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4 宇宙航行—2020-2021(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

合集下载

7.4 宇宙航行(教案)-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7.4 宇宙航行(教案)-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第4节宇宙航行教学设计问题与目标目标与素养1.通过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人造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三个宇宙速度含义的了解,能推导出第一宇宙速度。

情景与问题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来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天体运动的认识,能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及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解决卫星运动的有关问题。

重点与难点重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过程和方法,了解第一宇宙速度的应用领域。

难点1.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区别。

2.掌握有关人造卫星的计算及计算过程中的一些代换。

教学准备教师要求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学生要求课前预习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查阅宇宙速度与人造卫星的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简单介绍中国近几年的航天发展情况,并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及一些图片资料:如今,人们的通信手段越来越多样,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要保证稳定通畅的通讯,需要同步卫星进行信号的传递。

手机等便携设备的导航定位功能已经非常全面,要实现精确的导航,需要同步卫星发挥极大的作用。

教师提出问题:怎么样才能把物体发射上天空,且不再落回地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相关知识二、新课教学(一)300多年前牛顿的设想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9页“问题”部分并播放图片:牛顿曾设想,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则落点一次比一次远。

如不计空气的阻力,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而是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图片,思考讨论总结出人造地球卫星运行遵从的规律是: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教师投影图片,提出问题:如图所示,你认为四条轨道中可以作为卫星轨道的是哪些?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回答问题:A、C、D可能,B不可能。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第4节 宇宙航行 课件(62张)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第4节 宇宙航行 课件(62张)
栏目 导引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基础理解 人造卫星能够绕地球转动而不落回地面,是否是由于卫星不再 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提示:不是,卫星仍然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但地球引力全部 用来提供向心力.
栏目 导引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对宇宙速度的理解 问题导引 发射卫星,要有足够大的速度才行.
(1)怎样求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不同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否 相同? (2)把卫星发射到更高的轨道上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还是越小?
栏目 导引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关键能力 2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计算
我国发射了一颗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设
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已知月球的质量约
为地球质量的811,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地球上的第一 宇宙速度约为 7.9 km/s,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最大速率约
M地 81 r地 4
栏目 导引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故月球和地球上第一宇宙速度之比v月=2, v地 9
故 v 月=7.9×29 km/s≈1.8 km/s, 因此 B 项正确. [答案] B
栏目 导引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达标练习】 1.(2019·陕西汉中期末)嫦娥四号发射后进入近月点约 100 公 里的环月轨道.关于“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发射速度,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B.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C.介于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之间 D.大于第三宇宙速度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第4节 宇宙航行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学习目标 1.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并会 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2.认识同步卫星的特点. 3.了解人造卫星的相关知识和我 国卫星发射的情况以及人类对太 空的探索历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第7章 第4节 宇宙航行(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第7章 第4节 宇宙航行(课件)

环节三:探究卫星运动的规律
人造地球卫星可能的稳定圆轨道。
环节三:探究卫星运动的规律
环节三:探究卫星运动的规律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由多颗在不同轨道和不同高度的卫星 构成的。这些不同高度的卫星,它们的线速度、角速度、加速 度和周期与其轨道半径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环节三:探究卫星运动的规律
研究思路——牛顿第二定律。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式:
导入
环节一:牛顿的设想
物体的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则其落点就一次比一次 远。抛出速度比较小时,物体做平抛运动;当抛出速度足够 大时,物体会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
环节一:牛顿的设想
如果物体以10 km/s的速度,怎么画出它的运 动轨迹呢?
知道物体刚好不落地时的抛出速度就可以解 决这个问题了。
环节一:牛顿的设想
环节一:牛顿的设想
第一宇宙速度
7.9 km/s
达到这个速度后,物体将绕着地球的表面做匀 速圆周运动!
环节二:三个宇宙速度
为什么抛出速度小于 7.9 km/s时,物体会落到地面上, 而不是做匀速圆周运动呢?
如果抛出速度大于7.9 km/s,物体又会怎样运动呢? 物体受到的重力会小于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物体将做离心运动。物体在往外飞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 负功,故物体的速度会不断减小,它又会被引力吸引回来, 此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物体的速度又变大。因此,物 体的运动轨道可能是椭圆,不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了。
环节三:探究卫星运动的规律
环节三:探究卫星运动的规律
将卫星送入高轨道和低轨道哪一个需要的发 射速度大?
那为什么处在高轨道的卫星的运行速度反而 减小了呢?
环节三:探究卫星运动的规律
近地卫星是在地球表面上方300 km至500 km的高度 运行的卫星,这个高度相对于地球半径来说可以忽略, 可近似认为它们的轨道半径就是地球半径,同学们来求 解一下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

