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微课教案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案名称:《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2. 适用年级:八年级3. 学科领域:语文4.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化石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分类,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化石。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来研究化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保护化石遗迹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石的基本概念和形成过程。
化石的分类和特征。
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化石形成的具体过程。
不同类型化石的识别和比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掌握化石的相关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
准备化石标本或图片资料。
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讨论。
2. 学生准备:预习化石相关知识。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化石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
2. 教学新课:讲解化石的基本概念,如化石的定义、形成过程。
介绍化石的分类,如植物化石、动物化石、微生物化石等。
讲解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 课堂互动: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分享对化石的了解。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
4. 学生活动:观察化石标本或图片,分析化石的特征。
进行小组讨论,推理化石在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石的形成过程、分类和意义。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2. 作业布置:编写一篇关于化石的小论文,可以是介绍一种化石的特征、形成过程或化石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调查身边的化石遗迹,了解其保护状况,提出保护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化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和作业完成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于化石吟教案
一、教案名称:关于化石吟精选优秀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石的基本概念,知道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 通过学习化石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内容:1. 化石的基本概念2. 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3. 化石吟的欣赏与学习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化石图片,询问学生对化石的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化石”一词。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化石的基本概念、形成和分布规律。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化石的基本概念、形成和分布规律。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知识。
四、学以致用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中的化石吟,分析其意义和美感。
2. 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化石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2. 学生复述重点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知识的掌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总结并板书“化石吟”一词。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化石吟的起源、特点和欣赏方法。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知识。
三、学以致用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中的化石吟,分析其意义和美感。
2. 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首关于化石的吟诗。
2. 教师批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化石吟的艺术价值。
2. 学生复述重点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知识,提高家庭成员的环保意识。
2. 学生自主阅读有关化石的书籍,拓展知识面。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化石的基本概念、形成和分布规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化石吟的欣赏能力以及创作水平的提高。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3)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
(2)通过观察化石标本,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3)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如“硅化物”、“钙化物”等。
(2)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1. 教师准备:(1)诗歌《化石吟》的课件或黑板。
(2)化石标本或图片。
(3)相关资料和视频。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化石吟》。
(2)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展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 诗歌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化石吟》,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3)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理解诗歌的意义。
3. 诗歌欣赏(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化石资料和图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4. 诗歌创作(1)学生模仿诗歌《化石吟》的韵律和节奏,创作自己的诗歌。
(2)学生互相交流、欣赏,提高创新能力。
1. 课堂表现:(1)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
(2)学生对诗歌的朗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2.掌握常见化石的种类和特征;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化石标本,显微镜,幻灯片,PPT;2.资料:化石吟的文学作品,相关科普书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什么是化石?1.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化石标本,激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这些标本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2.讲解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15分钟)–呈现PPT或使用幻灯片展示相关图片,解释化石的概念;–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生物死亡后被埋藏、压实、矿化等。
3.实践操作(20分钟)–将化石标本分发给学生,鼓励学生观察标本的特征;–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这个化石有什么特征?它可能是什么生物的遗骸?4.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特征和推测,老师做总结;–提出问题:化石有哪些种类?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第二课时:常见化石的种类和特征1.回顾(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2.讲解化石的种类和特征(15分钟)–呈现PPT或使用幻灯片展示不同种类的化石图片及其特征;–说明化石特征与生物结构及环境的关系。
3.实践操作(20分钟)–给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化石标本,让他们观察并尝试分类;–鼓励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化石细节,发现更多特征。
4.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化石特征和分类方法,老师做总结;–提问:化石的种类和特征是怎样帮助科学家研究古生物和古环境的?第三课时:化石吟的欣赏与创作1.导入(5分钟)–引发学生对化石吟的兴趣:展示一些著名的化石吟作品,让学生欣赏。
2.讲解化石吟的特点和创作方法(15分钟)–分析一些经典的化石吟作品,介绍其艺术表达和创作技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诗歌来描绘化石的美丽和历史意义。
3.创作化石吟(2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自己对化石的理解与感受,创作化石吟作品;–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结合诗歌原本的韵律和节奏。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激发学生对古生物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化石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化石。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化石的了解。
展示化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解释不同类型的化石。
第二章:诗歌理解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化石吟》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2 教学内容朗读并解析《化石吟》诗歌。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活动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和韵律。
