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氯农药污染

合集下载

我国有机污染场地现状分析及展望

我国有机污染场地现状分析及展望

我国有机污染场地现状分析及展望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机污染场地的问题在我国逐渐凸显。

这些有机污染场地主要来源于化工、制药、造纸、印染等行业,由于历史原因或企业非法排污,导致土壤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

目前,我国有机污染场地的主要问题包括:高毒性有机物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以及重金属和放射性污染。

这些问题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而且对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面对有机污染场地的挑战,我国正在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理和防控。

国家正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企业环保行为的监管,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针对已污染的场地,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修复,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

同时,加强公众教育和科学普及,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未来,我国还将继续加大对环保科技创新的投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污染场地进行精准检测、风险评估和有效治理。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对有机污染场地的治理水平。

我国有机污染场地的现状不容乐观,但通过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逐步改善这一状况,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氯农药生产和使用国之一,然而,随之而来的场地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有机氯农药的滥用和不当处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有机氯农药场地污染现状,以及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有机氯农药是一类由氯元素取代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而形成的化合物。

由于其高效、广谱、易操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和卫生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稳定性和难降解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有机氯农药的场地污染主要包括土壤污染和水污染。

土壤污染主要源于有机氯农药的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

而水污染则主要源于有机氯农药的运输、处置和泄漏。

有机氯农药的挥发和大气沉降也是场地污染的重要来源。

有机氯农药的场地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水环境化学讲义(5)典型有机污染物

水环境化学讲义(5)典型有机污染物

14
第三节
在环境中的迁移(PCBs 、OCs)
3、在环境中滞留的时间很长
PCBs和有机氯农药是非常难于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的,因此它们在环 境中滞留的时间很长。 PCBs的生物降解性随着分子氯代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联苯的氯代程度 越高越难于生物降解。 PCBs的生物转化随着可被微生物羟基化使用的C-H键数目的增加而增 高。氯代过程的增加降低了C-H键的数目,因此生物降解受到限制。 PCBs也是非常难于被氧化和酸碱水解的。在环境中氧化作用和水解作 用对PCBs转化作用的影响均很小。
15
第三节
在环境中的迁移(PCBs 、OCs)
4、对生物降解过程也具有抗性
有机氯农药对生物降解过程也具有抗性。 艾氏剂的生物转化产物是狄氏剂,产物难于进一步被生物降解。 DDT在自然环境中可通过生物过程转化为DDD和DDE,两种 产物更难于进一步被生物降解。DDT的微生物分解主要是在厌氧条 件下通过脱氯作用形成DDD的过程中而发生的。 在自然界中,其它有机氯农药如氯丹、硫丹、七氯和毒杀芬等 的生物降解速率都很低。 高丙体六六六是为数很少的降解速率较大的有机氯农药之一。
第五讲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1
第一章 多氯联苯和有机氯杀虫剂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and Chlorinated Insecticides)
多氯联苯(PCBs)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自本世纪20年代末开始生 产和陆续大最使用以来,已逐渐地残留在人们周围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 中。 据估计,全世界已生产和应用的多氯联苯近百万吨,其在各类环境中 的累积量估计可达25~30万吨左右。 有机氯农药也是一种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的有毒有机化合物。
18
第二节 用途、产量和特征(PCDDs) 1、用途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状况与生态毒性研究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状况与生态毒性研究
农业灾害研 究
2 1 , 0 ):4 — 3 0 1 1(2 14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状况与生态毒性研究
姬艳梅 ,王小文 ,梁 宝翠,洪 雷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 7 O 7 l1 2
Th o l to fOr a o e P l in o g n - u O r n c 0 i e P s ii e ga 0 h1 rn e tcd and T hei EC Ogi r OI caI
i o l ,n o l e e r c m e t i n s is a d c u d b n i h n n
or nim st o ga s hr ugh t o hans I he f od c i . n
Psiie,OP) 于持 久 性 有 机 污 etc s Cs属 d
全 面 禁 止 生 产 和 使 用 。 中 国 共 生 产 H H 9 C s 4 0万 t D s 4 ,DT 0万 t 分 别 ,
Ke or S i;0r a o h1 r n yw ds ol g n c o ie
p sii e ; o o ia c t x c t e t d s Ec l g c l o o ii c e y
ef c iete t e toft r no hlrn fe tv r am n heo ga c o i e
P P )中的~ 类 ,具有 毒性强 、降解 Os
难 、 易 富 集 的 特 点 , 且 部 分 O P 在 Cs
低剂量长期暴露 的条件 下还具 有内分
泌 干 扰 物 的 性 质 ,对 生 态 环 境 和 人 类
E o o iiy St d n Soi c t x ct u y i l

