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发行倒闭案例分析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1998年春节过后,人们开始竞相取款, 导致挤兑。持续几个月的挤兑耗尽了海南 发展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 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拨了 34亿人民币抵御这场危机,但只是杯水车 薪。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 关闭刚刚诞生2年零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 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 而关闭一家银行。
高息揽储的恶性循环
无法支付利息
继续吸入 高息存款
吸入高息存款
资金缺乏
01 TEXT01 02 TEXT02 03 TEXT03 04 TEXT04 05 TEXT05 06 TEXT06 07 TEXT07
经营模式不规范
股东抽逃资本金。许多股东的贷 款发生在其资本金到账后1个月 内, 即“刚拿来,又带走;拿来 多少,带走多少”。
最终倒闭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公告宣布对 海发行进行关闭清算
指定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债权债务, 对境外债务和境内居民储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 保证支付,其余债务待组织清算后偿付。
同时,中国工商银行也发出公告,宣布即日起对 海南发展银行的债权债务进行托管,并公布了托 管、登记等有关事宜。
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贷款的用途不明确。实际上是作 为临时拆借资金用于归还股息。
其他 13%
股东贷款 87%
股东贷款实际上是 股东抽逃资本金的 重要手段
有关资料显示,海南发展银 行成立时的16.77亿股本在建 行之初,甚至在筹建阶段, 就已经以股东贷款的名义流 回股东手里。
海南发展银行是在1995年8 月18日正式开业的,但仅在 1995年5月至9月间,就已发 放贷款10.60亿元,其中股东 贷款9.20亿元,占贷款总额 的86.71%。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近年来,海南发展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中面临倒闭的一家银行。
该银行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境内一家地方性银行,在当地有着重要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内外部因素,海南发展银行最终宣布破产,给当地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
本文将对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过度扩张和信贷风险。
2024年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使得银行利润下降,为了弥补利润缺口,海南发展银行开始大规模发放高风险贷款,包括房地产和非标准化信贷。
这导致了银行信贷风险的积累,资产质量开始恶化。
此外,银行管理体系和内控机制也存在明显缺陷,不能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
其次,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还包括政策因素和经济周期。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海南发展银行所在的房地产行业面临了严重的市场下行风险。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收紧政策,贷款标准变得更加严格,导致海南发展银行的贷款业务大幅下降,进而引发了流动性风险。
同时,国家对地方性银行的监管也逐渐加强,使得海南发展银行在资本金补充和整体风险防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此外,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案例还暴露出监管部门监管不严问题。
过去的监管模式主要侧重于规则制定和事后监管,监管部门在风险防控方面缺乏主动性。
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导致对监管部门的整体能力和有效性产生了质疑。
监管部门应在早期识别和预警风险,并制定有效的监管政策和规则,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和及时性。
最后,海南发展银行倒闭也对当地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倒闭导致了大量失业和社会不稳定,也使得当地的金融环境变得更加脆弱。
此外,由于海南发展银行是地方性银行,其倒闭还对其他地方性银行和金融体系产生了不良影响,加大了系统性风险。
综上所述,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过度扩张和信贷风险、政策因素和经济周期、监管不严和资本金补充不充分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该银行的倒闭。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
关于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1998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一、成立及倒闭过程1、背景海口银行的密度极大,巨大的压力下,银行走上了恶性竞争的道路,各信用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
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