解析诗歌内容,解释化石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讨论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三章:诗歌创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能力和想象力。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创作。
3.2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创作技巧和风格。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3.3 教学活动分析《化石吟》诗歌的创作技巧和风格。
提供创作话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四章:科学探索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重要性和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4.2 教学内容介绍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讨化石的发现和挖掘过程。
4.3 教学活动展示化石挖掘的过程和重要发现。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或观察活动,例如制作化石模型。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或观察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五章:综合表达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和科学知识进行综合表达。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和科学知识进行创作。
提供创作话题或情境,要求学生运用诗歌和科学知识进行综合表达。
5.3 教学活动分析综合表达的要求和技巧。
提供创作话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表达创作。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六章:小组讨论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化石吟》教案稿
《化石吟》教案稿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激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化石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石的外观和特点。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收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第二章:化石的种类和特点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化石及其特点。
培养学生的分类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化石的分类,包括植物化石、动物化石和微生物化石。
分析不同种类的化石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不同种类的化石。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不同化石的特点。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收集学生的分类和观察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第三章:化石的形成与分布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包括生物体的埋藏和矿化。
介绍化石的分布规律,包括地层和地理位置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表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探索化石分布的规律。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思考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第四章:化石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化石的重要性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介绍化石的研究方法,包括采集、整理和分析。
4.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和实例,展示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体验化石的研究过程。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收集学生的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案优秀9篇
化石吟教案《化石吟》教案优秀9篇《化石吟》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大意,理清结构,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本诗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大海变桑田,桑田变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果真如此吗?如果真是这样,又何以为证呢?(----化石)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冰冷的化石是昨天生命信息的演绎,讲述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2、题解:化石就是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二、朗读感知1、正字正音释义骸骨(hai)裹藏(guo)葱茏(conglong)猛犸(mengma)引颈长吼(jing)乌有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2、指导朗读(1)师范读,生标示节奏(2)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评价(3)齐读课文,读出韵律美。
3、感知内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以“这是一首________的诗。
”句式作答。
(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3)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大意如何概括?诗歌分为三层:.(1-2)通过发问引发联想总(3-6)具体抒写化石讲述的内容分(7)回应发问,照应开头总科学的神奇人类的伟大或者: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4、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掌握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1.2 教学内容化石的定义和分类。
化石的形成与保存。
化石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第二章:教学方法2.1 讲授法通过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结合实例讲解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
2.2 实验法安排学生参观化石博物馆或进行化石采集活动,亲身体验化石的形成和保存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化石挖掘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3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化石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化石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享。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准备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包括化石的图片和标本。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显微镜。
3.2 教学环境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
确保教室内的设备齐全,如黑板、白板和投影仪。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评估方法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化石概念的理解。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验,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4.2 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周:化石的概念与分类讲解化石的定义和分类,展示相关化石标本。
学生进行化石观察和分类练习。
5.2 第二周:化石的形成与保存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保存条件。
学生进行实验,模拟化石的形成过程。
5.3 第三周:化石的研究方法讲解化石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学生进行化石挖掘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5.4 第四周:化石的应用讲解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化石研究的重要案例。
5.5 第五周:总结与评估进行课堂总结,回顾所学内容。
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和测验,评估学习成果。
关于《化石吟》教案范例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关于《化石吟》教案范例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化石吟》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诗歌《化石吟》的阅读与理解。
2. 化石的形成和分类。
3. 我国化石研究的重要成果。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诗歌《化石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之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化石的形成和分类,以及我国化石研究的重要成果。
4. 案例分析(5分钟)教师展示我国化石研究的一些典型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诗歌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主题的阅读和研究。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小型测验,检验学生对化石知识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化石吟》诗歌文本。
2. 课件:化石的形成和分类、我国化石研究重要成果的图片和资料。
3. 网络资源:相关科普文章和视频。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文学素养。
