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模拟题汇编
《中国通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通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禅让制:古代中国的一种权力传承方式,指部落联盟的首领在选择继承人时,不是根据血缘关系,而是根据才能和品德,由部落联盟会议推选。
2. 科举制: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始于隋朝,终于清朝末年,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社会下层人士提供晋升通道。
3. 黄巾起义:东汉末年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由张角领导的黄巾军发动,标志着东汉王朝的衰落。
4. 郑和下西洋:明朝时期,郑和率领船队七次远航,到达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促进了中国与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5. 戊戌变法:清朝末年的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试图通过改革挽救清朝的危机,但最终失败。
二、填空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______,巩固了中央集权。
答案:郡县制2.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分别建立了魏、______、吴三个国家。
答案:蜀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被誉为“______”。
答案:盛世4.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统治者是______族。
答案:蒙古5. 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建立了______政权。
答案:大西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秦始皇的功绩?()A. 统一六国B. 实行郡县制C. 开凿灵渠D. 创立科举制答案:D2. 西汉的都城是哪个城市?()A. 洛阳B. 西安C. 南京D. 北京答案:B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唐朝的灭亡?()A. 安史之乱B. 黄巢起义C. 朱温篡唐D. 陈桥兵变答案:C4. 下列哪个朝代没有实行过科举制?()A. 隋朝B. 唐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C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清朝的结束?()A. 辛亥革命B. 八国联军侵华C. 中日甲午战争D. 抗日战争答案:A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人物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关羽E. 张飞答案:ABCDE2. 下列哪些事件是发生在唐朝的?()A. 开元盛世B. 安史之乱C. 黄巢起义D. 靖康之耻E. 靖难之役答案:ABC3. 下列哪些事件是发生在明朝的?()A. 郑和下西洋B. 戚继光抗倭C. 李自成起义D. 康熙平定三藩E. 鸦片战争答案:ABC4. 下列哪些事件是发生在清朝的?()A. 康熙平定三藩B. 雍正设立军机处C. 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D. 鸦片战争E. 辛亥革命答案:ABCD5. 下列哪些制度是秦朝创立的?()A. 郡县制B. 科举制C. 察举制D. 世卿世禄制E. 九品中正制答案:A五、判断题:1.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进行的一次重要改革。
综合模拟试卷一 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试卷一(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
这种“分封”的变化(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2.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3.宋以后书传于后世的,其数量规模远非唐朝以前可比。
这主要是因为( )A.科学技术的进步B.教育事业的发展C.政治体制的改革D.商业经济的繁荣4.明清时期盛行一种佃农有权永久耕种地主土地的永佃制,即地主只能收租,无权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
这一制度致使( )A.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B.佃农社会地位提升C.佃农地租负担得到减轻D.政府财政收入增加5.买办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替外国商人服务的中间人或经理人,与各级政府和外洋势力有着密切联系。
1869年天津英国领事的报告中提到“发展贸易,除了自然的与政治的阻力外,买办是仅次于二者的最大阻力”。
该报告表明( )A.买办制度给外商带来巨大利益B.外商与买办之间矛盾已不可调和C.买办逐渐脱离了与外商的联系D.原有买办制度已不适应外商需要6.“自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也有土药烟灯捐。
要办铁路为的哪一件?怕的是外国人来占路权。
”这首歌谣表明( )A.清朝统治不得人心B.保路运动胜利在望C.武昌起义已经爆发D.风俗习惯影响革命7.如图为1933年中央苏区《红色中华》刊登的宣传画。
它表明,中央苏区( )A.把发展生产摆在首要位置B.妇女社会作用和地位提高C.妇女是前线和后方的主力D.移风易俗,倡导男女平等8.至2011年,我国现有宪法和法律文件239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8 600多件。
通史综合测试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通史知识一、选择题1.(2023山西吕梁三模)颜之推(531—约597)“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
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的家训享千秋盛名,而明朝人的家训中则较多出现“男子要以治生为急,于农商工贾之间各执一业”。
由此可知,明朝( )A.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B.社会习俗逾越礼制现象渐趋普遍C.理学盛行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D.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价值观念2.(2023贵州省测四模)清代,在以黄河、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的人口压力和边疆地区的人口引力的作用下,迅速增加的人口从中心地区分散到四面八方,辐射到边疆山区、海岛。
这一移民过程客观上( )A.解决了中心地区的人地矛盾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要求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
孔子主张“仁”,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为政以德”。
两者思想都( )A.主张“无为而治”B.倡导战胜自然C.蕴含和谐理念D.提出“仁者爱人”4.(2023四川德阳三模)下表为北魏至唐代有关均田制下奴婢和耕牛受田规定的变化表。