于是,资不抵债、入不敷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成了信用的通病,并严重影响会安定。
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兼并海发行、托管信用的最直接原因。
2、成立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通过向全国募集股本,并兼并5家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的信托投资公司而成立的,注册资本为16.77亿元人民币。
股东有43家,主要为海南省政府,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有海南省政府控股。
在成立伊始海发展就背负44亿元的债务,合并时这五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
1997年底,城市信用社引发的海南金融问题第一次大规模显现,5月海口人民城市信用社主任陈琪作案潜逃,这一事件导致储户恐慌出现集中提款现象,随后,支付危机波及海南十几家城市信用社。
1997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发布通告,宣布关闭海口市人民城市信用合作社等5家违法违规经营、严重资不抵债、一已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城市信用社。
其债权债务由海南发展银行托管,全省其余29家信用社除一家仍独立经营外,全部并入海南发展银行。
接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总资产为137亿元,总负债却为142亿元,资产几乎全为无人问津的房产。
3、经营中的问题但是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海南发展银行破产清算案例分析
海南发展银行破产清算案例分析一、面临的风险分析1.不良资产比例过大成立海南发展银行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挽救一些有问题的金融机构。
1993年海南省决定成立海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问题的信托投资公司合并为海南发展银行。
1997年年底,遵循同样的思路,有关部门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的比例。
2.银行体制混乱在海发行未兼并托管城市信用社之前,各信用社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
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社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
3.经营模式不规范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股东贷款实际上成为股东抽逃资本金的重要手段。
4.挤兑海发行兼并信用社后,其中一件事就是宣布,只保证给付原信用社储户本金及合法的利息,导致发生了大规模的挤兑。
海发行见在海南岛内无法缓解困境,想以岛外的力量帮助恢复,于1998年5月在深圳设立分行,然而并没有起明显作用。
为控制局面,化解金融风险,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二、经验教训1.当初是否应给海发行发照值得检讨从当时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当地银行竞争状况看,没有组建海发行的必要。
否则只能为日后的违规经营买下伏笔(高息揽存,高风险放贷)。
2.对关联交易需严加监管主要是向股东发放关系贷款没有控制好,从而使海发行成了股东的提款机,因此对股东贷款要有严格的限定。
3.行政性兼并应该停止行政性的将30余家由于高风险而难以为继的城市信用社并入海发行,是导致信心最终丧失,发生挤兑的直接原因。
三、事件启示首先,在海发行关闭事件中,我们看到其原因包括经营管理混乱、承担接管问题信用社等。
海南发展银行破产
1992-1993年海南金融机构直接投入房地产业 的资金在250亿,占全部贷款的40%左右,直接或 间接投入房地产业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50%左 右,各项负债中近70%来自岛外. 1993年宏观调 控后,海南房地产热难以为继,迅速降温,1996 年房价已跌去六成,地价更跌去六成以上,金融 机构投入房地产业的资金被套牢压死.岛外资 金不再流入并回流,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大幅增 加,相当部分金融机构只得依靠高息揽存来维 持运转. 3.从地方政府的角度看,行政干预难以化解地 方金融风险. 4.从监管的角度看,完善的监管法规和严格的 监管措施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保证.
1998年春节过后,挤兑开始在海发行出现了。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公告:鉴于 海南发展银行不能及时支付到期债务,为了保 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停止其一切业务活动, 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组织成立清算组,对海南 发展银行进行关闭清算;同时指定中国工商银 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债权债务,对境外债务 和境内居民储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保证支付, 其余债务待组织清算后偿付。
分析:
1.从银行本身的角度看,存在信用风险。 巨额债务:成立时有40多亿元债务近3倍与注册资本, 高息揽存:海发行5万元以上存款平均利率估计超过 15%,60多亿是高成本的同业拆借, 大量坏帐:到1995年末,向5家分支机构借出资金58 笔3.56亿用于保付,未收回一笔,到96年3月对5家分 支机构支持资金85笔8.49亿. 2.从宏观经济背景的角度看,银行信贷资金的经营 与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 1992年前,海南主要依靠优惠政策和房地产开发 引来资金,海南海南金融机构直接投入房地产业速 增加,岛外资金以各种方式大量流入.