农药污染的危害

农药污染的危害
第二个空气污染带。在此带中,因扩散作用和空气 对流,农药浓度一般低于第一带。但在一定气象条 件下,局部地区空气中农药浓度亦可偏高。
第三带是大气中农药迁移最宽和农药浓度最低的地带。
此带距离可扩散到离药源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远。
农药对大气污染的程度还与农药品种、农药剂型和气象 条件等因素有关。
2 生物源农药:
主要有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
(1)植物源农药:
历史久、用量大的主要有除虫菊和烟碱。从除虫菊干花 中可以提取出除虫菊素,再配成药剂。烟草中含有可以 杀虫的烟碱,一般用废次烟叶或烟梗作原料,用酸提取 出烟碱再配成杀虫制剂。
我国的植物源杀虫剂还有鱼藤、苦参等。植物源农药一
般毒性较低、对植物无药害、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
2 慢性危害
长期接触或食用含有农药的食品,可使农药在体内不断蓄 积,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有机氯农药已被欧共体禁用30年,而联邦德国一所大 学对法兰克福、慕尼黑等城市的262名儿童进行检查, 其中17名新生儿体内含有聚氯联苯。1983年我国哈尔 滨市医疗部门对70名30岁以下的哺乳期妇女调查,发 现她们的乳汁中都含有微量的六六六和DDT。
植物或土壤粘附的农药,经水冲刷或溶解进入水体; 生产农药的工业废水或含有农药的生活污水等都时刻危害着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甚至破坏 水生态环境的平衡。
(二)农药污染对水环境的危害
在有机农药大量使用期,世界一些著名河流,如密西 西比河、莱茵河等的河水中都检测到严重超标的六六 六和DDT。
用活体微生物做成制剂,如杀虫剂苏云金杆菌制剂, 其施用在本质上是一种生物防治措施。一般也具有对 植物无药害、对环境友善等优点。
3 有机合成农药: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展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展
典 型 种 金 孢 展 齿 革 菌 (h n rc at C rssim P a eoh ee hyopu B da 1 为 例 , 已见 报 道 的 可 降 解 污染 物 中包 括 u s l)
各不 相 同 ,但 理化 性 质相似 。例 如 :残 留期长 、不
质对环境进行修复的技术 。R b i ab 等研究 了用电动 力学方法注入安息香酸 ( 作为降解 T E的共代谢基 C
质 ) 可 行 性 。D Fa 的 e lu等 用 野 生 型 B rh lei uk o r d a
易溶于水 ,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 1 ] 。
地将 厌 氧环境 转 变 为好 氧环 境 口。虽 然该 技 术 能极 ] 大地 减少 修复 时 间和成本 ,但 受场 所 的限 制 ,只适 用 于 土壤气 提技 术 可行 的场所 ,在 处理 粘土 层方 面 效果 不理想 。 电化 学动力 修 复是利 用 土壤和 污染 电动力 学性
剂 、七氯等。各种有机氯的化学结构及毒性大小虽
特别 是挥 发性有 机物 污染 的饱 和 土壤 和地下 水 。 以
2 化 学修 复方 法 R y等 n 从 Spn u k rsi 皮 中 提 取 生 o 羽 a id smu uos 果
前 的生物 修复利 用 的封 闭式 地下水 循 环系统 往往 造
成氧气供应不足 ,而生物注射井却提供 了大量的氧
有机 氯农 药在 土 壤 中 的环境 行 为 主要 有 吸 附 、
渗滤 、扩散、挥发、降解等 ,其中,渗滤 、扩散和
挥 发过程 都会进 一步 扩大 污染范 围 ,使 治理 变得 更
cp ai (4 和 能 降 解 T E但 没 有 粘 着 力 的 e c G ) a C
B rh lei cpa i (C )进 行 了试 验 [。陈学 军 uk o r e c 1 B d a a 9 ] 等 的电动 强化处 理 试验 表 明 ,电场 对 土壤 中重金 属

福州蔬菜基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福州蔬菜基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福 建省 农 业科 学 院植 物 保 护研 究所 .福 建福 州 3 0 1 50 3
摘 要 采 用 气 相 色 谱 检 测 法 和 尼 梅 罗 综 合 污 染 指 数 法 .对 福 州 市 蔬 菜 基 地 6 9个 土 壤 样 品 中有 机 氯 农 药 ( C s O P)
残 留量 、组 成 特 征 进 行 分 析 和 风 险 评 价 。 结 果 表 明 。O P 检 出 率 为 1 0 ,质 量 分 数 范 围 为 46 ~ 7 g g Cs 0% . 3 5t / , 3 zk
v g tb e e ea l.HC rsd e s o e lw c lgc l i . b tDDT rsd e mag t e a ad U t br s n si Hs e iu s h w d o e oo ia r k u s s eiu s ih b h z rO S o i a d ol d
C HEN F n ,W ANG u ,YOU Yo g eg Jn n ,HU Jn fn ,W ANG C a ga g ige g h n fn
I s tt fP a tP oe t n,F j n A a e y o g c l rlS i c s u h u,F J n 3 0 1 ,C i a n t ue o ln rtci i o ui c d m fA 6 ut a ce e ,F z o a u n ui 50 3 hn a Ab t a t Sx y- i e ol a l s e e ol ce fo s r c i t n n s i s mpe w r c l td r m t e e ea l f l s n u h u n t e r a o h o i e e h v g tb e i d i F z o a d h o g n c lrn e

第二章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共34张PPT)

第二章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共34张PPT)

二、 理化性质和化学反响
❖ 1、 N-亚硝胺
❖ 低分子质量的亚硝胺〔如二甲基亚硝胺〕在常温下为黄 色油状液体,高分子质量的亚硝胺多为固体,二甲基亚硝胺 可溶于水及有机溶剂,其他亚硝胺那么不能溶于水,只能溶 于有机溶剂。 〔1〕水解 〔2〕形成氢键和加成反响 〔3〕 转亚硝基〔4〕 复原〔5〕 氧化〔6〕 光化学反响
3、致畸作用
❖ 4、致突变作用
四、亚硝胺对食品的污染
1、 N-亚硝基化合的前体物污染 ❖ 中毒机理 铊在体内与蛋白质或酶的巯基结合,引起神经细胞的病变,病变可累及大脑、小脑、脊髓和外周神经。 〔1〕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⑵ 胺类 1、 毒性 PAH急性毒性为中等或低等毒性
❖ 内吸磷〔1059〕为4~10mg;
三、有机磷杀虫剂
❖ 1、食品中有机磷农药的毒性
❖ 作用机制:有机磷农药与胆碱酯酶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胆 碱酯酶活性受抑制,使酶不能起分解乙酰胆碱的作用,致组 织中乙酰胆碱过量蓄积,使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毒蕈 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病症。
慢性作用:胆碱酯酶不能复能,可以引起迟发影响, 如引起周围神经和脊髓长束的轴索变性,发生迟发性 周围神经病。
2、工业三废和农药化肥使用造成的污染 镉还可能与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有关
❖ 第五节食品的杂环胺类化合物污染
3、加工过程和包装材料的污染 四、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食品的污染
〔一4般〕病❖蛋症类:〔头5痛〕、鱼疲类乏、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
二、食物链与生物放大作用 3⑴、鱼砷,❖对肉人制体品健中康的的亚影硝响胺 ⑵乳制品中的亚硝胺 ⑶蔬菜水果中的二甲基亚硝胺 ⑷啤酒中的亚硝胺 ⑸霉变食品 ⑴一胃般癌 病❖与症食:重道头癌痛金、⑵疲肝属乏癌、不注意力易不集降中、解健忘,等。生物半衰期长,有时即使环境中的浓 度很低,也可通过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使人类的食 当O原子被NH取代时,称为N-亚硝基脒,当R2被NH2取代时,称为N-亚硝基脲。