据此可知,当时( )朝代奴婢耕牛北魏人数不限,受田数与农民同一头受田30亩,限4牛北齐限60—300人,受田数与农民同一头受田60亩,限4牛北周未有明文规定未有明文规定隋代限60—300人,受田数与农民同一头受田60亩,限4牛唐代不受田不受田A.社会结构日益僵化B.世家大族走向没落C.人地矛盾得到解决D.犁耕技术渐趋成熟5.(2023河南洛阳三模)屯田制是一种由政府提供土地,组织农民或士兵耕种,以解决军队给养或收取税粮的制度。
三国时期的东吴推行了大规模的屯田,将屯田与水利开发并举,屯田制度与东吴政权相始终。
东吴的屯田( )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6.(2023山西吕梁三模)元代建立后,元世祖在朝廷中设中书省,并由其管理全国政务。
大学_中国通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通史试题及答案中国通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D2、B3、C4、B5、C6、B7、B8、C9、B 10、C 11、B 12、D二、名词解释1、五代十国:从907年朱温废唐建立梁朝,到960年北宋建立,前后50多年,先后在黄河流域相继更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统称“五代”。
与五代同时,在南方和今山西一带,还先后存在10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五代与十四合称“五代十国”。
2、澶渊之盟:1005年初,辽签订盟约,议定两国各守旧界,双方结为兄弟之国,每年北向辽纳“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和约是在澶州订的,史称“澶渊之盟”。
签约后,宋辽形成长期并立的形势,双方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3、绍兴和议:1141年(绍兴十一年),南宋与金达成议和条件:宋高宗向金称臣;宋金两国,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南宋每年向金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这个和议史称“绍兴议”。
“绍兴和议”的订立,说明宋金相互正式承认了双方政权,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了。
4、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管理全国政务。
大都及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称“腹里”。
除吐蕃外,其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行省长官设置同中书省。
各省下设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地方政权机构的一项重要改革,并对以后有深远的影响。
5、《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这部书按年、月、日的顺序,叙述从战国到五代1 300多年的历史,全书近300卷。
司马光主编这部书的目的,是为了封建统治者提供历史经验教训,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取材广泛,叙事明晰,对研究中国古代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6、靖难之役:明太祖时分封了24个子侄到各地做藩王,太祖后,由长孙朱允(火文)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鉴于诸王势力太大,采纳大臣齐泰等建议,实行削藩政策。
1399年,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以“清君侧,诛奸臣”为名起兵,号称“靖难”。
中国通史模拟题汇编[最新]
中国通史模拟题汇编一、选择题1、秦朝施政主要依据的学说是( )。
A 儒家学说B 墨家学说C 道家学说D 法家学说2、秦朝的中央机构实行( )。
A 三公九卿B 三省六部C 行省D 中朝3、秦朝时期,郡的监御史主要负责 ( )。
A 收取赋税B 征发兵役C 管理军事D 监察郡守4、( )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最高政治代表的尊号。
A 皇帝B 天皇C 地皇D 泰皇5、( )时期开始全面实行郡县制。
A 战国B 秦C 西汉D 东汉6、歌谣“兴安高万丈,水把两头流”描述的是( )水利工程。
A 灵渠B 北渠C 郑国渠D 都江堰7、秦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秦始皇下令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是 ()。
A 大篆B 小篆C 隶书D 楷书8、( )曾撰《灵宪》一书,他比较正确地阐述了许多天文现象。
A 王充B 甘德C 石申D 张衡9、( )事件是秦始皇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持不同政见的人的一次镇压。
A 修筑长城B 销毁兵器C 焚书坑儒D 迁徙富豪10、(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断代史,对以后断代编年史的撰写起了发凡体例的作用。
A《史记》 B《汉书》C《汉纪》 D《后汉书》11、大约在秦灭六国期间,匈奴各部统一,并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其最高统治者称( )。
A 大王B 王C 赞普D 单于12、秦始皇为了在全国范围加强统治,便于调发士卒和转运粮饷方便,又大修( )。
A 长城B 驰道C 阿房宫D 陵园13、秦始皇在三十四年(前213)在咸阳宫举行宴会时,( )批评秦始皇的废分封、臵郡县的制度,由此导致焚书事件的发生。
A 周青臣B 淳于越C 李斯D 赵高14、秦末时,( )被称为张楚王,建立农民政权。
A 陈胜B 吴广C 张角D 黄巢15、( )战争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最激烈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场战斗。
A 陈胜、吴广起义B 巨鹿之战C 旧贵族起义D 刘邦入关灭秦16、( )是两个封建政治、军事集团之间为争夺统治权而进行的斗争。
A 楚汉战争B 巨鹿之战C 旧贵族起义D 刘邦入关灭秦17、( )总结秦亡教训,写成《新语》一书。
中国通史练习题
中国通史练习题1、清代学者大多认为初学历史者,最急迫是读《史记》、《汉书》、《后汉书》和《》。
2、有一种观点认为政书体史籍起源于三礼,即《仪礼》、《》和《周礼》。
3、《隋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按经、、子、集四部分类著录存书和佚书。
4、( )是中华民族凝聚结合的核心和主体。
5、西藏三大地区流行的一种圆圈舞是()。
6、()主要分布今贵州省黄平县以西至云南省东部及与广西西部连接地带。
7、欧阳修私撰《新五代史》是上法《_________》的。
8、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将《__________》列为“政书类”之首。
9、元朝在藏区设置的行政机构名为()或()。
10、匈奴政权的最高权力机构为()。
11、东北地区最早和中原地区交往的民族是()。
12、唐宋时期西南地区民族乌蛮和白蛮分别建立了()国和()国。
《武帝纪》、《陆机传》和《王羲之》的" "唐太宗撰写的,故《晋书》又名为。
13、《晋书》中《宣帝纪》、14、《南史》和《北史》均为唐_________所撰。
15、_________所撰的《贞观政要》,专谈唐太宗贞观时的政治,全书主要有三大部分:即朝廷之设施、君臣之问对和。
16、()是古代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交通要道。
二、名词解释1、四夷2、行国制度3、仪同三司4、隐太子5、回族6、八旗制度7、曲笔8、实录9、唐卡10、王夫之11. 甲骨文12. 张骞通西域13.流求14.《史通》15.改土归流三、简答题1、简述中国民族史的分期2、简述两汉时期为加强内地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采取的措施。