海发行倒闭案例分析
2.盲目兼并,引起信用风险,挤兑现象严重
“
1、海口人民信用社存在诸多病根,盲目兼并造成海发行负担负担 过大,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2、负担过大,造成海发行无法正常运转,信用危机产生,挤兑 现象愈加频繁,最终导致清偿能力丧失。
”平衡和结构优化是衡量商业银行是否处于 正常状态和资金良性循环的重要标志。海南发展银行开业初期即背负 近45亿元的债务,其中相当一部分随着房地产业的降温成为财务坏账 和不良资产。银行资金短缺,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对于庞大债务的消 化只能是力不从心,造成畸形发展。
(五) 以立法推动金融改革,运用 法律手段防范金融风险
为防止类似于海南发展银行事 件的再次发生,我们有必要对商业 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资本金结 构、贷款投向以及存款保险等进 行更完备的立法,并明确执法程序, 使依法监管更加切实可行,经营管 理人员所担负的法律责任更加明 析。
(六) 以市场退出机制来加强监管,整顿金融秩序
6.行政手段的制约削弱了市场手段 和法律手段的效力
海南政府过于干预, 违背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造成了市场手段和法律手 段的弱化甚至失灵, 导致银行体系脆弱、发展 衰败
7.银行法规不健康,监管失控
1、无论是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银行开业,还是高息揽储出现的违规操 作,都违反了《商业银行》的行为 2、严重低估兼并信用社后所潜在的风险,经营制度存在漏洞 3、市场体制和金融市场尚不完善,同行内盲目追求发展,忽视监管和 法律手段的重要性。
(八)总结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 教训,以其为鉴改革现有银行体系
在海南发展银行事件中,处处可见 这些直接间接造成金融风险的因 素。这一事件并非孤立事件,它的 许多特征在我国的银行体系中都 有着不同程度的反映。因此,要结 合海南发展银行的惨痛教训,全面 改革现有银行体系,剔除潜在及表 面化的风险因素,这样才能保持我 国金融市场的繁荣稳定,确保改革 开放的胜利果实。
1998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1998海南开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一、成立及倒闭过程1、背景海口银行的密度极大,巨大的压力下,银行走上了恶性竞争的道路,各信用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
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
于是,资不抵债、入不敷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成了信用的通病,并严重影响会安定。
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兼并海发行、托管信用的最直接原因。
2、成立海南开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通过向全国募集股本,并兼并5家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的信托投资公司而成立的,注册资本为16.77亿元人民币。
股东有43家,主要为海南省政府,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有海南省政府控股。
在成立伊始海开展就背负44亿元的债务,合并时这五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
1997年底,城市信用社引发的海南金融问题第一次大规模显现,5月海口人民城市信用社主任陈琪作案潜逃,这一事件导致储户恐慌出现集中提款现象,随后,支付危机涉及海南十几家城市信用社。
1997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发布通告,宣布关闭海口市人民城市信用合作社等5家违法违规经营、严重资不抵债、一已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城市信用社。
其债权债务由海南开展银行托管,全省其余29家信用社除一家仍独立经营外,全部并入海南开展银行。
接收的城市信用合作社总资产为137亿元,总负债却为142亿元,资产几乎全为无人问津的房产。
3、经营中的问题但是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开展银行,并没有按照标准的商业银行机制进展运作,而是大量进展违法违规的经营。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案例: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
案例: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第一篇:案例: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案例: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
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在先后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和壮大的。
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
关闭前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案例发生原因分析: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日起就步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支付困难,信誉差。
1997年底按照省政府意图海南发展银行兼并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之后,公众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出现挤兑行为。
随后几个月的挤兑行为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
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了34亿元资金救助,但只是杯水车薪。
为控制局面,防止风险漫延,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同时宣布从关闭之日起至正式解散之日前,由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中包括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停止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施实清理清偿计划。
对于海南发展银行的存款,则采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别对待的办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储蓄一律由工行兑付,而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将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产负债清算完毕以后,按折扣率进行兑付。
6月30日,在原海南发展银行各网点开始了原海南发展银行存款的兑付业务,由于公众对中国工商银行的信用,兑付业务开始后并没有造成大量挤兑,大部分储户只是把存款转存工商银行,现金提取量不多,没有造成过大的社会震动。
案例8-4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剖析
思考:
从海南发展银行被关闭的案例中, 你得到什么启示?