海洋有机氯农药污染来源

海洋有机氯农药污染来源
水体中农药制造厂和工厂未处理废水农药喷洒地表径流中的有机氯的有机氯地表径流大气沉降沉积物中农药通过再悬浮生物扰动作用沉积物中农药通过再悬浮生物扰动作用也会造成二次污染也会造成二次污染海洋作为pops迁移的最终汇其环境介质接纳了大量的popsocps进入海洋环境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海洋有机氯农药污染的来源
根据表,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 50 个表层沉积物中 TC 和 CC 的残 留量分别为 0-0.18 ng/g 和 0-0.09 ng/g,平均值分别为 0.08 ng/g 和 0.03 ng/g。一般来说,工业氯丹中TC/CC的比值大约为1.17, 由于TC比CC更容易降解,所以TC/CC的比值大于 1.17 说明氯丹 有新的污染源,相应的,TC/CC 的比值小于 1.17,说明氯丹主要 为老的工业源。在本论文中,TC/CC 的比值为 2.4,意味着该区 域表层沉积物中残留的氯丹有新的污染来源。氯丹是一种杀虫剂, 主要被用于白蚁预防药,它被广泛的用于预防房屋建筑危害、土 质堤坝和电线电缆的白蚁,近年来又将其用于绿地和草坪防治白 蚁。人们将其撒在庄稼地、建筑物、林场和苗圃里,以控制白蚁 和蚂蚁。氯丹从 60 年代在中国开始生产,已有 9 个氯丹生产厂家, 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在斯德哥尔摩公约的框架下,中国可 以使用氯丹到2009 年。因此,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表层沉积物中 残留的氯丹存在新的污染来源。
(1)DDTs 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rtichloorethnae,DDT) 的化学名称是:2,2-双(4-氯苯基)-1,1,1-三氯乙烷, 分子式为 C14H9Cl5。工业生产中的 DDT 是一种异 构体混合物。DDT 被禁用后,现在生产的 DDT 主 要是作为生产三氯杀螨醇(dicofol)的中间体存在, 产品中 DDT 的含量接近 20%。环境中的 DDT 及其 类似物主要是以 DDT 和其代谢产物 DDE (chlorodiphenyldichloroethylene )和 DDD (dichlorodiphenyldichloroethane)共存。沉积 物中 DDT 因环境的不同其降解途径不同:DDT 在 富氧的环境下脱氯化氢为 DDE,在缺氧的环境下脱 氯为 DDD。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及治理措施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及治理措施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及治理措施摘要:本文概述了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源及污染现状,并提出了若干综合治理措施,为更全面地了解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情况,开展土壤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治理措施前言: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是主要以苯和环戊二烯为原料经人工合成的用于防止植物病、虫害的含氯农药,曾因其高效、杀虫谱广、成本低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

但由于其难降解并具有脂溶性,易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可在不同介质中迁移转化。

经研究证实,有机氯农药对人体具有“三致”作用,包括破坏神经系统、增加癌症发病率及引起出生缺陷等。

虽然我国自1983年开始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部分有机氯农药,但至今仍能在环境中检出。

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与治理措施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来源有以下几种:一是为了防治病虫害直接施用于土壤;二是喷洒作物时落入土壤;三是经动植物残体进入土壤或经各类废水废渣进入土壤。

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是造成污染及生物危害的根源,土壤中残留的有机氯农药还可经挥发、扩散等转移至水体及大气,并通过食物链和生物富集危害人体健康。

2 污染现状我国曾广泛使用有机氯农药以控制疾病传播,提高农作物产量。

但其降解速度相对较慢,在土壤中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虽被禁用多年,但部分地区仍有检出。

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2002年太湖流域的耕地土壤当中滴滴涕、六六六等有机氯化合物农药实际检出率高达100 %;2004年,环渤海的西部区域土壤当中也均检测出有机氯农药。

多数地区检出率在80%以下,部分地区约为20%-50%,其中滴滴涕、六六六为主要的污染物。

2008-2009年,珠江三角地区土壤有机氯农药实际检出率为97.85%,最高残留量值为649.33 μg/kg,平均值20.67 μg/kg。

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现状及其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现状及其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现状及其修复技术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有机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保障粮食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之而来的农药残留问题也逐渐凸显,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本文旨在综述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现状,分析其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同时探讨现有的土壤修复技术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为未来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和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在概述部分,本文将首先介绍有机农药的种类和使用情况,阐述农药污染土壤的主要途径和机制。

接着,将重点分析农药污染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农产品安全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综述现有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以期为解决有机农药污染土壤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二、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现状分析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有机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保障粮食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不合理的使用方式以及农药残留问题,使得有机农药成为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当前,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现状十分严峻。

一方面,许多地区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依赖农药,导致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量超标。

这些残留农药不仅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肥力,还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的农药使用指导和技术支持,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往往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进一步加剧了土壤污染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现状,需要开展系统的调查和评估工作。

这包括对土壤中农药残留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评估农药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监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现状,为制定有效的修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还需要加强对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有机氯污染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ppt