3、运用《晋书》“牛弘传”的资料,谈古代中国图书的得失与治乱的关系?4、从《资治通鉴》不记载屈原等文人谈司马光撰史的宗旨?5、简述蒙古四大汗国的地域分布。
6. 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7. 略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内容。
8. 简述隋朝的府兵制9.简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
答案一、填空题1、三国志2、礼记3、史4、华夏/汉民族5、锅庄6、夜郎7、春秋8、通典9、宣慰司、宣慰司都元帅府10、单于庭11、肃慎12、南诏、大理13、论赞、御撰14、李延寿15、吴兢、忠贤之诤议16、丝绸之路17.周公旦武庚周公 18.灵渠珠江长江19.甘英大秦波斯湾 20.陶渊明归田园居归去来兮辞21.飞钱便换 22.史通通典23.广州广州明州市舶司二、名词解释1、四夷:西周已有“四夷”的名称,是指“四方之夷”。
中国通史习题库
中国通史习题库一、中国古代史部分1 、为什么说我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2 、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对研究夏代的历史有何重大意义?3 、试述甲骨文的发现对研究商朝历史的意义。
4 、简述周公东征的意义。
5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封国。
6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7 、西周中后期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8 、西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9 、西周时期有哪些重要制度?10 、论商周时期王权的发展。
11 、试论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度。
12 、论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
13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14 、春秋时期的井田制是如何瓦解的?15 、各国进行赋税制度改革的原因和经过怎样?16 、试述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7 、秦统一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18 、为什么说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19 、简述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20 、论商鞅变法。
21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22 、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3 、试述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意义。
24 、试评秦始皇。
25 、刘邦实行“ 郡国并行制” 是怎么回事?26 、西汉初年统治政策的实质。
27 、评价“ 文景之治” 。
28 、西汉中央朝廷与诸侯王势力斗争的性质和意义。
29 、汉武帝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30 、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
31 、试述王莽改制的社会背景,改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32 、东汉初年刘秀采取各项政策的社会背景及实施后果如何?33 、简述刘秀的用人政策及其目的。
34 、东汉初年封建皇权的加强表现在哪里?35 、东汉大地主田庄的特点。
36 、东汉对西域的经营。
37 、宦官与朋党斗争经过及对党锢事件的评价。
38 、评论司马迁与《史记》。
39 、试述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
40 、两汉时期监察制度有什么变化 ?41 、试述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够以少胜多的原因。
42 、试评曹操。
43 、试评诸葛亮。
2023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的封建王朝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2.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发生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皇帝?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宋太祖答案:D4. 明朝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皇帝是: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英宗D. 明熹宗答案:B5. 清朝的“康乾盛世”指的是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时期?A. 康熙和乾隆B. 乾隆和嘉庆C. 雍正和乾隆D. 康熙和雍正答案:A6. “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哪个地区提出的?A. 香港B. 澳门C. 台湾D. 所有选项答案:D7.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明朝的开国皇帝?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由检D. 朱厚照答案:C8.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发生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C9. “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A. 1919年B. 1920年C. 1921年D. 1922年答案:A10.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发生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________、________。
答案:火药、指南针1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标志着________的开始。
答案:新中国13.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次提出是在________问题上。
答案:香港14. 明朝的“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由________主持编纂。
答案:解缙15. 清朝末期,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其中________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失败。
答案:鸦片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请简述“文景之治”的主要特点。
高考历史模拟题通史专题汇编1__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训练1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训练题一、选择题1.(2017·四川绵阳一模,25)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仿效内地官方史学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进而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