二、深层原因分析
(一)不良资产比例过大。可以说,海南发展银行建 立本身就是一个吸纳海南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 怪胎。1992年开始海南房地产火爆,1993年5月以后, 国家加大金融宏观调控力度,房地产热逐步降温,海 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 出现了经营困难。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政府决定成 立海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严重问题的信托投资公 司合并为海南发展银行。据统计,合并时这5家机构的 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有关部门认为,可以靠公 司合并后的规模经济和制度化管理,使它们的经营好 转,信誉度上升,从而摆脱困境。1997年底,遵循同 样的思路、有关部门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 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 的比例。
由于上述原因,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日 起就步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 足,支付困难,信誉差。
1998年春节过后,不稳定的因素开始出现 了。一大早,在海发行的营业网点排成长队 的取款人便成为一个话题,而且传闻越来越 多、越传越玄……有鼻子有眼的传闻加剧了 人们心理的恐慌,恐慌的心理又反过来增加 了储户的取款。于是,金融界十分避讳、社 会十分担心的现象——挤兑,开始在海发行 出现了。
• 1997年年底,遵循同样的思路,有关部门 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 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的 比例。
• 在海发行未兼并托管城市信用社之前, 各信用社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 吸引存款。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社 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 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
(二)违法违规经营,海南发展银行建立起来以后,并没有 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 规的经营,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 的贷款。海南发展银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经中国人民 银行批准筹建,并于1995年8月18正式开业的。成立时 的股本16.77亿元。但仅在1995年5月到9月间,就已发 放贷款10.60亿元,其中股东贷款9.20亿元,占贷款总额 的86.71%.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属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许多代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确,实际上是用于归还用来入股 的临时拆借资金,许多股东的贷款发生在其资本到账后的 一个月,入股单位实际上是刚拿来,又拿走。股东贷款实 际上成为股东抽逃资本金的重要手段。这种违法违规的经 营行为显然无法使海南发展银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案例8-4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
从宣布关闭海南发展银行起至其正 式解散之日前, 式解散之日前,由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 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中包括: 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中包括:
• 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 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 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 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 • 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停止 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 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 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 • 配合有关部门清理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财产, 配合有关部门清理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财产, 制定、 制定、落实原海南发展银行的清算方案和债 务清偿计划。 务清例下只所以还能正常 运转,根本一点在于广大民众相信国有银行不会倒闭, 运转,根本一点在于广大民众相信国有银行不会倒闭,因 此不但不挤提,还照样存款。 此不但不挤提,还照样存款。海南发展银行一开始了就染 上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病, 上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病,长官意志使它一起步就背上 了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而由于它不是国有商业银行, 了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而由于它不是国有商业银行,没 有国家信用保证,因此,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挤兑, 有国家信用保证,因此,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挤兑, 引发支付危机而难以为继。如前所述, 引发支付危机而难以为继。如前所述,目前我国的主要商 业银行是裹着国家信用大旗掩盖着高额不良资产的病灶, 业银行是裹着国家信用大旗掩盖着高额不良资产的病灶, 如果不能尽快把不良资产比重降下来,随着我国加入WTO 如果不能尽快把不良资产比重降下来,随着我国加入WTO 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深入, 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深入,就极容易引发类似海 南发展银行这样的风波。 南发展银行这样的风波。
一、如此一家银行,为什么开 业不到 三年,就被迫关闭了 呢?