有机氯污染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ppt

艾氏剂 狄氏剂 异狄氏剂
灭蚁灵 氯丹
毒杀芬 七氯
六六六
未形成生产规模
未工业化生产 1977-1978年累计生产3000余吨原粉,用于灭白蚁80年停产。 1967-1969年累计生产17吨原粉,用于灭白蚁和地下害虫,以后停产。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累计生产81595吨[7],杀虫普广,广泛使用。在大多数土壤底泥、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 接衡庐 。襟三 江而带 五湖, 控蛮荆 而引瓯 越。物 华天宝 ,龙光 射牛斗 之墟; 人杰地 灵,徐 孺下陈 蕃之榻 。雄州 雾列, 俊采星 驰。台 隍枕夷 夏之交 ,宾主 尽东南 之美。 都督阎 公之雅 望,棨 戟遥 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 旬休假 ,胜友 如云; 千里逢 迎,高 朋满座 。腾蛟 起凤, 孟学士 之词宗 ;紫电 青霜, 王将军 之武库 。家君 作宰, 路出名 区;童 子何知 ,躬逢 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 清,烟 光凝而 暮山紫 。俨骖 騑于上 路,访 风景于 崇阿; 临帝子 之长洲 ,得天 人之旧 馆。层 峦耸翠 ,上出 重霄; 飞阁流 丹,下 临无地 。鹤汀 凫渚, 穷岛屿 之萦回 ;桂殿 兰宫, 即冈峦 之体势 。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 泽纡其 骇瞩。 闾阎扑 地,钟 鸣鼎食 之家; 舸舰迷 津,青 雀黄龙 之舳。 云销雨 霁,彩 彻区明 。落霞 与孤鹜 齐飞, 秋水共 长天一 色。渔 舟唱晚 ,响穷 彭蠡之 滨;雁 阵惊寒 ,声断 衡阳之 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 生,纤 歌凝而 白云遏 。睢园 绿竹, 气凌彭 泽之樽 ;邺水 朱华, 光照临 川之笔 。四美 具,二 难并。 穷睇眄 于中天 ,极娱 游于暇 日。天 高地迥 ,觉宇 宙之无 穷;兴 尽悲来 ,识盈 虚之有 数。望 长安 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 溟深, 天柱高 而北辰 远。关 山难越 ,谁悲 失路之 人?萍 水相逢 ,尽是 他乡之 客。怀 帝阍而 不见, 奉宣室 以何年 ?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 老,李 广难封 。屈贾 谊于长 沙,非 无圣主 ;窜梁 鸿于海 曲,岂 乏明时 ?所赖 君子见 机,达 人知命 。老当 益壮, 宁移白 首之心 ?穷且 益坚, 不坠青 云之志 。酌贪 泉而觉 爽,处 涸辙以 犹欢。 北海 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 晚。孟 尝高洁 ,空余 报国之 情;阮 籍猖狂 ,岂效 穷途之 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 ,等终 军之弱 冠;有 怀投笔 ,慕宗 悫之长 风。舍 簪笏于 百龄, 奉晨昏 于万里 。非谢 家之宝 树,接 孟氏之 芳邻。 他日趋 庭,叨 陪鲤对 ;今兹 捧袂, 喜托龙 门。杨 意不逢 ,抚凌 云而自 惜;钟 期既 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 矣,梓 泽丘墟 。临别 赠言, 幸承恩 于伟饯 ;登高 作赋, 是所望 于群公 。敢竭 鄙怀, 恭疏短 引;一 言均赋 ,四韵 俱成。 请洒潘 江,各 倾陆海 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吉林省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的研究进展

吉林省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的研究进展
科技论坛

· 153 ·
吉林省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的研究进展
肖鹏飞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分布规律、 来源解析及风险评价研究对于开展 摘 要: 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的防治是当前面临的环境热点问题, 进行土壤污染现状、 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查阅了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文献, 从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含量 、 来源解析及生态风险等 方面对吉林省不同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问题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吉林省; 有机氯农药; 土壤污染; 研究进展 表 1 吉林省不同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 同时也是东北老工业 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对国家的粮食供给和 DDTs(µg/kg) HCHs(µg/kg) 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几十年来在一味追 求粮食产量和工业建设的发展模式下,当地的土壤 ( ) 2009 51.2 30.0 [2] 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群 ( ) 2009 3.2~95.8 32.0 16.4~75.1 40.6 [2] 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长期以来, 吉林省土壤环境的 () 2009 5.8~22.6 15.1 45.7~105.3 83.8 [2] 总体污染状况缺乏足够的认识,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 () 2009 0~4.3 3.0 7.2~32.0 22.2 [2] (!"# ) 2003 0.2~205.8 26.1 0.7~174.6 18.5 [3] 含量水平及污染程度如何, 是否存在有机氯的潜在生 $%(!"# ) 2003 0.1~0.9 0.5 0.9~47.4 14.6 [3] 态风险及风险程度等问题,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2016 &’ (!"# ) 2003 0.1~2.8 1.1 0.4~47.0 9.2 [3] 年底,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 2003 0.2~0.8 0.4 1.8~8.3 3.7 [3] 划》 , 吉林省政府印发了 《吉林省清洁土壤行动计划》 , ( (!"# ) )*(!"# ) 2003 0.2~16.5 2.9 0.6~4.9 2.0 [3] 提出了今后吉林省土壤污染防治的总体要求和行动 [1] ( +, ) 2014 0.94~107.81 16.59 0.89~98.29 11.62 [4] 目标 。近年来, 一些学者对吉林省部分地区土壤中 ( +, ) 2014 3.06~48.35 13.19 4.37~44.77 11.17 [4] 有机氯农药污染现状进行了研究和调查 。本文总结 ( +, ) 2014 3.45~375.12 43.48 2.54~193.13 18.87 [4] 了近年来在吉林省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方面的研 2012 104.39 20.15 [5] 究成果, 对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现状及特征进行评述, .(/01 ) (2345) 2009 46.29~266.42 92.00 0~60.98 18.21 [6] 为揭示该地区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规律以及今后的 678() 2007 0.38~54.16 11.70 0.42~44.96 5.09 [7,8] 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支持。 678 2007 0~69.35 3.01 0.47~13.47 2.00 [9] 1 吉林省不同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情 () 2013 5.17~81.77 2.12~27.83 10.95 [10] 况 9:() 2013 11.64~17.13 1.18~5.73 3.44 [10] 总体上看, 省内不同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检 ;<() 2013 0~10.04 0~5.28 2.02 [10] 出率较高。潘静等[2]对吉林省典型工业地区长春、 吉 =>?() 2013 2.09~14.62 1.29~9.58 5.20 [10] 林和梅河口地区的 21 个站点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 @ () 2013 6.97~12.77 2.79~9.14 5.00 [10] DDTs 和 HCHs 在所有样点中均被检出,检出率达到 67A8() 2003 10~98 11~93 [11] 100%。李莉等[3]对吉林省东部山区采集的 57 个土壤 (B (CDE) 2008 0.75~51.2 18.7 7.03~25.8 16.2 [12] 样品进行测定,发现 HCHs 的检出率为 100% , 而 (B (FDE) 2008 0.96~19.4 9.08 3.09~25.6 10.52 [12] DDTs 的检出率为 87.7%, 其中长白、 敦化和抚松地区 的 DDTs 检出率均为 100%, 抚松和集安地区的 DDTs 检出率分别为 HCHs 的检出率均为 100%。 2 吉林省不同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 66.7%和 88.9%。张静静[4]的研究结果表明, 长春市和四平市城郊土 国内一些学者调查了吉林省不同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 壤中 DDTs、 HCHs 和氯丹的检出率均为 100%,艾氏剂和狄氏剂的 留含量, 其主要污染物以 DDTs 和 HCHs 为主, 其结果如表 1 所示。 检出率也在 90%以上; 吉林市城郊土壤中 DDTs、 HCHs、 氯丹和艾氏 [5] 根据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的规定, DDTs 和 剂的检出率均为 100%, 狄氏剂的检出率为 98%。刘宝林等 对松原 HCHs 在一级土壤和二级土壤中的标准限值为 50 和 500 μ g/kg 。按 市前郭灌区附近农田土壤中的 DDTs 和 HCHs 组分进行检测分析, 照该标准, 吉林省大部分调查样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平均含量符 HCHs 中检出率最高的异构体为 γ- HCH (78.38%); DDTs 检出率普 仅个别地区的含量超出一级质量标准, 表明省内 遍高于 HCHs, 所有异构体的检出率分布在 89.19%~94.59%。 冯雪等 合一级质量标准, [6] 从吉林市松花江沿岸土壤中检测 17 种有机氯农药, 除 β- HCH 的 土壤有机氯农药总体残留较低。但从最大值看,多个地区的 DDTs 但均未超出二级标准。 检出率在 25%外, 其余各组分检出率分布在 55.56%~97.22%, 其中 和 HCHs 在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之间, 研究表明, 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在长春 、 吉林和四平市城郊菜地 DDTs 的检出率最高为 100%。 表 近年来对吉林省中部平原地区农田土壤的有机氯农药污染状 土壤中由高到低顺序为 DDTs>HCHs> 氯丹 > 狄氏剂 > 艾氏剂, [4] 有机氯农 况的研究较多。如陆继龙等[7,8]相继研究了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的 明土壤中 DDTs 的残留量高于 HCHs 。在这三地土壤中, 不同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特征, 21 个采样点均检出了 DDTs 和 HCHs。 药残留主要为 DDTs 和 HCHs,两者在有机氯农药残留总量中的比 82.05%和 91.96%。松原市前郭灌区 于新民等[9]同样在吉林省中部土壤 286 个采样点中均检出了 DDTs 例在三城市中分别为 88.29%、 37 个监测点中有 32 个样点的均值超 和 HCHs,而艾氏剂 、 狄氏剂和七氯的检出率也较高,分别达到 表土中 DDTs 污染较为严重, 总体上看该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仍处于 81.12%、 78.67%和 88.46%。刘宝林等[10]发现吉林省中北部农田土壤 出背景值 2 倍以上, [5] [2] 中 α- HCH、 β- HCH 和 γ- HCH 的 检 出 率 分 别 为 48% 、 45% 和 相对较高水平 。潘静等 研究发现梅河口市农田土壤夏季 DDTs 和 HCHs 的含量显著高于秋季,有机氯农药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71%; 而 DDT、 DDD 和 DDE 的检出率分别达到 58%、 90%和 81%, 表 尤其夏季大部分样点的 HCHs 浓度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 明 γ- HCH、 DDD 和 DDE 是土壤中的主要残留物。朱平等[11]发现吉 变化, 标准 。 吉林市松花江沿岸土壤中, 平均残留量较高的有机氯农药为 林省中部松嫩平原玉米主产区和东部地区耕作土壤中, DDTs 和 基金项目:吉林省人社厅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项目。 作者简介:肖鹏飞(1978-),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 POPs 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药物污染