这有助于()A.提升民族认同B.化解民族矛盾C.继承华夏传统D.促进民族融合2.(2017·广东惠州二模,26)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
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B.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C.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D.部曲、奴婢的社会地位下降3.(2017·全国新课程高考仿真信息卷一,25)南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
一些大寺院往往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
“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A.佛教盛行B.三教合一C.佛寺集中化D.佛教世俗化4.(2017·安徽合肥一模,2)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人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他旨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A.因时制宜,休耕轮作B.精耕细作,提高地力C.顺应自然,遵循规律D.改进技术,增加产量5.(2017·安徽黄山一模,4)“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
”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A.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B.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C.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6.(2017·湖南株洲一模,3)《晋书》记载:曹魏咸熙二年(256年),“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沽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
中国通史习题库(含答案)
1 、我国发现的距今约170 万年的古人类化石是云南的人。
2 、我国新石器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是。
3 、仰韶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是。
4 、夏朝上起下至。
5 、商朝上起下至。
6 、周朝上起下至。
7 、商朝的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文字。
8 、商朝手工业中最发达的行业是铸造业。
9 、周朝的土地政策是。
10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和的运用。
11 、春秋“五霸”一般是指、、、和。
12 、战国“七雄”是指、、、、、和。
13 、战国时期两次“弭兵”的发起者分别是和。
14 、战国时期被称为“显学”的四大学派分别是、、和。
15 、“楚项之争”发生于年至年。
16 、向汉武帝提出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建议。
17 、汉武帝派出使西域。
18 、“前四史”分别是、、和。
19 、奠定三国鼎立格局的战役是。
20 、曹操统一北方的奠基战役是。
21 、魏、蜀、吴三国的建国时间、和年。
22 、南北朝时期活跃于历史舞台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和。
23 、“南朝”是指、、和。
24 、杨坚 ______年篡周建隋; ______年灭南陈统一全国。
25 、隋朝推行新的选官制度叫 ________,在中央建立了以 ________为核心的政权机构。
26 、唐初颁布的 ________是我国封建社会法典的典范之作。
27 、唐朝设在西域的两个最高统治机构分别是 ________ 和 ________。
28 、五代起自年,终止于年。
29 、宋真宗时发行了中国货币史上的第一张纸币叫。
30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________ 》被誉为是中国科技史上里程碑式的科学巨著。
31 、张择端的《 ________ 》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北宋开封商业繁荣的景象。
32 、元朝著名女纺织能手 ________ 为当时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3 、明代航海家郑和于 ____ 至 ____ 年率船队七下西洋。
34 、明代爱国将领率领军民一举平定了江浙一带的倭寇。
中国通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通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A. 唐朝B. 清朝C. 隋朝D. 北宋答案:B2.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全国的朝代是?A. 秦朝B. 商朝C. 齐朝D. 唐朝答案:A3. 下列哪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A. 皇帝B. 封建君主D. 士人答案:A4. 著名的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个?A. 活字印刷术B. 火药C. 指南针D. 纸张答案:D5.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指的是?A. 唐朝、宋朝、元朝B. 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朝C. 东晋、西晋、晋朝D. 魏、蜀、吴答案:D6. 下列哪位皇帝是明朝创立者?A. 高皇帝C. 继统D. 摄政王答案:B7.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明的改革皇帝是?A. 唐太宗B. 宋仁宗C. 明太祖D. 康熙答案:B8.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A. 最后一个封建王朝B. 第一个封建王朝C. 社会主义时期D. 封建时代与社会主义时期之间的过渡时期答案:A9.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B. 清朝C. 齐朝D. 秦朝答案:D10. 下列哪个事件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要农民起义?A. 包拯平黄巢起义B. 秦始皇焚书坑儒C. 杜甫入仕唐朝D. 刘备取代曹操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 请简述商代和西周时期的社会特点。
答案: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初期主要农业生产,逐渐形成以帝王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实行田地赋税制。
西周时期,王权逐渐强化,辅以封建等级制度,中央政权逐渐壮大,国家逐渐统一。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手工业也有较大发展。
2. 中华文明的发展对世界其他文明有什么影响?答案:中华文明的发展对世界其他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农业技术、医药知识、纺织工艺等技术传播到其他地区,丰富了其他文明的发展。