2. 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化石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化石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诗歌创作:以《化石吟》为启发,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展示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教学难点:学生对化石形成和分类的理解。
《化石吟》精彩教案设计
《化石吟》精彩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激发学生对古生物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化石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化石。
分享一些有趣的化石发现故事。
1.3 教学活动:开场提问:学生们对化石的了解有多少?展示化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讲述一些著名的化石发现故事,如霸王龙化石。
第二章:诗歌欣赏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2 教学内容:分享一首关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分析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时间的石头”,“生命的沉默”。
2.3 教学活动:朗读诗歌《化石吟》给学生听。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和意象。
分析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思考其意义。
第三章:诗歌创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化石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指导学生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创作一首关于化石的诗歌。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化石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分组让学生合作创作一首关于化石的诗歌。
分享和讨论学生创作的诗歌。
第四章:科学探索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化石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4.2 教学内容:介绍化石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分析不同地层的化石组成和特点。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层的化石样本。
分析化石的分类和分布规律,如生物的进化趋势。
第五章:综合活动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5.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考察,如化石挖掘现场。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和分析所观察到的化石。
5.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化石挖掘现场。
分组进行考察,鼓励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所观察到的化石。
学生展示和分享考察结果。
《化石吟》教案(通用15篇)
《化石吟》教案(通用15篇)《化石吟》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石吟》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石吟》教案1【教学目标】1、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关于科学方面的诗歌,对于文本的内容,学生很容易掌握,但对于内容的理解,需要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
所以,学习时应让学生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听读,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学生找出自己认为的生字。
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2、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
结构上首尾呼应。
3、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两遍,体会诗歌的特点。
三、重点研讨1、指名朗读3~6节,思考问题:(投影显示)⑴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⑵ 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⑶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教案 《化石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化石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诗歌《化石吟》的内容。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欣赏,了解化石的形成和意义。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创作,表达自己对化石的认知和感受。
教学重点:诗歌《化石吟》的内容理解和表达。
教学难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把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诗歌《化石吟》的文本和相关的化石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化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化石的特点。
教师提问:“你们对化石有什么了解?”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观点。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化石吟》的背景和内容。
二、诗歌学习(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化石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师提问:“这首诗歌描绘了化石的哪些特点?”学生回答并讨论。
三、诗歌解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解释诗歌中的象征和比喻。
教师提问:“这首诗歌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学生回答并讨论。
四、诗歌创作(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关于化石的诗歌。
教师提供一些创作的提示和素材,如化石的形成过程、化石的意义等。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诗歌展示(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创作的诗歌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鼓励和反馈。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化石的形成和意义,了解更多相关的科学知识。
学生可以尝试其他的诗歌创作,提高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评估学生对诗歌《化石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教案《化石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六、诗歌朗读与解析(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掌声。
教师针对学生的诗歌进行点评,从内容、形式、创意等方面给予肯定和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意义。
化石吟说课教案优秀9篇
化石吟说课教案优秀9篇《化石吟》教案篇一教材简析《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本诗,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1、理解和积累一些重要词语。
2、有感情地颂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4、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兴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以朗读帮助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展示大量古生物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的效果上先睹为快,充分调动学生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再品析语言,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图片(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提问:这些生物在现代的生活中还见得到吗?明确:见不到了。
提问:那这些精美的生物的图片从何而来?明确:是科学家通过对古生物的化石进行复原而来的。
提问:何谓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明确: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或生活痕迹(如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类似石头的东西。
对于这些遗留千古的化石,你们有没有兴趣一睹为快呢?今天有一个人对这些化石也充满着好奇心,下面就让我们与他一起去领略这些化石的风采,出示课题。
也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精品教案设计:化石吟
一、教案名称:精品教案设计:化石吟二、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类,知道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2. 培养学生对化石的兴趣,提高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化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1. 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类。
2. 化石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难点:1. 化石的形成过程。
2. 化石的分类及识别。
六、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化石的形成、分类和作用。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石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化石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1.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化石的概念,引入新课。