药物污染

农药对果树及果品的污染
• 农药对果树的污染农药施 用后,一部分残留于果树 枝叶、果实表面,一部分 渗透到角质层或组织内部, 造成药害。造成果树光合 作用减弱,果实成熟延迟, 重者可致叶片黄化、失绿、 卷叶、落叶,果实发生果 斑、褐果、落果或畸形, 植株矮化,种子发芽率低 等,甚至植株死亡
过量使用使稻谷早熟
农药对水的污染
• 农药对水的污染一是喷洒农药时,部分农药微粒 随风飘移降落至水中。 • 未被利用的农药随着灌溉或雨水冲刷流入江河湖 泊。 • 农药厂排出的废水、废渣直接进入水域。 • 将废弃的农药包装物扔入水中或在池塘河流中洗 刷施药器具等对水体造成污染。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 在田间施用的农药,除少部分落于作物或靶标 生物外,部分农药直接进入土壤,如果是进行 土壤处理,则全部施于土壤中,就造成田间的 直接污染。另外,空气中的粉尘和降水也是土 壤中农药的残留来源之一。 • 影响土质的腐熟和透气性,破坏土壤结构和土 壤肥力,抑制植物生长发育。土壤中残留的农 药,不仅容易转入果品中,还会对土壤中的有 益微生物造成危害。
生物农药
• 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活体 (真菌,细菌,昆虫病毒, 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 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 萘乙酸钠,2,4-D等)针对 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 制的制剂。又称天然农药, 系指非化学合成,来自天然 的化学物质或生命体,而具 有杀菌农药和杀虫农药的作 用。
农民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优点
污染
• 各类农药并非都有残留毒性问题,同一类型不同 品种的农药对环境的危害也不一样。农药的不同 加工形式对农药在作物表面上的铺展和覆盖能力, 对喷出的药液(或药粉)能否稳定地粘着在作物 表面上,以及对农药能否穿透植物表面角质层又 不致很快散失等都会产生影响,从而使农药对作 物污染的程度产生差异。此外,农药的不同剂型 在土壤中流失、渗漏和吸附的物理性质并不相同, 因而它们在土壤中的残留能力也有差异。 农药污 染主要是有机氯农药污染、有机磷农药污染和有 机氮农药污染。