中国的哲学思想、文化价值观等思想理念也对其他文明有所影响。
3. 请简述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019届二轮:通史模拟训练(一) 中国古代史综合(专题卷)
通史模拟训练(一)(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
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
这表明( )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解析:选D。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雅言,而未涉及到诸侯各国,故A项错误;“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可知儒家思想传播与雅言无关,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故C项错误;据材料“雅言又称正言,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孔子对西周文化的认同,故D项正确。
2.(2018·云南保山二模)齐桓公十九年,采纳管仲的建议,实行井田制下的“相地而衰征”,即取消公田,以九夫为井,视土地的美恶及年岁的丰歉而征收田税。
这一政策( )A.实质是劳役地租取代实物地租B.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C.符合尊王攘夷、维护周礼的理念D.得益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解析:选D。
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都是封建地租的表现形式,由材料中“齐桓公十九年”可知为春秋时期,封建土地制度尚未形成,故A项错误;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是商鞅变法时期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管仲改革的经济策略而非维护周礼的政治举措,故C项错误;由材料“相地而衰征,即取消公田,以九夫为井,视土地的美恶及年岁的丰歉而征收田税”可知由于铁犁牛耕的应用,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大量私田被开垦,因而改革赋税,故D项正确。
3.易中天说:“从________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________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________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________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横线处依次应为( )A.孔子墨子孟子韩非B.孔子孟子墨子韩非C.墨子韩非孔子孟子D.墨子孔子韩非孟子解析:选B。
据材料“爱心”结合所学可知,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正气”依所学,孟子主张养浩然之气;“热血”依所学,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强调无等级差别的爱;“冷眼”依所学法家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坚持以法治国,故A、C、D项错误,故B项正确。
高考历史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通史模拟训练1 -
通史模拟训练(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江西新余二模)先秦时,王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最高代表,利用国家机器来控制宗教,使之为自己的统治服务。
但是,一旦有人将祖先、上帝搬出来,王有时还是不得不忍让三分。
这反映出当时()A.宗教的权力处于君王之上B.宗教是国家统治的主要形式C.宗教制度被奴隶主贵族接受D.宗教还未完全与王权相结合解析:选D。
据题干材料可以,商周时期的宗教还有充当限制王权的角色,这就表明宗教与王权还没有实现完全的结合,故选D项。
2.(2017·广东佛山二次质检)下列分别是《商朝形势图》、《西周初期形势图》、《秦朝疆域图》,这反映了()A.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转型B.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C.华夏为主体的汉民族形成D.集体耕作向个体农耕转型解析:选A。
材料主要体现了由商朝的方国制到西周分封制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疆域变化,体现了由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转型,故选A项。
商朝和西周都不是国家的分裂状态,故B项错误;华夏为主体的汉民族的形成应该是在夏商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与耕作方式无关,故D项错误。
3.(2017·山东潍坊二模)元代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
这种区划规制的主要意图是()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C.因俗而治加强治理D.完善基层行政组织解析:选A。
据材料“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可以得出这种区划规制的主要意图是防止地方据险割据,故选A项。
整合资源发展经济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因俗而治加强治理也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任何基层行政组织的信息,故D项错误。
4.(2017·四川高考模拟押题)雍正帝即位后,严令各省在限期内补足国库的亏空,对查实的贪污官员严加惩处,追回赃款,抄没家产,并认真落实。
中国通史试题
中国通史试题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是()。
A. 甲骨文
B. 小篆
C. 西夏文
D. 楷书
2.下列哪个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最长?
A. 清朝
B. 明朝
C. 元朝
D. 唐朝
3.以下哪位不是三国时期的名将?
A. 赵云
B. 关羽
C. 李白
D. 周瑜
4.下面哪位皇帝通过实行改革被称为“伟大的改革者”?
A. 康熙
B. 乾隆
C. 雍正
D. 乾隆
5.下列哪位不是清朝的皇帝?
A. 乾隆
B. 道光
C. 嘉庆
D. 康熙
二、简答题
1.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做出的重大决策及其影响。
2.简述汉朝的文化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请简述唐朝的开放政策对中外交流的影响。
三、论述题
请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背景,讨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四、分析题
请分析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并阐述其作用。
五、研究题
请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并讨论其对世界科技进步的贡献。
六、综合题
请结合你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写一篇关于中国历史的评论性文章,阐述中国历史的重要性以及对今天中国的影响。