案例:海南发展银行倒闭
案例:海南发展银行倒闭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商业银行。
图4-1海南发展银行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关闭前有员工2800多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1992年开始海南房地产火爆,1993年5月以后,国家加大金融宏观调控力度,房地产热逐步降温,海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政府决定成立海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严重问题的信托投资公司合并为海南发展银行,据统计,合并时这5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有关部门认为,可以靠公司合并后的规模经济和制度化管理,使它们的经营好转,信誉度上升,从而摆脱困境,1997年底,遵循同样的思路,有关部门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的比例。
而且海南发展银行建立起来以后,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
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法担保的贷款。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时的股本16.77亿元,但仅在1995年5月到9月间,就已发放贷款10.60亿元,其中股东贷款9.20亿元,占贷款总颔的 86.71%,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属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许多贷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确,实际上是用于归还用来入股的临时拆借资金。
股东贷款实际上成为股东抽逃资本金的重要手段。
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初就步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支付困难,信誉差,1997年底按照省政府意图,海南发展银行兼并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之后,公众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出现挤兑行为,随后几个月的挤兑行为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急调了34亿元资金救助,但只是杯水车薪。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作业
05 总结与展望
对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总结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
海南发展银行由于过度依赖短期资金,长期项目投资过多, 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无法持续经营。此外,管理层决策失 误、监管不力等问题也是导致其倒闭的重要原因。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影响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对当地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 金融系统稳定性受到冲击、客户资金损失、企业融资困难等 。同时,该事件也暴露出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和不 足。
对行业监管的反思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事件引发了对中国金融行业监 管的反思,促使监管部门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 管和风险控制。
03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教训 与启示
银行经营的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重要教训之一是未能有效识别和评估 潜在的风险。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对各类风 险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和评估。
降。
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流动性 风险加大,导致经营状况急剧恶
化。
海南发展银行的破产倒闭主要是 由于过度扩张、不良贷款率高、
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原因所致。
02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事件
Hale Waihona Puke 倒闭事件概述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 行。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公告,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案例分析的结果与结论
结果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主要包括不良 贷款比例高、资本充足率不足、经营不 善等。在倒闭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包括成立清算组、进行资产处 置等,以保障储户和债权人的利益。
VS
结论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事件对中国金融业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暴露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 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防范类似风险, 需要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 能力、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等。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需要共同努力, 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
案例十六: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案例分析
案例十六: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案例分析海南发展银行于1995 年在合并5家信托公司的基础上组建。
这5家公司在1993年以前的海南房地产热中,已有大量资金积压在房地产上。
从诞生之初,海发行就被赋予了化解金融风险的重任。
之后,海发行又引入北方工业公司、中远集团等40余家岛外股东,筹集资金10.7亿元,由海南省控股。