7.4 宇宙航行(课件)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7.4  宇宙航行(课件)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课件
02. 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 天员加加林进入了东方一号 载人飞船。火箭点火起飞, 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历时 108 min,然后重返大气 层,安全降落在地面,铸就 了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丰碑。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课件
03. 人类登月成功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课件
2.是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
G
Mm r2
v2 m
r
04. 第二宇宙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课件
理论研究指出,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 如果速度大于 7.9 km/s,又小于 11.2 km/s,它绕地球运行的轨迹就不是圆, 而是椭圆。当飞行器的速度等于或大于 11.2 km/s 时,它就会克服地球的引力, 永远离开地球。我们把 11.2 km/s叫作 第二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课件
第七章:第4节 宇宙航行
CONTENT
目录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课件
宇宙速度
人类航天探索历程
常见的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的参数
01. 新课引入
从嫦娥奔月到万 户飞天,从阿波 罗11号登月到天 问一号的火星之 旅,人类一直在 为“飞天”梦想 努力着。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课件
02. 新课引入
近地卫星
同步卫星 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
(r1、ω1、v1、a1) (r2、ω2、v2、a2) 物体(r3、ω3、v3、a3)
向心力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减去重力
轨道半径
r2>r3=r1
由Gm 地 m=mω2r, r2
角速度 得ω=
Gm r3
地,故ω1>ω2
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7章 4.宇宙航行 课件(66张)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7章 4.宇宙航行 课件(66张)
栏目导航
【例2】 (多选)如图所示,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A、赤道 上空的近地卫星B、地球同步卫星C,它们的运动都可视为匀速圆周 运动,比较三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三者的周期关系为TA<TB<TC B.三者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为aA>aB>aC C.三者角速度的大小关系为ωA=ωC<ωB D.三者线速度的大小关系为vA<vC<vB
栏目导航
[探究归纳] 1.计算方法 对于近地人造卫星,轨道半径 r 近似等于地球半径 R=6 400 km, 卫星在轨道处所受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卫星在地面上所受的重力, 取 g=9.8 m/s2,则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2.决定因素 由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式 v= GRM可以看出,第一宇宙速度的 值由中心天体决定,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M 和半径 R,与卫星无关.
栏目导航
【例 1】 2019 年 4 月 20 日 22 时 41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 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 拉开了今年北斗卫星高密度组网的序幕.若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 度为 g,引力常量为 G,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v1,则( )
A.根据题给条件可以估算出地球的质量 B.据题给条件不能估算地球的平均密度
栏目导航
地球三种宇宙速度的理解 (1)三种宇宙速度均指在地球上的发射速度. (2)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 也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3)轨道半径越大的卫星,其运行速度越小,但其地面发射速度 越大.
栏目导航
1.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 10 倍,地球的半径约为火
(√ )
(2)卫星绕地球运行不需要力的作用.
( ×)

高中物理必修二人教版2019第7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4宇宙航行

高中物理必修二人教版2019第7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4宇宙航行
提示:(1)这些卫星的轨道平面都通过地心。(2)卫星的线速
度、角速度、周期都跟卫星的轨道半径有关。
归纳提升
1.人造卫星的轨道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地球对它
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因此卫星绕地球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必与地心重合,而这
样的轨道有多种,其中比较特殊的有与赤道
共面的赤道轨道和通过两极点上空的极地
1.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近地环绕地球做
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备的速度,即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
2.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项目
公式
结果
万有引力提供卫
重力提供卫星
星运动的向心力
运动的向心力

G
v=


=m



mg=m
v=
3.最小发射速度: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比向低轨道发射卫星困
2.地球静止卫星的特点
周期一定
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 T≈24 h的角速度相同
高度一定
卫星离地面高度 h=r-R≈6R(为恒量)≈3.6×104 km

速度大小一定
向心加速度大
小一定
轨道平面一定
v=

=3.07 km/s(为恒量),环绕方向与地球自转
方向相同
最小地面发射速度
使飞行器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
阳系外的最小地面发射速度
二、人造地球卫星
1.人造地球卫星
(1)运动规律:一般情况下可认为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
周运动。
(2)向心力来源:人造地球卫星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
引力提供。
(3)所有卫星的轨道平面均过地心。
2.地球同步卫星位于地面上方高度约36 000 km处,周期与地

7.4宇宙航行(含视频)(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7.4宇宙航行(含视频)(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公式推导
2
GMm mv

2
r
r
m 2 r


m 4 2

r
T

ma 向

GM
V
r
GM

r3
r3
T 2
GM
GM
a向 3
r
可见:卫星运动情况(a、V、ω、T)由r唯一决定
同步卫星
(1)定义:位于赤道正上方,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卫星又叫静止卫星,常用于无
线电通信,故又称通信卫星。
(2)特点