以上是中国通史的试题,希望您认真作答。
《中国通史》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中国通史》模拟试题(一)及答案《中国通史》模拟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第一至第三编)1、在陕西发现的与北京人同属直立人的原始人类是()。
A、郧县人B、和县人C、蓝田人D、丁村人2、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原始人是()。
A、北京人B、蓝田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3、氏族的特点之一是()。
A、按贫富结合B、按血缘关系结合C、按性别结合D、非血缘关系结合4、原始社会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是在()。
A、母系氏族社会后期B、父系氏族社会前期C、父系氏族社会中期D、父系氏族社会后期5、夏朝的最后一位国王是()。
A、汤B、伊尹C、桀D、启6、商、周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
A、陶文B、甲骨文C、金文D、小篆7、世界上最早一次有明确时间的日食记录是记载在()。
A、《周易》B、《诗经》C、《左传》D、《礼记》8、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开始于()。
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475年C、公元前814年D、公元前841年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
A、黄帝B、尧、舜、禹C、夏朝D、商朝10、我国奴隶制鼎盛时期是()。
A、春秋B、商朝C、夏朝D、西周二、名词解释1、甲骨文:2、共和行政:3、合纵与连横:4、《孙子兵法》:三、简答题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2、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四、论述题1、西周的主要制度。
2、孔子的思想及其对教育的奉献。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B4、D5、C6、C7、B8、D9、D 10、D二、名词解释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
19世纪末,在殷墟中发现了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它的内容多为占卜文辞,反映了商朝后半期的宗教、经济、政治、军事、天文历法等情况,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在西周镐京爆发了“国人暴动”,参加者主要是平民。
周厉王逃亡在外,共伯和代行国政,史称“共和行政”。
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红山文化】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中国通史真题正确答案:我国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因1 935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最初发现而得名,同类型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和河北北部,距今约5000年左右。
其中出土了很多精致的玉礼器,还发现了包括祭坛和女神庙在内的大型祭祀建筑遗址,似表明这里的社会分化相当早,中原文明的产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2.【甲骨文】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中国史真题;兰州大学2013年中国史基础真题;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中国史复试真题;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中国通史真题;兰州大学2015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南昌大学2016年中国通史真题正确答案:商代刻在占卜用过的龟甲、兽骨上的记录文字。
商代文字主要保存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的,今人称之为甲骨文。
因多为记录占卜之事,亦称卜辞。
商统治者非常迷信,凡遇祭祀、征伐、田猎、疾病、农业的丰歉、天气的阴晴风雨等大事,都要用占卜的方法询问鬼神。
每次占卜,要将所问事项、占卜日期、吉凶结果等,都刻在龟甲或牛肩胛骨上,成为一篇或长或短的记事文章。
在殷墟发现的甲骨卜辞约有10万多片,所记甲骨文单字总数约有4500字左右,今已确认者约有2000字左右。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3.【工商食官制】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中国史复试真题;江苏师范大学2017年中国通史真题正确答案:西周由官府经营工商业的制度。
商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基本上由官府控制,工商业者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在官府作坊和指定的范围内进行,其产品和经营主要是为贵族统治者服务,这就是所谓的工商食官制度。
西周设“司工”一职,总管官府手工业,其下属官员如工师、工正等,分管具体的生产部门。
官府经营商业,其商品来源主要是官府手工业的产品,其次是农林牧副产品和市场上的买进卖出。
2019年2轮通史模拟训练(1)中国古代部分
2013二轮通史模拟训练(一)(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无适:没有嫡子。
钧: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3.《汉书》记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为此秦开创了()A.郡县制B.皇帝制C.三公九卿制D.分封制4.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 “承先祖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
”这副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A.战国晚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6.《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7.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A. 王位世袭制度B. 中央集权制度C. 选官制度D. 监察制度8.公元829年,日本的《太政府符》一书中记载:“水田之难,尤其旱损。
中国通史模拟试卷
中国通史(1)模拟试卷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2.汉朝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
3.战国时,最先实行变法的是魏国的变法。
4.在选官制度方面,隋文帝废除了魏晋以来的,根据考试成绩录用官吏;到隋炀帝时,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5.北宋初年,宋太祖采纳宰相的建议,用的办法,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
6.明成祖在1421年把都城从南京迁到。
7.康熙帝在1669年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叫做“”。