注册资本金16.77亿元的海发行一开始就背负了44亿元的债务。
但在当时普遍采用高息揽存的情况下,海发行迅速扩张。
1997年底,海发行的资金规模发展到106亿元。
也就在当年,由城市信用社引发的海南金融问题第一次大规模显现。
5月,海口人民城市信用社主任陈琪作案潜逃,这一事件导致储户恐慌并出现集中提款现象。
随后,支付危机波及全省十几家城市信用社。
1997年12月兼并28家城市信用社的行动,被认为是海发行关闭的导火索。
有种说法是,当时海南为挽救这些城市信用社,不顾股东大会的强烈反对执意要求海发行实施兼并,将28家资不抵债的城市合作信用社收入旗下,并托管了5家被关闭的城市合作信用社。
接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总资产为137亿元,总负债却为142亿元,而资产又几乎全是无人问津的房产。
接管之后,那些原以为取款无望的储户很快在海发行营业部的门口排起了长队,这成为当时海南的热门话题。
由各种传闻引发的恐慌很快演变成挤兑风潮,海发行只能依靠人民银行再贷款艰难度日。
1998年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陆续给海发行提供了40亿元的再贷款后,决定不再给予资金支持。
此时,海发行已无法清偿债务。
其后,据说海南省政府也动用了7亿元资金企图挽回局面,但已是无力回天。
1998年6月21日,为了防止支付危机进一步蔓延,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关闭海发行,同时指定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发行的债权、债务。
海发行的关闭引起了强烈反应。
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报纸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就刊出了这条消息,国内报纸也陆续刊出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关闭海南发展银行的消息,这表明银行的倒闭与一般企业的破产不一样,它涉及的单位和人更多、影响更大。
海南发展银行破产清算案例分析
海南发展银行破产清算案例分析海南发展银行破产清算案例分析一、面临的风险分析1.不良资产比例过大成立海南发展银行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挽救一些有问题的金融机构。
1993年海南省决定成立海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问题的信托投资公司合并为海南发展银行。
1997年年底,遵循同样的思路,有关部门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的比例。
2.银行体制混乱在海发行未兼并托管城市信用社之前,各信用社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
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社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
3.经营模式不规范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股东贷款实际上成为股东抽逃资本金的重要手段。
4.挤兑海发行兼并信用社后,其中一件事就是宣布,只保证给付原信用社储户本金及合法的利息,导致发生了大规模的挤兑。
海发行见在海南岛内无法缓解困境,想以岛外的力量帮助恢复,于1998年5月在深圳设立分行,然而并没有起明显作用。
为控制局面,化解金融风险,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二、经验教训1.当初是否应给海发行发照值得检讨从当时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当地银行竞争状况看,没有组建海发行的必要。
否则只能为日后的违规经营买下伏笔(高息揽存,高风险放贷)。
2.对关联交易需严加监管主要是向股东发放关系贷款没有控制好,从而使海发行成了股东的提款机,因此对股东贷款要有严格的限定。
3.行政性兼并应该停止行政性的将30余家由于高风险而难以为继的城市信用社并入海发行,是导致信心最终丧失,发生挤兑的直接原因。
三、事件启示首先,在海发行关闭事件中,我们看到其原因包括经营管理混乱、承担接管问题信用社等。
案例: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
案例: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
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在先后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和壮大的。
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
关闭前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案例发生原因分析: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日起就步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支付困难,信誉差。
1997年底按照省政府意图海南发展银行兼并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之后,公众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出现挤兑行为。
随后几个月的挤兑行为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
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了34亿元资金救助,但只是杯水车薪。
为控制局面,防止风险漫延,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同时宣布从关闭之日起至正式解散之日前,由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中包括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停止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施实清理清偿计划。
对于海南发展银行的存款,则采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别对待的办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储蓄一律由工行兑付,而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将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产负债清算完毕以后,按折扣率进行兑付。
6月30日,在原海南发展银行各网点开始了原海南发展银行存款的兑付业务,由于公众对中国工商银行的信用,兑付业务开始后并没有造成大量挤兑,大部分储户只是把存款转存工商银行,现金提取量不多,没有造成过大的社会震动。
(一)不良资产比例过大。
可以说,海南发展银行建立本身就是一个吸纳海南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怪胎。
海发行倒闭案例分析
1 2
董事会职责
董事会应充分发挥其决策和监督职能,确保银行 的经营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监事会职责