2
=m
4π2
2
3
r 得 T=2π
,则 a、b 的

周期比 c 的小,A 错误。由于 a、b 的质量关系未知,则 a、b
的向心力大小无法确定,B 错误。由公式 G
a、b 的速度大小相等,C 正确。由公式 G

2

2
2

=m 得 v=
=ma 得 a=G
a、b 的向心加速度比 c 的向心加速度大,D 错误。
牛顿人造卫星原理图
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原因
1.人造卫星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作用,
人造卫星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
力提供
2.人造卫星的运行规律:设地球质量为M,卫星质
量为m,卫星的绕行速度v角速度w 、周期T、向
心加速度a与轨道半径r 的关系
推导过程
物体只受到指向地心的引力作用,物体绕地球的运动可视作匀速圆周
速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
(2)相关参量
GMm mv 2

V
2
r
r
=mω²r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4宇宙航行课件新人教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4宇宙航行课件新人教版
7.4 宇宙航行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 度。
思考:地球上的物体,怎样才能离开地球
进行宇宙航行呢?
思考:地球上的物体,怎样才能离开地球
进行宇宙航行呢?
思考:以多大的速度抛出这个物体,它才会绕地球 表面运动,不会落下来?
(已知G=6.67×10-11Nm2/kg2 , 地球质量M=5.89×1024kg, 地 球半径R=6400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9.8m/s2 )
卫星的r越大, 需要的v发射越大, 而v运行越小
思考:卫星的 v T an 与 r
的关系
G
Mm r2
m
v2 r
mω2r
m
4π2 T2
r
m an
v GM r
GM ω r3
T 2π r3 GM
an
GM r2
小 小 小 小 大
近地卫星的周期是多大?
2、第二宇宙速度 v2 11.2km / s
4 2r3
A.周期为 GM
C.角速度为 Gm
r3
B.速度为
GM R
D.向心加速度为 GM
R2
题组二 宇宙速度
题5 已知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1 ,火星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 1 。
9
下列关于火星探测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2
A.发射速度只要高于第一宇宙速度即可
B.发射速度只有达到第三宇宙速度才可以
当物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1.2km/s时,它 就会克服地球的引力,永远离开地球。我
们把11.2km/s叫做第二宇宙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
v3 16.7km / s
当物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6.7km/s时,物 体可以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 系以外的宇宙空间。我们把16.7km/s叫 做第三宇宙速度。

2020-2021学年物理人教版第二册教案:第7章4.宇宙航行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物理人教版第二册教案:第7章4.宇宙航行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7章4.宇宙航行含解析4.宇宙航行学习目标:1.[科学思维]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2。

[科学思维]知道同步卫星和其他卫星的区别,会分析人造地球卫星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并解决涉及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较简单的问题. 3.[科学思维]了解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天体运动中的能量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宇宙航行的历程和进展,感受人类对客观世界不断探究的精神和情感.阅读本节教材,回答第59页“问题”并梳理必要知识点。

教材第59页“问题”提示:这个速度是7.9 km/s。

一、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1)物体绕地球速度推导:物体绕地球的运动可视作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有G错误!=m错误!,由此解出v=错误!(m地为地球质量,r为物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2)数值:已知地球的质量,近似用地球半径R代替r,算出v=错误!=7。

9 km/s,这就是物体在地球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作第一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的其他三种叫法:最小发射速度、最大环绕速度、近地绕行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当飞行器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1。

2 km/s时,它就会克服地球的引力,永远离开地球。

我们把11.2 km/s叫作第二宇宙速度.3.第三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如果要使其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外,必须使它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6。

7 km/s,这个速度叫作第三宇宙速度。

图解三个宇宙速度1.同步卫星:地球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方高度约36 000 km处,因相对地面静止,也称静止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以相同的角速度转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2.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把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7.4 宇宙航行—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同步检测

7.4 宇宙航行—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同步检测

7.4宇宙航行1.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凌晨2点左右,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嫦娥五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公里处的A点,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进人地球大气层,由于速度太大,返回舱不能直接返回地面,因为返回舱与大气层超高速摩擦带来的高温会让返回舱烧毁,所以要通过所谓的“太空打水漂”的方式返回。

如图所示是返回舱“太空打水漂”的示意图,返回舱从图中C点再次进人大气层的速度约为7k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后,若调整速度方向,返回舱可环绕地球运动B.返回舱运动到图中B点时受到大气的作用力大于重力C.返回舱“打水漂”的过程机械能守恒D.返回舱“打水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返回舱进入大气层的角度2.我国北斗系统已经全球组网。

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方可到达预定轨道,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从圆轨道I的A点先变轨到椭圆轨道II,然后在B点变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III,则()A.若卫星在I、II、III轨道上运行的周期分别为T1、T2、T3,则T1<T2<T3B.卫星在轨道II上过A点的速率比卫星在轨道II上过B点的速率小C.卫星在B点通过减速实现由轨道II进入轨道IIID.该卫星在同步轨道III上的运行速度大于7.9km/s3.“天问一号”是中国自主设计的火星探测器,计划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