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康熙五十五年,广东等省将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统一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单项和多项选择混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写在括号内)1.氏族的特点之一是()A.按贫富结合B. 按血缘关系结合C. 按性别结合D.非血缘关系结合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著名学者是()A.陆贾B.主父偃C.李斯D.董仲舒3.先后派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完婚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中宗4.我国对外贸易,逐步由汉唐的以陆路为主转到宋元的以海外贸易为主,其主要原因有()A.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B. 南北大运河开通便利了南北交通C.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指南针用于航海D.北方战乱频繁,严重影响陆路交通5.从西汉到清朝我国赋税制度演变趋势是().A.征收标准由以人丁向以土地为主转变B.随着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封建剥削逐渐减轻C.人头税在赋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D.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税日益减轻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使黔首自实田三国鼎立安史之乱行省制度尼布楚条约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简述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举例说明宋元时期的史学成就。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四、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试述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通史模拟题汇编一、选择题1、秦朝施政主要依据的学说是( )。
A 儒家学说B 墨家学说C 道家学说D 法家学说2、秦朝的中央机构实行( )。
A 三公九卿B 三省六部C 行省D 中朝3、秦朝时期,郡的监御史主要负责( )。
A 收取赋税B 征发兵役C 管理军事D 监察郡守4、( )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最高政治代表的尊号。
A 皇帝B 天皇C 地皇D 泰皇5、( )时期开始全面实行郡县制。
A 战国B 秦C 西汉D 东汉6、歌谣“兴安高万丈,水把两头流”描述的是( )水利工程。
A 灵渠B 北渠C 郑国渠D 都江堰7、秦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秦始皇下令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是()。
A 大篆B 小篆C 隶书D 楷书8、( )曾撰《灵宪》一书,他比较正确地阐述了许多天文现象。
A 王充B 甘德C 石申D 张衡9、( )事件是秦始皇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持不同政见的人的一次镇压。
A 修筑长城B 销毁兵器C 焚书坑儒D 迁徙富豪10、(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断代史,对以后断代编年史的撰写起了发凡体例的作用。
A《史记》B《汉书》C《汉纪》D《后汉书》11、大约在秦灭六国期间,匈奴各部统一,并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其最高统治者称( )。
A 大王B 王C 赞普D 单于12、秦始皇为了在全国范围加强统治,便于调发士卒和转运粮饷方便,又大修( )。
A 长城B 驰道C 阿房宫D 陵园13、秦始皇在三十四年(前213)在咸阳宫举行宴会时,( )批评秦始皇的废分封、置郡县的制度,由此导致焚书事件的发生。
A 周青臣B 淳于越C 李斯D 赵高14、秦末时,( )被称为张楚王,建立农民政权。
A 陈胜B 吴广C 张角D 黄巢15、( )战争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最激烈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场战斗。
A 陈胜、吴广起义B 巨鹿之战C 旧贵族起义D 刘邦入关灭秦16、( )是两个封建政治、军事集团之间为争夺统治权而进行的斗争。
A 楚汉战争B 巨鹿之战C 旧贵族起义D 刘邦入关灭秦17、( )总结秦亡教训,写成《新语》一书。
A 刘邦B 叔孙通C 陆贾D 董仲舒18、秦灭六国后,于始皇六年(前215)派大将( )率士卒北击匈奴,收回了河南地区。
A 蒙恬B 王翦C 白起D 周亚夫19、( )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A 国人暴动B 陈胜、吴广起义C 黄巾军起义D 项羽、刘邦的反秦斗争20、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即终极目的是( )。
A 让农民很快富裕起来B 发展经济,稳定人心,维护和巩固地主阶级统治C 解决国计民生问题D 减轻地方地主阶级对农民的直接剥削21、在刘邦实行的治国措施中,动机与效果明显矛盾的是()。
A 加强监察制度B 分封诸侯王C 再三减免租税D 复故爵田宅22、西汉分封的诸王,其权力不包括( )。
A 政治独立B 一定的军权C 财政权D 治民权23、西汉王国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 汉高祖分封同姓王B 误地吸取秦亡教训C 铲除异姓王的后果D 休养生息的宽松环境24、西汉的行政制度是( )。
A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 恢复周初的分封制度C 实行州郡县三级制D 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25、汉文帝时,作为“重农”政策措施之一的“轻徭薄赋”政策是由( )提出来的。
A 陆贾B 李斯C 晁错D 贾谊26、汉代实行编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 控制人口流动B 维持地方的治安C 组织男丁练兵D 确保赋税的征收27、汉初推行的旨在人民可以用粮食买爵位,还可以用粮食赎罪的“贵粟政策”是由( )提出来的。
A 陆贾B李斯C晁错D贾谊28、汉初实行的“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说的是( )政策。
A 薄赋B 抑商C 便商D 农业29、《治安策》是由西汉政论家( )提出的。
A 陆贾B 李斯C 晁错D 贾谊30、汉武帝时,( )是皇帝的御用工具。
A 外朝B 尚书令C 中朝D 丞相31、汉武帝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置( )监察地方。
A 御史大夫B刺史C 司隶校尉D太尉32、汉武帝时,实施的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活动的是( )。
A 推恩令B 附益法C 治安策D 削藩策33、汉武帝推行“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
A 加强诸侯王的势力B 剥夺王国的封地C 分割王国的势力D 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34、中国古代有募兵制的开始是从( )开始的。
A 期门军B 羽林军C 羽林孤儿D 八校尉35、汉武帝时,( )协助他进行财政改革。