监事会应对银行的财务状况、风险状况、内部控 制等方面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3
管理层职责
管理层应认真履行职责,确保银行的各项业务合 规、稳健开展,同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 率。
提高银行业监管水平
金融监管政策
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化对银行业务 模式和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部分银行可能难以适应。
市场竞争
银行业市场竞争激烈,部分银行 可能面临市场份额下降和盈利能 力下滑的风险。
行业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波动对银行业绩产生影 响,部分银行可能在经济下行期 出现业绩下滑。
公司内部管理问题
风险管理不善
银行在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方面存在缺陷,导致不良贷款率上 升。
银行业的信任度。
竞争格局调整
02
海发行倒闭后,其他银行可能会抓住机会扩大市场份额,竞争
格局发生变化。
风险意识提高
03
海发行倒闭事件提醒其他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
对其他银行的影响
风险传导
海发行倒闭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其他银行也面临风险。
资产质量压力
海发行的倒闭可能导致其他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资产质量受 到挑战。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如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监督不 力等,影响银行的稳健经营。
业务扩张过快
银行在业务扩张过程中忽视风险控制,过度追求
对行业的影响
行业声誉受损
01
海发行倒闭事件给整个银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降低了公众对
业务调整
案例分析:不良资产率增加导致海南发展银行倒闭
不良资产率增加导致海南发展银行倒闭随着我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4月8日,我国又相继成立了一批股份制银行,包括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等,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采取股份制形式的现代企业组织架构,按照商业银行的运营原则,高效决策,灵活经营,逐步建立了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市场化的管理模式,自成立伊始即迅猛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机构体系。
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军,成为银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来,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保证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纷纷选择了扩张,以至于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
更有些银行,违法违规经营,发放贷款时草率行事,最终导致不良资产比例增多,为银行带来更大的麻烦。
海发行简介海南发展银行,简称海发行,是总部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海口市的一家股份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于1995年8月18日开业,注册资本16.77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币折合人民币3000万元)。
银行由海南省政府控股,一共有包括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在内的43个股东。
银行以兼并了5家信托投资公司,并向中国大陆募集股本的方式设立的。
海南发展银行并非只在海南省内经营,银行曾于1996年在广州和1998年5月在深圳设立过两家分行。
海发行倒闭背景海南发展银行起初经营情况不错。
据1997年的《海南年鉴》记载,海发行收息率为90%,没有呆滞贷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36家银行及共403家分支行建立了代理关系,外汇资产规模达1.7亿美元。
虽然兼并了28家信用社、托管了5家信用社的债权债务,使得海发行账面上实力增强——海发行的股本金增长为106亿元,存款余额为40亿元,债务为50亿元,但由于这些信用社大多是不良资产,海发行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且兼并后的海发行员工人数剧增为3000多人,是原来的数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应以市场机制和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为导向,建立和发展商业银行,限 制行政干预
在金融业的发展中,政策的制定实施应以市场信号为准, 要尊重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规律和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原 则,强化内控机制,这样才有利于商业银行按市场经济原则 健康发展。
*
(三)央行应加强有效监管,并与商业银行的自律管理有机结合
4.高息揽储,自断生机
高息揽储
自断生机
1) 高息揽储、违规操作等行为,使潜在金融风险越来越大,投机泡沫愈加严 重,整个支付和清偿系统陷于恶性循环中。
2) 揽储过程中产生了同行内的恶性竞争,客户竞价心理让银行疲于应付,双 方脱离正常市场秩序,严重扰乱金融秩序。
5.存贷取款业务目兼并的双重作用下,信用风险不断加重,存款减少、集中挤取 存款,使海发行资金不够周转,整个资金链崩溃。
(八)总结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 教训,以其为鉴改革现有银行体系
在海南发展银行事件中,处处可见 这些直接间接造成金融风险的因 素。这一事件并非孤立事件,它的 许多特征在我国的银行体系中都 有着不同程度的反映。因此,要结 合海南发展银行的惨痛教训,全面 改革现有银行体系,剔除潜在及表 面化的风险因素,这样才能保持我 国金融市场的繁荣稳定,确保改革 开放的胜利果实。
1.为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稳定社会金 融秩序,防止因金融动荡造成更大损失, 必须运用市场退出机制使无法适应市场 要求的金融机构“停牌出局”。
2.央行对于中农信、中银信托、光大国 投等金融机构采取的或托管或接收,以及 这次关闭海南发展银行的举措,正是说明 市场退出机制的重要性,以此进一步唤醒 社会公众的金融风险意识,净化金融市场。
(五) 以立法推动金融改革,运用 法律手段防范金融风险
为防止类似于海南发展银行事 件的再次发生,我们有必要对商业 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资本金结 构、贷款投向以及存款保险等进 行更完备的立法,并明确执法程序, 使依法监管更加切实可行,经营管 理人员所担负的法律责任更加明 析。
(六) 以市场退出机制来加强监管,整顿金融秩序
03 从海发行得到的启示?