2. 讲解化石的形成和分类2.1 教师通过PPT展示化石形成的过程,讲解化石的形成原因。
2.2 教师介绍化石的分类,展示不同类型的化石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
3. 学习化石的作用3.1 教师通过案例讲解化石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3.2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化石对生物进化的启示。
4. 实践操作4.1 教师发放化石标本,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分类。
4.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化石的特点,完成分类任务。
5. 总结与拓展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5.3 教师给出拓展任务,鼓励学生课后调查化石分布规律。
八、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化石分布规律。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化石概念、形成和分类的理解,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进行检查。
化石吟微课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化石吟微课教案学科领域:自然科学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对象:中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2. 掌握化石的重要性和在地质研究中的作用3. 能够吟诵有关化石的诗歌,体会诗歌中的意境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2. 化石在地质研究中的作用难点:1. 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2. 吟诵有关化石的诗歌,体会诗歌中的意境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相关化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 有关化石的诗歌4. 吟诵指导资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化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化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a. 介绍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b. 讲解化石在地质研究中的作用c. 分析化石与环境的关系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首有关化石的诗歌进行吟诵,并分享吟诵心得。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石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相关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选择一首有关化石的诗歌进行吟诵,录制视频或音频,下节课分享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化石概念、形成过程和重要作用的理解。
2. 诗歌吟诵:评估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对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诗歌吟诵短文和思考化石在现代社会应用的短文,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或进行野外化石考察,增强学生对化石的直观认识。
2. 邀请地质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化石的研究价值和地质意义。
3. 开展化石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如绘画、雕塑等,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考虑学生对教案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参与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资源1. 化石相关的科普书籍和学术论文,供有兴趣深入了解的学生自学。
化石吟微课教案范文
化石吟微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分类。
2.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关于化石的诗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化石图片,分析化石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 学习诗歌创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化石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 诗歌创作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化石分类的识别。
2. 诗歌创作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化石图片、视频等相关教学资源。
2. 准备诗歌创作的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化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分类。
3. 案例分析:分析化石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重要性。
4. 诗歌创作:讲解诗歌创作技巧,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关于化石的诗歌。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化石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8. 板书设计: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分类概念:生物遗体的石化残留物。
形成过程:生物死亡后被埋藏,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和化学作用,转化为石头。
分类:按照生物种类和形成特点进行分类。
诗歌创作技巧比喻:用具体的事物来形容化石的特点。
拟人:赋予化石人的情感和行为。
9.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10.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化石博物馆,加深对化石的认识和兴趣。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化石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石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2. 组织学生进行化石采集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诗歌创作:评估学生诗歌创作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对化石的理解程度。
化石吟微课教案范文
化石吟微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形成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化石记录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
4.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化石的概念、形成和作用。
难点: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生物的进化历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案、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PPT,展示各种化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化石吗?”2. 教学内容:第一环节:化石的概念教师讲解化石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第二环节:化石的形成教师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如生物遗体被埋藏、矿物质侵入、长时间压缩等。
第三环节:化石的作用教师讲解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了解地球历史方面的作用。
3. 实践环节:教师发放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化石,记录化石的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提问:“你们认为化石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化石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五、作业布置:1. 绘制一幅化石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2. 写一篇关于化石的小作文,可以是描述一个化石标本,或讲述一个化石的故事。
3. 调查身边的化石,了解化石在当地的分布情况,思考化石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实践环节的表现等。
2.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对化石的理解、观察能力的提升、团队合作等方面。
3. 家长评价: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供反馈。
七、课程延伸活动建议:1. 组织一次化石采集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化石挖掘的乐趣,并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和保护化石。
2. 参观地质博物馆或恐龙化石展览,加深学生对化石的认识和兴趣。
化石吟微课教案范文
化石吟微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类。
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化石。
掌握化石记录显示生物进化的证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化石标本和图片,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
利用多媒体和互动游戏,提高学生对化石知识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石的形成和分类。
化石记录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不同类型的化石特征。
化石记录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化石标本或图片。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互动游戏材料。
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布置,展示化石标本和图片。