A 桑弘羊B 公孙弘C 东郭咸阳D 孔仅36、元狩五年(前118),汉武帝下令由上林三官铸造( ),作为法定货币,通行于全国。
A 五铢钱B 贝C 黄金D 铜钱37、汉武帝时,盐铁官营首先由( )和孔仅提出。
A 桑弘羊B 公孙弘C 东郭咸阳D 赵过38、汉武帝时,( )是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以谋取利益的政策。
A 平准B 均输C 算缗D 告缗39、( )是汉武帝时平抑物价的政策。
A 平准B 均输C算缗D告缗40、汉武帝时,( )政策是征收财产税的政策。
A 平准B 盐铁官营C 算缗D 告缗41、所谓( ),就是鼓励揭发豪富大家隐藏财产的制度。
A 平准B 盐铁官营C 算缗D 告缗42、元朔二年(前127),( )上“推恩”之策,建议在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得分割王国的部分土地列为诸侯,列侯由皇帝分封,归郡统辖。
A 陆贾B 李斯C 晁错D 主父偃43、( )确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A 汉文帝B 汉景帝C 汉武帝D 王莽44、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
A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B 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C 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D 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45、秦朝统治者打击儒家,西汉统治者推崇儒学,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现实需要的变化B 农民战争的推动C 儒学自身的发展D 统治者个人的好恶46、织花机的发明者是( )。
A 氾胜之B 陈宝光C 卓王孙D 程郑47、汉武帝时期,第一次对匈奴用兵时派大将( )击退匈奴。
A 霍去病B 卫青C 李广D 周亚夫48、( )中有关于中国与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汉纪》49、汉武帝时,派( )出使西域,与汉联合抗击匈奴。
A 张骞B 班固C 班超D 甘英50、张骞通西域以后,从中原地区传入西域的生产技术是( )。
A 铸铁和凿井B 铸铁和丝织C 丝织和牛耕D 凿井和牛耕51、汉武帝时,派( )为郎中将经略南夷。
A 张骞B 班固C 班超D 唐蒙52、汉武帝时,制定( )政策,规定自郡守以下大小官吏,对辖区内的农民起义不及时发觉镇压者,处死。
A 削藩B 轻徭薄赋C 沉命法D 推恩令53、下列历史内容,发生在汉武帝在位时期的有:( )。
①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②建立察举制③昭君出塞④铸造五铢钱⑤西南夷地区并入汉朝版图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②④⑤D ①③④⑤54、其作品被鲁迅先生誉为“无韵之离骚”的汉代著名历史人物是( )。
A 张衡B 班固C 司马迁D 司马相如55、汉昭帝和汉宣帝时期,西汉又达到了极盛的时期,史称( )。
A 文景之治B 昭宣中兴C 光武中兴D 开元盛世56、( )使得西域各国摆脱匈奴的控制。
A 张骞出使西域B 班超出使西域C 甘英出使大秦D 昭君出塞57、王莽改制中最主要的政策是( )。
A 王田、奴婢政策B 五均、六管政策C 币值改革D 改革中央机构58、历史上把王莽改制说成王莽篡汉,其主要依据是( )。
A、称帝改号B、改革币制C、奴婢私属D、土地59、王莽改制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王莽篡位“名不正,言不顺”B、当时的社会矛盾尖锐C、改称“王田”倒行逆流D、不许买卖奴婢,违背社会发展规律60、“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起义口号出自于哪支起义军?( )A、陈胜、吴广起义B、刘邦、项羽起义C、绿林赤眉起义D、黄巾起义61、汉武帝时,颁布了( ),规定王国官为“左官”,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且不得进入中央任职,以此限制诸侯王网罗人才。
A 推恩令B 附益法C 左官律D 平准法6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B、倭奴国奉贡朝贺C、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D、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63、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版图始于( )。
A 西周B 秦汉C 西晋D 隋唐中64、水排是()时期发明的。
A 战国B 秦C 西汉D 东汉65、东汉明帝时任用( )治理黄河。
A 王景B 马臻C 赵过D 氾胜之66、东汉末年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民起义瓦解东汉政权B 官僚集团的内讧C 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D 民族间战争不断67、汉代,在我国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部族众多,总称“百越”。
其中的“南越”是指( )。
A 温州一带的越人B 福建省内的越人C 两广地区的越人D 台湾一带的越人68、从古代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的科学技术,不包括( )。
A 牛耕技术B 冶铸技术C 丝织技术D 水利技术69、东汉时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的皇帝是( )。
A 光武帝B 汉明帝C 汉桓帝D 汉献帝70、下列与《论衡》所反映的思想基本一致的是( )。
A《神灭论》B《太平经》C《孟子》D《韩非子》71、东汉时期,( )的《论衡》对谶纬神学进行了深刻批判。
A 郑玄B 桓谭C 王充D 刘歆72、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 )、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以“伐无道,诛暴秦”为口号,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
A 张角B 黄巢C 陈胜D 王凤73、所谓代田法,是一种轮耕制的耕作方法,是汉武帝时搜粟都尉( )总结了西北地区农民的生产经验发明的。
A 赵过B 氾胜之C 主父偃D 晁错74、元狩二年(前121),由将军( )北击匈奴,夺得祁连山和河西走廊,汉在这里设置了酒泉、武威,后又增置张掖、敦煌,为河西四郡。
A 卫青B 霍去病C 周亚夫D 李广75、97年,班超的副史( )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
A 班勇B 张骞C 班彪D 甘英76、( )是我国最早专门记述西域各族和中亚各国情况的重要文献。
A《西域记》B《汉书》C《汉纪》D《史记》77、印度在中国古书上称为( )。
A 大秦B 天竺C 东越D 大夏78、东汉明帝时,( )至印度研究佛学回来,在洛阳建寺译经,佛教教义开始在中国流传。
A 班彪B 甘英C 班勇D 蔡愔79、( )之学兴起后,今古文之争结束。
A 许慎B 马融C 郑玄D 刘歆80、( )主持召开白虎观会议,用谶纬解经,谶纬之学遂占统治地位。
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武帝D 汉章帝8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汉纪》8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左传》B《吴越春秋》C《史记》D《汉书》83、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勾股定理的著作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