《有机氯农药》课件

《有机氯农药》课件
1 环境积累
由于有机氯农药的持久性,它们可能在环境中积累,对生态系统产生潜在的危害。
2 非特异性
有机氯农药在作用时,可能不仅杀灭害虫、杂草和病原体,还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导 致生态系统的失衡。
3 风险与健康问题
长期暴露于有机氯农药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如致癌、神经毒性和内分泌干 扰等。
有机氯农药的危害
有机氯农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中叶。第一批有机氯农药于1940年代 开始商业生产,并在农作物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有机氯农药的分类
有机氯农药根据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被分为多个类别,如有机 氯杀虫剂、有机氯杀菌剂和有机氯除草剂。
有机氯农药的作用原理
有机氯农药通过干扰昆虫、病原体或杂草的神经系统、代谢过程或生长环境, 从而实现对害虫、病原体和杂草的控制。
2 生物积累
有机氯农药可能在食物链中逐级积累,导致高级捕食者的有毒负荷增加。
3 生物多样性下降
过度使用有机氯农药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有机氯农药》PPT课件
欢迎来到《有机氯农药》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有机氯农药 的历史、作用原理、优点、缺点、危害以及其在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的影响。
有机氯农药的概述
有机氯农药是一类广泛使用于农业领域的化学农药,它们以氯原子为主要成分,并具有较强的杀虫、杀菌和除 草作用。
有机氯农药的历史
有机氯农药的优点
1 高效性
有机氯农药通常具有较高 的杀除效果,能够有效控 制害虫、杂草和病原体的 数量。
2 持久性
由于有机氯农药的化学结 构,它们能够在环境中相 对稳定地存在,提供长期 的保护效果。
3 广谱性
有机氯农药对多种不同的 害虫、杂草和病原体都具 有一定的杀灭效果,提供 全面的防治。

有机氯农药污染及其危害是什么?

有机氯农药污染及其危害是什么?

有机氯农药基本上分为以基为原料的以环⼆烯为原料的两⼤类化合物。

氯苯结构较稳定,⽣物体内酶难于降解,所以积存在动、植物体内的有机氯农药分⼦消失缓慢。

由于这⼀特性,它通过⽣物富集和⾷物链的作⽤,环境中的残留农药会进⼀步得到农集和扩散。

通过⾷物链进⼊⼈体的有机氯农药能在肝、肾、⼼脏等组织中蓄积,特别是由于这类农药脂溶性⼤,所以在体内脂肪中的积极因素贮更突出。

蓄积的残留农药也能通过母乳排出,或转⼊卵蛋等组织,影响后代。

中国于六⼗年代已开始禁⽌将DDT、六六六⽤于疏菜、茶叶、烟草等作物上。

有机氯杀虫剂中毒健康教育PPT

有机氯杀虫剂中毒健康教育PPT
在喷洒或处理有机氯杀虫剂时,接触浓度过高容 易中毒。
尤其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下,风险更大。
何时会发生中毒? 误用或过量
不按照指示使用或误用会导致中毒事件。
例如,喷洒量过大或频率过高。
何时会发生中毒? 储存不当
不当储存导致泄漏或误食,也会引发中毒。
必须严格遵循安全储存规范。
如何预防中毒?
如何预防中毒? 个人防护
使用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避免直接 接触。
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如何预防中毒? 安全使用
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遵循剂量和频率。
切勿随意混用不同类型的农药。
如何预防中毒?
环境保护
合理安排喷洒时间和地点,避免对周围环境 造成影响。
关注天气变化,尽量选择无风天气进行施药 。

有机氯杀虫剂通常用于农业、公共卫生及家庭灭 虫。
虽然有效,但因其环境持久性和毒性而受到限制 。
什么是有机氯杀虫剂?
危害
长期接触或误用可能导致中毒,表现为多种症状 。
包括神经系统损伤、肝脏损害等,严重时可致命 。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农民与农业工作者
农民在使用有机氯杀虫剂时,易受到直接影 响。
中毒后该如何处理? 立即就医
怀疑中毒时,需迅速前往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治 疗。
带上产品的包装,以便医生了解成分。
中毒后该如何处理? 自我救护
如有轻微症状,可采取洗手、漱口等措施,减少 毒素吸收。
切勿自行用药,避免加重病情。
中毒后该如何处理? 报告事件
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中毒事件,以便进行调查和 处理。
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增加了中毒风险。
谁会受到影响? 家庭用户
不少家庭自行使用杀虫剂,增加了误用和中 毒的可能性。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研究综述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研究综述

资源·环境-9-有机氯农药在我国曾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护,具有难降解、易被生物蓄积、半挥发、高毒等特性,对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有较大危害。

我国虽早已禁用并停产“滴滴涕”与“六六六”,但曾喷洒的农药仍大量残留土中,且年储量远大于进出通量。

土壤环境的多介质、多界面、多组分和复杂多变的特点使污染土具有隐蔽性、滞后性、不可逆转性、治理难且周期长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中的农药厂响应《“十二五”农药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了搬迁入园,但原厂址土壤因设备渗漏、废料排放等因素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中,污染场地会被再开发为民用或商用建筑,但污染土的工程性质会发生明显变化,易造成工程损失破坏,在曾喷洒农药的农田上建设工程项目也存在着同样问题。

因此,研究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具有重要工程意义。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介绍我国有机氯农药污染的研究历程;将现有研究从污染土的分布特征、修复技术、及工程性质变化三个方面进行归类分析;并对未来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1 有机氯农药污染研究历程我国于1950年研制了“滴滴涕”与“六六六”, 1951年投产后大规模使用,在1963年产量占比高达92.9%。

1971年,我国发布《关于安全使用农药的意见》开始发展替代农药。

1983年 “滴滴涕”与“六六六”实现禁产,1992年正式实施政策性禁用,2002年正式颁布禁用法令。

21世纪前,我国对有机氯农药污染的研究注重于残留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者们意识到有机氯农药易在人体内蓄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乳腺癌与人体中的滴滴涕含量密切相关,人体肝脏增大也与农药污染有关。

此外,在牧草、水源等环境中的残留物被牛、羊、鸟类等动物摄入后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危害。

21世纪后,研究多为有机氯农药污染的分布特征与修复技术,修复技术的创新包括:土壤蒸汽浸提修复、热解吸修复、电动力学修复、土壤淋洗、化学氧化还原、光催化降解、动物修复、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

有机氯农药污染

有机氯农药污染

有机氯农药及其对长江中下游的污染摘要:194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发明剧毒有机氯杀虫剂DDT的瑞士化学家米勒。

