动,整个工程历时30年。
本课引言篇中选用的插图《狮身人面像》是埃及的著名建筑。
狮身人面像希腊人称它为“斯芬克斯”,它是古代埃及国王威严的象征。
其目的也在于使人们相信,国王凌驾一切的权威是永世不可动摇的,妄图以此震慑人民的心灵,维护奴隶主专政。
在埃及吉萨附近哈佛拉金字塔旁的一座狮身人面像是最著名的。
石像的面部是按哈佛拉的相貌塑造的,它面向东方,高达 20米,长 73米,加上被埋没的前爪,全长70多米,一只耳朵就有 2米长,下额的胡须长达6米,除狮爪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用建筑金字塔时留下的一块天然巨石雕成的。
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曾用大炮轰击狮身人面像,希望打开通往内部的入口,破坏了雕像的面部,鼻子崩落,眉目模糊,形成一种奇特的“笑容”。
每当风沙弥漫、日影昏暗的时候,出现一种朦胧的神秘感。
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
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
传统的说法,特别是史书(希罗多德的著作)的记载,都认为是依靠奴隶的集体劳动建成的。
但是在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埃及人是如何用原始的工具将一人来高、两吨半重的巨石从山上凿出?又是如何将巨石从几英里甚至几十英里外运来,再吊上甚至高达一百多米的塔顶?对于这些问题,无人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一些学者推断,古埃及人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着斜坡拉上金字塔。
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就是金字塔。
近年来,又有一些学者推断金字塔并非地球人所造,而是外星人所为。
当然,要真正揭开金字塔的建筑之谜,还得依靠人们的不懈努力和勤奋研究。
[教师小结]古埃及的国王(法老)们不仅仅满足于生前统治着人世,而且幻想死后复活成神,仍是阴间的统治者,永远庇护着他的子孙后代。
根据埃及的神话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
因此,他们把尸体挖去内脏,浸以盐水等防腐剂,填以香料,然后用麻布裹紧。
这种可以保存很久很久的尸体叫做“木乃伊”。
金字塔便是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他们死而“复活”后的“永世的城堡”。
这便是每个国王继位后就着手为自己建筑陵墓的宗教方面的原因。
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
同时,金字塔也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教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在大河流域的文明,除了埃及文明以外,还有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板书][教师讲解](结合课本地图或教学挂图,讲清“新月沃地”的概念含义)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土地肥沃,从地图上看,它形似一弯新月,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沃地东部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古希腊人称这一地区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
这里的河水定期泛滥,时常带来灾害,但水退后留下的淤泥有利于农业生产。
新月沃地[教师提问]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都在大河流域,河水的泛滥都给当地留下了肥沃的土地,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教师引导]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从中可以找出大河流域人类文明产生的共同规律。
[教师讲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沃地东部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古希腊人称这一地区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
大致以今日的巴格达城为界线,分为南北两部分。
它的北部为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
巴比伦尼亚也划分为两部分,以尼布尔(今努法尔)为界线,它的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南部的主要居民,公元前5000年左右,他们结成氏族公社,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绵羊、猪、牛、驴等牲畜。
公元前3000年左右起,苏美尔人先后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城邦,著名的有拉格什、乌尔等。
苏美尔城邦出现后不久,在它的北面从叙利亚草原迁来的一支游牧部落阿卡德人,也建立阿卡德等奴隶制城邦。
在以后几百年时间里,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不断打仗,两河流域南部时而统一,时而分裂,直到汉谟拉比时,古巴比伦才统一两河流域。
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一支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一个名叫苏撒的古城旧址上,进行发掘工作。
一天,他们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石,几天以后又发现了两块,将三块拼合起来,恰好是一个椭圆柱形的石碑。
这块石碑高 2.25米,底部圆周 1.9米,顶部圆周 1.65米。
在石碑上半段那幅精致的浮雕中,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恭敬地站在他的面前,沙马什正在将一把象征帝王权力标志的权标,授予汉谟拉比。
整个浮雕画面庄严而稳重,表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
石碑的下半段,刻着汉谟拉比制定的一部法典,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其中有少数文字已被磨光。
这个石碑就是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
它把我们带到了近4000年前的古巴比伦社会。
《汉谟拉比法典》法典浮雕西亚的城邦往往为了争夺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权而战,而各个城邦有各自不同的强大时期,因此也都先后统治过这一地区。
巴比伦控制该地区是在其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公元前1792~前1750年)。
因为臣民们相互之间常常因观点不同而发生冲突,于是汉谟拉比就制定了一套全体人民都必须遵从的法律。
这是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
汉谟拉比法典有282条法律条款,包括刑事法及有关占有奴隶、结婚和离婚、偿还债务和支付工资等方面的法律。
一些法律听起来还很合理,如第233条规定:“倘若一个建筑者建造一幢房子……而工程不完善……这一工程应由该建筑者本人出资修缮。
”刑罚是严厉的。
一条法律规定:“倘若一个人挖出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同样挖出其眼。
”但是挖出奴隶的眼睛就不会处罚得这么重,只需支付一定的罚金即可。
汉谟拉比的雕像。
在颁布法典的同时,他还建立了一个巴比伦宗教,来代替多神崇拜。
汉谟拉比法典雕刻在一块石碑或者说是石柱上。
顶部是汉谟拉比与巴比伦的正义之神沙玛什的雕像。
[教师引导]现在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小字材料,然后根据法典的部分条款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看,它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
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
[教师过渡]在学习完两河流域的历史后,我们来看一下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板书][教师讲解](结合课本上古代印度的地图讲解)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
公元前三千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兴起了许多城市,其中最重要的城市是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本书中选用的插图就是该城遗址)。
古代印度文明在历史上称为“印度河文明”,因这一文明最早发现于哈拉帕,也称“哈拉帕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