(一)金融业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实力为基 础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1.金融服务的重点应放在农业贷款、 固定资产和基建设施贷款、支持国有 大中型企业改革、 2.建立完善住房金融服务系统等方面, 这些方面都关系到国计民生,着眼于经 济的健康发展和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 与泡沫和投机有本质的不同,应作为金 融业支持的重点。
6.行政手段的制约削弱了市场手段和法律手段 的效力
海南政府过于干预, 违背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造成了市场手段和法律手 段的弱化甚至失灵, 导致银行体系脆弱、发展 衰败
7.银行法规不健康,监管失控
1、无论是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银行开业,还是高息揽储出现的违规操 作,都违反了《商业银行》的行为 2、严重低估兼并信用社后所潜在的风险,经营制度存在漏洞 3、市场体制和金融市场尚不完善,同行内盲目追求发展,忽视监管和 法律手段的重要性。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 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 资料收集:
制作: 资料整理:
讲解:
目录
1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简述 2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分析 3 对海南发展银行取得的启示 4 谢辞
01 海发行倒闭简述
海发行成立 迅速发展 大肆兼并信用社 信任危机出现 海发行慌张应对 措施失败 被迫倒闭
1995年 政府牵头 兼并3家信拖公司 先天畸形 1997年 境外建行 规模如日中天 1997年 全省29家信用社 兼并28家 隐患加大 1998 年春节过后 新老储户开始挤兑 限定金额 高息揽储 追缴债务 岛外建行 求助央行 措施失效 银行信任支离破碎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告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之际,正是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低迷时期,海南省大量的 游资在资金市场中竞相逐利,其主攻方向是房地产业和证券业等投机色彩很强 的行业。至1993年底,全省金融机构网点达到2068家,泡沫经济和金融过度繁 荣使金融监管无法有效落实。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实施,泡沫逐渐破灭, 许多金融机构出现坏账,加之金融业的超常规增长原本就缺乏产业基础,金融 风险的征兆已十分突出。
(七)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
所谓存款保险制度,是指一国货币主 管部门为维护存款人利益和金融业 的稳健安全,规定金融机构以吸收存 款的一定比例向保险机构投保,在前 者出现信用危机时由后者出面提供 财务救援和支付存款的制度,这对于 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银行资金安 全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02 海发行倒闭原因?
原因分析
盲目兼并,引
起信用风险,
挤兑现象严重 亚洲金融危
机下的产物
,金融市场
2
不稳定
资产负债不 合理
3
1
高息揽储 自断生机
4
原因
存贷取款业 务发展不平
衡
5
银行法规不 健康,监管
失控
6
行政手段的 制约削弱了 市场手段和 法律手段的
效力
7
1.亚洲金融危机下的产物,金融市场不稳定
2.盲目兼并,引起信用风险,挤兑现象严重
“
1、海口人民信用社存在诸多病根,盲目兼并造成海发行负担负担过大, 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2、负担过大,造成海发行无法正常运转,信用危机产生,挤兑现象愈加 频繁,最终导致清偿能力丧失。
”
3.资产负债不合理
银行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是衡量商业银行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和资金良性循 环的重要标志。海南发展银行开业初期即背负近45亿元的债务,其中相当一部分随着房地产 业的降温成为财务坏账和不良资产。银行资金短缺,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对于庞大债务的消 化只能是力不从心,造成畸形发展。
将央行的金融监管提升到 一个动态风险性监管和全过 程监管的层次,在此条件下实 现金融机构的自律管理和社 会的审计评估监督,从上至下 建立健全完整严谨的风险监 管体系。
*
(四)商业银行应以央行的监管目标为指导,完善自身的内控机制建设。
银行的内部管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和关键,也 是央行监督目标能否得以有效实现的关键。因此商业银 行在推进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有效 的决策管理机制、授权审批机制、责任会计管理机制、 稽核监督机制以及其他相应机制,实现真正意义的现代 金融企业制度,与央行的监管目标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