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

已知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53%,火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所受重力等于在地球表面所受重力B .探测器在火星表面附近的环绕周期约为24小时C .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D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4.已知行星甲质量为行星乙质量的x 倍,行星甲半径为行星乙半径的y 倍。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课件:第七章 第四节 宇宙航行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课件:第七章 第四节 宇宙航行
地球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方)高度约 36000km处, 因相对地面静止,也称静止卫星。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 以相同的(角速度)转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 同。
同步卫星的特点
(1)同步卫星:相对地面静止的卫星,又叫通信卫星。 (2)运行原理:和地球的其他卫星相同,都是由万有引 力提供向心力。
(3)特点
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感受人类对客观世 界不断探究的精神和情感
梳理主干新知初感悟
第三宇宙速度:达到第二宇宙速度的飞行器还无法脱 离太阳对它的引力。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如果要使其 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外,必须使它的速度 (等于或大于)16.7 km/s,这个速度叫作第三宇宙速度。
解题思路: A. B. 在同一轨道上运行加速做离心运动,减速做向心运动 均不可实现对接。则AB错误 C. 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则其做离心运动可使 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则C正确 D. 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则其做向心运动,不 可能与空间实验室相接触。则D错误。 故选:C 答案:C
【典例三】
• 3、2017年9月25日是我国新一代同 步卫星“风云四号”在轨交付的日 子,与上一代相比,“风云四号”的整星观察数据量提高了 160倍,当 日,腾讯公司把微信的启动页面从阿波罗17号宇航员所拍摄的非洲大 陆上空视角照片更换为“风云四号”拍摄的中国所在的东半球上空视 角照片,下列关于“风云四号”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三个宇宙速度
宇宙速度
大小
意义
第一宇宙 速度(环 绕速度)
第二宇宙 速度
第三宇宙 速度
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使其克服地球引 力永远离开地球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4节宇宙航行教学课件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4节宇宙航行教学课件

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GMm m( 2π )2 r
r2
T
2.特点:①定周期,即运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24 h);
②定轨道平面,即运行平面在赤道平面内;
③定高度,即离地面高度一定(h=3600 km);
④定速度,即运行速度一定;
卫星高度约 h =5.6R=3.6×107m 卫星速度约 v =3.1km/s
一、人造卫星的三种轨道 通讯卫星
一般轨道卫星
赤道 卫星
极轨卫星 注意:卫星的轨道平面必须通过地心
二、宇宙速度:
定义
大小
第一宇宙速度 (环绕速度)
是卫星在 地面 附近(h«R)绕地 球做 匀速圆周运动 的速度。
v1=7.9km/s
第二宇宙速度 (脱离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 (逃逸速度)
使物体挣脱 地球 的束缚,成为 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 小 发 射速度。
使物体挣脱 太阳 束缚的最小发 射速度。
v2=11.2km/s v3=16.7km/s
[科学推理与论证]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推导依据:①定义:轨道半径 r ≈R 。
②地面处 万有引力(或重力)提供向心力
GMm R2
m
v12 R
GM v1 R
地球质量 地球半径
mg m v12 R
v1 gR 地球半径
A.是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B.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运行速度
C.是在地面附近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变式训练]
通过对以上三 种宇宙速度的 学习,如右图 ,请写出图中 ①②③④⑤五 种情况下卫星 的发射速度范 围与轨道特点
①v<7.9km/s 不能成功发射卫星→卫星落地

2020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第二册课件:第七章 4宇宙航行

2020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第二册课件:第七章 4宇宙航行

提升训练
对点训练
课堂任务 宇宙速度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认真参与“师生互动”。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活动1:把卫星发射到更高的轨道上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还是越小?
提示:越大。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比向低轨道发射卫星困难,因为发射卫 星要克服地球对它的引力。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Gm地
R=
□06 7.9
km/s。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②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可近似认为向心力由
□07 重力 提供,有□08 mg=mvR2 ,由此解出v= □09 gR 。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2)三种宇宙速度
01课前自主学习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2)如何计算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提示:利用公式v= GRM,其中M为火星的质量,R为火星的半径。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规范解答] 火星探测器前往火星,脱离地球引力束缚,但还在太阳系
内,发射速度应大于等于第二宇宙速度、小于第三宇宙速度,A、B错误,
答案 CD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答案
解析 根据v=
GM r
可知,卫星的轨道半径r越大,即距离地面越
远,卫星的环绕速度越小,故卫星绕地球在圆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都小于等
于第一宇宙速度,A错误;美国发射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卫星,仍在太阳
系内,所以其发射速度小于第三宇宙速度,B错误;第二宇宙速度是使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