确保多媒体教学设备正常运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话题:展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化石的好奇心。
简介化石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教学内容: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包括生物遗体的保存和石化。
展示不同类型的化石,如实体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
解释化石记录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作用。
3. 互动环节:学生观察化石标本和图片,描述其特征。
进行互动游戏,测试学生对化石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化石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观察周围的化石,如化石燃料、地层中的化石等。
2. 调查一种化石的详细信息,包括其形成过程、特征和生物进化意义。
3. 编写一篇关于化石的小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教学延伸1.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化石博物馆或进行化石采集活动,加深对化石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引导学生参与化石保护的公益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2. 跨学科连接:结合生物、地理、化学等学科,探讨化石的形成、分布和利用。
探讨化石能源的开采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七、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其对化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方面的表现。
化石吟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化石吟教案学科领域:自然科学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对象:中学生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种类。
(2)掌握化石分布的规律及其在地质历史中的意义。
(3)学会运用化石资料进行生物进化研究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化石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证意识。
(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化石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自然科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珍惜化石资源,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化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种类;化石分布的规律及其在地质历史中的意义。
难点: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其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化石相关知识,搜集化石标本及图片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分布规律。
(3)准备小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学生准备:(1)预习化石相关知识,了解基本概念。
(2)搜集化石标本图片,观察并描述化石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化石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化石特点。
(2)简要介绍化石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化石的形成原因及种类。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示例说明化石分布的规律。
(2)分析化石在地质历史中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化石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围绕化石展开思考。
(2)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分享观点,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2)学生展示化石标本,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6. 布置作业(1)学生绘制化石分布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分析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化石吟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化石吟教案学科领域:自然科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化石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化石,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1. 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类。
2.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教学难点:1. 化石的形成过程。
2. 生物进化规律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化石标本或化石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的这些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化石。
2. 讲解化石的概念(10分钟)教师讲解化石的定义、形成过程和分类,学生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
3. 观察化石(15分钟)教师发放化石标本或图片,学生分组观察,记录化石的特征,如形状、颜色、质地等。
4. 分析化石(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特征,推测生物的生活环境。
5. 总结本节课内容(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类。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类。
2. 讲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10分钟)教师讲解化石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原因,展示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
3. 探讨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15分钟)学生分组探讨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化石分布与地质年代的关系。
4. 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展示化石研究案例,如“始祖鸟化石”,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化石的重要性。
5. 总结本节课内容(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石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绘制一幅化石分布图,标注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
2. 写一篇关于化石研究的小论文,内容可包括化石的形成、分类和生物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石吟微课教案
化石吟微课教案
《化石吟》为我们传达了太古时代的生命信息。
下面是化石吟微课教案,希望你能喜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了解化石。
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学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作者先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然后具体书写遐思的内容: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诗歌节奏鲜明,语调和谐,富有音乐美。
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悉心体会。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
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即教学目标,投影显示)。
2、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3、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⑴学生听读,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
⑵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
结构上首尾呼应。
⑶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两遍,体会诗歌的特点。
三、重点研讨
1、指名朗读3~6节,思考问题(投影显示):
⑴“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⑵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⑶“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你是怎样理解的?
⑷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
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
2、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3、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质疑释疑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
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五、拓展延伸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光盘等,并宣读自己撰写的介绍古生物的短文。
六、布置作业
1、将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办成手抄报,在班内交流。
2、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
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拓展阅读:《化石吟》朗读节奏划分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法师,
卓越的/雕刻家!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