此后有机氯农药因其高效,应用十分广泛。

直到上世纪70年代人们才意识到它的危害。

但因历史上的滥用,有机氯农药至今仍然威胁着我们。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上个世纪也大量使用过有机氯农药,这些有机氯农药残留现状如何?本文以长江中下游为例,探讨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危害富集污染引言:环境污染是人类当今面临的一大问题。

发达国家近代人口急剧增长,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起步,大量人口离开土地,不再参与粮食的生产,这就要求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以满足这些人口的需要。

此时,化学农药随着工业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

其中有机氯农药就是曾经广泛使用的一种。

这种农药效果好,制备成本低,且以当时的观点来看,有机氯农药对环境和人类的毒害小。

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曾大规模地采用有机氯农药。

但有机氯农药的滥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这种危害至今没有消除。

接下来我们具体认识一下有机氯农药,并以长江中下游为例看看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威胁。

有机氯农药的概念有机氯农药是指在农业上用作杀虫剂、杀螨剂和杀菌剂的各种有机氯化合物的总称。

属于高效广谱农药,包括脂肪族、芳香族氯代烃[2],主要分为以苯为原料和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两大类。

前者包括杀虫剂DDT和六六六,以及杀螨剂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等,杀菌剂五氯硝基苯、百菌清、稻丰宁等;后者如作为杀虫剂的氯丹、七氯、艾氏剂等[1]。

有机氯农药是第一代农药,以DDT和六六六的使用历史最为悠久[2]。

DDT的化学名称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因有分子中有两个氯苯基和三个氯又称为二二三。

六六六的化学名称是1,2,3,4,5,6-六氯环己烷,因分子中有六个氯、六个碳和六个氢,所以俗称六六六。

DDT的结构式六六六的结构式有机氯农药的性质物理性质方面,常用的有机氯农药蒸气压低,挥发性小,停用后自然环境要经25~110年才能复原[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氯农药及其对长江中下游的污染摘要:194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发明剧毒有机氯杀虫剂 DDT 的瑞士化学家米勒。

此后有机氯农药因其高效,应用十分广泛。

直到上世纪 70年代人们才意识到它的危害。

但因历史上的滥用,有机氯农药至今仍然威胁着我们。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 在上个世纪也大量使用过有机氯农药,这些有机氯农药残留现状如何?本文以长江中下游为例, 探讨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危害富集污染引言:环境污染是人类当今面临的一大问题。

发达国家近代人口急剧增长,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起步,大量人口离开土地, 不再参与粮食的生产,这就要求提高农产品的 产量以满足这些人口的需要。

此时,化学农药随着工业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

其中有机氯农药就是曾经广泛使用的一种。

这种农药效果好,制备成本低,且以当时的观点来看, 有机氯农药对环境和人类的毒害小。

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曾大规模地采用有机氯农药。

但有机氯农药的滥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这种危害至今没有消除。

接下来我们具体认识一下有机氯农药,并以长江中下游为例看看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威胁。

有机氯农药的概念有机氯农药是指在农业上用作杀虫剂、 杀螨剂和杀菌剂的各种有机氯化合物的总称。

属于高效广谱农药,包括脂肪族、芳香族氯代烃[2],主要分为以苯为原料和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两大类。

前者包括杀虫剂 DDT 和六六六,以及杀螨剂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等,杀菌剂 五氯硝基苯、百菌清、稻丰宁等;后者如作为杀虫剂的氯丹、七氯、艾氏剂等[1]。

有机氯农药是第一代农药,以 DDT 和六六六的使用历史最为悠久 [2]。

DDT 的化学名称为 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因有分子中有两个氯苯基和三个氯又称为二二三。

六六六的化学名称是123,4,5,6- 六氯环己烷,因分子中有六个氯、六个碳和六个氢,所以俗称六六六。

CIClxA.CICI^Y^CI ci六六六的结构式物理性质方面,常用的有机氯农药蒸气压低,挥发性小,停用后自然环境要经25〜110年才能复原[6]。

因此有机氯农药可以缓慢杀死很多害虫。

同时,有机氯农药脂溶性强,水中 溶解度大多低于 1ppm,因此在使用六六六等农药时先将其溶解在煤油中,然后将煤油溶液 在水中制成乳浊液。

另外,有些有机氯农药,如DDT 能悬浮于水面,可随水分子一起蒸发[2]。

化学性质方面,氯苯结构稳定,不易为体内酶降解,在生物体内消失缓慢。

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的产物也像亲体一样存在着残留毒性,如DDT 经还原生成DDD 经脱氯化氢后生成DDE 这两种也是后面研究中重点监测的产物。

另一个重要性质是环境中的有机氯农药可 以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向上扩展而富集,如虾在含0.005ppm 滴滴涕的水中养七十二小时,体内含量达0.14ppm 。

在美国密执安湖水中含有少量滴滴涕 ,但通过食物链的富集,滴滴涕在海鸥体内的含量为水内含量五千万倍等等 [5]。

有机氯农药的应用历史有机氯农药对虫类都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如当昆虫爬行或停息在 DDT 或六六六喷洒处,药物即可被昆虫表皮吸收,然后渗透到昆虫体内而将其毒死。

20世纪40年代,因DDT 和六 六六杀虫广, 药效比其他农药都好, 而残留问题在当时尚未发现, 所以广泛用于防治农作物、 森林和牲畜害虫。

环戊烯类杀虫剂发现较迟, 但药效稳定持久,防治面也较广,在很多国家 得到广泛应用 [2] 。

CI有机氯农药的性质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些有机氯农药的危害,并针对这些做了大量的研究。

如1969 年,美国癌症研究所用一百四十种有机氯农药对鼠类进行了试验, 证明这类农药对鼠类致癌率很高[5],因此发达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禁止使用这种高残留的农药。

但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时所采用的农药中,有机氯农药仍占60%以上[5],并且出口到很多第三世界国家。

但从1983年开始,我国开始全部禁止生产和使用六六六[3]。

2009 年4 月16 日,中国环境保护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10 个相关管理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决定自2009 年5 月17 日起,禁止在我国境内生产、流通、使用和进出口滴滴涕、氯丹、灭蚁灵及六氯苯(DDT用于可接受用途即用于疟疾防治除外)⑷。

这标志着我国彻底放弃了传统的有机氯农药。

但在非洲和南亚,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仍然需要DDT 这种廉价的农药用于防治疟疾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因此传统的有机氯农药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有机氯农药的危害有机氯农药本身毒性并不高,但可怕之处在于其高残留的性质和积累效应。

试验证明小麦在收割前三十天, 按5 斤/ 亩施药量撒施“六六六”粉剂,到收割时, 小麦籽粒中仍含有"六六六”残留0.54ppm。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即使在当年未施"六六六”,但隔年前,或多年前曾施过“六六六” ,那么土壤中的残留农药也会进入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的作物体,造成农作物的污染[5]。

日常饮食中的禽蛋制品也会因家禽使用受污染饲料而残留有机氯农药[10]。

因为有机氯农药具有高残留的性质,所以其浓度会随着食物链增加,变成对动植物危害巨大的物质。

有机氯农药还会随着哺乳危害下一代。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经对北京地区1982〜1998年人群体内有机氯农药DDT BHO的蓄积水平及动态变化进行了跟踪调查。

1983年,我国婴儿平均每千克体重每日摄入46卩g有机氯农药(以Cl记)[7]。

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20卩g的最大值。

可喜的是,停用有机氯农药以后,人乳中的有机氯农药含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在1998年已下降到6卩g,但这一蓄积量与国外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6]。

有机氯农药的危害还具有长期性,曾经有一项实验:实验室中1989 年的有机氯农药标准试样与1999 年的新制试样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可以想象有机氯农药进入自然界后可以持续危害生态。

[9] 有机氯农药的检测方法一般污染物的检测有两种方法,即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

前者适用于常量组分污染物的定量分析,优点是成本低,速度快,误差小。

缺点是对于定性分析,特别是有机物的定性分析无法很好完成,而且化学分析法检出限高,对于水体中微量污染物的分析无能为力。

而后者虽然有成本高,相对误差大等缺点,但对于有机氯农药来说,仪器分析法是最合适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对定性、定量地检测微小含量的污染物十分有效。

在仪器分析法中,色谱法是一种能分离各个组分并做出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色谱法常用的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其中气相色谱下的毛细管色谱法测定有机氯类农药已成为许多国家及协会的标准方法[8]。

质谱法作为分子量的检测工具,很多污染物的检测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来增强检测效果。

长江流域与检测地选择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在长江干流上分布着许多大城市和肥沃的农田。

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在此选取长江中下游了解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现状很有现实意义。

在此介绍几个对长江中下游有机氯农药污染现状的研究。

首先是江苏省南京-镇江地区的两 个研究,第一个是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 工程系,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 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做的研究,他们当时选取了四个采样点, 重点分析水体悬浮物和水底沉积物中有 几氯农药残留量。

分析采用HP6890 GC 气象色谱仪, 色谱柱为30m,内径0.32 mm 毛细管HP-5 柱,固定相膜厚0.25m,柱前压50kPa. 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2 mL/min.,后来 也采用了质谱分析法。

YOla ¥01 b YOlc Y02a Y02b Y02c YO3H Y04a Y04b Y04c采样点图3长江水体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比较可以发现,南京-镇江段长江干流悬浮物和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在各采样点的分布特征 相似,说明虽然禁用有机氯农药多年,环境中仍然有残留[11]。

另一个是1998年5月16 一 17日,中欧科学家的共同合作 ,于长江南京-镇江段进行的 联合研究,取样点与前者相同,不过检测方法不同,后者采用色谱-质谱连用作为主要方法。

当时研究采用了以13C 为内标,先用液相色谱法对有机氯农药样品进行纯化,然后用GC8000四极杆MS MD 800色质联用仪进行多氯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色谱柱为DB -5毛细管柱(长30m,内径0.3mm,膜厚0.25卩m ),检测了五氯苯、 六氯苯、五氯苯甲醚、六氯 环己烷(六六六),滴滴涕和多氯联苯。

发现长江南京-镇江段水、悬浮物及沉积物中多氯有机污染物含量均较低,低于欧洲主要河流中的含量水平,不同采样点的水样及悬浮物样中各类污染物的平均含量及它们的总含图L 收江南京段悬浮物*沉积執采样点布设示意国 0.8 0.6 0.4 0.2 0YOLi YOlb YOlc Y02a Y02b Y02c Y03a Y04a Y04b Y04c釆样点4.Q S.O _ B “-DDT - ™ P ,PDDT - 寻9 • P j H )四Ha ■ □ p t p-DDEallCH mbHCHiM&ilCHfi■1f;■ Ihw _PJ■1 1i...Rm o +p -DDT逼a p,p -iJD7n2.0UO量差异不大,这类污染物在固液二相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沉积物中这些污染物的含量差异甚大,但分布形式仍很类似,表明长江底部悬浮物的沉积虽极不均一 ,但多氯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却非常类同[12]。

下面看看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实验测试中心对启东、崇明、上海的研究。

首先是在长江口地区选取了 10个采样点,分布于崇明岛、长兴岛及横沙岛和启东地区,研究针对浅层沉 积物。

这个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

分析方法是标准物质外标法,标准物质包括8种有机氯农药混合标准试样和六氯苯的标准试 样。

首先是将样品进行了萃取和层析分 离,然后浓缩制成待测样。

气相色谱采用SP B T — 608色谱柱,后 混合配制成9种混合标准储备溶液(正己 烷介质),浓度为1.0卩g /mL ,将此浓度 的混合标准溶液稀释成 1.0、2.0、5.0、 10.0、20.0、50.0、100 ng/mL 的梯度标 准溶液,建立线性标准曲线。

检测结果显示,启东地区的 D DT 含量很高,属于中度污染,而其他地区相对情 况较好,属于中度污染。

但整个长江口地 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机氯农药污染,这 与历史上大规模的应用关系很大[13]。

m2 9种标准物质色谱图接下来看看2005年3-4月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对整个长江下游有机氯农药污 染的研究。

这次研究的规模很大, 在长江下游安庆-南通段共采集表 层沉积物样品28个,全面测定了 样品中的各种有机氯农药,包括 六氯苯、氯丹、滴滴涕、艾氏剂、 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和灭蚁 灵等14种目标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